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洋流》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海洋水的运动-洋流
《海洋水的运动—洋流》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根据洋流的模式图或局部大洋图,分析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分析洋流对局部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图表资料,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绘制全球洋流模式图,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观点,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课堂教学结构设计:1.能将“自学、操作”引进课堂,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部分。
2.设计中能运用自我评价、认知冲突等方式是课堂教学适应学生心理状态的需要,从而达成教学发展和学生心理活动发展的同步。
3.建立有利于课堂教学双向反馈的结构环节。
4.注重课堂教学结构整体效应的有效发挥——前后呼应、衔接自然、协调有序教学过程设计:六、教学过程设计承接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洋流的存在,进而让学生回归课本,找出洋流的概念和分类。
读概念后,寻找关键词,并在课本用标记落实。
的文字信息的归纳与判定能力探究一: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1.找学生在黑板上划出世界气压带风带分布图2.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介绍印度洋季风洋流)3.让学生自己根据探究成果总结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4.完成后面练习题海区环流方向(顺或逆时针)洋流性质(寒暖流)分布中低纬度海区(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北半球:南半球:大陆东部为流-----大陆西部为流北半球中高纬度(副极地海区为中心)大陆东部为流----大陆西部为流回忆气压带和风带相关知识,画全球大气环境示意图。
利用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寻找盛行风与洋流的关系。
引导学生建构洋流模式图学生动态的板演以学生实践来印证洋流的分布规律。
复习旧知识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提取图像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学生在汇报学习成果,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
洋流教案设计
《洋流》教案姓名:单位:《洋流》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2.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1.洋流的成因2. 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洋流的形成原因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重兵严密把守出入大西洋和地中海的门户——直布罗陀海峡,德军潜艇仍然神奇地轰炸地中海的英国军事基地的故事,引出洋流。
洋流一、洋流的概念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二、洋流的动力和影响因素动力: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影响因素:(洋流运动受)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三、分类1、按成因分类洋流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三种类型,基本情况如下表:①风海流:在盛行风吹拂下,表层海水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风海流。
(世界上的洋流大多数是风海流)②密度流:不同的海域因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称为密度流。
如地中海蒸发旺盛,盐度大,密度高,而相邻的大西洋海水密度低,于是形成密度流,地中海海水由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层海水则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
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③补偿流: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平面降低,相邻海区的海水流过来进行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做补偿流。
中图版必修一世界洋流教学设计公开课
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通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已初步掌握 了海陆轮廓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季风和水循环等相关知识, 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2、高一的学生缺乏系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相 对较差,加上于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够,在学习中常会感 到无从下手,学生普遍觉得本节课较难学。 3、高中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思维能力也在不断 增强,需要教师去维持并不断的增强,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良 好学习习惯和地理的分析方法。
盛行风吹佛下形成的洋流 动 就 形 成 了 洋 的能力
叫风海流;除了盛行风可以 流。
促使洋流运动,海水的密度 2、盛行风是洋流
差异也会导致海洋水的运 形 成 的 主 要 动
动,我们把这样的洋流叫密 力。
度流;出发海区海水减少, 3、按照水温性质
相邻海区海水进行补充形 可将洋流分为暖
成的洋流叫补偿流。所以按 流和寒流,若洋
揭密真像 承转 案例一探究
归纳太平洋、南印度洋、大 1、中低纬度海 巩固提升
西洋、北印度洋洋流分布规 区,以副热带为
认真观看多媒体 课件,并思考问 题,并能回答出 是由于海水运动 使得瓶子从英国 漂到了澳大利亚 西部地区。
通过情境导 入,能够吸引 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 趣,并引发关 于海水运运的 思考,从而顺 利导入新课。
海浪、潮汐、洋 检查预习效果 流
明确学习内容
阅读教材 47 页, 本部分内容,
并思考相应问题 教材有明确的
照洋流的成因可以分为风 流水温比到达海
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区 水 温 高 为 暖
流,反之为寒流。
世界洋流分布最广的就是
温故而知新,
风海流,接下来我们一起来
在复习盛行风
高中地理_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课程标准】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分析】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根据课标中的行为动词可知,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还要会运用地图,所以还有一定读图分析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动手画简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图,并能联系所学知识对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理解。
洋流分布规律形成,课本只出示了风带图,没有文字描述与解释,非常抽象难懂,涉及风带以及地转偏向力等前知,利用试验更加直观的呈现盛行风与洋流的关系,更容易绘制洋流模式图和分布图。
“人地关系”是始终贯穿地理学的一条主线,只有充分、科学的了解自然地理,才能合理规划和利用地理环境,所以在了解地理环境的同时渗透正确的资源观、发展观、人生观。
学情研究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空间定位能力、想象能力较差,因此课题上尽可能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地理试验、图片来增强直观性,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归纳,学会分析资料,提取信息,从而形成结论。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本节课结合地图采用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为主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
蒙台梭利教育名言: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
结合地理学习内容,挖掘生活中的地理元素。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对重难点知识洋流分布规律,学生使用试验方式呈现,直观易懂。
在这节课中,给了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与广大学生分享自己的试验设计初衷、成果与感悟,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大的启示。
对于学习洋流的内容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的情境。
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方面比较多,通过案例“雷耶斯的奇幻之旅”,对其漂流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奇幻之境的地理原因的探究。
最后,将实例涉及的因素进行了梳理总结。
这是一个归纳的过程。
在得到基本理论之后,分析了郑和下西洋选择冬季出发,夏季返回的原因。
洋流的教学设计
洋流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洋流的概念,包括洋流的定义、分类和成因。
学生能够识别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规律,包括各大洋的洋流系统。
学生能够运用洋流的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如渔场的形成、海洋污染的扩散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地图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洋流的成因。
运用洋流知识分析实际地理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洋流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成因,使学生对洋流有初步的了解。
2、直观演示法利用地图、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洋流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段海洋中船只航行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海水的流动。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海水为什么会流动?从而引出洋流的概念。
2、讲授新课洋流的概念讲解洋流的定义:洋流是指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强调洋流的两个特点:常年稳定、大规模。
洋流的分类按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
解释暖流和寒流的定义:暖流是指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洋流;寒流是指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洋流。
举例说明:如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一般是暖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一般是寒流。
洋流的成因风海流: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
例如,西风漂流、北赤道暖流等。
密度流:由于各个海区的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
《洋流》教学教案设计
《洋流》教学教案设计《洋流》教学教案设计【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习,从课程标准要求看,本节课不再以世界洋流分布的成因为重点,而重在学习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但洋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为遥远,洋流虽然是具体的地理现象,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些抽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2.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2.运用案例、结合教材活动,引导、归纳总结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认识到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2.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流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难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媒体与方法】1.教学媒体: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板书2.方法手段:案例引导教学、情景教学、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播放一段视频(玩具鸭子坠入大海并随洋流飘向各国海岸)【教师】鸭子是在太平洋坠入大海的,后来先后到达夏威夷,阿拉斯加,澳大利亚,英国等地,它们是怎么到这么远的地方去的呢?(洋流)美国有科学家为了研究洋流的分布,高价回购这些鸭子,科学家根据鸭子的漂流路径,就能画出洋流的分布图。
今天呢,老师把洋流分布图给同学们,请你们根据洋流分布图,探究鸭子舰队的漂流路径,画出他们是沿着什么样的路线到各个国家去的。
地理《洋流》教学设计
《洋流》教学设计简案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与高考考纲完全一致。
(一)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题目为“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本小节内容“水循环和洋流”是自然界物质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的运动,本框题主要讲述水环境中海水运动的部分,洋流不仅是全球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也是其流经地区沿岸环境的重要塑造者,研究和学习洋流对于学生明白各地地理环境的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了解洋流的概念、类型;
(2)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洋流的利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提高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2)能用简明语言概括材料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3)能尝试提出研究性问题,体现研究性学习意识。
3.情感目标:
(1)通过洋流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同时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提高环保意识,确立探索海洋、开发海洋的信念;
(2)通过学习,了解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培养辨证唯物认识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洋流分布规律的观察认识及相关的思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
(1)学生对于洋流模式的归纳、总结。
(2)探究洋流成因
(四)课时:1课时
二、教学方法
1.自学指导法
2.引导—探究法
三、教学过程。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2.2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
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二、教学内容分析:“洋流”是学习了《水循环》基础上,对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学习。
海水运动深刻的影响着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体现了教材的学以致用、人与自然和谐的编写思想。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规律。
学会归纳世界海洋表层的洋流分布规律,为后面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打下知识基础。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洋流的概念、成因及分类并且掌握寒暖流的判断;2、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气压带和风带图的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对比能力。
2、通过展示和分析洋流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想象能力。
3、通过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提高学生的绘图、归纳、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2、学习洋流形成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四、教学重点:1、寒暖流的判断2、世界洋流的分布及其分布规律五、教学难点:分析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的形成因素六、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地理的空间感、读图的能力相对较差,本节内容课本的图像是又静态图,对学生来说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导致难以理解,学习兴趣降低,课堂容易沉闷。
本班为高二音乐班的学生,虽然高一已经学习过洋流的知识,但由于基础和学习态度问题,内容生疏,所以我依然当作新授课来上,所幸高二同高一相比,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七、教学方法:传统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实验探究法。
八、学法指导:采用了“导-读-思-绘-结-探”的学法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轻松学习,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高中地理《洋流》教案范例
高中地理《洋流》优秀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
2. 使学生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海洋生物和航海等。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洋流的成因、分类和分布规律。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利用地图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地图、图片和案例资料。
2. 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洋流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洋流的存在和分布。
2. 洋流的定义与分类: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洋流的定义,讨论并总结洋流的分类。
3. 洋流的成因与分布规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洋流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4.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洋流案例,分析洋流对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地图和资料,尝试解释实际问题,如为什么船只在特定海域航行更顺利。
6. 小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洋流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洋流分布图,并选择一个洋流案例,分析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洋流的影响,分析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具体作用。
2. 探讨人类活动对洋流的影响,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七、课堂互动:1.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各自选择的洋流案例,互相交流学习。
2.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问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洋流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洋流的定义、分类、成因、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中地理《洋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洋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的绘图能力,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绘制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图。
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通过图表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洋流的成因和分布规律,让学生对洋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自学,通过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并练绘制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图。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多媒体展示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洋流分布模式,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但是,在教学设计流程中,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同时,作业布置要求也可以更具体和明确,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1.在第一步,我们使用实线画出中低纬海区的寒流;在第二步,我们使用虚线画出中低纬海区的暖流;最后,我们总结出中低纬海区的洋流性质分布规律,即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2.在第一步,我们使用实线画出中高纬海区的寒流;在第二步,我们使用虚线画出中高纬海区的暖流;最后,我们总结出中高纬海区的洋流性质分布规律,即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我们可以在小组合作探讨中展示世界洋流的性质分布规律,并且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图来验证洋流的性质分布规律,同时也可以识记洋流的名称。
3.在探究三中,我们可以读取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并在世界区域简图内绘制漂流瓶漂流过程中所借助的洋流,并标注洋流名称。
我们可以在小组展示中进行验证,并且画出路径,给出漂流瓶流动过程演示。
通过这个探究,我们可以发现,在洋流的作用下,漂流瓶是有可能从澳大利亚漂洋过海到达美国的。
在本节课中,我们研究了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性质分布规律。
中低纬海区的洋流性质分布规律是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中高纬海区的洋流性质分布规律是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展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规律。
同时,我们也研究了漂流瓶在洋流作用下的漂流过程,这个探究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洋流的作用。
高中地理必修一《洋流》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一《洋流》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条课程标准内容表达了两个要点:(1)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这是“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
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将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标准”要求学习目的是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材料,说明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教材主要介绍了两个问题:一是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正文部分着重讲述了中低纬海区的洋流分布规律,并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呈现世界洋流的分布,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
通过“绘制世界洋流模式简图”的活动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
对具体的洋流名称不作强记性要求,对洋流的基础知识也作了较多的简化处理。
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是以活动的形式,通过对北大西洋海区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洋流对气候、渔场分布、航线选择及海洋污染的影响,从而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我校高一均为艺术类学生,应用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较差,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还较缺乏,因而洋流知识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地图的使用,引导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掌握新知识,深化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2、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能2、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高中地理《洋流》教案范例
高中地理《洋流》优秀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2)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海洋生物和航海等;(3)能够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洋流的分布和形成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图和图表,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2)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探讨洋流的形成原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环保意识,关注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3)培养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洋流的形成原因。
2. 教学难点:(1)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的分析;(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教材《高中地理》相关章节;(2)地图和图表;(3)案例分析材料。
2. 教学设备:(1)投影仪;(2)电脑;(3)黑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地图和图表,引导学生观察洋流的分布规律;(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洋流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介绍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2)讲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海洋生物和航海等;(3)分析洋流的形成原因。
3. 案例分析:(1)提供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结果。
4. 实践活动:(1)让学生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洋流的分布和形成原因;(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探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的理解程度;3. 案例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深度和分析能力;4. 实践活动成果: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分析洋流的分布和形成原因的能力。
高中地理《洋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地理必修1 第二单元中的第三节,教材首先介绍了洋流的概念及按海水性质所进行的分类,然后详细阐述了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地理意义。
其中洋流的成因是本节的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是本节的又一重点。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展示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二、学习目标1、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
2、通过教师的指导,生学会熟练绘制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图3、运用地图,归纳并学会应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三、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洋流的成因,洋流的分布规律。
突破重难点宜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验和多媒体展示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四、教学方法1. 实例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图表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析和思辨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 视听观察法;逻辑思维法;图文转换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和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教学设计流程反馈达标区是西风漂流。
北印度洋海区为季风洋流,冬逆夏顺。
第二个大问题,世界洋流的性质分布规律,中低纬海区大洋东岸是寒流,大洋西岸是暖流,,中高纬海区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反馈达标】1 读下图,若图中四个箭头表示四支洋流,则洋流所处海区是在半球(南或北)2.若图中的洋流所在海区在太平洋,说出各洋流的名称A BC D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总结。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世界洋流说课稿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世界洋流说课稿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 世界洋流说课稿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 世界洋流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本节为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第1课时的内容——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分析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为中图版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第1课时的内容——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洋流的形成、分布规律),同时本节也是今后学习高中地理教材选修模块2海洋地理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
(二)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讲述了海水运动特征,包括洋流的分类、形成、分布规律,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第一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形成的洋流类型,并指出洋流的形成往往不是单独受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二是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按照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推导表层洋流形成及分布,着重讲中低纬度海区的表层洋流。
(三)教学目标本节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方面来衡量,确定的本节课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洋流的概念、类型及成因,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通过与气压带风带知识的联系,对地图的观察比较分析,提高知识迁移和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概念图归纳知识要点,养成用彩笔或有区别的符号描绘地图来深入掌握地理原理的方法。
洋流教学设计
《洋流》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洋流的概念和分类,学会判断简单的洋流性质。
2、通过画世界洋流的理想模式简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熟记主要洋流的分布和名称。
4、理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形成。
5、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朗读概念把握关键词语,阅读课文理清分类,逐步掌握自学方法;学生在认识洋流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中,提高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总结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基本规律,并养成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方法1.通过同桌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很久以前一个美国童工走在旧金山市的海滨浴场上,突然捡到一个瓶子,里面有张纸条:“我的遗嘱:将我的12亿美元遗产平分给拾到瓶子的幸运人和我的保护人巴里·科辛。
”同学们想一想这可能吗?瓶子是否真的能从英国飘洋过海到达美国呢?【讲授新课】一、洋流的概念:学生轻读课文,并思考关键词语、回答。
教师总结:强调表层、一定的方向、有规律、大规模。
二、洋流的分类:学生阅读课文,思考:A:洋流的分类方法有几种?B:各种分类方法分别是如何分类的?学生回答:1、按性质分类暖流(低纬→高纬)寒流(高纬→低纬)读图判断寒暖流,注意寒流、暖流流向上有何不同?强调是与流经海区附近的水温相比。
2、按成因分类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举例]:风海流——南赤道暖流补偿流——秘鲁沿岸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附近密度流的形成三、洋流分布的规律(演示课件)1、通过旧知行星风带,讲解理想大洋的洋流模式图。
2、通过比较理想大洋的洋流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P54世界洋流分布图,理解世界洋流总体分布规律,并讨论、用简洁词语自己总结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为:A、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B、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方向气旋型环流C、南极大陆外围:形成绕球的西风漂流。
中图版必修一世界洋流教学设计公开课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教学环节 情境导入
师生互动 承转 自主探究
4、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有一定综合性和复杂性,学 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得难度。 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
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漂流瓶的故事》 ----事情发 生在 2012 年 12 月,地点位 于澳大利亚西海岸珀斯的 海滩上,25 岁的青年艾兰在 庆祝圣诞节的时候,突然捡 到一个漂流瓶,瓶子里面还 有一张纸,原来是一张来自 英国东北部的明信片,该明 信片是在 2011 年 8 月由一 个 9 岁的小男孩装入旧酒瓶 投入北海的,漂流瓶在海上 航行了 1.5 万公里, 历时 16 个月到达澳大利亚西部的, 然后艾兰通过明信片上的 地址与 9 岁的英国小男孩成 为了朋友(呈现地图并提 问),同学们,瓶子真的可 以漂洋过海从英国到达澳 大利亚吗? 同学们,根据你们的生活经 验来说说,海水运动的主要 表现形式有什么呢? 其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 响最为显著,漂流瓶能从英 国到澳大利亚和它有没有 关系呢?我们一起进入世 界洋流的学习。 1、 什么叫洋流? 2、 是什么促使洋流运动? 3、 洋流的分类?
课题 课型 课时安排 教材分析
教 知识与技
学能
目 标
过程与方 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海洋水的运动 ----世界洋流》
新授课
1 课时
1、本节内容选自中图版高中必修一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 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第二节《水的运动》中的第二个框题, 主要内容有洋流的定义、分类、世界洋流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 环境的影响等。 2、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方式, 也是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的主 要方式之一,是实现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载体。因此, 洋流的知识属于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3、本节课内容与前后几节课的内容有紧密联系。洋流的分布, 与前面所学的全球风带的分布、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等有着 密切关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就是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 异性的体现。所以本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后的作用。 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通过实验探究,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动手能力、地 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 力; 2、通过学习洋流, 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 环境的影响,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理论联系 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观点;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1、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洋流的成因; 2、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 洋流的名称。 多媒体教学法、启发示教学法、演示法、讲解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流”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本节洋流是水圈的第三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大气圈和海洋盐度和温度后的一节,它与本册教材最后一节海洋资源的内容也有联系。
这一节是承上启下的一节内容,只有让学生了解了海水的温度、盐度特征及其分布、洋流的形成与分布规律,才能为学生学习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奠定必要的基础知识。
(二)内容结构
可把教材内容处理成三个方面:洋流的形成、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了解洋流的概念、类型及成因;
(2)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洋流的利用。
2.能力目标:
(1)能通过不同途径(网上或书籍)查找和本课有关的材料,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筛选材料;
(2)通过学习,提高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A.培养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有序思维;
B.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C.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结构、分布与动态变化的联想能力,理解地理事物内在联系和
因果关系;
(3)能用简明语言概括材料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4)能尝试提出研究性问题,体现研究性学习意识。
3.情感目标:
(1)通过洋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流与人类、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同时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提高环保意识,确立探索海洋、开发海洋的信念;
(2)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能了解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培养辨证唯物认识观。
制定以上教学目标的理论依据是: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及高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地理思维,树立地理环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具备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体现课程理念强调的四个关注,学生系统地了解了洋流的相关知识后,用已知的洋流知识进行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综合分析,从中获得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等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洋流形成、分布规律的观察认识及相关的思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分析及拓展认识的展开;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认真小结,以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目标,确定出以上的教学重点;根据洋流形成中影响因素较多,且理性较强,而表层洋流分布中名称较多,且联系初中区域地理知识较多,高中学生已遗忘较多、回忆确认较难,因而制定了以上教学难点。
(五)教学关键分析
1.讲清楚洋流形成的动力源(即风、密度差异是形成风海流、密度流的原因,风海流、密度流流走,相邻海区海水来补充,从而形成补偿流),是突破洋流形成原因这一重点难点的关键。
2.指导学生对照“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与“世界洋流模式图”,就容易理解和记忆世界洋流分布的模式,然后进一步对照世界洋流的实际分布图吻合程度、认识模式理论的指导意义,并仔细观察分布图和模式图上不一致的地方,是突破洋流的表层分布这一难点的关键。
3.理论联系实际讲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突破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教学关键的关键。
二、教学方法
根据高二学生的心理、生理等特征和本节教学内容,我选用了“自学指导法”、“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并辅之以电脑多媒体进行教学。
1.自学指导法
教师向学生提出学习的要求,讲清学习的方法,学习过程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
指导学生独立学习书本知识、分析地图及使用其他地理资料,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知识,养成自学地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
本节中“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段文字,通过教师指导下自学完成能够学会弄通。
2.引导—探究法
引导—探究法适用于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活动。
运用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
教师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与我们这节课所教内容是吻合的。
有关洋流形成的因素——风和海水盐度温度内容,前面的教学中已学习过,有关表层洋流分布规律中一些洋流名称——初中区域地理也已学习过。
这样通过教学,便能唤出学生的已知,推导探究出他的未知。
另外,本节课理性内容较多,要求学生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使用引导—探究能达到这个目的。
3.电脑多媒体的使用,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分层次演示教学,对攻克重难点效果很好。
因此本节课设计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学法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导之有方”,才能“学之有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到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为此,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法指导。
1.比较法
比较法是明确被比较的地理事物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特征,且直观性强,有助于使地理知识系统化。
本节内容讲述“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法(比较世界洋流模式图与世界洋流分布图寻找差异)来学习,能取得较好效果。
2.分析法与综合法
本节教材中关于洋流的形成因素应从盛行风、密度及海水的连续性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从而推导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即是运用的分析法。
而表层洋流的分布则是对风海流、
密度流、补偿流在地理空间分布的一种综合,运用的即是综合法。
3.讨论法
学生通过收集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资料,通过实例自主探究教学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展示与讨论。
这个过程学生不仅提高了收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拓宽了地理知识面,认识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而且为学生参与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