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金庸与教育的不解之缘:江湖路远,青春再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素材

金庸与教育的不解之缘:江湖路远,青春再见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用15部武侠作品,陈旧了无数人心底的江湖梦。如今,大侠隐去,江湖留存。

两次被开除的“大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出自《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之口,也是贯穿了金庸作品和金庸一生的底色。

金庸1924年3月10日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市的书香世家查家,本名查良镛。他的表兄是诗人徐志摩、姑父是军事教育家蒋百里,同宗中还有诗人、翻译家穆旦。作为世家公子,金庸的求学生活本该顺遂,无奈战争的到来打乱了这一切。金庸曾回忆:“我家庭本来是相当富裕的,但住宅给日军烧光。母亲和我最亲爱的弟弟都在战争中死亡。我中学时代的正规学习一再因战争而中断……”

1937年(另一说1936年),金庸小学毕业考入嘉兴中学。同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开始,次年,日军进攻浙江,地近前线的海宁再也放不下平静的书桌。1938年,金庸随嘉兴中学千里南迁至丽水,进入省立联合中学初中部。

读书时,金庸不仅数理化成绩优异,英语国文更出色。1939年,年仅15岁的金庸与同学合编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这是此类型书籍首次在中国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

读书时,金庸就有一身侠气,他两次因为大胆直言被学校开除。

1940年,金庸考入浙江联合高中。当时,校内各班级能自由编写壁报,有一天,壁报前面挤满了人,大家都在争相看着一篇名为《阿丽丝漫游记》的文章:“阿丽丝小姐千里迢迢来到联高校园,兴高采烈遨游东方世界之际,忽见一条色彩斑斓的眼镜蛇东游西窜,吐毒舌,喷毒汁,还口出狂言威吓教训学生:我叫你永不得超生……”(叶炳炎《查良镛在联合高中》)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金庸。文中的“眼镜蛇”影射的是训育主任沈乃昌。他代表国民党,宣扬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监视学生思想动态,“我教你永不得超生”便是沈乃昌教训学生时的名言。金庸看不惯沈乃昌的所作所为,大胆直言,几天后,被勒令退学。

这是他一生中遭受的第一个重大挫折,也彰显了金庸身上的侠气。金庸回忆说:“学校开除,不但失却了继续求学的机会,连吃饭、住宿的生活也发生问题……那是生死系于一线的大难”。之后,在校长张印通的帮助下,金庸得以转入衢州中学完成中学学业。

当时,衢州中学有一个阵容强大的教师群,金庸在这样的环境里无疑如鱼得水。他到石梁不久,就在金华的《东南日报》发表了两篇文章,用的是老师给他取的笔名“查理”。

第一篇便是《一事能狂便少年》,标题来自同乡前辈王国维。当时衢中文风很盛,老师、同学发表文章是常事,但金庸的文笔犀利,见解独到,字里行间将训育主任“教训”了一顿,在衢州中学引起了小小的轰动。另一篇是《人比黄花瘦——读李清照闻偶感》,刊登在《东南日报》“壁垒”副刊的版首,金庸对南宋著名词人李清照的名句大胆地提出了独到的看法。他在文中不但批评了“一切吟风弄月、缺乏战斗精神的思想”,且蔑视“自我怜惜的心理”。

除了会“写”文章,金庸的“狂”还体现在学习成绩上。有记者在衢州市档案局查过金庸同班同学的所有成绩,有公民、体育等15门功课,平均分以六七十分居多,金庸平均成绩82.9分,全班第一。

在衢州求学期间,金庸不但成绩好,其为人处世亦为人称道。1941年5月,日寇于衢投细菌弹,衢城暴发鼠疫,他的同班同学毛良楷染上了鼠疫,一时学生、校工逃得干干净净。班主任姜子潢只好拿出钱来,重金雇了两名农民抬他至衢江中的一艘隔离船上。当时,金庸作为班长,虽然心里很害怕,但却很勇敢,在黑夜中跟在担架的后面,直至江边与毛良楷垂泪永别。

事后,金庸自谦说:“整个抗战期间,自觉有点勇气的事就只这么一件。”没想到,这样平静的求学生活很快结束了。1942年5月24日,日军攻陷金华,衢州危在旦夕,学校决定停课疏散,毕业班也就提前草草毕业。学校还给学生发了流亡学生证明,一张小奖状大小的纸,上面印着“衢州中学”的公章。

但金庸并没有就此屈服。他与其他衢州同学、朋友一行八人,带着随身衣物和路上吃的炒米,挤上江西的火车,继续乱世求学梦……

虽然在衢州中学不到两年,金庸始终记得少年时代求学、生活过的地方。

2004年10月,他首次回访母校题下28字:“温雅豪迈衢州人,同学少年若兄弟。六十年中常入梦,石梁静岩夜夜心。”

大学期间,金庸第二次被开除。1944年,金庸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那时候我念得国民党学校,蒋介石是校长,学校里大多数学生都是国民党的学生,同学主张听到校长的名字蒋公,见到校长的时候要马上起立,立正,而且得把脚一碰,碰的有声。”金庸说。看不惯这种作风的金庸大胆直言,与同学起了争执,之后被学校以不尊敬校长的名义开除。

86岁的博士毕业生

战争曾扰乱金庸年少时的求学路径,却无法动摇金庸的求学之心。1943年,金庸在重庆同时考上中央大学、西南联大、四川大学外文系,但经济上负担不起,金庸只能选择不收学费的重庆中央政治学校,这也引来了之后的开除风波。

2010年,当时已经是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名誉教授的金庸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以86岁高龄拿到了货真价实的剑桥哲学博士学位。他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也感动了许多人。

早在2007年6月,剑桥就授予金庸“荣誉博士”学位。就在几个月后,金庸正式申请攻读哲学博士学位。当时,校方有人劝已83岁的金庸不用再读了,因为在剑桥“荣誉博士”享有比校长更高的地位。不过,荣誉头衔显然不是金庸渴求的,他要做货真价实的研究。

金庸的博士求学之路并不一帆风顺。一开始,金庸本想做关于匈奴问题的研究。中国学者一直认为,汉朝时,匈奴因打不过卫青和霍去病的大军,才远走欧洲。而西方学者却认为,匈奴是在欧洲独立发展起来的民族。金庸想就此做一番考证。但剑桥的教授委员会认为,金庸研究这个题目之前最好先念3年匈牙利文。如此一来,金庸自觉力不从心,所以将论文题目更换为《唐代盛世继承皇位制度》。

金庸的博士论文一写就是两年多。期间,他经常拿着草稿去找导师、英国著名汉学家麦大维讨论。金庸的论文涉及到了唐史上的一桩悬案——安禄山叛变时,唐玄宗李隆基派了儿子荣王平乱,后来荣王暴亡。但荣王究竟是怎么死的,正史没有记载,坊间也众说纷纭。正是这个历史空白,让金庸认为大有文章可做。他断定,荣王是被他做太子的哥哥给杀掉的,因为太子想掌握军队控制权。为了写论文,金庸整合了正史和野史,着重分析唐宫的权力斗争,文章写得跌宕起伏,可看性十足。尽管论文写出了小说味,但导师麦大维认为金庸的研究是认真的,“没有学者对此做过如此深入的研究。”他说。

2009年,金庸继续学业,申请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