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海洋地理知识点汇总,推荐文档
七年级地理海陆的变迁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地理海陆的变迁知识点汇总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地理,大家要好好的复习沧海桑田学习重点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2、次要原因:人类活动。
3、证据: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的古河流及水井等遗迹、荷兰的围海大坝。
大陆漂移假说重点知识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2、主要内容:约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板块的运动知识点总结1、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2、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3、板块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4、火山、地震带:集中在板块的交界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5、板块的运动:挤压和张裂;6、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喜马拉雅山在升高、红海几千万年后将成为新的大洋,而地中海将会消失。
(课本43页图)阿尔卑斯山(欧洲):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地中海将消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红海将扩大: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运动。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7、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的判断:如果在某地发现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如果在某地发现了大量的陆地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
8、六大板块图(课本42页图2.22)。
航海学知识点汇总
航海学知识点汇总一、航海基础知识1、地球形状和地理坐标1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2 地理坐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3 经纬度的度量和换算2、航向和方位21 航向的定义和表示22 方位的概念和种类(真方位、磁方位、罗方位)23 航向和方位的换算关系3、海图31 海图的种类和用途32 海图比例尺和投影方式33 海图上的符号和注记4、航海仪器41 罗盘(磁罗经和电罗经)42 测深仪43 计程仪44 定位系统(GPS、北斗等)二、航海气象1、气象要素11 气温和气压12 风13 湿度和能见度14 云2、天气系统21 气旋和反气旋22 锋面23 台风(飓风)3、海洋气象预报31 预报的来源和获取途径32 预报内容的解读和应用三、船舶运动性能1、船舶浮性和稳性11 浮性原理12 稳性的分类和影响因素2、船舶阻力和推进21 阻力的种类和计算22 推进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性能3、船舶操纵性31 操纵性指标32 影响操纵性的因素33 船舶的转向和避让四、航线设计与规划1、航线设计的原则和考虑因素11 安全因素12 经济因素13 气象和海况条件2、航线的拟定方法21 利用海图和航海资料22 参考以往的航行经验3、大圆航线和恒向线航线31 大圆航线的计算和应用32 恒向线航线的特点和使用场景五、船舶定位与导航1、天文定位11 太阳定位12 恒星定位2、陆标定位21 方位定位22 距离定位23 综合定位3、电子导航31 雷达导航32 AIS 系统的应用六、航海安全与法规1、国际海上避碰规则11 各类船舶的避让责任和行动12 号灯、号型和声号的使用2、海上交通安全法规21 船舶的适航要求22 船员的职责和资格3、应急处置31 船舶遇险的信号和报告32 火灾、碰撞等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七、航海通信1、通信设备和方式11 甚高频(VHF)通信12 卫星通信13 莫尔斯电码通信2、通信程序和规范21 遇险通信22 日常通信的礼仪和格式八、海洋环境与保护1、海洋生态系统11 海洋生物多样性12 海洋生态平衡的重要性2、海洋污染防治21 油污、垃圾等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22 防止海洋污染的措施和法规以上是航海学的主要知识点汇总,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可以为航海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海洋与陆地
基础义务教育资料海洋与陆地第一节:海陆分布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是一个整体,称为亚欧大陆,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
北美洲、南美洲分布在西半球,还有亚洲的一小部分,大洋洲中的新西兰。
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第二节:海陆变迁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荷兰的围海造田、日本的填海造陆)。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复习-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1海洋和陆地所占的比例格式多少,概括地说积分海洋,几分陆地?2陆地次要集中在南北半球的那个半球?东西半球的那个半球?3全球七大洲,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序。
七大洲中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洲?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4跨经度最多和跨纬度最多的大洲分别是哪一个,跨经度做多的大洋是哪个?5亚洲与欧洲,亚洲与北美洲,亚洲与欧洲,那北美洲的分界线分别是甚么?6构成海陆变迁的缘由有哪些?7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分成几大板块和若干小版块,板块内部不变,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发生甚么?8 写出六大板块名称,其中完全在海洋里的板块是甚么?喜马拉雅山的构成是哪两个板块挤压碰撞构成的?日本多火山,地震时由于处于哪两个板块的交界处?红海,地中海分别将会扩大海会减少?他们分别是哪两个板块作用的结果?9 全球有哪两大地震带?10.浏览下图,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洲名称。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E. ___________ F. ____________ H. ____________11(15分)看下方的六大板块表示图,回答成绩。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A --_____ 板块,B ______ 板块, C______ 板块,D______ 板块, E _____ 板块, F ____ 板块。
(2)普通来说,板块________地壳比较活跃。
(3)图中①处是火山、_____ 等地质灾祸多发地带。
②处有世界上最高大宏伟的喜马拉雅山脉;此山脉处于板块的_______ (内部?边缘?)。
二综合题(每空1.5分,共39分)1.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成绩。
图中有甲、乙两地位于不同的两座小山上,请判断甲在乙的________方向;A点的高度大约是____________,攀登乙山从______(B或C)坡度较缓,如果图中D、E表示的是河流,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探索海水知识点总结
探索海水知识点总结海水的成分海水主要由水和盐分组成。
其中水部分占据了海水的绝大部分,占据了海水的约96.5%,而盐分占据了剩余的3.5%。
海水中的盐分主要包括氯化钠、硫酸盐、碳酸盐、硫酸镁、硫酸钙等。
此外,海水中还含有少量的微量元素,如铁、锰、锌等。
海水的性质海水的密度比淡水要大,平均密度约为1.025克/立方厘米。
海水的味道咸,原因在于海水中的氯化钠含量较高。
此外,海水还具有抗冻性和抗腐蚀性。
海水的抗冻性是由于海水中的盐分可以降低水的结晶温度,使海水在较低温度下仍能维持液态。
海水的抗腐蚀性是由于海水中的盐分和微生物共同作用,能起到一定程度上的腐蚀作用。
海水的循环海水的循环包括海水的水文循环和海洋环流。
水文循环是指海水的循环过程,包括海水的蒸发、降水、融化和凝结。
海水蒸发后形成水蒸气,随着空气运动,最终形成降水,降水后的水再回归到海洋中。
海洋环流是指海水在海洋中的运动过程,包括赤道洋流、西风漂流、极地洋流等。
海洋环流对全球气候和海洋生态系统都有着重要影响。
海水的利用海水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工业和农业等领域。
海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通过海水淡化技术可以将海水中的盐分去除,得到淡水。
海水也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如海水中的盐分、镁、硫酸盐等可以用于制盐、加工镁制品、提取锂等。
此外,海水还是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和渔业资源,为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综上所述,海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具有丰富的成分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对于海水的深入研究和利用,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海水,提高海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22年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3.3海水的运动 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海浪1.海水运动基本形式:海浪、________、洋流。
2.常见形式及影响[特别提醒] 波浪能是重要的海洋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知识链接1】海啸与风暴潮的不同(1)成因不同。
风暴潮是由海面大气运动引起的,而海啸是由海底地形升降运动造成的,前者主要是海水表面的运动,而后者是海水的整体运动。
(2)传播速度不同。
海啸传播速度快,每小时可达700~900千米,风暴潮比起海啸要慢得多。
(3)激发的难易程度不同。
风暴潮很容易被风或风暴所激发,而海啸是由海底地震产生的,只有少数大地震,在极其特殊的条件下才能激发起灾害性的大海啸。
有风和风暴,必有风暴潮;而有大地震,未必产生海啸。
二、潮汐1.含义:海水的一种________涨落现象。
2.成因:月球和太阳对________的引力作用。
3.变化规律:⎩⎪⎨⎪⎧一天中有 涨落,白天为潮,夜晚为汐。
农历每月的 和 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
4.影响:________采集和养殖、港口建设和________、潮汐发电等。
【学法指导】 潮汐的规律和影响【易错辨析】 潮汐能也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它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因此,潮汐能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
三、洋流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2.分类(按海水温度)⎩⎪⎨⎪⎧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特别提醒] 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温度较流经海域水温高的是暖流,较流经海域水温低的是寒流。
同一纬度的海域,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
不在同一纬度的海域,寒暖流的水温不能比较高低。
3.影响(1)影响海洋________和________的分布。
(2)影响海洋________。
(3)影响海洋污染物的________与净化。
(完整word)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人教完整版),推荐文档
七年级上册与同学们谈地理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⑹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 ——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 ——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160°E 。
(完整word版)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知识点
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一、海洋化学资源1、海水中的物质(1)海水由96。
5%的水和3。
5%的溶解的盐组成。
①海水中主要有4种金属离子(Na+、Mg2+、Ca2+、K+)和2种酸根离子(Cl—、SO42—)。
当把海水蒸干时,任一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都可以结合构成一种盐,故海水中主要的盐有:Na2SO4、NaCl、MgSO4、MgCl、CaSO4、CaCl、K2SO4、KCl。
②海水之最:含量最多的金属离子:Na+,含量最多的非金属离子或酸根离子:Cl—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Na海水盐分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Cl。
(2)海水制镁Ⅰ.流程:Ⅱ.化学方程式:①MaCl2+Ca(OH)2=Mg(OH)2↓+CaCl2②Mg(OH)2+2HCl=2H2O+MgCl2③MgCl2通电Mg+Cl2↑注意:①海水中原本就有氯化镁,为什么要先加石灰乳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再加盐酸得到氯化镁呢?海水中氯化镁的含量很低,要想得到它,首先要设法使之富集。
提取镁时,如果直接以海水为原料,则将其中的氯化镁转化为沉淀的过程就是为了使镁元素富集;如果以卤水为原料,则在海水晒盐阶段就经过了一次富集,转化为沉淀的目的即可使镁元素进一步富集,又可除去其中的氯化钠等杂质.②从海水中提取镁时,选择石灰乳做沉淀剂的原因是什么?因为石灰乳价廉易得,大海中富含贝壳,它们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可就地取材通过大海制得石灰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高温CaO+CO2↑、CaO+H2O=Ca(OH)22、海底矿物(1)可燃冰①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固体-—极易燃烧②形成:由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③优点:燃烧产生的热量比同等条件下的煤或石油产生的热量多得多.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气,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
注意:①纯净的天然气水合物呈白色,形似白雪,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直接被点燃,被形象的称为“可燃冰"。
航海学知识点汇总
航海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航海学基础知识1.大地球体:大地水准面围成的球体2.大地球体两个近似体:椭圆体(进行精度较高计算如定义地理坐标和制作墨卡托海图);圆球体(简易计算如大圆航线和简易墨卡托海图)3.地理坐标:基准线是格林经线、纬线经度:由格林经线向东或向西到该点经线,范围(0—180);纬度:某点在地球椭圆子午线上的法线与赤道面交角,范围(0—90)4.经差、纬差(范围都为0—180);到达点相对于起航点的方向;Dφ=φ2-φ1 Dλ=λ2-λ1N/E为正号S/W取负号;结果为正为N/E,为负则为S/W;注意如果得出经差大于180,则用360减去其绝对值,然后符号更换。
5.关于赤道、地轴和球心对称问题(关于地心对称纬度等值反向,经度相差180°)6.关于不同坐标系修正问题:同名相加、异名相减,结果如果为负名称与原来相反。
GPS坐标系左边原点在地心。
7.方向的确定:方向是在测者地面真地平平面上确定的。
测者子午圈与测者地面真地平的交线为南北线,测者卯酉圈(东西圈)与测者地面真地平平面交线为东西线。
方向的三种表示法,要会换算。
(圆周、半圆周、罗经点)一个罗经点11.25°。
圆周法是以真北为起点顺时针0-360°,半圆法是以北或南为起点顺时针或逆时针0-180°;换算时最好用作图法比较直观。
8.理解真航向(真北到航向线);真方位(真北到方位线);舷角(航向线到方位线,两种表示法)所以真方位和相对方位(舷角)只是起算点不同,目的点相同,只是相差了真北到航向线的角度,即真航向。
要会换算:TB=TC+Q 或TB=TC+Q(右正左负),具体计算既可以用公式也可以用作图法解决(分别以测者和目标为中心做坐标系,连接测者与目标为方位线,便可一目了然。
9.罗经向位换算:罗经差:罗航向与真北夹角;陀螺差:陀螺北与真北夹角;磁差:磁北与真北夹角,与时间、地区及地磁异常有关;自差:罗北与磁北夹角,与航向、船磁及磁暴有关;TC/GC/MC/CC之间换算要掌握TC=GC+ΔG=CC+ΔC=MC+VAR;MC=CC+DEV 10.关于磁差:航用海图、小比例尺海图、港泊图分别在罗经花、磁差曲线、和海图标题栏给出。
地理参考知识点汇总
地理参考知识点汇总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经纬线与经纬度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度范围是0° 180°,本初子午线(0°经线)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约4万千米),纬度范围是0° 90°,赤道为0°纬线,向北为北纬(N),向南为南纬(S)。
3.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有数字式(如1:10000)、线段式(如———)和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方向:一般地图上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标识;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山高水深等的文字和数字。
二、世界地理1. 陆地和海洋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如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如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各大洲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 世界的地形五种基本地形: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但坡度和缓)、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陆地和海洋1.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目前海洋的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
因此,人们常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
2.大洲和洋的分布亚洲和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洲是面积最大的洲,大致相当于欧洲的4倍。
亚洲和欧洲位于同一大陆——亚欧大陆之上。
3.大洋的分布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世界第一大洋,几乎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它的东面是北美洲和南美洲,西面是亚洲和大洋洲,北面通过白令海峡与、XXX相通。
大西洋第二大洋,位于南、北美洲、欧洲、非洲之间,南接南极洲,北通北冰洋,形状像字母“S”。
印度洋被亚洲、非洲、南极洲和大洋洲所包围,南部与大西洋、太平洋相通。
北冰洋是面积最小的大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所包围。
XXX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34米,是大洋最深处。
4.大洲的区域划分各大洲可以划分不同的区域,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非洲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欧洲分为欧洲西部、欧洲东部。
美洲分为北美、拉丁美洲(美国以南)。
5.世界之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面积最大的洋是太平洋。
跨经度最多的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多的洲是亚洲。
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Area-wise。
XXX;XXX;XXX range is the Cordillera Mountain Range;XXX peak is Mount Everest;XXX(over 500,000 square kilometers);XXX highest plateau is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over 4,000 meters above sea level);The largest plain is the Amazon Plain (560,000 square kilometers);XXX;XXX XXX;XXX XXX;XXX (in Africa。
地理学知识点汇总
地理学知识点汇总由于没有具体的知识点范围,以下为人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 地球仪。
- 地轴:地球自转的假想轴。
-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是北极,另一点是南极。
- 纬线和纬度。
-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 纬度:以赤道为0°纬线,向北向南各分90°,赤道以北是北纬(N),赤道以南是南纬(S)。
低纬度(0° - 30°)、中纬度(30° - 60°)、高纬度(60° - 90°)。
- 经线和经度。
-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 经度: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向东向西各分180°,0°经线以东是东经(E),0°经线以西是西经(W)。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3. 地球的运动。
- 地球自转。
-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 周期:约24小时(一天)。
- 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异(东边时间早于西边)。
- 地球公转。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一年。
- 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昼夜长短变化(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五带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4. 地图。
-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 方向:一般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地理所有单元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地理所有单元知识点总结基本概念-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由大陆和海洋组成。
- 大陆是陆地的集合,包括七大洲。
- 海洋是水的集合,覆盖了地球的大部分表面。
第一单元:地球和海洋- 地球是一个圆球体,有两个极点和一个赤道。
- 针对特定的方向,我们可以使用指南针来确定方向。
- 大洋中最大的是太平洋,也是我们国家的东大洋。
第二单元:大洲和国家- 世界上有七个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 中国是亚洲的一部分,位于东亚,它有一个独特的形状,被称为 "中国象棋"。
- 北美洲是中国的东北方向,位于大洋洲的南方。
第三单元:我国的边界和地势- 我国的自然边界主要由山脉和河流组成,如长江、黄河和珠江。
- 北部和西部是我国的自然屏障,有大山和高原。
- 岛屿是我国的一部分,如台湾、海南岛和东沙群岛。
第四单元:土地的利用- 人们利用土地进行农业、工业和居住活动。
- 农业是我国的主要经济活动之一,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和玉米。
- 工业主要集中在城市,人们通过工业活动来赚钱。
第五单元:城市和乡村- 城市是人口密集的地区,有高楼大厦和繁忙的交通。
- 乡村是人口稀少的地区,有农田和自然环境。
- 人们可以通过交通工具从城市去往乡村,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第六单元:环境保护- 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 我们应该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保护树木和动物。
- 保持环境的清洁和美丽,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好。
以上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地理所有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这个文档只是一个简单的总结,帮助孩子们回顾地理课程的重点。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内容和信息,请参考教材或向老师咨询。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清单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清单汇总第一节大洲和大洋21、地球表面有29%的陆地和71%的海洋。
(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22、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面积从大到小排列)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气温最低、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是欧洲;最炎热的大洲是非洲;以混血人种为主,被称为“世界人种大熔炉”、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是南美洲;赤道穿过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23、亚洲、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直接连接地中海和红海,间接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分界线)24、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从大到小排列)。
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气温最低、海水最浅的大洋是北冰洋。
25、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最大的岛屿( 隶属丹麦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26、大陆漂移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假说。
起因: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相吻合。
证据:1.南美洲东岸与非洲西岸古老底层有相似性2.两岸有相同的动物27、板块构造学说:A、地球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拼和而成的;B、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C、板块内部比较稳定;D、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8、板块包括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 )、南极洲板块。
火山地震分布: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 原因: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29、阿尔卑斯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30、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31、安第斯山脉是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32、红海是由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的,地中海由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会逐渐缩小。
20XX中考地理知识点:海底地形特点
20XX中考地理知识点:海底地形特点整理“20XX中考地理知识点:海底地形特点”,更多20XX中考复习指导等信息,请及时关注中考网!点击查看整理:20XX中考地理知识点汇总海底地形是全球地质演化的结果,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经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而成为今天的状态。
按照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大致可分成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个大单元。
所谓大陆边缘,即大陆表面和大洋底面之间存在的一个广阔过渡带,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斜坡带,是大陆与海洋连接的边缘地带。
全球大陆边缘纵延35万公里,总面积约为80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表面积的%左右。
大陆边缘地形通常又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海沟和岛屿等次一级地形单元。
大陆边缘在整个地球历史中变化最大,同时也是地质矿产比较丰富、开采最有利的地区。
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要部分,地形广阔而平坦,占海洋面积的45%左右。
大洋盆地倾斜度小,大约在0°20′~0°40′左右,深度从大陆隆起一直可以延伸到6000米左右。
在宽阔的大洋盆地中,由于没有光线和温度很低,所以大洋深处的海底动物群非常稀少,其洋底沉积物主要是由繁殖在大洋表层上面的浮游生物的钙质和硅质骨骼沉到海底加入软泥中,形成钙质软泥及硅质软泥。
在深度大于4700米的海底沉积物中,发现了分布广泛、储量很大的锰结核资源。
总结:大洋底部很重要的地势特征是呈脉状分布的、具有全球规模的海底隆起。
它像屹立在大洋底部的巨大山脉,延伸四大洋。
这些洋底“山脉”,称为大洋中脊,规模超过陆地最大山谷,其物质组成为硅镁质火山岩。
这里有火山、地震活动。
扫描/长按二维码帮助中考通关!获取20XX年中考资讯获取历年中考满分作文获取2套仿真内部资料获取历年考试真题试卷微信搜索"初高中" 关注获得中考秘籍相关推荐:各地20XX中考报名时间汇总※关注微信先报名整理:20XX中考化学鉴别物质方法汇总整理:20XX年中考作文素材汇总※ 中考状元心得中考语文诗词鉴赏常考意象汇总※现代文阅读复习指导汇总。
三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汇总三年级的地理课程是小学生接触地理知识的起点,也是培养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了解的重要阶段。
地理知识涉及地球、大陆、海洋、气候等方方面面,下面就三年级地理下册的知识点进行汇总介绍。
1. 大陆与海洋在地理教学中,大陆和海洋是最基本的概念。
孩子们需要了解地球表面上70%是海洋,30%是大陆,大陆和海洋之间的分布以及它们的差异和联系。
大陆上生长着各种植物和动物,而海洋中则栖息着各种海洋生物。
通过观察地球仪,让学生们更直观地认识到地球表面的大陆和海洋的分布状况。
2. 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是指在地球表面上形成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现象。
在三年级的地理课程中,学生们需要了解各种自然景观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比如山川河流、湖泊沼泽、平原丘陵等。
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们去认识并体验不同的自然景观,激发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热爱。
3. 气候现象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在地理教学中,介绍气候现象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比如温度、降水、风力等气候要素的影响和变化。
让学生们了解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领会气候对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可以通过天气预报、日照图等方式引导学生们去观察、记录和分析气候现象。
4.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地理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们需要了解人类在不同地区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比如城市与乡村的不同,农业与工业的发展,人口与聚居地的关系等。
通过图表和案例,让学生们认识到人类活动的多样性和对地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以上对三年级地理下册的知识点进行汇总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培养他们对地球的关注和热爱,激发他们对未来发展的探索和思考。
地理学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科,希望学生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能够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地理素养,为将来做好知识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每一个三年级的小朋友都能成为懂得珍惜地球的好公民,为建设美丽家园做出积极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海洋水体一、海水温度:1. 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2.影响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洋流、深度(1)水平方向:a(纬度)低纬度>高纬度(NS方向);全球海水最高温度出现在:西太平洋280 N。
b(洋流)暖流流经的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水温低。
(2)垂直方向:1千米内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千米以下水温差别不大(3)时间:同一海区,夏季>冬季二、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1.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总量世界海洋平均盐度约为3.5%,盐度值最高的是红海4%,最低是波罗的海1%2.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①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大;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
②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原因:赤道低气压控制,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
③高纬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气温低,蒸发量小;温带多雨带,多河流水注入。
④60°N比60°S海区盐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河流水注入多。
3.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1)水平方向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④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⑤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
(2)垂直方向: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3)时间:夏半年盐度值低;冬半年盐度值高最高海区:红海位于副热带,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海区相对封闭;陆地没有淡水汇入。
达4.1%最低海区:波罗的海。
原因: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纬度较高,蒸发小;河流有大量淡水汇入;海区相对封闭。
不超过1%。
三、海水运动: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成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成因作用波浪风能形成的风浪;地震波形成的海啸;引潮力形成的潮波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影响渔业、航运、海岸建筑、石油开采潮汐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地球的自转提供能源、旅游资源、带来灾害洋流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详见洋流的影响四、洋流1.定义:洋流是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叫洋流。
2.性质分类:(1)洋流的性质分类:寒流和暖流流向水温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比到达海区温度高寒流从高纬流向地纬比到达海区温度低(2)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风海流:在盛行风的作用下,表层海水随风飘动,并推动其下层的海水运动。
盛行风风海流名称低纬信风东北信风(北半球)北赤道暖流东南信风(南半球)南赤道暖流中纬西风盛行西南风(北半球)北太平洋—阿拉斯加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盛行西北风(南半球)西风漂流(寒流)极地东风极地东北风(北半球)千岛寒流、东格陵兰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季风(北印度洋)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力,从而导致海水流动。
密度流大都发生在封闭海区和开阔海洋之间。
海峡和运河表层海水流向(低到高)底层海水流向(高到低)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地中海地中海—>大西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红海红海—>地中海曼德海峡印度洋—>红海红海—>印度洋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波斯湾波斯湾—>印度洋卡特加特海峡波罗的海—>北海北海—>波罗的海黑海海峡黑海—>地中海地中海—>黑海补偿流:海水是连续的流体,当某一区域风海流和密度流开始形成时,其出发区的海水就会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或下层的海水便来补充。
海区补偿流离岸风北太平洋东岸加利福尼亚寒流东北信风南太平洋东岸秘鲁寒流东南信风北大西洋东岸加那利寒流东北信风南大西洋东岸本格拉寒流东南信风南印度洋东岸西澳大利亚寒流东南信风北印度洋西岸索马里寒流西南季风3.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海区洋流分布规律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顺;大洋东部(大陆西岸)为寒流,大洋西部(大陆东岸)为暖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部(大陆西岸)为暖流,大洋西部(大陆东岸)为寒流。
南纬40°附近海区环球性的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区夏顺冬逆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调节全球热量平衡例①南北半球沙漠气候的形成与寒流的关系;②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极圈以内,却终年不冻;而其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位于43°N附近,却有长达近半年的结冰期,这主要是分别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和千岛寒流的影响所致;③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影响④北半球等温线沿非洲和北美的西岸向南凸出,是受加那利寒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的结果。
在南半球等温线沿非洲和南美西岸向北弯曲,则是受本格拉寒流和秘鲁寒流影响的结果。
(2)对航运的影响:顺流速度快,逆流速度慢。
(3)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补偿流形成渔场世界四大渔场及其成因: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海水交汇)(4)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利),扩大污染范围(不利)五、“海—气”的相互作用(一)沃克环流正常年份,在赤道附近及其以南海区,太平洋西部温度高、海面高(雨水多);东部温度低、海面低(雨水少)的状态下形成的。
(二)厄尔尼诺现象1.定义: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2.厄尔尼诺对环太平洋热带地区气候的影响(1)大陆东岸:变得干旱,容易引发森林火灾。
(2)大陆西岸:产生暴雨,容易产生洪涝灾害,山区引发泥石流;抑制冷海水上泛,鱼类因缺乏饵料而大量死亡。
(3)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发生的热带风暴都比常年偏少。
(三)拉尼娜现象(沃克环流的加强)1.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异常降低的现象2.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沃克环流增强,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和水旱灾害。
(四)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1.海—气间的水分交换过程: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合的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
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
2.海—气间的热量交换过程: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且把其中的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
海洋再通过长波辐射、潜热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
海水水温越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就越多。
3.与陆地相比,海洋增温慢,冷却也慢,从而调节的大气温度的变化。
a海洋的气温变化具有滞后性,北半球,二月为海洋最冷月;八月尾海洋最热月。
b海洋影响较大的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比较小c海—气的长期相互作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了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它们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从而维持地球上水热平衡。
第二章海底地形与形态一、海底地形类型形成、分布规律及特点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区,深度不足200米,地势平坦。
油气、渔业资源丰富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坡陡。
水深在200~4000米岛弧与海岸山脉和海沟相伴而生,因为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上升而成。
太平洋西岸最为典型海沟大洋最深处,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年龄最老。
大洋盆地面积约占洋底总面积的的一半。
洋中脊(海岭)分布在海洋底中部,为海洋的生长边界,板块的张裂地带,年龄最轻。
二、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
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
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
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
(地图册P112大西洋形成过程示意图)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被断裂带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之间则是比较活跃的构造带。
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时,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
俯冲地带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
板块运动的方向(边界类型)对地表的影响举例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形成裂谷和海洋、海岭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板块碰撞、挤压(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和高原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大洋板块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屿与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安第斯山脉、台湾山脉第三章 海岸与海岸带一、海岸类型及其特点 二、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大型海湾周围,已发展成以航运、交通为先导的经济发达的产业区和城市带。
较小的海 湾由于具有某种资源优势,可以进行单项开发。
具有良好沙滩的海湾,可以开辟为海上浴场; 滩涂资源丰富的海湾可发展海产养殖;海湾为港口提供天然保护,常建有优良港湾。
1.海港建设的区位条件:a 水域条件:海阔水深,风平浪静。
b 陆域条件:经济腹地广阔;交通便利;陆地平坦开阔。
2.滩涂养殖的条件:充足的阳光;适当的温度;营养丰富3.开辟盐田的条件:平坦开阔的海滩;有利于海水蒸发的天气(晴天多<背风坡>或大风天气多)4.旅游资源开发 三、海平面变化1. 海平面变化的原因类型 成因特点利用典型基岩海岸 海水和波浪侵蚀而成。
地势险峻、坡陡水深、海岸线曲折 天然良港;发展滨海旅游业 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砂质海岸由砾石、沙子堆积而成堆积物颗粒较粗,海滩宽阔平坦海滨浴场 开辟盐场台湾西侧海岸淤泥质海岸 河流携带的淤泥沉积而成 堆积物颗粒较细,海岸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
分布在大河河口和大型冲积平原沿海地区。
滩涂养殖 开辟盐场 长江入海口附近生 物 海岸 红树林 海岸 红树林与泥沼相结合的海岸热带、亚热带较低纬度的海岸低洼地带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抵御海洋灾害;保护海岸。
广东、广西和海南岛沿岸 珊瑚礁海岸珊瑚虫的遗骸和分泌物堆积而成热带基岩海岸边缘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岸;抵抗海浪侵蚀。
南沙群岛2.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1)海平面上升会直接淹没一些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2)加剧风暴潮、洪涝灾害的威胁,引起海水内侵、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3)影响近海渔业资源,(4)破坏珊瑚礁、红树林、海岸沼泽和湿地等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