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检验技师考试2017年《临床化学》练习 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

合集下载

临床化学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资料类

临床化学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资料类

临床化学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检查项目名称2、检查目的3、标本采集要求4、检测方法5、正常参考值范围6、异常结果的临床意义7、质量控制措施8、报告时间9、费用10、患者知情同意事项11 检查项目名称本协议涵盖的临床化学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肝功能检查(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等)、胆汁酸测定、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如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等)、肝癌标志物检测(如甲胎蛋白等)。

111 检查目的这些检查项目旨在评估肝胆系统的功能状态,辅助诊断肝胆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胆囊炎、胆结石等),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以及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112 标本采集要求1121 血液标本:通常采集空腹静脉血,采血前患者需禁食 8-12 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

1122 尿液标本:采集清洁中段尿,避免污染。

1123 其他标本(如腹水、胆汁等):根据具体情况,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采集。

12 检测方法121 肝功能检查: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运用酶法、比色法等进行检测。

122 胆汁酸测定:可采用酶循环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123 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常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

124 肝癌标志物检测:多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等。

13 正常参考值范围131 谷丙转氨酶:男性 5-40 U/L,女性 5-35 U/L。

132 谷草转氨酶:男性 8-40 U/L,女性 8-35 U/L。

133 总胆红素:34-171 μmol/L。

134 直接胆红素:0-68 μmol/L。

135 间接胆红素:17-102 μmol/L。

136 白蛋白:40-55 g/L。

137 球蛋白:20-30 g/L。

138 胆汁酸:0-10 μmol/L。

139 透明质酸:<120 ng/ml。

1310 Ⅲ型前胶原:<18 ng/ml。

1311 甲胎蛋白:<25 ng/ml。

初级检验士考试临床化学讲义第10章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

初级检验士考试临床化学讲义第10章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

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一、肝胆生化(一)肝脏的代谢功能1.糖代谢:糖原合成、分解,糖异生2.蛋白质代谢:合成血浆蛋白质(清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合成尿素3.脂类代谢:合成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合成LDL、HDL、LCAT;分解甘油三酯和脂肪酸,合成酮体4.维生素代谢储存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B、D、E、K及B12等。

直接参与Vit的代谢转化:无活性形式→活性形式。

如胡萝卜素转变成维生素A,维生素D3在C25位上羟化,维生素PP合成NAD+和NADP+,维生素B1合成TPP等过程均在肝内进行。

5.激素灭活:肝是激素降解的主要部位。

(二)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1.概念:机体对内生及外来非营养物质进行代谢的过程,即为生物转化,主要在肝脏进行。

2.意义:使脂溶性极强的物质增加水溶性,有利于代谢产物、药物、毒物等从肾脏和胆道排出。

3.过程:两相反应。

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三)胆汁酸代谢胆汁酸由胆固醇转化生成,存在于胆汁中。

1.分类:(1)初级胆汁酸:肝细胞内合成,主要成分有胆酸、鹅脱氧胆酸。

(2)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经肠内细菌分解作用而成,主要成分有脱氧胆酸、少量石胆酸及微量的熊脱氧胆酸。

2.胆汁酸功能:在脂肪的吸收、转运、分泌和调节胆固醇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

3.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四)胆红素代谢与黄疸1.胆红素代谢血中运输:主要以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和运输。

(不能被肾小球滤过)肝内代谢:肝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及排泄(1)摄取:肝细胞内有Y蛋白和Z蛋白两种色素受体蛋白。

Y蛋白是肝细胞主要的胆红素转运蛋白,Z蛋白对长链脂肪酸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Y、Z蛋白与进入胞质的胆红素结合,并将它运至内质网。

(2)转化:水溶性↑,毒性↓。

在滑面内质网上进行,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催化下,胆红素被转化为单、双葡萄糖醛酸结合胆红素,形成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可通过肾脏)。

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题库2-2-10

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题库2-2-10

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题库2-2-10问题:[单选]生物转化过程最重要的方式是()A.使生物活性物灭活B.使药物失活C.使某些药物药性更强或毒性增加D.使毒物毒性降低E.使非营养物质极性增加,利于排泄生物转化过程最重要的方式是使非营养物质极性增加,利于排泄。

问题:[单选]属于次级胆汁酸的是()A.甘氨胆酸B.牛磺胆酸C.石胆酸D.牛磺鹅脱氧胆酸E.甘氨鹅脱氧胆酸次级胆汁酸的主要成分有脱氧胆酸、少量石胆酸及微量的熊脱氧胆酸。

问题:[单选]胆红素进入肝细胞后即被细胞质内的受体结合,以利于结合胆红素的形成。

该受体是()MP和cAMPB.G蛋白和Ca2+C.白蛋白和α球蛋白D.Y蛋白和Z蛋白E.葡萄糖醛酸和葡萄糖Y蛋白和Z蛋白是肝细胞内的两种色素受体蛋白。

Y蛋白是肝细胞主要的胆红素转运蛋白,Z蛋白对长链脂肪酸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 网页游戏排行榜问题:[单选]阻塞性黄疸时,下列何种结果是正确的()A.A.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胆红素阳性B.B.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胆红素试验阴性C.C.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胆红素阳性D.D.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尿胆原增多E.E.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尿胆原增多阻塞性黄疸表现为:①血中结合性胆红素含量增高,血清结合胆红素和总胆红素测定,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50%以上。

②结合胆红素能被肾小球滤过,尿中出现胆红素。

③胆红素不易或不能随胆汁排入肠道,因而肠腔胆素原很少或缺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灰白色;尿中排出的胆素原也相应变少。

问题:[单选]肝细胞性黄疸时,下列何种结果是正确的()A.A.粪便颜色变深B.B.血中结合胆红素显著增加,而未结合胆红素微增C.C.血中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均增多D.D.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一分钟胆红素减少E.E.尿中三胆试验均阳性肝细胞性黄疸表现为:①血中两种胆红素含量都增高。

血清结合胆红素和总胆红素测定,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35%以上。

主管检验技师临床化学练习题2017年第十章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主管检验技师临床化学练习题2017年第十章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2017 第十章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一、A11、肝脏在脂肪代谢中的作用不包括A、生成酮体B、利用酮体C、合成脂蛋白D、分泌胆汁酸进入肠道帮助脂类消化吸收E、能排泄胆固醇2、体内进行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是A、肾脏B、胃肠道C、心脏D、胰腺E、肝脏3、反映肝纤维化的酶主要为()。

A、ASTB、γ-GTC、ALTD、MA0E、ALP4、对肝癌的诊断阳性率最高的肿瘤标志物是()。

A、碱性磷酸酶1B、γ-谷氨酰转肽酶ⅡC、甲胎蛋白D、谷胱甘肽-S-转移酶E、乳酸脱氢酶5、不是肝硬化时蛋白质代谢异常的表现的是()。

A、清蛋白合成减少B、纤维蛋白原合成减少C、氨基酸代谢异常D、尿素升高E、血氨升高6、肝细胞病变可以引起下列蛋白质合成减少,除外()。

A、白蛋白B、γ-球蛋白C、α球蛋白D、凝血酶原E、纤维蛋白原7、胆红素在血浆中与下列何种物质形成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和运输()。

A、Y蛋白和Z蛋白B、葡萄糖醛酸C、血红蛋白D、清蛋白E、γ-球蛋白8、不能反映肝内或肝外胆汁淤积的试验是()。

A、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B、血清总胆汁酸C、血清ALP及其同工酶D、血清GGTE、血清总胆固醇定量9、下列哪项检查对肝硬化诊断最有意义()。

A、ALTB、ALPC、AFPD、TBilE、A/G10、肝糖原能分解为葡萄糖是因为肝内存在有()。

A、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B、葡萄糖激酶C、磷酸化酶D、葡萄糖-6-磷酸酶E、磷酸果糖激酶11、不能出现甲胎蛋白增高的疾病是()。

A、肝癌B、急性肝炎C、肝硬化活动期D、生殖腺胚胎癌E、妊娠妇女12、正常人体生物转化过程最重要的作用是()。

A、使药物失效B、使生物活性物质灭活C、使毒物毒性增强D、使非极性化合物变为极性化合物,利于排出体外E、使某些药物药性更强或毒性增加13、前清蛋白比清蛋白更能早期反映肝细胞损害的原因为()。

A、其血清浓度高B、易于测定C、半寿期短D、浓度恒定E、方法重复性好14、临床上用于诊断肝脏疾病的酶,下列哪组检测最恰当()。

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第十章 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练习题

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第十章 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练习题

第十章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一、A11、以下不属于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的是A、Ⅳ型胶原B、透明质酸C、Ⅲ型胶原前肽D、层黏蛋白(LN)E、干扰素2、IFCC推荐的胆红素常规测定方法是A、偶氮反应方法B、胆红素氧化酶法C、钒酸氧化法D、甲醇水法E、DPC法3、酗酒者最有可能增高的为A、球蛋白B、ALTC、清蛋白D、GGTE、ChE4、肝外胆道阻塞时血清中活性显著升高的酶是A、ALTB、ASTC、ALPD、MAOE、以上都不是5、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时,下列哪项正确A、清蛋白↑,球蛋白↑B、清蛋白↑,球蛋白↓C、清蛋白↓,球蛋白↓D、清蛋白↓,球蛋白↑E、清蛋白正常,球蛋白正常6、诊断原发性肝癌常用肿瘤标志物的最佳组合是A、AFP、γ-GTⅡ、ALPB、γ-GTⅡ、ALP1、GETC、AFP、γ-GT、GSTD、AFP、CA199、NSEE、AFP、γ-GT、TPs7、血清蛋白电泳时通常用pH8.6缓冲液,此时各种蛋白质带有的电荷为A、清蛋白带正电荷,其他蛋白带负电荷B、清蛋白带负电荷,其他蛋白带正电荷C、清蛋白和其他蛋白均带负电荷D、清蛋白和其他蛋白均带正电荷E、清蛋白和其他蛋白均不带电荷8、血氨升高见于A、剧烈肌肉运动B、进食高蛋白质C、肝昏迷D、胆囊炎E、严重烧伤9、前清蛋白比清蛋白更能早期反映肝细胞损害的原因为A、其血清浓度高B、易于测定C、半寿期短D、方法重复性好E、浓度恒定10、甲状腺素是一种含碘的A、核苷酸B、多肽C、脂肪酸衍生物D、氨基酸衍生物E、儿茶酚胺11、肝脏生物转化功能的第二相反应是指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水解反应D、结合反应E、酯化反应12、毒物、药物、激素等进行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在A、肝脏B、肾脏C、胃肠道D、脾脏E、胆13、关于肝脏疾病常用实验室检查,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了解肝脏有无损害及其程度B、以肝功能状态做动态比较C、协助病毒性肝炎及肝癌的诊断D、检查结果正常就能排除病变存在E、评价肝脏的储备功能14、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从正极到负极各组分的先后顺序A、Alb、α1、α2、β、γB、γ、β、α1、α2、AlbC、β、Alb、γ、α1、α2D、α1、α2、β、γ、AlbE、Alb、β、γ、α1、α215、清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应为A、1~2:1B、1~5:1C、0~1:1D、2~4:1E、10:116、血浆中运输胆红素的载体是A、清蛋白B、α-球蛋白C、β-球蛋白D、γ-球蛋白E、以上都不是17、测定血清清蛋白时临床常规使用的方法是A、溴甲酚绿法B、双缩脲法C、免疫浊度法D、磺柳酸法E、凯氏定氮法18、清蛋白在血浆中的参考范围是A、2~4g/LB、6~8g/LC、10~20g/LD、35~52g/LE、60~80g/L19、正常人血浆中胆红素的含量约为A、<1μmol/LB、<2μmol/LC、<10μmol/LD、<17.2μmol/LE、<34.4μmol/L20、原发性肝癌时,ALT值A、正常B、中度升高C、可正常或轻中度升高D、降低E、严重降低21、Y蛋白和Z蛋白是哪种细胞内的色素受体蛋白A、肝组织B、肾组织C、心脏组织E、骨骼肌组织22、尿素产生于A、联合脱氨基作用B、肠肝循环C、鸟氨酸循环D、三羧酸循环E、脂肪酸的β羟化23、急性黄疸型肝炎,血清中酶活性下降的是A、ALTB、ASTC、胆碱酯酶D、AKPE、γ-GT24、诊断骨骼疾患时最重要的酶学指标是A、CKB、LDHC、ALPD、γ-GTE、ACP25、目前推荐检测血清总蛋白的定量方法是A、双缩脲比色法B、干化学显色法C、层析法D、电离法E、凝胶法26、尿素的生成部位是A、肾小管B、集合管C、肾小球D、肝脏E、骨髓27、测定ALT的底物是A、α-酮戊二酸和丙氨酸B、α-酮戊二酸和天冬氨酸C、丙酮酸和α-酮戊二酸D、丙酮酸和天冬氨酸E、乙酰乙酸和丙氨酸28、临床化学实验室测定血氨较好的方法为A、干化学法B、酶学法C、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E、气相色谱法29、急性肝炎时,反应最灵敏的指标是A、ALT升高B、总蛋白降低C、血糖降低D、三酰甘油升高E、胆汁酸降低30、GGT测定中下列何种底物由于有较好的溶解度而可显著增加酶的最大反应速度A、双甘肽B、γ-谷氨酰α-萘胺C、γ-谷氨酰对硝基苯胺D、γ-谷氨酰-3-羧基-对硝基苯胺E、对硝基苯胺31、梗阻性黄疸病人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的比值为A、20%~30%B、30%~40%C、40%~50%D、40%~60%E、>60%32、能反映肝内或肝外胆汁淤积的试验是A、血清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测定B、血清总胆汁酸测定C、血清ALP及其同工酶D、血清GGTE、以上都是33、血清蛋白质在pH为8.6的缓冲体系内所带电荷为A、正点荷B、负电荷C、不带任何电荷D、有些带正电荷,有些带负电荷E、以上都有可能34、在下列何种酶的催化下,胆红素被转化为结合胆红素A、血红素加氧酶B、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C、乙酰基转移酶D、甲基转移酶E、谷胱甘肽-S-转移酶35、大多数血浆蛋白质的合成部位是A、肝脏B、心脏C、胰脏E、小肠36、肝脏中与胆红素结合的主要物质是A、硫酸根B、乙酰基C、葡萄糖醛酸D、甲基E、甘氨酰基37、急性肝炎早期时,血浆蛋白浓度出现低下的是A、C-反应蛋白B、铜蓝蛋白C、前清蛋白D、α1-抗胰蛋白酶E、α1-酸性糖蛋白38、血清蛋白电泳出现β-γ桥,最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急性肝炎B、肾病综合征C、急性肾小球肾炎D、肝硬化E、胆囊炎39、阻塞性黄疸病人血清中肯定不增高的酶是A、胆碱酯酶B、ALPC、ALTD、GGTE、AST40、临床化验室测定血氨的参考方法为A、离子交换法B、气相色谱法C、酶学法D、扩散法E、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41、对急性肝炎有诊断价值的酶是A、ASTB、ALTC、γ-GTD、AKPE、MAO42、肝功能障碍可以引起下列哪些蛋白质合成减少A、清蛋白B、纤维蛋白原C、α-球蛋白D、凝血酶原E、以上都是43、体内生物转化作用最强的器官是A、肾脏B、心脏C、肝脏D、胃肠道E、脾44、下列对血清蛋白质正常参考范围叙述错误的是A、α1抗胰蛋白酶参考范围为小于500mg/LB、清蛋白参考范围为35~50g/LC、总蛋白参考范围为60~80g/LD、球蛋白参考范围为大于60g/LE、清蛋白/球蛋白比值为1.5~2.5:145、脂肪酸主要是以下列何种形式运输的A、与LDL结合的形式B、与VLDL结合的形式C、与CM结合的形式D、与球蛋白结合的形式E、与清蛋白结合的形式46、血清总蛋白的参考值为A、2~4g/LB、4~6g/LC、60~82g/LD、20~40g/LE、40~60g/L47、蛋白质代谢的主要器官是A、肝脏B、胆囊C、消化道D、胰腺E、肾脏48、血清蛋白在pH为8.6的缓冲体系电泳时的移动方向是A、从阴极泳向阳极B、从阳极泳向阴极C、从原地向四周扩散D、有的泳向正极,有的泳向负极E、以上都有可能二、A21、38岁,女,右膝外上方肿痛4个月,膝关节伸屈活动受限,X线片示右股骨下端有一破坏灶,边缘膨胀,中央有肥皂泡样改变,向内已经超过中线,远端距关节面不足1厘米,诊断为骨细胞癌,此时碱性磷酸酶活性A、极度升高B、中度升高C、明显升高D、轻度升高E、不升高三、A3/A41、患者,女,53岁,因黄疸、弥漫性上腹痛和全身瘙痒3周入院。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化学(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模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化学(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模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化学(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A3型题 4. A3型题 5. B1型题 6. B1型题7. B1型题1.以下关于酒精性脂肪肝形成机制不正确的是A.一次大量摄取酒精促使末梢组织脂肪动员增加B.慢性摄取酒精时酒精代谢亢进,NADH/NAD+比值上升C.肝内三酰甘油大量合成D.大量摄取酒精时脂蛋白的合成及分泌增加E.肝中脂肪酸氧化降低正确答案:D解析:大量摄取酒精时,使体内氧化磷酸化和脂肪酸β氧化受损,使血液和肝细胞内游离脂肪增加。

已知游离脂肪酸对细胞有很强的毒性,加上酒精的协同作用使生物膜受损伤,并加强肿瘤坏死因子等因子的毒性,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最终导致脂肪肝形成。

知识模块: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2.会导致尿胆素原排泄减少的是A.肠梗阻B.溶血C.碱中毒D.胆道梗阻E.肝细胞性黄疸正确答案:A解析:在肠道中的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在肠菌的作用下生成胆素原,20%~30%的胆素原被肠黏膜细胞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

其中大部分随胆汁排入肠道,形成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只有少量经血循环入肾并排出。

肠道阻塞使肠道中胆红素生成的胆素原减少,故尿胆素原排泄也减少。

知识模块: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3.肝细胞性黄疸时,下列何种结果是正确的A.血中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均增多B.尿中三胆试验均阳性C.粪便颜色变深D.血清总胆红素升高,1分钟胆红素减少E.血中结合胆红素显著增加,而未结合胆红素微增正确答案:A解析:肝细胞性黄疸表现为:①血中两种胆红素含量都增高。

血清结合胆红素和总胆红素测定,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35%以上。

②结合胆红素可由肾小球滤过,尿中出现胆红素。

③结合胆红素在肝内生成减少,粪便颜色变浅。

尿中胆素原含量变化则不定。

一方面是从肠吸收的胆素原不能有效地随胆汁排出,使血中胆素原增加,尿中胆素原增加;另一方面是肝实质性损伤及炎症、肿胀等造成肝、胆管阻塞,结合胆红素不能排入肠道,尿中胆素原减少。

10、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10、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A.A/G
B.AFP
C.γ-GT
D.AST
E.ALP
显示答案 正确答案:B
第 15 题 可在传染性肝炎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就急剧升高的血清酶是 稍候再做
--------------------------------------------------------------------------------
C.与珠蛋白结合的胆红素
D.游离胆红素
E.δ胆红素
显示答案 正确答案:B
第 13 题 肝细胞病变时,下列何种蛋白质合成不减少 稍候再做
--------------------------------------------------------------------------------
A.红细胞破坏增多
B.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性低下
C.胆红素的排泄增多
D.胆道阻塞
E.Y蛋白和Z蛋白的遗传缺陷
显示答案 正确答案:C
第 2 题 使血红素在微粒体中转变为胆绿素的酶是 稍候再做
--------------------------------------------------------------------------------
显示答案 正确答案:B
第 18 题 下列何种物质不会和胆红素竞争结合白蛋白,故不会使胆红素游离出来 稍候再做
--------------------------------------------------------------------------------
A.乳酸脱氢酶
B.肌酸激酶
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D.碱性磷酸酶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化学(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试卷1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化学(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试卷1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化学【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试卷1(总分:52分,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26,score:52分)1.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score:2分】【A】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B】血中胆素原剧减【C】尿中胆红素增加【D】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E】粪便颜色变浅本题思路:溶血性黄疸时,血中游离胆红素明显增高,尿胆素原和粪胆素原增加。

2.阻塞性黄疸时,重氮反应为【score:2分】【A】直接反应阴性【B】直接反应阳性【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C】直接反应阴性,间接反应强阳性【D】双相反应阴性【E】双相反应阳性本题思路:结合胆红素可与重氮试剂作用迅速产生颜色反应,称直接反应阳性。

阻塞性黄疸时因结合胆红素增加,故直接反应阳性。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score:2分】【A】肝脏是脂肪酸p-氧化的主要器官【B】肝脏可合成VLDL【C】肝脏是利用酮体的主要器官【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D】肝脏可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E】肝脏可生成HDL本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肝脏与脂的关系。

肝细胞具有丰富的酶,可以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因而是脂的重要器官。

且肝脏是游离胆红素与血脂肪酸p·氧化的主要器官,可合成VLDL及HDL,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

肝脏是生成酮体的器官,但不能使酮体进一步氧化分解,在长期饥饿或某些疾病情况下,由于葡萄糖供应不足,心、脑等器官也可转变来利用酮体氧化分解供能。

4.下列有关胆汁酸的描述,错误的是【score:2分】【A】初级胆汁酸在肝脏合成【B】次级胆汁酸在小肠合成【C】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称为结合型胆汁酸【D】人胆汁中结合型胆汁酸以牛磺酸结合物为主【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E】人胆汁中几乎不含游离型胆汁酸本题思路:人胆汁中结合型胆汁酸以甘氨酸结合物为主。

蛋白结合,不能通过肾小球而随尿排出,所以尿胆红素呈阴性。

5.在微粒体中使血红素氧化成胆绿素的酶是【score:2分】【A】血红素加单氧酶【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B】胆绿素还原酶【C】葡萄糖醛酸转移酶【D】细胞色素氧化酶【E】过氧化物酶本题思路:血红素加单氧酶氧化血红素形成胆绿素。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化学(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试卷1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化学(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试卷1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化学【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试卷1(总分:52分,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26,score:52分)1.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score:2分】【A】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B】血中胆素原剧减【C】尿中胆红素增加【D】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E】粪便颜色变浅本题思路:溶血性黄疸时,血中游离胆红素明显增高,尿胆素原和粪胆素原增加。

2.阻塞性黄疸时,重氮反应为【score:2分】【A】直接反应阴性【B】直接反应阳性【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C】直接反应阴性,间接反应强阳性【D】双相反应阴性【E】双相反应阳性本题思路:结合胆红素可与重氮试剂作用迅速产生颜色反应,称直接反应阳性。

阻塞性黄疸时因结合胆红素增加,故直接反应阳性。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score:2分】【A】肝脏是脂肪酸p-氧化的主要器官【B】肝脏可合成VLDL【C】肝脏是利用酮体的主要器官【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D】肝脏可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E】肝脏可生成HDL本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肝脏与脂的关系。

肝细胞具有丰富的酶,可以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因而是脂的重要器官。

且肝脏是游离胆红素与血脂肪酸p·氧化的主要器官,可合成VLDL及HDL,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

肝脏是生成酮体的器官,但不能使酮体进一步氧化分解,在长期饥饿或某些疾病情况下,由于葡萄糖供应不足,心、脑等器官也可转变来利用酮体氧化分解供能。

4.下列有关胆汁酸的描述,错误的是【score:2分】【A】初级胆汁酸在肝脏合成【B】次级胆汁酸在小肠合成【C】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称为结合型胆汁酸【D】人胆汁中结合型胆汁酸以牛磺酸结合物为主【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E】人胆汁中几乎不含游离型胆汁酸本题思路:人胆汁中结合型胆汁酸以甘氨酸结合物为主。

蛋白结合,不能通过肾小球而随尿排出,所以尿胆红素呈阴性。

5.在微粒体中使血红素氧化成胆绿素的酶是【score:2分】【A】血红素加单氧酶【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B】胆绿素还原酶【C】葡萄糖醛酸转移酶【D】细胞色素氧化酶【E】过氧化物酶本题思路:血红素加单氧酶氧化血红素形成胆绿素。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化学讲义2019第十章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化学讲义2019第十章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第十章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本章内容一、肝胆生化肝脏的代谢、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胆汁酸代谢紊乱与疾病、胆红素代谢与黄疸二、肝胆疾病的检查酶学检查的方法学评价参考值及临床意义、胆红素代谢产物和胆汁酸测定的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肝纤维化标志物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肝昏迷时的生化变化及血氨测定三、肝细胞损伤时的其他有关检查及临床意义肝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功能有: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各种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当肝脏受到各种致病因素侵袭时,其功能状态和组织结构必然受到影响。

肝的病理状态大致可分为肝细胞损伤、间质反应、胆汁淤积、局限性肝损害及肝血管系统损害五种。

以上病理改变往往合并存在,但有所侧重,从而出现各种肝病的实验室检查特征,导致有关的试验结果异常。

一、肝胆生化(一)肝脏的代谢功能1.糖代谢:肝脏是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重要器官。

肝脏通过肝糖原的合成分解及糖异生作用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

2.蛋白质代谢:(1)合成自身结构蛋白并合成多种血浆蛋白质,其中合成量最多的是白蛋白。

(2)肝脏合成的许多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等,在血液凝固功能上起重要作用。

(3)有丰富的氨基酸代谢酶,转化和分解氨基酸。

(4)经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尿素是血中非蛋白含氮物质主要成分)。

3.脂类代谢:肝脏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代谢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1)肝分解甘油三酯和脂肪酸的能力很强,参与脂肪酸的β氧化,并且进行酮体合成。

(肝脏不利用酮体)(2)肝细胞是合成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的最重要的器官。

(3)合成某些脂蛋白和载脂蛋白及脂蛋白代谢的酶类,参与脂蛋白的代谢和脂类的运输。

4.维生素:(1)肝脏能储存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B、D、E、K及B12等。

(2)肝脏是维生素转化的场所。

胡萝卜素转变成维生素A,维生素D3在C25位上羟化,维生素PP合成NAD+和NADP+,维生素B1合成TPP等过程均在肝内进行。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考试过关(含真题)必做题-(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考试过关(含真题)必做题-(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第十章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A1/A2型题1.肝细胞病变可以引起蛋白质合成减少,但不包括()。

A.α-球蛋白B.γ-球蛋白C.凝血酶原D.纤维蛋白原E.白蛋白【答案】D2.与胆红素在血浆中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和运输的物质是()。

A.Y蛋白和Z蛋白B.血红蛋白C.葡萄糖醛酸D.清蛋白E.γ球蛋白【答案】D3.使血红素在微粒体中转变为胆绿素的酶是()。

A.胆绿素还原酶B.加单氧酶C.细胞色素氧化酶D.胆绿素氧化酶E.过氧化物酶【答案】B4.肝细胞内胆红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胆红素-白蛋白B.胆素原C.胆红素-Y蛋白D.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E.胆红素-阴离子【答案】C5.肝糖原能分解为葡萄糖是由于肝内存在()。

A.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B.磷酸化酶C.葡萄糖激酶D.葡萄糖-6-磷酸酶E.磷酸果糖激酶【答案】D6.可直接转变为胆红素的是()。

A.卟啉(porphyrin)B.血红蛋白(hemoglobin)C.尿胆原(urobilinogen)D.胆绿素(bmvetdin)E.球蛋白(globulin)【答案】D7.肝外胆道梗阻患者血清中活性显著上升的酶是()。

A.谷丙转氨酶B.碱性磷酸酶C.单胺氧化酶D.谷草转氨酶E.肌酸激酶【答案】B8.肝癌患者血中大量增多的蛋白质为()。

A.清蛋白B.转铁蛋白C.甲胎蛋白D.免疫球蛋白E.C反应蛋白【答案】C9.急性黄疸性肝炎可出现的实验结果是()。

A.血中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均增多B.粪便颜色变深C.尿三胆试验均阳性D.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一分钟胆红素减少E.血中结合胆红素显著增加,而未结合胆红素微增【答案】A10.有关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机制,叙述错误的是()。

A.胆固醇含量过高或胆汁酸及卵磷脂含量减低,出现比例失常B.胆汁中磷脂含量减低C.胆汁酸的组成发生改变D.胆汁酸胶粒δ电位降低E.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无遗传倾向【答案】E11.蛋白质代谢的主要器官是()。

A.肝B.肾C.胰腺D.消化道E.胆囊【答案】A12.体内生物转化作用最强的器官是()。

临床生化化学及检验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试题库

临床生化化学及检验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试题库

临床生化化学及检验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试题库一、判断题1.正常人血清中的胆红素主要是结合胆红素。

2.重症肝炎时AST/ALT 上升。

3.血清中有部分胆红素与球蛋白共价结合,称为δ胆红素。

4.胆红素是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的。

5.胆红素在血液中以胆红素-清蛋白形式运输。

6. ALP 是肝胆疾病阳性率最高的酶。

7.直接胆红素是指和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

8.肝胆疾病时血中的胆汁酸水平明显降低。

9. AST/ALT 在重症肝炎时下降。

10.血清中GGT 主要来自肝脏,故溶血标本的干扰不大。

11.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主要发生在线粒体。

12.肾脏是体内生物转化作用最强的器官。

13.由于胆红素遇光分解为胆绿素,因此采血后请尽快进行测定或避光冷冻保存。

14.溶血性黄疸时血中结合胆红素显著升高。

15.梗阻性黄疸时血中结合胆红素显著升高。

16.急性肝炎时A/G 显著降低。

17.国内引起肝纤维化的病因主要是病毒性肝炎。

18.梗阻性黄疸时粪便颜色加深。

19.溶血性黄疸时尿胆原显著增高。

20.肝性脑病时血氨增高。

二、单选题21.体内生物转化作用最强的器官是 A.肾脏 B.胃肠道 C.肝脏 D.心脏 E.胰腺22.反映肝纤维化为主的酶是 A. ALT B. AST C. ALPD. GGTE. MAO23.胆汁酸主要是下列哪种化合物生成 A.蛋白质 B.脂肪酸 C.胆固醇 D.葡萄糖 E.核酸24.肝胆疾病阳性检出率最高的酶是 A. GGT B. ASTC. ALPD. LDE. MAO25.隐性黄疸血清胆红素水平是A.<7.1 μmol/LB. 7.1μmol/L~17.1 μmol/LC. 17.1μmol/L~34.2 μmol/LD. 34.2 μmol/L~171 μmol/LE. 171 μmol/L~342 μmol/L26.可在传染性肝炎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就急剧升高的血清酶是 A. LD B. CK C. ALP D. ALT E. GGT27.既可以用于诊断骨疾病又可以用于诊断肝胆疾病的血清酶是A. LD B. GGT C. ALT D. ALP E. CK28.反应肝癌的监测指标是A. A/G B. AFP C. GGT D. AST E. ALP29.属于次级胆汁酸的是 A.胆酸 B.鹅脱氧胆酸 C.甘氨胆酸 D.牛磺胆酸 E.脱氧胆酸30.急性黄疸性肝炎可出现的实验结果是A.血中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均增多B.尿三胆试验均阳性C.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一分钟胆红素减少D.粪便颜色变深E.血中结合胆红素显著增加,而未结合胆红素微增31.可在传染性肝炎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就急剧升高的血清酶是A.LDH B.CK C.ALP D.ALT E.GGT32.胆汁酸主要是下列哪种物质生成A.蛋白质B.脂肪酸C.胆固醇D.葡萄糖E.核酸33. 鉴别黄疸是否因肝癌引起时,首先应考虑测定下列哪一指标A. A/G B. AFP C. GGT D. AST E. ALP34.胆道梗阻性病变时血清胆汁酸改变正确的是A. CA 和CDCA 浓度增加,但以CDCA 为主,CA/CDCA<lB. CA 和CDCA 浓度增加,但以CA 为主,CA/CDCA>1C. CA 和CDCA 浓度增加,但以CA 为主,CA/CDCA<lD. CA 和CDCA 浓度增加,但以CDCA 为主,CA/CDCA>1E. CA 和CDCA 浓度减少,但以CDCA 为主,CA/CDCA>135.体内生物转化作用最强的器官是A.肾脏B.胃肠道C.肝脏D.心脏E.胰腺36.结合胆红素是胆红素和下列哪种物质结合而成A. Y 蛋白B.胆汁酸C.葡萄糖醛酸D.葡萄糖E.清蛋白37.下列哪项检查对肝硬化诊断最有意义A.ALT B.ALP C.AFP D.TBil E.A/G38.在肝细胞轻度损伤时,血清哪种酶最敏感A.ALT B.AST C.ALP D.ALP E.GGT39.肝炎发病后浓度最早下降的蛋白质是A.铜蓝蛋白B.前白蛋白C.白蛋白D.AFP E.C-反应蛋白40.肝细胞中与胆红素结合的主要物质是A.乙酰基B.硫酸根C.甲基D.葡萄糖醛酸E.甘氨酸基41.在血液中的胆红素主要与哪一种血浆蛋白结合而运输A.白蛋白B.α1球蛋白C.α2球蛋白D.β球蛋白E.r 球蛋白42.结合胆红素有下列何种特性A.具有水溶性B.具有脂溶性C.具有水,脂溶性D.非极性E.不易在尿中出现43.溶血性黄疸时胆红素代谢的特点为A.血清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B.尿胆红素强阳性C.尿胆原减少D.尿胆素减少E.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44.血清胆红素测定的标本必须避免光直接照射以免结果减低,其原因是A.胆红素氧化成血红素B.胆红素氧化成胆黄素C.胆红素分解D.胆红素氧化成胆绿素E.间接胆红素变为直接血红素45.肝硬化时患者出现出血倾向的最主要原因是A.维生素缺乏B.毛细血管脆性增加C.血小板功能不良D.凝血因子合成障碍E.肝脏解毒功能下降46.胆红素进入肝细胞后,与哪两种蛋白结合进行转运A.白蛋白和球蛋白B.Y 蛋白和Z 蛋白C.C 蛋白和B 蛋白D.S 蛋白和C 蛋白E.G 蛋白和C 蛋白47.下列哪项是未结合胆红素的特点A.水溶性大B.细胞膜通透性小C.与血浆清蛋白结合而运输D.正常人主要从尿中排出E.无加速剂存在时,重氮反应呈阳性48.下列哪项不仅能反映肝细胞合成、摄取及分泌功能,且还与胆道排泄功能有关A.总胆汁酸B.ALT C.胆固醇D.前白蛋白E.甘油三酯49.胆汁酸于何处合成A.肾脏B.肝脏C.心脏D.小肠E.脂肪组织50.原发性肝癌的标志物为A.CEA B.AFP C.PSA D.NSE E.CA19-951.核黄疸是指胆红素沉积于何部位A.皮肤B.巩膜C.脑组织D.肾小球基底膜E.胸膜52.肝脏"酶胆分离"的表现是A.血清ALT 增高,血清胆红素增高B.血清ALT 增高,血清胆红素降低C.血清ALT 降低,血清胆红素降低D.血清ALT 降低,血清胆红素增高E.血清AST 增高,血清胆红素降低53.急性肝炎早期患者血清中AST/ALT A.>1.0 B.=1.0 C.<1.0 D.≥.0 E.≥.054.血清Ⅳ型胶原浓度A.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B.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急性肝炎C.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D.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E.急性肝炎>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55.正常人体生物转化过程最重要的作用是A.使药物失效B.使生物活性物质灭活C.使毒物毒性降低D.使非极性化合物变为极性化合物,利于排出体外E.使某些药物药性更强或毒性增加56.急性肝炎时,血中转氨酶一般变化情况为A.ALT 和AST 均升高,且ALT>AST B.ALT 和AST 均升高,且ALT=ASTC.ALT 升高,AST 正常D.ALT 正常,AST 升高E.ALT 和AST 均升高,且ALT<AST57.下列哪种物质仅由肝细胞合成A.ATP B.蛋白质C.糖原D.尿素E.脂肪58.正常人血中胆红素主要来源于A.胆汁B.胆汁酸盐C.衰老的红细胞D.还原酶E.氧化酶59.怀疑是肝豆状核变性应检查A.血清总蛋白B.血清白蛋白C.结合珠蛋白D.C-反应蛋白E.铜蓝蛋白60.女,25岁,平时无出血倾向,食欲良好。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精选试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精选试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1、患者可能的疾病A.尿毒症B.精神病C.精神分裂症D.脑出血E.肝性脑病2、为进一步确诊,以下哪一项检查价值大A.血糖B.血脂C.血氨D.肝功能E.电解质3、反映急性肝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是A.ASTmB.ALTC.GTD.MAOE.LCAT4、有助于判断肝细胞、心肌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是A.ASTmB.ALTC.GTD.MAOE.LCAT5、反映肝纤维化的酶是A.ASTmB.ALTC.GTD.MAOE.LCAT6、反映肝脏合成能力的酶是A.ASTmB.ALTC.GTD.MAOE.LCAT7、血循环中胆红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B.胆红素-白蛋白C.胆红素-Y蛋白D.胆红素-阴离子E.滑面内质网8、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在哪个部位进行A.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B.胆红素-白蛋白C.胆红素-Y蛋白D.胆红素-阴离子E.滑面内质网9、尿中胆红素是A.血红蛋白中珠蛋白的代谢产物B.血红蛋白中铁的代谢产物C.肌红蛋白中卟啉的代谢产物D.肌红蛋白的代谢产物E.白细胞的代谢产物10、胆固醇系结石胆汁中胆汁酸组成发生如何改变A.胆酸比例减低B.脱氧胆酸比例减低C.鹅脱氧胆酸比例减低D.鹅脱氧胆酸比例升高E.胆汁酸组成基本无改变11、肝脏能利用以下多种由葡萄糖转化来的物质,除外A.甘油B.乳酸C.核糖D.酮体E.脂肪酸12、三羧酸循环的第一个限速酶是A.丙酮酸脱氢酶B.顺乌酸酶C.琥珀酸脱氢酶D.柠檬酸合酶E.延胡索酸酶13、某男性患者,24岁,半年多来腹胀、乏力、食欲减退,查体:巩膜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腹平软,肝右肋下5cm,脾侧位可扪及。

实验室检查:ALT100U/L,ALB38g/L,球蛋白35g/L,胆红素正常,凝血酶原活动度为76%。

本病例诊断是A.急性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B.慢性轻度病毒性肝炎C.慢性中度病毒性肝炎D.慢性重度病毒性肝炎E.慢性病毒性肝炎伴肝硬化14、有关胆汁酸描述不正确的是A.初级胆汁酸在肝脏合成B.次级胆汁酸在小肠合成C.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称为结合型胆汁酸D.人胆汁中结合型胆汁酸以牛磺酸结合物为主E.人胆汁中几乎不含游离型胆汁酸15、”酶-胆分离”现象常见于A.急性心肌梗死B.恶性贫血C.急性重症肝炎D.新生儿溶血E.胆结石16、所谓直接胆红素是指A.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B.与葡萄糖酸结合的胆红素C.与重氮试剂直接反应的胆红素D.用加速剂催化后发生重氮反应的胆红素E.与肝细胞内Y或Z蛋白结合的胆红素17、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时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血清ALT升高B.A/C比值降低C.生物转化作用加强D.血清总胆红素升高E.胆汁酸合成障碍18、梗阻性黄疸尿中的胆红素是A.游离胆红素B.葡萄糖醛酸胆红素C.结合胆红素D.胆红素-Y蛋白E.胆红素-Z蛋白19、在微粒体中使血红素氧化成胆绿素的酶是A.血红素加单氧酶B.胆绿素还原酶C.葡萄糖醛酸转移酶D.细胞色素氧化酶E.过氧化物酶20、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主要发生在A.微粒体B.线粒体C.滑面内质网D.细胞核E.溶酶体21、体内生物转化作用最强的器官是A.心脏B.肝脏C.肾脏D.胰腺E.胃肠道22、反映肝细胞受损、膜通透性增加的血清酶是A.ALPB.GGTC.CHED.ALTE.MAO23、生物转化过程最重要的方式是A.使生物活性物灭活B.使药物失活C.使某些药物药性更强或毒性增加D.使毒物毒性降低E.使非营养物质极性增加,利于排泄24、属于次级胆汁酸的是A.甘氨胆酸B.牛磺胆酸C.石胆酸D.牛磺鹅脱氧胆酸E.甘氨鹅脱氧胆酸25、胆红素在血液中主要与哪一种血浆蛋白结合而运输A.α球蛋白B.α球蛋白C.白蛋白D.γ球蛋白E.β球蛋白26、胆红素进入肝细胞后即被细胞质内的受体结合,以利于结合胆红素的形成。

临床化学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资料类

临床化学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资料类

临床化学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检查项目名称2、检查目的3、标本采集要求4、检测方法及原理5、参考范围6、结果解读与临床意义7、质量控制措施8、报告时间9、特殊情况说明10、费用1、检查项目名称11 肝功能检查111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112 血清谷草转氨酶(AST)113 总胆红素(TBIL)114 直接胆红素(DBIL)115 间接胆红素(IBIL)116 总蛋白(TP)117 白蛋白(ALB)118 球蛋白(GLB)119 白球比(A/G)12 血脂检查121 总胆固醇(TC)122 甘油三酯(TG)12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24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3 胆汁酸检查131 总胆汁酸(TBA)14 肝纤维化指标检查141 透明质酸(HA)142 层粘连蛋白(LN)143 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144 Ⅳ型胶原(CⅣ)15 其他检查151 碱性磷酸酶(ALP)152 谷氨酰转肽酶(GGT)2、检查目的21 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包括肝细胞损伤、胆红素代谢、蛋白质合成等方面。

22 辅助诊断肝胆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胆道梗阻等。

23 监测治疗效果,判断疾病的进展和预后。

3、标本采集要求31 患者需空腹 8-12 小时,一般在清晨采集静脉血。

32 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部静脉,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和采血管。

33 采集的血液量根据不同的检查项目而定,一般为 3-5ml。

34 采血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溶血和凝血。

4、检测方法及原理41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血清谷草转氨酶(AST):采用速率法,基于酶促反应原理,测定血清中 ALT 和 AST 的活性。

42 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采用重氮法或钒酸盐氧化法,通过化学反应测定胆红素的含量。

43 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采用双缩脲法和溴甲酚绿法,分别测定血清中总蛋白和白蛋白的浓度。

初级检验技师考试2017年《临床化学》练习 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精品】

初级检验技师考试2017年《临床化学》练习 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精品】

2017 第十四章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一、A11、能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脂蛋白的方法为A、超速离心分离法B、沉淀分离法C、电泳分离法D、遮蔽直接测定法E、电极法2、紫外光分光光度法属于A、吸收光谱分析法B、发射光谱分析法C、散射光谱分析法D、荧光分析法E、反射光谱分析法3、关于超速离心机的转速,最大相对离心力正确的是A、20000转/min以上、510000gB、40000转/min以上、645000gC、30000转/min以上、510000gD、30000转/min以上、645000gE、3000转/min以上、45000g4、下列电泳属于稳态电泳的是A、琼脂糖电泳B、滤纸电泳C、纤维素薄膜电泳D、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E、等点聚焦电泳5、离子交换层析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物质A、在两相的吸附不同B、在两相的溶解不同C、分子大小不同D、离子交换不同E、亲和力不同6、下列何种方法可用于获得某种纯蛋白质A、琼脂糖凝胶电泳B、透析C、离子交换层析D、免疫固定电泳E、亲和层析7、凝胶层析分离蛋白质所应用的原理是A、蛋白质所带电荷的多少B、蛋白质是清蛋白还是球蛋白C、蛋白质所含酸性氨基酸的多少D、在某个体系内该蛋白质的含量的多少E、蛋白质的分子大小8、适用于分离同工酶及其亚型、大分子核酸的电泳分析方法是A、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B、凝胶电泳C、等电聚焦电泳D、毛细管电泳E、火焰光度法9、测定光束通过溶液混悬颗粒后的光吸收或光散射程度的定量方法是A、荧光定量分析法B、散射光谱分析法C、发射光谱分析法D、吸收光谱分析法E、原子吸收光度法10、下列电泳属于区带电泳的是A、琼脂电泳B、琼脂糖电泳C、聚丙烯酰胺电泳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11、具有分离速度快、样品用量小的特点,适合于病理情况下微量异常蛋白的检测的方法是A、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B、凝胶电泳C、等电聚焦电泳D、毛细管电泳E、荧光法12、对分子量相同而电荷不同的蛋白质分离宜采用的电泳技术为A、醋酸纤维薄膜电泳B、琼脂糖凝胶电泳C、转移电泳D、等电聚焦电泳E、SDS PAGE13、下列方法中哪些属发射光谱分析法A、火焰光度法、荧光法、化学发光法B、火焰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C、火焰光度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D、火焰光度法、荧光法、分光光度法E、火焰光度法、化学发光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遮蔽直接测定法利用脂蛋白中特异抗体等物质,现将血浆中LDL和VLDL包裹保护,直接测定未被包裹的HDL中的胆固醇,准确快速,易于在全血自动分析仪上使用。

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医学检验学化学练习题第10章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精品】

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医学检验学化学练习题第10章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精品】

第十章肝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一、A11、微粒体乙醇氧化体系的辅酶为()。

A、NAD+B、NADHC、NADPHD、NADP+E、CoA2、酶动力学检测ALT的基质是()。

A、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B、丙酮酸和谷氨酸C、天门冬氨酸和α酮戊二酸D、草酰乙酸和谷氨酸E、谷胱甘肽和氨基酸3、不是肝硬化时蛋白质代谢异常的表现的是()。

A、清蛋白合成减少B、纤维蛋白原合成减少C、氨基酸代谢异常D、尿素升高E、血氨升高4、反映肝纤维化的酶主要为()。

A、ASTB、γ-GTC、ALTD、MA0E、ALP5、下列哪种胆红素有细胞毒性()。

A、非结合胆红素B、单葡萄糖醛酸结合胆红素C、双葡萄糖醛酸结合胆红素D、与血清白蛋白牢固结合的胆红素E、蛋白非结合型胆红素6、对肝癌的诊断阳性率最高的肿瘤标志物是()。

A、碱性磷酸酶1B、γ-谷氨酰转肽酶ⅡC、甲胎蛋白D、谷胱甘肽-S-转移酶E、乳酸脱氢酶7、血中非蛋白含氮物质主要来源于()。

A、蛋白分解代谢产生的氨基酸B、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游离氨C、鸟氨酸循环产生的尿素D、肌酐与尿酸E、食物中吸收的氨盐8、肝细胞病变可以引起下列蛋白质合成减少,除外()。

A、白蛋白B、γ-球蛋白C、α球蛋白D、凝血酶原E、纤维蛋白原9、胆红素在血浆中与下列何种物质形成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和运输()。

A、Y蛋白和Z蛋白B、葡萄糖醛酸C、血红蛋白D、清蛋白E、γ-球蛋白10、下列酶中随年龄变化最明显的是()。

A、谷丙转氨酶B、γ-谷氨酰基转移酶C、谷草转氨酶D、碱性磷酸酶E、乳酸脱氢酶11、不能反映肝内或肝外胆汁淤积的试验是()。

A、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B、血清总胆汁酸C、血清ALP及其同工酶D、血清GGTE、血清总胆固醇定量12、下列哪项检查对肝硬化诊断最有意义()。

A、ALTB、ALPC、AFPD、TBilE、A/G13、肝糖原能分解为葡萄糖是因为肝内存在有()。

A、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B、葡萄糖激酶C、磷酸化酶D、葡萄糖-6-磷酸酶E、磷酸果糖激酶14、不能出现甲胎蛋白增高的疾病是()。

主管检验技师临床化学讲义2017年第十章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主管检验技师临床化学讲义2017年第十章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考纲要求》1.肝胆生化(1)肝脏的代谢了解(2)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熟练掌握(3)胆汁酸代谢紊乱与疾病熟练掌握(4)胆红素代谢与黄疸熟练掌握2.肝胆疾病的检查(1)酶学检查(ALT、AST、ALP、GGT、 ChE)方法学评价、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熟练掌握(2)胆红素代谢产物(血浆总胆红素、结合与未结合胆红素,尿胆红素及尿胆原)和胆汁酸测定的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熟练掌握(3)肝纤维化标志物(Ⅲ、Ⅳ型胶原等)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熟悉(4)肝昏迷时的生化变化及血氨测定掌握3.肝细胞损伤时的其他有关检查及临床意义(1)蛋白质代谢异常的检查了解(2)糖代谢异常的检查了解(3)脂代谢异常的检查了解(4)各种急、慢性肝病时综合考虑应选择的试验及其临床意义熟练掌握肝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对维持机体内外其环境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功能有:1.代谢功能,参与糖、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的合成、分解和储存;核酸代谢;激素的生物转化;胆红素和胆酸的代谢。

2.排泄功能,如胆红素、胆酸、药物、某些阴离子染料等的运输和排泄。

3.解毒功能,参与对药物、毒物等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

4.凝血和纤溶因子、纤溶抑制因子的生成及对活性凝血因子的清除等。

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各种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当肝脏受到各种致病因素侵袭时,其功能状态和组织结构必然受到影响。

肝的病理状态大致可分为肝细胞损伤,间质反应,胆汁淤积,局限性肝损害及肝血管系统损害五种。

以上病理改变往往合并存在,但有所侧重,从而出现各种肝病的实验室检查特征,导致有关的试验结果异常。

一、肝胆生化(一)肝脏的代谢功能1.糖代谢:肝脏是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重要器官。

肝脏通过肝糖原的合成分解及糖异生作用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

进食之后自肠道吸收进入门静脉再进入肝脏,肝细胞迅速摄取葡萄糖,并合成肝糖原储存起来。

于是在肝静脉血液中保持着较低的血糖浓度。

相反,在空腹时,循环血糖浓度下降,肝糖原即迅速分解6-磷酸葡萄糖,并在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下,生成葡萄糖补充血糖,所以,肝脏有较强的糖原合成,分解和储存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 第十章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一、A11、肝脏在脂肪代谢中的作用不包括A、生成酮体B、利用酮体C、合成脂蛋白D、分泌胆汁酸进入肠道帮助脂类消化吸收E、能排泄胆固醇2、体内进行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是A、肾脏B、胃肠道C、心脏D、胰腺E、肝脏3、前清蛋白比清蛋白更能早期反映肝细胞损害的原因为A、其血清浓度高B、易于测定C、半寿期短D、方法重复性好E、浓度恒定4、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从正极到负极各组分的先后顺序A、Alb、α1、α2、β、γB、γ、β、α1、α2、AlbC、β、Alb、γ、α1、α2D、α1、α2、β、γ、AlbE、Alb、β、γ、α1、α25、急性黄疸型肝炎,血清中酶活性下降的是A、ALTB、ASTC、胆碱酯酶D、AKPE、γ-GT6、诊断骨骼疾患时最重要的酶学指标是A、CKB、LDHC、ALPD、γ-GTE、ACP7、梗阻性黄疸病人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的比值为A、20%~30%B、30%~40%C、40%~50%D、40%~60%E、>60%8、肝功能障碍可以引起下列哪些蛋白质合成减少A、清蛋白B、纤维蛋白原C、α-球蛋白D、凝血酶原E、以上都是9、血清蛋白在pH为8.6的缓冲体系电泳时的移动方向是A、从阴极泳向阳极B、从阳极泳向阴极C、从原地向四周扩散D、有的泳向正极,有的泳向负极E、以上都有可能10、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时,下列哪项正确A、清蛋白↑,球蛋白↑B、清蛋白↑,球蛋白↓C、清蛋白↓,球蛋白↓D、清蛋白↓,球蛋白↑E、清蛋白正常,球蛋白正常11、肝脏生物转化功能的第二相反应是指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水解反应D、结合反应E、酯化反应12、毒物、药物、激素等进行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在A、肝脏B、肾脏C、胃肠道D、脾脏E、胆13、血浆中运输胆红素的载体是A、清蛋白B、α-球蛋白C、β-球蛋白D、γ-球蛋白E、以上都不是14、Y蛋白和Z蛋白是哪种细胞内的色素受体蛋白A、肝组织B、肾组织C、心脏组织D、脑组织E、骨骼肌组织15、尿素产生于A、联合脱氨基作用B、肠肝循环C、鸟氨酸循环D、三羧酸循环E、脂肪酸的β羟化16、尿素的生成部位是A、肾小管B、集合管C、肾小球D、肝脏E、骨髓17、在下列何种酶的催化下,胆红素被转化为结合胆红素A、血红素加氧酶B、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C、乙酰基转移酶D、甲基转移酶E、谷胱甘肽-S-转移酶18、大多数血浆蛋白质的合成部位是A、肝脏B、心脏C、胰脏D、肾脏E、小肠19、肝脏中与胆红素结合的主要物质是A、硫酸根B、乙酰基C、葡萄糖醛酸D、甲基E、甘氨酰基20、血清蛋白电泳出现β-γ桥,最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急性肝炎B、肾病综合征C、急性肾小球肾炎D、肝硬化E、胆囊炎21、对急性肝炎有诊断价值的酶是A、ASTB、ALTC、γ-GTD、AKPE、MAO22、体内生物转化作用最强的器官是A、肾脏B、心脏C、肝脏D、胃肠道E、脾23、以下不属于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的是A、Ⅳ型胶原B、透明质酸C、Ⅲ型胶原前肽D、层黏蛋白(LN)E、干扰素24、IFCC推荐的胆红素常规测定方法是A、偶氮反应方法B、胆红素氧化酶法C、钒酸氧化法D、甲醇水法E、DPC法25、肝外胆道阻塞时血清中活性显著升高的酶是A、ALTB、ASTC、ALPD、MAOE、以上都不是26、诊断原发性肝癌常用肿瘤标志物的最佳组合是A、AFP、γ-GTⅡ、ALPB、γ-GTⅡ、ALP1、GETC、AFP、γ-GT、GSTD、AFP、CA199、NSEE、AFP、γ-GT、TPs27、血清蛋白电泳时通常用pH8.6缓冲液,此时各种蛋白质带有的电荷为A、清蛋白带正电荷,其他蛋白带负电荷B、清蛋白带负电荷,其他蛋白带正电荷C、清蛋白和其他蛋白均带负电荷D、清蛋白和其他蛋白均带正电荷E、清蛋白和其他蛋白均不带电荷28、血氨升高见于A、剧烈肌肉运动B、进食高蛋白质C、肝昏迷D、胆囊炎E、严重烧伤29、关于肝脏疾病常用实验室检查,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了解肝脏有无损害及其程度B、以肝功能状态做动态比较C、协助病毒性肝炎及肝癌的诊断D、检查结果正常就能排除病变存在E、评价肝脏的储备功能30、正常人血浆中胆红素的含量约为A、<1μmol/LB、<2μmol/LC、<10μmol/LD、<17.2μmol/LE、<34.4μmol/L31、原发性肝癌时,ALT值A、正常B、中度升高C、可正常或轻中度升高D、降低E、严重降低32、目前推荐检测血清总蛋白的定量方法是A、双缩脲比色法B、干化学显色法C、层析法D、电离法E、凝胶法33、测定ALT的底物是A、α-酮戊二酸和丙氨酸B、α-酮戊二酸和天冬氨酸C、丙酮酸和α-酮戊二酸D、丙酮酸和天冬氨酸E、乙酰乙酸和丙氨酸34、临床化学实验室测定血氨较好的方法为A、干化学法B、酶学法C、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D、扩散法E、气相色谱法35、急性肝炎时,反应最灵敏的指标是A、ALT升高B、总蛋白降低C、血糖降低D、三酰甘油升高E、胆汁酸降低36、GGT测定中下列何种底物由于有较好的溶解度而可显著增加酶的最大反应速度A、双甘肽B、γ-谷氨酰α-萘胺C、γ-谷氨酰对硝基苯胺D、γ-谷氨酰-3-羧基-对硝基苯胺E、对硝基苯胺37、能反映肝内或肝外胆汁淤积的试验是A、血清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测定B、血清总胆汁酸测定C、血清ALP及其同工酶D、血清GGTE、以上都是38、血清蛋白质在pH为8.6的缓冲体系内所带电荷为A、正点荷B、负电荷C、不带任何电荷D、有些带正电荷,有些带负电荷E、以上都有可能39、急性肝炎早期时,血浆蛋白浓度出现低下的是A、C-反应蛋白B、铜蓝蛋白C、前清蛋白D、α1-抗胰蛋白酶E、α1-酸性糖蛋白40、阻塞性黄疸病人血清中肯定不增高的酶是A、胆碱酯酶B、ALPC、ALTD、GGTE、AST41、临床化验室测定血氨的参考方法为A、离子交换法B、气相色谱法C、酶学法D、扩散法E、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二、A21、38岁,女,右膝外上方肿痛4个月,膝关节伸屈活动受限,X线片示右股骨下端有一破坏灶,边缘膨胀,中央有肥皂泡样改变,向内已经超过中线,远端距关节面不足1厘米,诊断为骨细胞癌,此时碱性磷酸酶活性A、极度升高B、中度升高C、明显升高D、轻度升高E、不升高三、A3/A41、患者,女,53岁,因黄疸、弥漫性上腹痛和全身瘙痒3周入院。

尿液为暗褐色,粪便为灰白色,并有恶臭。

体检:黄疸,右季肋部有触痛,肝肿大。

<1>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A、溶血性黄疽B、肝细胞性黄疸C、阻塞性黄疸D、肝硬化E、胆囊炎<2> 、下列哪项与患者的临床诊断关系不大A、血清胆红素测定B、尿胆红素定性实验C、血碱性磷酸酶测定D、血γ-GT检测E、血清BUN测定<3> 、该患者最可能的检测结果是A、血清胆红素增加,尿胆红素阴性B、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血ALT正常C、血清尿素氮增高,尿胆红素阳性D、血清结合胆红素增加,血ALP增高E、尿血红蛋白增加四、B1、A.细胞核B.细胞浆(质)C.线粒体D.微粒体E.内质网<1> 、肝细胞中,大部分AST存在于A B C D E<2> 、肝细胞中,大部分ALT存在于A B C D E2、A.ALTB.ASTC.LDHD.GLDHE.GGT<3> 、反映胆道阻塞最敏感的指标是A B C D E<4> 、最能说明肝细胞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是A B C D E<5> 、反映急性肝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是A B C D E3、A.ALTB.ALPC.CKD.淀粉酶E.PChE<6> 、反映肝实质细胞损伤的酶为A B C D E<7> 、反映肝脏合成能力的酶为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肝脏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代谢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肝细胞是合成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的最重要的器官,并能进一步合成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卵磷脂胆固醇脂酰基转移酶。

肝分解甘油三酯和脂肪酸的能力很强,参与脂肪酸的β氧化,并且进行酮体合成。

胆汁酸在肝细胞内由胆固醇转化生成,总胆汁酸在脂肪的吸收、转运、分泌和调节胆固醇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

肝细胞分泌的初级胆汁酸大部分以结合形式分泌入胆汁,再排入小肠,约95%的胆汁酸在回肠末端被重吸收经门静脉至肝,肝细胞将90%~95%所摄取的胆汁酸经过肝细胞变为结合胆汁酸后,连同新合成的初级胆汁酸一起再分泌至胆汁中,上述这种由肠至肝的过程,称为肠肝循环。

【答疑编号100917704,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在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体内物质不断代谢,产生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及代谢终末产物并有外界进入的异物(如毒物,药物,食物添加物,致癌物及其他化学物质)。

这些内生及外来物质主要在肝脏进行生物转化。

【答疑编号100917703,点击提问】3、【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血清前清蛋白浓度可反映肝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因半寿期短,比清蛋白和转铁蛋白更为敏感。

【答疑编号100757444,点击提问】4、【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醋酸纤维薄膜和琼脂糖凝胶是目前最常采用的两大介质。

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带不同量的负电荷,在电场中由阴极向阳极泳动。

由于清蛋白等电点的差异,电泳后由正极到负极可分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五个区带。

【答疑编号100757442,点击提问】5、【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在病情严重的肝炎患者中,假性胆碱酯酶(PCHE)降低与肝病变程度成正比,与血清清蛋白平行;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如PCHE持续降低则提示预后不良;肝功能不全时PCHE明显降低。

【答疑编号100757441,点击提问】6、【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骨骼系统病变时,成骨细胞增生活跃的状况下,血清ALP可有程度不同的升高。

【答疑编号100757440,点击提问】7、【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当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时,可根据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率来协助鉴别黄疸的类型。

肝细胞黄疸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的比值常为40%~60%;梗阻性黄疸时比值常>60%。

【答疑编号100757439,点击提问】8、【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肝脏利用氨基酸合成肝细胞自身的结构蛋白质,还能合成多种血浆蛋白质(清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及多种血浆蛋白质),其中合成的量最多的是清蛋白。

【答疑编号100757438,点击提问】9、【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带不同量的负电荷,在电场中由阴极向阳极泳动。

【答疑编号100757437,点击提问】10、【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急性肝脏损伤早期或局灶性肝脏损伤等轻度肝损害时,清蛋白(A)可正常或轻度下降、球蛋白(G)可轻度升高、TP和A/G均可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