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呵护心灵的教育者——陈伟鹏

合集下载

以“爱”为魂,用“心”育人

以“爱”为魂,用“心”育人

以“爱”为魂,用“心”育人发布时间:2021-06-10T09:34:04.8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3期作者:邱丽洁黄小辉[导读] 班主任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全体科任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者。

对于班主任来说,如何全面地爱所有的学生、发挥全体学生的智慧、打造一个高效和谐的班集体是一门重要的课题。

结合教育实践,笔者认为:师爱,是职业道德之核心;师爱,因真挚无私而伟大;师爱,应普照学生的心田。

以“爱”为魂、用“心”育人,以师爱,坚守师德“高地”,淬炼师德师魂,班主任工作必将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

以“爱”为魂,用“心”育人邱丽洁黄小辉(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内容摘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全体科任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者。

对于班主任来说,如何全面地爱所有的学生、发挥全体学生的智慧、打造一个高效和谐的班集体是一门重要的课题。

结合教育实践,笔者认为:师爱,是职业道德之核心;师爱,因真挚无私而伟大;师爱,应普照学生的心田。

以“爱”为魂、用“心”育人,以师爱,坚守师德“高地”,淬炼师德师魂,班主任工作必将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

关键词:班主任、师爱、师德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7-134-01《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以德服人,最终平定了南中叛乱,巩固了大后方,并得以专心对付魏国。

在班主任工作中,能如“七擒孟获”般春风化雨,使学生心悦诚服接受教育、专心读书的,莫过于——以“爱”为魂、用“心”育人,以师爱,坚守师德“高地”,淬炼师德师魂。

众所周知,班主任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全体科任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者。

对于班主任来说,如何全面地爱所有的学生、发挥全体学生的智慧、打造一个高效和谐的班集体是一门重要的课题。

结合教育实践,我的体会是:一、师爱,是职业道德之核心众所周知,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天职。

关注心灵成长科学教育学生————追求给学生最好的教育

关注心灵成长科学教育学生————追求给学生最好的教育

关注心灵成长科学教育学生————追求给学生最好的教育作者:陈伟平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第15期陈伟平作者简介:陈伟平,上海市松江区民乐学校校长,E - mail:chenweiping@(上海,201699)在过度关注教育、过度保护孩子的今天,我们往往走到了教育的误区,以为用溺爱就可以打造成功的教育,以为用投入就可以创优质的教育,以为用绩效就可以衡量教育的得失。

这是对教育工作的误解,是对学生成长的忽视,更是对教师专业的轻视。

教育需要专业的思考和方法,它不是简单的服务。

要给学生最好的教育,就应该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讲究教育方法的科学性。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不是灌输,而是一种引导。

教师的讲解不能代替学习,无论教师讲得再细、再透,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那也是没有作用的。

所以,教师要慢慢地引导学生,带领他们去体验知识转换的过程,让他们产生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索。

教育不是神话,而是一种训练。

如果教师以为讲过了,学生就会理解;练过了,学生就会掌握;强调过了,学生就会铭记,那么就是把教育简单化了。

教育是一种训练,就像教师常讲的,包含听、说、读、写、算、练等环节。

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去经历单一环节的训练,而是要让学生经历包含听、说、读、写、算、练等各个环节的整个系统的训练,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明白,让他们学会。

教育不是宽容,而是一种规范。

当学生们刚刚进入校园时,他们往往是幼稚无知的,贪玩任性的,没有约束不懂规矩的。

此时,教师要明确地告诉他们:到学校来,要先学会遵守纪律、遵守规则,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约束。

在开始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适应学习生活,为未来的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育不是学习,而是一种修炼。

即使学生学习了丰富的知识,掌握了无数的技能,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明白了是非正误,但还是不够的。

学生还要学会修炼,要用学到的知识去看待社会,用正确的观念来指导自己,更要用自己的思想来修炼自己;要懂得尊重他人,懂得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懂得看淡名利,懂得敬业奉献。

让语文教学回归儿童生命成长

让语文教学回归儿童生命成长

让语文教学回归儿童生命成长作者:***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2021年第02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经常会思考、会问这些问题:何为语文?语文为何?语文何为?思考这些问题,缘于我对语文这门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性质、本体特征和目标的拷问。

焦鹏程老师提出“要基于儿童立场、生活维度、生命高度教语文”。

从提法上看,不论是“儿童立场”,还是“生活维度”,抑或是“生命高度”,都不是什么创新的主张,似乎是一种“杂烩”,但从语文教学的原理、现行教学的实情方面分析,坚守儿童立场、生活维度和生命高度教语文,却是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源,在现在乃至未来都不失为一种重要的语文教学方向。

基于儿童立场、生活维度、生命高度教語文,至少回答了“为谁教”“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等重要问题;将“儿童立场、生活维度、生命高度”作为一种教学主张整体提出与实施推进,体现了一名教研员对语文教学价值的深入思考和真心坚守,所做的研究是有意义的,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回归儿童立场,体现了对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积极回应。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

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朱永新曾经说过:“好的教育从哪里开始?回到教育的常识,从看见儿童开始。

”回归儿童立场,让教育为儿童的生命成长奠基,是回到了教育的原点。

回归儿童立场,体现了对教育本质属性的坚守。

《学记》有云:“故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教育应切实把握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严格要求与弘扬个性的关系,以及传授与启发的教学准则,要尊重儿童主体地位,弘扬儿童个性,善于因势利导。

回归儿童立场,体现了对语文教育本体特征的坚守。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语言表达、思维思辨、审美怡情、文化感受等诸多能力的重要阵地,语文教育应为儿童敞开大门,打造一个诗意、适宜的世界,引导儿童站在课堂的中央,成为课堂的主人。

2024年教研心得:当好“引路人”,争做“大先生”

2024年教研心得:当好“引路人”,争做“大先生”

教研心得:当好“引路人〃,争做"大先生”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已经在王村镇中心小学工作四年多了。

回想起这段时间的教学经历,我不禁感慨万千。

在这个诗情画意的小镇里,我与孩子们一起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今年我担任三年级班主任兼语文教学,这个班级的孩子们都非常可爱,他们天真无邪,对知识充满了渴望。

每天早晨,当我走进教室时,孩子们总是热情地向我打招呼,笑容洋溢在脸上。

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的家境贫寒,有的家庭条件较好,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课堂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我会给他们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我也会引导他们多读好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相信,只有通过阅读,孩子们才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除了课堂教学,我还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

我会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比赛,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比如,我会举办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表达能力。

课间休息的时候还会教他们打乒乓球,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班级管理方面,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会鼓励学生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我会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同时,我也会给予学生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特殊的学生。

有一个女生叫赵欣,学习能力相对较弱。

但是,他非常努力,每天都会认真地完成作业。

我会根据他的实际情况,给他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他克服困难。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的语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的家长非常感激我对她的关心和帮助。

在乡村小学的教学中, 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范文6篇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范文6篇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范文6篇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

读书可以愉悦身心、提升自己。

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范文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借鉴或帮助。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 1读着陈震老师的书《做温暖的教育者》,很受感动。

我在思考,作为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不仅仅要做一个温暖的教育者,更要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

做温暖的教育者,需要我们在工作时,充满爱心、充满真心、充满公心、充满慧心。

让我们的服务对象能真切感受到我们平等、理解的爱。

这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

而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则是我们每一个教研员应有的追求。

智慧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决定处理和发明创造的潜力。

智慧的研究者,是指研究者在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决定事物并在实践中遵循事物规律、实现行为目的的过程中,始终以研究的心态参与其中,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得到新的认识,取得新的成果,与此同时增强并发展着自身的这种研究潜力。

我想自己是一名从事幼儿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自己也在不断地提升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我感到成为智慧的研究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我终身的追求。

教研员的主要工作是开展高效的教师教育,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课程研究与编制导论》一书中,斯腾豪斯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三条途径:通过系统理论学习;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

教师的学习同儿童的学习一样,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验证、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新信息,从而建构整合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构成教育潜力的过程。

斯腾豪斯的后二条途径都涉及研究。

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是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超多的研究证明,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引领教师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个专业的教研员,要和一线教师组成学习研究共同体,和教师们一起,用心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帮忙教师逐渐由新手型向成熟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骨干教师演讲稿——我的成长故事

骨干教师演讲稿——我的成长故事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骨干教师演讲稿——我的成长故事篇一:教师的成长故事演讲稿教师的成长故事演讲稿各位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下午好!在教师的这条路上,我最真实的感受便是痛并快乐着。

今天我没有华丽的辞藻,精彩的情节,只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我真实的成长故事。

走上三尺讲台不过三个年头,但仔细想来,从16岁进入师范,19岁进入大学读本科,教师这两个字融入我的生命却已有整整十年。

前七年是让我惭愧的七年,作为一个心高气傲的人,谁愿意将自己的人生放在那小小的三尺讲台,甘心当一个孩子王呢?所以,我怨天尤人,浑浑噩噩。

教师这个词成了我内心的一种禁忌。

不过是一名老师罢了,我时常嗤之以鼻。

就是这样一个稚嫩、内心充满不屑、总是冷眼旁观的我,尽管有那么多的不甘心不情愿,还是走上了早已无法更改的人生轨迹——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老师。

但,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原来那小小的三尺讲台竟能演绎出如此华丽动人的心灵乐章,那是一种艺术,是用声音、表情、肢体共同演绎的交响曲,我们是演员,更是运筹帷幄的导演,不仅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更要将讲台下所有的主角们全部点燃,我们燃烧的是自己的激情,他们迸发的是思想的火花,我们共同体验着语言的美妙、情感的碰撞、心灵的激荡。

在薛瑞萍的讲座上,我看到了一个大气而睿智的小学语文老师,腹有诗书气自华便是她真实的写照,精彩的演讲、机智的答辩,那已步入中年的身躯在台上却是那么耀眼,那一刻,她便我心中最亮的明星。

在我的第一个指导老师身上我看到什么是严谨而有效的教学,什么是让学生又敬又爱,办公室里经常洋溢着笑声,那一声声脆嫩的“周老师”喊出了他们心底最深的爱,我们知道那是她的忠实小粉丝们又来看望已经离开他们好几年的周老师了。

什么敌得过孩子们最真挚的心呢?在我的第二个指导老师身上我只感受到了一个字——绝!她是真正拥有大智慧的师者。

没有起早贪黑的平凡敬业,却能在三尺讲台上点燃孩子们的激情,站在那里的她让我真实感受到什么才是指点江山的潇洒与豪情。

当一个语文老师做了校长……

当一个语文老师做了校长……

教学主张|专家评述文|陈鹏“当一个语文老师做了校长,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如果让你开动脑筋创想,写一篇命题作文,你会怎样写呢?在中国大地上,就有这样一位我敬佩的人,她不是用笔,而是在用自己的人生书写着这样一篇作文,她就是语文老师、小学校长余志君。

在我眼里,无论是在语文教学上,还是更为广阔的教育领域里,余志君老师都是一个深入的思考者,一个潜心的研究者,一个热情的播种者,更是一个快乐投入的创造者。

关注本质的思考者时光追溯到20多年前,中国的互联网已然兴起。

除了铺天盖地、扑面而来、令人大开眼界的“信息”,更让我感兴趣的是网上“交流”,尤其是坐在电脑前能与天南地北、众多大大小小的孩子们“交流”。

为什么我兴趣于此呢?因为当时我刚刚完成了教育部教育科学领导小组青年专项资助的一个课题———《大学生创造力训练研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已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头脑中形成了观念。

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在想,中国想大力发展科技事业,首先要依赖于具有发现力与创造力的科技人才,这样的人才从哪里来呢?教育要担当起这项使命。

大学毕业后,我留校从事科研管理工作,同时也在进行着这一方向的研究和实践。

我当时梦想着能开设一门专门针对各个学科大学生的创造力训练课程。

然而,课题完成后,我改变了主意,因为其中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将我引领到“创造力培养要从娃娃抓起”的研究与探索领域。

那时候,可没有什么手机和平板电脑,更没有什么博客、微博、微信群和线上课程,当时最为流行的交流方式就是新浪聊天室和BBS (论坛)。

我开设了一个名为“创想城”的论坛,在那里专门与孩子们进行交流,激活和鼓励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

事实上,论坛能得以开办下去,并坚持许多年,非常得益于我之前在新浪聊天室结识的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她就是余志君老师。

后来,我们俩共同担任“创想城”的超级版主,我叫“天地自然”,她叫“妄想的鱼”。

那时,没有“碎片化”带来的浮躁,大家可以在一个主题聊天室里,将一个问题探讨得非常广泛和深入。

教育从感知心灵起步

教育从感知心灵起步

教育从感知心灵起步文/郑文博泰戈尔说: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永远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教师这种职业就像一棵朴实平凡的大树,我以成为大树上的一片绿叶为荣。

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必然热爱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在距离树根最近的地方。

教无定法,而班主任工作方法更需因时而变,但“爱生”这个核心不变。

围绕“爱生”而设计的主题班会等活动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在实践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力量。

主题班会是师生交流的主阵地,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阵地,是传统教育中常见的方式。

教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特点,设计一系列主题班会,并适时地加以调整,可以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每届新生入学时,笔者都以“幸福的一代、努力的一代”为主题,讲解了当前中学生面临的处境以及奋斗目标。

一晃几年,惠及学生心灵成长的活动已成为我们共同的习惯:每周一升国旗后,读励志文章,确定一周努力目标;看到好文章,随时打印出来让学生贴在感悟本上,与大家共勉;生活中的发现,随时与学生分享等。

善于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寻找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将之升华成班会的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进行思想、品德、心理教育,使学生信心得到增强,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能促进良好氛围的形成和远大理想的树立,更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培养兴趣爱好,笔者还适时组织开展“诗歌朗诵会”“英语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

建立“感悟本”,开辟第二阵地。

“感悟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是学生成长中的“灯塔”,也是笔者做班主任以来一直坚持的第二“战场”。

先让学生写一写自己近期的见闻感悟,有时也明确规定内容(慎独、仁义礼智信等),家长则针对孩子写的内容,结合他们在家的表现写评语,最后再由学校根据双方反映出来的问题,结合学生在校表现及自己的观察,写出温暖的具有鼓励性和实用性的建议。

以爱育爱-静待花开

以爱育爱-静待花开

以爱育爱静待花开南口职业学校郑鹏程台湾女作家张晓风说过这样一段话:今天,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之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的内心无比沉重,我想各位同仁一定跟我有同感,那就是作为教师,我们的担子太重了!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个寓言故事:在意大利威尼斯城的一座小山上,住着一个天才老人。

据说他能回答任何人提出的问题。

当地有两个小孩愚弄这个老人,他们捕捉了一只小鸟,问老人:“小鸟是死的还是活的”老人不假思索地说:“孩子,如果我说小鸟是活的,你就会勒紧你的手把它弄死。

如果我说是死的,你就会松开你的手让它飞掉,你的手掌握着这只鸟的生死大权/作为教师,我们的手中握着失败的种子,也握着迈向成功的潜能,就看你如何去选择了。

教师的工作是个良心活,它是无法用尺度衡量的,大家可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其实我们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一些学困生或者我们眼中的差生身上,我也不例外。

好学生谁不喜欢,成绩也好,交给任务完成的也好,其实这些好学生即使换成任何一位老师他都可能是这么好,我觉得引导更多的落后生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 让他们发自内心的产生一种向上的力量与进取的信心,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之所在。

面对落后生,我也气过,恼过,甚至愤怒过,但看到他们无辜的清澈的眼神,我在不断地思索着,都是相同的孩子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一一脑力劳动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

我们不妨打个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6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蝎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去。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有些孩子适时地绽放了,而有些孩子却是含苞未放,在等待着一些让他怒放的养分,但是这样的花仍旧美的不可忽视。

乐教爱生 甘于奉献

乐教爱生 甘于奉献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作者:吴月来源:《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4年第01期在湖南省茶陵县,8年来,130余名送教教师为250多名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不让任何一个家庭被教育遗忘。

随着当地送教上门工作的深入推进,不少接受送教的儿童在康复、认知、生活适应等方面发生着积极变化。

骑着摩托车,走村道、过田野,湖南省茶陵县教师陈艳辉和父亲陈二文奔忙在送教路上,目的地是一名残疾儿童的家。

等候在家中的孩子,听到陈老师到来的声音,飞也似的跑出來,一把抱住她。

从教室到孩子们的家,风雨无阻,是送教教师的奔赴。

孩子的奔跑,则体现了对送教教师的认可、对知识和陪伴的渴求。

拥抱的瞬间,让人动容。

“放心,过几天还来!”每次离别时,面对孩子和家长的恋恋不舍,送教教师们总是坚定地说。

承诺背后,是教师的信念、爱心与精益求精的执着。

一些重度残疾儿童没有随班就读或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能力,切实保障他们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仅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内在要求,也是帮助其实现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

“零拒绝,全覆盖,每一个片区都有队伍,不让任何一个家庭被教育遗忘”,是茶陵县开展送教上门的写照。

这样的信念,支撑着教师们一趟趟走过曲折的乡村公路,奔波在全县所有需要送教的地方。

对孩子的爱,是长期从事特殊教育的根本动力。

打开孩子们的心门,要细心、有耐心,更要有胜似父母的爱心。

《茶陵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方案》要求,保证“送教上门”的服务时间,每月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不少于35分钟。

在实际工作中,老师们的送教时长经常超出这个标准。

每次上完课,送教教师们还会多留一会儿,与家长尽可能多地沟通,既增加对孩子的了解,也向家长传递护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爱的流动是双向的,教师们乐教爱生、甘于奉献,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关怀,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搭建起了有效沟通的桥梁。

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送教教师们努力启智润心、因材施教。

8年时间,250多名孩子,茶陵县找不出两套完全一样的送教方案。

学习心得——做一名心系学生的人民教师(陈作伟)

学习心得——做一名心系学生的人民教师(陈作伟)

做一名心系学生的人民教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心得西固城第一小学陈作伟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基层单位拉开了序幕。

我们学校也结合自身实际开始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党员教师积极参与此项实践活动。

为了把这项教育实践活动搞得更加深入、更有实效性。

我校组织全体党员教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习研讨活动。

学习方式多样,既有自学又有集中学习,还安排了各种讲座、知识竞赛、收看专题教育片等。

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一步步推进。

此间,我们再次重温了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

焦裕禄同志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使我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学习心得。

在各种规定书目和自选科目的学习中,我边学边做笔记,边学边吸收,边学边实践。

尤其对焦裕禄精神的学习领悟比较深刻,因为焦裕禄同志为我们党员树立了一根标杆。

他的精神就是我们的榜样。

比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心中装着他人、唯独没有自己等等。

从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看,本质在于公仆精神,精髓是奋斗精神,灵魂是求实精神,鲜明特征是奉献精神。

为什么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有40多年了,我们还能为他的事迹倍感振奋?他的精神至今为人民所称颂?关键就在于他心系人民。

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党员教师学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信息获取途径越来越多,对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什么样的党员干部能适应形势和任务的新发展、新要求。

我觉得就是那些密切联系、努力服务群众的党员。

这里不但要注重解决态度和感情问题,而且还要注重解决工作作风和方法上的问题,把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做深、做细、做好。

当前,在工作作风和方法上,群众反映强烈的两个问题,一是形式主义,二是官僚主义。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把言与行统一起来,发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

让每个生命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例谈龙岩市第四中学心理健康教育

让每个生命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例谈龙岩市第四中学心理健康教育

让每个生命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例谈龙岩市第四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陈兴鹏【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龙岩四中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构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即把握三个坚守,重视三支队伍建设,建立三层管理网络,坚持三大抓手,搞好三个阵地建设,构建三大平台,落实三大保障,注重三大成效,形成了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育人网络。

【期刊名称】《福建基础教育研究》【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2页(P117-118)【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多元化【作者】陈兴鹏【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第四中学【正文语种】中文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我校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形成了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育人网络。

一、把握三个坚守坚守一种理念: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

坚守一个中心: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为中心,努力塑造师生健康成长的心灵氧吧。

坚守一个目标:把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打造成为全区甚至全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品牌,使我校成为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

二、重视三支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队伍、兼职队伍和学生心理委员队伍。

从2005年起,学校先后选派教师到福州、西安、上海等地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证,培训合格后所需费用由学校报销,回来后做好在校内的二次培训,为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校积极组织教研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研讨会,各年级开设专题讲座等。

从2006年开始,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把工作的基点转向班级,每班培训配备2名心理委员,主动为学生集体及个别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协调服务。

目前,我校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3人,还有五位兼职教师准备考证,学生心理委员78人。

正是有了这样的专职队伍和广大的兼职队伍,以及班级学生心理委员,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红红火火,使我校成为新罗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

4002 -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漳州分校

4002 -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漳州分校

让心灵成为撬动教育的新支点漳州分校陈鸿伟“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教育,是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是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其经典著作《什么是教育》的名言。

的确,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需要掌握教育的方法,尤其需要懂得心理学,利用学生的惯性心理,因材施教,以便让传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深奥的理论,这是我在拜读《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感受最深的一个体会。

作者通过一系列常见到的教育教学案例,科学巧妙地渗透心理分析,用大量的事例来佐证心理理论,通过实践与理论的融会贯通,让阅读者一目了然。

通过阅读该书,我收获了一种心态、一种声音、一种魅力和一种活力。

一、在书中欣赏一种心态——健康向上的心态开篇,作者就谈到了教师自身最需要的心理学。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做教师的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认同自己的职业,学会从职业中获取幸福,进而成为一名快乐的老师,最终向着名师的方向去发展。

在长期的一线教育工作中,我们往往会出现职业倦怠:怨自己的教学没有成效,怨自己的教学没有得到认同,尤其是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电视大学的开放教育,由于工作和进修的性质,导致学生的出勤率通常都比较低,这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进而影响到教师在教育上的积极性、主动性,而教师在教育投入上的减少又转而影响学生的出勤率,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

《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作者给我们电大的开放教育提供了另一种思考的角度:首先教师要具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能自我培养自身的幸福感、具有强烈的工作热情,在课堂上乐观开朗,在工作中充满活力,在人际交往中尽显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一个充满阳光的教师形象。

通过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课堂彰显生命的活力,进而提高开放教育的效果。

二、在书中聆听一种呼唤——积极沟通的声音其次,作者谈及了教师要学会了解学生的心理。

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知识结构的差异,了解学生的心理很大程度上不是一本书简单的几个篇幅就能讲完。

四有三者讲话征文-(4)

四有三者讲话征文-(4)

教育,需要真诚!——争做“四有三者”好老师活动征文思源实验学校陈瑞鹏冰心老人曾说过"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

"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在教育之路上无悔付出,播种收获,满手余香。

1996年,我怀揣着青春梦想踏入了黄都完小的大门,走上了那三尺神圣的讲台,开始了寻梦之旅。

近20年的时间里,我从普通教师,到学校处室人员,到中层干部,到校长助理,再到副校长,然后到校长,再后来到县直学校副校长,然后到县直学校校长。

教学对象的不同、工作内容的变化,大大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但只要是领导交办的任务,我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站好每一个岗位,真诚地播洒每一份真情。

在这个过程中,我吃了不少苦,的确也受了不少累,但如今回味起来,正是这个过程,让我也收获了成长、进步和感动。

这些都是我弥足珍贵的人生财富!1996年,我刚毕业分配到黄都完小工作,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我,却担任了三个班的英语,一年后,还要负责当时的“普六”资料工作。

每天工作实在是充实而又辛苦,特别是2000年孩子出生那上半年,繁重的工作量和家庭责任担当,的确让我每天几乎只有4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半年下来,真瘦了一圈。

但现在细细想来,也正是因为这几年的经历,让老师们认识了我,了解了我,也让学校领导对我有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认可。

这为我能够一步步走上学校管理岗位是密不可分的,真是磨砺了我,提升了我!2008年7月,因学校领导调整,我被任命为黄都中学校长。

接到这个组织任命,很多教师说我是“临危受命”,要力挽狂澜,领导、教师乃至家长等都把提升黄都中学的希望放在了我的身上。

这三年,我完全是吃住都在学校,与全校师生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快速扭转了学校被动落后的局面,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快速得到提升,通过三年的努力,获得得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学校管理一等奖等。

2011年暑假,通过组织考核到县庆中学任副校长。

在县庆中学的四年里,我积极转变自己的角色,努力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根据领导安排的分工,我负责分管教学教研、后勤总务、党建工会等工作。

用“爱”打开学生“心”锁

用“爱”打开学生“心”锁

用“爱”打开学生“心”锁
郑成伟
【期刊名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卷),期】2013(000)015
【摘要】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待学生必须要有一颗爱心,用心
灵去感受,用爱去呵护,用爱去打开学生封闭的心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
【总页数】1页(P187)
【作者】郑成伟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区浙涪友谊学校重庆 40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1
【相关文献】
1.用“爱心”这把钥匙打开学生“心灵”的锁
2.用“爱心”这把钥匙打开学生“心灵”的锁
3.用“爱”打开学生自卑的心锁
4.用“爱心”这把钥匙打开学生“心灵”的锁
5.用“爱心”这把钥匙打开学生“心灵”的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用爱温暖心灵,呵护成长陈小明

用爱温暖心灵,呵护成长陈小明

用爱温暖心灵,呵护成长陈小明发布时间:2023-06-16T09:16:08.014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3年7期作者:陈小明[导读] 二十一世纪的班主任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生群体。

作为班主任既要对普通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对于特殊学生更要细心观察,及时把握他们的情感走向,把握教育契机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

慈溪职业高级中学浙江省慈溪市 315300摘要:二十一世纪的班主任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生群体。

作为班主任既要对普通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对于特殊学生更要细心观察,及时把握他们的情感走向,把握教育契机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

一、案例描述开学才一周,同学跑来告诉我Y在教室里伤心地哭,我先向同桌了解事情原委,开学后Y经常说一些奇怪的笑话,刚开始大家确实被逗得哈哈大笑,但他一直反复说,同学们很烦让他别说了,那时Y安静一会,但过一会他又开始重复,直到爆脾气的同学吼他,他就趴在桌上开始哭,还把书扔在地上。

听了同学的描述,我意识到Y有些特殊,接着向其室友了解情况,室友反馈Y是生活小白,开学前两天寝室同学一直帮助他,到后来发现一直跟他强调的物品要怎么摆放,他还是不会,直到Y拿着室友的洗漱用品洗漱引起冲突。

二、案例分析面对孩子不同寻常的表现,我马上进行了家访,Y母亲告诉我,孩子早在小学三年级在上海知名医院被诊断为轻度“自闭症”,不会表达,看到人多会紧张,渐渐地人变得敏感焦虑,有时学校和同学闹矛盾了回家就大哭一场,到了初中还会摔东西,出现咒骂同学的情形。

母亲是个家庭主妇空闲时在家装配产品,家里还有个姐姐,一家人一直把Y当成特殊病人看待,溺爱迁就,现由于疫情原因,去上海复症也不方便。

我说孩子以前是不是没有离开过家,还不习惯独立生活,母亲承认了说以后要上大学去的先让他适应一下,交谈中说作为家长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办?最后向我提出多包容一下他的孩子,家访过程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家长无力感和担忧感。

通过网络我对自闭症作进一步了解,自闭症孩子最明显特征为不同程度言语发育和人际交往障碍,行为方式刻板或多动不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名呵护心灵的教育者
——读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感悟
凤县凤州初级中学陈维鹏2016、3、15
近日在学校安排的“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中,自己挤时间阅读了学校推荐的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被许多人评价为影响世界教育的著作。

自己在开始阅读时还对这种评价抱着怀疑的态度,随着自己捧着书一页一页读下去的时候,自己竟然沉迷在小说的情节中,思想上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产生了读书恨晚的遗憾,因为我的眼前让作者描绘了一幅学校教育的新天地。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伟大的心灵在对话。

”读《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自己最深的感悟就是对自己多年教育经历的思考,对自己已经熟悉而且习以为常正在坚持的教育思想重新分析和整理。

也许自己一直在做着符合成人需求的教育,而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去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去倾听、观察和领会学生对教育的需求。

自己所信奉的教育思想只是不断地约束和规范,而不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材施教。

把教育做真,做成呵护学生心灵的教育,这是一切课改实验都应当思考和实践的方向。

把学生的一切行为表现当成学生心灵撞击后的选择。

小豆豆被刚上学所使用的课桌所吸引,好反复地打开课桌;她站在窗户处呼唤广告推销员;她趴在窗户向外观察小鸟并和小鸟说话,……。

这些行为表现,既是小豆豆强烈好奇心的驱使,更是她渴望学习,最接近自身认知经验,引起共鸣的冲动,而教师因为对她缺少认真的分析,受已有教育评价标准影响,只看到她行为上的散漫、混乱和干扰,把她列为不服管理的另类学生。

如果把小豆豆的这些行为都看成充满童趣、喜欢探索的心灵反映,那么老师会更多地审视自己的教育思想、行为和方法,为小豆豆创设水到渠成的教育情境。

把学生的教育当成学生心灵接纳和升华的活动。

小豆豆在巴学园里再没有受到老师的批评指责,更没有被请出教室,小林宗作校长见到小豆豆时总爱说:“我相信你是一个好孩子。

”当小豆豆掉进污水进
后,小林宗作校长把小豆领到家里洗净身上的粪便,没有责怪,只是叮咛:“见到有趣的事情后要先看清楚再去体验。

”当小豆豆把心中的话用了四个小时讲出来时,小林宗作校长一直专心地倾听。

巴学园总是把学习放在学生的喜欢的情境中,如电车教室、到大自然中旅行学习、请农民教授种庄稼、吃饭时让学生带齐山里的和海时的食物并唱吃饭歌,……学生的每天都是在老师的期待、鼓励和引导中度过,学习知识都是在丰富的活动情境中发现和接纳的,学校教育成为了学生心灵畅游和升华的过程。

正因如此,巴学园的学生在面对外校学生“巴学园外面一看是烂学校,到里面一看还是烂学校!”的挑衅儿歌时,手拉着手,并排在校园整齐地唱出“巴学园外面一看是好学校,到里面一看还是好学校”的回应。

把学生要当成有着丰富心灵的活生生的人去尊重。

教育不应当去改造人,而应当是因材施教,不断引导、挖掘和放大学生优点的过程。

教育的内容、评价标准、教学方法应在有大同的前提下求小异,要让教育产生于学生的生活认知体验,整合学生的零散认知结构。

教师要守护学生的心灵,做一个在言行中都在尊重学生心灵的教师,而不是把尊重挂在嘴上,在教育的实施中伪装者。

在巴学园中小豆豆的所作所为都被老师非常尊重地去对待,而小豆豆也学会了去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按照教师、家长所划定的标准做拔苗助长、恨铁不成钢的教育,只会让学生把学习当成痛苦的体验。

教育只有在心灵的渴望中才能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而强加到学生身体上的任何教育行为只会让学生心理扭曲。

读《窗边的小豆豆》让自己的教育思想受到一次洗礼,做一名求真智慧的教育者,给自己呵护的学生心灵打开一扇扇向远处眺望的窗户,应当作为自己教育生涯的理想。

想到这些,自己还有许多的路需要去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