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优秀教案1
《平面构成》教学教案
《平面构成》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掌握平面构成的常见方法和技巧;3.运用平面构成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4.学会分析、欣赏和评价平面构成作品。
教学重点:1.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平面构成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运用平面构成进行创作;2.分析、欣赏和评价平面构成作品。
教学准备:1.平面构成的相关教学资料;2.平面构成的相关作品照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课题:请学生观察、说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面构成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习目标: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二、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15分钟)1.平面构成的定义:平面构成是指通过有机的组织、安排和配置来构成平面造型的方法。
2.平面构成的要素:色彩、形状、线条、纹理、空间、光影等。
3.平面构成的原则和规律:对称、平衡、重复、对比、节奏等。
三、介绍平面构成的常见方法和技巧(20分钟)1.色彩的运用:使用鲜明、对比、和谐的色彩,突出主题和情感。
2.形状的运用:选择具有特殊形状或富有创意的元素进行构成,产生独特的效果。
3.线条的运用:运用直线、曲线、斜线等不同类型的线条,强调轮廓或构成层次感。
4.纹理的运用:使用不同的纹理进行组合和对比,增加作品的触感和层次感。
5.空间的运用:通过透视、比例、层次或遮蔽等手法创造出立体感和深度感。
6.光影的运用:利用明暗对比来强调形状、纹理或立体感,使作品更加生动。
四、运用平面构成进行创作(25分钟)1.给学生布置平面构成作品的创作任务,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理解的平面构成要素和方法进行设计和构思。
2.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色彩、形状、线条、纹理等要素进行创作,并注意平衡、对比、节奏等原则和规律。
3.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多思考、多尝试,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五、展示、欣赏和评价(15分钟)1.学生完成作品后,互相展示并进行欣赏和评价。
《平面构成》教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平面构成15材料班陈丹蓉2016-02-27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 1 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 2 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 4 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 5 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 6 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7 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9 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10 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13 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16 页仅供个人参考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 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优秀教案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1 平面构成的定义1.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1.3 平面构成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及运用2.1 点的概念及运用2.2 线的概念及运用2.3 面的概念及运用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3.1 对称与均衡3.2 对比与统一3.3 重复与节奏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4.1 单独构成4.2 组合构成4.3 复合构成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创作方法与步骤5.1 观察与分析5.2 创意与构思5.3 绘制与制作第六章:平面构成的视觉元素与设计原则6.1 形状与形状设计6.2 色彩与色彩搭配6.3 质感与肌理6.4 空间与透视6.5 视觉引导与视线流程第七章:平面构成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7.1 平面设计中的应用7.2 广告设计中的应用7.3 包装设计中的应用7.4 插画与绘画中的应用7.5 摄影与影像处理中的应用第八章:平面构成的实践案例解析8.1 经典平面设计案例解析8.2 学生优秀作品案例解析8.3 实际项目案例解析第九章:平面构成的创新与拓展9.1 创新思维的培养9.2 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9.3 跨界设计与多元表现9.4 技术与材料的探索与应用第十章:平面构成的评价与展示10.1 平面构成作品的评价标准10.2 作品展示与交流的重要性10.3 平面构成作品的展示方式与技巧10.4 平面构成作品的评价与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难点解析:理解平面构成对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平面构成原理提升设计质量。
二、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及运用难点解析:如何巧妙地运用点、线、面创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设计作品。
三、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难点解析:如何在具体设计项目中灵活运用这些原则,达到设计目标。
四、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难点解析:如何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构成形式,以及如何创新构成形式。
五、平面构成的创作方法与步骤难点解析: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以及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平面构成优秀教案1
第一章概论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一些基本知识,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平面构成、什么是“二维设计”,以及什么是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平面构成概念,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2、学习难点: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板书)四.课时安排:4课时五.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1、导入阶段2、主要内容第一节平面构成概论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训练方法。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
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第二节什么是“二维设计”整个课程更多的是围绕“二维”这一概念展开的。
谈到“二维”,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下“二维”的定义以及它与“三维”的关系,即“纬度”的基本概念:如果说“一维”只有长度,呈一种相对的线性状况;“二维”则有长度与宽度,呈现一种相对的面形状况;而“三维”有长度,宽度与高度,呈一种体积或空间的状况。
这里我们所谈论的均是在“二维”,也就是平面范围中的一些设计造型的基础问题。
说到“二维设计基础”,首先要提及二维形态的基本元素,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点、线、面所组成的,与形态相关的质地(肌理)和色彩。
可以说所有的形态都是相对的点、线、面所组成的,与形态想国的又有他们的质地,再就是色彩的问题。
这两方面都与形态相辅相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平面构成教案第一章
平面构成教案第一章:平面空间中的基本元素的视觉训练任何一门艺术都含有自身的语言,伪造新艺术语言的平面构成,其形态元素主要是:点、线、面、体、色彩与肌理等。
首先,我们先认识下点、线、面。
一、点《辞海》的解释是:细小的痕迹。
在集合学上,点只有位置,而在形态学中,点还具有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
点与其它要素或环境相对比较,点的存在如下如:1、一望无际的海洋上有一只船2、夜幕里星星是点在特定的比例换金钟,能起到点的作用的形,我们就视它为点。
二、点的特性与作用1、点的大小。
越小的点感觉强,越大的点感觉弱2、点与形的关系,远点最佳,即使较大,仍会给人一点的感觉。
点的作用:点是力的中心,在画面中占面积不大,确实画龙点睛的精华,是画面中引人视线集中的趣味中心。
如:换面中最明亮的地方这是点的主题思想所在。
】点在画面中,点的大小。
多少,位置的上下、远近、左右、动静。
明暗与形体形体等差异,千变万化,用法不同,效果也不同,一般来说,近点显,远点隐,大点显,小点隐,实点显,虚点隐。
如,万绿丛中一点红——显点显点与隐点也是点的两特征,隐性点存在于两线的相交处,线的顶端或末端等处。
总之,点在画面中,要尽量做到大小相称多少适量,轻重得当。
宾主分明,有疏有密,有虚有实,层次分明。
三、点的构成1、有序的点的构成这里主要指点的形状与面积,位置或方向等诸要素,以规律化的形式排列构成,或相同的重复,或有序的渐变等。
这里的有序是指点的移动,产生线,点的聚集又产生面的感觉,如此的规律化感觉,由于点的大小或配置上的疏密,将给面带来凹凸之感。
如:用点构成的人像——这种丰富而有序的点构成的人像,产生了层次细腻的空间感,形成了三次元空间,在这里点的视觉趋向于线与面,这是点的理性化的构成方式。
2、自由的点的构成,指形与面,自由化,非规律化的构面,比如:天空的繁星,作为图形底纹,层次的装饰等等。
四、点的应用点的形状多种多样,如:圆点,三角点,方形点,任意形点,泥点,喷雾点等,用于表现各种形象的层次,明暗,连缀等作用,点的大小,疏密,轻重,虚实增强立体感,绒感,影子感,转折面等。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平面构成第一章概述 (1)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 (1)一、什么是平面构成 (1)二、平面构成的用途与学习意义 (1)第二节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 (2)一、形象(形态)的分类 (2)二、形象的组成元素 (2)三、平面构成设计的元素 (2)第二章包豪斯及其影响 (2)第三章基础构成 (3)第一节认识形态 (3)一、现实形态 (3)二、非现实形态 (3)第二节基本形的创造 (4)一、形的概括 (4)二、形的省略 (4)三、形的组织 (4)第三节造型要素—点、线、面 (5)一、点 (5)二、线 (6)三、面 (7)第四节骨格 (8)第五节错视 (9)一、尺度错视 (9)二、形状错视 (9)三、空间错视 (10)第四章形式美的规律 (10)第五章设计法则 (11)第一节重复 (11)一、重复的概念 (11)二、重复的类型: (12)第二节近似 (12)一、近似的概念 (12)二、近似的分类 (12)三、近似基本形可用下列方法得到: (12) 第三节渐变 (13)一、什么是渐变 (13)二、渐变的类型 (13)三、渐变的骨格 (14)四、渐变构成中基本形与骨格的关系 (15) 第四节发射 (15)发射骨格的种类 (16)第五节特异 (17)一、特异的定义 (17)二、特异产生的条件 (17)三、特异构成注意问题 (17)四、特异分类 (18)第六节聚散 (19)一、聚散的定义 (19)二、聚散的构成方式 (19)三、聚散的基本形 (19)四、聚散的编排 (20)第七节肌理技法探索 (20)一、肌理的概念 (20)二、肌理的分类 (20)三、制作肌理效果的几种方法 (21)第八节空间的表达 (21)一、平面性空间 (22)二、幻觉性空间 (22)第一章概述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按一定的原则将各种造型要素组合成美的形态,其过程和结果称为构成。
更明确地说是研究视觉设计中最基本的造型(构成)要素——形、色、体在二维或三维的空间里排列和组合形成的美的形态,是从诸多的审美实践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形式法则。
平面构成完全详细经典教案(1)
.
16
(2)等大的两个点,黑色背景的白点感觉大, 白色背景上的黑点感觉小
.
17
(3)相同的两个点,周围点小的感觉大,周围 点大的感觉小
.
18
(4)相同大小的两个点,外圆小的感觉大,外 圆大的感觉小
.
19
(5)等大的两个点,靠近锐角的点感觉大,远 离锐角的点感觉小
.
20
(6)点在设计中往 往起到线的作用
(7)封闭的点,往 往起到面的作用
.
21
.
22
.
23
.
24
.
25
三、线的研究
1、认识线
线是点运动的轨迹,又是面运动的起点.在几 何学中,线只具有位置和长度,而在形态学中, 线还具有宽度、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 素.从线性上讲,线具有整齐端正的几何线,还 具有徒手画的自由线.物象本身并不存在线,面 的转折形成了线,形是由线来界定的,也就是我 们所说的轮廓线
.
12
(7)如果点的环境 改变了,那么形也改 变了,点的性质也就 改变了
.
13
(8)图的位置不同, 给人的视觉感觉就不 同
.
14
(9)相同的对称点, 靠边的感觉往外跑, 而无边的感觉稳定
.
15
点的视错觉
点所处位置的大小、色彩、位置、肌理等变化,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 在视觉上给人以错觉,在平面设计中如能掌握这一点,可大大增强设 计效果.
.
2
构成的概念
构成的概念与“基础造型”的概念相同, Nhomakorabea点在 于“造型”.它不是技术的训练,也不是模仿性 的学习,而是通过有效的方法,在设计造型的过 程中主动把握限制的条件,有意识地去组织与创 意.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1 平面构成的定义介绍平面构成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平面构成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解释平面构成是指在二维空间内,通过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的有规律组合,创造出美观、平衡的艺术作品。
1.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介绍点、线、面三个基本元素,并展示它们的不同的形态和特点。
让学生通过练习,亲身体验和理解点、线、面的表现力和变化。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2.1 对称与非对称解释对称与非对称在平面构成中的意义和作用。
展示对称与非对称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美感和平衡感。
2.2 对比与和谐介绍对比与和谐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在平面构成中的重要性。
展示对比与和谐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其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技巧与方法3.1 重复与节奏解释重复与节奏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和效果。
展示重复与节奏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其创造出的视觉效果和节奏感。
3.2 层次与透视介绍层次与透视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在平面构成中的意义。
展示层次与透视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其空间感和深度感。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应用与实践4.1 平面构成在绘画中的应用解释平面构成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并展示平面构成在绘画实例中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实际绘画练习,运用平面构成的原理和技巧,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平衡感的绘画作品。
4.2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解释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展示平面构成在设计实例中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实际设计练习,运用平面构成的原理和技巧,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平衡感的设计作品。
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创新与拓展5.1 平面构成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组合和形式,创作出独特的平面构成作品。
介绍一些创新的平面构成作品,让学生从中汲取灵感和启发。
5.2 平面构成的拓展应用介绍平面构成在其他艺术领域的应用,如雕塑、装置艺术等。
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广泛应用,并鼓励他们在其他艺术领域中运用平面构成的原理和技巧。
初中平面构成教案
初中平面构成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元素。
2. 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元素。
2.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法。
教学难点:1. 平面构成的原理和技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平面构成的课件和示例作品。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平面构成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平面构成的理解和感受。
二、新课(15分钟)1. 教师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元素,如点、线、面、色彩、形状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简单的平面构成作品。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经典的平面构成作品,如海报、广告、书籍封面等。
2. 学生分析这些作品中的平面构成元素和原理。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的平面构成原理和技法,自行创作一幅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平面构成概念和原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堂练习作品,互相交流和借鉴。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教师讲解平面构成的进阶技法,如重复、对比、对称、平衡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进阶的平面构成作品。
三、创作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的平面构成进阶技法,再次创作一幅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
四、总结与展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和技法。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课堂练习作品的质量。
3. 学生对平面构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平面构成教案范文
平面构成教案范文教案标题:平面构成教案目标:1.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平面构成的常见要素和表现方法;3.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4.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发他们对平面构成的思考,比如问学生平面可以如何构成?2.通过展示一些平面构成的艺术作品或实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概念讲解(20分钟)1.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平面的二维性、有限性和扁平性等。
2.讲解平面构成的常见要素,包括点线面的定义和特征,并通过图例进行说明。
3.讲解平面构成的表现方法,包括正三视图、剖视图等,并利用示例进行演示。
三、观察与分析(30分钟)1.给学生分发一些不同的平面构成实物,如拼图、模型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构成要素。
2.让学生自由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并倡导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和思考。
四、综合创作(40分钟)1.给学生准备一些纸张、剪刀、胶水等材料,让他们分组进行平面构成的创作活动。
2.要求学生利用已学习的知识和技巧,设计出自己的平面构成作品,并注重创新和个性的表达。
3.引导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借鉴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展示与评价(20分钟)1.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创作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简短的演讲,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创作过程。
2.同学们可以互相欣赏和评价对方的作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教师进行总结发言,对学生的创作成果进行评价和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教学资源:1.平面构成的艺术作品和实物图片;2.平面构成的相关教材和练习册;3.平面构成创作用的纸张、剪刀、胶水等材料。
教学评价:1.观察和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和讨论情况,看是否认识到了平面构成的要素和特点;2.评估学生的创作作品,看是否能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创新和个性表达;3.学生的演讲和展示情况,包括表达清晰度、创作理念和创作过程的描述是否恰当。
平面构成教案(一)(点线面的构成)
平面构成(一)一、室内设计的概念室内设计: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两方面的一门学科,其中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艺术氛围、意境等心理因素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二、室内设计具有以下作用和意义(一)提高室内造型的艺术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二)保护建筑主体结构的牢固性,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增强构筑物、景观的物理性能,以及辅助设施的使用效果,提高室内空间的综合使用性能。
三、构成的含义所谓构成是指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四、什么是平面构成?具象抽象平面设计通过透视错视等原理营造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五、学习平构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构成能力,丰富造型设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平构作为设计的的基础训练,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它是摒弃功能、材料、造价等关系,而把注意力集中在造型能力的训练,特别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形象思维的敏感性,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是一条必经的途径。
重点在于开发思维技巧,最大限度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艺术可以借助摄影、电脑处理等方式来提高,而设计的超群创意则只能通过设计师构思的奇巧和视觉美感的独特来完成。
六、设计中美的形式法则(一)、对称与均衡1、对称:可以重叠的图形称为对称。
对称形式2、均衡均衡(二)、对比与调和1、对比2、调和装修风格上古朴的简约现代的色彩运用上冷色调明快色调(三)、节奏与韵律1、节奏2、韵律重复渐变(四)、变化与统一七、平面构成的三大要素概念元素:意念中所能感受到的点、线、面。
面线点视觉元素:概念元素的大小、形状、色彩等。
关系元素:视觉元素的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六、概念元素1.点点的线化点的面化点的作用A、汇聚视线、形成视觉中心B、对平面效果的点缀性2、线线的性质A、直线具有男性的特征,稳定、有力度。
B、曲线具有女性化的特点,具有柔软、优雅和运动的感觉。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平面构成教学目的:本课程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研究造型要素的分割与组合,探讨形式美的课程。
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更高层次的造型能力,审美判断力,使学生能将构成的知识运用到专业设计中。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造型元素及形式。
教学难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及灵活运用。
教学内容:1.平面构成概论.2.设计中形式美的基本要素.3.平面构成成的造型要素.4.基本形.5.骨骼.6.平面构成的形式.授课方式:讲授,实训,多媒体,范例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论教学目的:介绍构成的理念,阐述平面构成的意义。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概念,构成设计的理念。
教学难点:构成设计与传统美术具象手法的差异与关联。
授课方式:讲授课题导入:XXX1919年,德国建筑大师XXX建立了“国家XXX”,是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
XXX奠定了平面设计的思想和风格基础,将构成纳入现代教学体系。
包豪斯构成主义摆脱纯艺术目的,将其与艺术结合,为生活服务。
1923年,XXX辞职,由匈牙利出生的艺术家XXX接替他负责基础课程。
XXX是构成派的追随者,他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强调形式和色彩的客观分析,注重点、线、面的关系。
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地分析二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
这些为工业设计教育奠定了三大构成的基础,同时也意味着XXX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向理性主义。
另一方面,构成主义所倡导的抽象几何形式,又使XXX在设计上走向了另一种形式主义的道路。
在设计理论上,XXX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进行。
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一.构成的概念构成”是将造型元素按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具有美好形象和色彩的一种新的形体,这种组成的行为及过程就叫“构成”。
小学美术《平面构成》教案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增强学生对美术元素的感知与识别,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创意表达,提升创作能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个性化表现;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集体中交流、分享与互助;
5.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4.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本节课中,我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氛围让学生们更加放松,有助于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但在某些环节,课堂氛围过于轻松,导致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度调整课堂氛围,既要让学生感到轻松,又要保证教学效果。
5.学生成果的展示:在学生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后,成果展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潜力。他们运用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创作出了很多有创意的作品。但在展示过程中,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作品。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些基本要素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点的运用:如大小、位置、密集程度等对视觉效果的影响;
-线的运用:如直线、曲线、粗细、长短等在构成中的作用;
-面的运用:如形状、大小、排列组合等对画面整体效果的影响。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平面构成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word版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1 平面构成的定义1.2 平面构成的分类1.3 平面构成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2.1 点2.2 线2.3 面2.4 色彩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3.1 对比与统一3.2 平衡与对称3.3 重复与节奏3.4 对比与层次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创作方法4.1 观察与感受4.2 灵感的来源4.3 构图的方法4.4 创作的步骤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实际应用5.1 平面设计中的应用5.2 广告设计中的应用5.3 包装设计中的应用5.4 网页设计中的应用第六章:平面构成的视觉元素6.1 形状与线条6.2 色彩与质感6.3 空间与深度6.4 光影与透明度第七章:平面构成的设计原则7.1 简洁性原则7.2 突出重点原则7.3 统一与变化原则7.4 平衡与对比原则第八章:平面构成的创意表现8.1 创意的来源与激发8.2 创意思维的方法8.3 创意表现的工具与技巧8.4 创意实例分析与评述第九章:平面构成的案例分析9.1 平面设计案例分析9.2 广告设计案例分析9.3 包装设计案例分析9.4 网页设计案例分析第十章:平面构成的实践与评价10.1 平面构成实践的步骤与方法10.2 平面构成作品的评价与反馈10.4 平面构成实践作品的展示与交流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难点解析:理解平面构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平面构成原理。
二、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难点解析:掌握不同元素在视觉传达中的意义,以及如何创造有意义的视觉语言。
三、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难点解析:如何在设计中灵活运用这些原理,以及如何根据项目需求调整和平衡这些原理。
四、平面构成的创作方法难点解析: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观察力,以及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创作中。
五、平面构成的实际应用难点解析:理解不同领域对平面构成的具体要求,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媒介和目标受众进行设计。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和组合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平面设计的基本技能。
3. 通过对平面构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平面设计创作。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3. 平面构成的组合方式(重复、近似、对比、发射、特异)4. 平面构成的原则(对称、均衡、节奏、韵律)5. 平面构成的应用(字体设计、图案设计、海报设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组合方式、原则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平面构成的组合方式、原则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组合方式、原则及应用。
2. 演示法:展示平面设计作品,分析作品中的平面构成元素和组合方式。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平面设计创作。
4. 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观念。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平面设计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和组合方式(重复、近似、对比、发射、特异)。
3. 分析:分析平面构成的原则(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4. 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平面设计创作。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平面构成的设计作品,加深对平面构成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组合方式、原则及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设计作品、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3. 评价标准:(1)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基本元素和组合方式进行设计。
平面构成教案初中
平面构成教案初中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培养学生对形状、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的感知和运用能力;3. 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形状、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的运用;3. 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平面构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平面构成的概念和作用;2. 学生分享自己对平面构成的理解和认识。
二、基本概念和原理(10分钟)1. 教师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点、线、面、空间、平衡、对比等;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一些平面构成作品,理解平面构成的原理和运用。
三、视觉元素的运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形状、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的特点和作用;2. 学生通过实践,运用视觉元素创作一些简单的平面构成作品;3.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和借鉴。
四、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创新设计一些具有个性的平面构成作品;2. 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平面构成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3.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鼓励。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构成在设计和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3. 教师给出一些拓展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实践平面构成。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形状、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的运用能力;3. 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方面的提高。
教学资源:1. 平面构成作品展示;2. 相关书籍和资料;3. 网络资源。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创作;2. 引导学生关注和分析生活中的平面构成实例,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3.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鼓励。
《平面构成》教学方案
《平面构成》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不同形式的平面构成。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平面构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增强对平面构成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基本概念:构成要素、构成方法、构成规律。
(2)基本方法:线的构成、面的构成、纹的构成、点的构成。
2.不同形式的平面构成(1)线的构成:直线、曲线、折线、曲线的组合等。
(2)面的构成:基本平面构成单元、平面构成元素的组合等。
(3)纹的构成:基本纹样、纹样的变化、纹样的组合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简单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
2.理论讲解(30分钟)教师详细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示例和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学生实践(4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平面构成的实践,将所学的概念和方法运用到实际中。
4.展示和评价(2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互相评价和分享,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引导法:通过提问和示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情感教育法: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资源1.教具:白板、彩色粉笔、纸张、剪刀、胶水等。
2.图片和示例:准备一些与平面构成相关的图片和示例,用来辅助教学和实践活动。
六、教学评价1.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活动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互评评价: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和分享,老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和情感教育的方法,增强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平面设计的感知能力和创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平面构成的知识,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创意的平面设计作品。
1.2 教学目标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2.1 平面构成的定义平面构成是指在二维空间内,通过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的有机关联,形成有组织、有序、有美感的平面设计作品。
2.2 平面构成的要素点:具有位置和形状的抽象概念线:由点延伸形成的,具有方向和长度面:由线延伸形成的,具有面积和形状2.3 平面构成的原则对称与均衡:在设计中保持视觉平衡对比与统一:通过对比强调元素之间的差异,通过统一强调元素之间的联系重复与节奏:通过重复形成视觉节奏感比例与尺度:在设计中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3.1 骨骼法骨骼法是指在设计中先确定作品的整体框架和结构,再根据框架添加内容和细节。
3.2 满幅法满幅法是指在设计中充分利用整个画面的空间,使元素紧密相连,形成富有张力和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3.3 分割法分割法是指在设计中将画面分割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具有独立的内容和形式,但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实际应用4.1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经典的平面设计作品,如海报、广告、书籍封面等,了解平面构成在这些作品中的应用。
4.2 创作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和方法,创作一幅平面设计作品,可以是海报、广告、书籍封面等。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总结回顾本课程所学内容,总结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5.2 拓展阅读推荐一些与平面构成相关的书籍、网站等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5.3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关于平面构成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创作能力。
电脑美术教案系列平面构成教案
电脑美术教案系列-平面构成教案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1 平面构成的定义1.2 平面构成的分类1.3 平面构成的作用1.4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第二章:点、线、面的构成2.1 点的构成2.2 线的构成2.3 面的构成2.4 点、线、面的综合运用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3.1 对比与和谐3.2 重复与节奏3.3 对称与平衡3.4 集中与分散3.5 对比与统一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应用技巧4.1 构图技巧4.2 色彩运用技巧4.3 文字运用技巧4.4 图案运用技巧4.5 创意表现技巧第五章:平面构成在实际中的应用5.1 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5.2 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应用5.3 网页设计中的应用5.4 包装设计中的应用5.5 其它应用领域第六章:平面构成的视觉元素6.1 形状6.2 线条6.3 色彩6.4 质感与纹理6.5 空间与透明度第七章:平面构成的设计原则7.1 统一性原则7.2 对比性原则7.3 重复与节奏原则7.4 对称与平衡原则7.5 集中与分散原则第八章:平面构成的创作方法8.1 抽象构成8.2 具象构成8.3 创意构成8.4 组合构成8.5 综合构成第九章:平面构成的表现手法9.1 图形切割与重组9.2 色彩搭配与渲染9.3 文字设计及排版9.4 图案与纹理的应用9.5 动态元素与特效第十章:平面构成在设计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10.1 平面广告设计案例分析10.2 书籍封面设计案例分析10.3 网页设计案例分析10.4 包装设计案例分析10.5 其它设计领域案例分析第十一章:平面构成的创意实践11.1 创意思维方法11.2 创意实践流程11.3 创意案例分析11.4 创意作品的评价与反思11.5 创意实践作业与练习第十二章:平面构成与计算机软件12.1 常用平面设计软件介绍12.2 平面构成元素在软件中的实现12.3 平面构成原则在软件中的应用12.4 平面构成设计案例分析12.5 软件操作技巧与实践指导第十三章:平面构成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13.1 平面构成与绘画13.2 平面构成与摄影13.3 平面构成与插画13.4 平面构成与版画13.5 平面构成在视觉艺术中的创新实践第十四章:平面构成在商业设计中的应用14.1 平面构成与品牌设计14.2 平面构成与广告设计14.3 平面构成与包装设计14.4 平面构成与网页设计14.5 平面构成在商业设计中的创新案例分析第十五章:平面构成的教学与评价15.1 平面构成教学策略15.2 平面构成教学实践15.3 学生作品的评价标准15.4 教学反馈与改进15.5 教学总结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电脑美术教案系列-平面构成教案”,分为十五个章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论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一些基本知识,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平面构成、什么是“二维设计”,以及什么是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平面构成概念,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2、学习难点: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板书)四.课时安排:4课时五.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1、导入阶段2、主要内容第一节平面构成概论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训练方法。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
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第二节什么是“二维设计”整个课程更多的是围绕“二维”这一概念展开的。
谈到“二维”,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下“二维”的定义以及它与“三维”的关系,即“纬度”的基本概念:如果说“一维”只有长度,呈一种相对的线性状况;“二维”则有长度与宽度,呈现一种相对的面形状况;而“三维”有长度,宽度与高度,呈一种体积或空间的状况。
这里我们所谈论的均是在“二维”,也就是平面范围中的一些设计造型的基础问题。
说到“二维设计基础”,首先要提及二维形态的基本元素,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点、线、面所组成的,与形态相关的质地(肌理)和色彩。
可以说所有的形态都是相对的点、线、面所组成的,与形态想国的又有他们的质地,再就是色彩的问题。
这两方面都与形态相辅相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希望叫给学生的是关于点、线、面三元素有关的综合组织关系与形式法则。
告诉学生如何从感性与理性两个方面,去灵活有效地把握这三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所谓“理想形态”的造型关系。
这一“理想形态”更多地是指人们在造型的创作实践中,根据自己对审美的认识与理解,营造出的一种自我满意的组合形式与效果。
“二维设计基础”应该包括自然的具体形态与抽象的形态。
但在本课程中,我们把讨论的范围基本限定在抽象的形态语言之中,因为在以后的学习中有另一门课程专门研究如何把具体的“物”变成“图像”的“图形语言”的问题。
所以,在这门课中我们暂且不讨论自然、具象形态范围的问题,而集中探讨属于“二维设计基础”范围内的抽象形态的构成与组织关系、形式法则,如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接触到的包括重复、渐变、聚散、特异、放射、肌理、韵律等等在内的不同的形式语言。
对这些形式法则的学习,说到底是对造型方法的学习。
包括所作的各种不同练习,也都是学习方法的一种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目的。
这些语言与方法最终是用于具体的设计实践的。
谈起造型,我们就会不可避免地谈到造型工具。
在二维设计中谈及工具,我们可以这么说,凡是能够在纸上或者说在“画面”上(我们的创作行为不一定都是在纸上)产生形态的行为轨迹的物件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工具。
为了达到一定效果,我们可以不择手段。
第三节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一)变化与统一变化与统一是构成形式美诸多法则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条法则。
变化与统一是矛盾的双方,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统一体,缺一不可。
变化是求差异,统一是求协调。
要在同意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整体统一,局部变化。
太统一了则显得单调、呆板,太变化了又显得零散和琐碎。
所以,我们在设计中要很好地把握变化与统一的适度性。
(二)对称与均衡对称与均衡是设计中常用的形式规律。
对称是指以中心轴或中心点为依据,在中心轴或中心点的上下左右完全相同等量的形象和色彩。
均衡是异形同量的组合配置规律。
均衡通过对图像的形状、大小、轻重、色彩和材质的精心调配分布,达到视觉心理上的平衡感受。
(三)对比与调和对比与调和是平面设计的基本规律。
对比、调和是艺术构图的一个重要手法,它是运用布局中的某一个因素中,两种程度不同的差异,取得不同的艺术效果的表现形式。
(四)节奏与韵律节奏是指形象在连续的重复运动中的分节。
韵律指节奏规律性运动变化中所呈现的特征,如平缓、激烈、轻快、沉稳等。
节奏与韵律产生的美感,来自于人们在生活中的体验,在设计中,各种形态要素构成节奏和韵律,可以唤起人们生活的情感经验,激起心理共鸣。
(五)比例与分割比例与分割主要有等形比例、等量比例、自由分割、等比分割等几种。
六.作业要求同学们课堂讨论一下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然后再准备上课需要使用的工具材料。
七.教学小结本章主要是对关于平面构成的相关知识作一个全面的介绍,旨在让学生对构成、平面构成和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与形式法则有个大致了解。
要求让学生掌握平面造型的基本药物及概念,掌握在实际当中的运用和变化关系。
第二章平面构成基本要素一.教学目的本章的学习目的是了解和学习平面构成有哪些基本要素。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点、线、面的作用2、学习难点:线的组合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学生练习,老师辅导)四.课时安排:8课时五.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1、导入阶段上一章节,我们学习了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了解了什么是二维设计,理解了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平面构成的要素。
2、主要内容第一节点点在人们头脑中是一粒尘埃,一个分子。
一个标记点在几何学中是不具有大小只具有位置的。
但在构成中是有大小、形状、位置和面积的。
如人站在辽阔的海滩上就会小得像一个点,由此可以联想到一个物体在他周围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1、点与位置一个圆点在平面上,它与平面的大小关系以及与周围环境位置的不同,也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
在一个正方形平面上,一个黑圆点放在平面正中,点给人的感觉是稳定和平静。
如果这个圆点向上移动就会产生力学下落的感觉。
点的位置移动到左上角或右上有,都会产生动感和强烈的不安定的感觉。
反之将点移到正方形的中部以下,则给人一个非常平稳安定的感觉。
两个大小相同的点,放在平面内与底边平行的位置上,两个点会相互吸引,由于张力的作用会产生线和形的感觉。
大小不同的两个点,放在平面内平行于底边的位置上,大的点吸引小的点,人们的视觉将会从大到小移动。
多个点的近距离设置会有线的感觉,从而多点的不同安置相应会使人产生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感觉。
2、点与周围环境被周围密集的线包围或者被某些形所包围的空白就变成了点。
点的密聚组合下,可以形成面,从中可利用挖空的空白来表现你所需要的形态和字体,并有一种精致的纤细感。
点由于周围环境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如周围是小的点子,中间点就会显得大;如周围的点大,则中间的点就会显得小;上下两个同样大的点,上方的点显得大于下方的点。
3、点的密集点的密集靠近,就形成了线的感觉,距离较近的点的吸引力比距离较远的点更强,点的间隔小,它的线化就十分明显。
不具趋向性的点的集合也会形成线化现象,从大到小的线化的点群,产生从强到弱的运动感,同时也产生从近到远的深度感。
因此点的集结就能加强空间变化效果。
密集的距离相同的点会形成面,随着点的大小疏密变化很容易产生深度感。
按照光照射在物体的亮面、暗面来分布,将会出现凹凸的立体感。
第二节线点移动的轨迹形成了线。
线在空间里是具有长度和位置的细长物体。
在数学上来说,线不具有面积只有形态和位置,在构成中线是有长短、宽度和面积的,当长度和宽度比例到了极限程度的时候就形成了线。
从构成的角度来看,具有长短、宽度的线,随着线的宽度的增加就会使人感觉到面的感觉,但如它周围的都是类似线的群体,那么宽度较大的线也会认为是粗线。
线的长短形状不同,我们把它分成各种不同的线。
由于各种线的形态不同也就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
1、线的分类:直线、曲线、虚线、锯齿线……2、线的特性直线的特性:一般从直线得到的感觉是明快、简洁、力量、通畅、有速度感和紧张感。
曲线的特性:丰满、感性、轻快、优雅、流动、柔和、跳跃、节奏感强。
曲线可分为圆和圆弧形态的几何曲线,圆规画出的曲线,用手工画出的自由曲线和用曲线规画出的曲线。
几何曲线具有现代感和准确的节奏感。
自由曲线具有柔和自由感和变化的节奏感。
细线的特性:纤细、锐利、微弱、有直线的紧张感。
粗线的特性:厚重、锐利、粗犷、严密中有强烈的紧张感。
长线的特性:具有持续的连续性、速度性的运动感。
短线的特性:具有停顿性、刺激性、较迟缓的运动感。
绘图直线的特性:干净、单纯、明快、整齐。
铅笔线和毛笔线的特性:自如、随意、舒展。
水平线的特性:安定、左右延续、平静、稳重、广阔、无限。
垂直线的特性:下落、上升的强烈运动力,明确、直接、紧张、干脆的印象。
斜线的特性:倾斜、不安定、动势、上升下降运动感,有朝气。
斜线与水平线、垂直线相比,在不安定感中表现出生动的视觉效果。
3、线的不同方向运动在视觉上得到的印象线在构成中,由于运动的方向不同也会给人不同的印象。
左右方向流动的水平线,表现出流畅的形势和自然持续的空间。
上下垂流动给人产生力学自由落体感,它和积极的上升形成对照,可产生强烈的向下降落的印象,由左向右上升的斜线,给人产生明快飞跃的一种轻松的运动感。
由左向右下落的斜线,使人产生瞬间的飞快速度及动势,产生强烈的刺激感。
由于焦点透视的近大远小的原理,线的疏密排列,前疏后密产生深度,前边的愈疏愈近,后边愈密愈远,这样就形成了远近空间。
4、线的紧密排列产生的视觉印象。
线如按照一定的规律等距离排列会形成色的空间并置产生出灰面的感觉。
线如不同距离间隔排列,或线的粗线变化,将会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
线的形状不同的等距离排列,将会产生凹凸效果。
线的等距离排列产生出灰面,线如断开后会形成点的视觉效果。
5、线的组合(1)规则组合在平面构成中,线为造型要素,若用粗细等同的直线平等设置组事,按照数学中固定的数列来进行构成,这一类的构成图形在造型上比较能够得到统一、有秩序、但变化较少显机械性,因而比较单调和缺少感情。
(2)不规则的组合若用粗细长短不同的各种线条依照作者的构想意念自由的排列,这一类的构成图形,画面较活泼而富有感情,由于画时手法或者笔法不同会产生很多偶然的效果。
(3)规则和不规则的组合按照某种固定的形式进行线的组合,在组合图形中作者加以部分变化,使其产生不同的造型方式,也就是规则和不规则的组合造型方式,使构成变得丰富而有创意。
(4)线的分割以线为造型要素,先组合成一张具有整体感的线的组合画面,再把整体的画面上用直线或是曲线作有规律的和无规律的自由分割。
有规律的分割常要用数列关系来推算,无规律的自由分割可根据作者的意念来进行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