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论用人管理之术

合集下载

韩非子的人事管理

韩非子的人事管理

韩非子的人事管理韩非重视[法]—法令规章、[术]—驭人治事的权术、[势]—地位与权利,韩非子一书主要讲求的君主统驭的方法,由于韩非心目中的[公利],实为君主的[大私],所以,君主用以驭人的学问,可以移作今日企业人事管理法则。

日本人在此方面颇有研究,如日本人冈本龙三所着的[韩非子人斗],在序言中,认为韩非理论的[法]与[术],可以用到人事管理与外交上。

[法]这个字可以理解为[法、禁令、规准、规范]等等,不过,其重点在于信赏必罚。

[术]是指法的通行,它参照了[刑](实行、实效)和名(言论、计划)的内容,用来检查言行是否一致,以信赏必罚的原则统驭部下。

具体地说,就是对官吏的任免、审查、以及赏罚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现在的观点来讲,这是个不重视身份、地位,而专门以能力与效力来考核的人事管理,他们以一般人民为对象,这种方法也可用在外交策略上。

一、基本观念:尽人之智韩非曾云,“救火者,另吏挈壶瓮而走火,则一人之用世,操鞭【竹垂】指麾而趣使人,则制万夫,是以,圣人不亲细民,明主不躬小事。

”(外储说右下)明白表示,做一个领导人,不能事必躬亲的尽用自己,而是要善用他人,但在用人之时,是要用他人的智能,不是他的时间或气力,所以,他归纳的说,『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八经)意谓只会用『己』的人,算不上领导人,但若只能【尽人之力】,则只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领袖,只有激发部属个个竭尽其智能的领导人,其才具才上上乘。

”为着能【尽人之智】,他不赞成儒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更反对法家的申不害之态度,因为【申子言,治不逾官,虽知弗言。

】意即不在本身职守之内,虽知应兴应革之事,亦不可以向领导人反映,韩非欲反对这种消极态度,所以在介绍申子态度后紧接着予以批判。

【治不逾官,谓之守职也可,知而弗言,是谓过也(定发)领导人主要是【尽人之智】,所忌讳的不仅是【尽己之能,亦且是矜而好能】:皆用其能,上乃无事;上有所长,事乃不方:矜而好能,下之所欺。

韩非子的驭人之术

韩非子的驭人之术

韩非子的驭人之术
韩非子的驭人之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深藏不露,密不可测。

韩非子强调君主应该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图,使得下属难以洞察君主的内心和意图。

通过保持神秘感和敬畏感,君主能够让下属更加谨慎和忠诚。

2. 掌握“二柄”。

韩非子认为君主应该善于运用权力和奖赏,即“二柄”。

通过掌握赏罚的权力,君主可以控制和引导下属的行为。

3. 知人善任。

韩非子强调君主应该了解和善用人才,根据个人的能力和特长来安排职位,使得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4. 虚实结合。

韩非子认为君主应该善于识破虚实,看清人世间的真相。

通过掌握真实情况和下属的动态,君主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5. 无为而治。

韩非子主张君主应该尽量少干预下属的工作,让下属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通过无为而治,君主可以更好地让下属展现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总之,韩非子的驭人之术是一种权谋之术,强调君主应该善于运用权力和奖赏,了解和善用人才,同时保持神秘感和敬畏感,让下属更加忠诚和谨慎。

这些策略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也有着一定的实用价值。

韩非子十过用人标准

韩非子十过用人标准

韩非子提出的“十过”用人标准主要包括:
1. 行小忠:过分注重小忠诚,会损害对大忠诚的理解和践行。

2. 顾小利:过分看重小利益,会导致对更大利益的忽视和破坏。

3. 行僻自用:行为怪僻,固执己见,不尊重礼节,这会导致自身的灭亡。

4. 贪愎喜利:贪婪且刚愎自用,喜欢私利,不利于公正治理。

5. 耽于女乐:沉迷于女色和音乐,玩忽职守。

6. 离内远游:离开本职工作去远方游玩,不顾职责。

7. 过而不听于忠臣:犯错误而不听忠臣的劝告,导致无法纠正错误。

8. 内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盲目行事。

9. 国小无礼:国家虽小,但没有礼貌,难以立足国际间。

10. 众其官者:官员众多,但不负责任,导致管理混乱。

这些用人标准反映了韩非子对于人才选拔和管理的理念,强调了忠诚、利益观、行为规范、责任感等方面的重要性。

韩非子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衰与用人是否得当密切相关,因此提出了这些严格的用人标准,以期达到法治和治国的效果。

韩非子法、术、势对当代管理的启示

韩非子法、术、势对当代管理的启示

韩非子法、术、势对当代管理的启示
韩非子法、术、势对当代管理的启示:
1、法:法是指韩非子立法中贯彻的管理原则,其将“礼仪伪势”作为规范来源,重视臣民之间的关系,主张遵循君臣之约,避免滥权,保证政权的稳定统治。

在当代管理中,其寓意是:要因势利导,坚持正确的管理思想,配以规章制度的落实,构建健全的激励机制,东西中的君臣关系,以保持政权的稳定性和统治力。

2、术:术可以理解为娴熟的技巧,韩非子强调使用机关把握细节,重视实施过程,以期落实管理制度,吸引民心,实现国家利益。

在当代管理中,其寓意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善于应用管理技术,做到精确把握节点信息,把握时机,应用多种激励机制,以实现预期目标。

3、势:韩非子强调要以“礼乐”和“以德服众”的手段来维系民心,秉持大小调和的原则,以公平、诚信和廉洁的态度来实践管理,以达到客观结果。

在当代管理中,其寓意是:要以良好作风管理,注重旨意的传递,推动秩序的良性发展,与员工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提升部门的素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企业的目标发展。

论韩非子的管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论韩非子的管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论韩非子的管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韩非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其在管理领域中的思想和贡献也被历史证明是非常重要的。

他的管理思想,不仅是古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现代管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本文将从韩非子的管理哲学、人才管理、组织管理等方面探讨他的管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一、韩非子的管理哲学韩非子的管理哲学很好地体现了他“兼济天下”、“权谋取胜”的思想。

他认为领导者应该时刻关注组织的目标和利益,以达成更大的价值。

他提倡在维护组织稳定的同时,更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进。

在他看来,管理者必须不断反思和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他的“权谋取胜”思想则是体现了管理者需要具备哲学思辨和对人性的洞察力,才能更加灵活地运用权力和在竞争中取胜。

二、韩非子的人才管理思想在人才管理方面,韩非子的思想是如何挖掘和管理人才,使其在组织中充分发挥其优势。

他认为,管理者应该执掌权力,同时不忘众人的智慧和才能。

他强调要善于发掘潜力,赏识人才。

他提出了“兼职制”、“人尽其才”、“用人因才更改”等人才管理概念,强调在选用人才时,对其特长和潜力进行全面评估和利用,充分发掘和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这种人才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者来说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三、韩非子的组织管理思想在组织管理方面,韩非子的思想主要反映在组织架构和运作中。

他提出了“三从一权”、“分封制”、“行标制”、“政务办理”等组织管理概念。

在他的组织管理思想中,可以看出其对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的重视,注重权力的分配和监督,使组织能更好地实现目标、从而更加稳定。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韩非子的管理思想对企业的发展也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他的管理思想很好地解决了人员调配、组织架构等方面的问题。

目前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地解决和应对各种管理问题。

每个企业都需要具有像韩非子一样的管理哲学和管理经验,不断学习和实践,从而在不断的发展中实现价值。

总之,韩非子的管理思想不仅在管理史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更是对现代管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非子管理智慧的

韩非子管理智慧的

韩非子管理智慧的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以其独特的智慧和管理能力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详细探讨韩非子管理智慧的方面,包括其智慧管理的原则、方法和案例。

一、智慧管理的原则1. 知人善任:韩非子非常重视人材的发掘和使用。

他认为,惟独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干发挥他们的最大潜力。

他注重了解每一个人的特长和优势,并根据他们的能力分配任务,以实现最佳效果。

2. 以德治人:韩非子主张通过道德的力量来管理人民。

他认为,一个有道德的领导者能够赢得人民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更好地管理他们。

他强调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树立模范,并倡导诚实、朴重和公正的行为。

3. 重视教育培训:韩非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材和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

他主张对下属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教育,以提升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他还提出了“三年无成就,即可罢黜”的观点,强调了培养绩效和能力的重要性。

二、智慧管理的方法1. 分工合作:韩非子主张将工作分解为不同的任务,并将其分配给不同的人员。

他认为,通过分工合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他还提出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观点,强调了团队合作和领导者的重要性。

2. 严格管理:韩非子主张对下属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

他认为,惟独确保每一个人都遵守规章制度,才干实现组织的顺利运行。

他提出了“罚当其罪,赏当其功”的观点,强调了奖惩制度的重要性。

3. 激励激励:韩非子认为,激励是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他主张通过奖励和激励来鼓励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他提出了“赏罚分明,以激励士气”的观点,强调了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三、智慧管理的案例1. 韩非子的军事管理:韩非子在军事管理方面展现了他的智慧。

他提出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观点,强调了军事管理的重要性。

他主张通过严格的纪律和训练,提高士兵的战斗力和忠诚度。

2. 韩非子的政治管理:韩非子在政治管理方面也展现了他的智慧。

他提出了“法者,上下之正也”的观点,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

韩非子·用人全文

韩非子·用人全文

韩非子·用人全文原文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

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

如此,则白黑分矣。

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

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

故内无伏怨之乱,外无马服之患。

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

争讼止,技长立,则强弱不觳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

释法术而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废尺寸而差短长,王尔不能半中。

使中主守法术,拙匠守规矩尺寸,则万不失矣。

君人者能去贤巧之所不能,守中拙之所万不失,则人力尽而功名立。

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

故贤者劝赏而不见子胥之祸,不肖者少罪而不见伛剖背,肓者处平而不遇深谷,愚者守静而不陷险危。

如此,则上下之恩结矣。

古之人曰:其心难知,喜怒难中也。

故以表示目,以鼓语耳,以法教心。

君人者释三易之数而行一难知之心,如此,则怒积于上而怨积于下。

以积怒而御积怨,则两危矣。

明主之表易见,故约立;其教易知,故言用;其法易为,故令行。

三者立而上无私心,则下得循法而治,望表而动,随绳而断,因攒而缝。

如此,则上无私威之毒,而下无愚拙之诛。

故上居明而少怒,下尽忠而少罪。

闻之曰:举事无患者,尧不得也。

而世未尝无事也。

君人者不轻爵禄,不易富贵,不可与救危国。

故明主厉廉耻,招仁义。

昔者介子推无爵禄而义随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故人主结其德,书图著其名。

人主乐乎使人以公尽力,而苦乎以私夺威;人臣安乎以能受职,而苦乎以一负二。

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

上下之利,莫长于此。

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长侮偷快,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人主立难为而罪不及,则私怨生;人臣失所长而奉难给,则伏怨结。

劳苦不抚循,忧悲不哀怜,喜则誉小人,贤不肖俱赏,怒则毁君子,使伯夷与盗跖俱辱,故臣有叛主。

韩非子谈用人权谋

韩非子谈用人权谋

韩非子谈用人权谋识人,用人,是每个权谋家的必修的主要技能之一。

韩非子做为谋学家,在自己的经典著作《韩非子》中的《用人》篇,详细的表达了法家用人的智慧。

法家用人的前提有两个:一个就是中君,意思就是说,领导人并不是智者,也不是庸才,只是一般人而已。

识别人才的能力,使用人才的能力一般,而且容易融入情绪。

一个就是非贤,意思就是说,用的下属都不是大智慧,一般人的拥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而已。

都爱偷懒,投机。

其实我们现实中大多数公司的老板和员工也都这种状态。

所以法家的智慧非常的有使用价值。

韩非子写出了法家用人的三种原则1、职责明确所谓的职责明确,就是职位和责任的明确,什么权力,做什么,都规定清楚,这样就不会扯皮,就不会没效率,就不会没有人负责。

很是企事业单位大多一群人负责,表面上利用集体智慧,其实就是出事的时候,互相扯皮,集体负责就是没人负责。

明确责任,这是奖罚的基础。

2、奖罚具有可操作性如果奖励设置的过高,很多人得不到奖励,奖励就失去了激励的意义。

如果处罚设置的过低,很多人很容易受到处分,这样的处罚失去威慑力。

奖不是目的,而是能够引导行为,罚也不是目的,为了能够让他们不触犯规定。

所以奖罚的可操作性,这个能够正确的使用才能发挥出效果,这是奖罚的依据。

3、严格依法办事韩非子说“有赏罚而无喜怒”,意思就是说,处罚不是依照自己的喜好,而是因为规定。

不然不按规定,而是按照喜怒办事,那么上下就会积怨。

逐步的就会离心离德,从而直至崩溃。

按规定就不会有私怨,亦不会有私恩,只有这样,下属对自己的行为才能够自我调整。

按照这三个原则建立起正确的用人关系,这个才能够让领导逐步的摆脱情感的羁绊,让组织逐步的理性,从而容易管控。

思想比肌肉更有力量!。

跟韩非子学管理

跟韩非子学管理

韩非子是统御权谋的集大成者,所谓的统御权谋,就是我们现在的管理谋略。

韩非子在《韩非子》的《内储说·七术》提出了领导对下属管理的三种权谋玩法。

领导需要的人才是又红又专,意思就是忠诚和技术都需要。

技术能不能干活这个是明面上的,办事能力能一眼看穿,但是一个人是不是忠诚,是不是白眼狼,这个不是谁都知道的,所以所有的领导都有意无意的,为了测试自己的员工或手下是不是忠诚,关键时候会不会变节,都会使出各种招数来。

这样的案例很多,归结起来就是韩非子说的如下三种。

一、疑诏诡使解释这个词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周亚夫是汉景帝时期杰出的军事人才,但是汉景帝不了解他是不是忠诚,能不能为自己的儿子汉武帝所用,于是汉景帝就请周亚夫吃饭,弄了一大块肉,没有给筷子。

周亚夫不知道何意,发脾气向侍者要筷子,汉景帝说是他的意思,结果周亚夫不告而别,怨气外泄。

汉景帝觉得这样的人不可能辅助自己的儿子,找借口除掉了。

汉景帝对周亚夫就用了疑诏诡使这一招。

这一招的本质就是给你一个很刁难的指令,看你的反应。

你的唯一反应必须是立即执行,而不是讨价还价。

你可以做不到,做不好,但你不能谈条件。

李世民晚年对李绩的心态也是这样,想测试他是不是忠诚,就毫无理由把李绩贬出长安。

李世民对李治说,如果他不谈条件就走了,你上位后让他回来,如果他不走或是谈条件,我杀了他。

李绩家都没回,直接走了,李世民很满意。

二、挟知而问意思是自己知道结果,但是还要询问,看看手下是不是做了掩饰,是不是真的对主子忠诚。

宋太宗刚即位的时候,威信不是很强,手下人是不是真的忠心听话,不知道。

恰好他微服私巡时看到一个乞丐和一个店家争吵,宋太宗直接用刀杀了乞丐,留下刀走了,让京城市长查案。

结果很快出来,是店家杀的,还有口供。

这时宋太宗拿出刀鞘,把刀要过来合了进去。

宋太宗说,你们这样办案要冤杀多少好人,极度震慑了下属,立威而成。

这样的做法很多时候都在重复上演。

胡雪岩一开始在钱庄干小工,扫地,发现地上有几枚铜钱,捡起来交给东家。

韩非子管理智慧的

韩非子管理智慧的

韩非子管理智慧的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以其独特的管理智慧和政治智慧而闻名于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韩非子的管理智慧,包括他的领导风格、管理原则和智慧决策等方面。

一、领导风格韩非子的领导风格可以概括为明智而果断。

他注重权威和纪律,同时也尊重下属的意见和才能。

他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通过赏识和奖励来激励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他还注重团队合作,通过合理的分工和有效的协调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二、管理原则1. 知人善任:韩非子认为,管理者应该善于识别和利用人才的优势,将其安排在适合其才能的岗位上。

他强调要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和兴趣来分配任务,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2. 严明纪律:韩非子认为,管理者应该建立严明的纪律和规章制度,以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行和秩序。

他主张对违反纪律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以起到警示作用,同时也要对遵守纪律的员工进行奖励和表彰。

3. 精细管理:韩非子主张管理者应该对组织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注重细节和效率。

他认为,只有通过精细化管理,才能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竞争力。

4. 智慧决策:韩非子认为,管理者应该具备智慧和决策能力,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做出明智的决策。

他主张管理者要善于分析问题、权衡利弊,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三、智慧决策韩非子在管理智慧方面的一个典型案例是他的决策制度改革。

在他的领导下,国家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决策制度,包括各级决策机构的设立、决策程序的规范和决策结果的评估等。

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得国家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和高效。

韩非子还提出了“法者国之大器,不可不慎也”的观点,强调法律的重要性。

他主张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他认为,法律是管理者的智慧之光,能够引导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四、管理智慧的应用韩非子的管理智慧不仅适用于政府和组织,也可以应用于个人的生活和职业发展。

在个人生活方面,我们可以借鉴韩非子的领导风格,注重自我管理和提高个人效率。

韩非子的管理方法

韩非子的管理方法

韩非子的管理方法
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提出了许多有关管理方法的思想,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法家”思想。

下面就是韩非子的管理方法的相关内容。

一、法治思想
韩非子认为,管理者应该采取法治思想来管理,即依靠法律和制度来管理,而不是依靠人的善恶来管理。

他认为,法律是一种公正、客观、明确的规范,可以让人们遵守,而不是依靠人的道德和良心。

因此,他提出了“法者天下之公器,不可私用也”的观点,强调了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二、重视教育
韩非子认为,管理者应该注重教育,通过教育来提高人们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

他提出了“教民以法,而法不可不明也”的观点,认为只有通过教育让人们了解法律,才能让他们遵守法律,并且在遵守法律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三、严格管理
韩非子认为,管理者应该采取严格的管理方式,对违法者和不遵守规定的人进行惩罚,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他提出了“刑罚罪人,以威福民”的观点,认为只有通过对违法者进行惩罚,才能让其他人知道法律的权威性,从而遵守法律。

四、重视奖励
韩非子认为,管理者应该注重奖励,通过奖励来激励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

他提出了“赏善罚恶,以劝民为善”的观点,认为只有通过奖励好人,惩罚坏人,才能让人们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以上就是韩非子的管理方法的相关内容,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管理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韩非子“用人如鬼”的驭人权术

韩非子“用人如鬼”的驭人权术

韩非子“用人如鬼”的驭人权术1作为战国时期的权谋集大成者的韩非子,他对用人的策略研究的极为深厚,他在《八经》中提出了“用人如鬼”的驭人概念!下面来说说有这么几个意思:21、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

自己的内心意图不能随意的被下属猜透,作为领导就要保持距离感,神秘感,要学会深藏不漏,如果随便表达自己的情绪,欲望,那么就很有可能权谋型下属或者对手揣摩利用,一旦被人揣摩,那么自己就失去了领导的主导地位,作为老大的自己就很容易被下属和对手伪装所骗。

所以韩非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让自己处在一个神秘莫测的状态,才能够不被利用。

2、用臣如虎,防臣也如防虎。

韩非子用人如虎这个概念,让很多人不理解。

可能大部分人认为自己如果是领导,用下属不就是颐指气使,奴才就是奴才,难不成还能翻天?有什么好顾虑的?如果我的读者是这么想的话,我臣光曰看不起你!韩非子这个概念就是说,用人本质就是他们的爪牙,但是这些爪牙也有可能伤及自己,如何又使用,又防备呢?就要明白老虎伤人在于爪牙,而臣下弑君,则依赖其党羽。

所以,“欲为其国,必伐其聚;不伐其聚,彼将聚众。

”意思就是说,如果要防止下面的人结党营私,那么不让其聚众就不会有爪牙。

33、事以密成,语以败泄。

这就话意思大家都懂,自己做成一件事情前,都要保密,事情没做成前,不要到处宣说,学会隐藏保守秘密,什么话该说,什么不该说,鬼谷子也说过“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做事情保密才能够不被小人暗中设伏阻挡,这样才能以最小的成本把事情做成。

如果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暴漏,就会被提早知道,然后做出预防或是迎合,让事情的难度加大。

这个一点无论在职场还是在情场都是一样的。

职场你表现出野心,会被提前解决,情场如果提前表白,会被女人拒绝。

韩非子的“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就是上述的意思,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鬼则不困”也就是自己如鬼一样神秘的用人数,就不会被人困住,就能行动自由。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原文阅读及翻译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原文阅读及翻译

《韩⾮⼦·内储说上七术》原⽂阅读及翻译内储说上七术主之所⽤也七术,所察也六微。

七术:⼀⽈众端参观,⼆⽈必罚明威,三⽈信赏尽能,四⽈⼀听责下,五⽈疑诏诡使,六⽈挟知⽽问,七⽈倒⾔反事。

此七者,主之所⽤也。

△经⼀参观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壅塞。

其说在侏儒之梦见灶,哀公之称“莫众⽽迷”。

故齐⼈见河伯,与惠⼦之⾔“亡其半”也。

其患在竖⽜之饿叔孙,⽽江⼄之说荆俗也。

嗣公欲治不知,故使有敌。

是以明主推积铁之类⽽察⼀市之患。

△经⼆必罚爱多者则法不⽴,威寡者则下侵上。

是以刑罚不必则禁令不⾏。

其说在董⼦之⾏⽯⾢,与⼦产之教游吉也。

故仲尼说陨霜,⽽殷法刑弃灰;将⾏去乐池,⽽公孙鞅重轻罪。

是以丽⽔之⾦不守,⽽积泽之⽕不救。

成欢以太仁弱齐国,⼘⽪以慈惠亡魏王。

管仲知之,故断死⼈;嗣公知之,故买胥靡。

△经三赏誉赏誉薄⽽谩者下不⽤也,赏誉厚⽽信者下轻死。

其说在⽂⼦称“若兽⿅“。

故越王焚宫室,⽽吴起倚车辕,李悝断讼以射,宋崇门以毁死。

勾践知之,故式怒蛙;昭侯知之,故藏弊裤。

厚赏之使⼈为贲、诸也,妇⼈之拾蚕,渔者之握鳣,是以效之。

△经四⼀听⼀听则愚智不纷,责下则⼈⾂不参。

其说在“索郑“与“吹竽“。

其患在申⼦之以赵绍、韩沓为尝试。

故公⼦汜议割河东,⽽应侯谋弛上党。

△经五诡使数见久待⽽不任,奸则⿅散。

使⼈问他则并鬻私。

是以庞敬还公⼤夫,⽽戴让诏视辒车;周主亡⽟簪,商太宰论⽜⽮。

△经六挟智挟智⽽问,则不智者⾄;深智⼀物,众隐皆变。

其说在昭侯之握⼀⽖也。

故必审南门⽽三乡得。

周主索曲杖⽽群⾂惧,⼘⽪使庶⼦,西门豹详遗辖。

△经七倒⾔反事以尝所疑,则奸情得。

故阳⼭谩樛竖,淖齿为秦使,齐⼈欲为乱,⼦之以⽩马,⼦产离讼者,嗣公过关市。

△说⼀卫灵公之时,弥⼦瑕有宠,专于卫国。

侏儒有见公者⽈:“⾂之梦践矣。

”公⽈:“何梦?“对⽈:“梦见灶,为见公也。

”公怒⽈:“吾闻见⼈主者梦见⽇,奚为见寡⼈⽽梦见灶?“对⽈:“夫⽇兼烛天下,⼀物不能当也;⼈君兼烛⼀国,⼀⼈不能拥也。

《韩非子用人》:领导该如何带好下属?

《韩非子用人》:领导该如何带好下属?

《韩非子用人》:领导该如何带好下属?韩非画像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是什么?管理和被管理这一对矛盾关系在任何组织中都永恒存在,小到学校,如教师与学生;大到国家治理,如政府和人民。

那么一个组织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为什么下属服从领导呢?领导和下属《韩非子备内》篇中提到:'人臣之于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就是说下属和领导的关系没有骨肉之间那么亲密,但是下属服从于领导是迫于形势而不得已为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也讲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也就是说下属之所以服从于领导或因为爱;或因为恐惧;或因为有求。

邹忌讽齐王纳谏然而世事之间,下属和领导之间骨肉至亲者少,迫于形势者多。

下属服从于领导就是有求于领导,或是求得利益;或是求得安全感;或是求得权利…….所以领导和下属关系的确立是由于形势,下属服从领导是迫于形势。

领导和下属之间没有情谊,没有道德,只有赤裸裸的利益。

领导和下属之间的关系会因为利益的大小、远近、分配而不断变化,有利则从,无利则退,甚至为了更大的利益,下属占领属于领导的位置,因势而移,位置转换,也是正常的。

作为一名领导为获取利益必须必须用好自己的下属,获得利益的同时保卫自己的领导地位。

玄武门之变如何用好下属?韩非在《用人》篇中提出了:'循天顺人而明赏罚'的用人思想:循天就是按照遵循法度,顺势而行。

用人做事要遵循法度,顺势而行,才能达到韩非所谓的:'用力寡而功立'。

循天就意味着用人,依靠法术而不是依靠'心',不是依靠领导的个人意愿。

如果不依靠法度用人,就会相互亲近的人聚集而相互称赞,来迷惑领导,获取更多的利益,甚至可能导致领导权的转移,如西汉后期的王莽篡位,王莽篡位之前,天下都是王莽的粉丝,认为兴汉者非莾莫属,'深颂莾功德,上于是征莾'导致西汉的灭亡;互相仇恨的人聚成朋党并且相互争斗,影响团队的发展,如:唐朝的'牛李党争'、明朝后期的东林党、阉党等,形成'附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的局面;也就是韩非所谓:'非誉交争,则主惑乱矣'。

《韩非子》中的管理思想

《韩非子》中的管理思想

韩非子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法与术相结合。他说“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难三》),“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定法》)。“术”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一是因能授官,也就是说依据下属的能力授给人官职。
二是“循名责实”(《定法》),这是术的要点。法家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非常注重实物,循名责实是法家考察干部的一个基本原则,强调表面情况和实质要互相加以验证,综合来考察一个人,这就是所谓的“形名之术”。韩非子说君主要驾驭约束好臣子,就一定要考察形和名是否相符,一定要看臣下说的话跟他做的事是否一致。
结合实际的国家治理,韩非子也同样强调预先设立目标对以后进行管理控制的极端重要性。他论述道:“人主将欲禁奸,则审合刑名;刑名者,言与事也,为人臣者陈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专以其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群臣其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而功小者则罚,非罚小功也,罚功不当名也。群臣其言小而功大者变罚,非不说于大功也,以为不当名之害,甚于有大功,故罚。”(《二柄》)可见,在韩非子看来,在布置工作任务时,君主为每一个参与者设定行为目标,就可以在以后很方便地对属下行为进行管理控制了。这一管理思想与现代的目标管理理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其中所论及的诸多技术对现代管理不无借鉴价值。
应该说韩非子关于人是自利的假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基本符合人的本质特征的。正是在此基础上,韩非子提出了通过“赏罚二柄”使人们趋利避害,实现管理目标的管理思想,主张应通过“法”、“利”而不是“仁”、“义”、“礼”等来管理民众。与此类似,西方主流的人性假说也是以“人是自利的”为主的。由此形成了西方民主法制思想和权利制衡意识。到近代的亚当·斯密,其“经济人”假设更是以人是自利性的为核心,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和市场机制有效性。由此可见,《韩非子》的人性论假设与西方及其管理思想是具有很强共通性的。

《韩非子》中的管理智慧2

《韩非子》中的管理智慧2

3 法术势结合下的制度化管理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成功的范例: 台湾台塑集团
失败的典型: 王安电脑企业
4 “法与时转则治”与制度化管理的与时俱进
“法与时转则治”——(制度制定) “治与时宜则有功。” ——(制度推行)
《 韩非子·心度》
植树的故事的反思: 制度的稳定性和变易性的辩证关系
稳定性——相对的
(4)控制管理和制度化管理 (5)韩非子术治的评价
3 势治系统
(1) 势者,君主胜众之资也,君主能制 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功名》)
权势 位势 威势
(2)三势中权力性和非权力性影响力的蕴涵 (3)三势的排列组合与管理风格(6种)
权势——位势——威势
(高) (低) (低)
(三)韩非子制度化管理系统的运行
(一) 三大层级系统
君——吏——民
“相室约其廷臣, 廷臣约其官属, 军吏约其兵士, 遣使约其行介, 县令约其辟吏,郎中约其左右”
——《八经》
(二)三大主体系统
1 法治系统 (1)法的价值功能认识
正义(公正、平直) 秩序(明分、齐一) 效率 (2)法之常变关系 (3)循法而治的明法原则
2 术治系统
1 法术势结合相互作用(王熙凤以法协理宁国府)



根本
方法
保障
“抱法处势任术”
2 韩非子制度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1)明法原则 (2)率先垂范原则 (3)公正执法原则 (4)信赏必罚原则
(“三明”) (“盂水之喻” ) (“法术之士”)
三 现代管理视域下的韩非子制度化管理
(一)制度化管理中的两大局限 1 管理制度的僵化引发的问题 2 人性预设的弊端
势者,君主胜众之资也,君主能制天下,非 贤也,势重也。

韩非子的用人之术

韩非子的用人之术

韩非子的用人之术韩非子(约前280年-前233年),韩国贵族,是战国末期最重要的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在用人问题上,韩非子从人性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使用驾驭人才的“法、术、势”理论,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与实用性,并且表现了“以法治人”的法治主义意识。

韩非子坦然承认私欲的存在与其存在的正当性,认为人们生来都是自私自利的。

君主驾驭群臣的武器是什么呢?“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

”所谓“刑”,就是敢于处罚有罪或不称职的大臣;所谓“德”,就是随时赏赐、提拔那些称职和有功的人。

人臣出自私欲,都追求赏赐而躲避刑罚。

因此,明赏罚,以法治人,就可以把人才的积极性驱使调动起来。

韩非子公开告诫君主以权术手段了解、控制臣下,重点是识别奸臣,防范奸臣。

韩非子认为奸臣有五种。

一是用财物贿赂君主及君主侍臣,以求得信任者;二是通过赏赐收买人心,扩大自己影响者;三是以结交贤士的面貌出现,网罗亲信,结党营私者;四是私自赦免犯罪之人以扩充自己势力者;五是蛊惑人心,以奇谈怪论、奇装异服搞乱人心,搅乱是非者。

这些奸臣,在取悦君主以售其奸时,概括有八种手法。

一是“同床”。

这种手段,借君主喜好女色,以财货贿赂君主夫人、宠姬,请其帮忙吹“枕头风”,因而叫“同床”。

二是“在旁”。

这些在君主旁侧的人,深知君主的习性爱好,时时花言巧语逢迎、取悦君主,通过君主亲信的影响达到目的,因此称为“在旁”。

三是“父兄”。

通过王室公子、贵族取悦君主,以达私人目的,故称为“父兄”。

四是“养殃”。

就是对君主的不好习惯,不去劝谏、纠正,反而推波助澜。

五是“民萌”。

就是慷国家之慨以收买人心。

六是“流行”。

久居深宫,君主闲目塞听,容易受人迷惑。

人臣钻空子,用错误信息引导君主做决定。

七是“威强”。

即以死党、犬牙威胁百姓顺从,再以百姓之名威逼君主。

八是“四方”。

即借国外势力给君主施加压力“使之恐惧,此之谓四方”。

韩非子的“法、术、势”及辨奸防奸,脱去了儒家礼义外衣,直接地道出了统治阶级用人者与被用者的利害关系,并由此提出以法治、权术驾驭人才的理论。

论韩非的用人思想

论韩非的用人思想

论韩非的用人思想辉煌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蕴育了丰富的育人用人智慧。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韩非(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年),作为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在那个群雄争霸的时代,从独特的视角就如何选拔人才、使用人才、考核人才等用人问题阐述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形成了与儒、墨等家有别的法家用人思想。

韩非用人思想的第一个特色是强调德才兼备,但更突出因任授官,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在选官用人方面,儒家重门第,讲等级,而韩非则主张打破儒家的门第观念和等级制度,提出“因任而授官”,“程能而授事”,提倡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韩非认为,“授官”或“授事”,应与一个人的才能、贤德相适应,强调任用“贤能之士”。

所以,他说:“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不羞其卑贱也,以其能为可以明法,便国利民,从而举之。

”(《韩非子·说疑》)在衡量德与才方面,儒家通常把“德”置于“才”之前,但韩非子似乎更强调一个人的行政才能,把一个人的“能”放在“贤”之前。

他说:“故无术以用人,任智,则君欺;任修,则君事乱,此无术之患也。

”(《韩非子·八说》)韩非认为,若单凭才智去提拔人,一旦他用才智为自己谋利,君主就要被欺骗;而若只以品德去提拔人,万一这人不机智甚至很愚蠢,政事就一定会被搞得混乱不堪。

所以,他提出选拔官员必须兼顾德与才,多用智、修兼备之士。

从任能选贤出发,韩非还反对“私门之请”,即反对走后门、拉关系,这与儒家也是不同的。

韩非说:“明主者,推功而爵禄,称能而官事,所举者必有贤,所用者必有能,贤能之士进,则私门之请止矣。

”(《韩非子·人主》)当然,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也不是韩非的独创,儒家、墨家以及作为法家先驱的管仲也有类似的观点。

如墨子说:“上举不避贫贱,不避疏远……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予以事,断予之令……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举公义,辟私怨。

”(《墨子·尚贤上》)但韩非与他们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德”与“才”的孰先孰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82009年12月號先秦時期,由於周朝的封建體制崩潰,弊端百出,傳統的「禮」不能再維繫社會秩序,於是法家把「法」由「禮」中離析出來,以「法」的客觀、平等、公開等特質,取代「禮」的階級性、秘密性,做為治國的最高準繩。

法家觀察到「威勢可以禁暴,德厚不足以止亂」的現實,以及立法必須注重時效,因時制宜的特色,使法家思想成為支撐國家政治社會的骨幹。

由秦國到清代的歷代統治,便都融用法家的學說主張。

韓非是戰國後期韓國的公子,喜好刑名法術之學,並到楚國向荀卿學習,回國後便屢次向韓王建議施行法治,俾使國家富強的主張,但因為他口吃,不善言談,又被當時的權貴重臣所扼阻,他的主張沒被採用,於是韓非發憤著述,今傳有《韓非子》二十卷,計五十五篇。

韓非是法家集大成的人物,他以領導者為中心,論及用人管理的方法,認為管理者必須切實掌握「法,勢,術」,「法」是法令制度,「勢」是政治的權力,「術」是統御部屬的技巧,三者必須配合運用。

韓非提出用人管理的良方,包括:先行試用、專任不兼職、分層負責、循名責實、注重傾聽與溝通;用人管理的避忌,則涵蓋:猛狗之人勿用、不為美言所惑、防微杜姦等。

在今日仍有其應用的價值,告訴我們管理者的責任,在有效集中眾人的才智,適當任用專責人員,來為機構創造發展與利益,並提昇個人的成就與價值。

用人管理的良方一、 (一)先予試用韓非認為如何選用人才?只看一個人的形貌,光聽一個人的言辭,連孔子都無法判定此人是否適任。

所以他說:試之官職,課其功伐,則庸人不疑於愚智。

(《韓非子.顯學》)認為要銓選錄用一個人是否適任,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把職務交給他,試鍊他的能力,考察他的績效,如此即便是一般常人《韓非子》論用人管理之術方元珍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教授思想與文化也能明辨此人是否適才適任。

不但如此,韓非還強調文武官吏必須由基層漸至上級,來增益人才的能力與資歷,他說: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

(《韓非子.顯學》)在古代,明君任用官吏,宰相一定要從地方基層官吏做起,大將必定從行伍的士兵發跡,可見在韓非時,已提出循資歷而進級的觀念,反對空降部隊,這和今日文官制度的精神是一致的。

在台灣,以管理良好創造企業績效的中鋼公司,注重人員的進級訓練,不但使人才輩出,也培育接棒的人才,就是具體的例證。

(二)專任不兼職選用適任的人才之後,韓非又提出用人不可一人兼任兩個官職,一個官吏不能兼辦兩種事務:明主之道,一人不兼官,一官不兼事。

(《韓非子.難一》)此因單位裡,每個人各有職司,各盡本分,一方面便於主管進行督責考核,一方面任事的人也能建立專業,有效的執行任務。

相反地,一個人擔任兩個官職,肩負兩個人的職務,很容易造成兼官矇混,混水摸魚的情形,甚至發生爭功諉過的弊病,所以韓非主張專任一職。

印象中,法家的思想很嚴峻,韓非也一定是很刻板的人。

其實不然,韓非非常善於說故事,其中往往蘊含深刻的哲理,極具有啟發性。

以下我們來看一則有關「專任不兼職」的故事:昔者,韓昭侯醉而寢,典冠者見君之寒也,故加衣於君之上,覺寢而說,問左右曰:「誰加衣者?」左右對曰:「典冠。

」君因兼罪典衣與典冠。

其罪典衣,以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為越其職也。

非不惡寒也,以為侵官之害甚於寒。

(《韓非子.二柄》)有一天,韓昭侯喝醉酒而睡著了,那掌管國君帽子事務的人(典冠),擔心昭侯著涼,便為昭侯覆蓋了一件衣服,昭侯醒了之後,覺得很高興,便問:「是誰為我加衣服的?」左右的隨從回答說是「典冠」,沒想到昭侯反而因此同時處罰「典衣」、「典冠」兩人。

責罰「典衣」,是因為他有失職守,沒有適時地為昭侯加衣;責罰「典冠」,是因為「典冠」超越了自己的本職。

換言之,昭侯認為「侵官」(超越自己職權)的害處,更甚於自己受寒。

韓非舉出這個歷史故事,用意是在說明做事不可踰越本職,疏忽職守固然不可以,越職求表現也是不可以的。

每個人做好自己的本分,名銜與做事相符,才能名副其實。

典冠不能去幫典衣,做典衣的事,同仁之間不能相互協助,看來好像不近人情,但其中其實蘊含韓非「循名責實」的用人理論,可避免組織成員權責不分,勞逸不均的現象發生。

(三)分層負責在諸多用人管理的方法中,「分層負責」是很重要的一項,類似西方人注重「分別性」的權責劃分。

也就是主管要將權責委託別人,進行授權分工。

明太祖國文天地 第25卷第7期49502009年12月號時,由於宰相胡惟庸造反,使明太祖從此廢止宰相,由皇帝集權,凡事躬親,導致後來明朝皇帝任由心腹、太監弄權,加速了明朝的滅亡,這便說明了「分層負責」的重要性。

韓非以「子產辨聲斷案」的故事,來說明「分層負責」的道理:鄭子產晨出,過東匠之閭,聞婦人之哭,撫其御之手而聽之,有間,遣吏執而問之,則手絞其夫者也。

異日,其御問曰:「夫子何以知之?」子產曰:「其聲懼。

凡人於其親愛也,始病而憂,臨死而懼,已死而哀。

今哭已死,不哀而懼,是以知其有姦也。

」(《韓非子.難三》)鄭國的大夫子產有日早晨外出,經過東里,聽到婦人哭泣的聲音,便示意車夫停車而細聽婦人的哭聲。

過了一會兒,便派吏役去把那位婦人捉來審問,原來這位婦人竟是親手勒死丈夫的凶手。

後來,車夫問子產說:「您何以知道那位婦人犯了罪?」子產說:「因為她的哭聲含著恐懼。

大凡人知道他所親愛的人生病時會感到憂慮,知道所親愛的人將死時會感到恐懼,若死了則會悲傷;但這位婦人守喪時,哭已死的丈夫,不但不憂傷反而恐懼,所以我認為這其中必有奸情。

」一般人聽到這個故事,多歎服子產明察秋毫,子產也因而被公認是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但韓非敘述這個故事,卻是批評子產察奸的方式,認為若是凡事事必躬親,必待自己耳目所及,才能知道奸情,那麼又能察知多少鄭國的違法犯罪呢?畢竟領導者的責任,不在於事必躬親,而在於知人善任。

韓非進一步提出:不任典成之吏,不察參伍之政,不明度量,恃盡聰明,勞智慮,而以知姦,不亦無術乎?且夫物眾而智寡,寡不勝眾,故因物以治物。

下眾而上寡,寡不勝眾,故因人以知人。

是以形體不勞而事治,智慮不用而姦得。

(《韓非子.難三》)他認為不去委任主管司法的官吏,不去發揮法律制度的功能,而只靠「一人管理」,憑自己的聰明機智來查弊,如子產,是不懂得治術的人;再說人的智慧有限,而要掌理的事務繁多,要懂得「因物以治物」、「因人以知人」,藉由委任合適的人來承擔治理任事,如此做主管的才不致於拖垮了健康,耗慮了智慮,卻無法有效率地處理事務。

日本的「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希望主管善用部屬的頭腦,讓他們多去思考發揮,也是同樣的道理。

(四)循名責實戰國時,法家分為三大派:商鞅重法,申不害重術,慎到重勢,韓非則「法術勢」三者兼具,構成他的理論體系。

其中「術」便是談用人管理的方法。

韓非是如此為「術」定義的: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

(《韓非子.定法》)所謂「術」是依據屬下的才能而派任職務,並依循他的職銜來要求他的職責,而且能賞罰分明,來考核部屬的效能。

換言之,用人時如果能「循名責實」,並輔以確實的「賞罰制度」,對盡責有功的人予以獎賞,對怠惰違法的人予以懲治,如此,必能激勵士氣,激發出更優質的工思想與文化作團隊,這也是身為領導人必須完成的功課。

至於要如何「循名責實」呢?韓非指出三個原則:一是「不苟於世俗之言」,用人時,不要隨便相信沒有根據的虛浮之言;二是「循名實而定是非」,要察考部屬是否名實相符,才來論定他的對與錯;三是「因參驗而審言辭」,也就是要綜合參照各種驗證,來確認他的言辭的真實性。

韓非認為若能如此,則任事的人不敢生貪婪違法之心,主管也不會被虛假的言辭所蒙蔽。

如管仲壯大齊國,商鞅富強秦國,台灣半導體之父張忠謀回任台積電總執行長,即重整內部考績制度,而順利化解營運的危機,全賴運用「循名責實」的方法。

(五)傾聽與溝通小至單位的主管,大至國家的元首,領導者扮演的是各種意見、資訊的整合者,也是觀念的帶領者、溝通者。

即便是在君主統治的時代,韓非也重視聽取臣下的意見,他說:一聽,則愚智分;責下,則人臣參。

(《韓非子.內儲說上》)強調廣開言路,一一聽取部屬的意見,責求屬下陳述切實的建議,如此才能明白用人才能的智愚,也才能激發團隊中的成員參加議論。

韓非並曾舉述「濫竽充數」的事例,來說明「一聽」的重要: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

廩食以數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喜歡聽眾人合吹「竽」的樂器,往往令三百人的大樂團合吹,並給予俸祿,南郭處士便因此加入了這個樂團。

後來,齊宣王崩逝,湣王繼位,卻喜好一一聽人吹奏竽樂,南郭處士因而落慌而逃。

由這個眾所皆知的傳說故事,韓非著力的重點,在於要一一聽取部屬的個別意見,如此人才才能識見的良窳,便立見分曉;有意矇混的人,才能去除「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的心理。

不僅如此,韓非更充分體認領導者結合眾人智慧,以彌補自己見識不足的重要性:力不敵眾,智不盡物,與其用一人,不如用一國。

……下君盡己之能,中君盡人之力,上君盡人之智。

(《韓非子.八經》他說一個人的力量比不上眾人,一個人的智慧無法盡知事物,與其只靠領導者一人的智慧識見,不如善用全國臣民的智慧和力量。

所以只知應用自己才能的是下等的領導者,能應用臣民力量的是中等的領導者,上等的領導者則是能結合善用眾人智慧的人。

在專制極權的時代,韓非有如此恢宏的胸襟器量,敢直言領導者一人的智慧的力量其實是有限的,要廣開言路,結集眾人的智慧力量,這番體會與論述,誠可謂難能可貴;此外,每個人都可能是別人的部屬,在陳述意見時,要如何能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言,分析優劣利弊,也是為人部屬的應自我要求的標準。

國文天地 第25卷第7期51522009年12月號用人管理的避忌二、 說明了韓非談用人管理正向積極的做法之後,以下,續談韓非認為用人時,在消極方面,應考量避免的幾項主張:(一)猛狗勿用何謂「猛狗勿用」?韓非首先講了一個「宋人賣酒」的故事,此人賣酒,酒量給的很公道,待客也很恭謹,所製的酒也很美味,再看酒店懸掛的酒旗,也是高而明顯,有如此多的優勢,他的酒卻就是賣不出去,甚至酒酸了,也無人問津。

於是店主去請教一位鄉里的長者楊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則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

或令孺子懷錢挈壺甕而往酤,而狗迓而齕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楊倩向店家提了一個問題,說:「你家的狗兇嗎?」原來店家養了一隻猛狗,每當大人去買酒、或叫小孩帶錢攜壺去買酒時,狗總是張牙舞爪地向客人吠叫,於是久而久之,酒變酸了也沒人買。

韓非以這個有趣的故事,告訴我們「國亦有狗」,如果所用之人如猛狗,將阻撓人才的接近,更遑論人才的奉獻心智?而他們即便是為領導人所用,也會因領導者的被脅制,而不能得到重用:夫國亦有狗,有道之士懷其術而欲以明萬乘之主,大臣為猛狗迎而齕之,此人主所以蔽脅,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