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学的几个前沿问题
经济学专业导论的重要研究领域及前沿问题
经济学专业导论的重要研究领域及前沿问题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与利益分配等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规律的学科,奠定了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在经济学专业导论中,我们将探讨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以及当前的前沿问题。
一、经济增长与发展领域经济增长与发展是经济学中的核心议题之一。
该领域主要关注经济体如何实现持续稳定的增长,并通过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来实现社会发展。
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经济学家关注的关键问题包括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产出与就业的关系、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等。
二、宏观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的总体运行规律,关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表现和经济政策的制定。
重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增长理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经济关系等。
在当前的前沿问题中,宏观经济学领域关注的重点议题包括经济危机与金融风险管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经济全球化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影响的评估等。
三、微观经济学领域微观经济学关注决策个体,如家庭、企业和市场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决策。
在这个领域中,经济学家研究个体决策的原理和行为模式,以及市场供需关系、价格形成等。
前沿问题包括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信息不对称对市场效率的影响、竞争与垄断等。
四、发展经济学领域发展经济学探讨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研究范围包括贫困与不平等现象、逃避贫困圈的策略、可持续发展等。
前沿问题涉及到如何有效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等。
五、环境经济学领域环境经济学关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研究重点包括资源配置、环境污染与减排、生态系统服务等。
当前的前沿问题涉及到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等。
六、行为经济学领域行为经济学关注人们的决策行为和行为模式,研究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对经济决策的影响。
该领域的前沿问题包括决策过程中的行为偏差、行为经济学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应用等。
以上仅是经济学专业导论中部分重要研究领域及前沿问题的简要介绍。
技术经济学的几个前沿问题
技术经济学的几个前沿问题宋亚徽(技术经济及管理)技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项目层面的问题、企业层面的问题、产业层面的问题和国家层面的问题等。
本文将介绍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的几个前沿问题。
1 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的问题目前关于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的问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本文摘录了一些观点。
1.1世界工厂的概念有观点认为,世界工厂是指在制造业领域有一批企业群和一系列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既表现为占有世界工业品的相当份额,也体现在拥有相当多的创新产品,领导世界制造业潮流。
还有观点认为,信息化时代的世界工厂与工业化时代有所区别,不再是一个国家孤军奋战,而是许多国家一起共同打造世界工厂。
,信息化时代的世界工厂与工业化时代世界工业化时代世界工厂的的延伸和扩展相互关联,但不同的是,信息划时代的世界工厂并不意味着一个国家整体制造能力的全面提高,而是更多充当世界工厂“车间”的角色。
1.2 中国目前是不是世界工厂有人认为,中国目前还不是世界工厂。
中国已成为制造大国,因为在很多领域,就产量而言,我们都居世界前列。
但我们的产品品种少、档次低、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低又是公认的事实。
中国目前是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
还有人认为,中国制造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已经是一个事实。
目前我国共有包括家电、医药、电子等10个制造行业在内共80余种产品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而且跨国公司的制造环节以惊人的规模和速度向中国转移。
1.3 中国会不会成为世界工厂有观点认为,中国只要能继续保持7%以上的经济年增长率,就完全可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中国已具备打造世界工厂的有利条件,集中经济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又可能在未来10年-20年成为世界工厂。
还有人讲,中国工业化过程若能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持将有力的经济增长和工业规模扩张,就必然会成为世界工厂。
另外有比较保守的观点认为,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工厂,应顺其自然。
经济学理论五个前沿问题
经济学理论五个前沿问题2011-03-21 22:12:40作者:孙小兰来源:学习时报近日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办了“《中国经济观察》论坛:经济学理论前沿问题研讨会”,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陈宝生出席了会议。
经济学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赵振华致词,副主任韩保江主持。
论坛就经济学理论的几个重大前沿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三个基本问题及《资本论》的普适价值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林岗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有三个基本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要掌握马克思的经济分析方法。
即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里面讲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具体有五个原则:把生产力发展看作社会运动的首要因素,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解释生产关系的形成和演变;在生产力渐进的历史发展前提下来解释经济关系当事人的行为;马克思是从所有制关系出发来理解全部生产关系体系;从经济关系出发来解释上层建筑;强调实践。
二是联系实际,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发展,不管是要生存下去还是要发展得更好,就是要和西方经济学比较。
关于《资本论》的普适价值,中央党校经济学部王天义教授认为:《资本论》的普适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经济发展形式的统一性。
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对人的依赖,人的依赖关系就是自然经济;第二个阶段是人对物的依赖,表现为商品经济;第三个阶段是人对谁都不依赖,自由发展。
第二,马克思以三大崭新因素为内核建立了一个科学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一个崭新因素讲了商品有二重性,劳动也必然有二重性。
第二个崭新因素讲了工资的本质,工资第一次被描写为隐藏在它后面一种关系的不合理的表现形式。
第三个崭新因素讲了剩余价值的一般和特别的区别。
正是这三个崭新因素才使得马克思理论体系得以建立。
第三,马克思以四个环节为支点,确定了社会化大生产情况下经济运行的框架。
经济发展的经济学研究前沿问题和新兴领域
经济发展的经济学研究前沿问题和新兴领域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经济学研究领域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经济学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研究领域,而是转向了更为前沿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同时也开始涉足一些新兴的领域。
本文将介绍经济发展的经济学研究前沿问题和新兴领域。
一、创新驱动经济的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经济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通过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以及创新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等问题。
他们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数据和模型建立,评估不同类型的创新活动对经济的贡献,并寻找促进创新的最佳政策措施。
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和发展方向。
经济学家们开始关注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和理论。
他们通过分析经济、环境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三、数字经济的研究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动力。
经济学家们开始研究数字经济的各种问题,例如数字化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数字技术创新的驱动力以及数字经济政策等。
他们通过分析数据和建立经济模型,揭示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支持。
四、区域发展的研究区域发展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经济学家们研究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探讨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他们通过运用区域统计数据和计量经济方法,分析地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限制因素,并寻找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
五、行为经济学的研究传统的经济学研究往往基于理性选择假设,但实际上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很多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行为经济学的兴起填补了这一空白。
经济学家们开始研究人们的行为偏好、决策方式和心理因素对经济决策的影响,并将这些因素纳入经济模型中进行分析。
他们的研究不仅为经济学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更多的政策工具。
技术经济学发展前景
《技术经济学》论文课程名称技术经济学论文名称技术经济学发展前景学生姓名王文军学号094136系、专业电气工程系, 自动化任课教师李新平12月20日技术经济学发展前景摘要: 近几十年来,技术经济学为中国经济建设实践作出了关键贡献。
在具体回顾技术经济学发展历程基础上,分析了现在技术经济学研究存在关键问题,深入探讨了技术经济学发展趋势,展望了技术经济学发展前景。
关键词: 技术经济发展, 技术经济分析, 发展前景一、技术经济学发展动态(1)“技术”正确和科学定义。
技术“软化”是技术形态新改变关键趋势, 现在相关技术定义还存在很多分歧。
因为对技术定义不一致, 造成了对技术经济学学科定位和属性等问题, 不能形成一致意见。
怎样科学地界定技术定义, 并达成本学科共识是当务之急。
(2)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日本和韩国赶超战略成功背后是强大国家创新体系, 中国要建立何种和怎样建立适合中国国家创新体系还需深入深入研究。
(3)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竞争力, 包含技术创新能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以及就业与科技进步关系研究等。
(4)高新技术项目评价。
在微观研究领域, 高新技术项目评价包含不确定性原因比通常工程项目更多更复杂, 所以高新技术项目不确定性分析是以后要研究关键之一。
(5)政府科技及技术创新政策评价问题, 政策对于推进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含有非常关键作用, 对科技政策评价目是为了推进国家制订合理有效科技政策。
(6)技术转移对消除经济差距作用。
欠发达地域怎样才能加速技术创新, 并引进技术以缩小与发达地域发展差距也是以后要研究关键课题。
二、技术经济学发展趋势技术经济学是中国学者在总结中国经济建设实践经验,广泛吸收国外相关学科有用成份基础上创建和发展起来一门新兴学科。
50多年来,技术经济学为中国经济建设实践做出了关键贡献。
技术经济学将伴随中国经济建设实践需要而不停发展。
伴随市场经济发展, 技术经济学方法应用范围将不停扩大, 广泛应用于多种技术政策、产业政策论证与评价; 生产力布局、转移论证与评价; 经济规模论证与评价; 资源开发利用与有效配置论证与评价; 企业技术改造论证与评价; 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经济分析与技术引进论证与评价; 企业技术创新、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论证与项目评价; 企业技术经济潜力分析、论证与评价; 技术发展战略研究、论证与评价等等。
经济学研究前沿
经济学研究前沿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经济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旨在探讨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研究经济现象的规律,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当前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探讨其意义和挑战。
一、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是近年来经济学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
它结合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人类经济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假设个体在做出决策时是理性的,但行为经济学认为人类决策存在有限理性和各种认知偏差。
该领域的研究通过实验证据充实了经济学理论,对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学科。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全球贫富差距的加剧,发展经济学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关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贫困、促进经济增长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三、环境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环境治理与政策的学科。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经济学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分支。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环境政策的经济评估、生态补偿机制、环境税收和排放交易等。
该领域的研究旨在探索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金融经济学金融经济学是研究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学科。
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风起云涌,金融经济学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资本市场、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创新等。
该领域的研究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经验经济学的一门重要分支,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经济学规律。
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帮助经济学家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
该领域的研究方法不断发展,为经济学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六、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对传统经济学理论进行修正和补充的研究领域。
传统经济学假设人们是理性的,但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们行为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
技术经济学(完整版)
二、项目现金流量 (一)项目现金流量的类别 1.现金流量的概念
现金流量是指资金在运动过程中的流转数 量,它是投资项目全部经济活动的反映,通 常用CF表示。对现金流量的计算,一般以年 为时间单位、按收付实现制进行。
2.现金流量的构成 (1)按现金流量发生的时间划分
①初始现金流量,是指开始投资时发生的现金流 量。一般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和其他 投资费用等。
投资形成的资产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 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
(3)成本 ①会计成本
生产成本
总成本费用
期间费用
直接支出
制造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②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 有限资源置于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最大收益。
当一种有限资源具有多种用途时,可能有 许多获取相应收益的机会,如果将其置于某 种特定用途,必然放弃其他投入机会,从而 放弃了相应的收益,所放弃的最大收益就是 这种资源利用的机会成本。
(6)利润 利润是指项目在一定时期的经营净成果,是项目
经营目标的集中体现。一般有销售利润、利润总额 及税后利润等。
销售利润是销售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和各种流转 税及附加费后的余额;利润总额是企业在一定时期 内实现盈亏的总额;税后利润是企业利润总额扣除 应交所得税后的利润。
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 -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建设项目总投资是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和 流动资金投资的总和。
项目总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静态投资 动态投资
建筑工程费用 安装工程费用 设备及工器具的购置费用 其他工程费用 基本预备费
建设期利息 涨价预备费 汇率变动预备费
流动资产投资
应收及预付款项 存货 现金
经济学的新兴领域与热点问题
经济学的新兴领域与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行为的学科,也在不断涌现出一些新兴领域和热点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个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经济学新兴领域和热点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和挑战。
一、数字经济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学的新兴领域。
数字经济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涉及到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数据分析等领域。
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流动更快、市场更广、竞争更激烈,这对传统经济模式和政府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争议,比如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等问题,需要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公众利益。
二、环境经济学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环境经济学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学领域。
环境经济学研究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污染的经济成本以及环境政策等问题。
在环境经济学的视角下,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并不是矛盾的,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例如,税收和排污权交易等经济工具可以激励企业减少污染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人工智能与就业问题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已经深刻影响了各个行业和社会生活,在经济学领域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带来生产力的提高和效率的增加,但同时也会带来部分工作岗位的消失。
这对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稳定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促进技能培训和转岗等措施成为研究的方向。
四、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金融科技(Fintech)的崛起正在改变传统金融行业的格局。
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区块链等技术革新正在推动金融服务的创新和普惠,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然而,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可能带来金融风险的传导和隐患,需要健全的监管体系和风险防范措施。
五、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创新的背景下,全球范围内的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如何实现收入公平和社会公正,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脱贫,是当前热议的问题之一。
技术经济学科发展前沿报告
技术经济学科发展前沿报告一、学科发展的历史(一)、国内学者对技术经济学的研究1、国内技术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演变技术经济学诞生于50年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它是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之中,经不断总结和吸引国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逐步发展成为跨技术学科和经济学科的新兴综合性交叉学科。
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从前苏联引进156个大型项目的同时,也引进了前苏联对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由于采用了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这些项目的实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但其后的“大跃进”运动,只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视经济效果,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为此,60年代初经济调整恢复时期,开始纠正不讲经济效果的错误倾向,经济理论界掀起了经济效果理论的大讨论,迎来了学科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讨论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出发,范围涉及多个行业,并与工业建设项目中的生产技术联系起来,提出了创立技术经济学的主张。
中央对此也非常重视,在国家《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将技术经济学作为和工农业科学技术、基础科学并列的重点发展的七门学科之一,并规划了技术经济学重点研究领域。
技术经济学就是在此背景下,以前苏联的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应用经济学科。
改革开放以来,技术经济学科摆脱了“文革”时期停滞不前的局面,进入快速发展期。
《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被列为重点研究项目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现代经济理论、经济分析和项目评价方法引入我国的技术经济学,形成了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的新高潮,国家和各经济部门纷纷成立技术经济专门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纷纷开设技术经济课程,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不但有大量的技术经济专业硕士培养点,而且技术经济专业的博士培养点也在增加。
在20世纪80—90年代,技术经济学主要关注以下多方面的研究内容:(1)建设项目评价。
经济管理前沿问题
经济管理前沿问题在当下商品经济沸腾的今天,随着我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经济管理涉及到现代企业管理的每一个方面,不仅关系着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还关系着现代企业在今后的经济和市场发展。
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每一个企业都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在如今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现代企业就应该建立属于自己的一套独到的经济管理模式,这不仅适合自身企业的经济发展和实现长远目标,还可以从根本上节省企业成本费用和为现代企业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现代企业必须要把所建立的经济管理模式与实际企业经济发展相结合,使经济管理模式更符合、更有效地、更完善地在现代企业中发挥效用。
为打开我们的经济管理思路,拓展理论及实际应用视野,在夏季小学期的经济管理专题系列讲座中,老师们概括性地向我们讲述了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及发展现状、趋势问题,如统计学和运筹学在经济管理中的运用、信息技术的商业价值、市场营销的演进及前沿、服务资源配置优化与管理初探、服务业营销的跨文化研究等。
而作为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研究生,也应当对技术经济学学科前沿问题有所了解,以下将对其中几个方向作简要的概括和评述,并对技术经济学的相关问题作了拓展分析、总结。
一、统计学和运筹学在经济管理中的运用1.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与分析统计资料以及进行统计推断的理论与方法。
统计学是将数字转化为对决策者有用的信息的数学的分支,从另一种层面上又可以说,统计学是对令人困惑的问题作出数字设想的艺术。
运筹学是运用科学的数量方法(主要是数学模型),研究对有限的人、财、物、时、空、信息等资源进行合理筹划和运用,寻找管理及决策最优化的综合性学科。
随着经济管理类学科的科学性要求越来越高,定量分析及数学建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统计学和运筹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
2.应用统计学的一般步骤,首先,建立数学模型,对所需要研究的问题作出假设;其次,收集、整理数据,收集数据有全面观测、抽样观测和进行特定实验等方式;最后,进行统计推断、预测和决策,统计推断是指根据总体模型以及由总体抽出的样本,对总体分布或其特征作出某种论断。
经济学前沿热点问题
经济学前沿热点问题
经济学前沿热点问题十分广泛,以下是一些当前备受关注的话题: 1. 数字货币:数字货币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在、使用区块链等技
术进行管理的货币,相较于传统货币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对金融体系和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如何?
2. 人工智能与经济增长:人工智能作为新兴技术,其在提高效率、创造就业、改善生活品质等方面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备受关注。
但它也可能导致某些行业的失业率上升,进而引发社会不平等问题。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在经济层面上,应如何实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生态平衡?
4. 全球化: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但其在促进
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降低了某些国家和群体的竞争力,并且可能加剧贫富差距、文化冲突等问题。
如何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实现公平、和谐和可持续的发展?
5. 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是调节收入分配、保障弱势群
体权益的重要手段。
但其建立和运行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如何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优化社会福利制度以提高其效率和公平性?。
经济学考研热点问题解析
经济学考研热点问题解析近年来,经济学考研热度不断上升,成为许多学子追逐的目标。
经济学考研的热点问题包括经济发展模式、区域经济差距、人口问题等。
本文将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解析,并探讨其对经济学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是经济学考研中一个重要的热点问题。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以工业化为导向,强调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益。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包括创新驱动型、绿色发展型和共享经济型等。
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知识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绿色发展型经济发展模式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通过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来实现经济增长;共享经济型经济发展模式注重资源共享和社会公平,通过共享互联网平台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公正。
这些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但也带来了机遇。
经济学考研学子需要深入理解并把握这些新兴模式的特点和影响,以应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区域经济差距区域经济差距是另一个经济学考研热点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国内,也表现在国际间。
区域经济差距既是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表现,也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区域经济差距的形成原因有多种。
首先,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等因素决定了各地区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
其次,经济政策和制度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形成和扩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政策和资源配置的不均衡,这也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如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成为了经济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合理的区域发展策略、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等都可以对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发挥积极作用。
经济学考研学子需要了解和研究区域经济差距的形成机制,并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三、人口问题人口问题一直是经济学考研的重要内容之一。
经济学专业导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及发展趋势
经济学专业导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及发展趋势导论是学科研究中的基础,经济学专业导论的研究旨在对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总结,以帮助学生对经济学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
在经济学专业导论研究中,涉及到一系列的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经济学专业导论研究的学者和学生提供一些参考。
1. 人工智能与经济学的融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人工智能与经济学的交叉领域逐渐形成。
经济学专业导论的研究应关注人工智能对经济学研究的影响和改变。
例如,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可以提高风险管理和决策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人工智能算法在市场分析和预测中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和市场预测。
因此,经济学专业导论研究应关注如何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学理论,以推动经济学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2. 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背景下,环境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经济学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学科,而可持续发展则是探索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和协调。
经济学专业导论的研究应关注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方法。
如何在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增长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是未来经济学导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3. 数字经济与互联网经济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和互联网经济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门领域。
经济学专业导论的研究应聚焦数字经济与互联网经济的产业结构、市场机制和政策调控等方面。
数字经济领域的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如共享经济、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等对传统经济产业和市场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改变。
经济学导论的研究应关注对这些新兴产业和业态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如何优化和升级传统经济体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
4.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和变化的主要趋势之一。
经济学专业导论的研究应关注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挑战。
技术经济学科发展前沿问题探讨
技术经济学科发展前沿问题探讨作者:王家豪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4年第7期王家豪(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技术经济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汇合联盟的典范、技术与经济相互交叉继承的新兴学科。
本文将通过回眸我国技术经济学科坎坷曲折的发展历程中不同阶段所关注的不同问题,并对未来我国技术经济学科前言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技术经济学科;发展前沿中图分类号:F06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9-0254-01一、技术经济学科的研究范围技术经济学科可以划分为三个领域:(1)技术领域中的经济活动规律(2)经济领域的技术发展规律(3)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
在以往的研究中,主要侧重于前两个领域的问题,而忽略了第三个领域,而第三个领域即“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才是技术经济学科的根本领域。
比如,如果分不清“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在产业技术创新、技术进化上我们就不能真正地搞清“技术领域中的经济活动规律”和“经济领域的技术发展规律”。
技术经济学科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分为四个层次:(1)工程项目层面的技术经济问题(2)企业层面的技术经济问题(3)产业层面的技术经济问题(4)国家层面的技术经济问题。
而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要从三个方面入手:(1)技术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2)技术经济的学科方法(3)技术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方法在现实技术经济活动中的应用问题。
二、前阶段技术经济学科关注的问题(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技术经济学科关注的问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整个过程中,技术经济学科在工程项目层面上主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是项目的财务、项目的技术选择和国民经济评价。
在企业层面主要严重的是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价值工程、设备的更新与技术的改造。
在产业层面主要研究的问题是产业的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产业的技术经济预测、高新技术创新与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
在国家层面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国家技术政策、国家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进步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
技术经济学前沿研究(3项目层面)
第一,项目产品较长期的成长趋势。这主要是考察 特定产业化项目能否使企业形成“产品链”或“产品 群”。因为企业的寿命长短,一定程度上是企业自身 “产品链、产品群”的函数。在有适于市场需求的产品 链、产品群的条件下,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第二,所采用技术的长期趋势。这主要是考察所用 技术是否是符合特定行业、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显然, 如果拟产业化的技术不符合趋势,或是趋于被其他技术 替代,或是属于“异端邪说之流”,则采用这样的技术 终究是难成气候的,’更不可能形成有利于企业长期发 展的技术积累。
当且仅当F≥FR(冒险产业化的期望收益)时, 我们才值得冒险去搞特定高技术的产业化。
在分析前述方面和指标后,还需要估计一下力。这通常 需要从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法律政 策风险等四个方面来进行估计,判断自己能否承 受可能的风险,特别是那些发生概率较大、可能 导致较大损失的风险因素。
1.3 项目预期财务效益的测算
第一,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一旦建成,投入正常运行, 能否形成正常的现金流。如果不能形成正常的现金流, 那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财务效益。这些年一些网络企业 先是“疯狂”,后是“衰落”,除了他们并没有找到适 当的商业模式,再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企业只有现金流出, 而没有现金流入,或者只有很小的“正的现金流”。
估计了各项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之后,即需要测算产业化的 风险收益,依此判断是否值得冒险产业化。通常,只有风险收益 达到足够的程度,才值得冒险去搞高技术的产业化。
一般而论,可按以下关系式测算特定产业化的风险收益:
F={[(Mt+Mb)×B×Ps×Pm] /[R+T+P]} ×S 式中:F-一为产业化的风险收益指数;
第二,项目预期财务净现值、财务内部收益率、动 态投资回收期等指标是否能够使令人满意的水平。
技术经济学发展前沿问题述评
技术经济学发展前沿问题述评技术经济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它是我国广大技术经济工作者在总结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广泛吸收国外相近学科的有益成分,由中国人自己建立起来的新兴综合性交叉学科。
技术经济学科建立之初的宗旨是扭转经济建设只追求速度,忽视经济效果的错误倾向,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技术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发挥了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我国十分重视技术经济学的发展,国家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63—1972)以及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1978-1985)中,技术经济均被列为重点发展的学科。
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现代经济理论、经济分析、项目评价方法以及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理论引入我国的技术经济学,促进了技术经济学科的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技术经济学科的深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目前,技术经济学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架构和方法体系。
然而,作为一门新型的学科,技术经济学毕竟还十分年青,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理论架构有待完善,新的问题有待探讨,原有的理论方法有待延伸和拓展到新的应用领域,新的理论化方法有待引入。
相当多的理论问题依然处在争鸣过程之中。
学科创新已经成为技术经济学未来发展的首要问题。
一,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观点有:①效果论,认为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活动的经济效果。
这显然带有学科初创时期对“大跃进”盲目建设不讲经济效果的反思。
②关系论,认为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以达到两者最佳配备的学科。
③因素论,认为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因素与经济因素最优结合的学科。
④问题论,认为是研究生产、建设领域技术经济问题的学科。
这三个观点显然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引进技术和加大建设项目投资的时代要求有关。
⑤动因论,认为是研究如何合理、科学、有效的利用技术资源,使之成为经济增长动力的学科。
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趋势和热点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趋势和热点问题近年来,经济学研究领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热点问题,其中涉及到了多个方面,如新技术的应用、不平等问题、环境可持续发展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新趋势和热点问题展开探讨。
一、数字化经济与科技创新数字化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正深刻影响着传统经济的运作方式和经济结构。
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也给个人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科技创新的推动力量被广泛认为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在经济学研究中,科技创新的探索和评估成为了一个关键议题。
学者们通过分析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科技进步的来源和影响因素等,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以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不平等问题与社会公平不平等问题在近年来成为经济学界研究的焦点之一。
随着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不断深化,贫富差距在一些地区和国家不断扩大,这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经济学家们正致力于解析和解决不平等问题。
在不平等问题的研究中,学者们从收入分配、财产积累、社会流动性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们通过研究贫富差距如何影响社会发展、公共政策对不平等问题的作用以及改善社会公平的方法,为决策者提供了政策建议。
三、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球关注的重大议题之一,也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经济学家们开始重视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学者们从环境政策、碳排放交易、绿色金融等多个角度研究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
他们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绿色创新和绿色产业发展等,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策略和实践建议。
四、行为经济学与决策研究行为经济学在近年来的发展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与传统理性经济学不同,行为经济学将人的行为视为有限理性,研究人们的决策过程和行为模式。
通过对人类行为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预测和解释经济现象。
经济学的前沿问题
演化经济学的前沿问题作者:Nelson 来源:时间:2007-6-9 【字体:大中小】〖双击滚屏〗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问世时,也是市场经济开始在英国出现,以及技术进步开始加速的时期。
自此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开始快速地改善,社会的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技术进步和市场的完善共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在他的著作中,亚当·斯密用制针业作为例子,说明了专业化劳动分工在提高生产率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专业化引起了一些机器的出现,这些机械又加速了专业化分工,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在这其中,科学家观察世界中的各种事物,并给予解释,科学对于技术进步以及机器的出现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当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专业化分工促进了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加速了专业化分工,这些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我们可以说,亚当·斯密正是用演化的动态的方法来看待经济增长。
同时,由于存在很多企业相互竞争,市场似乎存在着一只看不见的手,形成了产品以及生产要素的价格,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但是,这里的竞争不是静态的企业的竞争,是一个动态的竞争,价格也是在动态的竞争之中形成。
所以,一方面,当研究价格时,你应该把别的东西看成相对稳定的事物;另一方面,在研究经济发展时,你应该用用演化的方法来看待它。
一个学科在成熟的过程中,很容易就像物理学那样,用正规的和严谨的模型来抽象表达这一学科的理论。
经济学也是这样,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以价格理论为基础的微观经济学成为了正统的经济学。
以价格理论为基础的微观经济学是一种静态的方法。
而演化经济学所作的工作就是回归到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以便更好地理解经济变迁以及经济发展。
如果你对微观经济学有所了解,你就会知道微观经济学中的竞争是大量的企业以及大量的行业之间的竞争,一个产品的价格就是这个产品的边际成本。
但是如果你观察医药行业以及化工行业,你就会发现这些行业的发展是动态的,新的产品诞生以及老的产品被淘汰。
经济学前沿热点问题
经济学前沿热点问题经济学是一门关注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经济学前沿热点问题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
以下是一些当前经济学前沿热点问题的介绍和拓展:1. 气候变化和经济学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经济学领域也在关注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在能源、农业、水资源和交通运输等方面。
例如,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洪水、干旱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从而对农业生产和水资源供应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气候变化也可能对能源需求和能源价格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2. 数字经济和经济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数字经济包括电子商务、在线娱乐、移动支付、云计算等领域,正在改变人们的消费模式和生产方式。
经济学领域也在关注数字经济对经济的影响,例如数字经济的增长速度、对传统产业的影响、就业机会和收入不平等等问题。
3. 全球化和经济学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学领域也在关注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例如全球化对贸易、投资、就业机会、收入不平等和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平等问题等。
同时,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贸易保护主义、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全球治理等问题。
4. 人工智能和经济学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科技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经济学领域也在关注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例如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投资决策、生产率、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影响。
同时,经济学领域也在探索人工智能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例如人工智能在经济学预测、政策评估和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等。
以上仅是经济学前沿热点问题的部分介绍,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经济学前沿热点问题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经济学的几个前沿问题宋亚徽(技术经济及管理)技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项目层面的问题、企业层面的问题、产业层面的问题和国家层面的问题等。
本文将介绍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的几个前沿问题。
1 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的问题目前关于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的问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本文摘录了一些观点。
1.1世界工厂的概念有观点认为,世界工厂是指在制造业领域有一批企业群和一系列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既表现为占有世界工业品的相当份额,也体现在拥有相当多的创新产品,领导世界制造业潮流。
还有观点认为,信息化时代的世界工厂与工业化时代有所区别,不再是一个国家孤军奋战,而是许多国家一起共同打造世界工厂。
,信息化时代的世界工厂与工业化时代世界工业化时代世界工厂的的延伸和扩展相互关联,但不同的是,信息划时代的世界工厂并不意味着一个国家整体制造能力的全面提高,而是更多充当世界工厂“车间”的角色。
1.2 中国目前是不是世界工厂有人认为,中国目前还不是世界工厂。
中国已成为制造大国,因为在很多领域,就产量而言,我们都居世界前列。
但我们的产品品种少、档次低、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低又是公认的事实。
中国目前是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
还有人认为,中国制造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已经是一个事实。
目前我国共有包括家电、医药、电子等10个制造行业在内共80余种产品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而且跨国公司的制造环节以惊人的规模和速度向中国转移。
1.3 中国会不会成为世界工厂有观点认为,中国只要能继续保持7%以上的经济年增长率,就完全可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中国已具备打造世界工厂的有利条件,集中经济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又可能在未来10年-20年成为世界工厂。
还有人讲,中国工业化过程若能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持将有力的经济增长和工业规模扩张,就必然会成为世界工厂。
另外有比较保守的观点认为,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工厂,应顺其自然。
因为一切都是变化的,也许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也许不会,但只要中国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只要遵循市场规律,哪怕是通过制造业的发展,哪怕是通过服务业的发展来实现经济增长,都同样是值得努力和肯定的。
还有否定的观点认为,世界工厂不应是中国的目标。
中国现在还不是世界工厂,将来能够成为世界工厂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多层次和不平衡性,我们不应只依靠发挥劳动便宜的比较优势,而应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努力提高竞争优势,推进产业升级,培养能够进入世界工业500强的大型企业。
中国不仅应成为一个工业生产大国,同时也应逐步成为一个工业生产强国。
1.4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优势与劣势1.4.1 优势综合一些观点,中国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⑴改革开放20多年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创造了客观条件。
改革开放将中国经济带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加入WTO也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创造了条件。
⑵中国的劳动成本低。
与亚洲“四小龙”相比,中国20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但劳动力成本并没有相应的大幅上升。
⑶中国的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
⑷中国基础设施的瓶颈障碍基本消除,能源、交通、运输、通信、工程、施工与设备安装等部门为制造业能够提供较为充分的保障。
⑸中国工业配套能力强。
目前除了少数高新技术设备和电子元器件外,制造业所需要的原材料、设备、元器件和零部件大多数能立足国内,其成本要低于进口的同类产品。
⑹中国国内有广阔的市场。
广阔的国内市场既推动了经济规模的形成,又促进了国内竞争和技术进步。
⑺中国社会与政治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经济运行充满了活力:对在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并日益与国际经济运行规则接轨。
⑻由于有上述诸多优势,因此国外和境外的资本持续大量进入中国,特别是世界上大型公司的进入,从技术、设备、产品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将促进中国制造业水平的提高。
1.4.2 差距⑴产业结构上的差距。
⑵生产经营规模上的差距。
⑶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能力上的差距。
⑷我国中介服务业的发展完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⑸我国的物质转换成本在全世界都是很低的,但我国的交易成本很高,这使我国本土企业的总成本并不底。
⑹中国发展制造业能够产生众多就业机会,但由于农民机能水平低,达不到产业工人的要求。
1.5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对策综合一些观点,得出一下策略:⑴实施大国战略。
在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经济大国之前,根据大国经济的特点,实施大国战略,对中国世界工厂的发展至关重要。
⑵确立以制造业发展为重点、适应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工业化战略。
⑶根据不同产业的现状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已充分发挥潜力和优势。
⑷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能力,不作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工厂。
应把研发资金的重点放在工程技术创新上,创新的主体必须是企业。
⑸中国企业的股票要在海外上市。
⑹奠定世界工厂地位需创名牌。
中国本土企业如果想在中国这一世界制造中心占更大份额的话,必须在降低交易成本上下功夫。
品牌的创立和管理恰恰是降低交易成本的非常重要的办法。
⑺强化职业技术教育。
2 技术创新的组织模式技术创新的组织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组织形式有内企业、创新小组、新事业发展部和企业技术中心,而虚拟创新组织是技术创新组织发展的一个新动向。
而且,在创新的不同演进过程还对应了不同的组织模式。
2.1组织模式简介2.1.1内企业为了鼓励技术创新,有的企业允许自己的员工在一定限度的时间内离开本岗位工作,并可利用企业的现有条件,如资金、设备等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创新活动。
由于这些员工的创新行为颇具企业家的特征,但是创新的风险和收益均在所在企业内,因此称这些从事创新活动的员工为内企业家,由内企业家创建的企业成为内企业。
2.1.2技术创新小组技术创新项目小组是指为完成某一创新项目而成立的一种创新组织。
它可以是常设的,也可是临时的,小组成员及可以是专职的,也可以是兼职的。
创新小组的成员大多是自愿参加的,但对一些重大创新项目来说则需要对成员进行挑选。
创新小组是一种“开放的灵活反应组织”,是企业在原有总体组织结构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新设的组织单元,是企业既要促进技术创新又要保持原有的业务活动秩序不被扰乱的合乎逻辑的选择。
2.1.3 新事业发展部新事业发展不是大企业为了开创全新事业而单独设立的组织形式,全新事业涉及重大的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
新事业发展部会担任意义重大、对企业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性影响的技术创新,通常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而由于重大的技术创新往往伴有很大的风险,因此这种创新组织又称为风险事业部。
IBM公司就曾经采用此种组织方式。
2.1.4 技术中心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建立和完善既能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又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
技术中心是大企业集团中从事重大关键技术和新一代产品研究开发活动的专门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1.5虚拟技术创新组织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又称动态联盟,指为响应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市场机会而组成的公司或集团联合体。
虚拟创新组织的出现是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发展的一个新动向。
当某个新的市场机会出现时,通常由最早意识到这一市场机会或者掌握某一关键技术的企业牵头,联合其他与有关机构和企业形成一个一体化的临时组织,迅速动员各自的资源和能力,对市场机会做出敏捷的反应,共同完成新产品的开发核心市场的开拓。
虚拟组织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⑴虚拟组织可以通过成员企业能力和资源的集成,使加盟企业获得更多的进入市场和分享市场份额的机会,实现单一企业所不能实现的目标。
⑵虚拟组织可以充分利用成员企业的各种资源存量,减少用于新项目建设和研究开发的资源和人力资源投入。
⑶虚拟组织可以迅速的配置资源而对市场机遇做出敏捷的反应。
⑷企业参加虚拟组织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扩大其经营规模,改善企业形象,提高其融资能力。
⑸虚拟组织中成员企业的合作创新还有助于成员企业互相学习,加速技术积累,进一步增强各个成员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
1.2 创新演进不同阶段的不同组织模式创新演进有三个不同阶段:流动阶段、转换阶段、特性阶段。
各阶段都有不同的焦点,从而决定了各阶段要对应不同的组织模式。
⑴流动阶段——技术创新主导型组织产业发展流动阶段竞争的焦点是技术创新,组织的主要目标就是要适应技术创新的要求。
因此,与此阶段相适应的是技术创新主导型组织。
⑵转换阶段——制度创新主导型组织产业发展转换阶段,竞争的焦点是融资、市场、规模,组织的目标就是通过制度创新来增加融资能力,开拓市场,从而实现企业扩张,并通过制度创新增强技术创新的能力、动力和可持续性。
因此,与此阶段相适应的事制度创新主导型组织。
⑶特性阶段——管理创新主导型组织产业进入特性阶段以后,企业竞争的焦点是成本、价格和质量,主旨的目标就是通过管理创新来控制成本、减低价格、提高质量。
因此,与此阶段相适应的是管理创新主导型组织。
3 企业技术战略的理论框架与内涵3.1 技术战略概念技术战略是企业技术选择的表现形式,对技术选择的投入决定了技术战略。
技术战略的重点放在企业占有、开发、使用或放弃的技术种类,不仅限于高技术产业。
并且技术战略包括技术的硬件和软件要素。
3.2 技术战略的类型及其适用性特定技术选择在一段时间内都表现为一种模式。
一般来说,这些模式可以按照两个纬度进行分类:范围和领先。
范围决策指的是企业对下面问题的回答:我们应当进入什么技术?技术领先指的是企业在技术开发中制定领先的目标。
按照范围和领先这两个维度,技术战略可分为四大类型,见图3.1。
范围全部有选择的领先全线技术领先市场缝隙开发者领先跟随技术跟随技术合理化图3.1 技术战略类型⑴技术领先战略。
通过技术开发和利用,建立和保持在所有技术竞争领域的主导市场地位。
在这里,技术使企业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方法。
⑵市场缝隙战略。
通过抓住关键技术来获得领先。
⑶跟随战略。
是指保持较大范围技术的适用性。
重点在于应用,避免基础研究所带来的风险。
⑷技术合理化战略。
是指保持选定范围技术的适用性。
这些企业的技术缺陷应当通过其他竞争优势来弥补,以便在竞争领域中生存。
各种战略类型适用于不同的战略情况,根据竞争领域中技术演化所处的阶段和企业战略地位不同而有所不同。
总结为图3.2技术出现阶段渐进变化阶段竞争地位强中弱强中弱领先领先跟随强领先跟随兼并技术地领先跟随/市场缝隙兼并中市场缝隙跟随/合理化合理化位市场缝隙合资合理化弱合资合理化剥夺图3.2 技术战略的适用性⑴在渐进演化阶段,技术领先战略是用于有着强大技术和市场地位的企业。
市场缝隙战略是用于技术能力强但市场地位中等的企业。
技术跟随战略需要强大的市场竞争地位,虽然缺乏技术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