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教学设计
咏雪 郑板桥 教学设计
咏雪郑板桥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咏雪》郑板桥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咏雪》这篇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郑板桥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3.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分析和评论诗歌作品。
4.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表象意义和深层意义。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独立感悟和审美观点。
3. 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描写雪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回忆和叙述自己对雪的感受和印象。
引导学生思考雪的美,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 了解作品背景和作者:介绍郑板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他的文学成就和他在文学界的地位。
学生了解《咏雪》是郑板桥在什么时候创作的,以及这首诗歌有哪些特点。
3. 诗歌鉴赏:教师将《咏雪》的全文逐句解释,并解读其中的意象和抒情。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表面意义和深层意义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让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感、情感和意境。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之间讨论和分享各自对于《咏雪》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扩展自己的视角和思考方式,从而提高分析和评论诗歌的能力。
5.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一首描写雪的诗歌。
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如表现雪的颜色、形状、声音以及雪给人带来的感受等。
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
6. 诗歌分享:让学生逐一分享自己创作的诗歌。
其他同学可以给予反馈和评论,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7. 总结和反思:让学生总结这堂课学到的知识和收获,再次强调诗歌对于情感表达和审美意义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自然美,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 学生讨论:通过教师对作品的解读和学生的讨论引导,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咏雪》教学设计
赴一场冬日里的家族茶话会《咏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世说新语》相关文学常识。
2、朗读文章,借助角色演读的形式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赏析比较咏雪的两个比喻句,并能够在日常写作中熟练运用。
4、学习文章塑造人物的写法,感受东晋名士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世说新语》相关文学常识。
2、朗读文章,借助角色演读的形式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1、赏析比较咏雪的两个比喻句,并能够在日常写作中熟练运用。
2、学习文章塑造人物的写法,感受东晋名士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学情分析】本次教学的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
《咏雪》是初中第一篇文言文,虽然在小学时有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文言文,但对于学生学习初中文言文来说,还是有些许陌生。
初中文言文的学习要求及掌握程度相比小学来说会更高。
初一年级学生刚升上初中后,行为习惯都在逐步养成之中,学习自觉性还有待提高,对教材内容的识记与认知能力较为薄弱,未能自觉形成课后复习教材内容、整理听课笔记的学习习惯。
但囿于该年龄阶段,学生对于新事物会有好奇心,从而形成学习古代汉语的一大兴趣点,乐于在课堂中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和疑问。
同时,学生处于该年龄阶段,习惯于多媒体教学环境,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可以借助演示文稿、希沃白板等,加入些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比如:课堂活动、游戏互动等,使学生对于文言文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诵读法、演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次机缘巧合,你穿越到东晋。
某日,你在家中闲坐,收到一封来自谢太傅谢安的邀请函,他邀请你参加“冬日茶话会”,与他的家人一同饮茶赏雪,早就听闻谢太傅大名的你欣然答应。
为了能尽快融入这次家宴,你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查阅《世说新语》的相关材料,了解谢太傅一家。
1、刘义庆与《世说新语》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初中咏雪备课教案及反思
教案名称:《咏雪》课程类型:文言文阅读与鉴赏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咏雪》全文;2. 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3. 了解并欣赏古人咏雪的文学魅力;4.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2. 理解并背诵《咏雪》全文;3. 欣赏古人咏雪的文学魅力。
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2. 理解并背诵《咏雪》全文。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咏雪》的课件和参考资料;2. 学生准备《咏雪》的文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咏雪诗篇,如《雪梅》、《问雪》等;2. 提问:同学们对咏雪有什么印象?古人是如何咏雪的?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咏雪》全文,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含义;2.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言文的内容;3. 学生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查阅字典或询问同学。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咏雪》全文,重点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2. 教师分析《咏雪》的文学特点,如韵律、意象、情感等;3.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人咏雪的文学魅力。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结合课堂讲解,对《咏雪》进行再次阅读,加深理解;2. 学生尝试背诵《咏雪》;3. 学生回答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同学们对这篇文言文有什么印象?;2. 学生回答问题,复习《咏雪》的内容。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2. 教师分析《咏雪》的文学特点,如韵律、意象、情感等;3.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人咏雪的文学魅力。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结合课堂讲解,对《咏雪》进行再次阅读,加深理解;2. 学生尝试背诵《咏雪》;3. 学生回答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3.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古诗《咏雪》郑板桥教学设计
古诗《咏雪》郑板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积累古诗中的经典名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炼字的精妙。
2. 理解诗中蕴涵的深层含义,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
3. 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
1. 导入:引用古人对雪的描绘,引导学生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
2. 学习活动一:品味字句,感悟韵律
(1)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整体感知古诗韵律。
(2) 逐句解析,理解诗意,找出经典名句,反复品读。
(3)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3. 学习活动二:深入探究,感悟诗情
(1) 引导学生思考诗中蕴涵的深层含义和诗人当时的情感状态。
(2)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
(3)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 学习活动三: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1) 推荐一些与本诗主题相关的古诗,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2) 开展“古诗接龙”游戏,增强学生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
(3) 请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并说明理由。
5. 总结: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总结学习收获,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6. 作业:背诵本首古诗,并默写经典名句。
《咏雪》教学设计
咏雪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咏雪是一首以描写冬季雪景为主题的古诗。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古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感知能力,还可以启发学生对美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我们将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雪的美丽与神奇,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咏雪这首古诗的背景和意境。
2.能够理解诗中的描写手法和意象,从而能够欣赏和赏析这首古诗。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咏雪这首古诗的背景和意境。
–理解诗中的描写手法和意象,能够欣赏和赏析这首古诗。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准备一些冬季雪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发他们关于雪景的认知和感受。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雪的印象和感受,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导入内容:冬天来了,你们见过雪吗?雪有什么特点?请用形容词来描述一下。
第二步:课文学习(20分钟)•给学生分发咏雪这首古诗的课文,并在黑板上展示诗歌的原文。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教师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描写手法。
•选取诗歌中的某些句子进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三步: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句子或一段诗句,通过小组讨论来理解和解读这句诗句。
•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诗句传达了怎样的意境和情感,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描写方式。
第四步:赏析欣赏(20分钟)•学生重点欣赏诗歌中的描写手法和意象。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这首古诗,比如音乐欣赏、绘画欣赏等。
第五步:诗歌创作(20分钟)•要求学生以“咏雪”为题材,创作一段短诗,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创作。
•引导学生运用刚才学到的描写手法和意象来表达自己对雪景的感受。
《咏雪》教学设计-1
《咏雪》教学设计《咏雪》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在朗读中质疑、思辨;2.发挥想象, 品析诗句的高下, 并用比喻作诗;3、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在情境中感受诗意, 能喜欢《世说新语》。
【教学重点】理解文义, 背诵课文, 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和学生想象作诗。
【教学准备】PPT课件, 收集一些动漫的下雪图片, 选用适当的音乐。
【教学过程】一、播放幻灯“动漫飘雪图”, 学生背诵与雪有关的古诗, 激趣导入方法1.背诵写雪诗: 略方法2.讲述《七步诗》故事。
对七步诗, 谢灵运说, “天下才分十斗, 曹子建独得八斗, 我得一斗, 天下人共用一斗。
”“才高八斗”的由来。
谢灵运对曹子建的推崇和自信真性情。
方法3.谢家子弟不一般, 介绍谢家出示《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是两个大家族, 赫赫有名的家族。
谢家, 谢安, 谢灵运, 谢惠连, 谢朓, 都是诗文卓著, 诗仙李白特别推崇谢安和谢朓。
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显赫的谢家里。
走进谢太傅时代的谢家, 有如此多的名人, 是一个怎样的家庭氛围呢?一起走进谢太傅家一个雪天咏雪的故事里。
二、熟读成诵, 质疑问难1、自由读课文几遍, 读到自己认为熟了就停下来。
指名学生读, 点评。
换一种方式读课文。
去掉标点读。
再换一种方式读, 古籍是竖排的, 我们也来读一读竖排本的, 慢悠悠读全文。
2.质疑问难你有什么地方读不明白?或者对课文的内容提出问题?师生一起解决疑难字词。
要落实的重要字词:儿女:子侄辈;骤:急速, 迅猛。
(暴风骤雨);拟:相比, (无可比拟);未若:不如, 比不上;因:凭借。
预设: 这两句诗到底谁的好?为什么谢太傅没有点评?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三、品读感受“咏絮才”1.__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让我们从文字中捕捉信息。
2、师小结: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咏雪》教学设计(优秀9篇)
《咏雪》教学设计(优秀9篇)《咏雪》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
并且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
并积累文言字词。
教学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流程: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
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师:画得真好。
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
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
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读出文章的感情,不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
但有几个字大家还是得注意它们的拼音。
骤:zhou 似:si 差:cha 拟:ni奕:yi。
师:通过听刚才同学们的朗读,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
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得字词句,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师:看来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懂,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大意,每人一句。
《咏雪》教学设计
《咏雪》
一、教学目标
1.朗读文言文,理解文意。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家庭氛围。
3.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文意,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比喻手法。
2.难点
1.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分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雪景图片,引出课题。
2.初读文言文
1.学生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理解文意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4.分析人物
1.分析谢太傅、谢道韫等人物形象。
2.体会家庭氛围。
5.学习比喻
1.分析文中的比喻句,体会其精妙之处。
6.朗读背诵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文言文。
7.拓展延伸
1.让学生进行比喻句的创作。
8.课堂小结
1.总结文言文内容和学习收获。
9.布置作业
1.写一篇关于雪的短文,运用比喻手法。
咏雪教学设计方案两课时
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咏雪》这首诗的朗读技巧,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雪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重点:1. 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2. 掌握诗的朗读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咏雪》诗歌原文、作者介绍、背景资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3. 诗歌朗读示范录音。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雪的特点。
2.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关于雪的诗句或故事?3. 引出课题:《咏雪》。
二、初读诗歌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音和节奏。
2.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读音错误。
三、精读诗歌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 解释诗歌中的生字、难词。
3.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四、讨论交流1. 讨论:诗歌中“白雪纷纷何所似?”这句话中的比喻有什么特点?2. 分组讨论: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五、总结1. 教师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布置作业:背诵诗歌,准备第二课时的展示。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诗歌的朗读和内容。
2. 学生展示第二课时的作业:背诵诗歌。
二、深入解读1. 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2. 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境。
三、朗读示范1. 教师示范朗读诗歌,注意情感的表达和节奏的把握。
2. 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四、拓展延伸1. 让学生创作关于雪的诗歌或作文。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进行点评。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技巧和情感体验。
2.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诗歌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创作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咏雪》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熟读全文。
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
并能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
3.知道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学习重点:诵读课文,多角度拓展思维。
学习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知识链接】1.作家和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
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2.谢道韫(349―409)“咏絮之才”的起源,魏晋时期的才女。
她自幼聪识有才辩。
是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课前预习】(高效课堂从预习开始)1.给加点字注音:俄而()雪骤()差( )可拟 ( ) 无奕( )女2.参考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内集儿女俄而雪骤欣然差可拟未若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咏雪》选自,作者,朝家。
该书是小说的代表作。
4.熟读全文。
学习过程:【呈现目标明确任务】1.能正确流畅地熟读全文。
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
并能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
3.知道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合作预习问题导向】美美地读(从读中感受)1.听范读:听字音、节奏和情感。
2.组员朗读展示。
认真地译(从译中探究)小组合作,结合课前预习中的重点词语翻译全文。
细细地品(从品中领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下列问题: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初中语文《咏雪》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咏雪》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咏雪》这首诗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人谢灵运的背景及其对雪的赞美。
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学会通过诗词来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咏雪》。
学会通过诗词来表达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雪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敬畏之情。
理解诗词中蕴含的哲理,启发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咏雪》这首诗的文本内容理解和解读。
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2.2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学会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资源:教师教材《咏雪》。
PPT或黑板等展示工具。
相关的参考资料和诗词鉴赏书籍。
3.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安静、整洁,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雪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雪的美好感受。
引出诗人谢灵运和他的诗作《咏雪》。
4.2 文本阅读与解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咏雪》,理解诗的基本内容。
教师引导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4.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的交流和探讨。
4.4 表达与创作:让学生尝试通过诗词表达自己对自然景物的感受。
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可以是一首小诗或一篇散文。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合作探讨和表达与创作的评估。
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解读的能力的评估。
5.2 评价标准:学生对诗的基本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的分析能力。
学生的合作探讨和表达能力,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感悟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诗词鉴赏: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写雪的诗词,如《雪梅》、《卖油郎独占花魁》等。
比较不同诗人对雪的描写和表达方式,深入理解各自的情感和意境。
语文文学咏雪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文学《咏雪》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雪》。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咏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作品,描绘了一场大雪之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雪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咏雪》,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以及将课文中的内容应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展示雪景的美丽。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雪的印象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咏雪》,并尝试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教师请教,解决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2)每组选择一种修辞手法,进行实例分析和分享。
4. 探究学习:(1)学生思考《咏雪》中的景象和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进行对比。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对《咏雪》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4.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雪景图片和播放雪的声音,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雪中,激发他们对雪的兴趣和好奇心。
《咏雪》教学设计精选3篇
《咏雪》教学设计13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法。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二、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三、教学重点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四、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五、教学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猜测谜语,激趣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另外,纪晓岚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
”说的是谁?学生回答:雪教师:你会将雪花比喻成什么?(学生回答)教师: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看看古代的少年才女是如何咏雪的?教师板书课题:咏雪活动2【讲授】检查预习,扫除障碍1.学生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齐读注解①。
2.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
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活动3【自学】探究新知,感受文境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播放课文录音)2.学生齐声朗读课文3.四人小组合作翻译,教师巡视解决小组提出的问题。
《咏雪》优秀教学设计
《咏雪》优秀教学设计《咏雪》优秀教学设计《咏雪》优秀教学设计1一、以冰心赞美儿童的诗导入课堂。
你还记得那些智慧儿童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听过吗?如果你们遇到同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处理呢?(导入老套而生硬,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能不局限于故事本身,有自己的创见更智慧。
二、翻开课文,可以说说我们平时怎么学文言文的吗?三、导读《咏雪》——“学会”介绍《世说新语》。
生读课文。
文中有几个多音字,你知道吗?生:“差”有四种读音,这里应该读第一声,是差不多的意思。
四、读准字音——读顺。
正音。
五、读准节奏——读懂。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怎么划节奏?分组读一读。
生试读。
重点分析后两句的节奏。
(是“王凝之/妻也”,还是“王凝/之妻也”。
学生是无法判断的,必须提供相关资料。
)六、读出韵味——品味。
找出你觉得最有意思,最有情趣的语句,摇头晃脑地读,读出语气,读出韵味;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有老师说“摇头晃脑”不是要求的,而是要营造一个氛围,这是很有见地的意见。
)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些语句,试着读出韵味来。
一生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要比“未若柳絮因风起”好。
老师不置可否。
(怎么能肯定“撒盐空中差可拟”比“未若柳絮因风起”好呢?即使要从形容下雪籽的角度给于肯定,也应该由学生讨论而得出。
古诗词中的雪。
(引用略)以上诗句中,作者是把哪些事物比作雪的?七、读出自我——想像想像式对话用“未若。
”和“。
差可拟”的句式来比喻比喻雪花。
(应该更宽泛的让学生训练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而不应该局限于对雪的比喻。
)(针对不同的情景,不同的比喻是没有什么高下之分的,“谢家”心目中的“哈姆雷特”和学生心目中的“哈姆雷特”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他只有先说出自己所面对的情景,我们才能说他比喻的好不好。
)八、朗读背诵——积累。
九、课外延伸。
(所有的课外延伸,如果不能有助于课文本身的理解,就叫无端延伸,只会扰乱课堂,削弱主题,徒生枝蔓。
古诗文《咏雪》教学教案与反思
古诗文《咏雪》教学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雪》。
(2)理解《咏雪》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了解作者谢道韫的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咏雪》。
(2)学会欣赏古诗文中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技巧。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咏雪》。
(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艺术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生僻字词的释义。
(2)作者创作背景及历史语境的理解。
(3)对诗文深层含义的解读和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谢道韫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雪的美?为什么古人喜欢咏雪?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咏雪》,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查找诗文中生僻字词的释义,理解诗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艺术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反思(1)引导学生欣赏诗文中对雪的描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雪的感受和认识。
(3)反思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培养审美情趣。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并背诵《咏雪》,写一篇关于雪的作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尤其是对诗文的背诵和理解。
3. 作文写作:评价学生在作文中对雪的描绘和审美情趣的体现。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无需要调整的地方。
《咏雪》教学设计
《咏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南北朝时期诗歌的特点及时代背景。
2、帮助学生掌握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咏雪》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1、分析《咏雪》这首诗的特点,及其所表现的诗人情感。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诗歌赏析方法。
2、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时代背景和文学特点。
四、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教师通过讲述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分享一些与南北朝诗歌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
2、《咏雪》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对《咏雪》进行逐步解读,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挖掘诗歌深层含义。
重点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咏雪》的特点,同时讨论诗歌中的意境与诗人表达的情感。
3、讲解诗歌赏析方法结合《咏雪》这首诗的具体内容,教师讲解常用的诗歌赏析方法,例如:注意诗歌的格律、韵脚、意象、情感表达等方面。
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4、深入理解《咏雪》的诗意与情感表达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咏雪》所表达的诗人情感及其社会背景。
讨论诗歌中蕴含的哲理、价值观念和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征。
同时,让学生体会诗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
5、总结南北朝诗歌特点结合《咏雪》这首诗,教师总结南北朝时期诗歌的特点,如:注重形式、骈偶对仗、意象清新、抒情言志等。
同时,让学生思考南北朝诗歌对于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
6、知识运用与拓展教师提供其他南北朝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诗歌赏析方法进行实践练习。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赏析,分享给全班同学,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可以适当拓展南北朝以外的其他诗歌流派与特点,扩大学生知识面。
五、教学反思1、本次教学设计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小组讨论、全班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针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师应预先准备好相关资料和素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七年级语文《咏雪》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咏雪》教学设计(总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七年级语文《咏雪》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咏雪》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咏雪》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通过白文朗读、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的方法,把握人物情感,学会写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3、学习古人的聪慧,感受良好的家教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情感。
2、学习摹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朗读时的白文断句,演读中通过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情感。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演读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是通过多种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
教会学生通过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词句。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展示课件。
提问: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说过“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两个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思考得出:聪明、机智。
)今天,我们通过《世说新语》中的《咏雪》,来认识两个孩子,看一看这两个孩子与司马光和曹冲有什么相似之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多种朗读,理解内容1、教师展示《咏雪》的白文(竖版)的课件给学生。
学生根据理解朗读断句。
学生自由断句,展示断句成果,读给大家听;小组讨论断句,各组展示断句成果,派代表朗读,各自阐明断句依据。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根据语感尝试断句,激起学生的挑战意识;通过竞争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咏雪》教学设计(通用5篇)
《咏雪》教学设计《咏雪》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雪》教学设计(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雪》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与特殊句式;2、借助注释和课堂补充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了解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
教学重难点: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与特殊句式;2、翻译文章。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小学应该学过一些古代少年儿童聪慧机敏的故事,例如司马光砸缸等,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故事。
二、释题:了解《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
三、整体感知:1、注意字音骤差奕谢道韫2、理解字词,注意停顿,翻译文章(朗读原文加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结合注释,补充:古今异义词“儿女”)(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点“公”指谁;补充“欣然”)(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点“兄”与“兄子”指谁;补充古今异义词“差”)(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点“兄”与“兄女”指谁;补充古今异义词“因”)(5)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点“大兄”指谁)四、悟读课文,自主探究1、理解特殊句式(读下面句子,感受它们与别的句子的不同之处)(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3)省略与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略主语,……也)2、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复述一下文章的内容。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5、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咏雪》教案(优秀6篇)
《咏雪》教案(优秀6篇)语文《咏雪》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汉语知识。
2、背诵短文。
3、比较“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的美感差异。
教学过程:一、师生交谈家庭聚会时的情况,引入作对联,咏诗词歌赋,之后,师生共同研读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的一篇短文《咏雪》。
二、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课文,圈画出生字、难词。
之后,小组利用工具书解决。
之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
看大屏幕讲析文言词句: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晚辈统称。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猛。
欣然,高兴的样子。
拟,比,比拟。
未若,不如。
差,大致。
因,趁,乘。
1、白雪纷纷何所似?似何,像什么。
2、即……之妻也。
“……也”,“是……”3、即……之妻也。
省略主语“(谢道韫)就是……”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教师领读课文。
五、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六、教师示范、指导背颂课文(合上书,一学生读,其余学生听,三遍之后背诵)。
七、简析课文内容:文中赞赏了谁?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从哪一句得知?文末交代道韫的身世可见。
八、两个小孩都很快做出了句子,且小男孩最快,随后小女孩微起朱唇出妙语“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而公大笑乐,比较“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形容“白雪纷纷”,哪一个更好?学生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即可。
教师见解:“撒盐空中”这句虽然形似,但给人的感觉不美,“柳絮因风起”句则形象、动态、美感兼具,有意蕴。
举例:有一首打油诗写道:“江山一笼统,井上一窟窿。
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这首打油诗有形象,无意象,我们体会不到景物美,这不是成功的文学创作,好的文学形象要有美感,有情趣。
如:“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营造了怎样的气氛?营造了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这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
九、齐背课文。
十、拓展练习。
要求学生背出自己熟悉的咏雪诗句,师生共同欣赏。
附课文《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等词在特
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
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本文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
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
我们应按照古
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
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师生
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教具准备】
多媒体 PPT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
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
(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
(板书文题)
二、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教师补充。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
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
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
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
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研读《咏雪》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
顺句子,疏通文意。
2、把学生分为6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
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
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
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3、选三个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可提示学生要先了解故事
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
4、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⑴各组提问:
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⑵教师归纳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
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
的比喻吗?
⑶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明确:
①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
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
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这里良辰、
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
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②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
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
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
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③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
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
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
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
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好
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课堂小结
古今异义祠:儿女
古义:子侄辈,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人。
今义:子女。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有关《咏雪》一文的题目。
2、背诵并默写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