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其他肝脏肿瘤或病变:如血管瘤、肝腺瘤,
当影像学鉴别困难时,可随访影像学,必要时
肝活检。

介入、射频消融等。

常用治疗方法:手术切除、肝移植、
正确选择治疗方法,既可最大程度切 除肿瘤或控制肿瘤生长,又能避免过度医 疗、缩短生存时间、降低生活质量、以及 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

治疗决策路径
早期肝癌:
原发性肝癌
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 的恶性肿瘤,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 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以中年男性多见, 男女比例5:1。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毒性肝炎:是我国的最主要的病因。
CT平扫图:边界不规则, 中心坏死
CT平扫图:巨块型肝癌, 中心坏死
CT增强扫描:巨块型肝癌,中心坏死
三、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1、有创性检查。
2、是肝癌诊断的重要补充手段。
3、能明显提高小肝癌的诊断率,对直径1-
2cm的小肝癌,准确率>90%。
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有创性检查。目前在US和CT的引导
四、遗传因素: 肝癌的家庭聚焦现象 不同种族肝癌发病率不同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机制:
①各种病因使肝细胞在损伤后的再生过程中, 发生生物学特征变化、基因突变等 ②致癌因素促使癌基因表达及抑癌基因受抑
③慢性炎症及纤维化过程中,血管增殖活跃 为其发生发展创造条件

一、大体形态分型 二、组织病理分类

块状型
进行性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
临床表现
3、黄疸 多发生在晚期。 肝细胞性黄疸:少见
阻塞性黄疸:多见
4、肝硬化征象 合并肝硬化时可有其一系列临床
表现,如腹水、脾大等。
临床表现
5、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 如纳差、乏力、消瘦、
发热等。
6、转移灶症状:肺、骨、颅内、胸腔等
7、伴癌综合征:指原发性肝癌患者由于癌肿本
2、其他肝癌标志物 如:岩藻糖苷酶、γ-谷胺酰转移酶同工酶Ⅱ (GGT2)、异常凝血酶原(AP)、 α1-抗 胰蛋白酶(AAT)、碱性磷酸酶同工酶等 价值:有助于AFP阴性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影像学检查
近年发展很快。对肝癌的诊断而言,
影像学检查兼有定位与定性两方面的
功能,并为肝癌的局部治疗,包括手
①HBV感染→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②我国以HBV为主,西方以HCV为主。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食物与饮水: ①长期大量饮酒→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或 肝硬化→肝癌
②慢性肝炎合并长期饮酒,加速发生
③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含亚硝胺食物、 缺乏微量元素、藻类毒素污染的水源等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毒物与寄生虫: 毒物:亚硝胺类、偶氮芥类、有机氯农药 寄生虫:血吸虫、华支睾吸虫感染
实验室检查
病理诊断本是肿瘤诊断的“金标
准”,但肝癌除切除标本检查外,取 材不便,尤其早期肝癌取材不易,故 多赖其他实验室检查诊断。
肝癌标记物检测
1、甲胎蛋白(AFP)
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普查、诊断、判断
治疗效果,及预测复发。
诊断标准:① >400μg/l,排除妊娠、生 殖腺胚胎瘤等。 ②由低浓度逐渐升高,并持 续不降,或>200μg/l,持续8周以 上,结合影像及肝功能变化综合分 析,或动态观察。
下细针穿刺,行组织学检查,是确诊
肝癌的最可靠方法。 危险性:出血、肝癌破裂、针道转移

诊断标准:

1、具两种典型影像学表现(US、增强CT、
MRI、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2、一项典型影像学表现,病灶>2cm, AFP>400μg/l 3、肝脏活检阳性。


肝癌诊断的精髓在于早期诊断,即 争取对肝癌的早诊早治,以提高人群健 康水平,降低医疗费用。 慢性肝炎、肝硬化,35岁以上的 HBV、HCV感染者为高危人群,每6-12 个月作一次AFP与B超检查,可以有效地 发现早期肝癌。

<2个病灶 → 切除
3个病灶:无伴随疾病 → 肝移植
有伴随疾病 → PEI/RF
中晚期肝癌 多个病灶,肝外转移 → TAE 终末期 → 对症治疗

一、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复发率高,术后宜加强综合治疗与随访。
吲哚氰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是)反映
肝脏储备功能的灵敏和准确指标,可据此界定合
适的Leabharlann Baidu切除量。
植后,需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 2、肝移植后,需终生使用免疫抑制剂。
预 后
预后较好者: ①肝癌<5cm,能早期手术者; ②癌肿包膜完整,分化程度高,无癌栓形成; ③ 机体免疫状态良好。 预后差者:
合并肝硬化;肝外转移;肝癌破裂;消化
道出血;ALT显著升高者。
身代谢异常或癌组织对机体产生各种影响而引起
的内分泌或代谢异常的一组症候群。
常见:自发性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
罕见: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类癌综合征
并发症
1.肝性脑病 常为肝癌终末期出现,1/3病人因
此死亡。 2.上消化道出血 合并肝硬化或门静脉癌栓而 致门脉高压出血,也可胃粘 膜糜烂、凝血功能障碍致出血 3、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4、继发感染 10%发生率。 机体抵抗力下降。
其他部位:脑、肾上腺、肾、骨等。
2、淋巴转移 转移到肝门淋巴结的最多。
其他部位:胰、脾、主A旁、锁骨上淋巴结。
3、种植转移 少见。可有腹膜、腹腔、横膈、
盆腔种植。
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
中晚期主要表现:
1.肝区疼痛 多为持续性胀痛或钝痛。突然剧痛
需考虑癌结节破裂。 2.肝大 边缘钝,有压痛。
术治疗,提供了前提。
一、超声检查: 是肝癌诊断中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 法,也是目前普查和初筛的首选方法。 特点: 1、方便、价廉、无创 2、可显示直径为1CM以上肿瘤
3、可行超声造影,判断病变良恶性,并引
导肝穿刺
结节型肝癌
巨块型肝癌
二、增强CT/MRI: 1cm左右肝癌检出率可>80%,是诊 断及制定治疗策略的重要手段。 MRI无放射性,能在短期内重复进行; CT平扫为低密度占位,可见中央坏死; 增强时呈“快进快出”特点。
最多见。单个/多个/融合; 直径5-10cm,> 10cm为巨块型; 此型肿瘤中心易发生液化、坏死、出血, 甚至破裂。
结 节 型
较多见。大小、数目不等。 直径<5cm,与周围分界欠清,常伴肝硬化 小肝癌:单个癌结节<3cm,或相邻两个癌结 节直径之和<3cm
弥漫型
少见; 癌结节小,弥漫分布,不易与肝硬化区别; 患者常因肝功能衰竭死亡。
当ICG-15>20%,手术风险增大。
二、局部治疗: 1、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PEI) 在 US或CT引导下,将无水乙醇注入癌块,使癌 细胞脱水、变性、凝固性坏死。可达治疗性 切除的目的。 适应症:肿瘤<3cm者
二、局部治疗
2、射频消融术(RF) 在US或开腹条件下,将电极插入癌组织,应 用电流热效应等多种物理方法毁损病变组织。 可达治疗性切除的目的。
鉴 别 诊

1、继发性肝癌:有原发癌表现,AFP阴性,影
像学---多个大小相仿的占位病变。 2、肝硬化结节:无“快进快出”表现,
AFP<400μg/L。
3、活动性病毒性肝炎:AFP与ALT动态曲线平行
或同步升高,且随有效治疗而下降。
鉴 别 诊

4、肝脓肿:发热、肝区痛、压痛明显,WBC增
高,超声像支持脓肿,诊断性肝穿刺可确诊。 5、肝包虫病:患者的相关生活史。
病 理
二、据组织学类型分类
1、肝细胞肝癌:最多见,约90%。癌
细胞由肝细胞发展而来。此型的 肝动脉供血超过90%。 2、胆管细胞型:较少见。癌细胞由
胆管上皮细胞发展而来。
3、混合性:最少见。
转移途径
肝内转移:最早出现,多为血行转移。
肝外转移:
1、血行转移 最常见的是肺转移。
癌栓经肝V→下腔V→右心→肺A→肺内转移灶
3、肝动脉栓塞(TAE) : 为非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常用方法。 方法:栓塞肿瘤的滋养血管肝动脉,使其缺 血坏死。 优点:良好靶向性、创伤小、可重复、患者 易接受。
三、肝移植 适应症:肝癌合并肝硬化者,是治疗肝癌 和肝硬化的有效手段。 禁忌症:已有血管侵犯及远处转移者。
四、药物治疗
1、HBV感染者,在手术、局部治疗或肝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