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2章 市场如何决定收入)

合集下载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十九版详细课后答案及题库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十九版详细课后答案及题库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十九版题库及课后习题详解内容简介本资料是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

包括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部分)的考研真题,并对每一道考研真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所选历年考研真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既能帮助学员们打下扎实的基础,也可以为学员们理解重难点题型,免费在线阅读。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及详解。

对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

课后习题答案多次修改,质量上乘,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第三部分为章节题库及详解。

严格按照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18章。

每一章都精心挑选经典常见考题,并予以详细解答。

熟练掌握本书考题的解答,有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原理,并提高解题能力。

第四部分为模拟试题及详解。

参照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教材,根据各高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精心编写了两套考前模拟试题,并提供详尽的解答。

目录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1.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部分)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部分)考研真题及详解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编基本概念第1章经济学核心概念第1章附录—如何读图第2章现代混合经济第3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第二编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第4章供给和需求:弹性及其应用第5章需求和消费者行为第5章附录—消费均衡的几何分析第6章生产和企业组织第7章成本分析第7章附录—生产、成本理论和企业决策第8章完全竞争市场分析第9章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第10章寡头和垄断竞争第11章不确定性经济学第三编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第12章市场如何决定收入第13章劳动市场第14章土地、自然资源和环境第15章资本、利息和利润第四编应用微观经济学第16章政府税收和支出第17章效率与公平:重大权衡第18章国际贸易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编基本概念第1章经济学核心概念第2章现代混合经济第3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第二编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第4章供给和需求:弹性及其应用第5章需求和消费者行为第6章生产和企业组织第7章成本分析第8章完全竞争市场分析第9章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第10章寡头和垄断竞争第11章不确定性经济学第三编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第12章市场如何决定收入第13章劳动市场第14章土地、自然资源和环境第15章资本、利息和利润第四编应用微观经济学第16章政府税收和支出第17章效率与公平:重大权衡第18章国际贸易第四部分模拟试题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可上知择学习网免费在线阅读第二部分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编基本概念第一章经济学核心概念一、概念题1. 稀缺和效率(scarcity and efficiency)答:(1) 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2章 市场如何决定收入)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2章  市场如何决定收入)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第三编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第12章市场如何决定收入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收入分配(income distribution)答:收入分配是指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的贡献大小而实现的收入配置。

收入产生于国民经济的生产过程中,是对投入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的回报,包括工资和薪金、租金、利息和利润。

工资和薪金是对付出劳动的报酬;租金是对提供地产或者一段时间内转让其他实物资本的回报;提供货币就能得到利息;利润或亏损则是对企业家的风险奖惩。

2.收入(流量),财富(存量)[income (flow),wealth (stock)]答:在衡量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时,最常用的两个指标是收入和财富。

收入指的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工资、利息收入、股息和其他有价物品的收益。

市场经济中的收入以工资、利润、租金和利息等形式分配给生产要素的所有者。

所有收入的总和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中最大的部分是劳动收入,其形式为工资、薪金和附加福利。

剩余部分是各种形式的财产收入:租金、净利息、公司利润和业主收入,这部分基本上包括了小企业主的收入。

财富是人们在某一时点所拥有的资产的货币净值。

财富是一个存量,而收入是单位时间中的流量。

家庭的财富包括有形财产(房屋、汽车、其他耐用消费品及土地),还有金融资产(如现金、储蓄、债券和股票)。

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称为资产,而所有欠他人的东西都称为负债。

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差额称为财富或净财富。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课后习题答案含笔记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课后习题答案含笔记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课后习题答案含笔记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编 基本概念第1章 经济学核⼼概念1.1 复习笔记⼀、经济学概述1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研究的是⼀个社会如何利⽤稀缺的资源⽣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个体之间进⾏分配。

其中所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为: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式利⽤有限的资源。

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产什么,如何⽣产以及为谁⽣产。

(1)⽣产什么和⽣产多少?⼀个社会必须决定,在诸多可能的物品和劳务之中,每⼀种应该⽣产多少以及何时⽣产。

例如决定是利⽤有限的资源⽣产更多的消费品,还是应当⽣产较少的消费品和较多的投资品,从⽽让明天拥有更多的产出和消费。

(2)如何⽣产?⼀个社会必须决定谁来⽣产,使⽤何种资源,以及采⽤何种⽣产技术。

(3)为谁⽣产?⽣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什么样⽅式分配到社会的各个成员中,即怎样分配所⽣产出的产品。

3.经济学的双重主题稀缺与效率是经济学的双重主题。

经济社会中的⽣产资源也称之为⽣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资)。

稀缺是指资源相对于⼈们⽆限的需求⽽⾔,总是有限的;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社会资源以满⾜⼈们的愿望和需求。

正是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们必须考虑如何使⽤有限的相对稀缺的⽣产资源来满⾜⽆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经济问题”。

4.资源的使⽤效率及其变动经济学除了“⽣产什么、如何⽣产以及为谁⽣产”这三个基本问题外,还研究以下三⽅⾯的内容:(1)社会稀缺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使⽤;(2)社会资源总量的变动;(3)货币的稳定性。

⼆、资源配置和经济制度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资源配置由市场供求所决定的经济,是⼀种主要由个⼈和私⼈企业决定⽣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

价格、市场、盈亏、刺激与奖励的⼀整套机制解决了“⽣产什么、如何⽣产和为谁⽣产”这三⼤基本问题。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2章 经济发展的挑战)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2章  经济发展的挑战)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第12章经济发展的挑战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1.马尔萨斯与沉闷的科学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以边际收益递减法则为基础。

他指出,如果人口不受约束,将会以几何级数(或指数)增长,一代又一代地翻番。

但是,因为土地是固定的,增长的人口将只有更少的土地和自然资源可供利用,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食物最多将按照算术级数增长,而不能与人口的指数增长同步。

这样,人均产出将趋于下降,直至食物的生产降低到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水平,人口数量将会被稳定在仅够人类生存的物质水平上。

事实上,马尔萨斯并非说人口必定会呈几何级数增长。

这不过是在不加阻止的情况下才能发生的一种趋势。

他曾经描述过一些随时随地能促使人口数量降低的因素。

在他的著作(第1版)中,他特别指出了提高死亡率的那些确定因素:瘟疫、饥饿和战争。

然后他提出了希望,指出减缓人口增长可以通过诸如禁欲和延迟结婚等“道德约束”。

2.增长的极限和新马尔萨斯主义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马尔萨斯和他的追随者们受到了多方面的指责。

批评者指出,马尔萨斯主义忽略了技术进步的可能性和控制生育在减少人口增长方面的重大作用。

新马尔萨斯主义的经济分析与早期马尔萨斯论密切相关。

马尔萨斯认为粮食产出受制于生产中的边际收益递减,今天的增长悲观论者则认为增长受制于自然环境有限的吸收能力。

注意,这里有一个关键的区别。

早期马尔萨斯学派的分析主要是针对私人品,如土地、食物和石油;而今天所关注的问题却涉及外部性和公共品。

在这些领域,不受管制的市场价格往往提供扭曲的信号。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第14章土地、自然资源和环境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renewable vs.nonrenewable resources)答:不可再生资源是指那些供给量基本固定,或短期内不可再生的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的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矿物燃料,相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它们的数量可以视为固定的。

另外还有非燃料矿物资源,例如铜、银、金、石头以及沙粒。

可再生资源是其效用能够有规律地进行补充,而且只要开采和使用得当,它们就能产生无穷无尽的效用的资源。

例如,太阳能、耕地、河水、森林以及鱼群等都是很重要的可再生资源。

2.可分拨资源和不可分拨资源(appropriable vs.inappropriableresources)答:按照资源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是否存在明显的外部性,资源可划分为可分拨和不可分拨的资源。

可分拨的资源是指当厂商或消费者能够获得商品的全部经济价值的资源,包括土地、诸如石油和天然气之类的矿产资源,及森林等。

在一个运行良好的竞争性市场中,可分拨的自然资源将被有效地定价和分配。

不可分拨的资源是其成本或收益不能完全归属于其拥有者的资源。

不可分拨的资源是一种具有外部性的资源。

根据资源是否可分拨的属性,可以得出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结论:当资源是不可分拨的、具有外部性时,市场参与者就不能完全获得使用自然资源的成本或收益,市场就会提供错误的信号和扭曲的价格。

一般说来,对于外部不经济的产品,市场会生产过度;而对于外部经济的产品,市场又会供给不足。

经济学原理笔记微观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笔记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de)最大利益.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任何一个东西(de)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de)东西.理性人最终(de)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第十章:外部性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de)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de)结果是有效率(de),即最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de)行为对旁观者福利(de)无补偿(de)影响.由于自利(de)买卖者忽略其行为(de)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de).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de)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负外部性(de)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对路人不安全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de)成本.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de)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de)价值.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de)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正外部性(de)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de)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de)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de)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de)价值).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补贴=外部利益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de)数量.征税.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de)企业.专利法,技术政策(de)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de)产权予以专利保护.针对外部性(de)公共政策: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以市场为基础(de)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de)激励.矫正性(de)税收和补贴,可交易(de)污染许可证.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de)社会成本(de)税收.庇古税.理想(de)矫正税=外部成本.对于正外部性(de)活动,理想(de)矫正补贴=外部利益.矫正性(de)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de)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de)方向移动.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de)结果:减排成本最低(de)企业减少最多(de)污染.污染税是有效率(de):减排成本低(de)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de)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管制是无效率(de):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de)污染.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排(de)激励.汽油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拥挤,车祸,污染.可交易(de)污染许可证制度能比管制以更低(de)成本降低污染.低成本企业出售污染许可证,高成本企业购买之.污染(de)减少主要集中在那些减少污染成本低(de)企业.企业对污染权(de)需求也是污染价格(de)减函数.矫正税增加污染价格,减少了企业污染需求(de)数量.可交易(de)污染许可证制度限制了供给污染(de)权利,与税收有同样(de)效果.当政策制定者不知道需求曲线位置,许可证制度能更好(de)达到减少污染(de)目标.庇古税与污染许可证(de)等同性.外部性(de)私人解决方法(de)类型: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慈善组织,把不同经营类型(de)商业组织合并,利益各方签订合约.科斯定理: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他们就能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科斯定理:私人市场可以自己达到有效率(de)结果.私人结果=有效率(de)结果.无论最初(de)权利如何分配,私人市场最后都能达到有效率(de)结果.为什么私人解决办法并不总是有效1,交易成本.各方在达成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发生(de)成本,最终使双方达不成对双方都有利(de)结果.2,固执.等待一个对自己更好(de)交易.3,协调问题.利益各方人数众多时,协调各方成本高昂、困难、甚至不可能.外部性:当买卖双方间(de)交易直接影响到第三方.负外部性:社会最优数量小于市场均衡数量.正外部性:社会最优数量大于市场均衡数量.受外部性影响(de)人可以私下解决问题.科斯定理:若利益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协商,那么他们总会达成协议使资源配置有效率.当利益各方不能充分解决外部性,政府应该介入.政府可以管制,也可以通过庇古税使外部性内在化.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生活中最好(de)东西都是免费(de)”当物品可以免费获得时,通常用以配置资源(de)市场力量就难以发挥作用了.当一个物品没有价格,私人市场就不能保证该物品能在合适(de)数量下进行生产和消费.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政策就有可能矫正由此导致大市场失灵,提高经济福利.物品(de)不同类型:排他性.可以组织其他人享用该物品.竞争性.某人对该物品(de)使用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de)享受.四类物品: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公共资源,自然垄断.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冰激凌,衣服,拥挤(de)收费公路.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国防,只是,不拥挤(de)不收费公路.公共资源,有竞争性,无排他性.海洋中(de)鱼,环境,拥挤(de)不收费公路.自然垄断,有排他性,无竞争性.消防,有线电视,不拥挤(de)收费公路.对于公共资源和公共物品,外部性(de)产生是由于有价值(de)东西没价值.因此关于生产消费(de)私人决策会引起无效率(de)资源配置,公共政策可以潜在地增进经济福利.搭便车问题:一个人从一种物品中获益,但是却避免了为此支付.既然人们不能被排除在对公共物品(de)享用之外,那么个人就会拒绝为该物品支付,寄希望于别人为此支付.搭便车问题阻碍了私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政府可以决定提供公共物品,只要总收益大于总成本.通过提供公共物品,并用税收收入为此支付,政府能让每个人都变得更好.一些重要公共物品:国防,基础研究,反贫困计划.成本收益分析:估计物品对于社会整体而言(de)总成本和总收益.困难,赖以估计社会收益和资源成本(de)价格并不存在,生命(de)价值、消费者(de)价值和审美(de)价值都难以估计.公共资源,不具有排他性,对于想使用(de)人,总是可以免费得到它们.具有竞争性,因为某人(de)使用会减少其他人(de)使用.公共资源,无排他性,不能组织搭便车者(de)使用,企业无激励提供该物品,政府确认它们(de)供给.公共资源,有竞争性,一人使用减少另一人对它(de)享用,政府确保它们不被过度使用.公地悲剧:说明为什么公共资源(de)使用大于合意(de)水平.私人激励(免费使用土地)超过社会激励(有保护(de)使用).防止公共资源过度使用(de)政策:管制资源(de)使用.征收矫正性税收,打渔捕猎(de)许可证,对拥挤(de)公园收门票.拍卖使用资源(de)许可证.公共资源(de)例子:清洁(de)空气和水,石油矿藏,拥挤(de)道路,海洋(de)鱼类.奶牛没有绝种:私人所有权(de)利润动机.产权(de)重要性:当产权没有很好地被确立(某些有价值(de)物品没有拥有合法权利(de)所有者来支配),市场就不能有效率地配置资源.公共物品往往供给不足,而公共资源却消费过度.问题源于产权没有很好(de)建立:没有人拥有空气(de)产权,每人能够对污染者收费.每人能对从国防中收益(de)人收费.政府能够使用合适(de)政策潜在地解决这些问题.物品:是否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排他性:有可能组织别人使用该物品.竞争性:如果一个人对它(de)享用妨碍了其他人对同一物品(de)享用.由于人们使用公共物品不付费,当该物品由私人提供,就有激励去搭便车.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多少取决于成本收益分析.由于人们使用公共资源无需付费,就容易过度地使用之.政府想办法限制对公共资源(de)使用.第十二章:税制(de)设计.政府有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提供公共物品,监管公共资源(de)使用,解决外部性(de)影响.政府需要通过税收来筹集收入,来行使这些职能.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那种物品(de)销售量,税收由买者和卖着分摊,具体(de)分摊比例取决于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引起了无谓损失.美国联邦政府(de)税收收入,从经济中征收(de)税收占整个税收(de)三分之二.最大(de)来源:个人所得税.工薪税:对企业向工人支付(de)工资所征(de)税,又称“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税:由此获得(de)税收收入必须用来支付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公司所得税:根据公司利润(公司出售物品劳务(de)收入减去生产这些物品和劳务(de)成本)对其征收(de)税.货物税(销售税):向汽油、香烟、酒精饮料等特殊物品征收(de)税.中国:从经济中(de)税收约占百分之六十,主要来源是增值税和营业税.联邦政府(de)支付:转移支付和购买公共物品和服务.转移支付,是政府(de)一种支付,不是为了交换其他物品和劳务,是政府支出(de)最大部分.支出类别:社保(最大一类),国防,收入保障,医疗保障,健康,净利息.联邦政府(de)支出.最大支出,社会保障(对老年人(de)转移支付).医疗支出,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和其他保健支出(对穷人、医学研究支付).收入保障,对贫困家庭(de)转移支付.当政府支出超过了政府收入,预算赤字就出现了,政府通过向公众借款来弥补赤字.未来财政挑战:社保支出增加,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增加.增税,增加年轻人(de)负担.当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预算盈余,可用来减少政府(de)未偿债务.州和地方政府,征税约占总税收(de)百分之四十.销售税,财产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支出:教育,公共福利,高速公路.税收与效率.如果一种税制能以对纳税人来说较低(de)成本筹集到等量(de)收入,这种税制就比另一种更有效率.纳税人(de)成本:税收支付本身,无谓损失,管理负担.无谓损失:(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税收扭曲了激励,人们根据税收激励,而不是他们买卖物品和劳务(de)真实成本和利益来配置资源.导致无谓损失,纳税人经济福利(de)减少超过了政府筹集到(de)收入(de)部分.所得税和消费税.所得说减少了储蓄(de)激励.消费税,维持对储蓄(de)激励,对个人退休保障和长期经济增长都有利.管理负担,包括人们为遵照税法纳税时花费(de)时间和金钱.鼓励人们将资源用在合法避税上,比如雇佣会计师寻找税制(de)漏洞来减少税收负担.通过简化税法可以减少税制(de)管理负担,但是在政治上困难.平均税率:支付(de)总税收除以总收入,衡量纳税人做出(de)牺牲.边际税率:增加一美元收入所支付(de)额外税收.衡量税收对工作努力程度、储蓄(de)影响.边际税率决定所得税(de)无谓损失.定额税:对每个人等量征收(de)税收.定额税最有效率,没有引起无谓损失,没有扭曲激励,最小化管理负担.然而,定额税不公平,富人和穷人付同样多(de)税收.税收政策(de)另一个目标:平等公平地分配税收负担.对于平等达成共识很困难.收益原则:认为人们应该根据他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de)利益来纳税(de)思想.努力使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似,使用(de)多,支付(de)也应该多.汽油税,被用来支持公路网(de)运营.支付能力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de)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de)思想,主张所有(de)纳税人应该做出“平等(de)牺牲”.纵向平等,主张支付能力更强(de)纳税人应该缴纳更多税收(de)思想.比例税,不管收入多少,缴纳收入中相同比例(de)税收.类退税,高收入纳税人缴纳(de)税收在收入中(de)比例低于低收入纳税人(de)税收.累进税,高于.美国,实行累进税.横向平等,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de)纳税人应该缴纳等量税收(de)思想.但是很难对除了收入以外何种因素决定支付能力达成共识.婚姻税,结婚影响了一对夫妇(de)纳税义务,因为税法将一对配偶作为单一(de)纳税人看待.夫妻双方结婚后,他们不再作为个人纳税,而是作为一个家庭纳税.如果两人收入相当,他们总(de)纳税义务在结婚之后增加了.增加(de)税收称为“婚姻税”或者“结婚罚款”.若结婚后减少,减少(de)纳税称为“婚姻补贴”.在目前美国税法下,有相近收入夫妻要缴纳婚姻税,有不同收入夫妻能得到婚姻补贴.许多人主张改革税收体制,以使其对婚姻状况保持中性.理想(de)税收体制应具备以下特征:1,有相同总收入(de)两对已婚夫妇缴纳相同税收.2,婚姻状况不影响夫妇(de)税收账单.3,没有收入(de)个人、家庭无需纳税.4,高收入纳税人(de)纳税占收入(de)比例要高于低收入纳税人.税收归宿和税收平等.制定税收政策(de)困难在于平衡常常是冲突(de)效率和平等(de)目标.税收归宿:研究谁承担税收(de)负担,对评价税收平等至关重要.粘蝇纸理论:税收负担,就像苍蝇落在粘蝇纸上,附着在它起初到达(de)地方.承受税收负担(de)人不总是从政府得到税单(de)人.例子:对毛皮大衣收税,貌似纵向平等,但毛皮大衣是奢侈品,需求弹性很大,税收使需求曲线移动,损害生产者(de)利益,生产者可能不是富人.因此,评价税收平等时,必须把税收归宿考虑在内.谁支付公司所得税当政府向公司征税时,公司更像征税人而不是纳税人,税收负担最终落在个人身上.例子:政府对汽车生产商征税,公司所有者得到利润减少,随时间推移可能将财富转移出汽车行业,汽车供给减少,价格上升,买者境况变坏,对汽车工人需求减少,工资下降,工人境况变坏.单一税率制,一个单一(de)低税率将适用于经济中(de)所有收入.单一税率制宣称(de)好处——消除现有税制下允许(de)许多税收扣除,从而扩大税基,降低大多数人(de)边际税率.单一税率制简单,征税(de)行政负担将大大降低.所有纳税人面对同样(de)边际税率,税收可以再收入源头上进行征收.单一税率制可同时替代个人和企业所得税,消除现存(de)企业利润双重征税.提高了储蓄激励.平等和效率之间经常矛盾:定额税最不平等,但最有效率.联邦政府收入(de)主要来源:所得税,工薪税.州和地方政府收入(de)主要来源:销售税,财产税.税制(de)两个最重要目标:平等,效率.税制(de)效率:它对纳税人带来(de)成本.税制(de)平等:税收负担是否公平地在人群中分摊.按照受益原则,公平(de)办法是让大家按照他们从政府得到(de)收益纳税.按照支付能力原则,公平地办法是让大家按照挣钱能力(de)大小来纳税.税收负担(de)分配和税收账单(de)分配不是一回事.人们对效率和平等两个目标给予(de)权重不同,产生了税收政策(de)许多争论.第十三章:生产成本供给定律:当某一物品价格更高时,企业愿意生产和销售更多该种产品.供给曲线向上倾斜.考虑企业行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市场供给曲线背后(de)决策.企业目标:maximum profits总收益,企业出售其产品和劳务而得到(de)金额.总成本,企业购买其投入所支付(de)金额.利润=总收益—总成本作为机会成本(de)成本,一个企业(de)生产成本包括其生产物品和服务(de)所有机会成本.显性成本,对生产要素直接(de)资金支出.隐性成本,不涉及直接(de)资金支出.总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经济利润(经济学家):总收益减去所有(de)机会成本(显性和隐性(de)).会计利润(会计师衡量(de)):总收益减去显性成本,即他们忽略了隐性成本.当总收益超过显性和隐性成本之和,企业获得经济利润.经济利润小于会计利润.EVA(经济增加值),考虑股东投入股本(de)机会成本,即股东投资于其他风险程度类似(de)企业所获得(de)利益.EVA(经济增加值)= 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使用成本.传统公司业绩衡量以会计利润为核心,只考虑以利息形式表现(de)债务融资成本,而忽略了股权资本(de)机会成本.这一衡量方法容易导致企业过多地进行股权投资,以换取会计利润(de)增长.EVA为正数,即真正为股东带来了(超额)利润.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de)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de)关系.投入(de)边际产量:在其他投入量不变(de)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de)产量增加.ΔQ = 产出(de)变动量, ΔL = 劳动(de)变动量劳动(de)边际产量(MPL) =ΔQ/ΔL劳动(de)边际产量=生产函数(de)斜率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de)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de)特征.(其他条件不变)马尔萨斯(de)人口论,边际产量递减(de)应用.食物生产有两种主要(de)投入,土地和劳动.由于土地面积固定,因此劳动(de)边际产量递减.随着人口(劳动力)(de)不断增长,劳动(de)边际产量递减最终导致劳动(de)平均产量递减.劳动平均产量递减导致每个人平均(de)食物供给量递减,人类由此可能出现生存危机.马尔萨斯(de)人口论没有实现:土地面积实际上增加,农业技术大为提高,促使生产函数曲线上移.一个企业能够生产(de)数量和其成本之间(de)关系,决定着它(de)生产和价格决策.总成本曲线反应这一关系.总成本曲线(de)形状反映了生产函数(de)形状.边际产量递减,意味着随着工人数量增加,每个增加(de)工人增加(de)产量减少了,生产函数变得平坦.那么,随着产量增加,每增加一单位产量要求雇佣(de)工人增加了,总成本曲线越来越陡峭.生产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不随生产(de)产品数量改变而改变(de)成本.可变成本,随企业改变生产产品数量而变化(de)成本.总固定成本TFC 总可变成本TVC 总成本TC平均成本,企业(de)成本除以生产产品(de)数量得出.是典型一单位产品(de)成本.平均固定成本AFC 平均可变成本AVC 平均总成本ATC边际成本MC,当企业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总成本(de)增加量.边际成本MC=ΔTC/ΔQ边际成本随着产量上升而上升,反应了边际产量递减(de)性质.平均总成本曲线为U形.产量低时,固定成本分摊到仅有(de)几单位产量上,产量增加时,平均总成本下降,因为平均可变成本大幅度上升,平均总成本开始上升.U形曲线(de)底部出现在使平均总成本最小(de)产量处,这一产量被称为“有效率规模”.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de)关系:小于,下降;大于,上升.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在“有效率规模”处相交.有效率规模是使平均总成本最小(de)产量.成本曲线(de)性质:1,边际成本随着产量增加最终会上升.2,平均总成本为U形.3,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总成本曲线相交在平均总成本(de)最小值处.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总成本如何在固定和可变成本之间进行分解,取决于所考虑问题(de)时间范围.短期,一些投入(de)数量是固定(de)(工厂,土地),为固定成本.长期,所有投入(de)数量都是可变(de).(企业可以建造更多工厂或出售已建好(de)工厂)在长期里,在任何产量(de)平均总成本都是在使用生产那个产量(de)最有效率(de)投入(de)成本(在平均总成本最低(de)工厂规模时生产).生产规模变动时,平均总成本如何变动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在产量变动时保持不变.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规模经济(产量低时)产生(de)原因:较高(de)产量水平允许在工人实现专业化.规模不经济(产量高时)产生(de)原因:任何一个大型组织中固有(de)协调问题,管理团队庞大.成本很重要,影响生产、定价、雇佣.企业(de)成本反映了它(de)生产过程.一个典型企业(de)生产函数随投入量增加变得愈发平坦,表现出边际产量递减(de)性质.边际成本总是随着产量上升.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de)企业完全竞争市场(de)特征:1,市场中有许多买者和卖者.2,每个卖着提供(de)物品大体上是相同(de).3,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完全竞争市场(de)结果:1,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de)行动对市场价格(de)影响可以忽略不计.2,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接受市场决定(de)价格.(价格接受者)企业(de)总收益=销售价格乘以销售量 TR=PQ对竞争企业来说,总收益与产量成比例.平均收益:一个企业从每一典型单位(de)销售中得到多少收益.对所有竞争企业,平均收益等于物品(de)价格.边际收益是销售量增加一单位带来(de)总收益(de)变化.对竞争企业来说,边际收益等于物品价格.竞争企业(de)目标,利润最大化,企业将生产使总收益和总成本之差最大(de)产量.对于竞争企业,价格=平均收益=边际收益通过生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de)产量,企业使利润最大化.在利润最大化(de)产量水平上,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正好相等.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增加产量.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减少产量.由于企业(de)边际成本曲线决定了企业在任何一种价格时愿意供给多少,因此就是竞争企业(de)供给曲线.停止营业,在某个特定时期,由于当前(de)市场条件而不生产任何东西(de)短期决策.退出,离开市场(de)长期决策.暂时停业(de)企业仍然需要支付固定成本.当做出是否停业(de)短期决策时,固定成本称为沉没成本.沉没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回收(de)成本.是机会成本(de)反面,无论你做什么选择,沉没成本是不可避免(de).短期停业决策,如果生产得到(de)收益小于生产(de)可变成本时,停业.短期中如果价格小于平均可变成本,停止营业.如果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短期内继续生产.如果价格大于平均总成本,继续生产,有利润.竞争企业短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以上(de)那一部分.在长期中,退出(de)企业既可以节省固定成本,也可以节省可变成本.(长期中)如果从生产中得到(de)收益将小于它(de)总成本,企业就退出.如果有利可图,即价格大于平均总成本,企业将进入这一市场.长期中如果价格小于平均总成本,企业退出.。

2023年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劳动市场

2023年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劳动市场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第13章劳动市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征询进行征询。

一、概念题1.劳动需求的因素:劳动质量、技术、其他投入的质量(elements in demand for labor:labor quality,technology,quality of other inputs)答:劳动质量、技术和其他投入的质量都是影响劳动需求的重要因素。

时间推移、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以及劳动质量提高等都会引起劳动需求的增长,从而使劳动需求曲线会向右上方移动。

一方面,假如劳工有更多或更好的资本品与之配合,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就会提高。

另一方面,训练有素或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工,其边际生产率一般要高于那些拥有较少“人力资本”的工人。

2.劳动供应的因素:小时数、劳动力参与限度、移民(elements in supply of labor:hours,labor-force participation,immigration)答:(1)小时数、劳动力参与限度和移民都是影响劳动供应的因素。

在一定条件和时期内,工人工作的小时数增长、劳动参与限度的提高和合法移民的增长都会增长一国劳动的供应。

(2)劳动力参与限度是指劳动力资源中经济活动人口参与劳动力市场的限度。

劳动力参与限度可以用劳动力参与率来衡量。

劳动力参与率指正在从事和规定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占劳动资源总数的比率。

劳动力参与率重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的发达限度。

影响这一指标的重要因素是劳动资源中从事家务劳动的人数和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人数。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习题详解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习题详解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第3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供给与需求分析(supply-and-demand analysis)答:供给与需求分析是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是指将市场中来自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的供给问题与来自于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的需求问题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市场达到供求相等时的均衡状态,在此基础上考虑市场机制是如何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2.需求表或需求曲线(DD)(demand schedule or curve,DD)答:需求表或需求曲线是用来表示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与其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工具。

(1)需求表是某商品的各种价格和相应的需求数量的数字序列表,把需求表里的数字序列用曲线形式表示出来就是需求曲线。

(2)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需求数量与价格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一般表示需求量的函数关系。

它表明,在其他情况不变时,一个特定群体(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指单个的个人)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所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3.需求向下倾斜规律(law of downward-sloping demand)答: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规律,又称需求规律或需求法则,是指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变化的依存关系。

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该商品价格的高低。

如果商品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相应减少;反之,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就增加。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十九版详细课后答案及题库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十九版详细课后答案及题库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十九版题库及课后习题详解内容简介本资料是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

包括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部分)的考研真题,并对每一道考研真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所选历年考研真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既能帮助学员们打下扎实的基础,也可以为学员们理解重难点题型,免费在线阅读。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及详解。

对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

课后习题答案多次修改,质量上乘,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第三部分为章节题库及详解。

严格按照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18章。

每一章都精心挑选经典常见考题,并予以详细解答。

熟练掌握本书考题的解答,有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原理,并提高解题能力。

第四部分为模拟试题及详解。

参照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教材,根据各高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精心编写了两套考前模拟试题,并提供详尽的解答。

目录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1.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部分)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部分)考研真题及详解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编基本概念第1章经济学核心概念第1章附录—如何读图第2章现代混合经济第3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第二编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第4章供给和需求:弹性及其应用第5章需求和消费者行为第5章附录—消费均衡的几何分析第6章生产和企业组织第7章成本分析第7章附录—生产、成本理论和企业决策第8章完全竞争市场分析第9章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第10章寡头和垄断竞争第11章不确定性经济学第三编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第12章市场如何决定收入第13章劳动市场第14章土地、自然资源和环境第15章资本、利息和利润第四编应用微观经济学第16章政府税收和支出第17章效率与公平:重大权衡第18章国际贸易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编基本概念第1章经济学核心概念第2章现代混合经济第3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第二编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第4章供给和需求:弹性及其应用第5章需求和消费者行为第6章生产和企业组织第7章成本分析第8章完全竞争市场分析第9章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第10章寡头和垄断竞争第11章不确定性经济学第三编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第12章市场如何决定收入第13章劳动市场第14章土地、自然资源和环境第15章资本、利息和利润第四编应用微观经济学第16章政府税收和支出第17章效率与公平:重大权衡第18章国际贸易第四部分模拟试题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可上知择学习网免费在线阅读第二部分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编基本概念第一章经济学核心概念一、概念题1. 稀缺和效率(scarcity and efficiency)答:(1) 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课后习题-不完全竞争和垄断(圣才出品)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课后习题-不完全竞争和垄断(圣才出品)
6.最大利润条件 MR = MC ( MR = MC as the condition for maximizing profits) 答:企业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进行生产,为达到这一目的,企业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 MR = MC 。这最大利润条件既适用于完全竞争市场,也适用于
3 / 1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其他类型的市场,所以 MR = MC 是市场均衡的一般条件。
5.边际收益 MR (增加的收益)[marginal (or extra) revenue, MR ] 答:边际收益又称边际报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量,即
MR (Q) = TR (Q) / Q 。边际收益既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水平的,产品销售量的变化不会导致产品 价格的变化,边际收益等于产品价格,也是固定不变的。而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所面 临的需求曲线一般具有负斜率,即产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二者呈反方向变化。如果增加产品的 销售量,就需要降低产品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边际收益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递减。
2 / 1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品的竞争,因此,产பைடு நூலகம்差异成为厂商决定价格、生产和销售战略的重要手段。
4.进入壁垒(政府的与经济的)[barriers to entry (government and economic)] 答:进入壁垒也称进入障碍,是市场中新企业进入一个产业所受到的各种阻碍因素,是 在位企业相对于潜在进入者的优势,表现为在位企业可以持续地把价格定在完全竞争水平以 上而并没有引起潜在进入者进入的程度。从一般行业的进入壁垒看,最直接的壁垒有四种: 绝对成本优势、产品差异、规模经济和特有资源。从投资行为看,进入壁垒包括结构性进入 壁垒、行为性进入壁垒及政策性进入壁垒三大类。结构性进入壁垒包括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规模经济壁垒、资本量门槛壁垒和产品差异壁垒;行为性进入壁垒包括阻止进入行为和驱除 对手行为;政策性进入壁垒是指法律限制。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

最小成本法则(Least-cost rule):
当每一美元投入的边际产品都相等时,成本就达到最小。
生产要素的供给

在市场经济中,大多数生产要素是私人拥有的。 生产要素的供给依赖于要素的特性和所有者的偏好。 劳动供给是由许多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所共同决定的,重要的决定 因素有劳动价格(即工资率)和人口特征,如年龄、性别、教育等。 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数量是由地理条件决定,不会有大的改变。 资本的供给依赖于企业、家庭和政府过去的投资。
分配理论和边际收益产品
• 要素需求是派生需求 • demands for factor are derived demands. 企业的投入需求由消费者对其最终产 品的需求间接的派生而来。于是,经 济学家将生产要素需求称为派生需求 (derived demand)。 企业购买投入品是因为它能够通过使用 这些要素而得到最终产品和相应投入。 如:企业对办公场地的需求。
际收益产品的形式产生很高的收益。如果一种要素(如外科医生), 因训练素养要求提高而变得紧缺,那么这种要素的价格就会上升,医 生就会享受更高的收入。然而,如果某些领域(如精神病学领域)的 需求减少,精神病医生的收入就会降低。
事实证明:在最有效地提供种类不断丰富的 产品和服务方面,市场能够发挥强大的作用, 然而并不存在一致看不见的手来保证自由主 义经济能够公平地分配收入和财富。
土地的边际收益产品(MRPA)=MR ×MPA
生产要素的需求

追求利润最大化
要达到利润最大化,企业应当增加投入,直到投入的边际收益产品 与投入的边际成本或价格相等。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当边际产品乘以产出价格等于投入价格时,厂 商就得到了利润最大化的要素组合: 劳动的边际产品×产出价格=劳动的价格=工资 土地的边际产品×产出价格=土地的价格=地租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现代经济中的市场与政府)【圣才出品】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现代经济中的市场与政府)【圣才出品】

第2章现代经济中的市场与政府2.1 复习笔记一、市场——看不见的手1.市场市场是与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它既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和地点,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同时也是一种市场机制。

(1)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企业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等各种资源,消费者所需要的各种消费品,都必须通过市场的交换活动才能得到;企业生产出的各种产品,也只有通过市场才能从生产领域进入到消费领域。

因此,没有市场,就没有商品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2)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社会上一切重要经济活动,都是通过市场进行的。

因而,市场成了商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它集中反映了这三者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利益关系。

离开了这三者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利益关系,离开了市场,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物质利益就无法得到合理的协调。

(3)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和交易数量的机制,此时市场的概念等同于通常所说的市场机制。

作为市场机制,市场以价格、供求和竞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础。

2.价格价格是物品的货币价值,代表了消费者与厂商愿意交换各自商品的条件。

市场经济中,由价格来协调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策。

较高的价格趋于抑制消费者购买,同时刺激生产;而较低的价格则鼓励消费,同时抑制生产。

价格在市场机制中起着平衡作用。

从这样的意(1)价格调节社会资源配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资源在社会上的流动与变化,主要由市场价格来调节。

(2)价格促进企业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

一般来说,合理的价格,能够真实地反映和考察各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的状况。

(3)价格引导并调节消费的方向与结构。

除了非经济因素对其变化发生影响以外,一般来说,在消费者收入总量稳定的条件下,消费结构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消费者所需要购买的各种消费品与劳务的市场价格。

(4)价格调节社会物质利益分配。

市场上价格的变化与调整,实际上是物质利益的变化与调整。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市场如何决定收入)【圣才出品】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市场如何决定收入)【圣才出品】

第12章市场如何决定收入12.1 复习笔记一、收入与财富1.收入(1)个人收入与国民收入在衡量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时,最常用的两个指标是收入和财富。

收入指的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工资、利息收入、股息和其他有价物品的收益。

市场经济中的收入以工资、利润、租金和利息等形式分配给生产要素的所有者。

所有收入的总和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中最大的部分是劳动收入,其形式为工资、薪金和附加福利。

剩余部分是各种形式的财产收入:租金、净利息、公司利润和业主收入,这部分基本上包括了小企业主的收入。

(2)政府对个人收入分配的作用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政府通过税收和其他收费征收了国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其次,政府又将其所征得的税收反过来再支付给社会。

各级政府以转移支付的形式向社会提供收入。

转移支付是政府向个人提供的一种不需要用商品或服务加以回报的支付。

转移支付中最大的一项是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险,此外还包括失业保险、农业补贴和福利开支。

个人收入等于市场收入加上转移支付。

市场收入大部分来自工资和薪金;少数富人的市场收入来自于财产权益。

政府转移支付主要是用于支付老年人的社会保险。

2.财富财富是人们在某一时点所拥有的资产的货币净值。

财富是一个存量,而收入是单位时间中的流量。

家庭的财富包括有形财产(房屋、汽车、其他耐用消费品及土地),还有金融资产(如现金、储蓄、债券和股票)。

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叫做资产,而所有欠他人的东西都称为负债。

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差额称为财富或净财富。

二.边际生产率决定投入的价格1.生产要素的需求(1)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要素需求与消费品需求有两个主要差别:①要素需求是派生需求;②要素需求是相互依赖的需求。

首先,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和企业作为投入品的需求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别:消费者需要最终产品,是因为这些消费品都能直接地提供快乐或效用。

而像企业投入,却并不是因为它们能直接地提供满足,企业购买投入品是因为它能够通过使用这些要素而得到最终产品和相应收入。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讲义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讲义

二、生产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收益递减和U形成本曲线
生产率规律和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决定为什么
边际成本曲线是U形的 在短期,资本固定,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单位 劳动所对应的资本下降,劳动收益递减,即,单 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增加; 可变要素一般表现为开始阶段的收益递增和随后 出现的收益递减,与之相应的成本曲线表现为U 形

生产者均衡
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 切点的含义

生产者均衡的变动
生产扩张的技术路线 规模经济
三、经济成本和企业会计
损益表
资产负债表
存量与流量 总资产=总负债+净值
会计方法
历史成本法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与市场
第八章 完全竞争市场分析

(Analysis of 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s)
公司利润税 红利个人所得税
第七章 成本分析

(Analysis of Costs)
一、成本的经济分析

总成本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TC=FC+VC VC=f(q)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 MC=ΔTC/Δq 平均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AFC=FC/q 平均可变成本:AVC=VC/q 平均成本:AC=AFC+AVC
它表明持续的规模收益递增。随着产量的提 高,企业可以不断地降低价格,且保持一定 的利润,因为这时它的平均成本是下降的。 成千上万个完全竞争者要想和平地竞争共处 是很不可能的,因为一个大企业具有远远高 于小企业的效率。
市场不完全竞争的根源之二 ——进入壁垒(Barriers to Entry)

微观经济学笔记初记 保罗 萨缪尔森

微观经济学笔记初记 保罗 萨缪尔森

微观经济学笔记1.斯密理论:专业化和劳动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2.贸易生财的思想是经济学的主要见解之一3.不完全竞争:当出现不完全竞争时,社会的产出将会从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移至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即利益弱减化)4.完全竞争:所有的物品和劳务都在一个稳定的价格,并都在市场上交易。

5.弹性是对供求相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6.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处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7.需求曲线的价格弹性:任一点的弹性等于位于该点之下的线段长度与位于该点之上的线段长度的比值。

8.价格变动对总收益的影响:需求缺乏弹性时,价格下降,收益下降;需求富有弹性时,价格下降,收益上升;位于单位弹性时,无变化。

9.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10.税收归宿:指对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真实收入征税的最终的经济影响。

11.税收转嫁的一般原理:如果需求相对于供给缺乏弹性,则税收主要是向前转嫁给消费者:而如果供给相对于需求缺乏弹性,则税收主要向后转嫁给生产者。

12.效用:表示满足。

13.边际效用:指多消费一单位物品时所带来的新增的或额外的效用。

1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个人消费越来越多的某种物品,他从中得到的新增的或边际的效用量是下降的。

15.生产函数:在既定的工程技术知识水平条件下,给定投入之后所能够得到的最大产出。

16.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其他投入不变时,随着某一投入量的增加,新增加的产出越来越少。

17.规模报酬递增(规模经济):发生在所有投入的增加导致产出水平以更大比例增加的时候。

18.企业是由专业化的组织所组成以便管理生产过程。

19.边际成本:表示由于多产以单位产出而增加的成本。

20.最小成本法则:为了以最小成本生产出一定数量的产出,企业应该购买各种投入,直到花费在每一投入上的每一美元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为止。

21.折旧:指那些被消耗的部分(衡量的是企业实际拥有的资本投入分摊在每年的成本)22.决策具有机会成本,因为在一个稀缺的世界中选择一个东西意味着需要放弃其他一些东西,机会成本指的是错过了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23.在运转良好的市场上,当所有的成本都包括进来时,价格等于机会成本24.最低成本: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的切点。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学基础知识)【圣才出品】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学基础知识)【圣才出品】

第1章经济学基础知识1.1 复习笔记一、经济学概述1.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物品或劳务,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的一门学科。

其中所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为: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加以利用。

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

(1)生产什么商品和生产多少?一个社会必须决定,在诸多可能的物品和劳务之中,每一种应该生产多少以及何时生产。

例如决定是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更多的消费品,还是应当生产较少的消费品和较多的投资品,从而让明天拥有更多的产出和消费。

(2)如何生产物品?一个社会必须决定谁来生产,使用何种资源,以及采用何种生产技术。

(3)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分配到社会的各个成员中,即怎样分配所生产出的产品。

3.经济学的双重主题稀缺与效率是经济学的双重主题。

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稀缺是指资源相对于人们无限的需求而言,总是有限的;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们的愿望和需求。

正是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经济问题”。

4.资源的使用效率及其变动经济学除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问题外,还研究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社会稀缺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使用;(2)社会资源总量的变动;(3)货币的稳定性。

二、资源配置和经济制度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资源配置由市场供求所决定的经济,是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

价格、市场、盈亏、刺激与奖励的一整套机制解决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基本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采用成本最低的生产技术(如何生产),生产那些利润最高的商品(生产什么)。

萨缪尔森《经济学》全本笔记

萨缪尔森《经济学》全本笔记

初学者写在前面的话:免费的午餐,两全其美的选择,并不存在,或此或彼,我们总得选择,而选择必然意味着某种放弃——经济学称为“机会成本”;经济政策和其它选择类似,大部分情况下必须凭借带有很大局限性的经验或未加证明的直觉选择看起来最好的那个,然而,过程是不平坦的,结果是不被保证的,风险如影随形;对众人皆知理论的怀疑是理性思考的起点,剩余价值学说更像是魔术高手的一个戏法,引发绵延百年的世界震颤,本身却并非一成不变的真理;经济学是理解社会运作和政治体制的望远镜,由于某些产业的特征,垄断在经济上的有着相对的正当性,但既得利益集团与普罗大众的利益分配,永远不会波澜不惊或者无关紧要,理性判断的重要性也只会愈加凸显;经济力量对人的影响可能仅次于物理层面——它不止意味着拥有财富的多寡,更意味着我们将受到何种程度的教育,面临何种尺度的利益分配,甚至决定精神层面在内日常生活的各种可能性边界;探求每个人拥有更好生活这个复杂方程式的答案,不仅是经济学的终始,更是所有学科背后的上帝。

经济学萨缪尔森(前)经济学与互联网互联网提供了廉价,迅捷获得大量信息的途径。

大部分统计资料都由政府提供,所以应先浏览政府和国际组织网站。

小心判断所使用的信息和数据是否可靠。

第一编基本概念第一章经济学基础知识A 导言1撞钟为谁经济学原理伴随人的一生。

个人前途不仅取决于能力,也受到经济力量的影响。

2稀缺与效率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分配。

隐含的核心思想:物品和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加以利用。

稀缺是指这样一种状态:相对于需求,物品总是有限的。

效率是指最有效的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

在不会使其他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则该项经济活动就被认为是有效率的。

经济学的精髓之一就是承认稀缺性的存在,并探讨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才能最有效的利用其资源。

3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亚当斯密被当做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物品价格的形成,土地劳动资本等价格的形成,市场机制长处和弊端,指明社会经济效益实际上出自个人的自利行为。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重点总结(微观、宏观)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重点总结(微观、宏观)

第一章导言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火的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

生产要素(投入):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商品和劳务,可分为土地劳动和资本三大类。

生产可能性边界PPF(生产可能性曲线、转换线、界线):在技术知识和投入品数量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即可供社会利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不同的最大组合。

边际转换率递增:资源既定的条件下,随着一种产出的不断递增, 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出是递增的(增加每一单位产出的机会成本是不断递增的)。

帕累托改进: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是“好的”;否则认为是“坏的”。

帕累托最优(经济效率):无法在不损害其他人经济福利的前提下增进某个人的经济福利。

市场经济的缺陷-------市场失灵、收入分配不平等、宏观经济不稳定政府的经济职能—(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1)纠正市场失灵\提高效率2)增进平等(税收、转移支付)3)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政府采取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总产出、就业和物价水平,以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增长)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名词解释♥需求:表示某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且有能力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定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和人们对其的需求量是一种反向变动的关系,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供给:某种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生产并能够生产和销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定律: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它的供给量之间呈一种正向变动关系,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上升,随着价格下降而下降.♥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微观经济学 第12章_市场如何决定收入

微观经济学 第12章_市场如何决定收入


F

S
要 素 的 价 格
E


QF
要素的数量
要素价格由要素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决定
竖直型和扁平形
• 完全竞争市场中投入的均衡价格,即是供给量和需求量 相等时的那个价格水平。
• 用以上的概念我们可以分析一个只有两种要素的市场, 并看出为什么医生和工人的收入差异会这么大。
• 收入的差异关键是劳动质量的差别,而不是工作 时间问题。
• 收入与财富
收入 财富 • 边际生产率决定投入的价格 要素需求的性质
分配理论和边际收益产品
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
供给和需求决定要素价格
国民收入分配
收入与财富
• 2006年的数据说明,在中国银行系统里的10万亿元的存款 中,80%的财富为20%的人所拥有,同时每年一次的全球财 富报告显示,中国的富裕人士较前一年增长了12%。
30000
35000
38000
39000
边际收益产品 (3)
劳动的边际产品 (蒲式耳/工人)
(4) 产品价格 (美元/蒲式耳)
(5) 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
(美元/工人)
20000
3
60000
10000
3
30000
5000
3
15000
3000
3
9000
1000
3
3000
第(3)栏表明了劳动的边际产品,劳动的边际收益说明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 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开始,我国的基尼系 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1978年我国基尼系数为 0.317,2006年则升至0.49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第三编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第12章市场如何决定收入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收入与财富1.收入(1)个人收入与国民收入在衡量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时,最常用的两个指标是收入和财富。

收入指的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工资、利息收入、股息和其他有价物品的收益。

市场经济中的收入以工资、利润、租金和利息等形式分配给生产要素的所有者。

所有收入的总和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中最大的部分是劳动收入,其形式为工资、薪金和附加福利。

剩余部分是各种形式的财产收入:租金、净利息、公司利润和业主收入,这部分基本上包括了小企业主的收入。

(2)政府对个人收入分配的作用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政府通过税收和其他收费征收了国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其次,政府又将其所征得的税收反过来再支付给社会。

各级政府以转移支付的形式向社会提供收入。

转移支付是政府向个人提供的一种不需要用商品或服务加以回报的支付。

转移支付中最大的一项是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险,此外还包括失业保险、农业补贴和福利开支。

个人收入等于市场收入加上转移支付。

市场收入大部分来自工资和薪金;少数富人的市场收入来自于财产权益。

政府转移支付主要是用于支付老年人的社会保险。

2.财富财富是人们在某一时点所拥有的资产的货币净值。

财富是一个存量,而收入是单位时间中的流量。

家庭的财富包括有形财产(房屋、汽车、其他耐用消费品及土地),还有金融资产(如现金、储蓄、债券和股票)。

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称为资产,而所有欠他人的东西都称为负债。

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差额称为财富或净财富。

二.边际生产率决定投入的价格1.生产要素的需求(1)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要素需求与消费品需求有两个主要差别:①要素需求是派生需求;②要素需求是相互依赖的需求。

首先,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和企业作为投入品的需求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别:消费者需要最终产品,是因为这些消费品都能直接地提供快乐或效用。

而像企业投入,却并不是因为它们能直接地提供满足,企业购买投入品是因为它能够通过使用这些要素而得到最终产品和相应收入。

企业的投入需求由消费者对其最终产品的需求间接地派生而来。

经济学家将生产要素需求称为派生需求。

这意味着当企业需要一种投入时,是因为那种投入使他们能生产一种消费者现在或将来想要得到的商品。

③一种产品的生产往往要利用许多种生产要素。

由于生产技术等因素,要素投入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存在着最优要素投入比例的关系问题,最大产出是由不同要素的相互作用所致。

(2)边际收益产品边际收益产品表示在其他投入不变时,企业新增一单位某种投入所增加的收益。

它用投入的边际产品乘以出售一单位新增产出所获得的边际收入来计算。

这对于劳动(L )、土地(A )和其他投入要素都适用。

劳动和土地的边际收益产品用符号可以表示为: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L L MRP MR MP =⨯土地的边际收益产品()A A MRP MR MP =⨯特别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因为P MR =,所以对于任一种投入i 来说:边际收益产品i i MRP P MP =⨯(3)边际收益产品与要素需求——最小成本法则与替代法则对于厂商而言,其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要达到利润最大化,企业应当增加投入,直到投入的边际收益产品与投入的边际成本或价格相等。

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该条件简化为边际收益产品等于价格乘以边际产品(M RP P M P =⨯)。

此外对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而言,其利润最大化行为还必须满足最小成本法则。

所谓最小成本法则是指:当每一美元投入的边际产品都相等时,成本就达到最小。

这对于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品市场上的厂商都同样适用。

用公式可以表示为:1劳动的边际产品土地的边际产品劳动的价格土地的价格边际收益L === 最小成本法则的一个推论是替代法则:当一种投入要素价格上升而其他投入要素价格不变时,更多地使用其他要素以代替那个价格上升的要素,企业将会从中获利。

当劳动的价格L P 上升时,会导致/L L MP P 的下降。

这时企业将会减少雇佣劳动的数量,而增加土地要素的投入,直到每1美元这两种投入的边际产品再次相等为止。

这样就降低了对劳动的需求而提高了对土地的需求。

同样,土地价格A P 的上升也会使得企业更多地使用劳动来替代土地。

与最小成本法则一样,替代法则和对要素的派生需求对于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同样地适用。

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在选择各种投入的数量组合时,会使每种投入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收益产品。

这意味着从一种投入的边际收益产品可以推出该投入价格及其相应的投入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即由每一种投入的边际收益产品表可以推导出企业对该种投入的需求表。

从边际收益产品推出的需求曲线如图12-1所示。

图12-1 从边际收益产品导出的要素需求曲线2.生产要素的供给在市场经济中,一般而言,劳动、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是私人拥有的。

劳动供给是由许多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所共同决定的,重要的决定因素有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率)和人口特征,如年龄、性别、教育和家庭结构。

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数量是由地理条件决定的,不可能有大的改变。

资本的供给依赖于企业、家庭和政府过去的投资。

短期内的资本存量是固定的,但长期内的资本供给会受风险、税收和回报率这样的经济因素的影响。

实际上,供给曲线可以向上倾斜或垂直,甚至可能斜率为负。

对于大多数要素,在长期内供给和要素价格是一种正相关关系,此时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

土地的总供给一般认为是不受价格影响的。

这种情况下,土地的总供给完全没有弹性,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当一种要素的收益增加时,所有者向市场提供的该种要素的数量反而更少。

例如,当工资上升时,人们感觉他们可以工作更少的时间,所以在工资率高的时候,劳动的供给曲线就有可能向后弯曲,而不是继续向上倾斜。

3.要素价格的决定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所有单个企业要素需求的加总得到了市场总需求,要素供给的加总得到了市场总供给。

当要素市场供给和需求相等时,要素市场实现了均衡。

如图12-2所示,一种要素的派生需求曲线与其供给曲线在E点相交,只有在这种价格时,要素所有者愿意供给的数量与买方愿意购买的数量才相等。

要素市场的均衡价格是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那个价格水平。

图12-2 要素市场的均衡与要素价格的决定4.国民收入的分配(1)投入的简单收入分配模型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提出了一个简化的要素收入分配理论。

该理论可以应用于分析最终产品和要素投入的数量不确定的竞争市场中的要素分配。

假设经济中只生产一种产品,而且该经济以实际变量衡量产出,则价格可以设定为1,实际产出为Q。

工资率也以实物形式表示。

生产函数表明在每单位劳动小时(L),在每单位面积的同质土地(A)上生产的产量Q。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1=⨯=⨯=。

因此,工资M RP M P P M P M P为MPL。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市场上工人工资已经超过工人的边际产品,土地所有者就不会再雇工人。

因此,劳动的需求曲线会确保所有的工人获得的工资率与最后一个被雇的工人的边际产品相等。

但由于劳动投入的边际产量递减,早先的工人比最后一个工人的MPS高,这就产生了总产出与工资额之间的剩余。

每块土地的所有者都是竞争性的土地市场的参与者,并以最优的价格出租土地。

因此,该剩余将留给土地所有者作为其租金收入。

(2)边际产品矩形与剩余租金三角形如图12-3所示,劳动的边际产品曲线以实际工资的形式决定了劳动需求曲线DD,劳动要素供给决定了劳动的供给曲线SS。

劳动的需求和供给曲线交于E点,决定了均衡工资。

劳动所得的全部工资为W L⨯,在图中表示为边际产品矩形区域O SEN。

土地的租金收入在图中表示为剩余租金三角形区域NDE。

租金三角形的大小由追加劳动时劳动的边际产品的递减程度决定。

如果高质量的土地有限,追加的劳动收益递减就会很显著,租金的份额就会很大。

如果有大量需要开垦的同质的边远地带的土地,收益递减的倾向就会很弱,土地的租金三角形面积就会很小。

图12-3 边际产品原则决定收入的要素分配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