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 (1)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741610eff9aef8941e065f.png)
《咏雪》教案[学情分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出自《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咏雪》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
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大雪纷纷,谢太傅以此为题要求子侄辈作诗,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给后人留下一段佳话。
本文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浅显,又是围绕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及刘义庆的文学常识2.理解并识记文言词语的含义和重点句的翻译,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3.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a.言简意赅。
只叙事,未评论,但意图明显。
b.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4.情感价值观:学习古代少年的智慧创新思维[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采桑子〃塞上咏雪花清纳兰性德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二学习课文1 介绍作家作品2 重点字词音义谢太傅内集儿女文义俄而雪骤欣然何所似差可拟未若因风起3 翻译重点句子多媒体显示: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4 梳理文章内容时间:寒雪日地点:谢太傅家人物:谢太傅、儿女(胡儿、谢道韫等)事件:咏雪家庭氛围:融洽欢快轻松结尾:补充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5 翻译全文6 读出语气和停顿7 归纳主旨三探究问题探究的问题关键词———态度1 兄子兄女的态度2 谢太傅的态度3 作者的态度4 你的态度四布置作业1 搜集与雪相关的诗句(体会喻体之妙)。
2 以云为本体,写两个比喻句(力求形神兼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7217b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7.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思路《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文字不深,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
我首先设法引导学生认真弄清文中字词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文章的主旨。
没有这一环节,很容易流于空泛。
然后,我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文本,探究文本。
并且运用图文结合的板书,使教学重难点一目了人,同时,让学生结合图文,当堂巩固积累文言字词,并且背诵。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
并且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
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五、教学流程(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
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师:画得真好。
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
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 (1)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 (1)](https://img.taocdn.com/s3/m/0f1ca09eccbff121dc368371.png)
《咏雪》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世说新语>两则》是初一学生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内容简单。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决定以此为例子,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和生疏感,启发学生去发现文言文的奥秘,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信心,教给他们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世说新语》及刘义庆;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积累文言词语;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同读、同讲、同议、同评、同写。
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智慧,拉近与古人的心灵距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积累文言词语;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智慧,拉近与古人的心灵距离。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
是啊,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再认识两位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
<二>、作家作品简介:《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品读《咏雪》: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字音准确,停顿恰当过程:师范读,提示字音、节奏(幻灯片)生个别读、齐读课文。
2.二读课文,疏通文意①方法:留:谢太傅、左将军王凝之扩:寒(寒冷)雪日换:俄而雪骤(急)调:何所似(“所似何”“像什么”)②要求:两人为一组,一人读原文,一人翻译,充分利用注释,疏通文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3e3ca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5.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
②、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学会在朗读中质疑、思辨。
②、通过想象、比较,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优美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②、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明机智和出众才华。
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积累、掌握文言字词;帮助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2、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和学生想象作诗。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兴趣浓出示“雪”的甲骨文,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字,猜猜“雪”的本义是什么?古人把雪花比喻为随风漫天舞的羽绒,雪花洁白、轻盈、飘逸,它还像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世说新语》里的两个少年也有很美妙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读读《咏雪》这篇文章。
(二)作家作品了解清屏幕展示:知识卡片一刘义庆(404-444)南朝宋文学家。
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雅量等三十六门。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做任何夸饰。
语言简练,词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层层细读品析深1、读得流利要求:读音正确,节奏分明,语句通顺流畅,不多字,不少字。
屏幕展示:①知识卡片二:读准字音俄而雪骤差可拟无奕女②读出节奏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齐读、范读、自由读,教师适时订正读音,指导朗读。
2、读的明白要求:理解词意句意,故事内容读得清楚明白。
学生采用逐字逐句,对照直译的方法,四人一组,每人一句,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的字词句做好记号;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适当给予提示。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咏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咏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5e8eac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1d.png)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咏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咏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借助注释,了解文意,复述故事。
2.对比分析,理解《咏雪》的两个比喻。
3.赏读理解,感受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借助注释,了解文意,复述故事。
2.对比分析,理解《咏雪》的两个比喻。
3.赏读理解,感受家庭生活情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这节课我们师生将一起穿越到古代,既是古代,我就用古代汉语做自我介绍。
屏显:“吾乃赵氏后裔,生情活泼,镇巴人也。
今为师者,愿与诸君其乐融融,共享课堂之趣。
"你能从我的介绍中获取哪些信息吗?预设:姓氏,出生地,职业,愿望。
这是我的介绍,你可以用下面的句式介绍一下你自己吗?屏显:“吾乃()家之子\女,生性(),()人也。
今为学生,愿……”彼此介绍后,我们一起去认识两个聪慧的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一群有趣的灵魂。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29页,齐读题目。
请用手指跟着老师一起书写题目,注意笔画顺序。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借助文言的样式表达,引起学生兴趣,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渗透本课将涉及的文言句式判断句“……也";筛选信息,训练学生分析文本、提炼信息的能力;表达愿望与文中家庭氛围相同的愿望,暗示学生其乐融融的氛围与本课学习的重点有关。
二、初读文章,把握大意1.听读,划节奏。
2.自读,解词句。
3.强调重点字音、词语释义。
屏显:古今异义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儿子和女儿。
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趁,乘。
今义:因为。
判断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判断省略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寒雪日"前省略介词“于”,应为“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4.复述故事。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以及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并在初步了解大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bccb1c1195f312b3169a5e2.png)
《咏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
【教学重难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
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
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2)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1)借助课本注释,同桌口头互译。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间:寒雪日地点:家里人物:谢太傅、儿女们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提问: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
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
四、问题探究1、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谢太傅更倾向哪个?编者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谢太傅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56153b2763231126fdb116c.png)
8、《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不同,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2、学习时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顺句子,理解文意。
3、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理解文意。
4、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描述的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从而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词义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教学难点:翻译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词语;谢太傅对两种不同咏雪佳句到底如何评价学情分析七年级是初中的起始阶段,学生没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小学只学习了几篇简单的诗文,也仅仅停留在诵读和理解大意的浅层。
因此,课堂教学时一方面仍需注重文言文基础的夯实,字词的读音、词语的理解、朗读停顿等仍是教学的重点。
另一方面要逐渐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省略句、倒装句;翻译古文几步法(留、换、添、删、调等),使学生循序渐进学到并掌握学古文的方法。
课前准备1: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2: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诵读、讨论、点播相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一预习检测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谢太傅.()雪骤.()撒.盐()可拟.()柳絮.()无亦.女()太丘舍.去()尊君在不.()非人哉.()友人惭.()2、词语解释(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把家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迅速(3)撒盐空中差可拟.拟:比,比拟(4)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5)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丢下(他)而离开;乃:才(6)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约会,约定。
委:舍弃。
(7)尊均在否.不通否二、新课导入请二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教师评价导入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 (1)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 (1)](https://img.taocdn.com/s3/m/c99bae76da38376bae1faeb3.png)
2、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作“大雪 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明确:①前者写得好,因为雪的颜色和形态跟在空中 撒盐相似(形似);
②后者写得好,因为雪的姿态和神韵与飘飞的 柳絮相似(神似),而且“柳絮”这一意象还有春天即 将到来的意蕴。
你能不能造一个超越古人、形神兼备的比喻句呢?
1、谢安雪日集会,其乐融融,要众子弟“咏 雪”,难道仅仅是吟诗取乐吗?
答:试才。
2、谢朗的“撒盐空中差可拟”不好吗?谢道韫 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就一定好吗?
答:①谢朗务实,有治国理政之才;
②道韫空灵,诗文可绍接名门。
言为心声,二人各有所长,而谢安这分明 就是在为谢家选才!
3、谢太傅不是一个喜形于外的人,为何却在众 子弟面前“大笑乐”? 答:①为谢朗的务实之心而乐;
淝水之战的胜利,使谢安的声望达到了顶点。
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 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 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 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 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 晋室利益。
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 相。” 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 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 《世说新语》—
第一层
1.谢雪:名作动,下雪。 3.内集:把家人聚集在一起。内:名作状,在屋内; 集:动词,聚集,聚会。 4.与:连词,和。 5.儿女:古今异义—古: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 侄儿侄女;今:儿子和女儿。 6.讲论:动词,谈论。 7.文义:古今异义—古:文章的义理;今:文章的意 思。
咏雪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 宋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 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 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97c10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2.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第1篇】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文,并试着背诵。
2、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对不理解的地方敢于提问。
3、了解“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学习古人的智慧。
4、积累古诗中的咏雪名句。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古文,并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两个人对雪的比喻妙在哪里,文中的谢太傅为什么更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谢道韫因何得名“咏絮之才”。
教学方法:朗读法;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补充相关人物的资料。
教学准备:ppt课件搜集咏雪名句,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及资料。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人物,创设情境。
1、课件依次出示: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师作如下介绍。
谢安,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当朝宰相,世称谢太傅、谢公。
他自幼聪慧敏悟,气字非凡,甚至连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著名丞相王导都知道他,以致于当时的学童连他的读书音韵都竞相仿效,蔚成时尚。
在同权臣桓温的周旋与斗争中,谢安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与气度,成了稳定大局的顶梁柱,群臣的主心骨。
公元371年,桓温废除了皇帝司马奕,另立简文帝司马昱,公元373年二月,当桓温闻讯简文帝并没有如他指望的那样,禅位给他,气急败坏;亲率大军,杀气腾腾地回兵京师,向谢安,王坦之问罪,并欲趁机扫平京城,改朝换代。
眼见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新帝司马曜也不得不下诏让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桓温。
当时,文武百官纷纷跪拜在道路两旁,甚至连抬头看一眼威风凛凛从眼前经过的桓温的勇气都没有,这里面也包括那些有地位有名望的朝廷重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ee515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67.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中的一篇文章。
本单元单元导语表明“亲情”是该单元的人文主题,要在阅读中加深对亲情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本单元导语承接第一单元,继续对“朗读”作出了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情感、节奏的变化。
本单元课文,都从不同角度抒写了真挚动人的感情。
因此,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重点。
从阅读技能的角度看,第二单元承接第一单元,继续学习朗读,训练朗读技能,包括外部语音技能和内部心理技能,其中外部语音技能包括对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的把握,内部心理技能则包括“情景再现”和“把握情感基调”,后者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从语文核心素养来看,语言基础知识与运用始终是基础素养,因此,识记和掌握基本字词,积累文言字词,发展言语能力,是本文的要点之一。
《咏雪》记叙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鲜明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
“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数》中的《言语》篇,因此本课可以试着让学生关注人物的言语之才。
【学情分析】学生刚迈入初中一年级,《咏雪》是初中文言文阅读的首篇,描写了寒雪日谢安一家人的生活情景。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童趣》等三篇文言文,接触了文言文,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了解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
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文言知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咏雪”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想象。
【教学目标】1)掌握“俄而”“骤”“急”“因”“差可拟”等文言词语。
2)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知识。
3)借助注释,学习文言断句,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4)感受古代儿童的智慧和良好的家风文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电化教学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与预习检查(3分钟)师:课前我们已经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知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8课《世说新语-咏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8课《世说新语-咏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c273b9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a.png)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咏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言语见精神——《世说新语·咏雪》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2.通过文中两个比喻句,分析掌握比喻形似、神似的特点。
3.通过三个层次的“言语见精神",人物的形象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感受魏晋时期的人物风貌。
学法指导: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设备及教学用具:教案、PPT“1”自主学习,发现问题(7分钟)一、情境导入1.“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说起冬天,总会想起带给人们无限欢乐的雪花,今天我们一起去参加一场千年前的家庭聚会,赏一场浪漫了中华文化的大雪。
(出示课题:《咏雪》)或“柳絮才高”古代形容女子十分有才华称为“柳絮才高",为什么女子的才华会与柳絮有关呢?今天的故事将为我们揭晓答案。
2.介绍《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二、读文之美1.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1)重点字音(2)明确节奏,齐读课文重点: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从文中找出交代咏雪背景的一句话。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3”合作探究,实现突破(30分钟)三、合作探究1.赏雪之韵(1)赏析两个比喻。
“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补充比喻的三个要素(2)对比阅读,体会比喻的神韵。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找出诗中描写雪的句子,说说与“未若柳絮因风起"有何相似之处?明确:选取了大自然中有的自然之物,描写了大雪纷飞的的神韵之美。
《咏雪》教学设计一等奖
![《咏雪》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917ba81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d.png)
《咏雪》教学设计一等奖《咏雪》教学设计一等奖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咏雪》教学设计一等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刀朗的《20xx年的第一场雪》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四、整体感知自主探究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以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以点评。
3、扫除字词上的障碍,请同学们借助注解,读准字音,理解字词的含义。
4、用学过的“加字法”和“换字法”翻译课文,并试背诵课文。
五、分组讨论质疑体会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
教师适时点评,自然过渡。
六、生生交流拓展延伸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
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七、运用比喻想像写作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归纳:由“形似”到“神似”!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b1b17711ed9ad51f01df240.png)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目标】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了解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美德。
【重点难点】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课时咏雪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大屏《世说新语》,导入第一篇简短文言文《咏雪》的学习。
【作品简介】《世说新语》这部书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
这部书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不计其数,在古小说中自成一体。
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称它为“名士教科书”。
【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字季伯,汉族,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世居京口,南朝宋文学家。
【新课讲授】(一)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
(注意正音和语感,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发音。
谢太傅.(fù)差.(chā)可拟.(nǐ)柳絮.(xù)无奕.(yì)女(2)读准朗读节奏。
(教师范读)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教师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3.疏通文意。
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同学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老师加以点拨。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8《咏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8《咏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ef0cb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6.png)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8《咏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咏雪》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2、积累常见文言词语;3、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重点)教学重难点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2、积累常见文言词语;3、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重点)教学过程:一、导入用写雪的诗句导入。
二、作者介绍《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笔记小说集。
南朝宋时期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生活。
《世说新语》语言精练,善于通过一言一行刻画人物形象。
三、诵读课文1、听朗读,注意字音、断句。
2、全班齐读。
3、细读——读清楚。
自读课文弄清楚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四、疏通文意(一)教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六字——对、换、留、删、补、调1.对——对译逐字对译,字字落实。
2.换——替换(用现代汉语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单音词换成双音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
3.留——保留。
(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4.删——删除。
(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例:夫战,勇气也。
翻译:作战,靠的是勇气。
5.补——补充。
(译文补出原文省略的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语。
)6.调——调序。
(调整语序,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二)学生翻译课文。
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与小辈们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一会儿,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谢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
(这个回答问题的女孩)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 (1)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 (1)](https://img.taocdn.com/s3/m/f53ef86c3186bceb18e8bbb3.png)
《咏雪》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骤、欣然、差、拟、未若、因”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
4、背诵这篇短文。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教学方法】1、诵读法。
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这则短文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
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教具准备】多媒体 PPT 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研读《咏雪》。
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等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
(板书文题)二、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学生齐读注解①,教师补充。
多媒体显示: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3146e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2.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班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10篇)下文是我为您细心整理的《部编人教版语文七班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10篇)》,您浏览的《部编人教版语文七班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10篇)》正文如下:部编人教版语文七班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白文朗读、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同学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的方法,把握人物情感,学会写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3.学习古人的聪慧,感受良好的家教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情感。
2.学习摹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朗读时的白文断句,演读中通过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情感。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接受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演读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同学的爱好,充分调动同学的乐观性,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
1.同学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是通过多种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借助工具书和书*释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沟通加以解决,老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同学多向思维。
教会同学通过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词句。
引导鼓舞同学大胆沟通,培育同学的制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力量。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老师呈现课件。
提问: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说过“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两个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同学思考得出:聪慧、机灵。
)今日,我们通过《世说新语》中的《咏雪》,来生疏两个孩子,看一看这两个孩子与司马光和曹冲有什么相像之处。
【设计意图】激发同学的阅读爱好。
(二)多种朗读,理解内容1.老师呈现《咏雪》的白文(竖版)的课件给同学。
同学依据理解朗读断句。
同学自由断句,呈现断句成果,读给大家听;小组争辩断句,各组呈现断句成果,派代表朗读,各自阐明断句依据。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依据语感尝试断句,激起同学的挑战意识;通过竞争阅读,激发同学学习爱好。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 (1)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 (1)](https://img.taocdn.com/s3/m/297aef49f90f76c660371a6c.png)
词语 儿女 文义 因风起
古义 家中的 子侄辈
今义 子女
诗文
文章 意思
凭借 因为
1、下列人物叫什么名字?
谢太傅: 谢安 胡儿: 谢朗 兄女: 谢道韫(yùn) 左将军: 王凝之
问题探究:
1.《咏雪》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 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 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
宗室,彭城(今江苏苏州市)人。他秉性简素, 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所著除《世 说新语》以外,还有《幽明录》《宣验记》 等小说和文集,但已散佚。
江山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 差可拟
兄女曰:
末若柳絮 因风起
公曰:
白雪纷纷 何所似
柳絮 xù 无奕 yì 谢道韫 yùn 雪骤 hòu
家庭聚会 子侄辈,
讲解文章义理
指家中年轻 一代人。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
傅举行家庭聚会,跟他的子侄
辈们讲解诗文。
2、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
不久、一会儿 急
高兴的样子
纷纷何所似?
所似何/像什么
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十
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 大雪像什么呢?”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 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2.“公大笑乐”,笑什么?乐什么?我 们可以从哪里看出作者的倾向?
子侄后辈们才思敏捷、聪慧有才华。 文章最后介绍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出 作者对她的欣赏。
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 么用意?
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 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问题探究:
4.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 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更好? 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 好比喻吗?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 (1)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 (1)](https://img.taocdn.com/s3/m/2195e160a58da0116d174971.png)
3、你从故事里品出哪些信息,整个家 庭营造出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交代背景:时、地、人、事、环境 )
融洽、欢快、轻松、温馨
2、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哪一个好? 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柳絮” 一喻好在想象力上,突出雪花轻盈的 特点,“柳絮因风起”,风趣灵动,有春天的 生机,富有诗意,形神兼似。而“撒盐”一喻 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 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 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3、“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 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为什么末 尾才道出谢道韫的身份,
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表现人 的情态。从 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 看出,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刘义庆 (403~444),南朝宋 文学家。彭城人。宋 宗室,袭封临川王, 曾任南兖州刺史。爱 好文学,招纳文士。
咏 雪
准确读出下列生字。
fù chà nǐ
xù
谢太傅 差可拟 柳絮
zhòu
yì
雪骤 无奕女
一、听读课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 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 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 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 王凝之妻也。
读出意趣----想象
假如你也参与了当时侄子、 侄女们的讨论,请你发挥想象, 试着用文言句式对大雪纷纷扬扬 的景象作生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曰:“未若_________”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 (1)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 (1)](https://img.taocdn.com/s3/m/cebe883ad4d8d15abf234e73.png)
练测促学
• “白雪纷纷何所似”你能写出一两个形容 雪的比喻句吗?请同学们拿出笔写一写。
反馈延伸
积累咏雪的佳句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咏雪佳句欣赏
准确读出下列生字。
一
é zhòu
读
俄而 雪骤
:读ຫໍສະໝຸດ 准chā nǐ yì
字
音
差可拟 无奕女
•
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
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 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
•
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
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
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提
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适当给予提示。
谢太傅寒雪日内 集,与儿 女讲论文义。俄 而
家庭聚会
子侄辈的人 讲解诗文
不久,一会儿
雪骤, 公欣然 曰:“白雪纷纷何 所似?”兄子胡儿曰
紧,急速 高兴的样子
什么 像
“撒盐空中差
大致,差不多
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相比
比不上,不如
公大笑乐。即 公大兄无弈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是,就是
三读:究问题、析文章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营造了怎样的家 庭氛围?文中哪些词语可以表出来?
2.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这两个比喻, 哪一个更好?请说说理由。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这 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 把雪比做柳絮较好,因为盐是晶状物体,况 且当时下的是大雪,盐是很小并不能形象地 表达出当时的情景;柳絮在有风吹的时候, 就像雪一样,四处飘散。还有柳絮是春天才 会见到的,无奕女的比喻,事实上是在暗示 春天就要来临,有深刻的意蕴。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 (1)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 (1)](https://img.taocdn.com/s3/m/78e7e7f4852458fb770b56e8.png)
《世说新语》
• 《世说新语》是一部以汉末魏晋士人生活 为题材的笔记小说集,是我国魏晋南北朝 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被称为“名 士教科书”,
• 它由南朝宋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纂而 成。
• “志”是记录的意思。“志人小说”主要 记述人物言行事迹。
咏雪
咏雪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 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 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 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明确:①从外形上看,雪盐颜色相进,且撒盐和雪 落下来的姿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②是个讲究 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柳絮是春天才有的,似乎 在暗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将来临,有深刻的意 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天的柳絮飘飞, 意境很美。所以此喻有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
交代背景:人物、事件、环境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 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 之,元方入门不顾。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不久, 一会儿
大
高兴的样子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大至, 相比
差不多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 不如比做 随,凭借
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表示判断的语气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经过):
寒雪日
咏雪
家中 谢太傅、儿女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雪》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骤、欣然、差、拟、未若、因”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
4、背诵这篇短文。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这则短文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
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教具准备】
多媒体 PPT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研读《咏雪》。
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等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
(板书文题)
二、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教师补充。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研读《咏雪》
学生齐读课文(不是很满意)
这节课我们来细细读课文。
读课文要读得清楚、读得好听、读得有味。
学习任务一读得清楚
读得清楚,即要说得清楚,理解得清楚。
老师补充几个词语:
内集儿女文义俄而骤欣然差拟未若
关于谢太傅:
谢太傅即谢安,是东晋后期的一代名相,死后追赠“太傅”。
《世说新语》是追忆前朝的事情,所以写谢安的官衔。
故事中的谢道韫当时还是小女孩,后人称她为“王凝之妻”,也是后人追书之词
1、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2、说。
把文中故事说给自己听。
3、说。
把文中故事说给同位听。
4、说。
把文中故事说给大家听。
读得清楚不是难事儿。
再度,读清楚。
学习任务二读得好听
读得好听:其标志是能把握停顿。
《咏雪》中的停顿
顺应语法的停顿
清晰音步的停顿
特殊语境的停顿(公大笑乐)
学生背。
朗诵式的背。
学习任务三读得有味
读得有味:其标志是能品味语言,对课文语言品味有奇妙发现。
俄而雪骤
公大笑乐
兄子胡二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
拿起笔,写出你的思考成果。
俄而雪骤:渲染气氛引发故事
公大笑乐:
表现人物的神情意态
渲染欢快轻松的气氛
与欣然形成前后呼应
不做评判耐人寻味
对话描写的作用: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表现胡儿不假思索,抢先回答而又心中没底儿。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
表现道韫思考之后的回答,文采优美而又自信。
明确:
①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
正因为“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②“公大笑乐”,文中“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③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柳
絮”一喻就好在神形兼备,有意蕴。
这堂课,你们高雅的对话、智慧的对话,表现了学生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接受文学教育呀
学习任务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