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1《看一看》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1《看一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看一看》这一章节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物体的三个维度,即长、宽、高,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描述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掌握物体的长、宽、高的测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描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掌握物体的长、宽、高的测量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熟练地测量物体的长、宽、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语言描述法: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物体的长、宽、高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分享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物体的长、宽、高的测量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6.4《平均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6.4《平均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平均数》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部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数据、图表等。
而《平均数》是对这些知识的一个扩展和深化。
通过学习平均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平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平均数的性质和规律,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据和图表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接触到平均数,比如在分配物品、评价成绩等方面。
因此,他们对平均数并不陌生。
然而,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他们可能认为平均数就是所有数的总和除以数的个数。
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平均数的局限性,比如当数据中有异常值时,平均数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认识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对数据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意识到平均数的局限性,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平均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节课中,我将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同时,我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道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例,比如班级同学的体重统计,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果有一名同学的体重异常高或低,会对平均数产生什么影响。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发现平均数的性质和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中的规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图形,发现和总结图形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材内容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图形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他们在学习本章内容时,需要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知识进行联系,通过实际操作和推理,发现图形的规律。
同时,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图形,发现和总结图形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图形,发现和总结图形的规律。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图形,发现规律。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图形规律的例子和相关的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3.教学工具:直尺、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如房子的形状、汽车的形状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意识到图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对图形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
让学生尝试找出这些图形的规律,如边数、角度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图形,尝试找出该图形的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和操作图形。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方程》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方程》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方程》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含有字母的式子,学生初步学会了写式子的方法。
五年级(下册)“方程”教学了方程的意义、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学生能够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继续教学方程,要解类似于ax±b=c、ax±bx=c的方程,并用于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的编排有以下特点。
第一,把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融为一体,同步进行,这是和以前教材的不同编排。
在例1里,解2x-22=64这个方程是新知识,用它解答实际问题也是新知识。
在例2里,解方程x+3x=290是新授内容,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是新授内容。
这两道例题,既教学解方程的思路与方法,又教学列方程的相等关系和技巧。
第二,突出思想方法,通过举一反三培养能力。
全单元编排的两道例题、两个练习,涵盖了很宽的知识面。
先看解方程。
例1教学ax-b=c这样的方程,练习一里还要解ax+b=c、a+bx=c这些形式的方程。
从例题到习题,虽然方程的结构变了,但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是不变的。
也就是说,解方程的策略是一致的,知识与方法的具体应用是灵活的。
再看列方程。
例1把“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2倍少22”作为相等关系,“练一练”和练习一里陆续出现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几倍多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其他的相等关系。
实际问题变了,寻找相等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步骤始终不变。
在例2和练习二里也有类似的安排。
无论教学解方程还是列方程,例题讲的是思想方法,以不变的思想方法应对多变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全单元内容分成三部分,例1和练习一教学一般的分两步解的方程;例2和练习二教学特殊的需两步解的方程;“整理与练习”回忆、整理、应用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反思、评价教学过程和效果。
一、解稍复杂方程的策略——转化成简单的方程。
两道例题里的方程都要分两步解,通过第一步运算,把稍复杂的方程转化成五年级(下册)里教学的简单方程,使新知识植根于已有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10篇)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10篇)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10篇)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我们又将奔赴下一阶段的教学,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教学计划吧。
那么如何输出一份打动人心的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篇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教材分析:这一册的内容都很重要,但是重点在第一、二、四、五单元。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
这一册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学习,进一步学习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稍复杂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继续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的技能和习惯。
第二单元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三年半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这样就为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在量的计量方面,也是在前面已学的基础上把所学的计量单位加以系统整理,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另一方面为学习把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做好准备。
第四、五单元系统地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一册的几何初步知识,主要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认识直线、线段、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认识射线、垂线、平行线、梯形,并萄一些简单图形的作图的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本章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习了分数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章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的加减法等内容。
小数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再教学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便于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能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
这单元同整数计算一样,注意教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同时为后面的小数乘法教学做好铺垫。
学生已经掌握了“元、角、分”并初步认识了小数。
从学生已学知识的角度看,解决本章节的几个重点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在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知道小数部分的各数位名称以及相互关系,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
3.让学生经历动手量一量和在方格纸上涂色等过程,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4.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学会计算并估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5.通过学习,学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解决有关小数加减法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单元教材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内容是小数的意义,另一部分是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的意义是在“元、角、分与小数”和米、分米、厘米以及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单元则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对小数的应用范围有进一步的认识,体会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
1.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范围是比较广的,除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商品标签以外,像赛跑的成绩,跳高、跳远的成绩以及身高、体重、体温、视力的表示等,都要用到小数。
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让学生自己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使学生初步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以此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兴趣。
2.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分类》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分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分类》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分类方法,学会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章内容包括图形的分类、三角形、四边形的分类,以及图形的运动和变换。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基础,能够识别和命名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
但是,他们对图形的特征和分类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高,对图形的变换和运动充满好奇,这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分类方法,学会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分类方法,学会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
2.教学难点:学生对图形特征的观察和理解,以及图形的运动和变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的氛围。
2.基本概念:教师介绍图形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
3.实践操作: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对给定的图形进行分类。
4.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类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类方法。
5.拓展延伸: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变换和运动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方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方案1一、学生的根本情况分析^p :四年级个别学生思维活泼,聪明好学,学习兴趣较浓,但个别学生由于根底知识的问题,承受才能较差,理解新知识和计算较慢,还有一小局部同学比拟懒散,对待学习热情不高。
从纪律及其它方面看,学生都不错,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如今:急躁,自信心缺乏,不敢表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只求外表知识,不求理解等等。
老师必须加以正确、有力的指导,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把每堂课都上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承受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材情况分析^p :教材总共分为七单元。
一是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是认识图形。
三是小数乘法。
四是观察物体。
五是小数除法。
六是游戏公平。
七是认识方程。
其中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五单元属于数与代数;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
第六单元属于统计与概率。
(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与小数"的根底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络起来,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结合详细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络。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结合详细情境,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究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那么运算等内容。
结合详细情境,学生将经历探究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那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1、认识图形。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1《小数的意义(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1《小数的意义(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数的意义(一)》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小数点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小数的概念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接触过一些小数的概念,但他们对小数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容易与分数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读写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点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2.难点:学生理解小数点的作用,以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小数卡片、计数器、练习题等。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数学实验室,便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探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价格。
学生可以提出使用分数或者整数来表示价格,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入小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例子,如1元等于100分,1角等于10分,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小数点的作用,以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小数卡片和计数器,进行小数的读写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分析及最新教学计划(精选15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分析及最新教学计划(精选15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分析及最新教学计划篇1一、学情分析经过三年级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个别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表现在计算技能较差,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弱;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的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
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要通过辅导使这部分学生得以进步。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总复习。
以上各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方法)用数学四大领域。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
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小学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一、单元内容及前后联系无二、单元教材编写特点(1)在现实情景中,认识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把小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不仅以元、角、分为单位的钱数可以用小数表示,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可以用小数表示。
如赛跑、身高、体重、住房面积等。
通过对这些例子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可以从过去学习的“元、角、分和小数”引入,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小数。
然后,教师出示这六幅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意思,读一读里面的小数。
通过这六幅图的启发,让学生在小组内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和同学交流。
教师特别注意的是,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小数,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所找到的小数的机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小数表示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2)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在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小数的基础上,这里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材中采用数形结合的形式把小数和十进分数联系起来,认识小数的意义。
教学时,要注意从实际情境、直观模型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体会小数的意义。
如,除了利用直观模型得到0.1与1/10的关系外,还可以借助商品价格等情境,进一步体会0.1的意义。
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经历下面的探索过程:(1)在涂色操作中,讨论两种表示的方法;(2)在大量的涂色活动中,归纳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规律;(3)在拨珠操作中,理解小数的数位概念。
(4)借助直观的计数器掌握小数的读写。
通过直观模型的方式认识数是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重要方面,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借助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小数数位概念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关系。
(3)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小数数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课桌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分组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和讨论,理解小数数位之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边形分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边形分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四边形分类》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四边形的分类及特点。
本章内容通过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四边形的定义,掌握四边形的性质,学会对四边形进行分类,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基本图形知识,对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在分类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引导、探究、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边形的分类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四边形的定义,掌握四边形的性质。
2.学会对四边形进行分类,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四边形的分类方法。
2.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理解和掌握四边形的分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四边形。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四边形的分类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四边形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学具:四边形的模型、卡片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四边形图片,如教室窗户、书本封面等,引导学生认识四边形。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在哪里见过四边形?”、“四边形有什么特点?”等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四边形。
然后,展示四边形的分类方法,如按边长、按角度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四边形模型。
要求学生根据四边形的性质和分类方法,对模型进行分类。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四边形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属于哪一类四边形。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教材分析(一)纵向梳理教材“统计与概率”领域四大领域之一,分别从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两个方面进行认识,分布于各学段。
本单元是从“简单数据统计过程”的角度来认识统计与概率,属于描述统计内容。
对比新、旧北师版教材相关方面内容,发现其中存在共性与不同,新旧版教材梳理如下:年级旧版新版一上学习分类及用表格简单地进行数据学习分类整理二上学习收集并多种方式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二下收学习收集并多种方式整理数据三下学习平均数学习用符号整理数据,为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做铺垫。
四上学习条形、折线统计图四下学习条形、折线统计图、平均数五下学习扇形图及统计图选择,中位数、众数学习复式条形、折线统计图,平均数再认识1.相同点(1)都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表示——分析——决策的全过程,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2)都安排了对统计量——平均数的学习。
2.不同点(1)内容有增删。
新版本删去统计量“中位数”“众数”下移至初中年级,并新增符号“x ”进行数据整理(条形图雏形)及平均数的再认识;(2)内容编排有下移。
新版本中有关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平均数及统计图的选择均下移至其他年级;(3)新版本学习的内容更有梯度,更加侧重对于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3.我的思考(1)情境创设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丰富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2)新版教材的编排顺序更强调数据分析观念,在第一学段主要让学生学会分类并多样方式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而第二学段正式学习规范的统计图进行数据的描述;(3)总体上看,教材对部分内容进行删减和后移,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具有一定的梯度。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在简单的统计活动中积累了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注重帮助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发现问题——数据调查、收集、整理与表示——分析——作出判断与决策的全过程,实际是在为学生积累最重要的数学思维经验创建平台。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共安排了六个单元,其中“数与代弋数”包括: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小数乘法、认识方程;“图形与几何”包括: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观察物体;“统计与概率”包括: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1.第一单元(1)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比较小数的大小(2)结合小数的意义。
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并能结合具体情境对计算结果进行估计,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
(3)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主动参与认识小数的学习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养成严谨仔细的计算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第二单元(1)经历量、摆、拼等直观操作活动,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了解三角形、四边形的分类情况,探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在亲历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考与探究的乐趣,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3)体会不同的分类标准在图形分类活动中的意义,感受量、摆、拼等直观操作活动在探索图形性质中的作用。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第三单元(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模型,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计算的道理,积累探索算法的经验;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法计算和小数加、减、乘混合运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运算的结果,并解释其合理性,发展数感。
(3)能运用小数乘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在提高小数乘法运算正确性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体验成功的乐趣,养成反思、认真计算的习惯。
4.第四单元(1)观察立体图形(最多用4个小正方体搭成),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它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或右面)看到的形状;也能根据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搭出立体图形。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建议:
帮助学生理解、分析主题情 境中的信息 可让学生先估算,再独立探 索计算的方法,再在全班进行 交流体会到运算顺序和整数一 样。 注意:这道题一个一个地减 和一起减去两个数的和是一样 的。总结减法的性质a-b-c=a(b+c).
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建议一:利用知识的迁移进行学习,渗透类比的思想 方法 (1)将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迁移到小数比大小中。
0.90 元
1.21 元
2.45 元
小数加减法教学建议:
创设情境,体会小数加减法计算的
必要性 利用直观手段(如涂一涂,算一 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计算时数 位对齐的道理,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在交流中应重点指导学生讨论小数 加减法中,“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 (即相同数位对齐)” 本节课关键 是要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计算中, 只要小数点对齐,之后的计算是与 整数的计算一样的。以便学生顺利 把整数计算的相关知识迁移到小数 的计算中。
复
习
二、各单元知识点与 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知识点及教学建议
小 数 的 认 识 和 加 减 法 知 识 点
意义
认识小数
比较大小
单位换算 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本课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元、角、分与小数
认识小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
小数的意义教学建议:
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 角、分与小数”的基础上, 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 小数和十进分数初步联 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 数的意义 .
4.00 元=400分
原小 来数 的缩 1 小 —— 10 到
想一想:把 400平均分成 10份,每1份 是多少? 想一想:把 400平均分成 100份,每1 份是多少?
北师大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下册“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已有了对小数的基本认知,加上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学习小数的意义不是十分困难。
测量活动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因此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小数与复名数的互化。
小数的加减是对学生基础的训练,为生活中小数加减四则运算作准备。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单元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和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单元教学难点:自主地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
班级学科数学主备人使用人课题小数的意义(三)课型新授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课本6—7页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渗透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过程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材料,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以及小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计数器、课件学具准备计数器教学过程(总第 6 课时)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出示计数器,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出22.222,试着说出其中的2表示多少?小数点右面第一位是十分位,第二位是百分位,第三位是千分位。
二、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分析及最新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分析及最新教学计划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分析及最新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期我班有43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
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
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简介本册教材包括小数的和加意义减法、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小数乘法、观察物体、认识方程、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
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认识方程”。
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
同时理解并掌握平均数的意义与方法。
三、教学目的(1)认识小数意义,会比较小数大小,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小数的意义》1.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2.小数的意义。
3.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小数数位、计数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
5.小数的读写。
6.单位的改写。
7.小数的意义。
8.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
9、小数的基本性质等。
《比大小》1.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
2.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3.小数比较的方法。
《买菜》1.小数加减的意义。
2.不进位、不退位小数加减竖式计算。
3.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4..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比身高》1.小数进、退加减法竖式计算。
2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歌手大赛》1.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3.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简算在三年级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
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 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文具店》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2.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小数点搬家》1.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
《街心广场》1.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2.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包装》1.小数乘法的估算。
2.小数乘法竖式计算。
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蚕丝》1.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竖式计算。
2.乘数是整十数的小数竖式计算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手拉手》1.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小数混合运算的简算。
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七单元“认识方程”。
用字母表示数、方程、天平游戏(一)(二)、猜数游戏、邮票的张数1.结合具体情境里,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及简单的数量关系,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经历从具体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1.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通过分类活动,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第六单元“游戏公平”。
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能设计公平、简单的游戏规则。
(四)“综合应用”领域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
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的学问”“激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全册教材编排意图和特点内容的呈现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删繁就简,突出数学的思想方法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专题的形式,加强数学的综合应用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三、重点和难点:(1)小数意义的认识、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小数的乘法运算、(2)引导学生观察游戏中的规律,探索出等式的两个性质: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
四、课时安排全册六个单元共计67课时一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课时;二认识图形………………………………………………课时;三小数乘法………………………………………………课时;四观察物体………………………………………………课时;六认识方程………………………………………………课时;六数据的表示和分析……………………………………课时;总复习…………………………………………………课时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简析本单元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小数的认识;第二部分是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的认识是通过在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及“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生活中的小数、小数的意义、测量活动、比大小等内容。
在三年级下册借助购物情景学习过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这里学习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并通过“购物小票”中的计算,学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单元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小数是十进分数,知道小数部分的各数位名称及相互关系,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
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并估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1、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解决有关小数加减法的一些简单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1、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
2、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重点能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能运用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计算机、计数器、卡片、米尺等。
课时安排共11课时小数的意义(一) 1课时小数的意义(二) 1课时小数的意义(三) 2课时比大小 1课时买菜 1课时比身高 1课时歌手大赛 1课时练习一 1课时1.小数的意义(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生活中的小数。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产生和小数的意义,加深学生对小数认识。
2、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会用小数正确的表示图中阴影部分。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和训练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德育目标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引导法、观察法、讨论研究法。
教具准备计算机。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备注一、导课:生活中的小数1、(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里有用到小数。
2、利用附页1,做一做,说一说,1.11元是什么意思?1.11米呢?(1)、1.11元是1元1 角1分。
1角是1元的1/10,也可以写成0.11分是1元的 1/100,也可以写成0.01(2)、1米1分米 1厘米1.11米是1米1分米1厘米1分米是1米的( 1/10 ),也可以写成 0.1米。
1厘米是1米的(1/100),也可以写成0.01米。
二、学习新课1、认识一、两位小数。
(1) 计算机出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1份是它的十分之一,就是0.1。
3份、8份呢?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2)出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一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就是0.01。
23份、71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呢?(3)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把一个整体“1”平均分成10份、100份,可以用什么数表示?你有什么发现,与同学交流一下。
小结:把一个整体“1”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都是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的,比如0.1、0.3、0.8等。
像这些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位数的小数就是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的数。
把整体“1”平均分成1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比如0.01、0.23、0.71等。
这些小数的小数点后面都是两位数,就是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数。
请同学们举出一位小数的例子,说说它表示十分之几;再举出两位小数的例子,并说一说它表示百分之几。
2、认识三位小数。
如果把一个整体“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127份、208份,你会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吗?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前边十分之几的数都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数都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那么千分之几的数,都可以用几位小数表示呢?(三位小数)同学们还能推出万分之几的数都可以用几位小数表示呢?(可用四位小数表示。
)3、概括小数的意义。
(1)通过上面的学习,你发现分数和小数有什么关系?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用小数来表示。
由板书的表中可以看出:把一个整体“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
这些分数的单位分别是、、……想一想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整数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2)因为整数和分数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所以这些分数也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3)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三、巩固练习1、 0.3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0.05里面有()个百分之一。
0.009里面有()个千分之一。
2、 0.9里面有()个0.1。
0.07里面有()个0.01。
4个()是0.04。
34、拓展练习。
(1)写出5个大于2而有小于3的小数,这样的小数有多少个?(2)用1、2、3和小数点可以组成多少个两位小数,试写出来。
四、全课总结请大家小结一下,这节课你增长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七、课后反思2.小数的意义(二)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及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和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克用“千克”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体会把较小的度量单位转化为较大的度量单位是产生小数的现实背景。
能力目标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培养学生推理、概括能力。
德育目标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小数表示长度、质量单位的量教学难点会用小数表示长度、质量单位的量,会用小数表示复名数:如5米13厘米=5.13米教学方法1、实践操作法;2、讨论研究法。
教具准备米尺、计算机。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备注一、导课1、填空。
(1)一位小数表示(),两位小数表示(),三位小数表示()。
(2)1米=()分米=()厘米=()毫米1千克=()克 1元=()角=()分你会把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来表示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测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