人生哪能多如意 万事只求半称心
灵隐寺的一幅关于半字的对联
灵隐寺的一幅关于半字的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是挂在灵隐寺中的一副对联,前一句话比较好理解,但后一句改如何解读呢?可能很多朋友会比较好奇,“半称心”中的“半”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这里面就蕴藏了一个叫中庸之道的智慧。
《论语》里曾写道:“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意思是中庸的品德或许是最好的。
但每个人对中庸的理解也不相同,下面就来给大家简单解析下这副对联想表达的意思。
但凡从古至今都享有盛名的古迹,多半会有文人墨客为之蘸笔。
比如范仲淹就写过《岳阳楼记》,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千古传唱;比如崔颢写《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上过学的人都背过。
灵隐寺简介灵隐寺是国内佛教名寺,也是浙江杭州名胜。
灵隐寺的历史非常悠久,它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算起来至今已1694年了。
北宋时期的灵隐寺就成了天下禅宗圣地,除了吸引佛教徒,也吸引了无数名士游访。
说到灵隐寺,大部分人都会想起“活佛济公”。
济公法号“道济”,出家后来到灵隐寺投奔天台宗高僧慧远,因为济公行事疯癫,不守常规,其他僧众对他很有意见,纷纷跑到方丈面前投诉。
方丈听完,只是淡淡说了一句:“佛门广大,岂不容一癫僧。
”从东晋至清朝,灵隐寺一直备受重视,康熙皇帝还曾为灵隐寺赐名“云林禅寺”,没想到大家并不买皇帝的账,还是习惯以“灵隐寺”相称,从字面意思看,“灵隐”也确实比“云林”好听且更具有底蕴。
古代许多文士都写过与灵隐寺相关的佳作,唐朝时,宋之问形容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传说中灵隐寺的桂树都是月里那棵桂树所结桂子飘落寺内长成的;宋朝时苏轼也赞叹“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对灵隐寺风光十分推崇。
灵隐寺中的对联灵隐寺内还挂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这副对联看似简单通俗,实则写尽了人生真相。
对联的点睛之笔在于那个“半”字,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种智慧叫做“中庸”,这副对联便体现了中庸之道。
万事只求半称心的近义句子
万事只求半称心的近义句子
凡事但求半称心没有下一句,只有前一句,人生哪能多如意。
在杭州灵隐寺中,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的,人生哪能多如意,凡事但求半称心。
万事只求“半称心”,少一些盲目多一点自醒,才能更坦然地面对人生。
“半称心”不是无奈和消极,而是一种豁达和智慧;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
人生哪能全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意味着是要知足安乐、随遇而安,“半称心”并非消极无奈,而是一种人到中年后的豁达与智慧,也是淡定从容的处世哲学;
人生在路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去追求完美,做最真实的自己,不做世间功利的奴隶,不为凡尘中各种搅扰、牵累、烦恼所左右,不苛求自己,不委屈自己,努力不懈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快乐就在身边。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在杭州灵隐寺中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这副对联语言朴素直白〃却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明末清初的硕学鸿儒李密庵写有一首《半半歌》:“看破浮尘过半〃半字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宽展……”全诗出现了40多个“半”字〃句句在理〃如同“半称心”一般〃奉劝世人活得从容、大度、豁达。
林语堂十分欣赏李密庵用生花妙笔在其《半半歌》里所描绘出的那种知足常乐、随遇而安、自然舒适的生活态度〃认为这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晚清“第一中兴名臣”曾国藩可谓深谙此道。
他常诵的格言是“盛世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常求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并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求阙斋”,意在持满戒溢〃知足自省。
他在平定太平天国、位及人臣、功勋显赫时〃毅然自裁湘军〃功成身退。
既保全了自己〃又消除了朝廷的顾虑〃最终为自己谋得了握有实权的两江总督一职。
在55岁时〃他上疏请求解除一切职务〃注销爵位〃提前退休〃在宦海沉浮、毁誉参半中成就了自己的千古英名。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希望万事如意〃其实〃这只不过是人们的美好祝福〃而凡事只求“半称心”的人〃往往容易求得幸福和快乐。
如果事事都求完美〃都要求称心如意〃那只能使自己陷入痛苦与无奈之中。
凡事只求半称心〃因为上苍不会让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
杨绛说:“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
”这段话恰恰是对“半称心”的概括和总结〃富含人生哲理。
“半”字之道〃寓意深邃。
细细品琢〃耐人寻味。
酒半酣美〃花半吐媚。
半即适度〃适度为美。
智者悟之〃益增其慧;愚者效颦〃更添其味。
凡事只求“半称心”,尤其是已到迟暮之年的老年人〃更应该把琐事看淡〃眼界放远〃心平气和地追求“半称心”的生活。
人生那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书法作品的意思
人生那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书法作品的意思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人生如梦,变幻莫测。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很少有人能一帆风顺,万事如意。
即便人生无法完全如意,我们依然能够在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找到自己的幸福和满足。
有一位智者曾说过:“人生那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这句话告诉我们,虽然人生不可能尽善尽美,但只要我们能够满足于一半,就足以让我们感到幸福和满足。
换句话说,即使不能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只要能够做到半个称心,我们就能够找到自己的快乐所在。
这句话也提醒我们,不要总是追求完美和完全的满足。
因为完美只存在于想象中,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
如果我们总是执着于追求完美,很可能会让自己陷入不断追求、不断失落的循环之中。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学会接受不完美,满足于一半的称心,那么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更好地体味生活的乐趣。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有时候,事情不尽如人意,让我们感到失望和沮丧。
但正是在这些困难和挑战中,我们才能够成长和进步。
如果我们能够接受这种不完美,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克服挑战,那么我们就能够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自己的幸福和满足。
人生就像一首书法作品,需要我们用心体验、用心感受。
虽然万事不可能尽如人意,但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一颗平静、宽容的心态,就能够在不尽如意的人生中找到自己的快乐和满足。
让我们珍惜当下,感恩生活,用一颗平常心对待世间万物,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受,人生依然能够充满希望和美好。
【人生那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第二篇示例:人生那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这句话是一种哲理,也是一种人生的态度。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是希望一切都尽善尽美,但事实上,生活往往是充满了波折和挑战。
对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我们需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人生本就是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海,没有一个人可以百分之百地掌控自己的命运。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感到惶恐和迷茫。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_人生感悟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_人生感悟在杭州灵隐寺中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这副对联语言朴素直白,却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明末清初的硕学鸿儒李密庵写有一首《半半歌》:“看破浮尘过半,半字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宽展……”全诗出现了40多个“半”字,句句在理,如同“半称心”一般,奉劝世人活得从容、大度、豁达。
林语堂十分欣赏李密庵用生花妙笔在其《半半歌》里所描绘出的那种知足常乐、随遇而安、自然舒适的生活态度,认为这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晚清“第一中兴名臣”曾国藩可谓深谙此道。
他常诵的格言是“盛世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常求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并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求阙斋”,意在持满戒溢,知足自省。
他在平定太平天国、位及人臣、功勋显赫时,毅然自裁湘军,功成身退。
既保全了自己,又消除了朝廷的顾虑,最终为自己谋得了握有实权的两江总督一职。
在55岁时,他上疏请求解除一切职务,注销爵位,提前退休,在宦海沉浮、毁誉参半中成就了自己的千古英名。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希望万事如意,其实,这只不过是人们的美好祝福,而凡事只求“半称心”的人,往往容易求得幸福和快乐。
如果事事都求完美,都要求称心如意,那只能使自己陷入痛苦与无奈之中。
凡事只求半称心,因为上苍不会让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
杨绛说:“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
”这段话恰恰是对“半称心”的概括和总结,富含人生哲理。
“半”字之道,寓意深邃。
细细品琢,耐人寻味。
酒半酣美,花半吐媚。
半即适度,适度为美。
智者悟之,益增其慧;愚者效颦,更添其味。
凡事只求“半称心”,尤其是已到迟暮之年的老年人,更应该把琐事看淡,眼界放远,心平气和地追求“半称心”的生活。
古今寺庙关于人生的句子
古今寺庙关于人生的句子1.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2.人生哪能多如意——常想一二,不思七八3.万事只求半称心——不太满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圆满4、少一些痛苦,多一些幸福;少一些疑惑,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苦恼,多一些开窍;少一些烦躁,多一些欢乐;少生些怨气,多一些友谊;少发一些脾气,多找一些乐趣;少讨一些没趣儿,多增一些自律;少产生些妄想,多生成些希望;少一些精神的空虚,多一些心理的充实。
美丽的名字5、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
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6、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7、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8、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9、人生很多时候需要自觉的放弃,因为世间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对没有拥有的美好,我一值苦苦向往与追求,为了获得而忙忙碌碌!其实自己真正所需要的,往往要经过很多年后才会明白,而对已经要拥有的美好,我又因为把握不住尺度而存在一份忐忑与担心。
10、你若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累了,床便是天堂;你若失败了,成功便是天堂;你若是痛苦,快乐便是天堂。
你若孤独,爱情便是天堂。
你若被困,远方便是天堂。
总之,没有其中一样,断然不会有另一样的。
天堂是地狱的终极,地狱是天堂的走廊。
失败者走过了九十九,成功者只走过了一。
11、人生是一本备忘录,打开是绚丽的今生,合上便是记录的前世,因为有了这一份感悟,我会整理一方空间,把那些点点滴滴的细碎拾掇起来,每一片的心情,都会剪叠成一只只千纸鹤装进思绪的行囊。
可难道是,今生前缘注定一半是风,一半是雨,风风雨雨演绎出一段生命的旅程。
12、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
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13、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14、说句谎话,要编造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半”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灵状态,一种人生智慧,一种处世哲学。
杭州灵隐寺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人生哪能多如意”,下联是“万事但求半称心”,这副对联道出了处世的真谛。
其意是奉劝世人心态要宽松、从容、大度、豁达,眼界放宽,心平气和地追求“半称心”的生活。
古人说:“天下事不如人意者,十之八九。
”假如事事尽如人意,那有什么努力和辉煌精彩可言呢?人生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遗憾才显出生活本色。
人生几十年,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都有,故称“百味人生。
”人生追求完美,但总会留下无尽的遗憾。
西方有句谚语:“当你选择面对阳光,黑暗永远在你的背后。
”所以,生活里有阳光就会有黑暗,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
在五光十色眼花缭乱的花花世界的诱惑面前,特别是在激烈竞争,崇尚快餐文化的今天,只有“万事只求半称心”,才能坦然地的面对人生,淡泊地看待荣辱得失。
万事称心如意无非一切天遂人愿,心想事成。
但商品社会世间万象矛盾丛生,人生路上风云变幻,苦闷、失意之事常常会出现,许许多多的事情都是从完美的初衷出发,却以美中不足结束,更有一些事情是以失败告终,人与人之间的飞短流长也在所难免,所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显然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
由此可见,万事如意不能苛求。
世界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
过不了的就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
“和则百体皆和。
”只有平心静气胸无太多的杂念,才能及时把握机遇,化险为夷,这是改变命运的最大财富。
万事只求“半称心”,是不设置太玄的目标,不盲目的去攀比。
哲人王雨生说:“刻意追求辉煌的人,一生中有一万个不如意;乐于过平常生活的人,一生中则有一万个满足。
”所以,我们最好不生非分之想,不贪非分之财,即使我们得不到希望的东西,也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
人生的道路总是坎坷不平,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
遇到困难别倒下,告诉自己不求事事称心如意,只为不虚度人生而顽强的拼搏,以万事只求“半称心”的豁达心态,坚韧不拔的去克服困难,解决困难,去做生活中的强者。
诗词丨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诗词丨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杭州灵隐寺内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人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以一颗坦然的心看世事纷纭,不求万事皆如意,一半称心足矣。
杨绛说: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
《半字诗》半水半山半竹林,半俗半雅半红尘。
半师半友半知己,半慕半尊半倾心。
半醒半迷半率直,半痴半醉半天真。
半虹半露半晴雨,半皎半弯半月轮。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生本就是一道未解的选择题,从不圆满,也不全是遗憾。
生活一半如意一半失意,人生一半明媚一半凄凉,岁月一半欢喜一半忧愁。
无论对人对事,都不能要求面面俱到,事事周全,凡事只求半称心,才能知足常乐。
有苦,自我释放;有乐,欣然品尝。
人生的路,悲喜都要走,不骄不躁,不气不馁,只有经历了,才是完整的人生。
路遥说: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
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所写: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无完人,事无完美。
每个人在琐碎漫长的岁月里,总会遭遇一些挫折,承受一些苦痛。
重点是,坦然接受,熬过去了,才会享受到生命的甜果。
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
不要沉沦于一时的苦一蹶不振,也不要沉溺于暂时的甜忘乎所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在的生命长河里,淡然自若,泰然处之。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过多妄念,导致人生烦恼、痛苦。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陶渊明在告别官场后,他在隐居时曾写下《杂诗》: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生活不必太完满,一半就好,如林语堂所言,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天生就是“一半道家主义者和一半儒家主义者”。
人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求万事皆如意,一半称心足矣
人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求万事皆如意,一半称心足矣杭州灵隐寺内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人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以一颗坦然的心看世事纷纭,不求万事皆如意,一半称心足矣。
路遥说: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
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所写: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世上却无十全十美的事,曲折也是一种完美。
杨绛说: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
《半字诗》半水半山半竹林,半俗半雅半红尘。
半师半友半知己,半慕半尊半倾心。
半醒半迷半率直,半痴半醉半天真。
半虹半露半晴雨,半皎半弯半月轮。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生本就是一道未解的选择题,从不圆满,也不全是遗憾。
有苦,自我释放;有乐,欣然品尝,人生的路,悲喜都要走,不骄不躁,不气不馁只有经历了,才是完整的人生。
林清玄说: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眼看友人仕途失意,朝堂之上众人皆醉,晏殊写下《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细算浮生千万绪。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
挽断罗衣留不住。
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正如《半字禅》中所告诫的那样: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过多妄念,导致人生烦恼、痛苦。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陶渊明在告别官场后,他在隐居时曾写下《杂诗》: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生活不必太完满,一半就好,如林语堂所言,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天生就是“一半道家主义者和一半儒家主义者”。
最有禅意的6副对联,点醒无数人
最有禅意的6副对联,点醒无数人1.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杭州灵隐寺这是挂在杭州灵隐寺中的一副对联,来自在此受戒出家的李叔同。
李叔同出身名门望族,童年时便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智慧。
但父亲早亡,他屡次科举不中,没多久成了家族的弃子。
乱世之中,李叔同东渡日本,立下一番事业。
然而,当他回国后,家族已经破产,相熟的故人也早已远去。
记忆中繁华热闹的景象,如今已一片凋零。
命运的无常,让半生漂泊的他不禁感叹: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不久后,他看破红尘,在鼎盛之年,毅然遁入空门。
短短几十年的人生旅途,谁的命运能够一帆风顺?相较于圆满,缺憾才是人生的常态。
庄子曰:“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既然不能事事如意,那便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释然。
不执着于喜,不沉浸于悲,苦乐随缘,接受生命中的荣光与黯淡。
以平常心,笑看世间无常事,生活自然别有一番趣味。
2.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颜便笑世间可笑之人。
——北京潭柘寺这副对联,曾经出现在国画圣手李可染的布袋和尚画里。
李可染愿学布袋和尚笑看世间万事,他的一生也确实如此,平和包容。
一日,他费心劳力地画好了一幅仕女图,题字盖章,无不用心。
谁知出门送个朋友的工夫,这幅画就惨遭儿子“毒手”。
李可染见状无奈一笑,并未责骂,反而提笔写上一段话:“丁亥端午,余偶不在室中,二岁小可为我乱盖图章如此,俟其长大成人再与理论。
”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我不在屋里,两岁大的儿子就在画上乱盖图章,等他长大成人我再跟他理论。
面对生活中的苦闷与委屈,他也像自己笔下的布袋和尚一样,总是一笑而过。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总会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扰乱我们的情绪。
若整天为了琐事纠缠,心情就会郁闷难解。
凡事宽容大度,一笑置之,人生反而豁然开朗。
《游七星岩》中说:“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
”当你腹中能撑船的时候,就会变得善良,变得慈悲。
这时,遇见的所有人都是良人,眼前的一切烦心事,也都会化作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人生哪能全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人生哪能全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人生哪能全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这是杭州灵隐寺里的一副对联,对联中所撰书的“全如意”与“半称心”,既矛盾又统一,这矛盾与统一体,既是一种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心态,更是人生的一种健全的生活理念。
人生一世不可能样样都称心、十全十美,有时也会遗留点遗憾和后悔,这也是人生的一种圆满,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我们人生在得意之时,就应该纵情欢歌,莫将这金樽无酒用来空对月。
我们在半生风雨半身寒的历程之中,犹如一杯浊
酒敬其流年,在回顾这过往半生之路途中,总是感觉七分的酸楚三分的甜蜜,日出东方催人醒,不及晚霞懂我心,辞别再无相见时,终将是一人度春秋。
岁月的缱绻、光阴的荏苒,唯只有埋头乃能出头。
每当我们遇到挫折、烦恼、迷茫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学会宽容、释怀、慰藉…人生应该为自己而活并用来喜欢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如何衡量自己的,至于别人如何衡量自己,也全在于自己如何衡量自己的。
具体来讲人生是充满了许多的遗憾、无解、蹉跎、恐惧、畏难的。
并不均是风花雪月、潇洒悠闲、畅通无阻的,所以不要一味妄求、贪婪,而要学会知足、珍惜、感恩。
明白人生中不如意的事十之七、八,如意者仅二、三。
其实人生是多方面的,有苦有乐的人生才是充足的、有成有败的人生才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才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才是自然的。
学会放弃这不如意的七、八;学会珍惜这如意二、三。
这样的人生才是怡情惬意,而不是惶惶不安、神魂颠倒去一味抱怨、焦虑、难以释怀、而不可名状,做到人生哪能全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这“半称心”不是消极、无奈,而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是一种豁达的心态,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难得的境界。
写艰难时的诗句
写艰难时的诗句
1.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就像爬山时遇到陡峭的山坡,每一步都那么艰难,但我们还是得咬牙坚持啊!比如说在工作上遇到棘手的项目,各种难题接踵而至,可不就像爬山遇到难爬的坡嘛!
2.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这简直太贴切了啊!好比考试没考好,心情正低落呢,又摔了一跤,真是倒霉透顶了呀!就像那连连的困境把人困住。
3.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想想自己为了梦想努力奋斗的那些日子,多像在寒冬中等待梅花绽放啊,过程那么艰苦!比如说学舞蹈,拉筋的疼痛谁懂啊,但坚持下来就能看到成果。
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不是常有的事嘛!当感觉走投无路的时候,突然就出现了转机。
就跟迷路在山林中,觉得没希望了,突然发现了人家一样惊喜!
5.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多像面对那些不断打击我们的人或事时,依然坚定的自己呀!好比被人误解被人嘲笑,可还是要顽强挺立。
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生的道路那么长那么难走,可不就得不断去追寻嘛!像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过程充满艰辛,但依旧乐此不疲啊!
我觉得这些诗句都很生动地描绘了艰难时的情境和人们的心态,它们能给我们力量和启示,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有勇气和信心去克服。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原文是“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浊酒一杯无悲喜,半醉半醒方为真。
”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出自杭州灵隐寺内的一副对联,其作者不详。
该诗句的意思是也就是人生没有百分之百的圆满,总会留下无尽的遗憾。
万事只求“半称心”,少一些盲目多一点自醒,才能更坦然地面对人生。
“半称心”是在告诫人们世间没有完美之事,不圆满才是真正的圆满,奉劝世人要从容、豁达,乐天知命、为而不争。
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智慧。
眼界放宽,心平气和地追求“半称心”的生活。
人生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遗憾才显出生活本色。
但有心者特意游遍杭州灵隐寺,也无法找到对这副对联,可能是以讹传讹吧,“假作真时真亦假,假传多了也变成真的。
不管是真是假,这句话确实富有很大的哲理。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在杭州灵隐寺中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这副对联语言朴素直白,却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明末清初的硕学鸿儒李密庵写有一首《半半歌》:“看破浮尘过半,半字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宽展……”全诗出现了40多个“半”字,句句在理,如同“半称心”一般,奉劝世人活得从容、大度、豁达。
林语堂十分欣赏李密庵用生花妙笔在其《半半歌》里所描绘出的那种知足常乐、随遇而安、自然舒适的生活态度,认为这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晚清“第一中兴名臣”曾国藩可谓深谙此道。
他常诵的格言是“盛世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常求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并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求阙斋”,意在持满戒溢,知足自省。
他在平定太平天国、位及人臣、功勋显赫时,毅然自裁湘军,功成身退。
既保全了自己,又消除了朝廷的顾虑,最终为自己谋得了握有实权的两江总督一职。
在55岁时,他上疏请求解除一切职务,注销爵位,提前退休,在宦海沉浮、毁誉参半中成就了自己的千古英名。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希望万事如意,其实,这只不过是人们的美好祝福,而凡事只求“半称心”的人,往往容易求得幸福和快乐。
如果事事都求完美,都要求称心如意,那只能使自己陷入痛苦与无奈之中。
凡事只求半称心,因为上苍不会让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
杨绛说:“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
”这段话恰恰是对“半称心”的概括和总结,富含人生哲理。
“半”字之道,寓意深邃。
细细品琢,耐人寻味。
酒半酣美,花半吐媚。
半即适度,适度为美。
智者悟之,益增其慧;愚者效颦,更添其味。
凡事只求“半称心”,尤其是已到迟暮之年的老年人,更应该把琐事看淡,眼界放远,心平气和地追求“半称心”的生活。
古训20句:人生哪能全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古训20句:⼈⽣哪能全如意,万事只求半称⼼。
⼈⽣哪能全如意,万事只求半称⼼。
⽼话有深意,谨记终受益。
01再穷不卖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
再穷不能卖掉忠⼼耿耿的狗,要为以后着想。
富有了便把耕地⽜卖了,则是忘本。
做⼈,要有良⼼,懂得感恩,不能忘本。
02相处易得好,久住难为⼈。
⼈们初次相识,往往拘谨客⽓,尽量彬彬有礼,留下好印象。
相处时间长了,就会显露不同的个性,难免产⽣⽭盾冲突。
就算在亲戚家,也不能久住,保持分⼨感。
03宁肯给君⼦提鞋,不肯和⼩⼈同财。
与君⼦相处久了,⾏为受君⼦影响,⾃⼰也会变成君⼦。
跟爱算计的⼩⼈,则千万不能有⾦钱上的⽠葛往来。
⼀个不⼩⼼,最后很可能会落得⼈财两空。
04眼内有尘三界窄,⼼头⽆事⼀床宽。
世事⽆常,只要守住真我,再怎么翻云覆⾬, 也不会⼲扰到⾃⼰。
若⼼⾥起了杂念⽣了欲望,即使给他全世界也会有诸多不满。
若⼼⽆旁物,即便只有⼀张床,也会觉得天⾼地远,随遇⽽安。
05天⽆⼀⽉⾬,⼈⽆⼀世穷。
穷不长脚,富不扎根;⼗年河东,⼗年河西。
风⽔轮流转,世事皆变化。
⼈穷不可怕,⼼穷毁⼀⽣。
不论在何时何境,都要有⼀个积极向上的⼼态。
06有麝⾃然⾹,不⽤⼤风扬。
⼈要有⼤出息,就得有真本事。
麝,⽤不着风吹,⾹⽓⾃然飘散开来。
⼀个⼈,若有真才实学,不⽤张扬,名⽓早晚也会传开。
07⼀母可养七⼉,七⼉难养⼀母。
⽗母对孩⼦的爱是⽆私的,⾃⼰再⾟苦,也没有半句怨⾔。
⼉⼥对⽗母的爱却有所保留,总是兄弟姊妹间相互攀⽐。
谁都不肯多付出⼀分⼀厘,所以说“七⼉难养⼀母”。
08矮⼈看戏何曾见,都是随⼈说长短。
说话办事要有主见,只听别⼈的只⾔⽚语,便盲⽬跟风,随声附和,就如同矮⼈看戏。
不明事情真相,没有具体的了解,不要随波逐流、⼈云亦云。
09⼈⽣只会量⼈短,何不回头把⾃量?有的⼈⼀辈⼦只会去揭别⼈的短处,发现别⼈的过错。
却很少回过头来看看⾃⼰有什么缺点。
应该更多的反思⾃⼰,才能更好的原谅别⼈。
10摆渡摆到江边,造塔造到塔尖。
杭州灵隐寺对联
杭州灵隐寺对联
杭州灵隐寺对联
上联:人生哪能多如意。
下联:万事只求半称心。
人生一场,喜忧参半,万事如意说来只是美好的祝愿,世间的好事跟好运不可能让一个人都独占,万事万物,求一个半称心就好,知足得个长乐。
这话听着有些消极,的确,二十岁的年轻人你不能跟他说你苛求完美不对,三十岁的上班族你不能劝他别太努力,但是人到了四十岁,有些道理你就必须要懂,有些现实你就必须要认,该认输的时候就不要再死抓着牌不放了。
万事只求半称心,这种处世态度非但不会让你的人生变得消极,反而会让你在人生路上走得更加积极。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灵状态,一种人生智慧,一种处世哲学。
杭州灵隐寺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人生哪能多如意”,下联是“万事但求半称心”,这副对联道出了处世的真谛。
其意是奉劝世人心态要宽松、从容、大度、豁达,眼界放宽,心平气和地追求“半称心”的生活。
古人说:“天下事不如人意者,十之八九。
”假如事事尽如人意,那有什么努力和辉煌精彩可言呢?人生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遗憾才显出生活本色。
人生几十年,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都有,故称“百味人生。
”人生追求完美,但总会留下无尽的遗憾。
西方有句谚语:“当你选择面对阳光,黑暗永远在你的背后。
”所以,生活里有阳光就会有黑暗,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
在五光十色眼花缭乱的花花世界的诱惑面前,特别是在激烈竞争,崇尚快餐文化的今天,只有“万事只求半称心”,才能坦然地的面对人生,淡泊地看待荣辱得失。
万事称心如意无非一切天遂人愿,心想事成。
但商品社会世间万象矛盾丛生,人生路上风云变幻,苦闷、失意之事常常会出现,许许多多的事情都是从完美的初衷出发,却以美中不足结束,更有一些事情是以失败告终,人与人之间的飞短流长也在所难免,所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显然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
由此可见,万事如意不能苛求。
世界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
过不了的就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
“和则百体皆和。
”只有平心静气胸无太多的杂念,才能及时把握机遇,化险为夷,这是改变命运的最大财富。
万事只求“半称心”,是不设置太玄的目标,不盲目的去攀比。
哲人王雨生说:“刻意追求辉煌的人,一生中有一万个不如意;乐于过平常生活的人,一生中则有一万个满足。
”所以,我们最好不生非分之想,不贪非分之财,即使我们得不到希望的东西,也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
人生的道路总是坎坷不平,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
遇到困难别倒下,告诉自己不求事事称心如意,只为不虚度人生而顽强的拼搏,以万事只求“半称心”的豁达心态,坚韧不拔的去克服困难,解决困难,去做生活中的强者。
世间万物变幻莫测,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我们做不到的,俗话说的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得失之中,正确对待苦乐成败。
万事只求“半称心”,是胸襟宽广,是淡定从容的处世哲学。
人生绝对不能要求事事称心如意,假如事事尽如人意,就没有了努力和人生的精彩辉煌。
所以,凡事“半称心”就很不错了。
季羡林曾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在这不完满的人生里,一个人的胸襟如果能够宽广一些,定会处变不惊,临事不乱,临危不惧,只有以这样的心态去生活,人才能活得从容大度、豁达。
才能活得快意、活得坦荡、活得健康。
生活里,上苍不会让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
人生的旅途曲折而复杂的,常常是难以预想到的,这其中包括:理想、事业、家庭、和个人生活。
杨绛说:“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
”人生不易,生活不易,让我们珍惜拥有,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以求通达明智、沉浮自如。
对于一些细小的枝节问题,不必斤斤计较,对一些不顺耳的话可“听而不闻”,对不顺眼的事可“视而不见”。
人生的路上,固守淡泊,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做世间功利的奴隶,不为凡尘中各种搅扰、牵累、烦恼所左右,使自已的人生不断得以升华,做真实的自我,让人性回归到本真的状态;不苛求自己,不委屈自己,努力不懈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快乐就在身边。
万事只求半称心,这不是玩世,这是求是。
追求“半称心”的生活,不是无奈和消极,而
是一种豁达和智慧。
明末清初的硕学鸿儒李密庵,有一首《半半歌》,可谓将“半字哲学”发挥到了极致。
看破浮生过半,半字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
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姻民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
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
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
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林语堂十分欣赏李密庵用生花妙笔在其《半半歌》里所描绘出的那种知足常乐、随遇而安、自然舒适的生活状态,认为这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