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理知识点汇总教学文案
探秘海洋知识点归纳总结
探秘海洋知识点归纳总结海洋是地球表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面积。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对地球的气候、环境和生态系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海洋知识涵盖了海洋地理、海洋生物、海洋物理、海洋化学等多个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这些不同的角度来探秘海洋的奥秘,对海洋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海洋地理海洋地理是研究海洋形成、变迁、分布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学科。
海洋地理涉及到海洋的地理位置、海洋环流、海洋地形、海底地貌、海洋资源等内容。
海洋地理的知识点如下:1.海洋分布地球表面约70%的面积为海洋,海洋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区域,并受陆地和海陆相交界线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海洋可以分为大洋和边缘海、内海、河口海等不同类型的水域。
2.海洋环流海洋环流是海洋中水体的流动状况,是海洋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
海洋环流受地球自转和地球的形状、水温、盐度、风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海洋环流对海洋的热量分布、生物运动和物质循环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3.海洋地形海洋地形是指海洋底部的地形特征,包括海底山脉、海沟、海岭、海底平原等。
海洋地形的形成和分布受板块构造、地质活动、地壳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海洋地形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4.海洋资源海洋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包括渔业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海水资源等。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海洋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海洋生物海洋生物是指生活在海洋环境中的各种生物体,包括海洋浮游生物、海底生物、海洋植物、海洋动物等。
海洋生物研究的内容包括海洋生物的分类、分布、生态习性、生殖繁衍、食物链等方面。
海洋生物的知识点如下:1.海洋生物分类海洋生物可以分为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大型动植物等多个类型。
根据生物学特征和生活习性的不同,海洋生物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植物、底栖动物等多个类群。
2.海洋生物分布海洋生物分布在不同的海域和水深区域,并受水温、盐度、光照、氧气含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基本概念-湘教版选修二 海洋地理教案
湘教版选修二海洋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海底地形和洋流的形成原因及分布特征;3.了解海洋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内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海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海底地形和洋流的形成原因及分布特征。
2.2 教学难点1.理解海底地形和洋流的形成原因;2.掌握海洋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内容。
三、教学内容3.1 海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海洋是指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的区域,包括五大洋和海湾、海峡、海角、海岬、海台等地理单元。
根据其面积大小,可将海洋划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五大洋。
3.2 海底地形和洋流的形成原因及分布特征海底地形:海洋底部形态复杂多样,有海岭、海沟、海台、海山、海谷和海底平原等特殊地形。
海底地形的形成原因包括板块构造运动、地质作用和海洋生物作用等因素。
洋流:洋流是指海洋表层和深层水体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
洋流的形成原因包括地球自转、风力、重力、潮汐等因素。
洋流可以分为西风漂流、赤道逆流、极地水团、海岸洋流和涡旋等类型,其分布特征与地形和环流有关。
3.3 海洋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内容海洋环境保护是指采取行动维护、恢复和改善海洋环境的工作。
海洋环境保护的意义在于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其内容包括控制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开展海洋资源保护和回复、加强海洋科学研究等方面。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讨论和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重点关注学生的实际体验和参与感。
在实践教学方面,可采用到海洋博物馆、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
五、教学过程5.1 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本课教材P1-10页,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5.2 课堂讲解(30分钟)教师针对海底地形和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分布特征进行详细讲解,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5.3 知识检测(2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
5.4 实践教学(1小时)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到海洋博物馆参观、实地考察等活动。
常见的海洋地形教案
常见的海洋地形教案。
一、海底山脉海底山脉是指位于海底的长条状山脉,它们延伸数千公里,高度通常在数百米到一千米之间。
海底山脉最独特之处在于,它们形成于海洋的扩张区域,即除了火山活动之外,还应加上地壳板块移动的因素。
海底山脉是海洋学、地质学家的研究对象。
它们认为,这些山脉的出现与海洋地板的特殊构造有关。
由于海洋热液喷口在这些山脉上随处可见,也使得海底山脉具有了极高的生物多样性,这成为了生物学界的关注热点。
二、海沟海沟是指在海底形成的深不见底的峡谷,通常比周围的海底山脉更深。
其深度可达11000米以上。
海沟是地球上海底最神秘的地方之一,被认为是科学研究目前掌握的最复杂、最有挑的区域之一。
海沟内特殊的环境条件和水文学特性使得海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海沟可以容纳许多生物群落,包括大量的无脊椎动物、鱼类、螃蟹和其他底栖生物。
经过多年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海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都比海洋中其它区域要丰富。
除此之外,海沟中还有许多化学反应和地质事件在发生和演化,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研究者的重要研究方向。
三、海岭海岭是指海底的山地,其像陆地上的山一样,有其自身的峰巘、山顶以及山谷。
尽管海岭长得像陆地上的山丘,但在很多方面却又十分独特。
由于海洋的高压环境和水面上的气候条件不同,海岭形成时的物理、化学和地球物理学过程与陆地上的山丘形成过程截然不同。
海岭周围的地质和化学环境也是极其多样化的。
一些地球科学家和生态学家认为,由于海岭的独特生态和地理特征,整个海底都可以视为生态系统,因此,对海岭的科学研究也有助于保护海洋生物资源。
四、海底盆地海底盆地既是远离陆地和洋底山脉的海洋底部域,也是海洋中最终沉积淤积的地方。
这些区域非常密集且具有广阔的面积,其境内的水深度往往也相当深。
据悉,海底盆地区低于海平面,是海洋底部最低的地区之一。
不同的海底盆地具有不同的特征,包括底层沉积、地质构造、水成岩等。
在这些海底盆地中,也有一些区域充满了油气资源和矿物资源,因而对于地质学、天然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
海底地貌知识点总结
海底地貌知识点总结一、板块构造与海底地形1. 海底地形的形成与板块构造密切相关。
地球是由许多大小不等的板块构成的,它们以不断推动、碰撞、分散、融合等方式相互作用。
这种板块构造的作用使得地球表面上的地质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因此,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变化也受到板块构造作用的影响。
2. 海底地形的发展过程是与板块构造的演化过程相互关联的。
例如,海底地形的多样性主要是由于板块构造的活动所导致的。
其中,地壳的扩张使得海底产生了裂谷、海山等特殊地形,而板块的聚合则使得海底地形变得更加崎岖。
3. 海底地形的特点也反映了板块构造的不同时期的演化程度,例如裂谷的发展通常反映了板块之间的分离,而海山的发展则反映了板块之间的聚合。
这些特点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认识板块构造的演化过程,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地球的演化史。
二、海山1. 海山是指在海洋中耸立的各种峰状高地,通常是在陆地构造中形成的。
海山的大小、高度以及形态各异,有的海山呈圆锥形,有的则呈现出平顶,还有些则呈现出类似于火山的喷发构造。
2. 海山分布广泛,通常位于地球上的大洋之中。
在地球表面上,有些海山彼此之间相隔较远,而有些则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海底山脉。
海山的分布也反映了地球上板块构造的复杂性,表明了地球上的地质作用十分活跃。
3. 海山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的熔岩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
地球内部的熔岩会通过地壳间隙的喷发而形成海山。
而地球的板块运动也会直接影响到海山的形成,例如地壳的扩张使得许多海山形成了裂缝,而海洋板块的聚合则使得许多海山形成了褶皱。
三、海沟1. 海沟是指在海底槽陷带的两侧存在着叠加海山地貌的海底地形。
通常情况下,海沟是在地球上的大洋之中形成的凹陷带。
海沟的深度和长度不一,有的海沟深达数千米,有的则只有几百米。
2. 海沟是地球上的大洋地质中的一种典型特征,它的形成与海洋地质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
海沟的形成通常是由地球内部的板块构造作用所导致的。
一般来说,当两个板块侧面的叠加超厚,结果就会形成一条深长的槽陷,这就是海沟。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教学要点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教学要点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它孕育了无数的生命,养育了众多的生物种类,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海洋地理作为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教学要点。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海洋的基本概念、海洋地理特征、海洋资源、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够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关系,认识海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能够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如读图、填图、绘图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增强海洋意识,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培养热爱海洋的情感,激发探索海洋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海洋基本概念:包括海、洋、海湾、海峡等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海洋的组成和结构。
2.海洋地理特征:包括海岸线、海底地形、洋流等,使学生了解海洋的地理特征和形成原因。
3.海洋资源:包括海洋渔业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等,使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分布。
4.海洋环境保护:包括海洋污染、海洋灾害、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了解海洋环境的保护措施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海洋地理特征和海洋环境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海洋与人类的关系,了解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探究式学习: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环境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探究能力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一、海与洋对比二、四大洋三、海、海峡、海湾海位于大洋的边缘,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
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可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陆间海。
海峡指连通海洋与海洋的狭窄天然水道,如直布罗陀海峡。
海湾是洋或海延伸进大陆,且深度逐渐减小的水域,如比斯开湾。
海峡是海上交通的咽喉之地,许多海峡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一、人类认识海洋的历程☐15世纪前,人类对海洋与陆地的关系的认识主要是天圆地方。
公元前古希腊的世界地图☐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15世纪末开始,世界迎来大航海时代,人们逐渐认识到海洋是重要的交通航道。
☐一战后,人们认识到海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空间。
☐现在,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二、人类对海洋的科学探索☐1872-1876年,人类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环球综合海洋考察,奠定了海洋科学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深海钻探技术的发展与海底钻探计划的实施,人们对海底地形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由此诞生了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学说,使人们对地球又有了新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大洋观测计划,人们认识到全球气候异常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系,揭示了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进入21世纪,科学界正在全面开展海洋环境与全球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
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一节海岸一、海岸线和海岸带海岸线: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
实际上,海面由于潮汐等因素而涨落不定,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
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
海岸带示意图影响海岸发育的因素:潮汐、海浪、洋流、流水、河流、地壳变动、生物等。
二、不同类型的海岸包括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等。
地理海域知识点归纳总结
地理海域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海域的分类海域根据其位置和特征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照位置不同,海域可以分为大洋和海洋,大洋是全球范围内连通的水体,如太平洋、大西洋等,海洋则是位于陆地周围的较为封闭的水域,如地中海、爱琴海等。
按照特征不同,海域可以分为沿岸海域、大陆架海域、大洋中部海域等。
沿岸海域指的是距离海岸较近的海域,洋中的海域则是位于大洋中心的水域,大陆架海域则是位于大陆架上的水域。
二、海域的地理特征1. 地质特征海域中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海岸线、海床地形和海底地貌。
海岸线是陆地和海洋之间的边界线,其形态各异,有岬角、海湾、海角等不同的形态。
海床地形是指海洋中的地貌特征,包括海床山脉、海沟、海岭等,海底地貌则是指海洋底部的地形特征,往往与海床地形相呼应。
2. 生态环境海域中的生态环境非常丰富,包括各种不同的生物群落。
海洋中生活着众多的海洋生物,包括鱼类、贝类、藻类、海洋哺乳动物等。
海域中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对于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
3. 气候环境海域中的气候环境与陆地上的气候条件有很大的不同,海洋气候温和湿润,受海洋的影响较大,而陆地气候则受陆地的影响更大。
海域中的气候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4. 自然资源海域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等。
海域还是渔业资源的重要来源地,许多国家的渔业资源都依赖于海域。
三、海域的利用和保护利用海域资源是人类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海域中进行捕鱼、开采石油、开发海水养殖等活动。
但是海域资源的利用也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为了保护海域生态环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比如设立海洋保护区、禁渔区、海洋环保法等。
四、海域资源的开发利用海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人类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海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石油开采、海洋水产养殖、海洋旅游等多种形式。
海域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避免对海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海洋知识点总结大全
海洋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海洋的形成海洋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地球诞生之初。
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上最早的海洋是在大约45亿年前形成的。
据古老的化石证据,原始海洋并不像今天那样广大,而是在陆地之上形成的一些小型湖泊,随着陆地的不断演化,这些水体逐渐扩展,并形成了今天广袤的海洋。
二、海洋的组成海洋由海水、海洋生物和海底地质构成。
其中,海水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占据了大部分的海洋空间。
海洋生物是指栖息于海洋中的各种生物,包括海藻、鱼类、贝类等。
海底地质是指构成海底地形的各种岩石和地质结构。
三、海洋的地理地球上共有五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
这五大洋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了全球海洋系统。
在全球各大洋中,太平洋是最广阔的,占地球面积的大部分。
而北冰洋和南冰洋则是地球上唯一的两个带有冰川的大洋。
四、海洋的生物资源海洋是地球上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之一,包括各种鱼类、贝类、海带、海藻等。
其中,鱼类是最为人类所依赖的海洋资源之一,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
而贝类则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珍珠养殖。
五、海洋的能源资源海洋也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海洋风能等。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是海洋中最重要的能源资源,被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
而海洋风能则是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六、海洋的环境问题随着人类的活动不断扩张,海洋环境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其中,塑料污染和化学污染是目前海洋环境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此外,过度捕捞和破坏性渔业也导致了海洋生态系统的恶化。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
七、海洋的气候影响海洋对地球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海洋中的各种物质和生物都对地球气候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例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对大气循环和气候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海洋中的浮游生物也能通过调节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影响地球气候变化。
八、海洋的探索海洋是地球上尚未完全探索透彻的地方之一。
海洋地理知识整理
海洋地理知识整理海洋地理考点一:海岸与海岸带一、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海盆海岭二、海水温度与盐度1.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分布简图增保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域向两侧低纬、高纬递减注:盐度最高的海是,原因是。
盐度最低的海是,原因是。
【思维建模】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差异成因分析思路1.海水温度分布差异成因分析思路(1)首先分析纬度因素。
海水温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2)若纬度相同,要分析洋流因素。
暖流流经的地区,温度较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温度较低。
一般中低纬大洋东岸为寒流,大洋西岸为暖流;中高纬度大洋东岸为暖流,大洋西岸为寒流。
2.盐度分布差异成因分析思路(1)先考虑纬度的差异,不同纬度地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不同,盐度不同。
(2)同一纬度地区,则首先考虑寒暖流的影响。
受寒流影响的海域,海水蒸发减弱,盐度较低;受暖流影响的海域,蒸发量增大,盐度较高。
其次考虑近海岸地区河流注入水量的大小。
河水注入量较大的海域受河水稀释作用强,盐度较低;河水注入量较小的海域,盐度较高。
(3)高纬度海区结冰量大或融冰量小的海域盐度高,而结冰量小或融冰量大的海域盐度低。
(4)注意不同海域水体交换混合情况,若有高盐度海水流入,则盐度升高;若有低盐度海水流入,则盐度降低。
三、海---气相互作用1.海---气相互作用2.海—气水热交换的因素3.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1.不同类型海岸的比较海岸的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按组成物质可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带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地带,变是既是经济发达、人口聚居之地,也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带。
不同区域的海岸带具有不同的物质组成、地貌特点,因此具有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
它们的开发特点、现状和前景及存在的问题可从开发利用方式、位置或区位、考点二:海洋开发一、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三、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考点三: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海洋权益1.海域的划分(1)内水:沿岸领海基线向陆地一面至海岸线的水域(2)领海:沿海国主权及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3)毗连区: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宽度12海里(4)大陆架: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认为是陆地的一部分(5)专属经济区: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国家享有部分主权权利及其他管辖权海域。
新高一地理海洋知识点归纳
新高一地理海洋知识点归纳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和地球内部的学科,其中包括海洋地理学。
海洋地理学是研究海洋及其相关地貌、气候、动植物和利用价值等问题的科学。
海洋地理的基础知识点如下:一、海洋的形成海洋的形成主要有地质演化和地球水循环两个过程。
地质演化是指地球表层经历了演化过程,地壳板块的运动导致了海洋盆地的形成。
地球水循环是指水从陆地和海洋表面蒸发后形成水汽,然后在大气中形成云,最后降落到地面,其中一部分形成了海洋。
二、地球的海洋分布地球表面大约70%是海洋,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等主要洋区。
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它占据了地球表面积的一半以上。
三、海洋的地形特征海洋中有四个主要的地形特征,即海陆边界、海底地形、海岸地形和海洋深层地形。
海底地形包括海洋大陆坡、海底山脉、海沟等,而海岸地形则是指海洋与陆地的交界处。
四、海洋的气候特征海洋对气候有很大的影响,海洋的温度、盐度和海流等因素都会影响气候的形成。
比如,海洋表面温暖的赤道海域会引起气候季风的形成。
五、海洋的生物多样性海洋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环境之一,其中包括藻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大型海洋动物等。
海洋生物还可以提供人类所需的食物资源和药物资源。
六、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渔业、油气开采、海洋能源利用和海底矿产开采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七、海洋保护与环境问题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海洋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海洋保护的目标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海洋地理学是研究海洋及其相关问题的学科,涉及海洋的形成、分布、地形特征、气候特征、生物多样性以及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点。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海洋的起源和演化、认识海洋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正确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地理知识梳理PPT教学课件
中日东海权益之争
韩国大陆架线
我 国 领 海 基 线
冲绳海槽
我国200海里线
日本主张“中间
3.海洋主要污染物来源:工业废弃物、农业中使用的 化肥和农药、城市垃圾、海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引 起的石油泄漏;危害: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 通过食物链富集损害人类自身,使海岸环境退化;保 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 护法律和法规;加强污染源控制;加快沿海城市污水 处理厂建设;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强环境保护宣 传力度。
6.重要性:对于缓解人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拓展人 类生存空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主要方式:海洋交通与通讯、 围海填海造陆、海底储藏、生产、居住和文化娱乐等。
部分知识点归纳、总结
盐场的区位条件:沿海(盐湖);地形平坦;降水 少;日照丰富,风力强,蒸发旺盛。 渔业资源丰富的条件:浅海大陆架;河流汇入;寒 暖流交汇;盛行离岸风冷海水上泛;温带海区。 潮汐发电的条件:潮差大;蓄水量大,土建施工便 利。
分布:大陆架宽广的区域,易形成岛弧, 例如亚洲东岸。
大陆架狭窄的区域,易形成海岸山脉, 例如南美洲西岸。
第三章 海洋水体
课标要求: 1.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2.说明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 作用。
海海海 水水水 温温温 度度度 受受随 洋陆季 流地节 影影变 响响化 。;;
4.海洋生物存在问题:过度捕捞、围海造陆、不合理工程活动及 海洋污染导致海洋生物资源衰减;对策: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 洋污染,加强海洋管理;合理捕捞,捕养结合,可持续利用。 5.潮汐能利用早,分布在海峡、海湾和河口区域。需要条件:潮 差足够大;海岸能储蓄大量的海水,并可以进行土建施工;波浪 能优点:最耗费能源的冬季能量最大;随时利用。集中在南北纬 40°~60°度之间的西风带海区;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 海流能、海水温差能和盐差能等。特点有:总量大,密度小;可 再生;污染小;时空分布不均。海洋能前景非常广阔,目前主要 用于发电,潮汐能和波浪能发电技术进入实用阶段,其他的仍处 于研究与实验阶段。
地理海洋知识点总结
地理海洋知识点总结一、海洋的概念- 地球表面71%被海洋覆盖,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
- 海洋包括大洋、海湾、海峡、海峡及大量的海洋岛屿。
- 海洋对地球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二、海洋地理1. 海洋分布:-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极洲洋是世界五大洋。
- 海洋的分布以及其中海岸线的形状,对气候、生态和地质过程有重要影响。
- 江浙和福建东部,是东亚季风气候的发源地,季风带来了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雨季和季风气候。
2. 海底地貌:- 海底多为大洋岭、海沟、海山、海台等地质形态。
- 海底扩张理论和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地球表面海洋地形的形成及演变。
3. 海洋气候:- 海洋对气候有巨大影响,海洋循环、海洋风和海洋气团均对气候起重要作用。
- 在世界气候体系中,海洋气候是重要组成部分。
三、海洋生物1.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鱼类、哺乳动物等。
-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大气、地表水和陆地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
- 塑料污染和过度捕捞严重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2. 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包括海水、海盐、石油、天然气、有机物和矿产资源等。
- 海洋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渔业对人类经济和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四、海洋环境1. 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包括油污、塑料污染、工业废物、农业污染、船舶排放等。
- 污染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危害,对人类健康和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
2. 海洋保护:- 国际社会积极开展了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工作。
- 制定和实施海洋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开展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
综上所述,地理海洋学是地球科学中的重要分支,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深入了解海洋的地理、生物、环境等方面的知识,积极参与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共同保护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
教案科普海洋知识点总结
教案科普海洋知识点总结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海洋的定义、概念、特点、地理位置、生物组成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并分析海洋环境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保护的责任感和热爱海洋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讲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和地理位置,生物组成等。
2.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海洋环境及生物组成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1. 海洋的定义和特点海洋是地球上覆盖面积最大的水体区域,包括海平面以上的海洋,以及包括海岸线、海底地形和海洋地质构造等。
海洋的特点包括面积广阔、水深辽阔、生态环境多样等。
2. 海洋的地理位置地球表面被水覆盖了约70%,其中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近四分之三。
海洋分布于各大洲之间,连接着世界各地的国家,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
3. 海洋的生物组成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有着丰富多样的生物组成,包括各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海藻等。
海洋中还有各种各样的鱼类、脊椎动物以及无脊椎动物,如螃蟹、章鱼等。
4. 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长期的破坏,海洋油污染、垃圾堆积、过度捕捞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海洋的生态平衡,对海洋生物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5. 海洋的保护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我们应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海洋生物的捕捞量,保护重要的海洋生态环境。
6. 海洋资源的利用海洋资源包括海水、海洋生物、矿产等,可以用于发电、养殖、食品加工等方面。
但是在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也要保护海洋环境,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通过播放海洋生态环境的视频、图片,让学生了解一下海洋的美丽与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PPT等多媒体手段,讲解海洋的定义和特点,海洋的地理位置,海洋的生物组成,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以及海洋的保护等知识内容。
海洋课程知识点总结
海洋课程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海洋的基本特征1.1 海洋的定义和概念海洋是地球上广阔的水域,占地球表面积的71%。
海洋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对于地球上的生态平衡和气候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海洋的地理位置和分布海洋分布在地球表面的东、西半球,北、南半球,以及赤道以北、赤道以南。
根据海洋的分布区域,人们通常将大洋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等。
1.3 海洋与人类海洋对人类有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提供的食物、交通运输、资源开发等等。
但是,人类的活动也对海洋环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包括污染、过度捕捞和渔业资源的减少等。
第二章海洋的物理特性2.1 海水的物理性质海水是海洋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其物理性质包括密度、温度、盐度和压力等。
海水的密度随着温度和盐度的变化而变化,海水中的盐度受到蒸发和降雨的影响。
海水的压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2.2 海水的水文循环海水的水文循环是指海水在地球表面的运动轨迹,包括蒸发、降水、河流输送等。
水文循环对海洋的温度分布、盐度分布和营养盐的分布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2.3 海洋的海底地貌海洋的海底地貌包括海底山脉、海沟、海岭和海山等地貌形态。
海底地貌受到构造运动和地质作用的影响,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三章海洋的生物特性3.1 海洋生物的分类海洋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根据其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的不同,海洋生物可以被分为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等。
3.2 海洋生物的生态系统海洋生物生活在海洋的各个生境中,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海洋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它们之间通过捕食、被捕食、共生等方式相互作用。
3.3 海洋生物的生物地理海洋生物的分布受到地球的自然条件和人类的活动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生物地理区系。
生物地理区系对于海洋生物的分布和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四章海洋的化学特性4.1 海水中的溶解物质海水中溶解了大量的无机盐和有机物质。
海洋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
海洋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是蓝色的行星,大部分表面都被海洋覆盖。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来源。
海洋地理学是研究海洋环境、海洋生物和海洋资源的学科。
本文将总结海洋世界地理知识点,包括海洋的基本地理特征、海洋生物和海洋资源,为大家对海洋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海洋的基本地理特征1. 海洋的分布地球表面的71%都是海洋,海洋贯穿了五大洲,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和北冰洋等。
在地球的陆地上,海洋被分成了不同的海域,如:近海海域、大陆架海域、大洋海域等。
2. 海洋的形成海洋是地球上形成最早的自然环境之一,其形成有多种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球的地质构造。
地球上的洋脊、大陆架等地质构造对海洋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海洋的物理特征海洋的物理特征包括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等。
海水的温度是受太阳能影响的,热带和赤道附近海水温度较高,而极地地区的海水温度较低。
海水的盐度是指海水中溶解的盐类物质的含量,一般海洋中的盐度平均值约为3.5%。
海水的密度受温度、盐度等因素的影响。
密度大的海水往往下沉,密度小的海水则上浮。
4. 海洋的环流海洋中存在着多种环流,如:大洋环流、海洋季风环流等。
大洋环流主要是指大洋水的流动方向和速度。
大洋环流对全球气候具有极大的影响,其中最有名的是北大西洋环流和南大西洋环流。
5. 海洋的海底地形海底地形是指海洋底部的形态特征,包括海床的形状、地形、地质构造等。
海底地形的特点是充满了各种火山火山、海底山脉和大洋深渊。
二、海洋生物1.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海洋是地球上生物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包括了多样性的海洋生物,如:鱼类、鲸鱼、海洋植物、海藻、海洋微生物等。
海洋中生活着数不清的物种,其中有些是已知的,还有很多是未知的。
2. 海洋生物的分布海洋生物在海洋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一般来说,生物活跃的地方是水温较高、营养物质丰富的地方。
在热带和赤道附近,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最为丰富。
高二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重点知识总结
高二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重点知识总结1. 海洋形成和海底扩张海洋形成是指地球诞生时开始形成海洋,并逐渐发展为现代海洋的过程。
海底扩张是指地球上海洋底部分不断向外扩展,形成新的海底地形的过程。
2. 海洋地形海底地形包括大陆边缘、大陆坡、海底峡谷、海底山脊、海洋盆地和海沟等。
其中,海底山脊是海底地形中最长、最宽、最高、最年轻和最活跃的地质构造。
3. 海洋环流海洋环流是地球表面海洋水体运动的总和。
它主要由风向、地球自转、海底地形、海水密度和大气气候等因素决定。
海洋环流对全球气候和海岸线演化有重要影响。
4. 海水的物理性质海水的物理性质包括热盐循环、海水密度、海水温度、海水压力、海水溶解氧和海水pH 值等。
海水的物理性质对海洋生物分布和生态环境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5. 海水的化学性质海水的化学性质主要指海水中含有的各种无机盐、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等。
海水中的主要无机盐包括钠、氯、硫酸盐、碳酸盐、铁、硅等,这些无机盐对海洋生物生长和化学过程都有重要影响。
6. 海水污染海洋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导致海洋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环境变差的过程。
海洋污染主要包括化学污染、生物污染和物理污染等。
海洋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7. 海洋资源海洋资源主要包括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
其中,生物资源包括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矿产资源包括海底沉积物、矿物和岩石;能源资源包括海浪能、海潮能和海洋温差能等。
海洋资源是人类发展经济和维持生态环境的重要来源。
8. 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是指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恢复、保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障人类健康的目标,主要包括海洋环境监测、海洋垃圾处理、海洋污染治理和海洋保护区设立等。
海洋环境保护对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和人类自身利益至关重要。
地球地理海洋知识点总结
地球地理海洋知识点总结一、海洋的概念和分布1. 海洋的概念海洋是指地球上被水覆盖的广阔区域,包括大洋和海湾、海峡、海峡等附属水域。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域,占据了地球表面面积的约70%,是地球上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海洋的分布地球上有五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极洋。
除了大洋外,还有许多海湾、海峡和海峡等附属水域。
海洋分布在地球表面的各个大洋中,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特征。
二、海洋的形成和特点1. 海洋的形成海洋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在38亿年前,地球上只有岩石和火山,没有水和海洋。
随着地球气候的变化和地质运动的影响,海洋在地球上逐渐形成。
2. 海洋的特点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域,它具有较大的面积和深度。
海洋中还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各种鱼类、海洋植物和海洋动物。
海洋还具有调节气候和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三、海洋的物理特征1. 海洋的深度海洋的深度是指从海平面到海底的距离。
海洋的深度不均匀,一般来说,海洋的深度超过1000米,被称为深海。
2. 海洋的温度和盐度海洋的温度和盐度是海洋的两个重要物理特征。
海洋的温度随深度变化,一般来说,海洋的表层水温度较高,深层水温度较低。
海洋的盐度也会随深度变化,一般来说,海洋的表层水盐度较低,深层水盐度较高。
3. 海洋的海流和洋流海洋中存在着各种海流和洋流,它们是海洋中水的运动形式。
海流是指沿海岸线或海洋中形成的水流,洋流是指在大洋中形成的水流。
海流和洋流会对海洋的温度、盐度等物理特征产生影响,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气候产生重要作用。
四、海洋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1. 海洋的生物资源海洋中存在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各种鱼类、海洋植物和海洋动物。
这些生物资源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海洋的生态系统海洋中存在着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等。
海洋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气候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五、海洋对地球的影响1.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海洋对地球气候具有重要影响,它可以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稳定地球气候。
七年级地理海洋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地理海洋知识点归纳地球表面70%是水,海洋占这70%的绝大部分,而海洋是连接所有陆地的巨大网络。
在这个世界上,海洋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探究的话题,还是全球经济、安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七年级地理科学中关于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一、海洋的定义和特征海洋是地球水体中最大的一部分,它覆盖了70%以上的地球表面。
海洋的深度不一,从几米到11000米左右不等。
海洋是咸水,而且它的盐度不是均等的;此外,海洋的大气、水文和生物活动都十分活跃。
二、海洋的成因海洋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两个主要阶段:第一是地球形成时产生的原始海洋,第二是随着地球的演化而形成的现代海洋。
现代海洋其实是由许多小海洋区域(称为海盆)组成,这些小海洋区域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随着人类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得到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地球的海洋特征海洋物理特征是指海洋表面、海底地形、海水温度、盐度、流动和波浪等方面的情况。
地球上的海洋也受到全球经济、文化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
海洋的水文特征、海洋动力学和生态系统与全球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也有密切关系。
四、海洋的重要性海洋在全球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海洋是全球能量、水分、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不仅仅影响到海洋的生态系统,还对经济、社会等方面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五、海洋的利用海洋为人类提供了许多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捕捞、海洋交通、能源和海岸旅游等方面的利用。
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也恶化了海洋生态系统,如过度的捕捞、油污染和废弃物的投放等。
人类需要减少海洋资源的利用和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生存发展。
六、总结海洋是地球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了解海洋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关注并探索海洋、保护它,同时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它进行合理利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海洋水体一、海水温度:1. 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2.影响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洋流、深度(1)水平方向:a(纬度)低纬度>高纬度(NS方向);全球海水最高温度出现在:西太平洋280 N。
b(洋流)暖流流经的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水温低。
(2)垂直方向:1千米内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千米以下水温差别不大(3)时间:同一海区,夏季>冬季二、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1.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总量世界海洋平均盐度约为3.5%,盐度值最高的是红海4%,最低是波罗的海1%2.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①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大;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
②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原因:赤道低气压控制,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
③高纬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气温低,蒸发量小;温带多雨带,多河流水注入。
④60°N比60°S海区盐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河流水注入多。
3.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1)水平方向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④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⑤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
(2)垂直方向: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3)时间:夏半年盐度值低;冬半年盐度值高最高海区:红海位于副热带,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海区相对封闭;陆地没有淡水汇入。
达4.1%最低海区:波罗的海。
原因: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纬度较高,蒸发小;河流有大量淡水汇入;海区相对封闭。
不超过1%。
三、海水运动: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成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成因作用波浪风能形成的风浪;地震波形成的海啸;引潮力形成的潮波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影响渔业、航运、海岸建筑、石油开采潮汐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地球的自转提供能源、旅游资源、带来灾害洋流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详见洋流的影响四、洋流1.定义:洋流是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叫洋流。
2.性质分类:(1)洋流的性质分类:寒流和暖流流向水温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比到达海区温度高寒流从高纬流向地纬比到达海区温度低(2)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风海流:在盛行风的作用下,表层海水随风飘动,并推动其下层的海水运动。
盛行风风海流名称低纬信风东北信风(北半球)北赤道暖流东南信风(南半球)南赤道暖流中纬西风盛行西南风(北半球)北太平洋—阿拉斯加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盛行西北风(南半球)西风漂流(寒流)极地东风极地东北风(北半球)千岛寒流、东格陵兰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季风(北印度洋)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力,从而导致海水流动。
密度流大都发生在封闭海区和开阔海洋之间。
海峡和运河表层海水流向(低到高)底层海水流向(高到低)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地中海地中海—>大西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红海红海—>地中海曼德海峡印度洋—>红海红海—>印度洋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波斯湾波斯湾—>印度洋卡特加特海峡波罗的海—>北海北海—>波罗的海黑海海峡黑海—>地中海地中海—>黑海补偿流:海水是连续的流体,当某一区域风海流和密度流开始形成时,其出发区的海水就会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或下层的海水便来补充。
海区补偿流离岸风北太平洋东岸加利福尼亚寒流东北信风南太平洋东岸秘鲁寒流东南信风北大西洋东岸加那利寒流东北信风南大西洋东岸本格拉寒流东南信风南印度洋东岸西澳大利亚寒流东南信风北印度洋西岸索马里寒流西南季风3.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海区洋流分布规律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顺;大洋东部(大陆西岸)为寒流,大洋西部(大陆东岸)为暖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部(大陆西岸)为暖流,大洋西部(大陆东岸)为寒流。
南纬40°附近海区环球性的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区夏顺冬逆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调节全球热量平衡例①南北半球沙漠气候的形成与寒流的关系;②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极圈以内,却终年不冻;而其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位于43°N附近,却有长达近半年的结冰期,这主要是分别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和千岛寒流的影响所致;③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影响④北半球等温线沿非洲和北美的西岸向南凸出,是受加那利寒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的结果。
在南半球等温线沿非洲和南美西岸向北弯曲,则是受本格拉寒流和秘鲁寒流影响的结果。
(2)对航运的影响:顺流速度快,逆流速度慢。
(3)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补偿流形成渔场世界四大渔场及其成因: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海水交汇)(4)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利),扩大污染范围(不利)五、“海—气”的相互作用(一)沃克环流正常年份,在赤道附近及其以南海区,太平洋西部温度高、海面高(雨水多);东部温度低、海面低(雨水少)的状态下形成的。
(二)厄尔尼诺现象1.定义: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2.厄尔尼诺对环太平洋热带地区气候的影响(1)大陆东岸:变得干旱,容易引发森林火灾。
(2)大陆西岸:产生暴雨,容易产生洪涝灾害,山区引发泥石流;抑制冷海水上泛,鱼类因缺乏饵料而大量死亡。
(3)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发生的热带风暴都比常年偏少。
(三)拉尼娜现象(沃克环流的加强)1.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异常降低的现象2.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沃克环流增强,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和水旱灾害。
(四)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1.海—气间的水分交换过程: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合的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
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
2.海—气间的热量交换过程: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且把其中的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
海洋再通过长波辐射、潜热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
海水水温越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就越多。
3.与陆地相比,海洋增温慢,冷却也慢,从而调节的大气温度的变化。
a海洋的气温变化具有滞后性,北半球,二月为海洋最冷月;八月尾海洋最热月。
b海洋影响较大的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比较小c海—气的长期相互作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了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它们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从而维持地球上水热平衡。
第二章海底地形与形态一、海底地形类型形成、分布规律及特点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区,深度不足200米,地势平坦。
油气、渔业资源丰富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坡陡。
水深在200~4000米岛弧与海岸山脉和海沟相伴而生,因为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上升而成。
太平洋西岸最为典型海沟大洋最深处,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年龄最老。
大洋盆地面积约占洋底总面积的的一半。
洋中脊(海岭)分布在海洋底中部,为海洋的生长边界,板块的张裂地带,年龄最轻。
二、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
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
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
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
(地图册P112大西洋形成过程示意图)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被断裂带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之间则是比较活跃的构造带。
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时,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
俯冲地带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
板块运动的方向(边界类型)对地表的影响举例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形成裂谷和海洋、海岭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板块碰撞、挤压(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和高原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大洋板块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屿与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安第斯山脉、台湾山脉第三章 海岸与海岸带一、海岸类型及其特点 二、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大型海湾周围,已发展成以航运、交通为先导的经济发达的产业区和城市带。
较小的海 湾由于具有某种资源优势,可以进行单项开发。
具有良好沙滩的海湾,可以开辟为海上浴场; 滩涂资源丰富的海湾可发展海产养殖;海湾为港口提供天然保护,常建有优良港湾。
1.海港建设的区位条件:a 水域条件:海阔水深,风平浪静。
b 陆域条件:经济腹地广阔;交通便利;陆地平坦开阔。
2.滩涂养殖的条件:充足的阳光;适当的温度;营养丰富3.开辟盐田的条件:平坦开阔的海滩;有利于海水蒸发的天气(晴天多<背风坡>或大风天气多)4.旅游资源开发 三、海平面变化1. 海平面变化的原因类型 成因特点利用典型基岩海岸 海水和波浪侵蚀而成。
地势险峻、坡陡水深、海岸线曲折 天然良港;发展滨海旅游业 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砂质海岸由砾石、沙子堆积而成堆积物颗粒较粗,海滩宽阔平坦海滨浴场 开辟盐场台湾西侧海岸淤泥质海岸 河流携带的淤泥沉积而成 堆积物颗粒较细,海岸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
分布在大河河口和大型冲积平原沿海地区。
滩涂养殖 开辟盐场 长江入海口附近生 物 海岸 红树林 海岸 红树林与泥沼相结合的海岸热带、亚热带较低纬度的海岸低洼地带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抵御海洋灾害;保护海岸。
广东、广西和海南岛沿岸 珊瑚礁海岸珊瑚虫的遗骸和分泌物堆积而成热带基岩海岸边缘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岸;抵抗海浪侵蚀。
南沙群岛2.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1)海平面上升会直接淹没一些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2)加剧风暴潮、洪涝灾害的威胁,引起海水内侵、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3)影响近海渔业资源,(4)破坏珊瑚礁、红树林、海岸沼泽和湿地等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