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深圳自学考试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

深圳自学考试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

• • • • • • • • •
• 三、考核知识点 • (一)当代设计观的建立。 • (二)当代设计的美学特征 • (三)当代设计的内容和层次 • (四)当代设计美学观 • (五)大众文化不当代设计美学 • (六)当代商业设计恶俗美学的批判 • 四、考核要求 • (一)当代设计观的建立 • 1. 识记:当代设计观的内容。 • 2. 领会:当代设计观建立的背景。 • (二)当代设计的美学特征 6/23/2013 • 1. 识记:当代设计的美学特征。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 为了使本大纲的觃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特对相关问 题作如下说明,幵提出具体实斲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与业自学考试计划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 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觃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觃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 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 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 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不教材及命题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 容不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觃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不发挥。本大纲对考核 的要求是适当体现的,幵不选用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是一致的。 命题应根据本大纲觃定的目标来确定,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幵突 出重点章节。丌出死题,着重学生识记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关亍自学教材 指定使用教材:《艺术设计不美学》刘子川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

美术教育学复习提纲PDF.pdf

美术教育学复习提纲PDF.pdf

《美术教育学》课程复习提纲一、复习参考书《美术教育学》尹少淳主编,高教出版社,1998年二、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1分)2、多项选择题(共7题,每题2分)3、名词解释题(共5题,每题4分)4、简答题(共4题,每题7分)5、论述题(共2题,每题12分)三、重要知识点6、素质教育、美术教育、德育、智育、美育、体育。

7、教授法、教学法、教材教法、教学论、学科教育学。

8、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要素、有效教学、教学评价、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9、教学方法:谈话法、演练法、讨论法、发现法。

10、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一纲多本、一专多能、双基、精讲善练、因材施教、DBAE 11、以下人物的重要著作及其学术观点:罗恩菲德、赫伯.里德、阿恩海姆、艾斯纳、格内尔、岸田刘生、山本鼎、箕田源二郎、鲁迅、蔡元培四、思考试1、现代美术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P1352、美术学科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3、如何理解美术教师与学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关系?P974、美术教学应考虑哪些教学原则?P1025、美术教学中班级授课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是什么?如何改进?6、当代美术课程改革有何趋势?Δ7、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P69(Δ重点、要点)Δ8、如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P76Δ9、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P50Δ10、如何进行美术课的组织教学?Δ11、中小学常用的美术教学方法有哪些?Δ12、美术教学中如何运用演示法、参观法、欣赏法、发现法、谈话法?P110--114Δ13、如何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美术评价要注意哪些问题?Δ14、美术教科书有哪些作用?15、为什么说美术课程是人文性质的课程?16、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7、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18、如何在美术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9、什么是教学设计?什么是课时设计?美术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有哪些?20、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有什么区别?21、学习撰写精确的美术教学目标有何意义?美术新课程有哪些教学目标?这些目标是如何陈述的?22、课堂空间中有哪些因素对学生学习产生了重要影响?23、美术课堂中的互动类型有哪些?2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怎样理解课堂学习?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有哪些?25、什么是课程资源?美术课程资源有哪些?欠发达地区如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26、你认为一堂优秀的美术课应具备哪些条件?单项选择知识点1、南齐谢赫要求绘画:“明劝戒,著升沉”和唐代张彥远提出的绘画功用是:“成教化,助人伦”都是强调美术的德育功能。

自考美学考试大纲

自考美学考试大纲

自考美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与要求本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美学基本理论、美学史、艺术美学以及美学应用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以及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美学知识。

二、考试内容1. 美学基础理论- 美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美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美学的主要流派和理论体系- 美的范畴:美、丑、崇高、滑稽等2. 美学史- 古代美学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观念- 近现代美学思想的演变- 东西方美学思想的比较3. 艺术美学- 艺术的美学特征和功能- 不同艺术门类(如绘画、雕塑、音乐、戏剧、电影等)的美学特点- 艺术创作与美学的关系- 艺术欣赏与美学的关系4. 美学应用- 美学在日常生活、设计、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美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美学与个人修养的关系- 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5. 当代美学问题- 当代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美学与科技的结合- 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 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学问题三、考试形式与题型本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题型包括但不限于:- 选择题:测试学生对美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简答题:考察学生对美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论述题:评估学生对美学理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案例分析题:通过具体艺术作品或美学现象,考察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四、考试范围与参考书目考试内容覆盖美学的各个方面,参考书目包括但不限于:- 《美学原理》- 《西方美学史》- 《中国美学史》- 《艺术美学》- 当代美学研究的相关论文和专著五、考试准备建议- 系统学习美学基础理论,理解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阅读美学史,了解不同时期美学思想的特点和发展脉络- 研究艺术美学,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美学特点- 关注美学应用,思考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意义- 阅读参考书目,拓宽知识面,加深对美学理论的理解六、考试注意事项- 考试时需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和准考证- 遵守考试规则,不得携带任何与考试无关的物品进入考场- 考试期间保持安静,不得交头接耳或抄袭他人答案- 考试结束后,按照监考老师指示交卷并离开考场通过本考试大纲,学生应能够全面了解美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美学的分析方法,并能够在实际中运用美学知识进行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

美术教育学复习提纲

美术教育学复习提纲

《美术教育学》课程复习提纲一、复习参考书《美术教育学》尹少淳主编,高教出版社,1998年二、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1分)2、多项选择题(共7题,每题2分)3、名词解释题(共5题,每题4分)4、简答题(共4题,每题7分)5、论述题(共2题,每题12分)三、重要知识点6、素质教育、美术教育、德育、智育、美育、体育。

7、教授法、教学法、教材教法、教学论、学科教育学。

8、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要素、有效教学、教学评价、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9、教学方法:谈话法、演练法、讨论法、发现法。

10、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一纲多本、一专多能、双基、精讲善练、因材施教、DBAE 11、以下人物的重要著作及其学术观点:罗恩菲德、赫伯.里德、阿恩海姆、艾斯纳、格内尔、岸田刘生、山本鼎、箕田源二郎、鲁迅、蔡元培四、思考试1、现代美术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P1352、美术学科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3、如何理解美术教师与学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关系?P974、美术教学应考虑哪些教学原则?P1025、美术教学中班级授课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是什么?如何改进?6、当代美术课程改革有何趋势?Δ7、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P69(Δ重点、要点)Δ8、如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P76Δ9、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P50Δ10、如何进行美术课的组织教学?Δ11、中小学常用的美术教学方法有哪些?Δ12、美术教学中如何运用演示法、参观法、欣赏法、发现法、谈话法?P110—-114Δ13、如何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美术评价要注意哪些问题?Δ14、美术教科书有哪些作用?15、为什么说美术课程是人文性质的课程?16、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7、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18、如何在美术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9、什么是教学设计?什么是课时设计?美术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有哪些?20、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有什么区别?21、学习撰写精确的美术教学目标有何意义?美术新课程有哪些教学目标?这些目标是如何陈述的?22、课堂空间中有哪些因素对学生学习产生了重要影响?23、美术课堂中的互动类型有哪些?2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怎样理解课堂学习?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有哪些?25、什么是课程资源?美术课程资源有哪些?欠发达地区如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26、你认为一堂优秀的美术课应具备哪些条件?单项选择知识点1、南齐谢赫要求绘画:“明劝戒,著升沉”和唐代张彥远提出的绘画功用是:“成教化,助人伦”都是强调美术的德育功能。

09235设计原理考点及复习资料

09235设计原理考点及复习资料

设计原理课程(课程代码:09235)考试大纲(一)设计领会:广义的设计是一种人类对秩序和规律的渴望和冲动。

(二)现代设计1.现代设计:经过工业革命以后的生产和发展的过程,形成自己特有的含义,特点和形态。

特点:影响设计和构思的因素不同。

现代设计是基于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的计划内容,其决定因素包括现代人的需求(包括心理和生理需要两个方面)、现代的技术条件、现代生产条件等几个大的基本因素。

现代技术的发展,使的视觉传达的方式变得复杂和发达。

在设计的最后应用问题上,工业技术发达,生产条件不同,造成了设计应用的方式、范围和效果都有新的变化。

现代设计是为现代人、现代经济、现代市场和现代社会提供服务的。

2.现代设计的基本分类。

现代环境设计,(包括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环境设计)现代产品设计,或者称为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包括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以及企业形象及标志设计。

染织服装设计,包括时装设计与成衣设计、染织品设计。

非物质设计,包括各类数字多媒体设计等。

从产品角度分可分为汽车设计、家具设计、电视广告设计第2章设计元素(一)线条、空间线条在设计中的作用1.线传达情绪和感觉2.定义形状3. 线条在工业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等更多设计领域,发挥着更多的功能。

线条的类型:1.从性质上:实际、隐藏、精神的线2.从方向上:水平线、垂直线、斜线3.从形式上:直线、曲线线条的特性:1.线条,是有意味的形式,是最能表达人类的情绪和感情的形式。

2.线条的方向具有一定程度的象征性。

3.在设计中,线条是情绪的表达方式,无须过多技法,仅用一笔就能传达形式,显现质感,透露情绪,表现风格。

4.线条可以组成符号、字母、数字、汉字及各种符号都是线条组成的具有某种意义的符号。

二维平面上的幻想空间营造方法1.重叠2.大小3.垂直定位4.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多点透视、空气透视)5.错视空间三维立体空间类型根据设计中的真实物理空间可分如下:1.闭合空间:(A 直线系空间:水平型空间、垂直型空间、斜型空间 / B 曲线系空间)2. 开放空间3. 中界空间(灰色空间)基本形态:方体;锥形;柱形;球形;三角形;环形;弧形或螺旋形空间创造空间的方法:减法原则加法原则分割积聚的综合运用空间构成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空间构成实际是对立统一原则在空间构成关系中的有机的具体应用。

《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

《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

独立本科段《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代码04026)主编:罗礼平、潘日明编写:郑颖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2年2月《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代码:04026)指定用书:《设计美学》徐恒醇着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7月第一版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设计美学》课程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术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修课,是检验学生对设计美学理论掌握情况而设置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这门课程对如何从美学乃至艺术哲学的高度对设计艺术的审美现象进行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视点和方法。

本课程主要包括形态构成论、功能转化论、文化整合论、审美范畴论、符号表现论、风格变迁论等内容。

设置本课程具体的目的要求在于使学生在接受技术教育的同时,系统地了解设计美学原理,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继而建立起一个现代性的、面向文莱的、开放的设计观,更好的做出高质量的设计。

二、考试目标考核要点(一)第一章形态构成论1.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2.人的感知特性与完形理论3.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4.产品形式的构成与意境(二)第二章功能转化论1.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2.产品的功能及其划分3.功能转化原理4.审美创造与意象生成(三)文化整合论1.文化的形态构成2.设计文化的构成3.生态文化与大设计观4.文化取向与市场取向(四)审美范畴论1.形式美2.技术美3.功能美4.艺术美5.生态美(五)符号表现论1.符号与传播2.建筑语言与产品语言3.产品造型的符号学规范4.商标与广告的形象设计(六)风格变迁论1.风格范畴的内涵2.中国器物风格的演化3.西方工业产品风格概略4.装饰的审美趋向三、有关说明和实施建议为了使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特作如下说明和实施建议。

(一)关于考试目标的说明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一定的考核要点,这些要点便可视作考核目标,目的在于使应考者能够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系统地学习本科目,也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

《设计美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设计美学导论英文名称:AESTHETICS TO DESIGN学时: 48学分: 3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动画设计课程性质:必修课选修课程:无一、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美学导论》是一门对艺术设计活动中的审美现象、审美规律进行研究并以设计美学原理为研究对象的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指导思想是,根据设计美学的相关理论,立足于我国设计学的实际情况,着眼于设计美学的发展趋势,讲授设计美学的原理、规律、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运用设计美学原理指导实践。

设计的终极目的是改善人的环境、工具及人自身。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设计美学的原则与表现形式,深刻认识艺术设计的美学特点和审美规律,能够合理地融合设计学与美学的理论知识,针对现代设计在审美和艺术上如何与技术结合的问题,提出更加合理的方式和途径,理解和把握设计的本质和寻找适合设计领域的美学基本规律,从而指导学生在设计中进行实践运用。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第一章设计美学概论(13学时)第一节设计美学的研究途径、现状和对策(1学时)1、设计美学的研究途径1.1在国家精品课程的基础上采用网络教学的特殊要求进行章节概括和内容简化。

1.2以传统美学理论为基础,进行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美学理论研究。

1.3建立以艺术家和设计师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美学理论框架。

1.4构建以艺术创作和艺术设计实践体验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美学理论。

2、设计美学的研究现状2.1设计艺术专业方向混乱,学术方向不明确。

2.2专业领域覆盖面太广,通才太多专才太少。

2.3专业学术体系建立不完整,学术定位不准确。

2.4学术成果鉴定标准多元化,学术成果真伪难辨。

2.5学术抄袭,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现象严重。

2.6学术明星多,学术权威少。

2.7教学管理型教师多,教学研究创作型教师少。

2.8一般性学术研究成果多,标志性研究成果太少。

2.9设计作品多,设计精品少。

2.10展品多,产品少。

上海师范大学专升本自学考试资料

上海师范大学专升本自学考试资料

上海师范大学专升本自学考欢迎加入上海专升本自考交流群110766740艺术设计(独立本科段B050437)本专业由上海师范大学主考,面向社会开考。

本专业为独立本科段学历层次。

专业基本要求1、要求具有较强的平面设计专长,掌握与平面设计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设计手段,能担当从市场调研到创意策划及各类艺术设计全过程的总体设计能力。

2、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各种设计应用软件及摄影表现技法。

3、学会尊重人性、历史、文化,关注与人们生存质量相关的问题,树立现代设计人员的基本价值观和审美观。

4、培养具有敏锐观察力,能积极应用高科技工具与材料的能力。

5、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增强沟通与互动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6、培养具有较强的艺术设计综合能力,具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和文化修养及较强的语言表述能力,并能应对一般商业谈判及沟通交流的需要。

说明:1、毕业设计(作品与论文):考生在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后须进行毕业设计(作品与论文),选题既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考生从中任选一题,也可由考生自选设计课题,但须经主考学校同意。

论文不少于5000字为宜;设计为系列包装、系列海报、V2(办公事务用品)一套。

2、 年满35周岁及以上的考生可以免考英语(二),但须换考3门不少于14学分的课程,并且不得申请学位。

3、凡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校(含自考)艺术类专业专科及以上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独立本科段),无须加考课程;凡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校 (含自考)非艺术类专业专科及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独立本科段),须加考素描(三)(00599)和色彩(00674)两门课程。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 学分备注 1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2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3 00015 英语(二)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册)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下册)14 4 01575 图形设图形设计 大纲 5 技能70%,文字30%计5 05546 系列书籍装帧设计 书装设计大纲 5 上机考核,技能70%,文字30%6 04026 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大纲 37 05424 现代设计史世界现代设计史 3 8 04462 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大纲 6 9 01576 设计表达 Adobe Illustrator CS2标准培训教材 大纲5 技能70%,文字30% 10 00853 广告学(二) 广告学(二) 4 11 01040 网页设计(实践) DreamweaverMX2004——网页制作应用技能培训教程 大纲6 上机考核,技能70%,文字30%12 00711 展示设计 展示设计大纲 4 上机考核,技能70%,文字30% 13 01577 产品包装设计 包装设计基础与创意大纲 5 上机考核,技能70%,文字30% 14 01578 电脑动画设计影视动画设计实训教程 5 上机考核,技能70%,文字30% 15 01579 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表现技法大纲 5 上机考核,技能70%,文字30% 16 07999 毕业论文(作品与论文)不计学分17 07202 07203 广告摄影 广告摄影实践 广告摄影教程大纲 2 4可免考英语(二)考生的加考课程 18 01580 文字创意设计 文字设计大纲 5 19 01581 Flash 动画设计 Flash.8入门与实践演练 大纲5 20 00599 素描(三) 从素描走向设计 大纲 3 非艺术类专业专科及以上毕业生加考的课程 21 00674 色彩 新水粉表现实技 大纲 3合计76 电子政务(独立本科B082218)本专业由上海师范大学主考,面向社会开考。

美学教学大纲

美学教学大纲

美学教学大纲一、引言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美、审美和艺术的本质与原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艺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提出一份适合美学教学的大纲,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美学的定义和范畴,明确美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2. 掌握美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如美、审美、艺术、审美经验等。

3. 了解艺术形式与创作过程中的美学原则和规律。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力,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激发艺术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 美学基础知识- 美学的定义和范畴- 美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美学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2. 美学理论- 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客观美学、主观美学、社会美学等- 美的概念和特征- 审美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 艺术的本质和功能- 审美经验的过程与特点3. 艺术与美学- 艺术形式与艺术表现手法- 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不同艺术门类的美学特点和表现方式- 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4. 现代美学理论与研究- 当代美学理论的发展与变革-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及其对美学的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审美研究- 跨学科研究与美学的新领域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 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美学基本知识与理论- 结合案例分析和实例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美学概念及原理-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2. 艺术欣赏与实践- 安排艺术欣赏课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和思考来理解艺术- 组织实地考察和参观艺术展览,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实践,培养其创作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3. 学生研究与讨论- 设计小组项目,让学生合作进行美学研究和讨论- 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并撰写美学相关论文,提升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会,让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并进行交流与分享五、考核与评价1. 平时成绩- 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的积极性- 作业和小组项目的完成情况- 学术论文的撰写质量和学术水平2. 考试- 理论考试:对学生对美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进行测试- 实践考核:考查学生的艺术欣赏与创作能力3. 学术评价- 对学生艺术鉴赏和创造力的评估- 对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评价六、教学资源1. 教材:- 美学教材:主要涵盖美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教材- 艺术鉴赏教材: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鉴赏力的教材2. 多媒体资源:- 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展示艺术作品和案例分析3. 艺术展览和实地考察:- 安排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提供真实艺术鉴赏体验- 组织实地考察,拜访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工作室,了解艺术创作的实际情况七、总结本美学教学大纲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美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艺术欣赏与实践的方式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和表达能力。

设计美学概论课期末总结

设计美学概论课期末总结

设计美学概论课期末总结导语:设计美学概论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对设计美学的认知和理解的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习了设计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以及设计历史和发展。

本文将对我在这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见解进行总结,并对设计美学的重要性以及对我个人的启发进行探讨。

一、设计美学概论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在设计美学概论课程中,我学习了设计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设计美学是一门关于设计与审美的学科,它研究的是设计的目的、手段、方法和组织规律以及审美体验的本质和特征。

设计美学强调的是对美的追求和审美体验的创造,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来实现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了设计美学的几个基本原则和概念,如平衡、对称、比例、色彩、构图等。

平衡是指在设计作品中各个元素的分配和组合的平衡感。

它可以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

对称平衡是指设计中元素在形式、大小、位置等方面的分配和组合的对称感,使得整体呈现出稳定、均衡、和谐的视觉效果。

不对称平衡则是指设计中元素在形式、大小、位置等方面的分配和组合的不对称感,而仍然保持视觉上的平衡感。

比例是指设计作品中物体或元素的大小与整体或其他元素之间的关系。

比例的掌握对于设计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观感非常重要。

合理的比例可以使作品显得和谐、美观,而不合理的比例则会使作品显得不协调、不平衡。

色彩在设计美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色彩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情感和体验,对于设计作品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色彩组合和搭配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体验,因此设计师需要对色彩的选择和运用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构图是指设计作品中各个元素的组织和布局。

一个好的构图可以使作品显得有层次有深度,同时也能够引导观者的目光,使其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作品所传达的信息。

这些基本概念和原则都是设计美学的基石,对于设计作品的创作和表现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概念和原则,我对设计美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二、设计美学的发展和历史设计美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变化的历程,它受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影响。

江苏专转本美术专业大纲

江苏专转本美术专业大纲

江苏省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美术设计专业大类专业综合基础理论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美术设计专业大类专业综合科目基础理论考试是为江苏省普通高校招收艺术类--美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专转本”学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省统一考试。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在高职(专科)阶段相关专业知识、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掌握水平。

考试评价的标准是报考该专业大类的高职(专科)优秀毕业生应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普通本科院校择优选拔,确保招生质量。

二、适用专业本考试大纲适用于美术学(130401)、绘画(师范)(130402)、服装与服饰设计(130505)、艺术与科技(130509T)、动画(130310)、摄影(130404)、视觉传达设计(130502)、环境设计(130503)、产品设计(130504)、数字媒体艺术(130508)。

三、命题原则1.通用性原则:本考试大纲依据普通本科院校艺术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对共性专业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要求,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归纳和提炼专业大类必备的核心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涵盖相关行业技术领域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2.基础性原则:本考试大纲以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为主要考查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知行合一,促进学习者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3.科学性原则:本考试大纲力求科学、规范,具备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能够真实、准确地检测出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水平。

四、考查内容(一)课程A:艺术概论【考查目标】1.掌握各艺术门类的发展流变、美学与文化特质,加深对艺术学科的理解;2.掌握运用本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艺术现象、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社会、艺术创作、艺术审美、艺术批评、艺术生产、艺术发展等方面进行观察、判断和分析及设计创作;3.掌握艺术传承与艺术创新的结合,尤其关注当前艺术创意实践,凸显艺术创意鲜明的人文色彩,彰显其厚重的学术品位,并以此提高艺术鉴赏水平和艺术分析能力;4.掌握艺术在国画、雕塑、戏曲、影视、舞蹈、民间艺术等领域的文化特质,提升文化赏析及审美水平。

《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

《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

独立本科段《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代码04026)主编:罗礼平、潘日明编写:郑颖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2年2月《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代码:04026)指定用书:《设计美学》徐恒醇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设计美学》课程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术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修课,是检验学生对设计美学理论掌握情况而设置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这门课程对如何从美学乃至艺术哲学的高度对设计艺术的审美现象进行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视点和方法。

本课程主要包括形态构成论、功能转化论、文化整合论、审美范畴论、符号表现论、风格变迁论等内容。

设置本课程具体的目的要求在于使学生在接受技术教育的同时,系统地了解设计美学原理,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继而建立起一个现代性的、面向文莱的、开放的设计观,更好的做出高质量的设计。

二、考试目标考核要点(一)第一章形态构成论1.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2.人的感知特性与完形理论3.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4.产品形式的构成与意境(二)第二章功能转化论1.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2.产品的功能及其划分3.功能转化原理4.审美创造与意象生成(三)文化整合论1.文化的形态构成2.设计文化的构成3.生态文化与大设计观4.文化取向与市场取向(四)审美范畴论1.形式美2.技术美3.功能美4.艺术美5.生态美(五)符号表现论1.符号与传播2.建筑语言与产品语言3.产品造型的符号学规范4.商标与广告的形象设计(六)风格变迁论1.风格范畴的内涵2.中国器物风格的演化3.西方工业产品风格概略4.装饰的审美趋向三、有关说明和实施建议为了使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特作如下说明和实施建议。

(一)关于考试目标的说明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一定的考核要点,这些要点便可视作考核目标,目的在于使应考者能够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系统地学习本科目,也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

10177艺术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10177艺术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附件4: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设计基础课程(课程代码:10177)考试大纲目录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课程内容考核目标第二章设计艺术的发展、分类及特点课程内容考核目标第三章平面设计艺术鉴赏课程内容考核目标第四章现代设计艺术鉴赏课程内容考核目标第五章环境设计艺术鉴赏课程内容考核目标第六章工业产品设计鉴赏课程内容考核目标第七章传统与民间工艺鉴赏课程内容考核目标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附录:题型举例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设计基础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术设计教育专业(专科)的必修课,是美术设计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为设计的基础性课程,主要是对平面设计艺术、现代设计艺术、环境设计艺术、工业产品设计艺术、传统与民间工艺等设计类别进行基本理论的讲述,以及对优秀作品进行概述、欣赏、评析。

介绍各领域一些著名设计师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方法,领会设计师们考虑问题的角度。

课程涉及设计艺术史、设计艺术批评和美学等艺术学科知识,但也有别于其他史论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课程用大量的设计艺术作品给鉴赏者以强烈的感性冲击。

从案例中生成美的感觉、美的情趣、美的意识。

二、课程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在于以通过介绍各领域设计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欣赏优秀作品、分析重点设计作品,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设计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设计艺术审美能力,以及扩展设计的视野.三、教材的第二、三、五和六章是考核重点.第二章是论述了设计艺术的发展、分类及特点,通过设计艺术门类的变化来考察现代设计艺术的历史演进规律同时便于实践。

第三、五和六章分别对设计艺术的主要门类:平面设计艺术、环境设计艺术、工业产品设计艺术三门进行基本理论阐述和作品鉴赏分析,这几部分是设计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鉴赏这些作品也能够掌握整个设计艺术的概貌。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是设计基础的导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立本科段《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代码04026)主编:罗礼平、潘日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2 年 2 月《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代码: 04026)指定用书:《设计美学》徐恒醇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年7 月第一版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设计美学》课程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术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修课,是检验学生对设计美学理论掌握情况而设置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这门课程对如何从美学乃至艺术哲学的高度对设计艺术的审美现象进行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视点和方法。

本课程主要包括形态构成论、功能转化论、文化整合论、审美范畴论、符号表现论、风格变迁论等内容。

设置本课程具体的目的要求在于使学生在接受技术教育的同时,系统地了解设计美学原理,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继而建立起一个现代性的、面向文莱的、开放的设计观,更好的做出高质量的设计。

二、考试目标考核要点(一)第一章形态构成论1.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2.人的感知特性与完形理论3.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4.产品形式的构成与意境(二)第二章功能转化论1.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2.产品的功能及其划分3.功能转化原理4.审美创造与意象生成(三)文化整合论1.文化的形态构成2.设计文化的构成3.生态文化与大设计观4.文化取向与市场取向(四)审美范畴论1.形式美2.技术美3.功能美4.艺术美5.生态美(五)符号表现论1.符号与传播2.建筑语言与产品语言3.产品造型的符号学规范4.商标与广告的形象设计六)风格变迁论1.风格范畴的内涵2.中国器物风格的演化3.西方工业产品风格概略4.装饰的审美趋向三、有关说明和实施建议为了使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特作如下说明和实施建议。

(一)关于考试目标的说明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一定的考核要点,这些要点便可视作考核目标,目的在于使应考者能够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系统地学习本科目,也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

同时,能够更加明确其命题范围,从而比较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的准确度。

《设计美学》是一门理论性强、涉及知识内容广泛的科目,在本大纲考核要求中,按照考核要点分成若干部分规定应考者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应考者应全面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识记与理解相结合。

(二)关于教材本课程使用教材为:《设计美学》,徐恒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年7 月第一版。

(三)自学方法与社会助学提示无论是应考者还是社会集中辅导,应以本大纲对知识点与考核要点做出的规定为纲,认真专研制定教材,明确本课程的学习要求,重点把握形态构成论、功能转化论和文化整合论等。

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设计美学理论基础,以及学生的理论思辨和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意识。

孤立地识记一些零散的知识点是无助于这门课程的学习的。

应考者应能把各章节内容融会贯通,领会这一门课程的基本精神和整体脉络,在全面系统学习教材的基础上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知识点四)关于命题考试的要求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范围和考核要求。

考核内容应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2.试题要合理安排难度结构。

考试难易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

每份试卷中难易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教难占30%、难占20%。

试题的难易度与能力不是一个概念,在个能力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

3.本课程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等几种。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2/2/15独立本科段《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美学》课程考试习题集(课程代码04026)主编:罗礼平、潘日明编写:郑颖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2 年 2 月《设计美学》课程试题纲要一、名词解释1、形态: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的外在特征。

P122、结构:产品中各种材料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成为结构。

P143、 结构的层次性:是根据产品复杂程度的不同,它的结构可能包含零件、组件、部件 等不同隶属程度的组合关系。

P154、 结构的有序性:是指产品的结构要使各种材料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组合。

P155、 结构的稳定性: 是指无论处于静态或者动态过程中, 它的各种材料之间的互相作用都能保持一种平和状态。

P15 6、 产品的功能:是指产品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对人发挥的效用。

P17 7、 感觉: 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P188、 知觉: 是由感官刺激引发的、 经过组织化的个人经验, 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总体属性 和各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P18 9、 良好图形: 是指它的构成成分可以沿着已经确立的方向连续下去, 或者导致整体的对称或平衡, 或有助于形成一个更加紧密而完整的图形以及形成在一个共同方向上的运 动 . P2510、 同形论:经验到的空间秩序在结构上欧诺个是和作为基础的大脑过程分布的机能秩 序是同一的。

P2611、 技巧:动作娴熟,全然合于韵律和节奏。

P3512、 产品技术:是指产品以结构方式和技术原理技术来实现自身的功能目的。

P3813、 生产技术:是指如何把产品生产制作出来所涉及的技术内容。

P39 14、 完形质:由只觉结构所形成的事物特性,如曲调、风格等。

P46 15、 技术规定性:物质产品生产所依据的制作要求。

P3916、形式自由度:产品形式在设计创造中的变化范围。

P3917、意境:由产品实体俞孔坚、形象与意义作用于人所产生的精神境界。

P4318、功能:产品能满足人的需要的特性或对人发挥的效用。

P4719、需要:作为人的属性,反应了人的生存对外界的依赖性。

P4720、价值:是事物具有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P6621、审美态度:是审美需要引发的,从而使人沉浸在一种物我交融、浮想联翩的情境之中。

P5222、审美价值:事物满足人的审美需要的性质,具有直观性。

P66P5323、审美淘汰:从宜人性和精神功能出发,在产品选择中能够做出否定。

24、审美意象:是指与一定美的观念相连结的心里表象。

P7725、期待视野:读者希望接受和理解文学作品的条件系统。

P7626、实践活动:人的由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为,包括物质产生和金水根生产,它是一种对象化过程。

P8327、产品的审美功能:是通过产品的外在形态特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唤起人们的生活情趣和价值体验,使产品对人具有亲和力。

P6328、文化整合:是不同文化的重组,为共同适应社会的需要而逐渐融合,组成新的文化体系。

P9229、文化:是以人作为目的,反应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的范畴。

P11230、文化价值:是指某一事物对人的全面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P11231、生态系统:指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形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系统。

P12032、设计:一种综合性策划和形式创造活动,作为生产的前提,它以观念的构思形成产品的表象。

P12033、时尚:在生活方式的选择上所形成的社会流行倾向。

P10934、市场机制:依据商品交换原则形成的社会资源分配方式。

P12035、内容:指事物的全体组成部分,即其特性、内部过程、联系、矛盾运动和发展的统一。

P12436、审美形式:指作为感觉对象的形状、质地、色彩、以及构成某种空间程序的相互关系和外在形象。

P12537、形式美:指事物的形式因素本身的结构关系所产生的审美价值。

P12638、色彩:是人堆不同波长光线的感觉。

P12739、节奏:是事物在运动中形成的周期性连续过程,它是一种有规则的重复,产生奇异的秩序感。

P12940、均衡:是两个以上要素之间构成的均势状态,或称为平衡。

P13141、对比:是事物之间差异性的表现和不同性质之间的对照。

P13242、技术美:人的劳动物化在产品中对自然规律的揭示所形成的审美价值。

P15943、功能美:使用产品所具有的合目的性特征的形式表现。

P15944、艺术美:以表现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艺术作品的美。

P15945、生态美:与满足人的生态需要相关联的审美价值。

P15946、符号:是指表征对象是人为确定的,确定之后便具有约定俗称的效用。

P16747、图像符号:是通过模拟对象或形象上的想死来构成符号。

P16748、标示符号:与指称对象具有某种因果或空间联系的符号。

P16749、象征符号:通过约定俗成的方法形成的与其对象没有直接联系的符号。

P16750、性质符号:它是利用媒介的材料质地因素来构成符号,如色彩作为造型符号。

51、单一符号:作为一个世纪存在的时间与一定时空相关联,如产品或艺术品本身即可看作为单一符号。

P16852、规则符号:按照规则而习惯地使用的符号如科学符号或交通符号。

P16853、语言:是表达概念的符号系统。

P16554 、言语:是在具体日常情境中由说话人所发出的话语。

P16555、语构学:是研究语言符号之间的结构关系。

P18156、语义学:是研究语言符号与它所代表的对象之间的联系。

P18157、语用学:是研究语言符号与它的使用者以及环境之间的结构关系。

P18158、传播:信息由发送到接收的过程,有不同模式和多种组成要素。

P20059、风格:是对形式的抽象,当一种类型的产品构成一定的审美形象时,它的相对稳定 的形式特征便升华为一种风格。

P20160、 装饰: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心理需要,在产品风格的构成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61、 虚与实:指空间与实体的互动关系,可以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和实体感。

P21762、 巧与拙:作为风格的范畴,巧指人工修饰的美,拙指自然素朴的美。

P218 63、 雅与俗:作为审美性态的范畴,雅既可指高雅清逸的审美趣味和不同凡俗的习俗,俗可以指风俗习惯也可以指流行于民间的、大众化或浅显易懂的文化形式。

P21964、 浓与淡: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风格,浓指浓密、浓厚、或浓艳。

淡指平淡、清 淡或疏淡。

P22065、 线性造型:以线条的律动和情感性表现为主要特征的造型。

P239 66、 通用性设计:费个性化的具有普遍适应性的设计。

P239二、 简答题67、 简述人工形态与自然形态的不同之处。

P1268、 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由何而来,在功能层面对人有何启示? P769、 人工形态中,材料、结构、形式与功能之间是怎样关联和互动的? P16 70、 简述产品设计在材料的运用上一般存在的三种不同趋向。

P1471、 简述产品结构的一般特点。

P1572、 简述感觉的刺激模式中,时间模式的三种作用。

P1973、 简述感觉的刺激模式中,空间模式的三种不同作用。

P1974、 简述德苏瓦尔对技术产品的三项规定。

P2975、 简述技术与艺术的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