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教育模式(理论篇)
“诗意语文”
“诗意语文”“诗意语文”是一种以诗歌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语文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的出现,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诗歌,体验美丽和时代氛围,培养情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诗意语文”模式的前身是传统华夏教育。
自古以来,华夏教育就强调“诗、书、礼、乐”四书五经的重要性。
其中,“诗”是作为表达感情、显示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被视为文化瑰宝。
在中国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万言诗”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最佳途径。
“诗意语文”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语文教育中加入了大量的诗歌教学。
通过诗歌的教学,使学生在享受美感的同时,能够深刻领会古代哲学思想、社会风貌、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的美学情趣,丰富学生的感情,使其在阅读、写作时有更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表达方式。
在诗歌教学中,要选取经典诗歌,如《离骚》、《长恨歌》、《诗经》等,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内涵和文化特色。
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现代诗歌,如郑志武、余光中、舒婷、北岛等,让学生能够体会现代文学的魅力和时代氛围。
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诗歌,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而且也可以拓宽视野,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除诗歌教学之外,“诗意语文”模式还强调了语文教育的交叉性和实践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词语、构成句子、段落、篇章,逐步扩大学生视野,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阅读写作水平。
在实践中,学生要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实践活动。
如通过参观古文化遗址、尝试写作诗歌、赏析音乐舞蹈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鉴赏能力。
总之,“诗意语文”是一种全面发展学生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诗歌的阅读、分析和写作实践,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懂得开放思维,高效学习;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自主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逐步成长为具有中华文化特色、富有主见,自信独立的人才。
诗意语文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解读
任元汉学校生本高效课堂之诗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诗意语文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生本高效课堂是教学思想、教学观点体系与教学实践契合的生长点。
生本高效课堂简来说之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生长为本、以学生的生动为本、以学生的生活为本,以学生的生命激昂为本。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学生为主人,让学生好学的教育,让学生的生命走向生命激昂的教育。
解读:把创设审美意境、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
语文课堂离不开情感,诗意的语文课堂更需要有诗情涌动。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的本性、本体和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希望、出路和最高境界还是诗意。
语文教学的诗意,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和学的过程中,对课文实行创造地阅读、吟诵、体验、感悟、理解时所表现出来的,实质上是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美的熏陶,而这种熏陶不但有利于学习本身,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展。
所以,语文课应该给人以美的愉悦、美的享受。
语文课堂应是充满灵气、充满生机、充满诗意的空间。
这同时符合生本高效课堂的理论:全面依靠学生,激发潜能,使学生自不过然的发展,已达到学生心灵的熏陶、人格的发展。
课堂模式:环节一:初学展示——诗意课堂的序幕内容:前置性学习内容的反馈。
即预习反馈——课文朗读、字词理解、文脉梳理、内容概括、资料查找……形式以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展示为主,能够展示自己学到的知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个环节是诗意课堂的前奏,课标中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
”这样做充分依靠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通过学生对文本的初步情感体验,让他们注重生活,利用生活资源领悟课文,加深理解和体验,达到诗意课堂的初体验。
诗意的教学我对诗歌教育的独特方法与经验
诗意的教学我对诗歌教育的独特方法与经验诗意的教学:我对诗歌教育的独特方法与经验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一门艺术,而在我教授诗歌教育的过程中,我探索出了一种独特的方法与经验,旨在将诗歌融入学生的学习中,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分享我对诗意教学的见解,希望能给教育界带来一些启示。
一、创造诗意的学习环境在进行诗歌教育时,创造一个诗意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我注重打造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课堂。
首先,我会准备一些诗集,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其次,课堂布置也是关键,我会贴上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图片、诗句等装饰物,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这些细节的呈现将帮助学生进入一个诗意的学习氛围中。
二、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诗歌教育中,我非常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力。
为此,我设计了一些活动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我会给学生一个主题,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写一首诗。
我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拘束于规则,将他们的思绪和情感自由地流淌在纸上。
这样的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开阔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三、诗歌与跨学科教育的融合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我将诗歌教育与跨学科教育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例如,在语文课上,我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了解并领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在美术课上,我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来表达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在音乐课上,我可以选取一些优美的诗歌,让学生通过音乐的演奏传达其中的情感。
通过这样的跨学科融合,学生能够全方位地理解诗歌,并将其融入到不同的学科中。
四、赏析优秀诗歌作品赏析优秀的诗歌作品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至关重要。
在我教授诗歌教育的过程中,我会不定期地与学生分享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
我会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聆听的同时,感受诗歌中的美与哲理。
通过赏析的过程,学生能够培养对诗歌的喜爱,并且从中汲取灵感和营养。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诗意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意感知和创造力的教学模式。
它通过课堂设计、教学方法、教具等方面来打造一个有诗意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会到诗意的美丽,享受到诗意的愉悦,并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建构诗意课堂中,首先需要有一个温馨、舒适、富有诗意的教室环境。
教室的布置可以采用温馨的灯光和柔和的色彩,摆放一些植物、音乐和艺术作品等,使学生在这个环境中感受到诗意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方法是建构诗意课堂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灌输式的知识传递,往往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而在诗意课堂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情感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交流中能够体味到诗意的美妙。
教学内容也是诗意课堂建构的关键。
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重视对古典文学的引导。
而在诗意课堂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还可以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和散文,让他们在创作中感受到诗意的乐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感受生活,从而启发他们对于诗意的感知和表达。
课堂教具也是诗意课堂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具的选择应该有情感色彩和审美意义。
可以使用一些生动的图片、音乐、视频等,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
教具的使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感受诗意的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诗意课堂的建构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素养和能力。
教师应该具备对诗意的独特感受和理解,能够通过自身的表达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体味诗意的美妙。
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和审美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诗意课堂的建构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从教室环境、教学方法、教具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设计。
通过构建一个富有诗意的学习空间和创作平台,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诗歌、热爱语文,享受到诗意生活的美好。
中学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模式论
中学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模式论中学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模式论古典诗歌是中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鉴赏古典诗歌,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
在中学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学模式的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中学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模式进行浅谈。
1. 直接教学模式直接教学模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将古典诗歌的背景知识、意境和表达手法等内容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进行被动接受。
这种模式适用于初次接触诗歌鉴赏的学生,可以帮助他们快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元素。
但是,直接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问题,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对古典诗歌产生抵触情绪。
2. 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和自主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理解古典诗歌的含义和艺术特点。
这种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同时,启发式教学模式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但是,仅依靠启发式教学模式,可能会导致一些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辅导。
3. 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学习情境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古典诗歌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诗歌鉴赏。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文化古迹参观,结合古代诗歌阅读、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情境教学模式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典诗歌。
然而,情境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成本较高、难以在课堂上实施等问题。
综上所述,中学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模式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可以采用直接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启发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情境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精心选择诗歌教材,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相关。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诗意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诗意教育诗意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的教育方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诗意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诗歌的选材、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开展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意教育。
一、选材在开展诗意教育时,首先要选择适合初中学生的诗歌作品。
可以选择一些简短、朗朗上口的古诗词,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这些诗歌既有优美的语言表达,又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此外,也可以选择一些现代诗歌作品,如余光中的《乡愁》、北岛的《波光粼粼的星空》等。
这些现代诗歌作品内容新颖,语言简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开展诗意教育。
首先,可以通过朗读诗歌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能力。
其次,可以通过解读诗歌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师可以分析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同时,还可以通过创作诗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诗歌作品。
三、评价方式在开展诗意教育时,评价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注重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但这并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诗意教育水平。
因此,可以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诗意教育成果。
可以通过学生的诗歌创作、朗读表演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来评价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思维能力。
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诗意教育水平。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诗意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选择适合学生的诗歌作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合理的评价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思维能力。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国粹,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论语》作为经典之一,对于提升学生的诗意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将《论语》融入并且赋予文学与诗意的意蕴,构建一种富有文学意境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一种《论语》文诗意课堂,以期在学生中培养文学情操、诗意品鉴,进而提升教育质量。
构建《论语》文诗意课堂,需要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课程内容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论语》篇章或者经典名句进行讲解。
比如《学而》篇中的“君子不器”、“其仁乎!”等句子,可通过深入解读其含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也可以结合《论语》的背景和作者思想,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名句的内涵。
还可以将《论语》中的思想与当今社会现实相结合,引导学生认识到古代圣贤的智慧对当今社会的启示作用,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多种途径来构建文诗意课堂。
比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于某一段经典名句进行思考、交流,以此来启发学生的文学情操。
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古今对照文本,让学生对于《论语》中的经典名句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其中蕴含的诗意。
也可以通过朗诵、表演等形式来展现《论语》中的诗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得学生对于《论语》中的诗意有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
构建《论语》文诗意课堂还需要培养学生对于诗意的品鉴能力。
诗意是文学艺术的一种精髓,培养学生对于诗意的品鉴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古代诗歌、词曲等文学作品,帮助学生认识到诗意的美妙,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文学画作、音乐等形式来感悟诗意之美。
在讲解《论语》经典名句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对于其中蕴含的诗意进行体验与领悟,以此培养学生对于诗意的感知和品鉴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
诗意教育模式(理论篇)
诗情校园诗意教育枣碧中心校诗意教育模式构建----理论篇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
素质教育是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也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更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使人的适应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教育,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有特殊要求的体现。
落实素质教育,需要找准切入点,只有找准切入点,才能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战略的全面落实。
近年来,阆中市枣碧中心校就以“营建诗情校园,打造诗意教育”为切入点,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诗性教育别拘一格。
他们认为:企业需要企业文化,民族需要民族精神,而培养一代新人的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又落实在学校。
为此,枣碧中心校把“营建诗情校园,打造诗意教育”作为该校的办学特色,并做了大量探索工作。
其目的想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对孩子进行文化知识教育、道德品行塑造和民族精神培养,逐步形成一种“诗性教育”模式。
诗歌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诗歌也是我国最早的文学体裁,传唱歌谣更是儿童的最爱。
通过研究发现:“诗教”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经解》篇。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伟大的教育宗师孔子亲自删定“诗三百”作为诗教的基本课程,把学习如何做人界定为学诗的根本性目的。
孔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如果说“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智育的话,那么“事父”、“事君”、“群”(团结群众,和谐相处)、“怨”(恰当的讽刺批评)则属于德育范畴。
而“兴”(想象力)、“观”(观察考究力)则是美育的内容。
诗词歌赋既是情感的精灵、生命的涌泉,也是点燃师生共同追求崇高、向往善美的火把,更养育高尚志趣、文雅精神的催化剂。
诗歌的道德教化功能早已为人们所熟悉。
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
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诗意,在我们再也无法忍受枯燥乏味的学习的今天,尤其具备了无与伦比的魅力。
诗意教育是一种以文化熏陶为基础,以文艺美育为手段,以情感培育为核心,全面引导学生在情感、思维、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而我们的教育,正需要这样一种起到推进、促进、引领作用的新的教育理念。
一、理念铺垫在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这个话题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诗意。
在很多人的眼里,它是一种美感的表达,它会唤起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有的人认为它是一种象征,它展现了一定的情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而对于诗意教育的意义,则是通过诗性美,唤起学生的潜能,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也是注重教育内涵,形态优美的教育内容。
语文诗意教育,可以最大程度地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要求,使诗的音乐之美、绘画之美、表演之美、情感之美,精神之美深深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无限的审美乐趣。
它不是一堆科技注释的总和,以及拼凑在一起的表演技巧,而是更注重课堂,让学生能够在真正的情境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诗意课堂中,学生接受到了不一样的启发,从而更好地尝试去思考、去思考和去发现不同层次的意义。
同时,诗意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官体验,让学生在观察、表达以及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个性,形成对于诗词、散文、文言文、现代文学等文化文本的独特阅读风格和审美取向。
二、思路实现在开始准备诗意教育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下课程建设的目标和意义,更好地打造一堂能够击中学生内心的课程。
我们要在课堂里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文艺修养和情感情态,让他们不仅学会如何去识别和欣赏美好的事物,而且还能尝试着去创造和表达美好的东西。
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态诗意教育强调的是情感教育。
如果说我们在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些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是还没有形成学生情感态度上的变化,那么这个课堂也并不是非常成功的。
同学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求能够产生共鸣、感动或是超脱的感受,一个人所感受到的,很有自己的感觉,所以我们更多的是要求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去思考、去感受诗歌。
浅谈诗意的教育
浅谈诗意的教育【摘要】诗意的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对人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浅谈诗意的教育在传统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探讨了诗意的教育如何促进学生的情感与情绪发展,从诗歌中感悟生活,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与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有着密切联系。
结论部分指出,诗意的教育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教育方式,同时呼吁未来教育能更加注重诗意教育的渗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对诗意的教育进行研究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感受生活,培养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
【关键词】诗意的教育、人文素养、想象力、创造力、情感与情绪发展、人生态度、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教育方式、渗透。
1. 引言1.1 诗意的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诗意的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诗意的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思想的启蒙。
通过诗歌、文学和艺术,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的意义和内涵,懂得用心去感受世界、感悟自我。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诗意的教育能够让人们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远离浮躁和功利的社会风气。
诗意的教育在培养人的人文素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它能够让学生更加敏感地洞察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培养出同情心、理解力和包容心。
诗意的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使他们在审美、情感、思维等方面更加全面、均衡发展。
通过诗意的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人生目标。
诗意的教育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1.2 诗意的教育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诗意的教育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人文素养被认为是一个人综合素质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而诗意的教育正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在情感、审美、道德等方面获得提升。
诗意的教育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发展。
诗歌往往是情感的抒发和表达,通过接触和学习诗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味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可以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和宣泄。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诗意课堂,指的是通过诗歌来构建有诗意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的课堂。
诗意课堂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建构一个诗意课堂需要注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氛围等多个方面。
在教学内容方面,诗意课堂的建构要注重选取富有诗意的课文和诗歌作为教材。
诗意课堂可以从古代文学经典或现代优秀作品中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诗歌作为教学内容。
这些选材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诗意课堂也可以引入一些儿童诗歌或流行的民间歌曲,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教学形式方面,诗意课堂的建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诵读、赏析、创作等。
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歌的韵律和押韵,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赏析是诗意课堂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音韵、意境、修辞手法等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在课堂中开展诗歌创作活动也是很有意义的,学生可以通过模仿或创新的方式来写作自己的诗歌,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教学氛围方面,诗意课堂的建构需要创造一个积极向上、放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开放式的学习场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诗意课堂的建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诗意思维能力。
诗意课堂不仅仅是一堂普通的诗歌教学课,更是一个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创造性活动。
在诗意课堂中,学生能够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诗歌的美,通过情感交流和思维碰撞,培养自己审美意识和诗意思维。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鼓励,体验到诗意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提升自己的内涵素质和人文素养。
诗意课堂的建构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够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
建设一个有诗意的课堂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激情的投入,需要学校的支持和家长的配合。
中学音乐论文:诗意课堂模式的创设
诗意课堂模式的创设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营造诗意空间不仅是课堂需要,也是音乐本身美感的反射,更是生活的追求,海德格尔说,“我们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
”高中音乐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建立一个玲珑可爱、春风化雨的艺术课堂,在抚慰学生心灵的同时提升学生品格,是学生人格不断演进、丰富、完善的过程,也是教师提升自身学养的过程。
创设一个诗意化的音乐课堂,不仅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还需要教师本身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审美情趣以及美学修养。
学生长期受诗意化课堂的熏染,对于他们解读生命的意义,建立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世界观,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供了参照。
音乐教育不可能使每个学生成为音乐家,但对于塑造一种美好、高尚、积极、有意义的人生态度,却是必不可少的。
音乐教育不仅使人生充满艺术,也让艺术贯穿人生,这是教育的理想,也是教育的可能。
那么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该如何去营造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呢?一、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诗意浓郁的课堂铺垫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创设诗意化的音乐课堂,教师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不仅是教师表达教学内容、体现自身修养的重要载体,也是引领学生进入一个美好的欣赏氛围,使之产生欣赏欲望,同时在音乐与语言的交融中,获得美的享受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作品本身所表达的情感,采用适当的速度、力度和音量,讲解得准确、生动、清晰、悦耳;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应恰到好处,表现出语言中天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使语言与欣赏的音乐和谐地匹配。
用精确的语言勾勒出审美的意境,张弛有度,既带些许引导,带些许暗示,又有想象的空间,引领着年轻而又充满激情的心灵走进音乐的圣殿,在人类神圣情感的光芒下接受美的熏陶和诗意的沐浴。
教师的教学语言还应富有情感,具有感染力,“感人心者,莫乎先情”。
教师要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去撞击学生的心灵,首先自己要“沉入”到具体的音乐作品之中,进入角色。
诗意的教育我对诗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诗意的教育我对诗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诗意的教育:我对诗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拥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表达方式。
在教育中,如何创新与实践诗歌教学,让学生在欣赏和写作诗歌中感受到教育的诗意,是我长期以来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我对诗歌教学的创新理念和实践经验。
一、诗意教育的意义与价值诗意教育是指通过诗歌的欣赏、研究和创作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文学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
与传统的教育相比,诗意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创造力和审美意识,使教育更具有温度和韵律。
首先,诗意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诗歌作为一种富有想象力和美感的文学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意思维。
在诗意教育中,学生能够通过欣赏和研究各种诗歌作品,探索各种表达方式和创作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和创造能力。
其次,诗意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诗歌是一种言简意赅、意境深远的表达方式,它要求学生用有限的语言表达出无限的意境。
通过诗意教育,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语言敏感性,提高他们的修辞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在日常的语言运用中更加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最后,诗意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诗歌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可以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培养对美的敏感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创新诗歌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在进行诗歌教学的创新实践中,我秉持着以下几个理念与策略:1. 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
我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水平,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诗歌教学中来。
2. 通过情境引入创作。
在诗歌教学中,我注重为学生营造情境,通过观察和体验真实的或者虚构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引导他们进行诗歌创作。
3. 引导学生欣赏名家诗作。
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名家诗作,欣赏不同风格和题材的优秀诗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表达力,同时通过模仿和仿写诗歌,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艺术感悟。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
课堂是对知识进行传授和交流的场所,而语文课堂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意。
诗意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和灵魂,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审美的享受和思辨的乐趣。
在语文课堂中建构诗意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突出诗意的培养。
诗意是一种特殊的感知和表达方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的体验去感受诗意。
可以通过朗读优秀诗歌、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观察自然景物等方式,让学生在情感的激发中培养诗意。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的语言更具有诗意。
可以通过课堂口语表达、写作等方式,让学生的表达更加精确、生动,让语文之美在课堂中得到展现。
诗意的建构需要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
诗意不仅仅是情感的传达,更是一种深入思考的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发现其中的诗意。
可以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提出问题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领悟诗意。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和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还需要注重文化的传承。
语文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经典诗词、解读古代文学作品等方式,让学生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和诗意。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当代文化的关注和思考,让学生在传承中华文化的也能够关注当代社会的问题和价值观。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式也随之改变。
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意意识,尤其是在语文教育领域。
语文教师应该尝试建构一个诗意课堂,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文学素养。
一、构建诗意氛围课堂环境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诗意教育,教师需要构建一个具有诗意氛围的教学环境。
课堂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文学装饰和元素,例如诗歌、绘画、书籍等,也可以播放适合的音乐,让学生进入一个可以感受诗意的氛围。
二、选取适合的文本语文诗意课堂的核心在于选取适合的文本。
优秀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本都可以成为课堂读物,但是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需要合理选择文本。
文本应具有艺术性、思想性、文化性等特点,通过文本的解析与分析,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思维能力。
三、运用诗意教育方式教师需要运用一些诗意教育方式,例如诗歌鉴赏、诗意表达、诗意阅读、诗意写作等,呈现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编辑诗歌、创造性写作等多种方式体验诗意生活,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培养诗意思维习惯诗意课堂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诗意思维习惯。
诗意思维习惯是指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素养和思辨能力,使学生具备一种更为优秀的思维方式。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文学作品中的思想与情感,从而让学生形成独立、深入的思考方式。
诗意课堂教育虽然是有名无实的概念,但是它具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建构诗意氛围、选取适合的文本、运用诗意教育方式、培养诗意思维习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意的魅力。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文化修养。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
论语文诗意课堂的建构一、引言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诗意教育则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诗意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具有诗意的语文课堂,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语文素养。
1.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诗意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具有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欣赏诗歌、散文和其他文学作品,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
3. 激发学生创造力诗意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诗意的语文课堂中,学生通过接触和欣赏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能够激发自己的创造力,提升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1. 设计诗意教学内容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首先需要设计符合诗意教育要求的教学内容。
可以选择一些充满诗意和美感的文学作品,如优秀的诗歌、散文、小说等,以及相关的音乐和绘画作品,通过这些作品的欣赏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美感。
2. 注重诗意教学方法在诗意的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注重采用一些具有诗意特色的教学方法,如诗意阅读、诗意写作、诗意表演等。
通过诗意阅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通过诗意写作,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通过诗意表演,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作品的魅力和美感。
3. 培养诗意教育氛围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需要营造一种诗意教育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诗意教育。
可以通过打造诗意化的教室环境、开展诗意主题的课外活动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和体验诗意教育的魅力。
1. 选取适合的文学作品在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时,教师需要选取一些适合的文学作品,如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优美的现代诗歌、精彩的散文故事等,这些作品都具有鲜明的诗意风格和深刻的美感,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2. 注重体验诗意文学作品在诗意的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意文学作品,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美感和情感。
幼儿园儿童心灵成长诗意教育方案
幼儿园儿童心灵成长诗意教育方案在幼儿园阶段,儿童的心灵成长至关重要。
他们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的教育和引导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和成长。
幼儿园儿童心灵成长的诗意教育方案备受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主题,分析其深度和广度,并结合个人观点进行全面评估。
1. 诗意教育的概念我们需要明确诗意教育的概念。
诗意教育,是指通过诗歌、音乐、艺术等形式,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情感和审美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的教育方式。
在幼儿园阶段,通过诗意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建立积极阳光的人生观,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美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诗意教育在幼儿园的实施诗意教育方案在幼儿园的实施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可以通过音乐游戏、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中感受到美的力量。
可以通过诗歌朗诵、绘画故事等方式,激发儿童对诗歌和艺术的兴趣,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诗意。
还可以通过亲子活动、家园共育等形式,将诗意教育延伸到儿童的家庭和社区,形成全方位的教育格局。
3. 诗意教育的作用与意义诗意教育对幼儿园儿童心灵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诗意教育可以促进儿童的情感发展,让他们学会表达情感、体验美好,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诗意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游戏和学习中不断探索、发现和创造。
诗意教育还可以加强儿童的审美能力,提升其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拥有美好的心灵世界。
4. 诗意教育方案的建构针对幼儿园儿童心灵成长的诗意教育方案建构,我们需要兼顾细节和整体,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
要注重课程设置,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丰富多彩的诗意教育活动,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诗意的魅力。
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有专业素养和爱心教育的幼教团队,为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
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共育合力,共同关注儿童的成长。
诗意课堂模式
一导入(采用激情导入、音乐感染、绘画释情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起学生心中的共鸣,为构建诗意的课堂提供良好的契入口。
)二导学(构建富有诗意的课堂,何为诗意?《现代汉语词典》:“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何为语文的诗意?就是指在语文学习中营造出的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教学意境。
语文的突出特点是诗意,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更是诗意。
对语文课堂的最高赞美应当是:“就像一首诗!”)走进文本,寻找诗境。
(语文的诗意在哪里?在文本,在文本之美,在文本的秘妙中。
文本之美是诗意语文的基点和出发点。
诗意不是外加的,诗意是文本本有的、内蕴的。
语文教学指向文本秘妙,实在是诗意语文课程论和教学论的第一法则。
而教师精彩的语言导引则是构建诗意课堂,寻找诗境的手段,诗意的课堂,教师的点拨是学生灵感产生的源泉,巧妙的教学机智孕育着深层次的教育智慧。
学生学习的欲望不断被唤起,新知识增长点不断生成,潜能被释放,个性被张扬,他们都主动地探究创造的真谛,一次又一次地体味运用智慧的乐趣。
)品读文本,解读诗意(突破此难点的主要手段是巧设情景,让语文课充满诗意,就要让学生们在诗意的环境中学习,于此唤起学生对美的感悟和渴望,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教师引领着学生进入审美的门户,去挖掘所有课程美的本质内核;点燃每一个学生热情参与的火把,让学生感受知识旷日持久的力量。
学生不只是接受教育,更是在认识、感悟、选择、行动中达到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让自信、毅力、诚信、乐观等优良品质在这样的课堂生活中酿造并成熟。
如果说文本秘妙是诗意语文的基点和出发点,那么,教师的诗意教学则是诗意语文的关键和互通点。
教师的诗意教学,前联文本、后接学生,是疏通、沟通和贯通文本诗意和学生诗意的桥梁和纽带。
诗意教学的策略和路径应该是多维的、立体的,往往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课而异、因生而异,但在表面不一致的背后,则是某种更内在、更本质的同构一致。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摘要】诗意教育是一种充满诗意和想象力的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
本文将深入探讨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理念,以及诗意教育的特点和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我们还将探讨诗意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如何实践这种教育方式。
我们将讨论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给我们的启示,展望未来诗意教育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篇文章的阐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意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将其运用到教育当中,为学生创造更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教育的定义、诗意教育的重要性、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概述、诗意教育的特点、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如何实践诗意教育、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的启示、未来诗意教育的发展、总结1. 引言1.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系统化的社会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们获得知识、技能、价值观等,从而促进个体的综合发展。
在现代社会,教育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成长,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进步。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个体在各个方面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教育的内容涵盖了知识、技能、品德、情感等多个方面,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个体可以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个体探索生活的意义,培养其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认知。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要注重个体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激发其内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帮助个体实现全面发展。
诗意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不仅可以传递知识,更可以唤醒个体的情感共鸣,让人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世界的热爱和探索的热情。
1.2 诗意教育的重要性诗意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审美情趣的能力。
通过诗意教育,学生可以感受到美、善、真的存在,拓展视野,提升情商,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投入感。
中学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模式论
中学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模式论浅谈关于中学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模式论随着中学古典诗歌的教学越来越重要,诗歌鉴赏教学模式的选择也越来越成为教育界的关注焦点。
本文将探讨几种中学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模式,并对这些模式进行评估,旨在为中学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第一种教学模式是传统的“讲解式”。
在这种模式下,老师通过讲解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等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这种模式适用于对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了解较少的学生,能够帮助他们建立对古代诗歌的基本认识。
然而,这种模式可能会让学生对古代诗歌失去兴趣,因为只有纯粹的知识讲解而没有互动。
第二种教学模式是“朗诵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会被要求背诵并朗读古代诗歌。
通过朗诵古代诗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节奏、韵律与意境。
而且,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还可以逐渐掌握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然而,这种模式可能会忽略对背后文化和历史背景的解读,仅仅停留在诗歌的表面层面。
第三种教学模式是“体验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将亲身参与到古代诗歌的创造与体验中。
通过模仿古人写诗、创作自己的诗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此外,通过模拟古代风情、制作诗集等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风貌与审美观念。
然而,这种模式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也需要教师具备较好的组织与指导能力。
第四种教学模式是“对话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互动对话,共同解读古代诗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意象、修辞和句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论,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通过对话,学生可以在理解中不断提高,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然而,这种模式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引导能力,同时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综上所述,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为了使中学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更加有效和富有成效,我们可以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方法。
通过综合运用传统的“讲解式”、“朗诵式”、体验式”和“对话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多个方向上全面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既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和审美体验,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情校园诗意教育枣碧中心校诗意教育模式构建----理论篇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
素质教育是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也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更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使人的适应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教育,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有特殊要求的体现。
落实素质教育,需要找准切入点,只有找准切入点,才能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战略的全面落实。
近年来,阆中市枣碧中心校就以“营建诗情校园,打造诗意教育”为切入点,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诗性教育别拘一格。
他们认为:企业需要企业文化,民族需要民族精神,而培养一代新人的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又落实在学校。
为此,枣碧中心校把“营建诗情校园,打造诗意教育”作为该校的办学特色,并做了大量探索工作。
其目的想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对孩子进行文化知识教育、道德品行塑造和民族精神培养,逐步形成一种“诗性教育”模式。
诗歌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诗歌也是我国最早的文学体裁,传唱歌谣更是儿童的最爱。
通过研究发现:“诗教”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经解》篇。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伟大的教育宗师孔子亲自删定“诗三百”作为诗教的基本课程,把学习如何做人界定为学诗的根本性目的。
孔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如果说“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智育的话,那么“事父”、“事君”、“群”(团结群众,和谐相处)、“怨”(恰当的讽刺批评)则属于德育畴。
而“兴”(想象力)、“观”(观察考究力)则是美育的容。
诗词歌赋既是情感的精灵、生命的涌泉,也是点燃师生共同追求崇高、向往善美的火把,更养育高尚志趣、文雅精神的催化剂。
诗歌的道德教化功能早已为人们所熟悉。
当前,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如何启发教育学生做一个有理想追求的人,有生命精神的人;一个高尚的人,有生活品味的人;尤其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民族自豪感、有生命价值感、有诗意情愫的人,肯定都离不开诗情画意的熏。
诵读古诗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以典雅的语言和优美的文字去开辟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思维空间的过程;也是用理想的形象和真诚的情感去敲击学生心扉的过程;更是用饱含智慧的哲理塑造学生心灵的过程;尤其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道德熏和人格塑造的过程。
他们通过诵诗活动,把文化教育、品行培养、人格塑造、伦理教化和智力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
孔子认为诗性文化是治理国家、施行教化的基本途径,还提出了诗教的具体容。
孔子在其诗教实践中还总结出一套诗教的理论体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恭伯》)意思是:由学诗开始激发志趣;以学礼为核心,站住脚跟;再学音乐等完成学业,才能全面塑造人的素质。
以儒家伦理道德和政治理论为核心的“礼”仍然闪烁着历史的光芒,与时俱进。
同志提出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又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识荣知耻,根本在于人的情操。
用诗教的传统来加强人的情操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瑰宝,它将文艺形式美和政治道德美融为一体。
构思精巧,语言优美,感情充沛,音韵铿锵。
“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
”(勰《文心雕龙》)可见诗是最能激活人的感情世界、开发人的形象思维的。
少年时期正是培养情感、开发思维的最佳时段。
因此,枣碧中心校将诗性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最佳选择,是具有一定教育远见的。
诗意教育匠心独运。
枣碧中心校在开展“诗性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言颇具深意:“人,诗意地栖居于之上。
”著名教授肖川博士也曾在他的著作《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指出:“人性的教育呼唤诗意。
教育中如果没有诗意和激情,就没有召唤和启示,就没有美感,没有情性的冶和净化,没有灵魂的飞升和投入生活的热忱。
”他们豁然开朗:诗意教育正是素质教育的一种理想,一种境界,一种追求。
况且教育是为人生幸福奠基的工程,何不让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也充满诗情画意?能让我们教过的孩子,他们一生都充满诗情画意多好呢?于是枣碧中心校就决定把自己的办学特色重新界定为“营建诗意校园,打造诗意教育”。
诗意教育不仅仅是以诗词歌赋为容的形式上的特色教育,她是要求教育的过程和教育的方法都具有诗情画意。
更重要的是她应该使教育过程中的人更加和谐、灵动、激情四射、生机勃发,使人的一生都能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诗意,生命的诗意。
为了打造富有枣碧特色“诗意教育”,他们迅速成立了校长为组长、骨干教师参与的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聘请地市教育专家作“诗意教育”的技术指导,通过理论学习、业务培训、艺术熏,提高了全校老师的文化品味。
诗意教育要求教师们不仅要充满朝气与活力,博学多才,超凡脱俗,有智慧,有思想,有激情,更要有般的心态。
唯有如此,课堂才会富有诗意,才会“成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殿堂”;才会成为学生质疑问难寻求希望的场所、平等对话探索真理的地方。
他们通过网络寻求名家指点,组织全体老师收看视频,如大学王财贵老师的《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儿童经典诵读的理念》;电视台《诵读经典,德润合川》经典诵读晚会;中央电视台《新年新诗会》等。
让老师们在指导诗情画意中增加灵性,减少随意性;增强针对性,减少盲目性。
促使教师对诗意文化产生兴趣,开阔视野,提高素养,为方案实施提供师资准备。
诗意校园冶情操。
枣碧中心校为了营造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自然环境与和谐宜人的人文环境,充分利用汶川震后维修加固的历史机遇,对校园改扩建工程进行了总体规划。
他们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增添了浓郁的诗意氛围。
教学楼“同享阅读,共沐书香”八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
松竹掩映的休闲地和鸟语花香的芳草坪矗立着两块石,一块碑前镌刻“诗意人生”四个大字,解读了创建诗意校园、打造诗意教育的根本宗旨,让所有学子的人生都充满诗意,诗意伴随人生;背面刻有“诗韵华章,浸润心灵。
文采风骨,澡雪精神”十六个小字,道明学校的诗意教育将以“诗韵华章,浸润心灵”为手段,达到“文采风骨,澡雪精神”之目的。
另一块石碑刻有“砺志”二字,意在鼓励学生通过诵诗吟赋,“砺志”图强,凸显出诗意文化的主旨。
走廊过道,悬挂着一幅幅精美画图,她们是学生用自己的生活彩照和选录、创作的诗词佳句巧妙组合而成的。
在绿树成荫的林间书苑,层层石板小道,翠柏倾覆,恭迎学子;处处石桌凳,清风送爽,播送书声。
他们的学生寝室也别有洞天,大都以历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的骚人墨客的名号命名:“稼轩居”、“诗圣居”、“太白居”、“易安居”等,寝室的粉墙上挂着配有古典诗词的精美画轴。
即使是学校开辟的劳动实践基地,其基地打造也错落有致,美丽如画。
学校师生从学习、工作到饮食、起居,无不与诗词为伴,与妙语结缘。
身心时时沐浴着清凉的书香、处处浸润着芬芳的诗情。
莘莘学子在诗意盎然的优美环境中欣赏着美、感受着美、升华着美。
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冶。
他们自然就会暗下决心:一定要维护美、创造美。
诗意文化浸润心灵。
诗,她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首屈一指的。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其源为诗——《诗经》为五经之首。
诗歌从诞生开始就是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
中国历史无论怎样改朝换代,沧海桑田,诗歌始终支撑着民族精神的大厦,闪烁着民族精神的光芒。
每逢法定庆典日和纪念日,枣碧中心校都要组织师生诵诗、品诗、赛诗,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情,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怀。
当他们读到“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诗句时,谁不为在汉文化倍受歧视的元代诗人的高尚气节而动容?当他们读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时,谁不为“穷年忧黎无”的诗圣之大爱精神而动容?诗是心灵的艺术。
诗教的实质原本是情感淘养。
写诗诵诗的过程就是培养爱心、砥砺情操的过程。
他们通过主题班会、队会与团队活动,选读品味爱心乐群的诗歌,培养学生对外部世界富有同情心、悲悯心;对心世界不断地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的志趣。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谁怜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海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当大家读着这些真情挚爱的篇章时,每个人都会牵动着爱国家、爱人民、爱父母、爱朋友、爱亲人、爱邻里、爱自己、爱生活、爱环境的赤子童心。
在这种诗意爱心的熏下,学校师生们逐渐拥有一颗高尚灵敏的诗心。
他们不断地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美;他们对纷纭复杂的社会,不再怨天尤人;他们学会了淡泊明志,敬业求道;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亮点,不再勾心斗角,能够和谐相处了。
领导与群众,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会了沟通交流,关系十分融洽。
大家感悟到生活的诗意,精神得到升华,能在喧嚣浮躁的世事中获得心的宁静和欢愉。
诗意课程砥砺人生。
枣碧中心校为进一步发挥诗情画意的教育功用,让诗词走进课堂,砥砺人生。
他们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选读不同风格的古典诗词,并作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有的但求朗诵,激发兴趣;有的背诵感悟,不求甚解;有的直面经典,受益终身。
各班级都建立了学生阅读卡,详细记录着背诵诗词的篇目,班级之间经常开展诗词联诵比赛。
每逢庆祝集会,他们就将音乐舞蹈和诵读诗词融合在一起,编排成文艺节目:《春晓》、《明月几时有》、《长歌行》、《关雎》、《春江花月夜》等,受到师生、社会朋友和各级领导的普遍赞誉。
学生们通过背诵名篇,摘抄名句,抒写心得,积累感情,锤炼语言,扩展意境,放飞想像,大大提高了双基水平。
在传统经典中有不少田园诗词与劳动颂歌。
他们为让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真切地感受劳动美,就把诗教与劳动实践结合起来。
通过对学校劳动基地的精细耕作、精心管理、积肥选种、翻土锄禾,雨剪春韭,露滴甘蓝,霜渍瓜果,让学生体悟盘中美味,“粒粒皆辛苦”。
他们还将运动场边石坡,划成图案,垒石挑土,平整成畦,种上蔬菜,四季葱翠,既美如花园,又别有诗趣。
学校还办起了养猪场,让学生提食喂养,除粪扫圈,汗湿衣衫,品味甘苦。
诗意管理如沐春风。
枣碧中心校的日常管理充满诗意,处处以人为本,师生员工如沐春风。
学生主播“红领巾之声”诗文广播。
在校园里你能时时听到诗文朗读、佳作欣赏、学生习作和师生在诗意校园建设中的点滴感悟,从而调动了所有参与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学校诗画长廊,定期更新;个人诵诗档案,丰富新颖。
阅览室、图书室,借阅踊跃;班级图书架,诗意盎然。
“春苗”、“蓓蕾”等学生诗社“诗意兴隆”。
辅导老师定期举办诗词讲座;经常带学生外出采风,习作诗词。
诗意教化精神隽永。
该校创建诗意校园,推进诗意教育,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激发了教师的生活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