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和茶具的关系如同鱼与水的关系@tea馆周刊
茶出天下广,壶因茶而生——浅谈茶与壶器的关系
2021-06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茶出天下广,壶因茶而生———浅谈茶与壶器的关系姚树赛(广西钦州圆盈堂陶艺制作有限公司,广西钦州535000)摘要: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壶器品不同的茶。
在茶文化中,茶与壶器的关系密切,难以分离。
在如今物产过剩时代,茶与壶器的发展也遇到了阻碍。
所谓“茶出天下广,壶因茶而生。
茶以养心,藏器度真。
艺以壶传,美以器载。
”茶与壶器的关系源远流长。
关键词:茶;壶;文人;茶文化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8-0025-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8.013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我们的祖先是崇尚自然,信奉天人合一的境界和情趣[1-2]。
饮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记录,人们已经不能确定饮茶的确切年代,但大致年代还是有的。
陆羽《茶经》:“以茶为饮,以神农氏饮之。
历史和文化发展中,中国人常常将与农业、植物有关的事物的起源归结为神农氏。
与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氏的说法一样,也因民间传说而有不同的说法。
长期以来,中国茶文化在礼、凡、仪、艺、俗、会、道、德等方面的形成与发展留下了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在中国古代,文人推崇茶道,讲究相会、亲和、礼让、饮茶。
如今,茶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传递感情的媒介,人们把喝茶看作是一种物质享受,把品茶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
用茶代酒,敬茶道情随处可见。
在日常生活中,茶随处可见。
它既不像酒一样热情,又不像水一般柔情。
茶可苦可甜,一杯茶能让你看懂自己,感悟人生。
当心情烦躁,喝一口茶或许能解决烦恼,并让你静心。
喝茶、品茶亦可养性,这是诸多人爱茶的一大原因。
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醋茶。
”可见,在实际生活中,茶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茶可为生活必须品,也可为奢侈品,所谓茶道,在于品赏茶的美感。
俗有俗的茶道,禅有禅的茶道,道有道的茶道,皇家有皇家的茶道,凡人有凡人的茶道。
浅谈中国茶具的演变(茶文化学)
武夷学院《茶文化学》课程论文1摘要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
古人告诉我们,好茶需要好水来诠释,泡好茶则需要好茶具陪衬。
在中国的茶文化中,茶具自成一体,成为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具用器考究,说它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点也不为过。
习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熟悉和了解茶具。
合适的器具可以让你的茶各归其位。
比如:泡绿茶用玻璃杯,泡花茶用盖碗,而乌龙茶要用全套的功夫茶具。
因为茶具不仅可以衬托出茶汤的色泽,更对茶汤滋味和香气有影响。
古往今来,但凡讲究品茗情趣的人,注重品茶韵味时都强调“壶添品茗情趣,茶增壶艺价值”,认为好茶用好好的茶具,犹如红花绿叶,相映成辉。
知堂老人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中国茶具由粗到精,由繁到简,由单一功能到多重功能演变,它融会了汉魏晋南北朝的朴拙、唐宋的精美、元青花的异彩、明清的繁复。
茶具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体现了我国不同时期的文化、经济、技术水平和人们审美观点,浸润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茶具;演变;发展;茶文化AbstractWater is the mother of tea, tea machine as the father. The ancients tell us, good tea need good water to interpretation, the tea is in need of good tea set background. In China's tea culture, tea set, tea culture become an organic whole oneself become an inalienable important component.Tea set with device fastidious, say it for tea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 little too much. Acquisition of tea is an important aspect, is familiar with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tea set. Appropriate instruments can let your tea every man to his position. Such as: bubble tea in a glass, bubble scented tea, and oolong tea with tureen with full set of kung fu tea set. Because tea set can not only serves as a foil to the colour and lustre of tea, the tea flavor and aroma has influence. Through the ages,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rest in tea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 flavor is emphasize "pot add tea, tea pot art interest increase value", think good tea with good tea set, like safflower greenery, exterior design.Know don the old man said: "tea when in WaWu paper window, spring green tea, with simple but elegant ceramic tea set, with two or three drink half, the idle, is worth ten years of dust dream".Chinese tea set from coarse to fine, by numerous to Jane, by a single function to the multiple functions, it represent han,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plain elegant, yuan blue and white the reason for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heavy and complicated. Thousands of years of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ea in China reflects the different periods of culture, economy, technology level and people's aesthetic view, infiltrates the broad and profound Chinese culture heritage.Key words:Tea service; Evolution; Development; Tea culture浅谈中国茶具的演变1 引言品茶是一门艺术,除品尝的美味以外,通过欣赏茶具设计和茶室装饰,从中可以获得艺术的享受,增加知识。
茶杯与茶壶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茶杯与茶壶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最新版2篇)目录(篇1)1.茶杯与茶壶的故事概述2.故事中的寓意3.故事对我们的启示正文(篇1)【1.茶杯与茶壶的故事概述】茶杯与茶壶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只茶杯和一只茶壶在交往中产生的误会。
茶杯觉得茶壶里的水都是自己的,而茶壶却认为茶杯的存在只是为了容纳自己倒出的水。
在茶杯与茶壶的争论中,它们都没有认识到彼此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故事中的寓意】这个故事寓意着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别人的价值,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而导致误解和矛盾。
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存在的意义,这样才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故事对我们的启示】茶杯与茶壶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几点启示:(1)尊重他人。
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存在和价值,不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2)理解他人。
我们要学会理解他人存在的意义,尊重他们的观点和想法,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减少误解和矛盾,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够共同进步。
目录(篇2)1.故事概述2.故事的启示3.结论正文(篇2)【故事概述】茶杯与茶壶的故事讲述了一只茶杯和一只茶壶的对话。
茶杯觉得自己很重要,因为它能承载茶水,而茶壶却认为自己更重要,因为它能装满茶杯。
两者争论不休,直到主人出现,指出它们的重要性取决于是否能相互配合。
最后,茶杯和茶壶明白了它们各自的价值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故事的启示】这个故事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作用,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价值。
正如茶杯和茶壶,它们各自有各自的作用,但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尊重,互相支持,才能共同完成任务,实现共同的目标。
此外,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不应该过分夸大自己的作用,认为自己是不可替代的。
正如茶杯和茶壶,如果离开了对方,都无法完成自己的任务。
茶与茶具文案
茶与茶具文案
1、茶从离开茶树那一刻起,就期待着与水相逢;水唤醒茶,茶成就水;水包容茶,茶激荡水;茶因水而重生,水因茶而丰润。
2、泡茶如人生,需恰到好处;时间短了,茶没有入味,淡了;时间长了,入味太浓,苦了。
3、茶与水的缘,许是因万年前溪边婆娑的小树,此时才牵手相随;水与茶的份,许是千年前嫩叶上留连的珠露,今朝才倾身相许。
4、水使茶叶舒展变的丰腴,茶叶让水散发出清淡迷人的香味,也许这就是茶与水之间的缘分吧。
5、朋友如茶,君子之交应该就如茶与水。
有茶相伴的朋友,有朋友相伴的茶,偶然间不经意想起,送上几句问候,也会如一壶、一杯香茗,满屋馨香。
6、往事如同储藏已久的茶叶一样,沸水轻轻一烫,那陈年的悲欢喜乐就顺着香味飘散在整个身体里面,小小地抿一口,不是酒也让人醉了,留香长久不散,足以让你回味百年。
7、生活是一杯茶,人就是那其中的一片茶叶,大多数人只喝了两三杯就觉得无味,而真正会生活的人会觉得这茶越喝越有味道。
8、每一片茶叶的沉浮,都是一种缘定,不空不昧。
继续喝茶,享受当下,带着茶的清香,爱也清了,心也清了。
9、茶叶因沸水,才能释放出深蕴的清香;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才能留下人生的幽香。
茶之器: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
脱胎漆茶具通常是一把茶壶连同四只茶杯,存放在圆形或长方形的茶盘内,壶、杯、盘通常呈一色,多为黑色,也有黄棕、棕红、深绿等色,并融书画于一体,饱含文化意蕴;且轻巧美观,色泽光亮,明镜照人;又不怕水浸,能耐温、耐酸碱腐蚀。脱胎漆茶具除有实用价值外,还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常为鉴赏家所收藏。
据说苏东坡设计了一件茶壶,它以取法自然的古青色树枝作为壶的把手,配以赭色瓜型壶身,刻上古朴的瓦当纹和精妙的书法,清丽雅致,色彩对比相得益彰,被历代文人雅士视为有实用价值的珍品。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先后山现了两位卓越的紫砂工艺大师——龚春(又名供春)和他的徒弟时大彬。龚春幼年曾为进士吴颐山的书僮,他天资聪慧,虚心好学,随主人陪读于宜兴金沙寺,闲时常帮寺里老和尚抟坯制壶。传说寺院里有银杏参天,盘根错节,树瘤多姿。他朝夕观赏乃摹拟树瘤,捏制树瘤壶,造型独特,生动异常。老和尚见了拍案叫绝,便把平生制壶技艺倾囊相授,使他最终成为著名制壶大师。供春的制品被称为“供春壶”,造型新颖精巧,质地薄而坚实,有“供春之壶,胜于美玉”的美誉。
购买瓷器茶具时,对瓷器本身要仔细察看: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釉色是否光洁,色度是否一致,有无砂钉、气泡眼﹑脱釉等。如果青花或彩绘则看其颜色是否不艳不晦,不浅不深,有光泽。最后要提起轻轻弹叩,再好的瓷器如果有了裂纹便会大打折扣。
含蓄幽雅的玉石茶具
玉对人体的医疗保健作用很早就被人类所现。《本草纲木》中详细记述玉器具有“除胃中热,喘急,烦闷,润心肺,润声喉,活筋强骨,安魂魄、利血脉”的功能,
形容茶器对茶的影响文案
形容茶器对茶的影响文案“盛来有佳色,咽罢余芳香。
”泡一壶好茶除了茶叶好、水好,茶器的优劣极为重要,一件好的茶器对于茶色、茶味、茶香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比如绿茶选用玻璃茶器最佳,瓷质茶器次之,玻璃茶器可以更好的观茶态赏茶色;再如红茶选用紫砂、白瓷茶器为好,这两种茶器可以更好的烘托红茶如玛瑙般的茶色。
茶器的不同颜色、不同质地,不仅对茶汤的品质有一定的影响,重要的是还对品茶者的心情有着直接的关系。
茶器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美,从精美到实用,其间经历了陶质茶器到瓷质茶器、青铜茶器到金银茶器,再到后来的玉石茶器、铁质茶器、紫砂茶器、漆雕茶器、红木茶器、竹筒茶器、掐丝法琅茶器、玻璃茶器等诸多器种的发展变化。
器为茶而生,茶因器而风清淡雅。
这也许正是古人所说的“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之缘故。
好马配好鞍,好茶配好器,茶器种种说陶质茶器陶质茶器保温性好,能更好的激发茶性,茶香持久,但容易因温度骤变而惊裂,同时会吸茶味。
好马配好鞍,好茶配好器,茶器种种说瓷质茶器瓷质茶器无吸水性,音清韵长,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和保温性适中,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泡茶能够获得较好的色、香、味。
好马配好鞍,好茶配好器,茶器种种说紫砂茶器有气孔,隔夜茶不馊,保温性较好,吸收茶味,长久使用后,即便只倒入清水,也会有茶香,保味功能好,泡茶不失原味,更无茶器本身所带的异味。
好马配好鞍,好茶配好器,茶器种种说金质茶器金质茶器延展性强,耐腐蚀,又有美丽的色彩和光泽,制作极为精致,价值高,多为帝王或富贵之家使用,或作供奉之品。
好马配好鞍,好茶配好器,茶器种种说银质茶器银质茶器传热快,节省烧水时间,能软化水质,使茶汤更醇厚,同时,银器析出的银离子具有杀菌的作用。
好马配好鞍,好茶配好器,茶器种种说翡翠茶器玉石茶器是纯天然环保材质,自古以来是高档茶具的首选材料,玉石富含人体所需的钠、钙、锌等几十余种微量元素,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保健美容作用。
好马配好鞍,好茶配好器,茶器种种说铜质茶哭铜质茶器会析出微量铜元素,可以杀灭细菌,对身体有益,但是铜器烧水比较耗费热量,同时也需要多注重保养。
国茶文化与陶瓷茶具的关系
国茶文化与陶瓷茶具的关系喝茶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那么,茶文化与陶瓷茶具有什么联系呢?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茶文化与陶瓷茶具的关系,希望能帮到你。
茶文化简介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
三皇五帝时代的神农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传,黄帝则姓姬名荼,荼即古茶字。
茶属于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植株高达1-6米。
茶树喜欢湿润的气候,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有广泛栽培。
茶树叶子制成茶叶,泡水后使用,有强心、利尿的功效。
茶树种植3年就可以采叶子。
一般清明前后采摘长出4-5个叶的嫩芽,用这种嫩芽制作的茶叶质量非常好,属于茶中的珍品。
陶瓷茶具简介陶瓷茶具,主要是以有高岭土、紫砂泥等原材料烧制而成的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包括陶瓷茶壶,陶瓷盖碗,陶瓷茶杯,陶瓷茶盘,陶瓷茶托、陶瓷茶洗等;主要产地是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福建德化、广东潮州、湖南醴陵、河北唐山。
陶瓷茶具按工艺细分为手绘陶瓷茶具与贴花陶瓷茶具,按瓷质细分为白瓷茶具、紫砂茶具、黑瓷茶具、彩瓷茶具;陶瓷茶具中较为出名的是景德镇陶瓷茶具,其中青花瓷茶具、粉彩陶瓷茶具、青花玲珑瓷茶具、颜色釉陶瓷茶具众所周知。
茶文化与陶瓷茶具陶瓷茶具是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结合的产品,实用功能是陶瓷茶具的基础,文化内蕴则是陶瓷茶具的灵魂。
陶瓷茶具优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精美的装饰及陶瓷本身的质地与茶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不仅是茶的故乡和发源地,同时也是茶具的故乡和发源地。
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多样,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为历代茶人所重视。
茶具如同其他饮具、食器一样,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用,从粗糙到精致的过程。
随着“茶之为饮”,茶具也就应运而生,并随着饮茶的发展,茶类品种的增多,饮茶方法的不断改进,而不断发生变化,制作技术也不断改进。
根据不同的制作材料,可分为陶瓷茶具、金属茶具、漆器茶具、竹木茶器具以及玻璃茶具等几类,但其中最主要的是陶瓷茶具。
鱼与茶叶
龙源期刊网 鱼与茶叶作者:洪烛来源:《民主》2015年第10期我想有两样东西是最需要水的,一是鱼,一是茶叶。
鱼长着鳃,靠水来呼吸。
鱼与水的关系,是最经典的情谊。
其实茶叶也是如此。
茶叶的魅力,同样需要通过水来体现。
当滚烫的开水浸泡着茶叶,它就像鱼一样活过来,恢复了知觉,扭摆腰肢。
或者更夸张地说:像睡美人一样醒过来,随波逐流,载歌载舞。
是的,只有水才能将其唤醒。
它生来就是为了等候那销魂的一吻。
为此不惜忍耐长久的煎熬与饥渴。
我们喝茶水是为了止渴,可却很少想到:茶叶比我们更渴,更期待与水的结合——哪怕这注定是一次性的。
茶叶在水面仰泳够了,纷纷潜水艇一样下沉到杯底。
这时候它显得比水更重。
水要再想拥抱它,会很吃力。
哦,这一具具光荣的尸体,模糊而又清晰,躺在水做的床上。
我联想起海子的诗篇:“我怀抱妻子,就像水儿抱鱼。
而鱼是哑女人,睡在河水下面,常常在做梦中,独自一人死去。
水将合拢,爱我的妻子,小雨后失踪。
没有人明白她水上是妻子水下是鱼,或者水上是鱼水下是妻子……”至于茶叶,亦将死于与水的婚姻,可它却流露出任何溺水者不可能有的幸福的表情。
当我们把失去了滋味的茶叶打捞上岸,丢弃在垃圾桶里,它的梦也就搁浅了。
那是多么短暂而又灿烂的梦哟:茶叶在水中可模仿花朵的开放,体会到发育的快乐……现代人饮茶,偏爱透明的玻璃杯,这样可以兼而获得视觉上的享受:观赏茶叶在水中的沉浮与动静。
玻璃的茶杯,是我掌心微型的水族馆,游动在我眼前的是一条条绿色的小鱼。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狂欢的鱼群完全忽略了观众的存在,是不会受惊的。
它们拥有的水域,散发着爱情的味道,青春的味道,梦的味道。
鱼与茶叶,原本没什么关系。
是我的想象力使它们无限地靠拢了。
鱼是江湖河海里的茶叶(钓鱼类似于茶道,同样能修养性情)。
茶叶呢,是杯中的鱼,是沸水中的“热带鱼”。
鱼与茶叶,都有着杂技演员一样灵活的腰,能够做出任何高难动作。
唯一的区别在于:鱼在水中是要觅食的,而茶叶则是为了彻底地奉献。
茶饮与陶瓷茶器的关系
茶饮与陶瓷茶器的关系作者:夏金凤来源:《艺术研究》2017年第03期摘要:陶瓷与茶文化渊源深厚,茶文化是伴随陶瓷的发展而产生的。
茶器的使用在中国茶文化、茶具家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文人讲究茶饮,对茶器的使用和审美更是要求不同,品茶不仅重视茶叶的形、色、香、味,还讲究茶器的不同质体和造型设计的艺术特点与美感。
关键词:茶饮陶瓷茶器茶文化在中国浩瀚的陶瓷文化与茶文化中,陶瓷文化与茶文化相辅相成,并肩前行,从而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演绎出了绚丽多彩的篇章。
一、茶风兴盛历史渊源中国最早喝茶启蒙于唐代,形成制茶艺术辉煌是在宋代,而明代则创新改革,于清代达到顶峰极盛,茶之艺术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历史,渊远流长,至今已经自成一大系统。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因而被称为“茶国”。
据现有文字记载表明:我们伟大的祖先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栽培和利用茶树,传说在公元前2337年,神农上山采药不知不觉中已尝尽72种中药,中药的毒性使神农觉得口干舌燥浑身不适,于是坐于树下休息。
这时,几片树叶飘落与前,凭着习惯又捡起身前的树叶放入口中尝试,不一会儿,令他惊奇的事发生了,口也不渴了身体也开始舒畅起来,整个人都轻松起来,而口里茶叶的清香还在嘴里回荡。
根据现文记载,茶叶在我国是最早用作的药物,“汤用于药、嫩叶用于食”可见茶叶在我国不管是药用还是作为饮品对我国乃至世界饮品都是举足轻重的。
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云“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诗中所说的浮梁就是今天的景德镇浮梁县。
可见当时茶叶对于当时陶瓷种类的影响,同是也反映出当时的景德镇浮梁县是当时茶叶的一个主要集散地之一。
明永乐到宣德年间景德镇窑所生产的陶瓷茶具日益精美,从而越来越被当时的人们所喜爱。
乃至到今天景德镇窑所生产的茶器系列到今天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众所周知,饮茶主要讲究的是怡情之味,如“披咏疲倦”、“深共语夜”、“小桥画舫”、“小院焚香”,讲的就是对品茗的最佳环境和时机,“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境界,不仅仅是表露了来客和主人之间的欢畅快饮,更是蕴含了一种高雅与愉悦的情致。
茶文化与茶具之间的关系
茶文化与茶具之间的关系茶文化与茶具之间的关系纵观整个茶史的发展,茶文化与茶具的关系其实可以直接归结于茶文化对茶具发展的影响,毕竟茶具的发展史在茶文化的基础上一步步得到进步的。
那么,茶文化又是怎么在一步步地影响着茶具和茶具文化的发展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茶文化与茶具之间的关系,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早在几千年前,茶叶就已经产生,这时候的茶具并非专业用于冲泡茶叶,而是与酒具等器皿一起使用。
而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几千年。
到了唐朝之后,由于经济的发达以及人们开始对于精神文明的追求,茶具便应运而生。
这时候的茶叶通常都是团茶,常使用的茶具都是陶瓷茶具。
值得一提的是,这时候已经出现了玻璃茶具,但由于技术的限制,玻璃茶具在往后的几个封建王朝忠并未得到发展。
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废团茶为散茶,这直接促动了紫砂壶的快速发展,可以说一夜之间,紫砂壶成为了人们最喜爱的茶具种类之一。
后来经过明清、民国和新中国后的发展,紫砂壶在茶具界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并且名气已经扩散到全世界几百个国家和地区。
茶文化与茶具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茶文化的不断发展促使了茶具的产生,并推动了其快速的发展,尽管诞生至今仅仅只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但是茶具已经自身形成了一种叫做茶具文化的文化体系,在茶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拓展内容:了解茶文化何为茶文化,业界众说纷纭。
中国文化管理学会茶文化推广工作委员会、茶文化研究员经过深入的系统论证,给予了茶文化较为全面而相对准确的定义。
在中国现代茶事活动中人们经常提及“茶文化”一词。
什么是“茶文化”?各界人士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
迄今为止,“茶文化”的定义已经不下数十种,其定义之多足以望“文化”定义之项背。
但这些定义多是围绕“茶事活动”而定,以茶为主,以文化为辅,其外延比较狭窄。
究竟什么是“茶”?“茶”与“文化”的结合点在哪儿?为什么结合?怎样结合?“茶文化”与“茶”和“文化”本身到底是什么关系?人们又是怎样感受到茶文化的呢?这些问题才是理解“茶文化”的根本所在。
茶文化和茶道的关系有什么
茶文化和茶道的关系有什么茶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和茶道的关系,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和茶道的关系茶道则是茶文化的核心,是具体的茶事实践过程,是品饮者对茶的觉悟。
由此可见,茶道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修正范畴,是要实修实证的。
茶文化以茶为载体,包含有关茶的礼仪、风俗、茶法、茶规、民间传说、历史典故以及文学艺术、词曲歌谣等内容。
茶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
茶文化的起源春秋说《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谓“晏子相齐,衣十升之布,食脱粟之食,五卵、苔菜而已”,以为饮茶(即茗)始于春秋时代。
然《晏子春秋》亦非齐晏婴所作,根本难以成立。
且万蔚亭辑《困学纪闻集证》卷八下云:“(槐按)今本《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作三弋五卯苔菜,考《御览》卷八百六十七引作茗茶,载入茗事中……”虽作茗,然既言茗茶,恐非茗饮之茗。
故茗饮之事不见于经。
世又以诗之“谁为茶苦”,为饮茶之证,不知此茶乃苦菜之荼,非“荼苦”之茶,不能张冠李戴。
似此春秋战国恐无饮茶之风,故《周礼·天官·家宰第一》言浆人供王之六饮,一曰水,二日浆,三曰醴,四曰凉,五曰医,六曰酉。
尚未见饮茶。
自汉以后,饮茶之记载,时有所闻,三国时吴孙皓每饮群臣酒,率以七升为限,韦曜不过两升,或为裁减,或赐茶茗以当酒(《三国志·吴志·韦曜传》),以时茶茗,恐已为招待宾客之用,不然,宴会中,何以有茶? 晋张华尝谓“饮真茶,令人少眠”(张华《博物志》),是晋亦有饮茶之风,所以茶茗之起,由来已久,宋裴汉《茶述》谓:“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宋朝)。
”固误。
《洛阳伽蓝记》谓饮茶始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尤误。
所谓饮茶之风,开始于汉魏则可,盛行于汉魏则不可,因南北朝时,此风尚未普遍,何论于汉魏,关此《茶史杂录》引逸事两则如下:齐王萧初入魏,不食羊肉酥浆,常饭鲜鱼羹,渴饮茗汁,京师士子,见萧一饮一斗,号为漏卮,后与高祖会食羊肉酪粥,高祖怪问之,对日,羊是陆畜之宗,鱼是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
《茶杯与茶壶》参考答案
《茶杯与茶壶》参考答案茶杯与茶壶,这两个看似平凡的物品,却有着深刻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茶杯和茶壶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品。
它们不仅仅是用来盛装茶水的容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的象征。
茶杯和茶壶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茶壶是泡茶的工具,通过壶中的开合,控制茶水的浓淡,使茶叶的香气和味道得以最大程度地释放出来。
而茶杯则是品茶的载体,将泡好的茶水倒入杯中,让人们能够感受到茶的滋味和气息。
茶杯和茶壶的配合,使得茶的品质得以充分展现,让人们能够享受到最佳的茶香。
茶杯和茶壶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茶壶通常是以陶瓷、紫砂等材质制成,形状各异,有的造型古朴典雅,有的则别具一格,充满创意。
茶壶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方便泡茶,更是一种艺术表现,体现了制作者的智慧和审美追求。
而茶杯则更加注重细节和手感,有的茶杯采用了双层结构,保温效果更好,有的茶杯则采用了特殊的材质,让茶水的口感更加细腻。
茶杯和茶壶的不同特点,满足了人们对茶的不同需求和追求。
除了在外观和材质上的差异,茶杯和茶壶还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茶壶作为茶文化的代表,象征着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在古代,茶壶是贵族和文人雅士的象征,拥有一件精美的茶壶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而茶杯则更加注重个人品味和情感表达。
茶杯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和情感选择,有的人喜欢简约大方的杯子,有的人则喜欢精致小巧的杯子。
茶杯和茶壶的选择,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审美追求的不同。
茶杯和茶壶还有一个重要的象征意义,那就是人际关系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茶具是交流和沟通的媒介。
泡茶、品茶是人们相聚、交谈的重要方式。
茶杯和茶壶见证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和友谊。
在茶馆或家庭聚会中,人们围坐一起,品茶聊天,通过茶杯和茶壶的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情。
茶杯和茶壶不仅仅是物品,更是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的象征。
茶杯与茶壶,虽然只是一对日常用品,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紫砂茶具与茶文化的关系
紫砂茶具与茶文化的关系当今社会,紫砂壶的崛起与茶文化的兴盛密切相关,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紫砂茶具与茶文化的关系,希望对您有用。
紫砂茶具与茶文化的关系饮茶之风,盛于唐,兴于宋。
唐代盛行烹茶,宋代流行点茶,所以当时用茶多为饼茶,制作过程十分复杂。
茶的饮用方式制约茶器具的发展,因此茶器具的形制、质地与构成必然反映时代特征和差异。
唐宋及以前,茶器具的使用多为陶瓷茶具与金属茶具,达官贵人甚至盛用金、银、铜制茶具,这里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生产力,表现了豪门竞奢的社会风尚;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茶器具生产发展的进步以及茶器具在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茶器具的存在,是为了完成饮茶过程的礼仪风尚。
用器的过程,即是茶的品饮过程,同时也是领受茶文化精神,内心深省民族传统意识的过程。
唐宋时代繁复的茶器具,不但把中国的茶文化发展引向顶盛,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把中国茶的文化内涵推进狭窄的胡同。
这样,从茶的品饮方式到茶器具的发展,也将面临一个巨大的演变,中国茶文化原精神又将得到新的飞跃。
茶事中使用紫砂的记述可见于蔡司沾《霁园从话》所记:“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知为孙高士遗物。
每以泡茶,古雅绝伦。
”孙高士即孙道明,号清隐,元代人,曾以其居名“且吃茶处”。
紫砂产于宜兴。
宜兴周代称为荆邑,秦王政二十六年,改名阳羡。
西晋阳羡名将周处的长子周玘,三兴义兵,晋怀帝为表障其功,改阳羡为义兴。
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时,为避太宗赵光义讳,改称宜兴迄今沿用。
宜兴所做茶器具的原料是当地独有的紫泥、本山绿泥、红泥三种,统称为紫砂泥。
用紫砂泥制作的茶具也叫做紫砂器。
紫砂器的创始,有文字的记载,始见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诗句:“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其次,欧阳修也有“喜若紫瓯呤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的诗句。
虽然这里提到的“紫泥新品”、“紫瓯”不是后来意义的紫砂器,但是在1976年,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古窑址发掘出大量紫砂陶片,其断代时间为北宋中期,这也是紫砂器始于北宋时期的佐证。
茶具的原理
茶具的原理茶具的原理涉及茶艺、茶道和茶文化等方面。
茶具是茶叶和水与人进行交流的媒介,在茶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茶具的原理包括茶具的选择、使用、保养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首先,茶具的选择是茶具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具的选择应根据茶艺表演的不同阶段,根据茶叶的种类、茶艺师的个人特点和环境因素来选择。
例如,选用紫砂壶冲泡普洱茶,使用玻璃茶具来冲泡花草茶。
在选择茶具时,通常需要考虑到材质、款式、容量和质地等方面,以确保茶具的使用效果和美观性。
其次,茶具的使用是茶具原理的关键环节。
茶具的使用需要掌握好时间、温度、水量和冲泡次数等因素。
不同种类的茶叶需要不同的冲泡方式,比如绿茶需要较低的水温和较短的冲泡时间,而红茶需要较高的水温和较长的冲泡时间。
此外,茶具的使用还需要注意茶水的浸透和茶香的释放,以产生最佳的茶汤品质。
第三,茶具的保养也是茶具原理的重要内容。
茶具的保养应当根据茶具的材质和款式来进行,可以包括清洗、晒晒、打理和收纳等方面。
一般来说,陶瓷茶具需要轻柔清洗,保持干燥,避免碰撞和高温;铁壶需要涂抹食用油并保持通风,避免生锈;茶盘需要勤洗勤晒,避免潮湿和发霉。
茶具的保养不仅能延长茶具的使用寿命,还能保持茶具的美观和功能。
最后,茶具的文化内涵是茶具原理的重要部分。
茶具不仅是冲泡茶叶的工具,还承载了茶文化的精髓。
茶具通过其形状、器型、图案和材质等方面,传达了人们对自然、历史和生活的感悟。
比如,紫砂壶的泥料和造型,通常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情怀;铁壶的铁质和烧制工艺,则充分展现了日本文化的简约和崇高。
通过茶具,人们可以感受茶道、品味茶文化,体味茶生活,并且与茶魂相通。
综上所述,茶具的原理涉及茶具的选择、使用、保养和文化内涵等多个层面。
茶具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合理选择、正确使用、精心保养和深刻理解,可以更好地展现茶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茶具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是茶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茶文化与茶具的关系是什么
茶文化与茶具的关系是什么茶文化与茶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茶文化与茶具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与茶具的关系,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与茶具的关系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就已萌发。
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开门七件事的一事,在劳作之余成为必不可少的消遣、健体的居家必备物资。
说起茶文化,它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文化物质的层面;二是深厚的精神文明层面。
茶文化由最初的原始社会进入农耕文明后,在商武王时期才正式列为岁贡之物,关于茶的记载已无从考证,有关神农说也只是口口相传,而最早记载的古文献是《诗经》,在唐代,陆羽的《茶経》系统地记录并阐述了有关茶文化的影响,茶之精神也渗透到了宫迋与社会。
与茶有着千丝万缕关糸的古代诗词、书画、宗教、医学等多学科、多领域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国茶文化,并在不断发展中丰富了茶文化的精神与文化内涵,具有中国特色的茶文化因此而被列入文化学的范畴。
从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魏晋南北朝的萌芽、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到明清茶文化的普及,其间历经了漫长的发展道路,茶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与茶相关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上讲,着重于人文科学,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人们常讲的茶文化侧偏重于人文科学。
茶具是伴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应运而生的,它既是一种茶文化必不可少的用具而起着点缀的作用,同时它优雅的造型工艺和色彩斑斓的装饰艺术,为茶文化的延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茶汤的淳淳浓香和淡淡的色泽在茶具优美的造型及变幻莫测的釉彩衬托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在古代茶具中,从商周时期的原始瓷杯,到战、汉时的耳杯,再到唐宋的的各式色釉和窑变釉茶具,直至清末的盖杯,各时期的茶具都是围绕着茶文化的延伸而演变着,这种变化不仅对茶具,乃至对整个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茶文化茶具的使用方法1.盖碗的使用方法:盖碗或称盖杯,分为茶碗、碗盖、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于碗内,冲水,加盖五~六分钟后饮用。
茶具与茶道的关系是什么
茶具与茶道的关系是什么在传统中国家庭中﹐茶具是必不可少的摆设﹐它的本色就像一幅白描﹐简洁而恬静﹐休闲时品茗闻香让人心境平和。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具与茶道的关系,一起来看看。
茶具与茶道的关系唐宋时的饮茶方法,是将鲜叶蒸熟後,经捣碎做成饼,再用绳子串起烘乾,称“茶饼”或“饼茶”。
喝茶时由喝茶人将饼茶碾成碎末(也称末茶)放在锅里煎煮,以让茶叶充分渗透再喝,因而当时的茶具十分繁杂。
茶圣陆羽在其《茶经·四之器》中就列举了共计二十八种茶具。
除常用的煮茶、饮茶、贮茶的茶具外,还有用以碾茶的茶具:茶碾和茶罗。
茶碾为碾茶之工具。
有木质茶碾和石质茶碾。
木质茶碾用质地坚硬细密且无异味的木材制成。
上等者为橘木,次为梨木、桑木、桐木等。
此种木茶碾由“碾盘”和“碾堕”组成。
碾盘外形四方,中间剜空成圆孔,正好容“堕”。
碾堕是一块圆木,在中间安上轮。
碾茶时以手持轴转动碾堕,靠碾堕与碾盘间的挤压来碾碎茶饼。
茶罗即“筛子”,茶圣陆羽称之为“罗合”。
罗合的罗圈是用竹子或杉木经烘烤弯曲而成,圈面上涂刷油漆。
罗面是用细纱绢制成。
罗(筛)茶末时,要加上盖,以免茶末飘散。
宋代茶罗的罗圈,考究的用金银制成,罗面则采用四川鹅溪所产的细画绢制成。
当时的品茶者,多用茶碾和茶罗自碾自罗。
唐宋以来,茶具依其质地不同,可分为陶土茶具、瓷质茶具、漆器茶具、金属茶具。
玻璃茶具、竹木茶具等。
而在宋代时,瓷质茶具的生产异常繁荣,出现了各种不同风格的瓷茶具。
当时着名的瓷窑有:杭州官窑、浙江龙泉哥窑、河南汝州汝窑、河南钧州钧窑、河北定州定窑等五大名窑。
中国的茶具发展历来是与陶瓷器的发展切切相关的。
唐宋时因采用煎煮茶汁,故煎水壶以金属制品较多,且以“金银为优”,同时还以“茶瓶”煎水,亦称“煎水瓶”。
随着制茶、饮茶风尚的变迁,从唐宋时的将茶饼研碎煎煮,至元代时用鲜叶放在锅里蒸制成整片叶子的“散条”(亦称“蒸青散条”)煎煮,至明代时则将“蒸青”进一步改为“炒青”,饮茶方法也由煮饮变为泡饮。
品茶与用水的关系
品茶与用水的关系现在的人们泡茶一般尽心追求茶要如何好如何稀少、器具如何贵云云,殊不知忽略了喝茶的最根本——茶叶必须通过水的冲泡才能被人们所享用,水的好坏能直接影响茶汤的质量。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论茶也。
”明代张源在《茶录》中宣称:“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
”明代茶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讲的更为透彻:“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可见水质能直接影响到茶质,泡茶的水质好坏,对茶叶的色香味,特别是对茶汤的滋味影响很大。
杭州的“龙井茶,虎跑水”,俗称杭州“双绝”。
扬子江心水,蒙顶山上茶,闻名遐迩。
我们一般选择泡茶用水都使用天然水。
天然水按来源分可分为泉水(山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自来水也是通过净化后的天然水。
如此多种类的水哪一种水最适合泡茶呢?自古以来,用以泡茶之水就极为考究,陆羽的“其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品茗用水所遵循的定律。
泉水——在天然水中,泉水水源多出自山岩壑谷,或潜埋底层深处,流出地面的泉水,经过多次渗透过滤,水质一般比较稳定,所以有“泉从石出清宜冽”之说。
但并不是所有的山水都是上等的,有的泉水如硫磺矿泉水甚至不能饮用。
我国泉水资源极为丰富。
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百余处之多。
镇江中泠泉、无锡惠山泉、苏州观音泉、杭州虎跑泉和济南趵突泉,号称中国“五大名泉”。
庐山康王谷帘泉——茶圣口中天下第一泉江、河、湖水——这些均为地面水,所含矿物质不多,有较多杂质,浑浊度大,受污染较重,情况较复杂,所以此水一般不是理想的泡茶用水。
但我国地域广阔,有些未被污染的江河湖水澄清后用来泡茶,也很不错。
通常靠近城镇之处,江河水易受污染,唐代《茶经》中提到:“其江水,取去人远者”。
也就是到远离人烟的地方去取水。
千余年前况且如此,如今环境污染更为严重,因此许多江水需要经过净化处理后才可饮用。
茶具与茶文化的历史渊源
茶具与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唐煎茶须放盐,鹾簋制成盒罐状中国人最早发现了茶叶的实用价值,在经历了药用、食用两个阶段后,魏晋南北朝开始茶作为饮料流行。
唐代中期,饮茶成为一种时尚,宋代以后,茶叶文化更是得到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的重视,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从宋开端,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
陶瓷茶器在唐代后期正式从一般生活陶瓷器中剥离出来,到了宋代,陶瓷茶器更是成为许多窑场的生产重点。
陆羽《茶经》认为,当时煎茶饮茶必备器具中,可用陶瓷制作的有鍑、鹾簋、碗和熟盂。
鍑是煮水用具,一般以生铁制作,但陆羽提及江西洪州窑曾用瓷来制作,认为“雅器也”。
其实,陆羽认为的“瓷鍑”应为陶器,只是目前未在洪州窑发现此类物品,还有待发现,但相信在唐代应有陶制的鍑。
鹾簋是用来放盐的,唐代煎茶在水初沸时要加盐调味。
鹾簋一般是小盒形状,也有制成小瓶小罐的。
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鹾簋”被皇家设计成一个枝蔓缠绕的荷花形状,成为“银涂金盐台”,是最高级别的皇家茶器。
现在留存下来一定数量的唐代盒子,越窑、邢窑、长沙窑、巩县窑都有,其中就有非常多的是属于茶器。
越窑秘色瓷碗堪称其时代表作茶碗是用来直接喝茶的茶器,陆羽认为越窑茶碗最好,最适合饮茶。
他认为:碗,越州上,鼎州、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
陆羽为我们描述了唐代茶碗的标准,即“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以下”。
唐代半升约为我们现在的270毫升。
台北故宫微博的廖宝秀曾对唐代茶碗进行测量,推算出当时茶碗应为高3-5厘米,口径13-15厘米,敞口,直浅腹碗。
盏也是唐人对茶碗的一种习惯称呼。
随着唐代茶艺的发展,盏托成为茶碗配套的一部分,最先的漆木制盏托,继而与茶碗配套的陶瓷盏托也开始流行。
浙江宁波博物馆微博藏有一件国内罕见的唐代秘色瓷荷花盏托,1975年宁波市和义路遗址唐“大中二年”纪年墓中出土,由茶盏和盏托组成。
茶盏高6.5厘米,口径9厘米,造型犹如盛开莲花,内外素面无纹;盏托高3.4厘米,口径15厘米,仿荷叶形,薄薄边缘四等分向上翻卷,极富被风吹卷的动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和茶具的关系如同鱼与水的关系
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
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品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
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它们具有的特点也各有千秋,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陶瓷茶具和工艺茶具。
陶瓷茶具有一壶四碗一套的,也有一壶六碗一套的,有的还配有托盘。
有较好的耐冷热激变的性能和较高的抗冲击强度,比较实用。
市场上的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能适合较多人的品位。
陶瓷茶具的特点,传热较慢,保温适中,与茶接触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沏出的茶有较好的色、香、味,而且此类茶具一般造型美观,装饰精巧,具有工艺品欣赏价值。
尤其是宜兴的紫砂壶是陶器中的珍品,造型雅致、古朴,用来泡茶,香味特别醇郁,色泽格外澄洁,久置也不易走茶味。
新颖别致的工艺茶具,顾名思义,工艺茶具,既可用来沏茶又极具观赏性,造型常以新、奇、特见长,引人遐思。
从材质方面看,有紫砂的、陶制的,也有铜制的或几种材料混合而成,并配有精致的底座或托盘,摆在居家之中,是一件很好的家居装饰品,于不经意间增添了一份东方艺术品位。
一般说来,这类茶具价格并不十分昂贵,百元左右,价格适中,一般的工薪家庭都能接受,因而也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
当然茶具的选购并不仅于此,市场上还可见到玻璃的、不锈钢的等等,但款式相对比较简单,价格也更低廉。
近些年,随着家居装饰的升温,各种工艺品也日渐走俏。
而工艺茶具便应运而生,成为一些人的消费热点。
中国民间,向有“老茶壶泡,嫩茶杯冲”之说。
老茶用壶冲泡,一是可以保持热量,有利于茶汁的浸出;二是较粗老茶叶,由于缺乏欣赏价值,用杯泡茶,暴露无遗,用来敬客,
不太雅观,又有失礼之嫌。
而细嫩茶叶,选用杯泡,一目了然,会使人产生一种美感,达到物质享受和精神欣赏双丰收,正所谓“壶添茗情趣,茶增壶艺价值”。
由此可见“好壶还需好茶配! ”
随着红茶、绿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等茶类的形成,人们对茶具的种类和色泽,质地和式样,以及茶具的轻重、厚薄、大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般来说,为保香可选用有盖的杯、壶或碗泡茶;饮乌龙茶,重在闻香啜味,宜用紫砂茶具泡茶;饮用红碎茶或工夫茶,可用瓷壶或紫砂壶冲泡,然后倒入白瓷杯中饮用;冲泡西湖龙井茶、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等细嫩名优茶,可用玻璃杯直接冲泡,也可用白瓷杯冲泡。
但不论冲泡何种细嫩名优茶,杯子宜小不宜大。
大则水量多,热量大,而使茶芽泡熟,茶汤变色,茶芽不能直立,失去姿态,进而产生熟汤味。
此外,冲泡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黄茶,使用盖碗,也是可取的,只是碗盖的使用,则应依茶而论。
如:
名优绿茶应用透色玻璃杯(应无色、无花、无盖)配。
花茶应用青瓷、青花瓷等盖碗、盖杯、壶杯具配。
黄茶应用奶白或黄釉瓷及黄橙色壶杯具、盖碗、盖杯配。
白茶应用白瓷或黄泥炻器壶杯及内壁有色黑瓷配。
红茶应用内挂白釉紫砂、白瓷、红釉瓷、暖色瓷的壶杯具、盖杯盖碗或咖啡壶具配。
乌龙茶应用紫砂壶杯具,或白瓷壶杯具、盖碗、盖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