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7月/4日/第008版
中医文化
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访山东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张灿玾
高新军 本报记者张昕
忆当年旧梦,几曾见,乱飞英。破学府林园,杏坛翰墨,老木飘零。春迎,岁和人愿,值衡阳路上亦多晴。还我桃林杏苑,唤来柳暗花明。
欣荣,仁术先声。南岳地,伴君行,正几时,故友知音共会,快意难平。峥嵘,有多少事,正抚今忆古寄含灵。念崔公吕老,敢昌国粹新生。
这首《木兰花慢》填词工整,格韵雅致,透出作者对中医事业的关心和热爱,可谓字字珠玑。该词出自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中医文献有着很深研究的山东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张灿玾老先生之笔,这是他专为纪念衡阳会议25周年而作。
记者日前就中医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话题对张灿玾老先生进行了采访。
记者:张老,首先请您谈一谈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张灿玾: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谓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所固有的、自身的、土生土长的文化。当然,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对外来文化绝对没有交流和渗透,是不可能的。就拿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在古代,汉民族和周边的国家、少数民族都有过不同程度文化层面上的交流和渗透。在交流渗透过程中,这些外来文化很快地就被我们原有文化融合、吸收,从总体来看,体现出来的仍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内涵,仍然是汉民族自身通过生产劳动所创造出来的各种文化层面的总和。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孤立的、绝对排外的,而是一种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的融合文化。
就传统文化而言,总是能够体现一个国家、民族的理念、礼仪、意识、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具有自身特点的内容。也就是说,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传统文化的东西。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是对这个民族在各方面的成就所作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也必然有着某种意义上的差别。因此,对我们国家固有的传统文化,我们理所当然地要很好地继承下来,在这个基础上,仍然可以与其他民族进行交流渗透,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必须强调的是,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东西必须保留,不然就把传统全部丢掉了,甚至被外来所替代,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被毁灭了,这个国家和民族也就失去了统一和凝聚的基础。在历史上曾有过某些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灭绝的例子,足可以说明这一点。
当然,任何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囿于时代的不同,也必然地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甚至也有糟粕。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是所谓继承,并不是永远停留在原地不动,而应该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在不同时期创造出新的东西,不断发展、充实本民族文化。这样,传统文化既能使先民们在长期劳动中创造的文化精华不至于失传,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通过新一代人的劳动,创造出新的文化内容,以此形成一种传统文化不断继承—创新的链条式过程,得到真正的充实和发展。
在充实和发展的过程中,对我们民族的宝贵遗产绝不能丢弃,更不能采取任何形式的替代。任何这样的行为,就意味着对文化的毁灭,这是对历史的犯罪!其中,在传统文化的大概念之下,就包藏着中医文化。
记者:谈到了中医文化,那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中医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张灿玾: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医是我国固有的医学,它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一门医学。它具有自身特有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而且,正是运用这种理论的指导和方法的诊疗,才保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繁衍和健康。并且,从古到今,也为许多国家所重视、引进和应用,甚至许多中医学家也成为世界近代史上有重大影响的科学家,如李时珍。
中医学不仅是中国医疗科学技术的伟大宝库,在发展过程中,也充分吸收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多方面的内容和特点。中医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温床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医学在思想、理论、观点,甚至具体内容上,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从思想方面来看,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充分思考人和天地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天地人三才”学说,而中医的《黄帝内经》也特别强调“人与天地相应”的思想,把人摆在天地之间去认识,不是孤立地去认识人。这种把人看作整体的思想,并不是中医所固有的,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哲学方面看,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学说也不是中医的专利,而是先秦时期在中国学术界普遍应用的哲学范畴;在自然科学方面,天文学、历法学、物候学、气象学这些自然科学的内容,在中医学术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和运用;在地理方面,中医诊疗学中,十分强调和注意同一种疾病在不同地区的不同表现特点,中医学家会根据地理特点进行治疗;从文学方面看,中国古代留下的丰富医籍,充分显示了它的文学色彩和不同文体,体现出不同文学时期的特色;从思维方法来看,中医对很多对象的观察都采用通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透过现象去看本质,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司内揣外,司外揣内”,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特色;从哲学看,中国传统哲学把客观事物看成一个始终在变化的物质,中医对疾病的诊疗也十分注重病情的变化,进行辨证施治,这样的思维也源于中国古代哲学。
以上足以证明,中医学中所含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多角度的、多方位的,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记者:现在很多人对中医、西医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您如何认识中医和西医的关系?
张灿玾:中医是中国固有的一门医学,它已经具有数千年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万余种辛亥革命以前的古医籍。从这些医籍的内容看,除了清朝中后期的医书中含有少量西医内容外,其余都是中医自身内容。当然,中国古代医学并不是完全不接受外来文化,历史上也曾有很多外国人来传播外来医学的实例,但是这些外来内容很快被中医的医学体系同化了。因此,中医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自身的医学体系。
西医,顾名思义,是西方的医学体系,它主要是在欧美这些西方国家科技革命后,在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医学。与中国固有医学,在理论上、方法上、药物上都存在重大差别。应该承认,西医有它的优势和学术价值。但是满清中后期“西学东渐”以来,西医学传到中国,本来两种医学可以互相借鉴、互相补充、互相交流,但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否定传统文化、崇尚西学”的倾向。西医对中医也呈现出批判的态度,一直发展到后来,在某些人看来,中医不仅应该被批判,还应该被“消灭”、“废弃”,遂造成了中西医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甚至出现了对中医的“歧视”、“限制”和“改造”。这种现象在较长时期内起伏不断,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
从目前条件看,中医作为一门医学,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优势和价值,所以我们仍然要对它很好地进行继承,在新的历史时期去发扬和光大。中西医之间,由于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的不同,不存在谁替代谁的问题,而应该互相团结、取长补短、同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医疗保健事业得到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