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6.3数据的表示第二课时导学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数据的表示(2)》导学案(北师大版)
课题: 6.3数据的表示(2)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备课时间:【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能通过实际问题说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2.能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能作出条形统计图,体会数据能帮助我们作出合理决策的作用;3.在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获取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产生新认识的数学活动经验;目标达成:1.能通过实际问题说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2.能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能作出条形统计图,体会数据能帮助我们作出合理决策的作用;3.在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获取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产生新认识的数学活动经验;学习流程:【课前展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在课外最爱读那一类书籍?文学类(A)、漫画类(B)、科普类(C)、历史类(D)下面是小亮调查的七(1)班50位同学喜欢的书籍,结果如下:(投影片)A ABCD A B A A C B A A C B C A A B C A A B A CD A A C D B A C D A A A C D A C B A A C C D A A C根据上面结果,你能很快说出该班同学最喜欢读那一类书吗?他的数据表示方式是什么?学生:这些数据没有经过统计、整理,必须把A、B、C、D的个数全部数清,才能比较出哪类书是该班同学最喜欢的.数据越多越不方便,所以我认为小亮的数据表示方式不太好.你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小组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我们小组用如下方式表示:师: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什么?【创境激趣】活动内容:下表是某校初一(2)班的同学入学信息表:(1) 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学号性别身高 (厘米) 入学成绩 语文 数学 英语1 女 167 81 88 优2 男 162 78 85 良3 女 165 86 90 优4 男 160 81 99 中5 女 165 94 86 优 6 女 167 83 75 良 7 女 165 88 94 优 8 男 166 79 98 优 9 女 159 72 65 中 10 男 169 86 97 优 11 男 168 91 96 优 12 男 158 80 93 良 13 男 160 85 89 优 14 女 159 90 84 优 15女 162 91 89 优学号 性别身高 (厘米) 入学成绩 语文 数学 英语16 女 162 83 85 优 17 女 157 86 80 优 18 女 160 92 93 优 19 男 164 83 89 优 20 女 161 75 77 良 21 男 162 86 97 优 22 男 164 91 91 优 23 女 163 87 82 优 24 男 154 82 88 优 25 男 172 68 70 中 26 男 153 88 95 优 27 男 156 80 87 优 28 男 163 82 81 优 29 男 164 78 75 良 30女 161 89 87 优学生独立自主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自学导航】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对于(2)小明还想采用表格和统计图的方法,结果他觉得很复杂.你能帮小明改进吗?这时他借鉴英语成绩的表示,将语文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你能明白小明的做法吗?我们把上面这幅图的横轴略作调整.如果样本数很大,样本中数据的差距也比较大时,频数直方图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典例分析知识迁移做一做请将表格中的数学成绩按10分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强化训练】太原市2011年5月空气污染指数统计表制表日期:2011年6月20号你能将上表所提供的信息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吗?【归纳总结】(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反映各个项目的具体数量.(2)图表与条形统计图在反映整体成绩的缺点.(3)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优越性.(4)频数直方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教学设计 (2)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教学设计背景介绍数据的表示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信息时代,数据处理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技能。
因此,在初中数学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表示和处理数据。
本次教学设计将针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1.学生能够理解数据的表示方式2.学生能够根据不同数据选择合适的表示方式3.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导入本次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式:1.通过引导学生提出一些他们对数据的理解和应用,让他们轮流分享和探讨2.展示一些数据,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和处理这些数据,引出数据的表示方法探究(25分钟)接着,教师可以介绍不同的数据表示方式,并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讨论。
例如:1.列出一些数据,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表示方式,然后展示并让学生比较这些方式的优缺点2.列举一些具体场景,例如天气预报、图书馆借书情况等,然后让学生讨论在这些场景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数据表示方法拓展(15分钟)在学生对数据的表示有了基本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引入拓展内容来增加学生的兴趣。
例如:1.引入Excel等数据处理工具,让学生实际操作一些简单的数据表2.引入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据的表示方式总结(5分钟)最后,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对数据的探究兴趣。
课堂练习为了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练习题,例如:1.看一张数据表,然后总结一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数据2.根据一些具体场景,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数据,然后进行分析和表示结束语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相信学生对数据的表示和处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不仅是数学学习方面的进步,更是日后走向现代社会的必备技能。
北师大版数学7上6.3《数据的表示》word 精品导学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编写日期: 2014年 5月日主备人:李老师使用日期:2014年 5 月日使丁丙甲乙41.7%33.3%丙甲乙知识拓展 走进中考1.某商场为了了解本商场的服务质量,随机调查了要商场的100名顾客,调查的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这100名顾客中对商场的服务质量不满意的有 人.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作业布置课本P167习题6.3第1、2题.当堂测评1.一个扇形统计图中,某部分所对的圆心角为36°,则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为________.2.甲、乙、丙、丁四个扇形的面积比为1:2:4:5,如图1,则扇形丙的圆心角丙为______度.3.如图2是一个扇形统计图, 请根据图中提供的数计算甲扇形区的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__.4.已知在一组数据中,50个数据分别落在5个小组内,第一、二、三、五小组数据的个数分别为2、8、15、5,则第四小组的频数和频率分别过程中的疑惑。
本组不能解决的疑惑,组长作好记录。
小组汇报,教师针对所出现的共性疑惑,及时讲评。
合上课本,认真思考,独立完成练习,不会的或是有疑问的做好标记,以备小组合作解决。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将学生引入数学课堂,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励学生教师个人研修总结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七年级数学上册 6.3 数据的表示学案2(新版)北师大版
(2) 60.5~70.5这一分数段的频数是多少?
(3)这次竞赛的及格率是多少?
达
标
训
练
1.已知在一个样本中, 50个数据分别落在5个组内,第一、二、三、四、五组数据的个数分别为2,8,15,20,5,则第四组的频数是。
2.完成课本 P171随堂练习。
3.老师想知道学生们每天在上学的路上要花多少时间,于是让大家将每天来校上课的单程时间写在纸上.下面是全班30名学生单程所花的时间(单位:分):20,20,30,15,20,25,5,15,20,10,15, 35,45,10,20,25,30,20,15,20,20,10,20,5,15,20,20,20,5,15.
数据的表示
第课时
课题名称
§6.3数据的表示(二)
时间
第周星期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目标
1.掌握频数的概念。
2我的问题
难点
绘制频数直方图。
自
主
学
习
1.阅读课本P168-p170引例的内容,完成书上 的两个问题。
2.讨论: 用表格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该班入学时的语文成绩,你认为这种表示方法好吗?为什么?
(1)你能设法将上述数据整理得较为 清晰吗?
(2)请画出学生上学单程所花时间(5分,10分,15分……)出现次数的频数直方图。
(3)根据调查结果,每天单程20分钟到校的学生有多少名?占全班学生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你认为老师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选做题:问题解决3
作业
知识技能1、2
小结
3.在书上画出频数的定义,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多少?在频数直方图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4.要反映数据的整体情况,你认为在什么情况下用频数直方图更好一些?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3.数据的表示(2)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3.数据的表示(二)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上一课时学习过利用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表示,在小学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通过表格描述数据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学生在看到一组数据后会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为本节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打下基础.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小学里学过条形统计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统计图、认识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相关活动中也形成了对统计图进行对比与选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本节的学习中来,具备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二、学习任务分析教科书基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对所收集的数据通过制作图表和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能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正确信息,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推断,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示数据的特点.本课《统计图的选择》内容从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统计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与表示、数据分析以及作出推断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三、教学目标1.能通过实际问题说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2.能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能作出条形统计图,体会数据能帮助我们作出合理决策的作用;3.在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获取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产生新认识的数学活动经验;4.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问题导入;第二环节:新课引入;第三环节:自主合作学习;第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活动内容:问题导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在课外最爱读那一类书籍?文学类(A)、漫画类(B)、科普类(C)、历史类(D)下面是小亮调查的七(1)班50位同学喜欢的书籍,结果如下:(投影片)A ABCD A B A A C B A A C B C A A B C A A B A CD A A C D B A C D A A A C D A C B A A C C D A A C根据上面结果,你能很快说出该班同学最喜欢读那一类书吗?他的数据表示方式是什么?学生:这些数据没有经过统计、整理,必须把A、B、C、D的个数全部数清,才能比较出哪类书是该班同学最喜欢的.数据越多越不方便,所以我认为小亮的数据表示方式不太好.你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小组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我们小组用如下方式表示:师: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什么?简单明了,一眼可以看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我们小组采用如下方式表示数据.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什么?直观,一目了然.不仅可以很快判断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还可比较出差别是否悬殊很大活动目的:通过第1个活动,希望学生能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发学生对数据的整理与表示的思考.活动效果:通过小组交流与展示对比图表与条形统计图各自的优点,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必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二环节 新课引入活动内容:下表是某校初一(2)班的同学入学信息表:(1) 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学生独立自主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成绩 优 良 中 人数2253学号性别身高 (厘米) 入学成绩 语文 数学 英语1 女 167 81 88 优2 男 162 78 85 良3 女 165 86 90 优4 男 160 81 99 中5 女 165 94 86 优6 女 167 83 75 良7 女 165 88 94 优8 男 166 79 98 优9 女 159 72 65 中 10 男 169 86 97 优 11 男 168 91 96 优 12 男 158 80 93 良 13 男 160 85 89 优 14 女 159 90 84 优 15女16291 89 优学号性别身高 (厘米) 入学成绩语文 数学 英语 16 女 162 83 85 优 17 女 157 86 80 优 18女16092 93 优19男16483 89 优20女16175 77 良21男16286 97 优22男16491 91 优23女16387 82 优24 男 154 82 88 优 25 男 172 68 70 中 26 男 153 88 95 优 27 男 156 80 87 优 28 男 163 82 81 优 29 男 164 78 75 良 30女16189 87 优英语成绩情况510152025优良中成绩人数活动目的:培养学生从图中表获取信息的能力,并通过此问题体会实际生活中收集与整理数据的过程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借助前一问题的解决方式,学生很容易完成此问题.但通过两个小题的对比,学生体会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更直观.活动效果:学生在完成(1)问题后,对条形统计图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总结出制作条形统计图要注意标注横轴和纵轴的实际意义.第三环节:自主合作学习(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认识)活动内容:(2)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对于(2)小明还想采用表格和统计图的方法,结果他觉得很复杂.成绩 68分 72分 75分 78分 79分 80分 81分 82分 83分 85分 人数 1 1 1 2 1 2 2 23186分87分88分89分90分91分92分94分4 12113111234568分72分75分78分79分80分81分82分83分85分86分87分88分89分90分91分92分94分成绩人数你能帮小明改进吗?这时他借鉴英语成绩的表示,将语文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成绩段60~7070~80 80~90 90~100 人数15186246810121416182060≤分数<7070≤分数<8080≤分数<9090≤分数<100成绩人数你能明白小明的做法吗?我们把上面这幅图的横轴略作调整.像这样的统计图称为频数直方图.人数2018161412108642060708090100成绩如果样本数很大,样本中数据的差距也比较大时,频数直方图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活动目的:通过将语文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就很容易观察到成绩的整体分布.但要让学生体会这样分段的必要性.活动效果:学生在两个问题的思考中进行对比后,发现第(2)小题的图表与条形统计图也很繁琐,也不易看出整体的分布情况,引发学生思考改进,促进新知识的自然生成,发现改进后的统计图更直观的反映了数据的整体情况,注意学生对分段的困惑,教师及时作出相关解释.第四环节:练习提高活动内容:做一做请将表格中的数学成绩按10分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活动目的:此处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仿照前面的统计图呈现形式完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将成绩分段的必要性与优越性,熟悉对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再认识.活动效果:此环节通过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发现的问题,并进行讨论解决,教师可关注有问题冲突小组的讨论过程,并适时予以指导和评判,这样可以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频数分布直方图横轴与条形统计图横轴的区别.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反映各个项目的具体数量.(2)图表与条形统计图在反映整体成绩的缺点.(3)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优越性.(4)频数直方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活动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和操作过程,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活动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条形统计图和图表表示数据的局限性,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优越性.第六环节: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习题6.4 1、2、3选做题:太原市2011年5月空气污染指数统计表制表日期:2011年6月20号你能将上表所提供的信息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吗?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以学生探究、操作、体验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教师充分扮演好“导演”的角色,使之形成:教,是开放性的引导;学,是探索性的体验;过程,是互动性的发展.整个课堂体现了三个阶段:“唤醒——体验——发展”.1、创设情境,进入角色——唤醒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从已经具备的经验知识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自己建构.本课从问题引入,一方面使学生更加明确数据与统计图之间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设计的活动1与活动2为学生在原有知识和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间搭起了“支架”,这样把教学建立在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上,使学生能够逐级攀升.通过学生具体的操作、思维、建构,就有了亲身的体验,有意义的学习便应运而生.2、主体实践,获得领悟——体验阶段当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进入体验角色后,通过看、听、思、做、谈等手段吸收信息,通过动手实践激发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在这种状态下,教师充分配合学生,设计多种体验形式,让学生真正地去实践、去领悟.3、交流分享,体验成功——发展阶段课堂活动中,要求学生把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分享,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感受、不同见解,质辨不同的观点,以张扬他们的个性,实现沟通与融合,碰撞出心灵的火花.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交换认识的过程中实现互补,促进发展.附件1:7-3-2学案学习目标:1.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整理和表示数据;2.能读懂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3. 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4. 培养用科学的态度进行统计活动.活动1:问题导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在课外最爱读那一类书籍?文学类(A)、漫画类(B)、科普类(C)、历史类(D)下面是小亮调查的七(1)班50位同学喜欢的书籍,结果如下:A ABCD A B A A C B A A C B C A A B C A A B A CD A A C D B A C D A A A C D A C B A A C C D A A C根据上面结果,你能很快说出该班同学最喜欢读那一类书吗?你准备如何整理和表示数据?(自主完成后小组交流)活动2:新课引入下表是某校初一(2)班的同学入学信息表:学号性别身高(厘米)入学成绩语文数学英语1 女1678188优2 男1627885良3 女165869优4 男1608199中5 女1659486优6 女1678375良7 女1658894优8 男1667998优9 女1597265中10 男1698697优优良优优优英优优优优良优优优优中优优(1) 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学生独立自主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活动3 :小组合作学习(2) 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小组内试着用图表和条形统计图合作完成,完成后组内交流.你能借鉴英语成绩的表示,将语文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560 7 28男 16382 81 优29男 16478 75 良30 女 16189 87优60~70再将上表在下面绘制成条形统计图:绘制完成后与课本对照,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活动4:巩固提高做一做:请将表格中的数学成绩按10分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活动5:自主反馈1.初中生的视力状况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某市有关部门对全市3万名初中生的视力状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下图是利用所得数据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本次调查共抽测了多少名学生?(2)如果视力在4.9-5.1(含4.9和5.1)均属正常,那么全市有多少名初中生视力正常?2. 从某市中学参加初中毕业考试的学生成绩中抽取4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分数如下:90,86,61,86,73,86,91,68,75,65,72,81,86,99,79,80,86,74,83,77,86,93,96,88,87,86,92,77,98,94,100,86,64,100,69,90,95,97,84,94.(1) 将数据进行整理,填入下表(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分数段数量59.5-64.564.5-69.569.5-74.574.5-79.579.5-84.584.5-89.589.5-94.594.5-99.599.5-104.5活动6:学习反思本节课我的收获:我的疑惑:附件2:随堂讲义PPT及其说明文稿本课时PPT内容与教学设计相一致,分为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问题导入;第二环节:新课引入;第三环节:自主合作学习;第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表示》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能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并通过图表来分析数据,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一些数据表示的方法,比如条形图、折线图等,但对于饼图等表示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各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数据的表示方法,能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分析数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数据的表示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以及利用图表分析数据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数据的表示方法,并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相关数据的图片,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图片,如成绩单、天气预报等,引导学生关注数据,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数据是如何表示的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据的表示。
2.呈现(10分钟)讲解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数据的表示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让学生了解各种表示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表示方法,对准备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展示分析结果。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指导和评价。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3数据的表示2-导学案
60~70
;
;
111
(3)组距是10,各组是2030,3040,
x x.
≤<≤<
四、总结反思:
1、频数直方图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频数直方图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后练习:
1.初中生的视力状况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某市有关部门对全市3万名初中生的视力状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下图是利用所得数据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次调查共抽测了多少名学生?
(2)如果视力在(含和)均属正常,那么全市有
多少名初中生视力正常?
2.为了了解某校500名初三毕业生的数学成绩,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的数学成绩统计整理后绘制如图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本次随机抽查的学生人数是多少?
(2)随机抽取这些学生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3)不及格的人数有多少占抽查人数的比例是多少
(4)若80分以上的成绩为良好,试估计一下500名初三毕业生成绩良好的人数是多少?
3.根据下面的条形统计图分析,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A、步行的人数最少,仅为90
B、步行的人数为50
C、坐公共汽车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0%
D、步行与骑自行车的人数之和比坐公共汽车的人数要少
课后反思:
222
333。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上《6.3 数据的表示》word教案 (2)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 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绘制简单的频数直方图进行数据表示与处理,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教学难点: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获取有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数据收集的过程,并会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表示与处理,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得到初步发展,对数学的应用价值有了感性上的体会,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能力和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也接触了许多统计方面的实例,因此本节课采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开思维,进一步理解观察、类比、分析等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频数与频数直方图的概念,并能初步绘制简单的频数直方图.2.经历数据的处理过程,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解决实际问题.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处理与表示的重要性,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应用价值.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引导发现法为主,讨论、演示法为辅,设计“实验——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情境观察和自己动手实验,从自己的实践中获取知识,并通过讨论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即情感感悟——引导发现——直观演示——设疑诱导.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设计说明通过创设学生所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所提出的问题(1),是对前面所学的数据表示方法的回顾,也是本节课所学的新内容——频数直方图的基础,问题(2)的设计主要是为切入课题并进行下一步的新知探究做好准备.高8问题1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师生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英语成绩仅分为三个等次,因此,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均可以简洁表示英语成绩.问题2: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这个班同学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师生活动:通过观察、讨论,不难发现语文成绩多且层次差距较大,若再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显然非常繁琐.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教师由此顺势切入课题.教学说明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放手给学生完成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只要学生的想法合理即给予肯定与鼓励.由问题1的易于解决,到问题2中学生产生的困惑,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入课题,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设计说明利用多媒体出示解决上面问题1时所列的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进一步引出频数概念.然后再用同样的方式解答问题2,列表与所画条形图非常复杂.这样引导学生尝试把复杂的数据进行分段简单化处理,进而探索得到新知——频数直方图.英语频数)225 3这里的“人数”表示优、良、中出现的频繁程度,因此也称为频数.你能不能帮助小明想一个好的办法,较简便地解决问题2呢?试试看!师生活动:教师鼓励学生想出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借鉴英语成绩的表示,将语文成绩类似地作分段处理,再画统计图表进行表示,从而得到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知识.8注:这里的60~70表示大于等于60同时小于70.其他类似记号含义相同.明晰新知:1.我们把上图的横轴略作调整,得到下图.像这样的统计图称为频数直方图.2.频数直方图是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3.如果样本中数据较多,数据的差距也比较大时,频数直方图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教学说明本环节教学主要采取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教师是倾听者,应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准确的归纳结论.三、巩固提高,熟练技能设计说明本环节设计了两个练习题,充分利用例题表格中的其他数据信息,进行对应训练,巩固新知.同时,让学生较完整的独立绘制频数直方图,也为下一课时中学习频数直方图的绘制步骤做好准备.练习1:请将前面表格中的数学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练习2:请将前面表格中的身高数据按3 cm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适当点拨,做好辅导工作.141456四、应用提高,设计方案设计说明本环节属于较高层次的训练,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要求学生设法解决,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统计活动收集数据、解决问题,从而体会统计的应用,培养学生主动应用统计的意识.图①图②1.这两幅漫画介绍了什么内容?你能帮助李大爷设计一个进货方案吗?(小组讨论)图③2.图③是李大爷的孙女小丽统计一周平均各种雪糕的销售数量,你能根据这张图告诉李大爷明天怎样进货吗?师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合理作答.教学说明对于各种牌子的雪糕应进多少,学生可能有各种想法,但都必须基于对李大爷所卖雪糕数量的统计.另外,学生为李大爷设计的进货方案可以是多样的,只要与图③中的数据基本相符即可.五、积累与总结1.频数及频数直方图等概念.2.初步绘制频数直方图.3.会选择合理的表示方式来表示数据.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扇形区域分布图等表示所收集的数据情况.评价与反思本节课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统计实例,课题的切入与新知的探索过渡巧妙、自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获取了统计学中的“频数”“频数直方图”的概念,初步掌握了频数直方图的简单绘制方法.在统计频数和画频数直方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既进行定性的分析,又进行定量的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过程有学生的观察感受、独立思考,有师生的合作交流、问答小结,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发挥和展示.。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表示》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的重要性,掌握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如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简单的图表绘制。
但他们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处理能力还不够强,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通过具体案例,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的重要性,掌握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通过具体案例,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的重要性,掌握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复杂数据进行处理,选择合适的图表表示数据。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案例材料,制作PPT,设计好课堂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的基本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收集、整理和表示这些数据。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具体案例,让学生观看并思考以下问题:a.这些数据是如何收集的?b.这些数据是如何整理的?c.这些数据是如何表示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对给定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表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评价并分析其优缺点。
七年级数学上册 6_3 数据的表示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三节 数据的表示【学习目标】1、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从中获取有用信息;2、会运用圆和扇形的总体与部分的关系制作扇形统计图;3、了解频数概念及意义;4、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绘制频数直方图。
【学习重难点】重点: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制作、应用及频数的概念。
难点:频数的表示方法。
【学习过程】 模块一 预习反馈一.自主学习(P165—173)1.扇形统计图: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 的关系,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2. 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五步):(1)计算各部分的 ;(2)计算各部分 的度数(关键步骤);(3)画圆、画 ;(4)标出 ;(5)写名称.3.小强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他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什么球类运动,以便学生会组织受同学们欢迎的比赛.于是他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全校每个班随机选取了10名同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你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是( ) (单选)A 篮球B 足球C 排球D 兵乓球E 羽毛球F 其他球类运模块二 合作探究1.你喜欢足球吗?下面是对某校七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1)计算两种看法的男同学人数占全体男生人数的百分比和所在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并填表中;(2)画出各个扇形,并写出名称、标出百分比.2.王大爷开了一个报亭,为了使每天进的某种报纸适量 ,王大爷对这种报纸40天的销售情况作了调查,这40 天卖出这种报纸的份数如下:136,175,153,135,161,140,155,180,179, 166,188,142,144,154,155,157,160,162, 135,156,148,173,154,145,158,150,154,168,168,155,169,157,157,149,134,167,151,144,155,131.将上面数据适当分组,作出频数直方图,说明王大爷每天进多少这种报纸比较合适?解:(1)列频数分布表: (2)画频数直方图,如图所示. 最喜欢的球类运动 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 羽毛球其他得票数 69632796369百分比 圆心角 喜欢的 不喜欢的 合计 人数(人) 75 25 百分比 圆心角份数(x)划记频数 130≤x <140 正5140≤x<150150≤x<160正正正15160≤x<170170≤x<180180≤x<190合计模块三小结反思讲一下你本节课学习了哪些新知识?用到了什么方法或数学思想?知识:制作扇形统计图,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绘制频数直方图。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6.3《数据的表示》word学案(无答案)
点,为合理选择统计图表示数据打下一定的基础
.
明确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能够根据相关数据较为准确的制作扇形统计
图,同时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相关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
.
难点
计算并准确的画出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建立百分比大小和扇形圆心角大小 之间的直观敏感度 .
教 /学 流 程
教学内容
学法指导
备课笔 记
情景导入 温故知新
借助多媒 体手段, 可 以大大提 高了教学 效率, 增加 了课堂容 量。
球 对应的圆心角度 数 (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圆心角度数= 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 (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 .
(4)归纳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
(1)
、( 2 )
、( 3)
、 独立完成
(4)
、( 5)
最喜欢的球类运 篮球 足球 排球 乒 乓 羽 毛 其他
动
球
球
得票数
69
63
27
96
36
9
( 1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组织什么比赛?你是怎样判断的?
( 2 )喜欢篮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足球运动的 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排球、 乒乓球、 羽毛球、 其他球类运动
的百分比呢?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六、作业布置
课本 P167 习题 6.3 第 1、 2 题.
当堂测评
1. 一个扇形统计图中 , 某部分所对的圆心角为
36°, 则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为 ________.
2. 甲、乙、丙、丁四个扇形的面积比为 1:2:4:5,
如图 1, 则扇 形丙的圆心角丙为 ______度.
甲 乙
2017年秋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
2.教学难点
-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表示。
-理解并掌握百分比和频率在统计图中的应用。
-准确读取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推理。
举例: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例如在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时使用扇形图。
-解释百分比和频率的概念,并说明它们在条形图和扇形图中的应用,如如何将频数转换为百分比。
-指导学生从统计图中提取信息,如通过条形图比较不同类别数据的大小,通过扇形图判断各部分在整体中的比例。
难点突破策略:
-使用实际案例和图表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感受。
-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小组合作绘制统计图,加深理解。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对数据表示的兴趣。我发现,当学生能够将新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条形图和扇形图的引入,使得原本抽象的数据变得具体和直观,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课堂上,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我发现,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条形图和扇形图制作方法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从图表中提取信息,这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条形图和扇形图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数据表示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6.3数据的表示(教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北师大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通过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形图来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数据表示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这一概念掌握得相对较好,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数据收集的活动中,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然而,在数据表示的部分,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举例:强调在绘制统计图和制作统计表时,必须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精确性,避免由于数据错误导致的分析失误。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数据的表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表达一组数据的情况?”比如,你们如何向别人展示你们班级同学的身高或成绩?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数据表示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形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案例和操作步骤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准确地表示数据。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数据表示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表示学校图书馆各类书籍的借阅次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课程设计 (2)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课程设计课程背景在现代社会中,数据处理已经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
数据的孔方兄、制表、图形表示以及数据的统计方法等,都是数据处理领域必须掌握的技术。
作为学生,必须要在初中阶段就学会数据库的表示方法以及应用技巧。
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会介绍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数据、为什么需要数据以及如何利用数据帮助我们学习和生活。
教学目标1.理解数据的概念及数据的种类;2.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方法;3.了解图表、统计图形的种类以及构造方法;4.掌握EXCEL中图表的基本操作技巧及应用;5.掌握科学地、合理地处理数据的技能。
教学内容数据的概念•数据的含义和种类•数据处理的应用数据的表示•表格、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的构造方法及应用数据的整理•数据的分类和整理方法•数据的排列和计算方法数据的分析•通过数据图表分析数据•利用EXCEL进行简单数据分析教学方法教师主导型教学法在本课程中,老师将用主导型教学法引导学生逐步学习数据的表示、整理和分析。
合作学习法启发学生通过讨论学习,尝试解决问题,更快地掌握数据处理方法。
观察学习法通过观看视频讲解,学生可更深入地了解数据处理技能的细节。
实践教学法在本课程中,老师将为学生提供充分、实际的数据,并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进行数据的整合和分析。
此外,老师还将通过在线课堂等方式,为学生提供EXCEL图表操作的实操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数据的基本概念•掌握构建和读取数据的技能•掌握图表统计、图形展现数据的方法及技巧•具备用EXCEL操作数据的基本能力教学难点•数据的排列和计算方法的应用•图表选择和建立的方案设计教学评价1.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定期考试进行评估。
2.学生的综合评估:通过每课时所提供的数据及其处理图表反映学生的整体掌握情况。
3.学生的学习反馈:通过收集意见,不断完善、改进、创新课程的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础上进行讲授的。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图表和数学描述两种方式,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图表和数学描述来表示和展示数据,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一群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是很深入。
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图表的绘制,例如条形图、折线图等,但是对于如何利用图表来表示和展示数据,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来表示不同的数据,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的表示方法,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来展示数据。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图表和数学描述两种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图表和数学描述来表示和展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和数学描述来展示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兴趣,让学生明白数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数据来解释和理解世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图表和数学描述两种方式。
2.教学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和数学描述来展示数据,以及如何利用图表和数学描述来分析数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讲授法、引导法、讨论法、实例分析法和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数据的表示方法这个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讲解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图表和数学描述两种方式,通过实例来展示如何利用图表和数学描述来表示和展示数据。
3.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和数学描述来展示数据。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数据的表示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统计图的基本概念。统计图是一种将数据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比较和分析数据,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使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班级同学的身高分布,以及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一周的气温变化。
难点解析:教师应强调制作统计图时的注意事项,如坐标轴的刻度要均匀,图例要清晰,避免误导读者。可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细节。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数据的表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展示数据的情况?”比如统计同学们的身高、体重,或者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数据的表示方法。
举例:以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为例,指导学生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解释条形图中的每个部分。
(2)理解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折线统计图通过连接数据点,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举例:以一周内气温变化为例,让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并描述气温的变化趋势。
(3)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比例表示:扇形统计图的扇形面积(或角度)表示各部分数据在总数据中所占的比例。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扇形统计图最适合表示哪类数据?”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数据的表示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3 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能作出条形统计图,体会数据能帮助我们作出合理决策的作用.2.在已给出分组的情况下绘制频数直方图.3.探寻频数直方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关系.4.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能作出条形统计图;在已给出分组的情况下绘制频数直方图. 难点:探寻频数直方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关系.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等四、教学过程设计【情境引入】教师活动:通过展示调查问卷来创设情境,提出如何让数据表示更加直观的问题,引出本课主题.课件展示:小华准备对班上30名同学开展主题为”最喜欢的娱乐方式“调查问卷活动,以此来调查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调查问卷设计如下:小华收集到的调查结果如下:A,B,A,A,C,C,B,D,A,A,B,B,C,D,AA,A,D,D,C,B,A,A,A,C,C,B,B,D,A问题:请问班上同学最喜欢的娱乐方式是什么?预设答案:通过整理调查结果发现:选A的有12人,选B的有7人,选C的有6人,选D的有【合作探究】教师活动:先从熟悉的条形统计图开始,逐步变化引入频数直方图,指导学生在已给出分组的情况下绘制频数直方图,在此过程中探寻频数直方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关系.下表是某校七(2)班的同学入学信息表:(1)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示这个班同学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吗?从你的图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预设答案:分析(1):观察表格可知英语成绩分成三个等级,统计班上30位学生的英语成绩为:得“优”的有22人,得“良”的有5人,得“中”的有3人.先使用表格和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班上大部分同学的英语成绩等级及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采用表格的形式:提示:这里的“人数”表示优、良、中出现的频繁程度,因此也称为频数.采用条形统计图的形式: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英语成绩处于优秀等级,英语成绩的整体分布是优秀最多,良其次,中最少.(2)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这个班同学人学时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分析(2):观察表格得知语文成绩为连续的数据,数据虽然多但也有重复的,使用第(1)问中表格和条形统计图的方法来试试看.方法一:将每个分数出现的频率用表格的形式统计:条形统计图的形式统计:方法一结果:将每一个分数出现的频率用表格的形式统计出的数据太多,数据差距也比较大;相应条形统计图统计出的图形中长方形数量太多,不直观.这两种方式都无法恰当的表示出班上大部分同学语文成绩及整体成绩分布情况.方法二:借鉴英语成绩的表示方法,将语文成绩按20分的距离分为三段:优、良、中,即优秀:80~100分,共24人;良好:60~80分,共6人;中等:40~60分,共0人.制作出条形统计图如右图:方法二结果:采用这种条形统计图的形式统计出的图形长方形数量太少,不能准确的表示出班上大部分同学语文成绩及整体成绩分布情况.结论:缩小成绩的距离分段,就可以得到更详细的条形统计图!方法三:将语文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表格如下:条形统计图的形式统计:方法三结果:从统计图中可以很直观的看出班上大部分同学语文成绩处于80~90分数段,语文成绩的整体分布是80~90分的人数最多,60~70分的人数最少.追问:该统计图还能不能更加优化?仔细观察将语文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后得到的条形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预设答案:发现相邻量相同!将横轴略作调整,相邻长方形间距设为0.可以得到新的条形统计图如下:像这样的统计图称为频数直方图.【概念】频数直方图是一种以频数为纵坐标的特殊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做一做请将表格中的数学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预设答案:分析:借鉴前面英语成绩的表示方法,先将数学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然后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60~70分,共1人;70~80分,共4人;70~80分,共14人;90~100分,共11人.将统计好的数据先制成表格后再绘制出相应频数直方图.将数学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表格如下:用频数直方图表示为:结论:如果样本中数据较多,数据的差距也比较大时,频数直方图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归纳】【典型例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可以尝试自己先做一做,教师再进行适当的讲解与整理.例将表格中的身高数据按3cm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预设答案:分析:借鉴前面英语成绩的表示方法,先将身高按3cm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身高段的学生数:53~156 cm,共2人;156~159 cm,共3人;159~162 cm,共7人;162~165 cm,共9人; 165~168 cm,共6人;168~171 cm,共2人;171~174 cm,共1人;把统计好的7个身高段与其各自的学生数(频数)制成表格后再绘制成相应频数直方图.将身高按3cm的距离分段,统计7个身高段的学生数表格如下:用频数直方图表示如下: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1.某地区随机抽调一部分市民进行了一次法律知识测试,测试成绩(得分取整数)进行整理后分成五组,并绘制成频数直方图(如图).(1)这次活动共抽取了多少人测试?(2)测试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2.某同学调查了小区内50户当年10月份的家庭用水量,结果(单位:m2)如下:请你根据上述信息,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 3.一次考试中,某班级的数学成绩统计图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得分在80~90分之间的人数最多B.该班的总人数为42人C.得分在90~100分之间的人数最少D.优秀(≥80分)的人数是20人答案:1.解:(1)分析:频数直方图和条形统计图一样,都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具体数量,直接读取统计图中的每个长方形的频数后相加,即可得到本次活动抽取的总人数.解:根据频数直方图可知:50~60分的人数共3人;60~70分的人数共12人; 70~80分的人数共18人;80~90分的人数共9人; 90~100分的人数共6人.抽取的总人数=3+12+18+9+6=48(人).这次活动共抽取了48人测试.(2)分析:频数直方图是一种以频数为纵坐标的条形统计图,观察频数直方图中各分数段长方形相对应的纵坐标,纵坐标越大的表示该分数段的人数越多,反之则越少.解:测试成绩的整体分布为70至80分的人数最多,不及格和90分以上的人数最少.2.解:观察题中表格信息可知:家庭数就是频数,也就是需要绘制的频数直方图中各个长方形相应的纵坐标值;家庭用水量以1.5m2的距离分段,共分成8段,相应频数直方图横坐标最大值是16.0m2,最小值是9m2.依据这些信息即可绘制出相应频数直方图.相应的频数直方图为:3.解:观察题中频数直方图中发现:得分在80~90分之间的人数最多,共18人,得分在90~100分之间的人数最少,共2人,故选项A、C正确;优秀(≥80分)的人数是:18+2=20(人),选项D正确;班级总人数为:4+9+12+18+2=45(人),选项B的说法错误.答案选B.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科书第172页习题6.4第3题.。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北京四中-6.3数据的表示(2) 教学设计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3.数据的表示(二)一、课标与教材分析本课《统计图的选择》内容从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统计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与表示、数据分析以及作出推断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标准要求:1.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2.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建立数据分析观念。
3.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
4.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的描述数据。
5.通过实例,了解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画频数直方图,能利用频数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的:学生在上一课时学习过利用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表示,在小学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通过表格描述数据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学生在看到一组数据后会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为本节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打下基础.学生想知道的:学生在小学里学过条形统计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统计图、认识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相关活动中也形成了对统计图进行对比与选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本节的学习中来,具备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 对所收集的数据通过制作图表和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能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正确信息,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推断,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示数据的特点.三、教学目标1.能通过实际问题说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2.能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能作出条形统计图,体会数据能帮助我们作出合理决策的作用;3.在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获取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产生新认识的数学活动经验;4.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四、教学重点:探寻频数直方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关系,绘制频数直方图五、教学难点:在已经给出分组的情况下绘制频数直方图。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表示》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频数、频率、图表等,以及如何通过这些表示方法来分析数据,从而得出有用的信息。
在教材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表示方法,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一群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以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知识,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和实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频数、频率、图表等,以及如何通过这些表示方法来分析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题,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频数、频率、图表等。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数据的表示方法来分析数据,并得出有用的信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进行直观的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感受数据表示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础知识讲解:讲解频数、频率、图表等数据的表示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这些表示方法来分析数据。
3.练习与讨论:学生分组进行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数据的表示方法来分析问题。
4.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数据的表示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反思自己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七年级数学上册 6.3.2 数据的表示教案 北师大版(2021-2022学年)
课题:6.3数据的表示(2)教学目标:1。
能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能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
2。
在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体会数据能帮助我们作出合理决策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在已经给出分组的情况下制作频数直方图.难点:体会频数直方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关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内容:下表是某校七(2)班的同学入学信息表:比较某校七(2)班入学信息表中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给出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喜欢统计哪一科的成绩?设计意图: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学生的兴趣被迅速的激发,迅速进入课堂.二、探究学习,感悟新知活动内容1:探究一离散型数据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
出示数据问题:既然大家都选择统计英语成绩,那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7(2)班同学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处理方式:让学生观察上面的数据,然后把英语成绩分为优、良、中三个等级。
答案:ﻬ设计意图:给出数据,让学生进行分析整理,使学生能够掌握如何进行分析整理数据,列频数分布表。
2.师生交流活动内容:(1)选取小组进行汇报。
(2)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教师说明,这个表格反映了频数分布情况,我们把它称作“频数分布表”。
【板书】问题1:这里的成绩划分表格叫频数分布表,那么频数是什么意思?问题2:这优、良、中的频数之和是多少?问题3:画出频数的条形统计图答案:问题1:频数是这里的优、良、中出现的频繁程度.问题2:是这所有被抽查学生的人数30,一般是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
问题3:画出频数的条形统计图(如图)处理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理解频数的定义,然后让学生画出频数的条形图。
总结:频数之和与频数之间可以转化,尤其是在统计图的综合应用时,还用到每个对象出现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频数分布表,它的优点之一就是能清楚的看出不同范围内的频数,但不如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编号0671068
七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
编号 0671068
正 做一做 :请将表格中的数学成绩按 10 分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
训练案
三、 巩固提升
1. 初中生的视力状况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某市有关部门对全市 3 万名初中生的视力状况进行了一 次抽样调查,下图是利用所得数据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次调查共抽测了多少名学生?
(2)如果视力在 4.9-5.1(含 4.9 和 5.1)均属常,那么全市有多少名初中生视力正常?
2. 为了了解某校 500 名初三毕业生的数学成绩,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的数学成绩统计整理后绘制如图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 本次随机抽查的学生人数是多少? (2) 随机抽取这些学生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3) 不及格的人数有多少?占抽查人数的比例是多少? (4) 若 80 分以上的成绩为良好,试估计一下 500 名初三毕
业生成绩良好的人数是多少?
四、 走进中考
1.根据下面的条形统计图分析,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 A 、步行的人数最少,仅为 90 B 、步行的人数为 50 C 、坐公共汽车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50%
D 、步行与骑自行车的人数之和比坐公共汽车的人数要少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课本 P171 习题 6.4 第 1、2 题.
反思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编号067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