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每日一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含解析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每日一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含解析)新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高考频度:★★★☆☆难易程度:★★★☆☆1995年对某饮用水源地实行退耕还林措施,如图是1995~2010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统计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统计年份内生物群落发生着初生演替B.生物量代表调查年份之前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C.2005年开始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D.2005年之前某些种群的数量已达到K值【参考答案】D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生态系统常常趋向稳态的方向发展B.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实现稳态的基础C.生态系统保持稳态不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2.某一重点大学为了美化校园环境,对原来的一片绿地进行改造,改造前后该绿地的相关变化如下表所示。
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A.改造前植物优势种主要是水生生物,而改造后主要是陆生生物B.改造后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C.改造后该区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D.改造后环境受人为影响的程度增加,自然湿地面积减少3.如图为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丙种群在A、B、C、D、E五点中,A点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图中的食物链为:乙→丙→甲C.图中曲线变化的事实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图中曲线的振幅缩小1.【答案】CC、由于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则生态系统必须依赖于外界能量输入,C错误;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D正确。
2.【答案】C【解析】改造前的优势种荷花、睡莲、芦苇均为典型的水生生物,改造后的优势种月季、荷花、丁香均为陆生生物,且改造后湿地面积减少。
改造前物种数目为50,改造后为30,因此该群落物种丰富度降低。
改造后物种数减少,可能使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关系变得简单,因此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可能降低,C项错误。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是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控,这是在有限空间内比较普遍存在的种群变化规律;第二,是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多出现于植物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常有食物链关系;第三,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
2.反馈方式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主要是通过反馈(feedback)来完成的。
反馈又分为(negative feedback)两种。
负反馈对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是必不可少的。
正负反馈的相互作用和转化,保证了生态系统可以达到一定的稳态。
例如,如果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因为迁入而增加,植物就会因为受到过度啃食而减少;而植物数量减少以后,反过来就会抑制动物的数量,从而保证了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平衡。
在生态系统中关于正反馈的例子不多,例如,有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类死亡的尸体腐烂,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引起更多的鱼类的死亡。
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不同的。
一个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复杂,结构越稳定,功能越健全,生产能力越高,它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就越高。
因为物种的减少往往使生态系统的生产效率下降,抵抗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和其他干扰的能力下降。
而在物种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中,拥有着生态功能相似而对环境反应不同的物种,并以此来保障整个生态系统可以因环境变化而调整自身以维持各项功能的发挥。
因此,物种丰富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要比物种单一的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3.调节方式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是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控,这是在有限空间内比较普遍存在的种群变化规律;第二,是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多出现于植物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常有食物链关系;第三,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
生态系统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以内部生物群落为核心的,有着一定的承载力,因此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范围的。
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 构越 ,自动调节能力就越 ;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
构越
,自动调节能力就越
。
动动脑
下列生态系统调节能力 由强到弱依次是: 森林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1.判断:如果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 它们之间可以形成图中的几种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D )
[思考讨论]: 1.水乡人在河流中淘米洗菜、洗澡洗衣,河水为何仍能保持清澈? 2.虎丘外围的河流在染坊废水的污染下,还能保持稳定性吗?这又 说明了什么问题? 3.染坊停止排污后,虎丘外围的河流出现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 么?
动动脑
北美驯鹿是可爱的动物,它们在广阔的草原上生活。可是,它们常受到
狼的威胁,于是,人们为保护驯鹿而捕杀草原上的狼,驯鹿家族繁盛起来。 可是,过了一些年后,人们发现草原被驯鹿糟蹋的很厉害,而且北美驯鹿有 时成批死亡。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北美驯鹿失去了天敌狼后, 种群扩大了,草场不足,草原被破坏,而且那些老弱病残的鹿也不能及时被 淘汰,加剧了草场不足的困难。加之,没有狼的追杀,北美驯鹿的运动少了, 体质下降,病死的北美驯鹿也增加了。于是,人们又把“狼”请了回来。
甲 乙 丙 丁 A . 乙 甲丙 C . 丁
丙 甲 乙 B . 丁
甲 丁 D . 丙 乙
2.人造马尾松林比天然混交林易遭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A.马尾松林营养结构复杂 B.马尾松林适应环境的能力弱 C.马尾松林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 D.松毛虫适应环境的能力弱
)
C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没有限度?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为什么是有限的?
2023届中考生物专题强化训练: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含答案)
2023届中考生物专题强化: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一、选择题(共13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B.沼泽是典型的淡水生态系统C.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D.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必须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B.西部大开发中,实施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可改善生态环境C.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D.我国地大物博,物种繁多,生物资源丰富,可以任意开采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B.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C.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组成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4.山羊的羊绒细而柔软,织成的产品十分昂贵,羊肉也是牧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之一。
山羊比绵羊好饲养,它连草根都啃食。
于是,一些牧区从饲养绵羊转为大暈饲养山羊。
牧区长期大量饲养山羊的结果最可能是A.山羊绒产品创收不断提高B.山羊啃食草根导致草场退化C.牧区山羊数量会逐年扩大D.绵羊这个生物类群将会灭绝5.如表为某科研人员对①、②、③、④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据此可推断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物种1物种2物种3物种4物种5物种6物种7①09000303040②2003500030040③15025010080040301④300200000050A.①B.②C.③D.④6.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罗平油菜田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C.香格里拉依拉草原D.大理洱海7.在一个由水稻、螟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绝,螟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曲线图中的哪一个来表示?A.B.C.D.8.人们的生产活动有时干预了自然生态系统,如毁林开荒,其结果是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B.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C.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更利于人类的生存9.据2021 年10月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全球近200个地点测试蜂蜜的研究人员发现,约75%的样本都含有一定剂量的杀虫剂。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
以贵州为中心的石漠化地区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一)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
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 的能力。
资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当草原遭受蝗虫的采食后,草原植物就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 减缓种群数量的下降;蝗虫种群数量的扩 大还会导致食虫鸟类数量的增加,继而抑 制蝗虫的数量。因此,草原生态系统的结 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实例二:相反,在热带雨林中, 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非常复 杂,假如其中的某种植食性动物大 量减少,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还可 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来代替, 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然能 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抵抗力稳定性低
抵抗力稳定性高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⑵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系统内不同 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⑶应该注意,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有可能是
短暂的。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制作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
⑴蚯蚓8~10条,蜗牛5~7个,小乌龟2~3只。 ⑵浮萍、水草、蕨类植物和一些低矮杂草,仙人掌(球)2~3株。 ⑶玻璃板4~5m2,粘胶足量。 ⑷沙土8~10kg,含腐殖质较多的花土40~50kg,自来水足量。
受到污染的河流
污染后得到净化的河流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资料二: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的砍伐,草原受到极度 放牧后,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相当漫长,难度极大!
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
生物——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这个故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千万种生物 组成了一台十分巧妙的“机器”,各种 生物是他们的零件,他们互相依赖、互 相影响,如果人类不小心无意中触碰了 其中一个“零件”,就可能带来许多麻 烦。
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态系统,在进 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中, 会不断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这种 干扰会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 到影响。生态系统能够对环境的干 扰所带来的影响和破坏进行一定的 自我调节,保持平衡状态,使生态 系统维持相对稳定。
干旱中的动物
干旱的粮食作物
干旱的生活环境
地震、干旱、洪涝、火山爆发、泥石流 等原因都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
地
震
洪
涝
火山爆发
泥 石 流
人类对生态系统稳定的影响
一、大规模的把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人工生态系统, 严重干扰和损坏了生物圈的正常运转,农业开发和 城市化是这种影响的典型代表。 二、大量取用生物圈中的各种资源,包括生物的 和非生物的资源,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森林砍 伐,水资源过度利用是其典型例子。 三、向生物圈中超量输入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产 品和废物,如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严重 污染和毒害了生物圈的物理环境和生物成分。
徐可欣
这是一件真实的故事。在我国遥远的南海上,有一群岛屿——西沙 群岛。别看这些岛小,岛上却生长着青翠的树林,生活着各种昆虫 和海鸟。解放军叔叔在这里日夜守卫着祖国的海疆。小岛上生活很 艰苦。不要说粮食,就连喝的淡水,种菜的土壤也要从大陆上运去。 解放军叔叔不怕困难,在岛上种菜养花,把小岛打扮得像花园一样。 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他们自力更生,在岛上养了鸡。后来,经过不 断地繁殖,鸡群越来越多。只要到林子里转一圈,就可以拾回满满 一筐鸡蛋。可是,没过多久,不知为什么这里的老鼠成了灾。由于 老鼠的危害,岛上的鸡大量死亡。大白天,一个小时内,二十多只 雏鸡就被老鼠咬死;夜里,两、三只大老鼠竟向老母鸡发动了进攻。 由于鼠灾,鸡群越来越少。侥幸活下来的鸡干脆躲进树林里,再也 不敢出来。“老鼠怕猫,还是请猫帮帮忙吧!”为了消灭老鼠,战 士们又把猫带到小岛上。果然,老鼠就被消灭了。可是,战士们在 岛上巡逻时,又发现低矮的麻枫桐树下有一堆堆鲣鸟的尸体。经调 查,原来是猫作的孽。猫不仅吃老鼠,同时也危害珍贵的鲣鸟。鲣 鸟是国际重点保护鸟类。为了不让这群谗猫为非作歹,残害鲣鸟, 战士们又养起了狗。狗的嗅觉很灵敏,一发现猫,就扑上去把猫咬 死。猫少了,老鼠又再次猖獗起来。狗爱打架,到处汪汪乱叫,搅 得小鸟整日不得安宁。驻守海岛的解放军叔叔感到实在无能为力了, 他们只好给科学家写信,请求帮忙解决难题。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才能一、教学目的1.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才能。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进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才能。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三、教学策略可以从正反两方面的实例来引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的教学。
教材中“问题讨论〞的素材是从正面说明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引导学生从群落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构造与功能等相关内容进展讨论。
也可以设问:“人类能否在生物圈之外建造一个适于人类长期生活的生态系统呢?〞引出“生物圈2号〞实验,引导学生考虑生物圈2号失败的原因。
上述正反两个实例,可以说明自然界中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稳定性,稳定的生态系统对于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在此根底上,教师阐释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进一步设问:“为什么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引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才能〞。
教师可以提出数个实例,让学生讨论生态系统是如何通过自我调节到达稳定状态的。
例如,〔1〕草原中生活着野兔和狼,由于狼的捕食,野兔数量减少,分析草、野兔、狼的种群数量是如何逐步到达稳定的。
〔2〕为什么森林中害虫数量不会持续大幅度增长?〔3〕适度捕捞后,池塘中鱼的种群数量为什么不会减少?〔4〕森林局部大火过后,为什么植株能较快生长?请学生按照“考虑与讨论〞中的要求来解释上述实例,使他们理解负反响调节的机制。
教师可用计算机将上述实例制作成动画来模拟演示反响调节的过程。
教师要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才能是有限的,这也可以通过大量事例说明。
通过以上内容的教学,已为学生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打下了伏笔。
“抵抗力稳定性〞要强调其核心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干扰〞是指破坏稳定状态的外界因素;“保持〞是指与干扰同时表现的系统内在的自动调节才能。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生态系统(ecosystem)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中。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与全球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生态平衡的意义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
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谓之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的破坏。
生态平衡是动态的。
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稳定状态。
生态系统可以在人为有益的影响下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态效益。
上述定义表明:(1)自然生态系统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的长期演替,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状态,发展至此,其物种在种类和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即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保持平衡状态。
此时,系统中的有机体将所有有效的空间都填满,环境资源能被最合理、最有效地利用。
例如,热带雨林就是一种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群落,其垂直分层现象明显,结构复杂,单位面积里的物种多,各自占据着有利的环境条件,彼此协调地生活在一起,其生产力也高;(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内部调节能力(“见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条);(3)生态平衡是动态的。
在生物进化和群落演替过程中就包含不断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
人类应从自然界中受到启示,不要消极地看待生态平衡,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维护适合人类需要的生态平衡(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或打破不符合自身要求的旧平衡,建立新平衡(如把沙漠改造成绿洲),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效益更高。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试题答案及解析1.(9分)下图1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2为某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甲代表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
碳在甲、乙、丙之间以_________形式传递。
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价值。
(2)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图2所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
原因是。
图2中属于图1中丙代表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分,每空1分)(1)生产者呼吸作用(细胞呼吸)有机物直接(2)低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2分,对1点给1分)食用菌、蚯蚓(2分,对1点给1分)【解析】(1)在图1中,甲能固定二氧化碳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生理过程代表的是呼吸作用,碳在生物群落间以有机物形成传递。
如果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
(2)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图2所示生态系统因为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所以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图2中属于分解者的是食用菌和蚯蚓。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2.在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有机物质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把无机环境中的物质转化进入生物群落,分解者把来自生物群落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进入无机环境,所以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下图甲为一个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乙是对甲图群落中某一食物链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丙是该生态系统中,人类对物质与能量的利用情况部分示意图。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6节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态课后习题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六节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态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1.自然林区的马尾松林一般不会发生大面积虫害,但有些人工马尾松林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原因是( )A.松毛虫繁殖能力强B.马尾松抗害虫能力差C.营养结构简单D.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答案:C解析:人工马尾松林与自然林区马尾松林相比,其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因此易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
2.就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而言,自我调节功能的强弱依次为( )A.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生态系统B.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及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一,营养结构越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
就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而言,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最强,其次是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农田生态系统。
3.某湖泊中发生了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上图所示调节方式可加速最初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B.在人体中也存在类似的调节方式,如甲状腺激素水平的调节C.图示过程对生态系统虽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但仍可能修复D.上图所示调节方式不是生态系统的主要调节方式,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比较少见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湖泊污染后导致鱼死亡,鱼腐烂后使得污染加重,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A项正确。
题图所示调节方式为正反馈调节,而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方式为负反馈调节,B项错误。
题图所示过程对生态系统虽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但是并没有造成生态系统的崩溃,所以仍可能修复,C项正确。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及答案3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考点规范练3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一、选择题1.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下列哪项不属于负反馈调节?()A.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鼠的增加受到抑制B.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再生能力增强,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C.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迅速萌发生长D.池塘被倾倒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2.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某生态系统中某个种群数量增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仍然保持河水清澈,这说明其抵抗力稳定性强3.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 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
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量不足0.01 mg,但雄蚕蛾仍能对其作出反应。
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却无动于衷。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B.信息的传递有益于生物种群的繁衍C.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D.说明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4.下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D.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5.某湖泊因大量排入污水,藻类过度繁殖,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随之大量浮游动物及鱼类等死亡,水体发臭。
污染初期,某小组分别于早晨6时和傍晚18时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甲、乙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1)
云南、广西特大干旱 贵州秋冬连旱, 百年一遇重旱。
想一想生态系统 稳定性遭到破坏 的罪魁祸首?
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
生态系统遭破坏的标志—生产者遭破坏。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维持生态平衡,是因为 它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一、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自我调节
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
它自身的结构特点
三、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思考与练习
1.(2)过度捕捞、食物缺乏、环境恶化、天敌增 加等。其中,主要是由于人们过度捕捞,金枪鱼 数量减少。 (3)1990年以后金枪鱼数量上升,可能的原因是 环境条件适宜,或者人们控制了捕捞量等。 保护措施有:控制捕捞量,确定休渔期和禁渔期, 明确规定渔具网眼的大小等。 2.第二种。 由于喷洒农药,在消化棉铃虫的同时,也杀死 大量棉铃虫的天敌。棉铃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 就容易大量繁殖。 在棉田中放养赤眼蜂,由于棉铃虫和赤眼蜂在 数量上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能够将棉铃 虫的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从这个角度看,第 二种方案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调节方式—自我调节 当生态系统中某一种成分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引起其他成 分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 的那种成分。
分析与讨论:
1、20世纪50-90年代,驼鹿的数量与狼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 种变化?
2、假设某年在狼群中出现了一种疾病,导致狼大量死亡,随后的一年中将会 对鹿群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从生物学角度看,这里有一条食物链, 鼠的数量增加导致庄稼受到破坏而减产, 蛇的引入,抑制了鼠害的发生,保护了 庄稼,所以庄稼能够获得丰收。
植物猫头鹰田鼠生产者次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先增加后减少植物田鼠猫头鹰荒漠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如果蝌蚪青蛙大量死亡对池塘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一样吗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讲义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讲义生态系统是我们生活的地球中一个极其复杂而又神奇的存在。
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不断运转的机器,各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维持着一种相对的平衡和稳定。
而这种平衡和稳定的维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态系统自身所具备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指生态系统在面对内外环境变化时,通过自身的机制和过程,调整其结构和功能,以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能力使得生态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界的干扰和压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我们先来看看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生物成分有生产者,比如绿色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消费者,像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它们通过摄取其他生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分解者,如细菌和真菌,它们将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非生物成分则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环境因素。
在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许多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例如,食物链和食物网就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重要途径。
在一个简单的草原生态系统中,草被兔子吃,兔子被狐狸吃,这就形成了一条食物链。
而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就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得以传递和转化。
那么,生态系统是如何实现自我调节的呢?其中一个重要的机制就是负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是指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反过来抑制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从而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相对稳定。
比如说,在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如果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湖水的营养物质增加,鱼类的食物丰富,鱼类数量增多。
但随着鱼类数量的增多,它们会吃掉更多的藻类,从而抑制藻类的过度繁殖,使湖水的营养物质水平保持相对稳定。
另一个自我调节的机制是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机制,生态系统的 生产者、 消费者 和_分__解__者___
之间才能长时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2.阐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它 自身的结构特点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 越 多 ,营养结构越 复杂 ,自动调节能力就 越大;生物种类越 少 ,营养结构越 简单 ,自
7.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 验:①在4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生态瓶中加人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 D对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②向B、C、D瓶中放人等量的水藻;③向 4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④把A、B、 C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况最先发生的是(D)。
A.光合作用加快 B.水的酸性增 C.植物会死亡 D.水中氧气浓度增加
5.在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由于某种原因蚱蜢大
量减少,则蜥蜴数目会发生什么变化?(B)
A .增多 B.减少 C.基本不变 D.增加或减少
6.对“水稻→蝗虫→青蛙→蛇”这一食物链,错
误的叙述是(C )。
A.捕蛇可提高水稻产量 B.捕杀青蛙会使水稻减产 C.蛇全部迁走后,蝗虫的个体数目会迅速下降为 零 D.青蛙全部迁出后,蝗虫的个体数目会先增后减
想一想: 原始森林中动植物
种类很多,害虫也很多,但 却很少发生大规模的虫 灾,为什么?
一、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自我调节机制
1.结构稳定:指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分 解者在种类和数量上能够较长时间 地保持相对稳定。
2.功能稳定: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 和输出基本相等。
3.相对稳定:由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使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是处在动 态的平衡中。
正式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考察人类离开了地球 “生物圈1号”是否能生存。
在这个微型世界中,有海洋、平原、沼泽、雨林 沙漠旅业区和人类居住区,是个自成体系的小生 态系统。“生物圈2号”虽然与外界隔绝,但可以 通过电力传输、电信与计算机与外部取得联系。 工作人员在“生物圈2号”内可以看电视,可以通 过无线电通讯与亲友联系。
来源: 1、生物繁殖的速度快,产生后代多,能迅速 恢复原有的数量。 2、物种变异能力强,能迅速出现适应新环境 的新类型。 3、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生物受到的制约小。
生态系统的恢复力高的生态系统特征:
1、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小,数量多,繁殖快。 生物种类较少,物种扩张受到的制约较小。
恢复力强
恢复力弱
生态系统的恢复力高的生态系统特征:
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 结构功能不会破坏。
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原不至 于破坏。
适度捕捉生态系统中的动物, 也不会导致种群严重减小,更不会 灭绝。
生态系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但对 于一个相对成熟的生态系统来说,系统中 的各种变化只要不超出一定限度,生态系 统的结构与功能就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的 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 多 , 营养结构越 复杂 ,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
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越
少,营养结构
越 简单 ,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
任何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 限度 ,
如果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破坏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
上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田鼠 和猫头鹰三个不同种群的生物生长繁殖情况。 请分析:(1)三条曲线代表的种群分别是 A_植__物__B_猫__头__鹰_C__田鼠_,它们在该生态系统的营养 结构中的地位分别是第__一__、_第___三_、__.第二营养级
高中生物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能力拓展(含解析)新人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答案] C[解析]不仅生物群落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而且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负反馈调节。
例如,一场火过后,森林中生物种群密度降低,但由于阳光充沛、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许多种子萌发后,迅速长成新植株。
2.埃及的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尽管改善了电力和灌溉条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巨大的水库沿岸水草丛生,使血吸虫发病率高达80%~100%,尼罗河下游农田失去了肥源等,说明该工程( )A.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B.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C.维持了原来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得复杂[答案] B[解析]人工大坝的建成虽然取得了经济效益,但同时也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B.不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不同C.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只存在于群落内部,而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无负反馈调节D.在同等强度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比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快[答案] D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答案] A[解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5.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
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 )[答案] C[解析]当受到外界干扰的时候,哪个生态系统变化越小,那么该生态系统越稳定。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能力是有限度的
如果草原上的主要植物被破 坏了,其他生物还能生存吗?
生态系统能够依靠自我调节来维持 自身的稳定.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 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力的影响超出 一定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需 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自然恢复或部分恢
复,有时则完全不能恢复。
读一读、想一想
说一说:
这个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物因素?有哪些非生物因素?
生产者:绿色植物
生态 生物成份 消费者:鼠、蛇、鹰、兔、牛、羊
系统
分解者:微生物
非生物成份: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一、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自主阅读教材p84资料(分析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 力),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草
鼠
鹰
(1)用恰当方式表示草、鼠、鹰之间的关系?
(2)草、鼠、鹰之间是如何保持数量的相对稳定的? (3)那么这个生态系统被最终破坏了吗?为什么? (4)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什么特点?
草原上有 许多植物
为鼠类提供 丰富的食物
植物数量又逐渐增 加,达到平衡点
鼠类增多 植物减少
鼠类天敌 (鹰)增多
鼠类食物 减少
鼠的数量又
逐渐减少, 到平衡点
鹰的食 物减少
生态系统的稳定与什么有关?
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结构越复杂,能量 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 或者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越强。反之,结 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 弱。
森林系统
海洋系统
湿地系统
农田系统
草原系统
下列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由强 到弱依次是:
森林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鼠类天敌
(鹰)减少 达到平衡点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1)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变化着,并在一定情况下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现象。
(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上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1995年对某饮用水源地实行退耕还林措施,如图是1995~2010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统计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统计年份内生物群落发生着初生演替
B.生物量代表调查年份之前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2005年开始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2005年之前某些种群的数量已达到K值
【参考答案】D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生态系统常常趋向稳态的方向发展
B.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实现稳态的基础
C.生态系统保持稳态不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
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2.某一重点大学为了美化校园环境,对原来的一片绿地进行改造,改造前后该绿地的相关变化如下表所示。
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A.改造前植物优势种主要是水生生物,而改造后主要是陆生生物
B.改造后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
C.改造后该区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D.改造后环境受人为影响的程度增加,自然湿地面积减少
3.如图为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丙种群在A、B、C、D、E五点中,A点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图中的食物链为:乙→丙→甲
C.图中曲线变化的事实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图中曲线的振幅缩小
1.【答案】C
C、由于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则生态系统必须依赖于外界能量输入,C错误;
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D正确。
2.【答案】C
【解析】改造前的优势种荷花、睡莲、芦苇均为典型的水生生物,改造后的优势种月季、荷花、丁香均为陆生生物,且改造后湿地面积减少。
改造前物种数目为50,改造后为30,因此该群落物种丰富度降低。
改造后物种数减少,可能使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关系变得简单,因此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可能降低,C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