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金庸与教育的不解之缘:江湖路远,青春再见
关于金庸——江湖从来不老的作文
关于金庸——江湖从来不老的作文关于金庸——江湖从来不老的作文本文简介:孙睿就在前几日,一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与世长辞。
先生一生留下武侠小说一十五篇。
金庸先生曾说过:你瞧那天上的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如果金庸先生还在,一定会对我们这样说。
还记得,我读的第一部武侠小说----《笑傲江湖》,读时,不禁感叹,是谁有如此功力,居然仅凭一己之力就关于金庸——江湖从来不老的作文本文内容:孙睿就在前几日,一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与世长辞。
先生一生留下武侠小说一十五篇。
金庸先生曾说过:"你瞧那天上的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如果金庸先生还在,一定会对我们这样说。
还记得,我读的第一部武侠小说----《笑傲江湖》,读时,不禁感叹,是谁有如此功力,居然仅凭一己之力就创造出一个江湖?又返回到封面看了看作者,原来是一个叫做“金庸”的作家。
这是我对金庸先生的第一印象!而当我得知《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等如此多大体量的武侠小说均出自金庸大师之手时,我甚至不敢相信,世间竟有如此厉害的人,创造了这么多作品,跨越年代之广,仿佛真如同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真实发生过一样。
不禁感叹,金庸先生真乃神人也!今晚,金庸先生去世了。
若金老作品中的英雄豪杰们也有生命,亦有血有肉,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得知一手造就他们的一代大师,就此仙逝。
又会作何感想呢?此时眼前不禁浮现那些熟悉的人物: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郭靖; 锄强扶弱,至真至情的神雕大侠杨过; 英雄盖世,兼济天下的大英雄乔峰;放荡不羁,笑傲江湖的令狐冲;传说中的大侠独孤求败;明教教主张无忌……所有存在于金庸武侠世界的英雄豪杰。
一个个不同时代不同武侠世界的侠客豪杰们齐聚在一起。
与他们的创造者,大师金庸——辞别。
众人一齐拜别金庸大师: 大师,人生短暂,江湖路远,来日方长。
盟主,您一路保重!造就了整个武侠世界天地万物之人,就此诀别。
2019高考时评类作文阅读材料——金庸
01、金庸武侠小说是一个独特的文学存在2018年11月05日来源:光明日报日前,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因病不幸逝世,引发社会各界集体缅怀。
金庸作为新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引发了中国文学研究界的强烈关注与重新评价,拥护者认为金庸的武侠小说超越了时代、民族、地区、性别的限制,成为中国文学一个独特的文学存在;批判者则认为他的小说缺乏现代感,是农耕文明时代审美趣味的体现。
金庸武侠小说的受众广泛、影响力深远,其文学价值与文学史地位也不断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但是对于这位早已被写入文学史的当代作家,质疑与批评的声音始终不曾消失。
在批评者看来,金庸的武侠小说乃典型的通俗文学,是市场经济大潮兴起的产物。
这种观念看似冠冕堂皇,实则经不起推敲。
通俗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支,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的四大经典名著除《红楼梦》外,其他几部小说都是当时的通俗小说,但这并不构成对于这些通俗小说经典性的否定。
以是否属于通俗小说来评判金庸武侠小说,无异于缘木求鱼。
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农耕文明时代的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更是令人莫名惊诧。
作为独立的审美个体,作家基于自身审美趣味、思想立场创作出各具特色的文学作品本是应有的创作自由。
倘若依据作家审美趣味趋于传统、崇尚农耕文明,以此判断作家思想守旧、观念落后、对于现代文明隔膜,显然是一厢情愿的揣测。
且不说作家有选择自己独特创作题材与审美偏好的自由,即便是表现传统农耕文明趣味的作品,也丝毫不影响其质地的优秀。
若简单地以作品是否具有农耕文明趣味作为臧否标准,则沈从文、汪曾祺、陈忠实、苇岸、刘亮程、张联等作家都将被剔除出优秀作家之列。
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对于同时代人往往评价谨慎。
盖棺定论的思维习惯,使得中国文学研究界在评价在世的、同时代的作家时不免较为保守,甚至极为苛刻。
金庸武侠小说虽然经过数十年的历史检验,“金学”也日趋兴盛,但这并不妨碍同代学者的批评与苛求。
金庸作品中的教育真谛
74金庸作品中的教育真谛宋朋朋 重庆求精中学 经典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在上世纪金庸作品还被毫不客气地称为庸俗小说或者客客气气地称为通俗小说,《光明日报》上被著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炮轰为“鸦片和妓女”,引发了文学大讨论。
当时金庸为代表的武侠小说和以琼瑶为代表的言情小说成为正统教育围追堵截的洪水猛兽。
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些年轻人喜欢的被称为毒草的书籍总是偷偷摸摸出现在大人们防不胜防的地方。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有些流行已经成为昨日黄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有一些通俗的流行的东西被岁月归拢成了经典,比如金庸的作品。
金庸成为了大师,他的作品被反复雕琢和回味,被文学艺术电影电视再回味和再消费,有一群金迷开始分析和讨论他的作品,衍生出了很多比较文学和文学分析,他作品中的人物及感情也被反复分析和品评,还有他作品中的诗词歌赋,吃喝拉撒睡,金迷们都反反复复琢磨分析。
不光是岁月让金庸成为了经典,当年那群在年少无知的年代崇尚“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孩子已经长大,尽管在各行各业上崭露头角,依然记得年少时对侠客的向往和憧憬。
高中生的假期推荐书目中也有了金庸作品,多么光荣的时代啊。
每一个故事人物都源于生活,而有血有肉的人物成长的轨迹都不可避免地隐含教育的真谛。
一、启蒙教育对于人一生的成长作用是巨大的《侠客行》中的石中玉和石破天是同父同母的兄弟,长于家境优渥精英父母神通广大的哥哥溺爱中长成荒淫无耻毫无节操的浪荡子,弟弟是在荒山老林中像鲁宾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那样在艰苦地劳动中长大,秉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长成一个乐于助人敢于担当的好男儿。
再看郭靖和杨康,草根中成长的郭靖因为母亲和师傅的严格要求长成品行端正的人,锦衣玉食的小王爷狡诈险恶,为了荣华富贵没有人格底线。
而郭芙郭襄两姐妹就更有说服力,同父同母同样的环境,自古说慈母多败儿,就连黄蓉这样的女诸葛也有教育失败的例子,郭芙在黄蓉的溺爱之下虽然没有走上歧途,却是金庸小说中最可恶的角色,吸取了郭芙教育失败的教训之下的郭靖黄蓉夫妇,在教育郭襄和郭破虏的时候就特别注重,所以郭襄和破虏都成为有出息的大侠。
高中生作文:悼金庸先生_抒情随笔
悼金庸先生——抒情随笔我从未想过如此优秀的一位小说家,剧作家,文学家会在和平年代这么早的离世。
他对于中国三代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也将对于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相较于水浒更为典雅,富有温情。
在他的世界中不似绿林,更似江湖。
每每阅读他的作品,迎面涌来的古典艺术不由让人为之惊叹,其中所运用的诗词亦是让人产生无限联想,可谓“一诗一词画一书”。
关于金庸老先生写作多带有含蓄的美感,“放眼浩浩荡荡,一碧万顷,四周群山环列拱屹,真是渺渺峥峥,巍然大观”,这是射雕中关于洞庭湖的一段片段,其中的美感几个成语便跃然纸上,这是真正的大学者才能信手拈来的。
诗词的绝妙运用亦是金庸老先生的一大绝笔。
例如神雕侠侣中以李莫愁之口带出整本书的忠贞爱情主题“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其中的悲凉亦有刹那的甜蜜,这种爱了却无法得到的爱情又是多么得刻骨铭心呢?在射雕英雄传还有一段关于书生和黄蓉的对话,黄蓉以一句诗经的诗句作为回复,这句话金庸老先生运用的十分绝妙,只得怪自己才疏学浅。
神雕三部曲是金庸老先生的巅峰之作,从傻小子蜕变为护国大使的郭靖,一口一个靖哥哥的黄蓉,潇洒冷漠的杨过,凄惨绝美的小龙女,善良可爱的小昭,诡谲恋人赵敏……谢谢金庸先生为我们带来如此之多的经典人物,可是,现在这位文化巨匠陨落,中华艺术园林中又少了一颗闪耀的明星。
这份沉重,这份悲伤,伤之甚痛。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江湖侠士,当属金庸。
绿林的痛涕,江湖的叹惋,我们的哀痛,人类的遗憾。
劳动者离开了,可是他的劳动成果留下来了。
雨果去世了,但是老人与海的故事每个中学生都知晓,永远普照大地;鲁迅谢世,但是他用笔尖作枪头的形象永远铭刻在每个人心中;列夫托尔斯泰与世长辞了,但是在他的身后耸立着一部史诗,勾画出我们的路;金庸离世了,但是从他的墓碑中,刀光剑影从未停歇,人世间对侠肝义胆,铁骨柔情的江湖生活的追求也没有消逝,反而历久弥新。
让我们哀悼这些死者吧!但是看到接踵而来的文化蚕食现象不由得让我忧心忡忡,留存下来的已是经典,这里是我们的江湖,由不得别国撒野。
金庸和古龙的江湖_高中高三作文500字
金庸和古龙的江湖
我们甚至都没有办法,去看懂那些每一个人笔下所表述的江湖,那样的快意恩仇,那样的柔肠百转,是不是不管你和谁在一起,都会感觉很安稳呢,可是,天底下或许就是有着一种人,天生和谁都不能长久地过一辈子,他们孤独终老,是恩赐,也是惩罚。
只是我们总是想不懂,这些到底是什么样的吟诵,我们不是一个人,也不是总还是孩子一般的腔调。
曾经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广播剧,可是当你有一天,突然觉得这样的逛街途径,或许都是需要最好的心情的,可能他们在江湖中流连,只是为了寻找自己内心一角的缺失。
当初金庸去世,他们谈论他文笔的侠骨风范,然后就提起来古龙,他们两个都是写武侠的,可是两个人却完全不一样。
管理学老师说,金庸写的是侠客,古龙写的是浪人。
这不足为怪,如果你足够了解金庸和古龙的生活背景,现实生活中的状况,你就会明白。
金庸家境殷实,根本就会因为生计而奔波忙碌,这也是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一旦不再为温饱问题而担忧,那么需求的层次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升。
而古龙,就不太一样了,当初我最喜欢读他的书,因为在他笔下,我看到了一些能够产生共鸣的东西。
那也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当初我还在读初中,很喜欢他的那部《孔雀翎》,也早就被拍成电视剧了,释小龙和穆婷婷主演。
高考满分作文引用金庸武侠人物的
高考满分作文引用金庸武侠人物的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侠影高考》在这个炎热的夏季,一场风起云涌的高考正在全国各地展开,像一场江湖大战般激烈而壮观。
关于金庸坚持作文素材
关于金庸坚持作文素材《金庸大侠给我的启示》嘿,说起金庸啊,那可真是咱心中的大侠呀!他的那些故事,那可都是满满的坚持素材呢!金庸的武侠世界里,英雄侠客们个个都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那股子坚持的劲头,真让咱佩服得五体投地。
郭靖大侠就是个典型例子,从一个傻小子一路成长为一代大侠,这中间得经历多少磨难,得需要多少坚持啊!咱就想,要是咱遇到那些困难,说不定早就半途而废啦。
看看那些江湖中的高手们,为了练成一门绝世武功,那可是日夜苦练,不管风吹雨打,都不放弃。
这就跟咱学习、工作是一样一样的呀。
咱有时候碰到点难题就愁眉苦脸,想着放弃,跟大侠们比起来,可真是太惭愧啦。
就说杨过吧,独臂还能练成绝世武功,这得多难啊!可人家就是有那股坚持到底的劲。
咱想想自己,有时候连早起都做不到,还想做成大事,真是有点可笑啦。
金庸大侠就是用这些故事告诉咱,坚持就是胜利呀!金庸的小说里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主角们经常遭遇各种挫折和困境,但他们就是不放弃,咬牙坚持下来。
这让我明白,生活中哪有那么多顺顺利利的事,遇到困难是常态,关键是咱得有勇气和毅力去面对,去坚持。
要是一碰到困难就退缩,那岂不是成了缩头乌龟啦?再看看那些江湖中的门派,为了传承和发展,一代代的人都在坚持努力。
这就像咱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一代代去传承和发扬。
金庸大侠用他的故事提醒咱,坚持我们的文化传统,把好的东西传承下去,这是多么重要的使命啊!总之呢,金庸大侠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明白坚持的力量是无穷的。
虽然咱不能像大侠们那样飞檐走壁、行侠仗义,但在自己的生活中,咱也可以学学他们的坚持精神,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咱相信,只要咱坚持不懈,总有一天能在自己的江湖里闯出一番天地来!哎呀呀,想到这,咱就更有干劲啦!赶紧去努力,向金庸大侠学习,坚持到底!。
金庸作文素材
金庸作文素材《嘿,金庸作文素材这宝矿!》金庸啊,那可是一座超级大的作文素材宝库!每当想到那些江湖传奇、英雄豪杰,我就忍不住笑出声来,这可真是给咱写作文帮了大忙啦!你想想,郭靖那傻小子,资质不算聪颖,但凭借着一股憨厚劲儿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愣是成为了一代大侠。
这事儿要是写到作文里,不就是一个绝佳的励志典范嘛!咱可以说,看啊,郭靖这么笨都能成功,咱还有啥理由不努力呢?这素材多接地气,老师一看,准觉得咱这孩子挺会举例子。
再说杨过,那命运可真是曲折坎坷啊!从小孤苦伶仃,还断了只胳膊,但人家可没自暴自弃,反而练成绝世武功,还收获了爱情。
把杨过写进作文里,那就是逆境中奋起的活教材啊!同学们一读,肯定觉得,哇,杨过这么惨都能逆袭,咱遇到点困难算啥。
小龙女那就更别提了,那气质,那身手,简直酷毙了!她的那种超凡脱俗,完全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自己领域里独树一帜的人。
咱就写:“这人啊,就如同小龙女一般,在自己的世界里遗世独立,却又令人难以忽视。
”这得多有文采啊!还有韦小宝,嘿,这小家伙机灵得很呢!虽然有时候手段不那么光明正大,但他的聪明才智和随机应变的能力那可是杠杠的。
写作文的时候,咱就可以说:“做事要像韦小宝一样,懂得灵活应变,不能死脑筋。
”老师一读,说不定还会夸咱懂得变通呢。
金庸笔下的这些人物和故事,那可都是满满的素材啊!从他们的经历中,咱能学到勇气、坚持、智慧等等各种品质。
就好像进入了一个满是宝贝的大矿场,随便捡捡就能捡到让作文闪闪发光的宝石。
而且啊,这些素材大家都熟悉,读起来特别亲切。
不像有些高大上的例子,听都没听过,还得费劲去理解。
金庸的故事,那可是通俗又有趣,写进作文里生动形象,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所以啊,同学们,以后写作文别愁没素材啦,多翻翻金庸的小说,那里面的宝藏可多着呢!让我们一起愉快地从金庸这座宝矿里挖出最好的素材,写出最棒的作文吧!。
品金庸论英雄高中作文
品金庸论英雄高中作文品金庸论英雄高中作文夜深了,家人早已带着一身的疲惫进入了梦乡;而我还伏在书桌前,借着那明亮的灯光,陶醉在武侠小说的“刀光剑影”里。
还记得,我迷上武侠小说是在三年以前的那个寒假。
那天,父亲从二叔家借回了两本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一本是《侠客行》,一本是《连城诀》。
父亲看完以后,随手就放在了客厅的茶几上,我闲来无事便拿起来翻阅。
不多时,我便被小说里面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给深深吸引住了。
我从此迷上了金庸的'小说。
渐渐地,我发现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里,并不只是腥风血雨的打杀场面,更重要的是,金庸先生通过他的生花妙笔,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位爱国爱民、正直勇敢的大英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处处都能体现出那浓厚、真挚的爱国情怀。
一如《神雕侠侣》里的郭靖大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郭靖本是一个憨厚老实的平民百姓,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造就了他那爱国爱民主义。
在蒙古大军全面进攻襄阳城时,他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对国家的兴亡、百姓的生死视而不见;更何况,国君的昏庸无道、大臣的强行霸道早已令百姓妈无法忍受,这个国家迟早要灭亡的。
——但是,蒙古大军一旦攻陷襄阳,国家的一道坚固的防线失守了,蒙古大军便如进入无人之境,开始大肆屠杀百姓,这片锦绣河山变会哀鸿遍野、血流成河。
强烈的爱国爱民主义令郭靖挺身而出,他毅然地挑起了“带领百姓与江湖义士坚守襄阳”这副重担。
他这么做,不是为了国君与大臣,只是为了要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保住百姓们的美好家园。
他责无旁贷。
在他坚守襄阳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是呀,身为侠客,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分,但这只是侠之小者;而为国为民,奋力保护百姓的人才配称“大侠”。
面对蒙古大军的大军压境,而且朝廷不发援兵,他又何曾退缩……还有,《碧血剑》中的袁承志,他帮助闯王李自成推翻明朝统治;《神雕侠侣》中的杨过为宋朝百姓杀了蒙古可汗,击退了百万蒙古大军……如此的大英雄,难道不值得我们钦佩吗?如此的爱国情,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夜深了,灯灭了,躺在床上,我却毫无睡意,心中只是千千万万位爱国英雄的飒爽英姿,他们高尚的精神,美好的灵魂,已在我心灵的净土上生根、发芽……。
金庸的武侠世界与我的青春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金庸的武侠世界与我的青春宿朗阁 诸城一中慈海学校高三21班金庸先生去世了,我的青春凋零了。
伏在窗前,怔怔地眺着远方漆黑的一片虚无,我的胸口被莫名的力量压得抑郁。
闭上双眼,那些活生生的人物顷刻间便能跳出纸张,在一片雾般迷茫的距离中意味深长地望着我,又隐隐地消失在一片苍茫中。
媒体讹传了无数次金老去世的假消息,这次也一定是。
——在同学随口读出屏幕上弹出的快讯时,我甚至这样想。
我不敢去看,也不愿去看。
可是内心躁动的恐惧驱使着我想探个究竟。
当百度搜索弹出的消息是金老大大的黑白照片时,我才终于相信,金老走了,这次真走了。
金老走了,我少年热血沸腾而豪情万丈的武林梦也走了。
活了十九年,至今我还没有找到任何一个作家的作品能像金老的小说那样让我疯狂着迷。
那时我五年级,方有些青春期的迹象,乳臭未干,却也志在四方。
作为生日礼物的《金庸全集》安静地躺在样貌普通的棕色纸箱内。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我永远也忘不了我抚摸着《射雕英雄传》的封面,好奇而狐疑地翻开扉页的那一刻,那是一个夜晚,我刚洗完澡,半躺在床上,心中的怀疑终抵不过好奇心。
那书是三联书店修订版的,味道很好闻,我对书香的敏感与喜爱或许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我不知道怎样形容那种单纯的沉迷,那是一种比宗教更单纯,比朝拜更热情的狂热。
武侠!沉浸在这个武侠世界,时间总是过得好快,眨眼的工夫就要被唤去吃饭,眨眼的工夫就又该睡觉。
一个五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好动与调皮之时,却能手捧没有插图的大部头书籍一本又一本的阅读。
为了看书,我可以不吃午饭,很晚睡觉,偷偷打着手电台灯阅读。
父母见我终日沉迷书籍,连唤我都不见动静,不由得害怕起来,或许是真的怕我走火入魔吧。
被胶带捆起来的大书箱,装着我未看完的《倚天屠龙记》,那本书的尾页上还有一个我因不舍和烦闷用手抠出的小洞,父亲将书藏到高高的书柜上方,可我却终又悄悄拿下。
为此,我跟父母吵了无数次架。
五年级的小儿,看武侠哪看得懂些爱恨情仇,国家大义?也就看些打打杀杀的热闹与跌宕起伏的情景罢了。
再见,金庸先生_优秀作文
再见,金庸先生桌上那本《倚天屠龙记》还在昏黄的灯光下静默,书页轻轻摇曳着,窗外的余晖炫尽了灿烂,只是落下了一束微光,但书的作者却已驾鹤西去。
那天,妈妈告诉了我金庸先生的死讯,我只是不信,这位“武学大师”已不知被造谣离开人世多少次了,我翻开了手机,腾讯新闻标题黑体大字赫然浮现在眼前“金庸先生去世,又一位文学大家陨落!”我不敢置信地点开新闻,手指颤抖了许久,才翻阅里面的内容。
读完里面的内容后,我的大脑“腾”一下变得空白,耳朵里还萦绕着阵阵杂音,疯狂丧失理智般质问每一个在线的同学,“是真的吗、这是真的吗?!”每当对方默认或回答时,我的心似乎被什么挖开了,猛烈的巨痛把我拉回现实—这次是真的。
还记得二、三年级时,天天捧着金庸先生的书看,吃饭时紧拽着不肯放手,晚上偷偷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印象最深的是郭靖、黄蓉两人小小的背影,身旁跟着两只白雕,天地间万物模糊不清,流云轻轻在天上掠过,黄蓉语含笑音:“靖哥哥,我们去哪儿?”虽然看不到她的样貌,但想必也是双颊生晕,眼波流转,笑颜如花了。
我痴迷的是什么,我不知道。
是红花会侠肝义胆的总舵主在香香公主坟前洒泪的那一刻,是杨过殉情跳下万丈深渊时,亦或是洪老英雄那一句:“老叫花贪饮贪食,可是生平从来没杀过一个好人!”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这句本不工整的对联,就是金庸先生这一生的荣耀。
我每一本都仔细研读过,也许叹于郭襄的追寻,也许为程灵素的一往情深唏嘘,也许为阿九的痴情心如刀割,也许为阿紫,阿朱,萧峰三人的孽缘驻足。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那是李莫愁被熊熊烈火吞噬前肝肠寸断的质问。
斯人虽去,经典仍在。
金庸先生仙逝,虽不能说再没有后起之秀,可是谁又能相忘于金庸所塑造的江湖?感念我与金庸先生的作品相遇,让我有幸能涉足这瑰丽的书中世界,得以让我领悟何谓“侠之大者”和15部作品里金庸先生一直在诉说着的他理想中的一切......再见了,金庸先生。
一别江湖,从此千古难书_优秀作文
一别江湖,从此千古难书#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去世享年94岁#最初看到这个消息的时侯是震惊,是怀疑。
迅速点开新闻,眼泪忍不住就掉下来了。
仿佛潜意识里,已经把金庸先生想成一位永生的大侠,在刀光剑影的武侠时代里,他永葆青春,他长生不老。
我不敢相信先生已然腾云驾鹤西去。
笔底波澜,梦里江湖。
从此世间再无大侠。
第一次接触金庸先生的小说是在初一的时候,必读书单里有《射雕英雄传》这本书。
最初自然是抗拒,因为怎么都读不下去,只好硬着头皮往后看。
没想到越看越入迷,三天三夜马不停蹄地看完人生中第一部武侠小说,脑海里反反复复萦绕着东邪西毒,南僧北丐,郭靖黄蓉,江南七怪。
当时最喜欢老顽童周伯通,对书中每一个武艺高强的武林人士都心生敬仰,也想深陷莫测江湖,身怀绝技武功,遇上高人指点一二,邂逅一场乱世情缘。
江南七怪中的六怪相继死于非命的时候,我哭得一塌糊涂。
从此,沉迷于金庸先生的小说无法自拔。
后来,最著名的六部相继看完,最喜欢的始终是笑傲江湖。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恨不知所终,一笑而泯。
”我羨慕令狐沖与任盈盈抛弃世间一切成见的爱情,更深深欣赏潇洒超然的令狐冲,在腥风血雨的武林中,他依然是那个不随流,随心所欲的浪漫侠士。
琴箫合奏,笑繳江湖,令狐沪是我对武侠最美好的幻想。
是金庸先生啊,给了我们最完美的武侠时代。
想起神雕侠侣中杨过的最后一句话:“今番良唔,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
唯们就此别过。
”先生如此阔达,想必是去了最爱的江湖,主持华山论剑了罢?一想到这,眼泪终于止住了。
“我走过山的时候山不说话,走过海的时候海不说话,我的小毛驴滴滴答答,倚天剑陪我走天涯,人人都说我是爱上了杨过大侠,才在峨眉山上出了家,其实我只是爱上了满山的云和霞,像极了十六岁那年的烟花。
”郭襄十六岁那年,杨过并未食言,赶到她的身边,给了她一场漫天的烟花。
可她终究未得所爱,看破红尘出家。
金庸先生的小说,总有着让人心潮澎湃之际无声落泪的魔力。
“一别千古,从此江湖难书。
金庸:大侠笔落,江湖犹在
金庸:大侠笔落,江湖犹在作者:来源:《高中时代》2019年第02期近半年来,文坛最不快乐的事情之一应该便是一代文学巨匠金庸先生的逝世,在这个习惯离开的世界里,我们却没有学会如何告别。
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14部作品外加一部《越女剑》,金庸共写武侠小说15部,由他的小说改编的影視作品更是承包了无数中国人的回忆。
刀光剑影朝武林,一支玉笔引江湖。
可以说,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小说。
山高水长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金庸本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海宁,1948年移居香港。
他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也是香港著名的政论家、企业家、报人,与黄霑、蔡澜、倪匡并称“香港四大才子”。
金庸的少年时代很快乐,八岁那年,无意中看到武侠小说《荒江女侠》并被深深地吸引。
后来因为家庭发生了巨大变故,金庸经历了大时代的烽火硝烟,饱尝了生离死别的痛苦。
1955年,《新晚报》有个武侠小说写得很成功的年轻人,和金庸是同事,他名叫梁羽生。
那年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即将完结,而他的创作又到了疲惫期,于是,《新晚报》总编辑邀请金庸将武侠小说继续写下去。
从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到《草莽龙蛇传》,金庸都是忠实读者,他从未想过自己也要上阵。
虽然此前从未写过小说,但凭借他对武侠小说的了解与喜爱,金庸还是答应接替梁羽生的位置。
他把自己名字中的“镛”字拆开,做了一个笔名,《书剑恩仇录》是他的第一部武侠作品,作品一炮而红。
当他写下第一部武侠小说时,他想到的是遥远而亲切的故乡,那里有海宁潮、母亲和从小熟悉的传说。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从小想当外交家的金庸,骨子里有着中国传统文人的家国情怀。
这在他的作品中也有凸显,就像大侠郭靖,身上有着明显的兼爱非攻思想。
第二次华山论剑的时候,郭靖曾苦苦思寻武功的意义,最后终于悟出了以武止戈的意义。
下半生血染襄阳,死不旋踵,其实为自身价值观的践行。
高考阅读备考之人物素材篇——金庸
若无先生,不知是否还会有阿里——马云只因一个“侠”字,结缘半生。
先生其文也大,其人也真。
我爱先生之文,爱它侠肝义胆,光明涤荡;我爱先生之人,爱他儒雅敦厚,赤子之心。
初见先生,我如话痨,一人絮叨三小时,先生只笑着听,此情此景,如在眼前;此情此景,再难重现!若无先生,不知是否还会有阿里。
要有,也一定不会是今天这样,几万人一起痴痴颠颠——创业,便要做别人做不得之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做人,便要至情至性笑傲江湖;朋友,便要肝胆相照至死不渝……只因先生这样写这样说,我们便这样信了,便这样做了。
一群有情有义之人一起做一件有意义之事,“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一言既出,此后经年,去挑战,去抗争,浑身是伤,屡败屡战,忍别人不能忍之委屈,成别人不愿成之事,唯不愿忍江湖不平正气不彰,少年心,英雄梦,惟愿我们能如先生书中侠客,以肝胆豪情行走于这天地之间。
了却侠骨柔情,快意江湖恩仇。
先生含笑,已然远去。
先生赐字“天行”于我,学生终身铭记;“信不能弃”的告诫,一刻不敢忘;郭靖,黄蓉,行颠,逍遥子,奔雷手,苏荃,语嫣……满满十五部书的花名,托先生之福,常在思过崖行走,在摩天崖争辩,在光明顶见客……正直,情义,担当,洒脱……我们努力活出先生教会我们的模样。
惟愿,家国情、侠客梦、浩然气,融入阿里血液,化为百年精神……变成先生留在这个世界的另一种遗产,走完102年。
望先生,九泉之下首肯。
一人江湖,江湖一人。
侠者已逝,来者当追,江湖路远,侠义长存!不再心中一荡,谁来怜我世人?——六神磊磊一金庸小说,有两句纲领性的、灵魂的话。
一句叫做: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这话很好懂,是郭靖口里说出来的,讲的是家国。
武穆书中教诲,襄阳城头烽烟,蝴蝶谷中烈火,屠龙刀里遗篇,这都是家国。
中国人多半有点家国情怀,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都有。
但是只有这两个字,还不是最一流的文学。
金庸小说的第二句话,叫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这是《倚天屠龙》里的明教的歌。
这一句话,讲的是悲悯。
不读武侠枉少年
原创:悼金庸:不读武侠枉少年戊戌岁末,惊闻先生西归,心生茫然一片。
武侠界山陵崩塌,江湖人声渺渺,天地浩浩汤汤,唯余苍茫一片。
虽先生近百而去,著作等身,拥趸无数,人生无憾,但人去楼空,飞燕不回,时代已去,家园已远,由衷而生悲凉之叹!吾识金庸,尚在少年。
一部射雕,反复吟咏,齿颊留香,豪气顿生!虽困于一隅,但书中江南烟雨,嘉兴一诺,十八载寒暑无阻,大漠孤烟有豪情!倏而碧海潮生,青蛇狂舞,木讷少年,灵黠少女,至性至情定今生!继而万里江湖,生死无悔,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酬终生!求学时,课本说教未曾入心,一部武侠三观可同!犹记当年十四五岁,于父案头见《天空八部》,好奇翻阅,竟目不转睛,废寝忘食,难舍难离,深夜时分,举手电于被中,苦读数日,余韵绕梁,沉醉其中,不可自拔。
虽尚不明何为“虎啸龙吟换巢鸾凤”,但青衫磊落,马疾香幽,崖高人远,剑气碧烟横,词句之美,如嚼橄榄,如饮佳酿,陶陶然,熏熏然,渐入佳境。
此后一发而不可收,学校附近租书小铺,渐次行遍,十四部经典佳作,一而再,再而三,融入脑海,汇入血液,于吾情志、性格、情怀乃至文笔影响至深!犹记当年,先读《侠客行》,“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而后方细读李白。
先读《书剑恩仇录》,而后方读明清历史。
少年读书,从心所愿,自发向学,方得始终!于此,受益先生多矣!先生以武侠为载体,然所思所言,非为武侠,而为人生。
人生在世,唯情而已!亲情友情爱情家国之情,中间忧喜怨愤,得失取舍,成人成魔,一念之间。
读《射雕》,知家国之情,慨然一诺,百死不悔,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读《神雕》,懂人生深情,潇洒倜傥,至情至性,情之所至,生死相许;读《笑傲》,懂执念绝情,君子作伪,小人横行,天地为炉,造化为工;读《倚天》,知大爱深情,喜乐悲苦,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而读天龙八部,更是如入玄幻世界,忽而“千里茫茫若梦双眸粲粲如星”,忽而“天昏地暗斗转星移缥缈峰头云乱”,忽而“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忽而“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而最后萧峰那一箭自戕,“教单于折剪六军辟易奋英雄怒”,又引来多少眼泪多少唏嘘!于先生书中,最爱萧峰之慨然,郭靖之质朴,交友观如是,择偶观亦如是,吾爱质朴戆直,呜呼,岂非潜移默化之中,亦得之于先生与?先生之最为吾推崇者,乃为有大爱之人。
大侠,金庸
49风流一代·青春在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里,少林寺有一位扫地僧,又叫无名老僧。
当萧远山和慕容博在少林寺偷学武功的时候,扫地僧偷偷地把佛经放在武功秘籍旁边,最后他假装打死两人,化解了两人的冤仇。
之后,这两位枭雄万念俱灰,出家了。
扫地僧的做法看似是“行为艺术”,实则有一套扎实的理论指导,旧版《天龙八部》里说:“在修习任何一套武功之时,心中都须存着一股慈悲仁善之念。
若不以佛学为基,则练武之时,必定伤及自身。
功夫练得越深,自身受伤越重。
如果所练的只不过是拳打脚踢、冰人暗器的外门功夫,那也罢了,对自身危害甚微,只须身子强壮,尽自抵御得住……”“但若练的是本派上乘的武功……每日不以慈悲佛法调和化解,则戾气深入脏腑,愈陷愈深,比之任何外毒,都要厉害百倍。
”用大白话说,一个人在社会上做事情,所用的技巧,好比少林寺的七十二绝技,如若取人性命,用起来毒辣凌厉。
但是用各种刺激人心的手段,始终有违天和,戾气太重,难免反噬自身。
“须知佛学在求渡世,武功在求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克制。
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这些武功绝技才能练得越多,但修为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又不屑去多学各种厉害的杀人法门了。
”金庸当年创办《明报》,似乎有点扫地僧所说的那种意味。
《明报》算是白手起家,赤手空拳的年轻人,凭什么在江湖上扬名立万?别人凭什么买你的报纸?你的报纸有什么看头?《明报》创办第一年,销量只有1000多份。
傅国涌在《金庸传》一书中写道:《明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开辟“伶星专栏”,以“柳鸣莺”的笔名专写影视明星的生活、恋情等艳闻,力邀八卦特稿写手“为《明报》写港闻特写、大案内幕、软性花边”。
“《明报》头版几乎都是猎奇、猎艳的社会新闻,以凶杀、奸情、女色等内容为主,字号很大,沈嘉柯,男,著名作家、文化学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全国青联委员。
代表作《生命摆渡人》《人生是一场雅集》等。
标题很醒目,以夸张的形式吸引眼球。
金庸的小说_初中初三作文800字
金庸的小说暖暖的阳光,笼罩着大地,阳光里,兔子在追逐,鸟儿在飞。
悠扬的箫声配合着琴声随着风,缓缓飘来。
忽然之间,兔子四处奔窜,鸟儿匆匆逃离,还落下几支羽毛。
箫声、琴声戛然而止。
而后,刀光剑影。
镜头转向另一边,一堆人紧张兮兮地坐在电视前看由金庸的武侠小说改编成的连续剧。
金庸的小说就是这么让人痴迷。
那爱与恨、恩与怨的交集,正义与邪恶、平静与混乱的对抗,深深吸引了读者。
因为剧中人物的人生,平静之间藏着轰轰烈烈。
桃花岛上,美丽又充满着智慧的黄蓉、憨厚又正义的郭靖,创造了一段浪漫又复杂的感情纠葛。
他们一起经历了许许多多劫难,误解、中伤使他们学会了珍惜对方。
他们的旅程,困难重重,但却让人羡慕。
因为在危难之时,还可以被他人挂念着,是多么幸福的事。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混乱的江湖背后,总是隐藏着某些真挚的感情。
就如杨过与小龙女之间的感情,在种种诱惑的选择之前,他们的心中仍然还存在着对方,他们总是愿意为对方牺牲自己。
小龙女愿意为杨过而放弃平静的生活,杨过也愿意为小龙女放弃许多江湖上精彩的事物,陪她回墓中。
这应该是许多现代人所向往的感情吧。
自己对感情的付出与收获成正比。
金庸描述这段故事,也许,是他看透了人生的种种无常,因而发自内心地对追求平静与真实的一种渴望吧。
还有《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像是许许多多现代人的翻版。
他夹在正义与邪恶之间,而且在任意一边都能饰演好自己的角色,不露出任何马脚。
他是一个极聪明的人,在我看来是这样,因为他能处理好任何关系。
他不邪不正,不偏向哪一方,不为他人的利益,只为自己,他是很自私,但他却对自己很满足,因为他不感到孤单,很快乐。
对于金庸与他的作品,我谈不上喜欢或不喜欢。
偶尔看看,也只是作为一种消遣罢了,我不会去认真,因为已经知道了结局:一道耀眼剑光闪过,一个人躺下了,眼睛瞪得大大的。
另一个手上的剑,血顺着剑端流下,剑主人潇洒地收起剑,无声地离开,悠扬的乐声再次响起……。
生命的辉煌与陨落之金庸_高三随笔
生命的辉煌与陨落之金庸本文是关于高三随笔的生命的辉煌与陨落之金庸,感谢您的阅读!我是读金庸小说看金庸剧长大的。
记得年幼时,听姐姐绘声绘色地讲《射雕英雄传》的剧情,识字不多的我却听得津津有味。
再后来,我终于有了《神雕侠侣》这部小说的中部和下部。
不知不觉,我爱上离现实非常遥远的武侠梦,爱上郭靖、郭襄、无崖子、黄药师、赵敏那些小说里的人物,爱上了金庸用文字描绘的江湖。
长大懂事后,我仍然对金庸的作品爱不释手:我景仰侠肝义胆的郭靖,为郭襄和张君宝而扼腕,曾像个书呆子一样把素颜如雪的某个她奉为“神仙姐姐”,还美滋滋的想,要是自己能有个岳灵珊那样的小师妹该有多好······可惜,江湖儿女日渐少。
所谓的侠客其实是不存在的,它仅仅只存在于金庸用笔编写的武侠梦里,存在于读者的心里。
在武侠梦里,有刀光剑影的江湖和快意恩仇的侠士。
拥有丹青妙笔的金庸写出了历史宗教,写出了琴棋书画,写出了民族之间的相互杀戮和仇视,写出了或美或丑或令人感到遗憾的爱情······然而,这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梦。
1972年,也许是无法超越自己,在武侠小说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金庸选择了封笔。
就在金庸停止写武侠的“后金庸时代”,武侠开始没落了,持续走下坡路,不再辉煌。
如今,金庸走了。
原本生命的陨落已如花开叶落般司空见惯,但金庸却把十多部武侠小说当做文化遗产留给了读者,留给了文坛后辈,而他也收获了上天对他的奖赏和馈赠——名气和财富。
很多人曾说:“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
”虽然有人批评金庸的武侠小说恶俗,但作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他确实名至实归。
他的武侠小说被搬进学生语文课本。
同时,金庸拥有令人眼红的财富。
他是报业巨子,是靠文学发家成为巨富的。
金庸真的走了,走得自然,走得没留下遗憾,走得不枉此生。
他的梦中情人夏梦走了,他讨厌的表哥走了,就连骂他的李敖也走了,而落寞的他也在享尽名利后走了。
江湖还在,大师已去
江湖还在,大师已去80年代,男生之间炫耀的是,谁读的金庸最多;女生之间炫耀的是,谁读的琼瑶最多。
后来,有一个女同学从读琼瑶的阵营披头散发地逃了出来,跑到读金庸的阵营来了。
她感叹说,没意思,琼瑶的书读一本就够了。
当时,她一边读琼瑶,一边与班上的一个男生热恋——热到亲密动作不回避老师和同学。
我们的理解是,琼瑶的书读一本就够她谈恋爱了。
其实,现在看来,她不满意的是琼瑶的套路。
那时,“套路”这个词还没有发明,所以我们误读了她的感叹。
男生之间或男女生之间交换着看金庸,必定是生死之交,绝不逊于一同扛过枪。
这样的生死之交,因为连传呼机都还没有发明而在各奔前程的“未来”中中断,直到我写了《亲历邻水黎家乡特大沉船事故,31年前那一场无法抹去的伤痛》,大家才又有了一些联系。
这个年代,最奢侈的是黑白电视。
像我们老家那样的地方,90年才通电,电筒无可争议地成为唯一的家用电器,稍后收音机打破了电筒的垄断地位。
隔壁大队(那时叫大队)一个本家(同姓)赤脚医生(没有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的医生)是第一个买黑白电视的,他家的电视机一开,方圆几里地的人都惊动了——播放的是金庸的连续剧。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早早就挤进去占位置,前后左右不重要,只要能够看到电视就行。
后来,人多了,等你放了牛或割了猪草再去,你只能在外面听声音了。
为了控制人流,这位本家开始收费了,5分钱一个人。
收费遭到很多人的抵制,有位同学为了表示不满,偷偷摸摸进去给他家的咸菜缸放了一坨牛屎。
他干完这事出来时,《雪山飞狐》正如火如荼。
我们快意地回去了,从此又捧起了金庸。
没有一个暑假不溽热。
都说放牛娃是乡间最轻松的工作,类似现在各个单位的保安(没有歧视的意思)——表面上无所事事其实责任重大,比如蚊虫飞舞,烦不胜烦。
但即使如此,也舍不得用金庸去驱赶它们。
没有一个寒假不寒颤。
有天,在绵绵冬雨的屋檐下看金庸,母亲叫吃饭时,欲起身竟然因腿脚冻僵而摔倒。
90年代,我们读中文系的时候,大家比的是谁读的名著多——最初比国产的,后来比外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素材金庸与教育的不解之缘:江湖路远,青春再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用15部武侠作品,陈旧了无数人心底的江湖梦。
如今,大侠隐去,江湖留存。
两次被开除的“大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出自《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之口,也是贯穿了金庸作品和金庸一生的底色。
金庸1924年3月10日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市的书香世家查家,本名查良镛。
他的表兄是诗人徐志摩、姑父是军事教育家蒋百里,同宗中还有诗人、翻译家穆旦。
作为世家公子,金庸的求学生活本该顺遂,无奈战争的到来打乱了这一切。
金庸曾回忆:“我家庭本来是相当富裕的,但住宅给日军烧光。
母亲和我最亲爱的弟弟都在战争中死亡。
我中学时代的正规学习一再因战争而中断……”1937年(另一说1936年),金庸小学毕业考入嘉兴中学。
同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开始,次年,日军进攻浙江,地近前线的海宁再也放不下平静的书桌。
1938年,金庸随嘉兴中学千里南迁至丽水,进入省立联合中学初中部。
读书时,金庸不仅数理化成绩优异,英语国文更出色。
1939年,年仅15岁的金庸与同学合编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
这是此类型书籍首次在中国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
读书时,金庸就有一身侠气,他两次因为大胆直言被学校开除。
1940年,金庸考入浙江联合高中。
当时,校内各班级能自由编写壁报,有一天,壁报前面挤满了人,大家都在争相看着一篇名为《阿丽丝漫游记》的文章:“阿丽丝小姐千里迢迢来到联高校园,兴高采烈遨游东方世界之际,忽见一条色彩斑斓的眼镜蛇东游西窜,吐毒舌,喷毒汁,还口出狂言威吓教训学生:我叫你永不得超生……”(叶炳炎《查良镛在联合高中》)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金庸。
文中的“眼镜蛇”影射的是训育主任沈乃昌。
他代表国民党,宣扬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监视学生思想动态,“我教你永不得超生”便是沈乃昌教训学生时的名言。
金庸看不惯沈乃昌的所作所为,大胆直言,几天后,被勒令退学。
这是他一生中遭受的第一个重大挫折,也彰显了金庸身上的侠气。
金庸回忆说:“学校开除,不但失却了继续求学的机会,连吃饭、住宿的生活也发生问题……那是生死系于一线的大难”。
之后,在校长张印通的帮助下,金庸得以转入衢州中学完成中学学业。
当时,衢州中学有一个阵容强大的教师群,金庸在这样的环境里无疑如鱼得水。
他到石梁不久,就在金华的《东南日报》发表了两篇文章,用的是老师给他取的笔名“查理”。
第一篇便是《一事能狂便少年》,标题来自同乡前辈王国维。
当时衢中文风很盛,老师、同学发表文章是常事,但金庸的文笔犀利,见解独到,字里行间将训育主任“教训”了一顿,在衢州中学引起了小小的轰动。
另一篇是《人比黄花瘦——读李清照闻偶感》,刊登在《东南日报》“壁垒”副刊的版首,金庸对南宋著名词人李清照的名句大胆地提出了独到的看法。
他在文中不但批评了“一切吟风弄月、缺乏战斗精神的思想”,且蔑视“自我怜惜的心理”。
除了会“写”文章,金庸的“狂”还体现在学习成绩上。
有记者在衢州市档案局查过金庸同班同学的所有成绩,有公民、体育等15门功课,平均分以六七十分居多,金庸平均成绩82.9分,全班第一。
在衢州求学期间,金庸不但成绩好,其为人处世亦为人称道。
1941年5月,日寇于衢投细菌弹,衢城暴发鼠疫,他的同班同学毛良楷染上了鼠疫,一时学生、校工逃得干干净净。
班主任姜子潢只好拿出钱来,重金雇了两名农民抬他至衢江中的一艘隔离船上。
当时,金庸作为班长,虽然心里很害怕,但却很勇敢,在黑夜中跟在担架的后面,直至江边与毛良楷垂泪永别。
事后,金庸自谦说:“整个抗战期间,自觉有点勇气的事就只这么一件。
”没想到,这样平静的求学生活很快结束了。
1942年5月24日,日军攻陷金华,衢州危在旦夕,学校决定停课疏散,毕业班也就提前草草毕业。
学校还给学生发了流亡学生证明,一张小奖状大小的纸,上面印着“衢州中学”的公章。
但金庸并没有就此屈服。
他与其他衢州同学、朋友一行八人,带着随身衣物和路上吃的炒米,挤上江西的火车,继续乱世求学梦……虽然在衢州中学不到两年,金庸始终记得少年时代求学、生活过的地方。
2004年10月,他首次回访母校题下28字:“温雅豪迈衢州人,同学少年若兄弟。
六十年中常入梦,石梁静岩夜夜心。
”大学期间,金庸第二次被开除。
1944年,金庸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
“那时候我念得国民党学校,蒋介石是校长,学校里大多数学生都是国民党的学生,同学主张听到校长的名字蒋公,见到校长的时候要马上起立,立正,而且得把脚一碰,碰的有声。
”金庸说。
看不惯这种作风的金庸大胆直言,与同学起了争执,之后被学校以不尊敬校长的名义开除。
86岁的博士毕业生战争曾扰乱金庸年少时的求学路径,却无法动摇金庸的求学之心。
1943年,金庸在重庆同时考上中央大学、西南联大、四川大学外文系,但经济上负担不起,金庸只能选择不收学费的重庆中央政治学校,这也引来了之后的开除风波。
2010年,当时已经是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名誉教授的金庸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以86岁高龄拿到了货真价实的剑桥哲学博士学位。
他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也感动了许多人。
早在2007年6月,剑桥就授予金庸“荣誉博士”学位。
就在几个月后,金庸正式申请攻读哲学博士学位。
当时,校方有人劝已83岁的金庸不用再读了,因为在剑桥“荣誉博士”享有比校长更高的地位。
不过,荣誉头衔显然不是金庸渴求的,他要做货真价实的研究。
金庸的博士求学之路并不一帆风顺。
一开始,金庸本想做关于匈奴问题的研究。
中国学者一直认为,汉朝时,匈奴因打不过卫青和霍去病的大军,才远走欧洲。
而西方学者却认为,匈奴是在欧洲独立发展起来的民族。
金庸想就此做一番考证。
但剑桥的教授委员会认为,金庸研究这个题目之前最好先念3年匈牙利文。
如此一来,金庸自觉力不从心,所以将论文题目更换为《唐代盛世继承皇位制度》。
金庸的博士论文一写就是两年多。
期间,他经常拿着草稿去找导师、英国著名汉学家麦大维讨论。
金庸的论文涉及到了唐史上的一桩悬案——安禄山叛变时,唐玄宗李隆基派了儿子荣王平乱,后来荣王暴亡。
但荣王究竟是怎么死的,正史没有记载,坊间也众说纷纭。
正是这个历史空白,让金庸认为大有文章可做。
他断定,荣王是被他做太子的哥哥给杀掉的,因为太子想掌握军队控制权。
为了写论文,金庸整合了正史和野史,着重分析唐宫的权力斗争,文章写得跌宕起伏,可看性十足。
尽管论文写出了小说味,但导师麦大维认为金庸的研究是认真的,“没有学者对此做过如此深入的研究。
”他说。
2009年,金庸继续学业,申请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勉励学子活到老学到老有人说,金庸吝啬,但对于教育,他一直默默付出。
他曾给香港中文大学捐款1000万港币;拿出310万人民币给家乡嘉兴的一所中学盖了座图书馆;1992年,以明报董事会的名义,向“希望工程”捐款2000万港币;1993年,金庸捐赠100万元人民币,作为“北大国学研究院”的启动资金,2007年8月,又向北京大学一次性捐款1004万元人民币;1995年,金庸出资120万在浙大设立“金庸奖学金”和“浙大金庸人文基金”......金庸去世,部分国内高校纷纷通过官方微博发文悼念。
浙江大学官方微博10月30日晚分发文悼念:“金庸:人生就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伤心’……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从此大侠皆成记忆,金庸先生走好!”金庸曾于1999年到2005年期间出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并于2007年受聘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名誉院长。
他曾勉励浙大学子要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学问不高没关系,但关键是要用功,今天要比昨天有学问,明天应该比今天有学问。
”他还告诫同学们要安心做学问,不要有为了挣钱、为了发财而做学问的念头。
金庸常自谦学识不足以做老师,因此在浙大时,他以大师兄自居。
有网友在浙大官微留言:“我们是1998年入学,恰逢学校四校合并的特殊年代,1999年金庸接受邀请,担当人文学院院长,经常在田家炳书院上课,我们在楼下上课,金庸在楼上上课,场场爆满。
从此大侠皆成记忆,金庸先生走好!”与学生畅谈大学与人生2003年11月18日下午,金庸先生受聘为中山大学名誉教授。
在受聘仪式作学术报告后,与中大学生谈大学与人生。
今天,我们选摘《中山大学报》2003年11月26日刊发的采访内容,缅怀金庸先生。
最适合做大学老师的大侠是风清扬中大学生:现在大学里有些人认为,学自然科学有用,学理工科有用,学历史,学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实用价值呢?您对学习古典文学的同学有什么期望呢?金庸:一个大学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就是人文科学,理想的构成应该是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并重。
如果只重视“自然学科”,只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没有高尚的人文思想的指导,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技术化了,缺乏上进的基础和空间。
哲学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思想,文学可以带给人美的视点,提高人的思想境界,陶冶性情,如果人类只重视技术而忽视情操,我想,这与动物又有什么区别?中大学生:您年轻的时候第一选择是从政做外交官,后来您做了报人和小说家,而且都很成功,但是您又说自己最大的心愿是做一名学者。
金庸:做学问是因为好奇,同时做学问是自己得益的,可以有快乐的。
我现在最遗憾的是年轻时候把精力都投到办报、写小说上了,没时间做学问;现在年龄大了才开始静下心做学问,但是学问做得还不够好。
当学者,做学问,学无止境,我希望可以做一些研究中国文学和历史的工作,并一直都追求下去,这是有很大的乐趣的。
中大学生:在您的14部武侠小说中,您觉得哪位大侠最适合做大学老师?金庸:《笑傲江湖》中的风清扬。
做好人,行正义中大学生:对现在的年轻学生来说,可以从“侠”之中吸取什么样的精神?对年轻人的成长来说,最为关键的是什么?金庸:有些读者,可能从我的作品中得到一些心理暗示或幻想,希望能遇上特别的际遇,遇到“侠客”,这种幻想不怎么健康;我倒希望读者能从我书中受到启发,影响自己成为“侠客”,去帮助别人,坚持社会正义,见义勇为。
而年轻人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学做学问,才能武装自己。
其次是学做人。
做人很简单,就是要做正直、坦荡的人。
一个人要做好人莫做坏人,切不可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害人。
中大学生:您自称算是陈寅恪先生的私塾弟子,那么陈先生倡导的人文精神跟您一直提倡的侠士精神有什么共通之处呢?金庸:陈寅恪先生一直是我敬仰的前辈。
他提倡的人文精神包括提高人的内心,要求人明辨是非,坚持正义的一面,我觉得这些和我所倡导的侠士精神是有相通之处的。
昔日中山先生闹革命,靠的也是这种坚持正义的精神,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孙中山先生也是一位锄强扶弱的大侠。
中大学生:您对中大现在的学生有什么期望?金庸:不但是对中大学生有这个期望,而且对所有的读者都有这个期望。
武侠小说的读者一般会有一种幻想,一旦自身受到委屈、受到欺负,就幻想能有侠客来帮他鸣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