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 公开课教案
《观潮》公开课教案
《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潮汐的基本概念,了解潮汐的成因和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潮汐现象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潮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和好奇心。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自然环境。
(3)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提高适应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潮汐的成因、潮汐的特点及其规律。
2. 教学难点:潮汐的计算和预测,潮汐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潮汐相关资料、PPT、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记录本、笔、实验器材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潮汐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2)提问:“你们对潮汐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潮汐的基本概念。
3. 课堂讲解:(1)讲解潮汐的成因,运用PPT展示相关资料。
(2)分析潮汐的特点及其规律,引导学生思考。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潮汐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实验探究:(1)安排学生进行潮汐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潮汐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2. 学生反馈:学生表示对潮汐现象产生了浓厚兴趣,课堂活动丰富,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增加课后实践环节,让学生更多地进行实地观察和探究。
七、课堂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2. 教学目标达成评价:评估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观潮教学教案(优秀10篇)
观潮教学教案(优秀10篇)《观潮》教学设计篇一一、解读文本,感知“天下奇观”《观潮》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大潮涌来时的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
“奇”作为主线始终统领全文。
潮来之前,作者通过观潮人群急切心情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
潮来之时,作者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描写,再现了大潮的势不可挡,进一步突出了一个“奇”。
潮头过后,余波“漫天卷地地涌来”,可见潮头虽去,气势犹在,留给我们的仍是一个“奇”。
1、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⑴ 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精彩词句,提高学生品读词句的能力。
⑴ 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 让学生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2、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讲述描写“潮来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而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
二、以学定教,探究“天下奇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悟,去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根据对文本的解读和对学生的分析,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1、创设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更好地理解课文。
2、重点切入,体验大潮的雄奇:重点讲述课文最扣人心弦的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受到感染和熏陶。
这样教学,既抓住了本节教学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3、品读赏析,感悟大潮的雄奇:教学中,我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让学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
通过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语言的美三、建构过程,感悟“天下奇观”1、创设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潮》优秀教案(精选12篇)
《观潮》优秀教案(精选12篇)《观潮》优秀篇1[课题]观潮[教案设计及授课教师]荣成市第三十六中学张月华[教材]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第114页至117页[意图]本设计力求跳出传统的讲读法这一思维定势,突出朗读技巧功效,将点拨教学、情境教学与朗读教学相结合,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朗读要求,激发学生在读中思考探求文章之美的情趣,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感,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质。
[设计提要]本设计以朗读为主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别从不同层次上的要求来由浅入深的感知、理解、欣赏,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理念。
[教学目标]1、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2、品读赏析,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
3、研读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用具]录象机、录音机、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步感知形象美[导语]同学们,大自然奥妙无穷,她可以点悟人的灵性,激发人的活力。
同学们想不想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啊?人与自然亲近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人直接投入其中,身临其境,与之同呼吸共命运,这种方式叫旅游;另一种是通过阅读名人大家的文章间接感受自然美,接受自然的恩惠,如同在高明的导游指点下把江山美景尽收眼底,这种方式叫神游。
不知同学们旅游了哪些地方?(生说)神游过什么名胜?可否去过钱塘江看到钱江涌潮?没去过的同学别遗憾,老师把这一奇观录了下来,想不想先睹为快啊?现在就让我们与钱塘江大潮来一次亲密接触,感受一下号称“壮观天下无”钱江涌潮吧!下面请同学们眼观耳听心悟,之后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感受。
我可不能白给你们看啊。
{放录象}生看后谈感受,师给以评价可以将作者及钱塘江大潮的历史讲一下。
[说明]这一激情导语及钱塘涌潮的录象放映,目的在于创设吸引、感染学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其产生对美好境界的向往,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观潮教案(优秀8篇)
观潮教案(优秀8篇)《观潮》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主要内容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
中心思想本文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段落结构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指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可以作为第一段。
“奇观”指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自古以来”是说钱塘江大潮自古就有。
仅一句话,就突出了钱江大潮的“古”和“奇”。
第二自然段讲潮来之前的景象,可以作为第二段。
先讲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
再讲潮来之前江面上的景色。
有两点值得注意:一点是“江面上很平静”,这和潮来之时的“动”形成鲜明的对照;一点是“越往东越宽”,这实际上是简略地介绍了钱塘江口的地形(这种特殊的地形对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有决定作用)。
接着讲岸上的景象。
“早已人山人海”,说明观潮的人非常多,人们早早赶来,盼望一睹钱塘江大潮的风采。
第三、四自然段讲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是课文内容的重点,可以作为第三段。
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
讲声音,先是“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而后“响声越来越大”,最后,“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讲景象,大潮在远处时,“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大潮从远处涌来时,“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大潮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时,“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作者这些有声有色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感到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
作者观潮,先听到“声音”,后看到“潮水”,是因为音速快于水速。
最后一个自然段讲潮头过后的景象,可以作为第四段。
1 观潮(教案)公开课
1 观潮(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潮汐的基本概念,掌握潮汐的成因和特点。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潮汐变化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探索潮汐的规律。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对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潮汐的成因和特点潮汐变化的观察和记录方法2.2 教学难点:潮汐的成因和特点的理解潮汐变化的观察和记录方法的掌握三、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潮汐图实验器材(如计时器、测量工具等)3.2 教学资源:相关潮汐的视频或图片资料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手册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潮汐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潮汐现象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潮汐现象的成因和特点。
4.2 知识讲解:讲解潮汐的成因和特点,使用潮汐图进行辅助说明。
强调潮汐变化的重要性和观察方法。
4.3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潮汐变化的实验,提供实验器材和指导。
学生团队合作,进行数据收集和记录。
4.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对收集到的潮汐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潮汐变化的规律。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发现。
五、教学评价5.1 评价标准:学生对潮汐成因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学生观察和记录潮汐变化的能力。
学生团队合作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5.2 评价方法:学生口头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
学生团队合作和科学探究的表现。
六、教学延伸6.1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地点的潮汐变化。
学生通过采访当地居民,了解潮汐对当地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6.2 学习任务:学生制作PPT,分享采访结果和潮汐对当地的影响。
七、课堂小结7.1 回顾内容: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潮汐的成因、特点以及观察方法。
强调潮汐变化对环境和经济的重要性。
7.2 强调要点:提醒学生关注自然现象,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
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篇一:公开课教学设计观潮】公开课教学设计观潮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会认“罩、屹、鼎、沸、贯、崩、恢”等7个生字词,会写“潮、称、盐、笼、罩、蒙、薄、雾”等13个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钱塘江大潮潮来前后不同的景观,感受“奇观”的奇特之处,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学习本文作者有顺序、找特点的写作手法,并加以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文章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后的不同景观,用心感受不同时刻的画面带给人们不同的感觉,并大致能说说“潮来时”的整个经过。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找特点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
一、激趣导入,感知自然美(4分钟)同学们,平时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玩呢?把你觉得最好玩的地方和我们同学介绍一些,并说说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地方好玩。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生活中“你去玩过的地方”,并进行相应的介绍,与同学之间有交流,并对此文学习产生兴趣)二、初读课文,构建文体美(9分钟)1.自由朗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2.读了这篇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3.你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读本文后的感受吗?4.天下奇观的“观”和文章的题目观潮的“观”一样吗?让学生进行思考,同一个字却是不同的意思,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加以引导,并结合相应的组词,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研读课文,赏析语句美(22分钟)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钱塘江大潮“奇”的地方。
过渡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么,它“奇”在哪里呢?预设一:潮来前。
(课件出示)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去雾中若隐若现。
①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在你的想象中,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景象吗?②这句话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
塔、亭、台和山,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该怎么读这句话呢?指导朗读。
1 观潮(教案)公开课
1 观潮(教案)公开课教学对象:一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潮汐的基本概念,知道观潮的时间和地点。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掌握观潮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潮汐的基本概念。
2. 观潮的时间和地点。
3. 观潮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 潮汐的成因。
2. 观潮的技巧。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潮汐时间表。
3. 观潮工具(望远镜、笔记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潮汐现象。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潮汐吗?”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潮汐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利用PPT讲解潮汐的定义、成因和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潮汐的变化。
3.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三、观潮的时间和地点(10分钟)1. 利用PPT介绍我国著名的观潮地点和时间。
2. 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潮汐情况。
3.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观潮信息。
四、观潮的基本方法(10分钟)1. 利用PPT展示观潮的工具和技巧。
2.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潮汐的变化。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潮经验。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 布置作业:观察并记录一次潮汐的变化,下周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潮汐现象,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六、探索潮汐的周期性(10分钟)1. 利用PPT展示潮汐的周期性图表,引导学生观察高潮和低潮的时间间隔。
2. 讲解潮汐的周期性原理,解释月亮和太阳对潮汐的影响。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潮汐周期性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七、潮汐能的利用(10分钟)1. 利用PPT介绍潮汐能的概念和利用方式。
《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精选7篇)
《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精选7篇)《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能力目标:⑴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知识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
【教学辅助手段】课件、音乐伴奏带。
【教学过程】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1、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1课:观潮。
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吗?(钱塘江大潮。
)2、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我们可爱的家乡──四川有好几千里。
如果说四川的峨嵋全国都很有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板书:天下奇观3、课题中的“观潮”和“天下奇观”这词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如有不懂,鼓励学生后回答。
)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生根据理解回答。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吗?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学生自读课文后回答。
)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1、同学们学得真不错。
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想不想去看看呢?2、别遗憾,老师有有关大潮的图象,想不想看?3、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四、突破重点,指导朗读1、刚才录像里大潮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课文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观潮》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
《观潮》公开课教案《观潮》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潮》公开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潮》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3、学会本课生字词,并积累四个字组成的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潮来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边读边想象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3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设计意图:置换角色,从课题质疑,可激发探究的兴趣,又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
(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
)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
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
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4)出示“闷”:里外结构。
组词:闷雷。
读音:mèn(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1 观潮(教案)公开课
1 观潮(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潮汐的基本概念,知道潮汐的成因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提高对海洋环境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潮汐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潮汐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海洋环境的情感。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享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潮汐的基本概念及其成因。
(2)潮汐的变化特点及观察方法。
2. 教学难点:(1)潮汐的成因及其与月球、太阳的关系。
(2)潮汐观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潮汐相关知识的课件或教案。
(2)潮汐观测工具(如潮汐表、水位计等)。
(3)观测地点的实地考察。
2. 学生准备:(1)预习潮汐相关知识。
(2)准备记录潮汐观测数据的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环境,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潮汐吗?”(2)简要介绍潮汐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详细讲解潮汐的成因及其与月球、太阳的关系。
(2)引导学生理解潮汐的变化特点,如周期性、涨落等。
3. 实践操作:(1)组织学生前往观测地点,进行潮汐观测。
(2)引导学生记录潮汐变化数据,如潮位、时间等。
4. 数据分析:(1)让学生将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找出潮汐变化的规律。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讨潮汐变化的成因。
5. 交流分享:(1)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观测结果和分析过程。
(2)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五、作业布置: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不同地区的潮汐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了潮汐的基本概念及其成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观潮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5篇)
观潮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5篇)语文还包括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交流与沟通。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观潮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观潮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篇1[教学目的]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教学重点]目标①[教学难点]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
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
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
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2.认读。
(1)读准字音。
艨()艟()倏()泅()舸()雉()溯()僦()绮()溢()(2)读懂词义。
①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皆:皆披发纹身()皆出酒食()既而:既而渐进()既而儿醒()②生词释义点读。
珠翠罗绮溢目________________倏尔黄烟四起_____________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__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
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b、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3.研读。
(1)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
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块,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
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角度,可将文章分为两层,第1——3段正面描写,第4段侧面烘托。
最新-《观潮》教案【优秀15篇】
《观潮》教案【优秀15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本文是细致的给大伙儿整理的15篇观潮教案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观潮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观潮》(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十三课)是一篇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
本课的设计旨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观看录像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四、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录像机、鹏博士教学软件、液晶投影仪、大屏幕、录像带、多媒体电子教室。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观潮》。
(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汇报交流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放录像(潮来时一段)。
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让人惊心动魄。
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
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戴上耳机,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8篇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8篇《观潮》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学会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手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生字词,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认识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增强同学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学习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小我”的感情(对壮观的钱塘江潮的赞美),以及放大的“大我”情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教学过程:激趣导入:2分钟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大家在暑期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和父母去哪里旅游,参观名胜古迹?相信大家在旅行途中都会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巧的是呀,我们要讲的也是大自然,第一课描写的正是大自然的一大杰作,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赵宗成和朱明元二人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力量。
讲授新课:老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画出生字词(在同学们默读的过程中,老师在黑板左上边板书几个核心问题,在左下方板书生字词)核心问题:1、观潮的人多不多?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等潮的人心情如何?2、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是什么样的场景?3、作者运用了那些描写手法来体现钱塘江潮的浩浩汤汤?生字词:笼罩,屹立,人声鼎沸,贯穿,崩塌,恢复,浪潮,名称,食盐,大雨蒙蒙,薄雾,昂首挺胸,新旧更替,浩浩汤汤,风号浪吼老师:同学们,大家已经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那么这篇文章描述的对象是什么呢?学生(一齐回答):钱塘江潮(此时,在黑板中央偏上板书课题《观潮》并在其下方写“钱塘江潮”)老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次默读课文,小组合作,查字典,找出生词的读音。
老师:现在我们有请一位同学来为生词注音,并且带着大家一起朗读。
老师:同学们,钱塘江潮是一大奇观,那天,来观潮的人多吗?哪里可以看出来?学生1:来观潮的人很多。
在文中第二自然段“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观潮》公开课教案
《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潮汐的基本概念,掌握潮汐的形成原因和潮汐的类型。
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潮汐的变化,培养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的能力。
学习如何利用潮汐资源,了解潮汐能的开发和利用。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记录潮汐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学生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潮汐的基本概念潮汐的定义:潮汐是指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海洋水面周期性地上升和下降的自然现象。
潮汐的形成原因:潮汐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自转和地球内部的质量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潮汐的类型:潮汐分为月球潮、太阳潮、风暴潮等不同类型,它们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各不相同。
2.2 观察和记录潮汐的变化观察潮汐的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潮汐的变化,可以了解潮汐的周期和幅度等特征。
记录潮汐的方法:可以采用图表、绘图、文字等形式记录潮汐的变化,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
2.3 潮汐资源的利用潮汐能的开发和利用:潮汐能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可以用于发电、供水、航运等方面。
潮汐农业的利用:潮汐农业是一种利用潮汐变化进行农业生产的模式,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作物产量。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潮汐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潮汐的兴趣和好奇心。
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潮汐的成因和特点。
3.2 知识讲解使用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潮汐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
通过实例和图示,讲解潮汐的类型和特点。
3.3 观察和记录潮汐的变化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潮汐的变化。
给学生发放记录表格,指导学生进行潮汐变化的记录。
《观潮》公开课教案
《观潮》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潮汐的成因及其特点;(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记录自然现象的能力;(3)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2)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等资源,搜集相关资料,提高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潮汐的成因及特点2. 观察潮汐的方法与技巧3. 潮汐对海洋生态的影响4. 潮汐能源的开发与利用5. 我国潮汐观测的历史与现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潮汐的成因及其特点;(2)观察潮汐的方法与技巧;(3)潮汐对海洋生态的影响;(4)潮汐能源的开发与利用;(5)我国潮汐观测的历史与现状。
2. 教学难点:(1)潮汐的成因及其计算;(2)潮汐对海洋生态的影响;(3)潮汐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有关潮汐的视频、图片、新闻报道等;2. 图书资源:潮汐观测、潮汐能源等方面的书籍;3. 实验器材:潮汐模拟实验装置、望远镜等;4. 软件工具:PPT、Excel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潮汐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2)提问:“你们知道潮汐是什么吗?”、“潮汐有哪些特点?”;(3)简要介绍潮汐的成因,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潮汐的成因及特点;(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潮汐现象;(3)教师点评,总结潮汐的特点。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潮汐的成因及其计算方法;(2)阐述潮汐对海洋生态的影响;(3)介绍潮汐能源的开发与利用;(4)展示我国潮汐观测的历史与现状。
4.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潮汐现象,分组进行观察;(2)小组讨论潮汐现象的观察方法与技巧;(3)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观察心得。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潮汐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3)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观潮》2023教案参考五篇
《观潮》2023教案参考五篇《观潮》2023教案参考五篇《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潮》2023教案参考,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观潮》2023教案篇1一、课题:观潮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
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
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作为最后一组课文的学习,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特别是文中的四字词和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3.能综合运用以前学到阅读方法学习本课,使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
如:分清文章的主次;边读边想画面,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事物的写作方法。
5.通过学习课文,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法学法: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
七、课前准备:学生收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大潮景象的课件。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我们这个学期的第一课《观潮》,齐读课题,这篇文章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
谁了解它,能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向大家说说吗放映大潮录象,配上进行曲音乐,学生尽情地观赏。
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描写这宏伟景观的吗那就读读课文吧[说明:导入的设计,利用录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谈观后感,接着问: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来描写这种景象的吗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1 观潮(教案) 观潮教案教案
1 观潮(教案)观潮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潮汐的成因及其基本概念;(2)学会观察和记录潮汐的变化;(3)能够运用潮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3)通过分析潮汐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3)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潮汐的成因及其基本概念;2. 潮汐的观察和记录方法;3. 潮汐变化的原因及其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潮汐的成因及其基本概念,潮汐的观察和记录方法,潮汐变化的原因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潮汐的成因,潮汐变化的规律及应用。
1. 教师准备:潮汐相关资料,实验器材,PPT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实验操作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潮汐现象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潮汐的成因及变化规律。
2. 潮汐的成因及其基本概念:教师讲解潮汐的成因,引导学生理解潮汐的基本概念。
3. 潮汐的观察和记录方法:教师演示如何观察和记录潮汐变化,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潮汐的变化。
4. 潮汐变化的原因及其应用:教师讲解潮汐变化的原因及其应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6.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潮汐观察记录表,深入研究潮汐变化的原因及其应用。
7. 课后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解释潮汐的成因及其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观察和记录方法,准确记录潮汐的变化。
3. 学生能够分析潮汐变化的原因及其应用,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潮汐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
观潮课文公开课教案5篇
观潮课文公开课教案5篇观潮课文公开课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安静”等9个词语,依据上下问理解“若隐若现”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渐渐、恢复”造句。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挨次或参考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3、能背诵课文3、4自然段,积累语言。
4、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依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进展语言。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壮美奇怪的自然现象,激发同学对家乡的骄傲感以及喜爱大自然、喜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6、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同学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教学重点】依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感悟句子的意思,感情朗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奇怪。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钱塘江大潮。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挨次,初步学会分段。
2、学习课文第一段,依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安静”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观潮胜地的景物及江面的特点;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依据图片,通过自主选择内容,用自己的话介绍潮来前的观潮胜地的状况。
【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去过盐官看过潮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地说说钱江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钱江潮是我们海宁人的傲慢,海宁潮壮丽天下无已家喻户晓。
凡是去看过潮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美。
有一个人,他也看了潮,还写下了一篇文章,今日,我们一起去学习,共享他看了潮后的感受。
出示:观潮。
读课题: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怎样的挨次写的?如你在读的过程中发觉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2、读后沟通:指名读生字,同桌相互检查生字的读音。
《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12篇)
《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12篇)《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
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观潮的事。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引导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四、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三)讲读第三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
《观潮》优秀教案12篇
《观潮》优秀教案12篇《观潮》优秀教案12篇《观潮》优秀教案1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1.有关字的教学。
“镇”、“罩”、“逐”、“颤”、“涨”等翘舌音的读音;“屹”和“昂”的字形分析。
强调字的书写规范。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如:“奇观”、“横卧”、“沸腾”、“横贯”、“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3.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钱塘江大潮》教学资料带一盘、小黑板两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启发谈话1.教师板书课题,问:“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同学们读课题。
“潮”指的是什么?(钱塘江大潮)“观”是什么意思?(看)学生解题目。
2.教师简介钱塘潮。
钱塘潮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
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
景象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令人赞叹不已。
因此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板书:奇观。
3.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书上的什么地方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1自然段)4.指导学生读第1自然段,重点读出“天下奇观”这四个字。
5.教师问:为什么称它为天下奇观呢?二、初读课文,将课文分段1.学生自己小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带拼音的字的读音。
2.教师出示预先写好生字的小黑板,让学生读,初识生字,读准字音。
4.请5个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将课文分段。
(全文可分四段。
)学生说分段理由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介绍潮来之前的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句,思考课文中的“闷雷”和刚才张岱所写的“怒雷”有什么不一样?(一个沉闷,远处传来的雷声;一个响亮,近处的雷声)。
(a)闷雷滚动:写出钱塘潮尚在远处之时声音就非常响亮。此时的江面是怎样的情景?(风平浪静)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钱塘潮果然是与众不同。
(b)理解人声鼎沸:听到这闷雷滚动的声音,想象观潮的人群,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人群叫着喊着,吵吵嚷嚷的,像锅里的水被烧开了一样,这就是人声鼎沸)。来,我们来模仿一下,你们就是观潮的人群,让我们一起昂首东望,听到雷声的时候,我们都要激动地喊叫,想怎么喊就怎么喊——教师播放课件模拟闷雷的声音,学生全班一起模拟“人身鼎沸”——若学生表演不到位,再来一次,要表现出很激动很兴奋的心情。
(学生自读,做记号——小组分享——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的时候,教师提醒,我们也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感受潮的壮观。我们先来关注——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谁来读读这句话,想想作者用哪些词语,写出了潮水的“壮观”?
学生抓词语说——朗读——教师点拨,指导朗读)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3)比较阅读:
同样写钱塘江大潮,明朝一位叫张岱的大文学家,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屏幕出示)。
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
——选自 (明) 张岱 《白洋潮》
2.学习并运用词语感悟和情景再现的方法体会钱塘潮来时与潮头过后的壮观景象;知道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描写方法,体会作者描写的生动性、具体性;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一些与钱塘潮有关的经典诗句;依据潮来时由远及近的描写顺序,运用关键词法背诵三、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知道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描写方法,体会作者描写的生动性、具体性。
(c)这一段还有一处写人群沸腾的景象的,在哪?人群的两次沸腾写出了什么?(钱塘潮的与众不同,声势壮观,出现的方式也壮观,诗句中说自天来)这种描写方法叫侧面描写。直接写钱塘潮的句子则是正面描写。(板书:侧面 正面)
(d)朗读指导。个别读,齐读。
(6.).背诵积累
作者把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写得这么好,下面我们一起用关键词法背一背,积累下来。屏幕提示关键词:闷雷滚动、人声鼎沸、风平浪静、一条白线、沸腾。横贯、水墙、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5、感受潮头过后的壮观
(1).潮过后湖面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齐读
(2).从潮头过后的景象中,你还能感受到钱塘潮的壮观吗?
漫天卷地:出示图片,描述,铺天盖地的意思
风号浪吼:风在嚎叫,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很大。
江水涨了两丈多高:余威未减。
3.朗读。读好重点词。
6、回归整体,领略“奇观”
(1).透过作者的描写,你的脑海中能浮现出钱塘潮那波澜壮阔的景象吗?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钱塘潮,你会用?(波涛汹涌、波澜壮阔、气势恢宏、气势磅礴、浩浩荡荡……)
3.背诵3、4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4.初步养成课前查找资料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1.认识7个生字,积累“人声鼎沸”、“风号浪吼”、“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浩浩荡荡”、“漫天卷地”等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二、(小组完成学习任务一)
1.你认为“天下奇观”究竟奇在哪里呢?
小组同学边默读课文边用波浪线画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并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报。)
三.教师指导
1.学习“潮来前”的“奇”。
(1)齐读“潮来前”部分。
(2)理解“宽阔的钱塘江横卧扎起眼前。”重点理解 横卧
师:小节:作者用“山崩地裂”来形容潮声,张岱用“怒雷鞭之”来形容。各有妙处;都从声音落笔,写出了潮水的壮观。好,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把这一段非常精彩的段落,好好读读,读出潮的壮观。(有时间,如果能背诵更好)(屏幕上只留下一些重点词,帮助学生记忆。
(4)其实,无独有偶,课文里,还真有用雷声来写潮声的,你找到了吗?
2、感受潮来时的壮观
(1). 自读三、四自然段,思考: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潮来时的那番景象的?从哪里看出来的?(板书:由远及近)
(2).北宋文学家苏轼曾有诗云:“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那么,作者是怎么写出钱塘潮的“壮观”的?请细细读课文,在最能表现“壮观”的地方,做一做几号,好好读读,等一下交流。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7册第1课第1课时
课题
1.观潮
课时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积累“人声鼎沸”、“风号浪吼”、“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浩浩荡荡”、 “漫天卷地”等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揣摩、品读“潮来时”的生动形象的精彩语句,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小组学习任务一:
你认为“天下奇观”究竟奇在哪里呢?
(一)导学案交流汇报
1.“本组课文再一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从这句话推测一下,本组课文主要是写什么内容?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主要要求是什么?
(a.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体会作者生动
2.生字词反馈
这个句子的意思,你能读懂吗?(先让学生说说,学生说不准不要紧,老师出示翻译)
翻译:潮水越来越近,喷出的泡沫溅起的水花,涌起的潮水如百万雪白的雄狮一般,遮蔽了大江奔流而下,像用怒雷鞭打它们一样……
思考:你喜欢课文中的写潮的声音的句子,还是更喜欢明朝张岱的写潮声音的句子,为什么?(多元解读,只要自圆其说,都可以。说后,读读张岱的句子)
重点指导生字蒙薄贯(笔顺) 蒙(后鼻音)
3.揭示课题:观潮
4.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观潮”的“观”与“奇观”的“观”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5.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观潮”写了“潮”的哪些景象?
读课文,理脉络。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尝试分段。
潮来前(第1、2自然段);潮来时(第3、4自然段);潮去后(第5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