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新产品开发技术 (2)
“纺织新产品开发”课程的开设与教学心得

术 创新 与 产 品研 发 能力 的发 挥 , 导致 企业 生 产 产 品的 附加值低 , 持续发 展动 力不 足 , 展壮 可 发
大 困难 。造成这 种状 况 的原 因主要是 企业宏 观 管理 与产 品研发 人员 数量不 足 、 素质不 高 ] 。 我 国的纺织 高 职 教育 长 期 以来 , 然 在 理 虽
业 中的新 产 品 开发 再 也 不是 一 个 部 门 的事情 , 它需 要 多个部 门协 作配合 才 能真正 实现 完整 的
开发 过程 。
本 课程 在 “ 物 组 织 与 结 构 ” “ 织 工 织 、机
艺 ” “ 纺工 艺 ” 专业 课 之后 开 设 , 是一 门 、棉 等 它 具有 较 强综合 性 的选修 课程 。其 内容包 括 三大 部分 : 是产 品开发 与技 术创新 , 一 主要讲 解新 产
摘
要 :分析 现代 纺织技 术 专业开设 “ 织新 产品 开发 ” 程 的 必要 性 , 纺 课 总结 该课 程
的教 学经验 。
关键 词 :现代 纺织技 术 ; 产 品开发 ; 学心得 新 教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
于 20 年 1 被教育部 列 为 国家 级专 业教 改 01 2月 试点 专业 ,02年 l 被 教 育 部 列 为 国 家 级 20 2月 精 品专业 建设 项 目。几 年来 , 为适 应 现 代 纺 织 行业 的迅 猛发展 , 我们 紧密 围绕社 会需 求办 学 , 明确纺 织 类高 职 专业 人 才 培养 目标 , 照 高 职 按 教育 特色 的要求 , 努力 进行 “ 织新 产 品 开发 ” 纺
4 7
二 、“ 纺织 新产 品开 发” 程 内容 课
何去 制订 具体 的新 产 品研 发方 案 。学生通 过运 用所 学 的 专业 知 识 和新 产 品 开发 方 式 方法 , 各 自提 出解决 方 案 。通 过 课 堂讨 论 , 自己评 判 方 案 的优 劣 , 而受 到 多方 面训练 , 高应对 实 际 从 提 工 作 中新产 品开 发 的 素养 。在 此 基 础 上 , 师 教 讲 述 现在 的新 产 品开 发 应 当是 以创新 思 想 、 研 发、 试验 、 场评 估 、 目评 估 的 回路 机 制 。企 市 项
印染新型染色加工技术开发与应用方案(二)

印染新型染色加工技术开发与应用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消费者对纺织品品质要求的提高,印染技术作为纺织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其技术优化与升级对于提升纺织品附加值及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印染技术由于工艺流程长、能耗大、污染严重等问题,已不能适应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因此,开发新型染色加工技术,提高印染品质和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成为纺织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工作原理新型染色加工技术基于生物酶工程、纳米技术及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旨在实现高效、环保的印染加工。
其工作原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酶工程的应用:利用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优化传统印染工艺中的化学反应,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纳米技术的应用:通过纳米材料对染料的载体作用,提高染料的上染率和鲜艳度,同时增强纺织品的抗磨损性能。
3.信息技术的引入: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实施计划步骤1.技术研究与开发:组织专业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包括生物酶的选择与优化、纳米材料的制备及表面改性、信息技术集成与应用等。
2.实验验证: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新型染色加工技术的效果进行验证,确保技术的可行性。
3.中试推广:选取部分企业进行中试,进一步验证技术的工业化潜力,同时收集反馈,优化技术。
4.推广应用:在取得良好效果后,进行大规模推广,促进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
四、适用范围该技术适用于棉、麻、丝、毛等各类纺织品的印染加工,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同时,对于不同品质、颜色和图案的纺织品,可以通过调整生物酶、纳米材料和信息技术等参数,实现个性化的定制需求。
五、创新要点1.生物酶工程的引入:打破了传统印染工艺依赖于大量化学试剂的局面,实现了生物酶在印染工艺中的应用。
2.纳米材料的应用:将纳米材料引入印染工艺,提高了染料的上染率和鲜艳度,同时改善了纺织品的性能。
3.信息技术的集成:将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集成到印染工艺中,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和优化。
纺织行业技术创新与研发

纺织行业技术创新与研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纺织行业也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技术创新和研发成为了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深入探讨纺织行业技术创新与研发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对行业的影响。
技术创新的重要性纺织行业作为一个传统的制造业,长期以来依赖于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工艺。
然而,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环保要求的提高,纺织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技术创新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关键。
首先,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引入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可以大大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使用智能化的纺织机械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生产,提高产量和质量。
其次,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多样性。
通过研发新的材料和工艺,可以生产出更加舒适、耐用和时尚的产品。
例如,使用高科技材料可以生产出具有防水、透气等功能性的纺织品,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最后,技术创新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纺织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通过研发环保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研发的角色研发是纺织行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投入大量的研发资源,企业可以保持竞争优势,并满足市场的需求。
首先,研发可以帮助企业掌握最新的科技动态和市场趋势。
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企业可以获得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其次,研发可以推动新产品的开发。
通过不断的试错和改进,企业可以研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最后,研发可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通过建立研发团队和培养专业人才,企业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纺织行业的技术创新与研发对于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研发,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环保性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研发也是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纺织企业应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纺织新产品的开发(一):真丝产品

Ke o d y w r s:r a ik:sl  ̄ b c;p o c v l p n e l sl ik i f r du tde e o i g; p od c i n r u to
1 天然的保 健纤维
额 的限制 , 因而在纺织品外 销受 阻时, 总体 出口“ 其 一
技 术 讲 座
纺 织 新 产 品 的开 发 ( ) 一 :真 丝 产 品
裘愉发
( 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 ,上海 20 6 ) 00 0 文章从防缩抗皱真 丝绸 、 交织 绸 、 、 真丝绒 、 重磅 真丝 绸、 色织条 格真丝绸 、 双宫疙瘩 绸和真丝 绡, 以及真丝领带等方面介绍 了产 品的开发情况 , 简要介绍 了生 产中应 注意的事项 。
QUY — I u f a
( hnh i eteE  ̄n r gSc t,Sag a2 0 6 , hn ) S aga T x l n oi oiy hn i 0 0 0 C ia i c n e h
Ab t a t a i au a e l laefb r n t i a e r nr d c d t ep o u td v l p n f r a e a d s r k r s tn i s r c :R w s k i an t r l a t c r e .I h sp p rae i to u e rd c e eo me t e s n h n i a t l l s h } i h oc i e s sk
维普资讯
上海纺织科技
S A H I E TL CE C E C NO O Y H NG A X IES IN E&T H L G T
20 0 6年 1月 ・第 3 4卷 ・ 1期 第
纺织服饰制造业的技术进展和创新

纺织服饰制造业的技术进展和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纺织服饰制造业正经历着巨大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这些技术进展不仅提高了纺织品和服饰的质量、功能和设计,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转型。
本文将探讨纺织服饰制造业的技术进展和创新,并分析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一、纺织生产技术的进步1.数码化生产数码化生产是纺织生产技术的一大进步。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生产(CAM)技术的应用,纺织企业能够更高效地进行设计、样板制作和生产。
传统的手工制作和人工智能仿真技术的结合,使得纺织品和服装的设计更加精确,生产过程更加准确和高效。
2.智能化制造智能化制造是纺织服饰制造业的另一个重要技术进展。
通过引入智能设备和机器人技术,纺织企业能够实现全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智能化制造还可以帮助企业节省劳动力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绿色生产绿色生产是纺织服饰制造业的新趋势。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增加,企业开始采用更环保的生产工艺和材料。
例如,使用有机棉代替传统的棉花,采用可降解材料替代传统的合成纤维等。
这些环保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企业对环境的影响,还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二、服饰设计的创新1.智能穿戴技术智能穿戴技术的兴起为服饰设计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通过嵌入式智能芯片和传感器,服饰可以实现很多新的功能,例如健康监测、智能调温、交互娱乐等。
这种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服饰的实用性和舒适度,还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穿戴体验。
2.可拆卸和可定制设计随着消费者对独特和个性化产品的需求增加,服饰设计开始注重可拆卸和可定制化的设计。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服饰部件进行组合,实现属于自己的独特款式。
这种设计创新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也提高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和降低了浪费。
三、技术进步和创新对纺织服饰制造业的影响1.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纺织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纺织新材料

一、纺织新材料1.抗紫外线功能纳米聚酯纤维的开发应用项目简介:本项目应用了当今最新的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采用独创的纳米粉体的分散工艺,首先对纳米材料进行复配和分散处理,有效地解决了纳米材料的再团聚问题,大大提高了聚酯纤维对紫外线的屏蔽能力,其薄型织物(平纹组织)的紫外线屏蔽率达到99.41%。
通过检测,该纤维各项指标均为一等的,其薄型平纹织物的紫外线透过率小于1%,且为凉爽型的抗紫外线织物。
抗紫外线共聚酯切片:[η]:0.67di/ml;凝聚粒子:1个/mg;b值:3.99;Tm:>260℃;抗紫外线纤维:符合国际GB/T14460-1993一等品标准。
织物抗紫外线性能:按照国际GB/T-17032-1997标准测试,紫外线透过率为0.59%(<1%)。
本成果制成的抗紫外线辐射服饰品种有夏季服装、户外工作服、运动服、等。
技术先进,可操作性强,在生产上无任何技术障碍,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项目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功能化舒适性纤维的制备及产业化项目简介:本项目研究优化和复配共聚物的改性单体,完成适应于多品种织物开发的一整套“多功能舒适性聚酯纤维”的生产工艺及技术关键,解决多纤复合的染色问题;根据社会需求向多功能技术发展,赋予纤维特定的功能,如抗紫外线、抗菌防臭等品种;研究了纤维深加工的新工艺、新技术(花式加捻加弹等)。
每种纤维具有两种以上功能,如导湿、排汗、常温可染等;纤维上染率:85%以上(在98℃的染温下);皂洗牢度:褪色4~5级,沾色4~5级;摩擦速度:干4~5级,湿4~5级;织物强力:经向(牛顿/5×20cm)600以上,纬向(牛顿/5×20cm)300以上。
本成果可制作穿着舒适、可导湿排汗、开发美观、舒适的服装,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
开发具有综合功能的差别化纤维,顺应了国际新型纤维发展的潮流,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可联合开发或转让。
纺织新产品的开发(八):利用后整理技术开发的产品

关键 词 : 理 ; 发 ;纺 织 品 整 开
中图分类号 : S9 . T 15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 -04(06 0 .0 9 0 0 124 2 0 ) 80 1. 3
围 时装 。 后 整理 能够掩 盖 坯 布 中 的一 些 小疵 点 , 而 后整 理 工 泛用作 头 巾 、 巾和礼 服 、 因
厂 通过挑 坯使 用 , 但能 降低成 本 , 不 而且 还 能帮 织 厂解 1 2 轧纹绸 .
决 积压坯 布 。下 面简 要介 绍通 过后 整理 技术 开 发新 产 品的实例 。
纺织 新 产 品 的开发 ( ) 利 用 后 整 理技 术 开 发 的产 品 八 :
裘 愉 发
( 海 市 纺 织 工 程 学 会 , 海 2 06 ) 上 上 0 00
摘
要: 用后整理技术开发纺织新产品是一条重要途径 , 中介绍 了利用 原料性 能开发 的烂花产 品 、 纹绸 、 文 轧 绉织 物 ; 用常 利 用的后整理技 术开发的转移印花织 物、 植绒织物 、 毛和砂洗织物 、 磨 涂层织 物 、 涂料 印花织物 ; 利用 高技 术开发 的喷墨
1 利 用 原 料 的 性 能 开 发产 品
各种 原料 有其 特 殊性 能 , 用 它们 的不 同性 能可 利 以开发 出许 多新 的纺 织产 品 。
1 1 烂花产 品 .
(2 D)有 光 醋 酸 丝 作 纬 的 醋 酸 缎 ,经 密 为 10
13 0 ̄/ O m、纬 密 为 3 0  ̄/ O m,成 品 幅 宽 2 lc 3 lc 1 0c 经 轧 纹整 理 , 4 m, 就可 获得 绸 面上 有栩 栩如 生 凹凸
新材料与新技术在纺织工程中的应用

新材料与新技术在纺织工程中的应用摘要:纺织材料的开发与利用是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
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高效率、成本低等优点使得纺织工程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着越来越大的份额。
传统纺织工艺对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并且存在资源浪费问题;因此将新型环保材料和技术应用于现代纺织品中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本文针对纺织工程阐述了新纺织材料与新工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纺织业;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研究;引言纺织材料及其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快速增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在技术不断创新和时代不断更新的背景下,新技术和新材料已成为现代先进制造工艺、现代复合材料集成技术、信息处理等高新技术领域必不可少的工具和载体。
中国纺织业目前正在进行世界纺织业的结构调整,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快速增长。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正在逐步参与全球纺织品配额,这对纺织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纤维原材料的需求也在增加。
新材料和新技术在纺织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成为纤维工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纺织面料的发展趋势1.纺织面料交叉材料织物交叉是指在纺织技术的应用下,将具有不同功能的材料(如金属丝网)混合在一起,以达到满足一种或多种性能要求的状态。
新型纤维材料适用于各种功能要求,如抗菌、保湿和抗紫外线财产,其中新工艺包括表面处理和染色技术。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新面料发生了重大变化。
然而,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对纺织品质量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传统的织物表面处理方法已不适合现代生产和日常需求;新材料的出现为纺织复合材料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种材料利用高强度、耐磨性和良好的抗紫外线性等特性来改进织物表面处理工艺,增强纤维机理。
2.季节性纺织面料的使用观念被打破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出现对纺织品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传统信仰中,人们认为只要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这种观念就会逐渐被打破。
人们越来越关注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服装的负面影响,传统纺织品的季节性变化往往是由气候和环境等因素引起的,导致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而新材料和新技术可以通过反射自然光(紫外线)实现表面装饰效果,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绿色”消费理念,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消耗,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新产品开发技术题目吸湿快干功能性纺织品开发专业班级学生教师2017年7月4日吸湿快干功能性纺织品开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服装面料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等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
随着人们在户外活动时间的增加,休闲服与运动服相互渗透和融为一体的趋势也日益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而这类服装的面料,既要求有良好的舒适性,有要求在尽情活动,一旦出现汗流浃背情况,服装不会粘贴皮肤而感到冷湿感。
相信正处炎热夏季的我们都深有体会或者苦不堪言吧。
于是在此对服装面料提出了吸湿快干的功能[1]。
吸湿快干产品的兴起可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
在生物学观点:通常,人体在从事剧烈运动时才会明显感到大量汗液的排出,。
而其实,即使在一般环境状态下,人体也需不断地“无感蒸泄”,来释放人体本身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热量和水汽,以维持体温的恒定,因此如何借助与皮肤近距离接触的纺织服装,将体表的热量和水汽向外界传送,经过“吸湿—传导—蒸发”这一连串过程,不仅构成了纺织服装吸湿快干功能的核心,也是目前所有纺织产品吸湿快干功能检测方法发展的基础。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吸湿快干功能性纤维织物的优异性能越来越被人们认可,目前,国外一些公司对吸湿快干功能性纤维制品全方位的研究开发,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市场,包括从纤维、染色、织布、整理、成衣,将进一步推动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产品的性能和品质也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目前,知名品牌的吸湿排汗纤维与普通产品价格相距较大,未来,吸湿快干聚酯纤维物除了用在运动服、休闲服、内衣裤之外,将朝多用途发展,如衬衫、西装、军用品、医疗家居、鞋类等。
吸湿快干聚酯纤维还可通过与抗菌、抗紫外线、棉等混纺,使其具有多种功能,可获得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新型吸湿快干聚酯纤维的开发及其相关织造技术的发展为设计舒适服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2]。
一. 吸湿快干纺织品应用及发展状况为提高服饰的舒适性,美、日、韩、中国台湾的著名纤维公司相继研究并推出具有吸湿快干的聚酯纤维。
此类产品都是通过纤维截面异形化来增加毛细管效应,使织物由于纤维上或纤维间的毛细通道,产生芯吸作用而具有吸湿导湿性能[3]。
研究发展情况:美国主要产品有:杜邦公司独立研究开发的Coolmax功能纤维面料,它通过异形截面形状“十”字形和“CO”形来散湿快干;Optimer公司开发的Dri-Release高吸湿纱线,采用“微混法”,在棉纤维纺织过程中,纺入少量特殊涤纶,把棉和涤纶的优点发挥到最大限度来吸湿快干。
日本主要产品有:东洋纺开发成功的CoolDry涤纶纤维面料,通过Y形界面来散湿,韩主要产品有:晓星公司开发的Aercool新型聚酯纤维,通过像“苜蓿草”的四叶子形的细微沟槽和孔洞来吸湿排汗;东国贸易株式会社研发的I-COOL 系列纤维,也是通过异形截面的毛细管现象来吸湿排汗[4]。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与泉州海天轻纺集团联合开发的CoolDry,通过具有特殊表面沟槽来实现吸湿排汗功能;广东顺德金纺集团与东华大学合作开发的Coolnice纤维,通过异型截面吸湿导汗。
二.吸湿快干的基本原理从理论上讲,只要织物完成对汗液的吸湿—导湿—放湿过程,就能达到舒适性要求。
但实际过程要复杂得多,它涉及到纱线捻度、线密度、混纺比、织物组织、织物空隙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
归根结底,纤维本身的吸湿,导湿与放湿能力为本质原因,三者之间是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
三者之间的协调作用是保持织物干爽、人体舒适的必要条件。
一般来说,纤维的亲水基因多,纤维的吸水率就高;纤维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就越大,纤维的放湿速度就越快,干爽舒适性就越好。
以往制造舒适性面料多以棉等亲水性纤维原料为主,或采用天然与合成纤维的复合,主要利用天然纤维的吸水性吸取皮肤上的汗水。
但由于吸水后棉纤维的膨润,会导致织物纱线间隙变小,透气性下降,致使水分不能及时向空气传递散发,此时就会粘贴在皮肤上使人感觉不舒服。
现代吸湿排汗性纤维主要是通过纤维截面异形化来实现的。
其吸湿排汗机理是基于纤维表面微细沟槽产生的毛细现象使汗水经芯吸、扩散、传输等作用,迅速移至织物表面并发散,从而达到导湿快干的目的。
也有人将吸湿排汗纤维称为“可呼吸纤维”。
可以说毛细管现象是最常见也最直观的方法,可以表现吸汗能力及扩散能力[5]。
三. 吸湿快干的主要技术途径天然纤维由于其特定的超分子结构和表面形态,一般具有良好的吸湿排汗功能,但对于大多数合成纤维而言,其固有的疏水特性和光滑的表面形态难以承担人体所需的吸湿排汗功能。
为了使织物具有吸湿快干的功能,可以从纤维原料的化学结构改性入手,改善其吸湿性能;也可以从纤维材料的物理形态结构改性,使之借助毛细管效应而改善其吸湿和导湿的性能,如中空、沟槽、异截面、表面微孔、细旦化等纤维差别化技术的运用。
亦或者合理的织物组织结构设计,达到增加吸湿排汗的功效;而且采用适当的后整理技术也可以赋予织物良好的吸湿排汗功能。
3.1物理改性法[6]①异形截面法异形截面法使纤维和纤维之间形成通道,通过这些沟槽的芯吸效应起到吸湿快干的功效。
②多孔中空截面法多孔中空截面纤维就是从纤维表面到中空部分有许多贯通的细孔的中空纤维,其生产工艺是:先于特殊的微孔形成剂共混,然后再将其溶出。
③双组分复合共纺法借助共轭熔融纺丝技术,将2种聚合物分别通过2台螺杆挤压机连续熔融挤出,经过各自的溶体管道,并经过量泵定量输入纺丝组件,在组件部位内适当部位2组分以一定方式复合,从同一块喷丝板喷出后经卷绕成型,最终得到截面为星形、橘瓣形、米字形结构,单丝纤度小于0.3dtex的裂片型复合超细纤维或单丝纤维小于0.08dtex的海岛型复合超细纤维。
④纤维细旦化法细旦纤维织制的织物表面立起的细纤维形成无数个微细的凹凸结构,相当于无数个毛细管,因此织物毛细芯吸效应明显增加,大大改善织物的透气性能和输水导汗能力,现在细旦导湿工艺主要用于丙纶织物。
3.2化学改性法[7]①共熔结晶型聚合物应用亲水性化合物制备聚乙二醇的共熔结晶性聚酯,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国外相关报道表明,为了使纤维表面亲水化,通常使用亲水性高分子覆盖于纤维表面但要求在洗涤时该亲水化合物不易脱落。
②共聚物共混纺丝如以间苯二甲酸-5-硫酸钠作为第3单体合成共聚酯,再与普通聚酯共混纺出中空纤维,然后对其织物进行碱减量处理。
③丝胶朊聚酯用化学方法将真丝织物煮练中所提出的丝胶朊附着于聚酯纤维分子上,丝胶朊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而且与构成人体皮肤的氨基酸组成相近,因此纤维更具有吸湿功能,而且对皮肤无任何不良作用。
④接枝共聚同过接枝共聚方法,在大分子结构内引入亲水基因,以增加纤维吸湿排汗功能。
通常是引入羧基、酰胺基、羟基和氨基,增加对水的亲和性。
在原料改性的同时,还要有适当的纺丝工艺,使纤维具有多孔结构和更大的比表面积等。
吸湿快干整理是纤维表面改性技术,因此要每根纤维表面都获改性处理,才能使产品发挥良好的效果。
从目前吸湿排汗涤纶工业化状况看来,主要是利用物理方法,纺“+”、“Y”和“T”3种异形纤维,再加上其表面数量不等的微细沟槽,以利加强导湿排汗功能。
3.3 组织结构设计[8]固定原料种类和织物经密,改变纬密,从而改变织物的纬向紧度,织物的吸湿导湿性能随着纬向紧度的增加,先提高后下降,织物的纬度在最大值时织物的吸湿性最好。
织物的吸湿导湿性能与组织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组织中纱线的交织频率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织物的吸湿导湿性的提高。
当交织频率在012~014之间时织物的吸湿导湿性较好。
经纬纱组合分别采用55156dtex和83133dtex吸湿快干低弹网络涤纶丝时,选则组织为5枚缎纹或4枚斜纹,经密为64根Pcm、纬密为37~45根Pcm,织物的毛细效应和水滴扩散能力均较好,是吸湿快干面料较理想的工艺参数。
3.4 后整理加工[9]染整加工的重要目的是使吸湿排汗快干纤维表面亲水化,使织物中的无数微细毛细管通道具有强大的吸附湿气和水分的原动力,塑造成性能优良的吸湿排汗快干产品。
3.4.1 前处理前处理无论是冷轧堆工艺还是热蒸高温工艺,为了防止微细沟槽受到损伤,碱液浓度,堆放时间,汽蒸温度和时间适当调整,避免聚醋分子的过分碱水解而影响纤维表面的异形结构。
染色时,由于异形聚醋纤维的表面积比常规圆形聚醋纤维的大,使分散染料的吸附速率要快得多,应控制上染速度,和适当降低染色温度等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
3.4.2 亲水化技术亲水化技术是提高聚酯纤维表面的临界表面张力,使之大于水的临界表面张力,使水滴能瞬间被聚酯纤维吸收,并自动沿织物中的毛细管道迅速扩散。
而且这种表面亲水化处理技术又要有足够的耐久性,能满足织物的服用要求才行。
当前聚酯纤维表面的亲水化处理方法有三种:一是在纤维表面形成一薄层亲水性膜;二是在纤维表面分子上接亲水性化合物;三是用低温等离子技术改变纤维表面原子组成结构。
目前已工业化应用的是第一种方法,即在纤维表面施加具有亲水性基因的聚合物,而其他两种方法尚在不断完善中。
3.4.3 亲水整理亲水整理剂顾名思义是能赋予纤维亲水性能的一种功能整理助剂,基于亲水整理剂用于原来是疏水性的吸湿快干纤维后,能生产吸湿快干功能,因而,有些这类商品称为吸湿快干整理剂的,主要用的四种:①吸湿排汗整理剂TF-2620吸湿排汗整理剂TF-2620一端是疏水芳环链段,另一端是亲水聚醚键。
因此,它具有疏水和亲水两种特性。
它的疏水芳环链段与涤纶分子结构非常相似。
涤纶在高温状态下,芳环之间的链段受热伸展,吸湿排汗剂的疏水链段与涤纶的芳环中心相似相容,能进入到纤维内部。
温度降低后涤纶芳环之间的链段重新收缩。
而将吸湿排汗剂嵌在中间紧密亲和。
吸湿排汗剂的亲水聚醚伸向纤维的外部,形成连续的亲水薄膜。
②GX-212亲水整理剂GX-212亲水整理剂的主要结构为聚酯和聚醚段和聚酯分子组成相似,产生共结晶,从而聚醚链段,起到了亲水的作用,从而改善了聚酯织物的吸湿性。
③汽巴精化的欧特菲HSD汽巴精化的欧特菲HSD是含亲水性聚硅氧烷和亲水性聚酯的分散体。
由于其分子结构中有与涤纶分子结构相似的苯环,在高温作用下,可使分子链段锚固在涤纶表面,使涤纶的疏水性表面变成耐久的亲水性表面。
④吸湿排汗柔软剂XL2F02吸湿排汗柔软剂XL2F02适用于涤纶及其混纺产品的亲水柔软整理,XL2F02分子中含有大量的亲水基因,是良好的抗静电剂,同时还是优良的柔软、亲水和防污易去污整理剂。
XL2F02可以吸收环境中的水分,因此可以赋予织物较好的穿着舒适性,同时也改善了合成纤维表面的气候条件。
四. 功能性纺织品的功能评价方法纺织品吸湿排汗功能的评价方法纺织产品品吸湿排汗功能的检测技术与其设计原理和所采用的加工工艺紧密相连,因此目前国内外尚无单一的方法或标准可以涵盖所有,而目前采用的方法包括:吸湿性的测定:以水滴从固定高度处滴落到平坦的测试样表面上,测量水滴被试样吸收所需要的时间,通常以秒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