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列传》读后感
史记伯夷列传读后感
史记伯夷列传读后感《史记·伯夷列传》读后感。
《史记·伯夷列传》是中国古代史书《史记》中的一篇列传,记载了春秋时期的伯夷兄弟的故事。
他们因为不愿为殷纣王效命而选择了饿死在首阳山,成为了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读完这篇列传,我深受启发,对伯夷兄弟的高尚品德和坚定信念深为敬佩。
伯夷兄弟生活在一个混乱的时代,殷纣王暴虐无道,百姓遭受着苦难。
但是伯夷兄弟并没有选择逃避现实,而是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他们拒绝了殷纣王的宠幸和封赏,选择了离开王宫,独自在首阳山上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们宁愿饿死在山中,也不愿意为一个暴君效命,这种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让人肃然起敬。
伯夷兄弟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德和信念是无法被金钱和地位所动摇的。
他们不为名利所诱惑,不为权力所屈服,坚守自己的原则,选择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们的行为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尊严和品德远比任何物质财富更加重要。
另外,伯夷兄弟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影响整个社会。
伯夷兄弟的坚守和牺牲,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求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信念。
他们的故事成为了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通过阅读《史记·伯夷列传》,我深刻体会到了伯夷兄弟的高尚品德和坚定信念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他们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品德和信念是无法被金钱和地位所动摇的,而且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影响整个社会。
我深深地敬佩伯夷兄弟的高尚品德和坚定信念,也希望自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原则,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正能量影响的人。
史记李将军列传读后感
史记李将军列传读后感《史记·李将军列传》是司马迁所著的中国古代史书《史记》中的一篇列传,记载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将军李靖的生平事迹。
这篇文章通过对李靖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特点的描述,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将军的崇高品质和卓越才能,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军事和文化风貌。
阅读完《史记·李将军列传》,让我深受启发,对李靖将军的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李靖将军是中国唐朝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在唐朝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他在战场上英勇善战,多次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柱国大将军”,成为唐朝的一代名将。
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作者对李靖的军事才能、治军理念和为人处事的品质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李靖将军在领导军队作战时,善于用兵,善于制敌,善于用计,善于用人,善于稳重行军,善于出奇制胜。
他对待部下严格要求,但又关心爱护,深得士兵的拥戴和信任。
他对待俘虏宽大仁慈,使得俘虏们都感激涕零,甘心归附。
这些都展现了李靖将军高超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使得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功绩。
除了在军事上的卓越表现,李靖将军在政治上也有着非凡的才能。
他在唐朝历史上担任过重要的官职,曾经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决策。
他在担任宰相时,提出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发展的政策,为唐朝的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深得唐太宗的信任,被誉为“忠良之臣”,成为唐朝政坛上的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从他的政治才能和治国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这也是他成为一代名将的重要原因。
除了军事和政治上的才能外,李靖将军在为人处事上也有着崇高的品质。
他待人宽厚大度,不计前嫌,善于宽容和谦逊。
他对待部下和俘虏都能以诚相待,得到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他在为官期间,清廉正直,不为私利,深得人民的拥护。
他的品质和为人处事的态度,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崇拜的榜样。
通过阅读《史记·李将军列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李靖将军所展现出的崇高品质和卓越才能。
史记经典故事读后感五篇
史记经典故事读后感五篇史记经典故事读后感1《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创始之作。
全书共有五十余万字,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他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揭示了历史变化的规律。
在本书中。
我有一个最喜欢的人物,那就是蔺相如。
他的机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深明大义令我折服。
战国时期,和氏璧流落赵国,并归赵王所有。
不久,秦王在给赵王的信中表示,愿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
这下,赵王可犯了难:换吧,怕这秦国耍赖不给城池;要是不换吧,怕也不成。
如果秦国以此事作为把柄与赵国交手,那后者定不是强秦的对手。
于是,赵王就召集文武百官商议此事。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缪贤推荐了他的门客蔺相如。
蔺相如到达秦国后,秦王在章台接见了他,可秦王一得到和氏璧嘴就咧到了耳根,却一点都不记得他的许诺。
蔺相如看到此情此景,计上心来。
他谎称玉有瑕疵,于是就拿回了和氏璧假装要指给秦王看。
谁知,蔺相如一拿回和氏璧就说:“大王根本没有交换的诚意,所以我要收回这块玉,如过您要硬抢,那我的头和玉就先撞碎在柱子上!”秦王担心玉,便把地图上的十五座城池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又道:“我们赵王为了表示对玉的诚意,特意斋戒了五日,那么您也该表示诚意斋戒五日。
”秦王答应后,蔺相如就命人秘密地把玉送走了。
五天后,蔺相如说明玉已回赵国,并对秦王说:“请您派人向赵王要回和氏璧,赵王定是依您。
那您先将城池交出来吧!”秦国当然不依,只好就罢。
为了表彰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赵王封他为上大夫。
为此,大将军廉颇很不服气,他想:“老夫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才博得此名号。
他蔺相如就是个鼠辈,仅凭他那三寸不烂之舌,能赢得了我吗?”这件事传进了蔺相如耳里,不知为何,他听后总是避着廉颇。
廉颇得意极了。
可后来,他又得知蔺相如不是怕他,而是因为他们不能互相矛盾。
秦国对赵国之所以有所顾忌,是因为有他们两个在。
他们两个要是互相矛盾,那么秦国就能趁虚而入,赵国也就不保了。
廉颇为了向蔺相如请罪,于是就赤着上身,绑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史记李将军列传读后感
史记李将军列传读后感古代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杰出的将领,其中就包括李将军。
《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记录了李将军的一生,他的忠诚、智慧和勇敢深深地感染了我。
通过阅读这篇列传,我对古代将领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更多的兴趣。
李将军列传中,记载了李将军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
他不畏强敌,勇猛无畏,带领士兵奋勇杀敌,屡战屡胜,成为一代名将。
他的勇敢和坚韧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对古代将领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他们不仅需要有过人的勇气和智慧,更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斗志,才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除了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李将军在政治上也有着卓越的才能。
他深谙兵法,善于用兵,不仅在战场上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也在政治上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的智慧和谋略让我深受启发,让我对古代将领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他们不仅需要有过人的勇气和智慧,更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斗志,才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李将军的忠诚更是令人敬佩。
在他的一生中,他始终忠诚于国家和皇帝,不畏强敌,不惧艰难,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了一切。
他的忠诚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古代将领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他们不仅需要有过人的勇气和智慧,更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斗志,才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通过阅读《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我对古代将领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他们不仅需要有过人的勇气和智慧,更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斗志,才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李将军的形象深深地感染了我,也让我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更多的兴趣。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学习,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读后感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读后感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司马相如在《史记》中的列传,以讲述司马相如的生平事迹为主线。
读完这篇列传,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首先,司马相如的坚韧不拔令人敬佩。
他在年轻时因家贫而无法考取功名,但他并没有放弃,反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宫中。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宫廷生活,他坚信文学应有更广阔的舞台。
他放弃了官位,走向了漂泊之路。
正是他的坚持和努力,最终使得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
其次,司马相如的聪明才智令人称赞。
他天赋异禀,才思敏捷,能言善辩。
在诗词创作方面,他能够抓住人物的特点和情感,运用巧妙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感人至深的作品。
其中,他的《子虚赋》更是流传千古,被誉为古代诗歌的瑰宝。
最重要的是,司马相如的坚守正义与永不屈服的精神令人感动。
他在面对权威和压迫时,毫不退缩。
在他的《上林赋》中,他对贪官污吏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和腐败现象的不满。
他始终站在正义的一方,为民众发声,这种为民众着想的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
通过阅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我不仅了解了司马相如的生平,更深刻体会到了他的品质和精神。
他的坚韧不拔、聪明才智、坚守正义与永不屈服的精神,无疑是我们所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而他的作品也是我们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总而言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激发了我追求卓越、坚韧不拔的勇气和决心。
相信只要我们秉持正义和坚守信念,即使面临困难和挫折,也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这正是我从这篇读后感中汲取到的重要教训。
史记列传读后感800字
史记列传读后感800字史记列传读后感800字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史记列传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历史上每个有责任感有成就的史学家,都会以他们的心血凝聚起来的思想,留给全人许多有益的启示。
对此,我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太史公司马迁。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父亲司马谈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临死前嘱托司马迁帮他继续完成史书,然而,司马迁因替一位将军辩护而遭受酷刑,他风次想血贱墙头,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最后,一部鸿篇巨著《史记》诞生了。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展示了一部辉煌的中国通史的画卷,两千多年来,赞叹它,研究它的人不绝于时,证明它有巨大的挽力和不朽的地位。
这是一部说不尽的“史家之绝唱”。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读者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个真实的意境中,轻松幽黑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
各个事件的背景特色,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史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有《史记》就仿佛在作一次足不出户的历史旅行,领图了那个时代的一切,回顾了各种令人难以记怀的历史事件,体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
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有声有色的为你讲述他们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副食你进入他们的世界。
对于这样一部宏伟的历史著作所展示的历史长卷来说,在历史运动中的每个人,都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这些角色和他们所活动的历史舞台及背景,对今天的人们有些怎么样的重要启示呢?司马迁在忍辱负重的情况下写完了《史记》,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理在心底,重在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史记商君列传读后感
史记商君列传读后感《史记·商君列传》是中国古代史书《史记》中的一篇列传,记载了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商鞅的一生。
商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家之一,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秦国由一个小国家成为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后来的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读完《史记·商君列传》,我深受启发,对商鞅的政治智慧和改革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
商鞅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深知国家的强大离不开政治制度的完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他的改革中,最为著名的是推行法家思想,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商鞅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只有发展农业才能保障国家的长久稳定。
因此,他提倡“重农抑商”,鼓励人们从事农业生产,限制商业活动。
这一政策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商鞅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政治家要有远大的眼光和坚定的决心,才能推动国家的发展。
另外,商鞅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例如推行县制、设立官职等,使得秦国的政治制度更加完善。
他还提出了“一法一制”的观念,要求全国统一法律和度量衡,使得国家的管理更加有序。
商鞅的这些改革举措,都为秦国的强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杰出的政治家需要有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才能够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除了政治改革,商鞅还注重军事建设,他提出了“兵不厌诈”的军事思想,主张实行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使得秦国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强。
商鞅的这些举措,为后来的秦国一统六国奠定了基础。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政治家要想实现国家的强大,必须注重军事建设,确保国家的安全。
总的来说,商鞅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和政治智慧的政治家,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秦国由一个小国家成为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他的改革思想和政治智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完《史记·商君列传》,我对商鞅的政治智慧和改革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政治家的要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我们能够从商鞅的故事中汲取智慧,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史记屈原列传读后感
史记屈原列传读后感《史记·屈原列传》是一篇关于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传记,记录了他的一生和他对国家的忠诚。
读完这篇传记,我深受感动,对屈原的人格魅力和爱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屈原是中国古代楚国的大臣,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在楚国的政治生涯中,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却遭到了政治斗争的排挤和诬陷。
最终,他被迫离开楚国,流亡他国。
在流亡期间,他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情厚爱和对流亡生活的无奈和痛苦。
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屈原的爱国情怀。
他在流亡他国时,仍然心系楚国,为国家的兴衰悲喜交集。
他的诗篇中充满了对国家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表现出了一位伟大爱国者的崇高情怀。
他的爱国情怀不仅体现在他的诗篇中,更体现在他的行动中。
他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国家的命运奋斗到最后一刻。
他的爱国情怀感染着我,让我深受感动和敬佩。
除了爱国情怀,屈原的人格魅力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和诗人,更是一位具有高尚品德和坚定信念的人。
在政治斗争中,他不为权势所动,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在流亡他国时,他没有放弃对国家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是用诗篇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坚韧不拔和高尚品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深深地敬佩他。
通过阅读《史记·屈原列传》,我对屈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他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深受感动和敬佩。
他的故事告诉我,爱国情怀和高尚品德是一位伟大人物不可或缺的品质,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希望我们能够向屈原学习,努力做一个爱国爱民、品德高尚的人。
史记商君列传读后感
史记商君列传读后感《史记·商君列传》是中国古代史书《史记》中的一篇列传,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商鞅的生平事迹。
商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家,他提出了一系列变法措施,对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为秦国的强大和统一奠定了基础。
在《史记·商君列传》中,作者对商鞅的形象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改革精神,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思考现代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在读完《史记·商君列传》之后,我深深感受到商鞅作为一个政治家的伟大。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过程中,不仅仅是靠一己之力,更多的是依靠他的智慧和胆识,他深刻地认识到秦国的落后和腐败,勇于提出变法的方案,并且坚定不移地推行,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商鞅的改革不仅仅是对秦国的一次革命,更是对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次洗礼,他的变法思想和改革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政治智慧和改革精神让我深受启发,让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商鞅的改革思想和改革精神对于我们现代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商鞅在变法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改革制度,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要打破旧的陈规,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也需要像商鞅一样,敢于提出改革的方案,敢于推行改革,不断地完善社会制度,推动社会的进步。
商鞅的改革精神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他的形象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崇高的榜样,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追求进步,勇于变革,不断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总之,《史记·商君列传》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启发意义的史书,通过对商鞅的生平事迹和政治思想的描写,让我们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让我们在今天的社会中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商鞅的政治智慧和改革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形象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追求进步,勇于变革,推动社会的发展。
史记列传读后感600字
史记列传读后感600字1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年璀璨的文明,生动的描写了三千年大大小小的一些史事。
读过这本书,让我深深得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伟大,令我心存敬意。
史记的生动描写一直鼓励我们的写作,以及我们祖国的发展,史记一出来,可谓是洛阳纸贵啊。
一部伟大的作品,总会有辉煌的成就。
《史记》这一部伟大的作品,是祖国文化史上的一颗明珠。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的个性。
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读者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中。
随着情节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为之而改变。
喜着主人公的喜,忧着主人公的忧,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
轻松幽默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
各个时代的背景特色;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史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
就像尤安·艾肯在《走遍天下书为侣》一文中所说的那样,看《史记》就仿佛在作一次历史旅行,读者像是穿越了时空,成了一位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体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就仿佛在和司马迁面对面的谈话,被他那准确到位的语言所打动,在不知不觉中也增长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丰富了头脑……《史记》,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一本令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细细阅读的经典!是一本既生动有趣又能增长知识的值得一看的好书!史记列传读后感600字2《史记》这本书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不敢说我真正的读过它,我只能说我浏览过这本书。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有130篇,记载了皇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
《史记》以客观的角度来记事,“不虚美,不隐恶。
”是司马迁能写好这本书的关键。
他敢于用笔写出汉武帝的迷信鬼神等缺点,是作为一位史官最可贵的精神。
司马迁受尽折磨,用了二十七年在狱中写出了《史记》。
史记列传的读后感大全7篇
史记列传的读后感大全7篇史记列传的读后感【篇1】今天,我读了一本叫《史记》的书。
这里面的所有故事让我明白做人应该怎么做;明白了哪些是明君,哪些是昏君,我的感悟真的很深。
这个《史记》它主要讲了历人物的功过和是非,一些篡权夺位的人;一些功绩很高,下场却很惨的人;一些后宫干预朝政的人和一些从小努力奋斗的君臣。
即称赞了历优秀人物,又揭露了丑恶的现象。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想是:有些帝王可真是残忍,比如:商朝最后一位帝王纣,为了让妲己开心竟用炮烙烧大臣,挖比干的心,还有更惨的,把他们的肉剁碎,骨头给狗吃,用肉做大饼让他们的儿子或父亲吃,;周幽王,就为了让褒姒笑一笑竟然点燃如此重要的烽火,虽然千金难买一笑,但也不用这么过分把!最终还是自食其果,像这种昏君还多着呢。
简直是数不胜数!因为他们的坏,才能体现明君的好,比如:黄农氏,为了要医治百姓,让百姓可以吃上即好吃又无害的东西,竟然用自己的生命当赌注,勇试百草,还教他们如何耕种,敢问,历有像黄农氏一样的明主吗?我很敬佩他;唐尧,他重用贤才,不用小人他不因为丹朱是自己的儿子就让他当君主,他禅让贤让虞舜这样的孝顺的人当上君王。
在远古时期,在五帝的统治下,这个世界是远离战争的,过着这样和平的日子,这才是百姓向往的世外桃源。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伟大的纪传体通史,体现着古代史官的眼界和良心。
无论是体列还是写作风格都影响着后代史书的撰写和编纂。
所以这本书被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列传的读后感【篇2】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史记》的书。
这本书笔触细腻,能引人入胜,是一本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极高的鸿篇巨制。
《史记》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上至皇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这本书依照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体例想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其中最令我深有感触的是《高祖本纪》。
高汉祖刘邦为人仁厚爱人,喜欢施与,意志豁达,胸襟开阔,常表现得大度,他几次看相,人家都说他有贵人之相。
史记列传读后感(精选5篇)
史记列传读后感(精选5篇)史记列传读后感篇1《史记》是爸爸送给我的生日礼物,爸爸送我的版本是白话文版。
我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读完了这本书。
“尊师重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我阅读《史记》这本书的收获。
在《史记》里,我读到了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尊师重道的事迹。
公元前521年,孔子的学生宫敬叔要去周朝京都洛阳朝拜天子,孔子明白老子在洛阳居住,为了能向老子请教古代的“礼制”,便和宫敬叔一同前往洛阳。
来到洛阳的第二天,孔子便迫不及待地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老子当时正在著书立说,听闻誉满天下的孔子前来拜访,立即放下手中的刀笔,迎接孔子。
孔子进入大厅,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后,才向老子请教古代的“礼制”。
因为孔子态度很诚恳,老子就很详细地跟他讲解古代的“礼制”。
孔子学到了很多关于古代“礼制”的知识。
闭卷沉思,我想到了我的教师。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因为刚上小学,没有定性,上课忍不住玩小玩意儿,被教师发现了。
教师第一次提醒了我,我就停了下来,可是过了一会儿,我忍不住了,又把小玩意拿出来玩,教师那双火眼金睛又发现了,就叫我站起来。
本以为这样我就能够好好听课,谁明白,我再次玩起了小玩意。
于是教师板着脸说:“站起来也能玩,要好好听课才是。
把手上的东西拿上来,没收!”我看着教师严厉的脸,便明白我在课堂上玩小玩意是不尊重教师,不尊重同学,不尊重知识,我羞愧地红着脸低着头,乖乖地把手上的小玩意交到讲台前。
当我转过背,发现全班同学都在看着我,当时我恨不得找一个地缝钻进去,并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要这样了。
课后,教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教师批评你,让你在课堂上站起来,是因为你影响到了课堂秩序,教师期望你好好学习,将来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社会。
要记住:尊重别人是在庄严自我!”孔子是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把自我当成学生,千里迢迢地去向老子求学。
给我们树立了尊师重道的榜样。
史记列传读后感
史记列传读后感《史记列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之一,由司马迁所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通史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它以列传的形式,记载了从夏朝到秦朝的历史,包括历史上的众多名人和事件。
在读完《史记列传》后,我深受启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有了更深的感悟。
首先,读完《史记列传》,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通过司马迁的叙述,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从夏朝到秦朝的历史发展过程,了解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迁。
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的各个朝代的兴衰成败,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各种政治斗争和战争。
通过《史记列传》,我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的历史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其次,读完《史记列传》,我对历史人物和事件有了更深的感悟。
《史记列传》中记载了众多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这些人物和事件都对中国古代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史记列传》,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的众多名人,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政治主张,他们的功绩和成就。
我也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的众多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古代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史记列传》,我对历史人物和事件有了更深的感悟,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最后,读完《史记列传》,我对中国古代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史记列传》中不仅记载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和军事,还记载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思想。
通过《史记列传》,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了解了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和思想精华。
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发展,了解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对中国古代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史记列传》,我对中国古代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总之,《史记列传》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感悟和文化内涵的史书,通过它,我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历史人物和事件有了更深的感悟,对中国古代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史记列传》读后感
史记列传》读后感史记列传》读后感(精选13篇)《史记列传》读后感篇1伍子胥列传:在“不为节操而轻死,不为天年而苟活”的人生信念上,伍子胥和司马迁可谓前赴后继!伍子胥不应诱诏,弃蝼蚁之死,经宋,郑,晋曲折至吴,历昭关险渡,街市乞讨,乡野躬耕,宫闱惊变,最终联唐蔡,间郧随,破郢都,鞭王尸!若此前所谋,皆为一己恩仇,则以后所虑,关乎一国兴替!不料竭忠尽智,换来属镂之剑;伐梓做器,眼看头颅高悬!司马迁一介文人,忍受宫刑之耻而苟活,成就太史之书以不朽!若苟活,为一己湮没而名不称,今书成,以一家之言而续《春秋》,笔做枪,史为弹,褒贬今古,臧否人物,终为武帝所忌,杳然不知所终!壮哉,悲夫!仲尼弟子列传:孔子可谓是先秦时代文化的集大成者!以孔子为枢纽,串联出术业专攻,性格迥异的弟子们!只言片语间,众弟子音容笑貌跃然纸上!颜回“不迁怒,不贰过”的修养;子骞“如有复我,必在汶上”的决绝;子路“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忠诚;子夏“绘事后素,礼后乎”的领悟;子贡“一使而五国变” 的大气;曾点“春服既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散淡;宰予“三年之丧不亦久乎”的愚钝;司马牛“斯可谓之仁乎?斯可谓之君子乎”的执拗!《史记》第一次完整记述孔子的生平事迹,系统梳理众弟子的师承源流,对于后世诸儒,深刻理解孔子及思想居功至伟!商君列传:相对于后世众多变法人亡政息或中途夭折的结局,商鞅变法无疑是成功的!在战国这个大争的时代,他通过铁血政令和铁腕执行,使秦国短时间内建立起强大的国家军事机器,为秦始皇一统天下奠定坚实基础!商鞅本身则具有浓烈的悲剧色彩!客观因素,先是在嫉贤妒能的公叔痤手下长期雪藏;以贵族身份不得已通过宦官景监引荐才得以出仕;怀揣帝道、王道、霸道,三易其稿才摸透秦孝公的用意;不惜得罪太子等宗室贵戚,陷自身极度危险之中以成投名状!主观因素则是性格上刻薄少恩,冷酷无情,政治上贪位贪名,排斥异己,生活上奢侈铺陈,膨胀越礼!最后作法自毙也是应有之义了!不过商鞅更深层的悲剧在于,他不过是秦孝公统治国家的工具和棋子而已,他所坚定推行的制度,他自身也逃不出请君入瓮的宿命!《史记列传》读后感篇2汉初著名军事家韩信前202年,垓下,刘邦的一位大将布下十面埋伏,将号称战无不胜的项羽逼上了绝路。
吕不韦-史记列传读后感
吕不韦-史记列传读后感吕不韦-史记列传读后感史记列传读后感篇一:《史记·吕不韦列传》读后感史太公在《吕不韦列传》中塑造了一个善于经营之道、善于投机政治的大商人吕不韦以及一些和吕不韦息息相关的人物,如资质平平、毫无主见的子楚,淫荡不堪的赵姬,通过情人立足政治高位的嫪毐,寡薄亲情的秦始皇。
很多人认为在这篇传记中没有一人是史太公同情的,我认为值得争议。
初识子楚时,子楚在赵国做质子,“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这样一个落魄王子,吕不韦却慧眼识珠,称“奇货可居”。
说明他具有超乎常人的投资眼光,而且他这种投资还是跨领域的,从经济到政治,可不是简单的贩贱卖贵原理,就能坐等收益。
可见一个传奇人物必要的特征在于气魄和果敢。
但是也有人认为这种气魄果敢是源于吕不韦唯利是图的商人本性,他弃商从官是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整个秦国。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上层阶级统治是不阻碍商业的发展的,后来统治者“重农抑商”也是因为商业势力过于强大威胁政治,所以经商的前途不一定比从官更窄小,经商获取的利益也未必就比从官少。
探索吕不韦投资政治前途的原因,不如归结于他的'鸿鹄之志,只不过他这种雄心大志是对于政治权利的强烈渴望。
再看吕不韦游说子楚和信阳夫人的姐姐。
子楚本对吕不韦一番“吾能大子之门”的妄言深感不屑,但吕不韦却没有立刻倾吐他的计谋策略,而是胸有成足地回应“大君之门,乃大吾门”,即使是平庸的子楚也知道了吕不韦要同他共谋什么样的大事。
在与信阳夫人姐姐的沟通中,又提纲挈领的指出立子楚为适嗣对楚系家族的益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成功地获得了华阳夫人的大力支持。
这样一个凭商起家的富贾,能对政治形势有如此透彻的解读也是很难得的。
而此传中最引人瞩目的一部分就是吕不韦知赵姬有身,而割爱献姬给子楚。
至于秦始皇的亲生父亲是不是吕不韦我们先暂且不议,单单着眼于这个事件本身,夺妻夺子在古代是一种莫大的耻辱,更别提是吕不韦“绝爱”的赵姬。
信陵君列传读后感
信陵君列传读后感
《史记·列传·信陵君列传》记载了楚国春申君的故事。
这篇列传通过信陵君(春申君)的一生,展现了他对楚国的忠诚、智慧和政治手腕。
读完这篇列传,我深受启发。
信陵君在整个故事中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即使在困难时期也没有放弃对楚国的信念。
他以智慧和谋略扭转了困境,使楚国重获繁荣。
在信陵君的故事中,我也看到了他的政治手腕和智慧。
他能够巧妙运用外交手段,利用各种资源,为国家争取利益。
同时,他也展现了高明的军事才能,在战场上善于运筹帷幄,使楚国在外交和军事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这篇列传让我深刻领悟到,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忠诚、智慧和明智的决策至关重要。
信陵君的故事告诉我,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不仅是智慧,还有对国家的忠诚和为民族利益而奋斗的决心。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列传》读后感
《史记·列传》读后感
伯夷列传:夷齐让国的事迹因孔子闻名,七十列传中的众多人物也会因太史公之笔而名垂千古!司马迁有这个自信,也有这个责任!
管晏列传:管仲为相的齐国,政令不唱高调,政策与人民好恶相同,不别出心裁。
知道执政者给老百姓的好处,其实就是给自己的好处;晏婴顺便搭救越石父且延为上宾,并能推荐自己的司机做官,而司马迁落难之时竟无一人能施以援手。
难怪司马迁感慨愿意给晏婴当司机了!
老子韩非列传:老、庄、申、韩四位大思想家生平一笔带过,却将韩非《说难》全文照录,可知司马迁认为让当政者明白,甚至接受自己的意见太难了!韩非毒酒逼死,自己蚕室受辱!
司马穰苴列传:立军威敢拿国君之宠臣开刀,用实际行动说明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
孙子吴起列传:孙武用吴王阖闾宠妃的生命,说明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存亡,不可儿戏!孙膑用围魏救赵和减灶假象两场战役,实现了庞涓“遂成竖子之名”的嗟叹!吴起辗转多国,在卫母丧不归,与曾子分道;在鲁杀妻求将,
名声扫地;在魏镇守西河,谏在德不在险,却与田文论功;最后相楚,实行变法,为他人作嫁衣裳!感觉兵家诸公,多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伍子胥列传:在“不为节操而轻死,不为天年而苟活”的人生信念上,伍子胥和司马迁可谓前赴后继!伍子胥不应诱诏,弃蝼蚁之死,经宋,郑,晋曲折至吴,历昭关险渡,街市乞讨,乡野躬耕,宫闱惊变,最终联唐蔡,间郧随,破郢都,鞭王尸!若此前所谋,皆为一己恩仇,则以后所虑,关乎一国兴替!不料竭忠尽智,换来属镂之剑;伐梓做器,眼看头颅高悬!司马迁一介文人,忍受宫刑之耻而苟活,成就太史之书以不朽!若苟活,为一己湮没而名不称,今书成,以一家之言而续《春秋》,笔做枪,史为弹,褒贬今古,臧否人物,终为武帝所忌,杳然不知所终!壮哉,悲夫!
仲尼弟子列传:孔子可谓是先秦时代文化的集大成者!以孔子为枢纽,串联出术业专攻,性格迥异的弟子们!只言片语间,众弟子音容笑貌跃然纸上!颜回“不迁怒,不贰过”的修养;子骞“如有复我,必在汶上”的决绝;子路“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忠诚;子夏“绘事后素,礼后乎”的领悟;子贡“一使而五国变”的大气;曾点“春服既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散淡;宰予“三年之丧不亦久乎”的愚钝;司马牛“斯可谓之仁乎?斯可谓之君子乎”的执拗!
《史记》第一次完整记述孔子的生平事迹,系统梳理众弟子的师承源流,对于后世诸儒,深刻理解孔子及思想居功至伟!
商君列传:相对于后世众多变法人亡政息或中途夭折的结局,商鞅变法无疑是成功的!在战国这个大争的时代,他通过铁血政令和铁腕执行,使秦国短时间内建立起强大的国家军事机器,为秦始皇一统天下奠定坚实基础!
商鞅本身则具有浓烈的悲剧色彩!客观因素,先是在嫉贤妒能的公叔痤手下长期雪藏;以贵族身份不得已通过宦官景监引荐才得以出仕;怀揣帝道、王道、霸道,三易其稿才摸透秦孝公的用意;不惜得罪太子等宗室贵戚,陷自身极度危险之中以成投名状!主观因素则是性格上刻薄少恩,冷酷无情,政治上贪位贪名,排斥异己,生活上奢侈铺陈,膨胀越礼!最后作法自毙也是应有之义了!
不过商鞅更深层的悲剧在于,他不过是秦孝公统治国家的工具和棋子而已,他所坚定推行的制度,他自身也逃不出请君入瓮的宿命!
苏秦张仪列传: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的“赞论”中说:“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扬雄在《法言》中先肯定司马迁实录精神,又提出“子长多爱,爱奇也”的观点!《史记》关于苏秦、张仪的人生记录
和言论多采用《战国策》的文本,导致词赋化倾向明显,史实相对弱化的情况!
通过苏秦张仪列传,让我们充分见识“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的纵横家的风采!苏秦张仪都是社会底层小人物,凭自己对时局的理解和能言善辩的才华,纵横捭阖,任意挥洒,深刻影响了历史走向,标志着中国社会文化主体由贵族阶层逐渐走入平民世界!
当初苏秦被兄弟嫂妹妻妾嘲笑,到后来身披六国相印,周显王恐惧,除道,使人郊迎;张仪被人诬陷,侮辱,毒打,到后来将楚怀王君臣玩弄于股掌之间。
这其中经历了多少传奇不由得令人惊叹!但成为萧何,败也萧何,苏秦张仪的人生始终浮沉在政治的漩涡和权势的倾轧中,波诡云谲的局势,翻云覆雨的君王,都让他们如履薄冰!最后结局能免于刑戮已属善终!
难怪庄子拒绝楚庄王的高官厚禄:“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苏秦张仪列传:这两个纵横家的代表人物,除了以口吐莲花的辩才,江山在心的谋略,穿梭于国际政治外交舞台之外,私下里的小花絮也特别有意思!
苏秦回邯郸复命途中,顺便回洛阳老家显摆一下,嫂子前倨后恭的表现,让苏秦感慨万千:当初假设我有二顷好地,估计也不会出来奋斗,也就不会有身披六国相印的事儿了!看来有时候成功真是逼出来的!
当初苏秦去燕国求功名的时候,借了别人一百块,现在发达了,把那人找来,还了一百万块钱!看看,苏秦很有情有义吧!
当随从们都得到奖赏之际,有一个人却被苏秦晾那了,找苏秦理论。
苏秦平静的说:在我徘徊易水河边,那可是我最困难的时候,好几次你都要弃我而去,让人刻骨铭心,所以让你久等了!这事用“睚眦必报”好像不太妥当,但和鲍叔宽容管仲的境界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张仪学成先去了楚国,想在贵族聚会上混个脸熟,倒霉催的碰巧主家一块玉璧丢了,转一圈就张仪穿得寒酸,那偷东西的就你了,打了一顿也没承认,回家赶紧问老婆看舌头还在不?老婆笑着说还在,张仪这才放心的说了声“足矣”!妥妥的“一技在身,走遍天下”的节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