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

合集下载

(完整版)何镜堂作品欣赏

(完整版)何镜堂作品欣赏

何镜堂作品欣赏作为我国建筑界最优秀的设计大师之一,何镜堂院士是岭南建筑界的旗帜性人物,他主持设计过两百多个重大项目,获奖无数,其中包括:国家金、银、铜奖以及一、二等奖100余项;2001年获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在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评选中,以13项作品获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并荣获全国“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

另外,何镜堂院士还创立了“两观三性”的建筑设计理念,探索出了产、学、研三结合的发展模式,为广东省和全国建筑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人物介绍作为我国建筑界最优秀的设计大师之一,何镜堂院士是岭南建筑界的旗帜性人物,他主持设计过两百多个重大项目,获奖无数。

其中包括:国家金、银、铜奖以及一、二等奖100余项;2001年获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在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评选中,以13项作品获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并荣获全国“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

1996年初,何镜堂在《建筑学报》写了一篇短文,《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首次在学报上提出了何镜堂的创作思想。

后来在2002年9月《建筑学报》上发表了《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一文,较为系统的论述了何镜堂所主张的创作理念,即二观(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三性(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学术观点,以及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何镜堂的创作思想和实践每年都在多次的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了交流。

2002年,何镜堂和倪阳副总建筑师承担了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的设计,该馆选址于校园教学区的中心,位于东西两湖的交接处,视野宽广,环境优美。

何镜堂仔细研究了项目的条件,提出“宜低不宜高、宜散不宜聚、宜透不宜堵”的设计策略,创作了一个玲珑通透,与周围环境和谐,有岭南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校园新建筑,建成后已成为全校师生聚合和交流的地方,并被评为建设部和教育部优秀设计一等奖和国家优秀设计金奖,获得建筑设计的最高荣誉。

未来的建筑师中小学生的建筑学习建议

未来的建筑师中小学生的建筑学习建议

未来的建筑师中小学生的建筑学习建议建筑是一门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对于年轻的中小学生来说,学习建筑可以帮助他们培养空间意识、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未来,建筑师将承担着设计和构建美丽、实用的建筑物的责任。

因此,让我们来探讨一些中小学生在建筑学习中需要注意的建议。

首先,了解建筑的基本概念。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建筑学习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因此需要从基础知识开始学习。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了解建筑的基本概念,如结构、功能和形式,来建立对建筑的基本理解。

这将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建筑的美和实用性往往隐藏在细微的细节之中。

中小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建筑物,并分析它们的形状、颜色、比例以及材料等方面,来培养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未来的建筑师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们需要通过观察和分析来创作出独一无二的设计。

同时,鼓励中小学生进行实践和实验。

建筑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需要通过实践和实验来巩固所学知识。

中小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建模、拼图或者使用积木等工具进行实践,以更好地理解建筑的结构和原理。

此外,他们还可以尝试设计和构建一些简单的模型或者小型建筑物,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另外,多了解并参观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

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建筑,如古代建筑、现代建筑、宗教建筑等等。

中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和参观展览来了解这些建筑的特点、历史和背后的故事。

这种扩展视野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他们的知识,还可以激发他们对建筑的热爱和兴趣。

此外,与其他同样热爱建筑的小伙伴们互相交流和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与其他中小学生分享自己的建筑作品,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反馈和建议,还可以从其他人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和启发。

这样的交流和合作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最后,探索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日益重要。

现代建筑创作理念、思维与素养

现代建筑创作理念、思维与素养

∞_t筑论鼍^rchh咖酬F圳m,南方建筑lSouthNch舱ct岍2008.1现代建筑创作理念、思维与素养C ont em por a r y A r chi t ect ur alD es i gnI deas,T hi nki ng,and D em ea nor何镜堂H e J i ng t ang籀耍本文针对当前建筑领域的实际。

结合作者多年的创作实践,提出。

二观三性”(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建筑创作理念,综述建筑师应具备的创作思维和素养。

关键饵建筑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创作思维建筑师素养A B ST R A C T ba se d on t he cur r ent condi t i ons i n t he f i e l d o f ar c hi t ect u r e a n d t he a uthor‘S r i ch ex per i enc e o f de si g n pr act i ce,t he a rt i c l e sugg est s t he a rc hit e ct ura l des i gn i deas of ho l i s m.s us t ai nabi l i t y,V er nacuI ar i t y.cul t ur al i t y,and cont em por a nei t y.I t a l so di s cus s es t h e r equi r ed t h i n ki n g an d per sonal de m eanor o f ar chi t ec t s.K L”I t'W oR D S a rc h i t ec t u r al hol i sm,s us t ai na bi l i t y.vernacular i t y,cult ur al i t y,contem poranei ty,des i gn t h i nk i ng,ar c h i t ec t dem e a nor中圈分类号T U一0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232(2008)01一0006—06作者筲介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

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

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建筑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成为了决定建筑事业成功与否的核心要素。

建筑创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既受限于自然和社会环境,又受到技术和人文观念的影响。

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建筑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不断地与时俱进,吸收新观念、新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建筑创作中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

一个优秀的建筑师要具备敢于挑战传统、勇于突破自我的创新精神。

这种创新思维不仅体现在建筑造型和空间布局上,还体现在建筑材料、构造方式和施工工艺的运用上。

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在建筑创作中有所突破,为人们创造更多美好的建筑作品。

其次,建筑创作中的设计理念同样举足轻重。

一个优秀的设计理念是建筑创作的灵魂,它能够凸显建筑的本质特征,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建筑师应深入了解社会文化、自然环境、人文关怀等方面,以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等知识为依据,创造出既具有独特艺术价值,又符合人们实际需求的建筑作品。

此外,建筑技术的应用对于建筑创作同样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材料、技术和构造方式层出不穷。

建筑师应紧跟时代步伐,了解和掌握这些新技术、新材料,将其应用到建筑创作中,提高建筑的质量和性能,同时为建筑造型和空间布局提供更多可能性。

在探讨建筑创作的同时,我们不可忽视建筑师素养的重要性。

建筑师作为建筑创作的主体,其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建筑作品的质量和价值。

首先,建筑师的审美修养是决定建筑作品品质的关键因素。

一个具备较高审美修养的建筑师,能够在建筑作品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见解和审美追求。

他们善于从自然、文化、历史等多元视角汲取灵感,将美学原则和设计理念融入到建筑创作中,为人们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作品。

其次,人文关怀是建筑师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建筑学中的建筑审美

建筑学中的建筑审美

建筑学中的建筑审美建筑美学是建筑学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它是建筑创作的灵魂和核心。

建筑审美是对建筑美学的一种探究和陈述,它通过理性思考和感性体验,对建筑进行评价、审美和鉴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创作的方向和成果。

一、建筑审美的定义和形成建筑审美是一种审视、评价、感知建筑的文化现象和审美实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中,有着不同的定义和形成。

中国古代的建筑审美主要表现为对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尊崇和崇拜,注重对宇宙和人类的关系表达和体验。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审美则注重对古典文化和美学传统的回归和继承,大量运用了希腊罗马建筑的元素和形式语言,并强调建筑与人文学科、艺术学科的融合和共生。

二、建筑审美的基本要素建筑审美的基本要素包括形式美、结构美、色彩美、比例美、空间美、功能美等方面。

其中,“形式美”指建筑外形的美感、造型逻辑和精致程度;“结构美”指建筑内部结构的合理性、精密性和穩定性;“色彩美”指建筑色彩的鲜艳度、搭配方式和表达效果;“比例美”指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尺寸比例和协调性;“空间美”指建筑内部空间的舒适性、流畅性和深邃感;“功能美”指建筑的实用性、经济性和适应性等。

三、建筑审美的作用和价值建筑审美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是对建筑带来了视觉上的感受和享受,使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美的气息和文化的底蕴。

其次,建筑审美对建筑的创作方向和成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导人们关注建筑的艺术性、人文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

此外,建筑审美的实践也有利于提升人们的审美素养和文化品位,加深人们对建筑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促进了建筑文化和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四、建筑审美的体现和实践建筑审美的体现和实践包括建筑创作、建筑教育和建筑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建筑创作方面,建筑师通过对建筑审美要素的把握和处理,创造出多样化的建筑形式和语言,为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的塑造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建筑教育方面,建筑美学作为一门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建筑审美教育和实践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文化素养。

建筑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建筑师作为建筑行业的核心力量,肩负着规划、设计和建设美好家园的重任。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建筑师们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建筑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理念与现实需求的矛盾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往往需要兼顾美观、实用、环保、经济等多方面因素。

然而,在实际项目中,建筑师往往面临业主方对设计方案的修改,使得原本的设计理念难以贯彻始终。

这不仅影响了建筑品质,也使得建筑师的专业素养受到挑战。

二、技术水平与工程实践的脱节建筑师的职责不仅在于设计,还包括指导施工现场,确保工程质量。

然而,目前我国建筑师的工程技术水平与实际工程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这导致了建筑师在施工现场难以发现问题,影响了工程质量。

三、行业竞争与人才培养的不足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建筑师们为了争取项目,不得不降低设计费、压缩设计周期。

这使得建筑师们很难专注于提高设计质量,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水平。

此外,我国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尚不完善,导致毕业生素质参差不齐。

四、政策法规与建筑创新的矛盾政府在城市建设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保障城市规划的合理性。

然而,这些法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建筑师的创作空间。

如何在遵守法规的前提下,实现建筑创新,成为建筑师面临的挑战。

五、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压力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日益加深,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环保、节能等因素。

如何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建筑师肩负的责任。

总之,建筑师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诸多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建筑师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积极创新设计理念,以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学校、企业等各方也应共同努力,为建筑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我国建筑事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有的放矢:当代岭南建筑学派的创作思想与实践

有的放矢:当代岭南建筑学派的创作思想与实践
第 3期
张 昊等 :有的放矢 : 当代岭 南建筑学派的创作思想与 实践
何镜堂 自上 世纪 5 0年代起 就一直致力 于建筑 创作 、 建 筑理论 研究 与建 筑教 育等方 面的探索 。在几 十年 的
创作实践 中创造性地提 出了“ 两 观三性 ” 的建筑理论体系 ( 1 9 9 6 ) , 使岭南建筑 开始跨越从 创作实践 到创 作理论 的 屏障 。他从 1 9 9 6年的《 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 、 文化性 、 时代性》、 2 0 0 2年 的《 建筑创作 与建筑师索养 》 到2 0 0 9年
的《 岭南建筑创作思想 一一 6 0年顾 与展望》 三次撰文系统地论述 了地域性 、 文化 性和时代性 的学术概念 以及三者 之间的辩证关系 , 指 出“ 建筑 的地域性 包含了建筑物质环境 、 风土人情 、 气候等因索 , 它是建筑赖 以生存 的根基 , 文 化性 则决定建筑 的内涵与 品位 , 时代性体 现建筑的精神与发展 。这三者相辅相成 , 不可分割。 ” 。 ‘ ‘ 在‘ 两观三性 ’ 的理论 框架下 , 一 种 在 地域 性 与 时代 性 的双 重 约 束 下 的充 满 生 命 力 与 创 造力 的文 化 性 , 成 为 他 们追 寻 的 目
5 结 语 如 果说 , 当代岭南建筑今天 的成就能够 凸显成 为一个 学派 , 那 么何镜 堂的建 筑创 作和理论 实践是 当代 岭南 建
筑演进成 为岭南 建筑学派的必然路径和要素 , 它清 晰 的标 明 了何镜 堂 的创 作历程 , 是 为丰 富岭南建筑 创作语 境 、
是为提升岭南 建筑 的业界声誉 , 做到 了有 的放矢 , 这让 当代岭南建筑演进成具有统一 价值观 的岭南 建筑学派成 为
[ 1 3 ]何镜 堂, 王扬.当代岭 南建筑创作探 索[ J ] .华南理 工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2 0 0 3 ( 7 ) : 6 5— 6 9. [ 1 4 ]赵辰.对于“ 华 南建 筑” 的感 想[ J ] .新建 筑, 2 0 0 8 ( 2 ): 2 3 .

建筑设计中的感性与理性

建筑设计中的感性与理性

建筑设计中的感性与理性在建筑设计中,感性与理性是两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要素。

感性是指建筑设计师通过艺术、直觉和情感等主观因素来表达自己的创意和观点,而理性则是指建筑设计师基于客观条件、科学知识和规范要求等来进行分析和决策的能力。

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为建筑设计注入了美感和功能性,使建筑物在外观和内部布局上都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首先,感性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建筑设计是艺术性和创造性的结合,建筑师通过对环境的感知、对美感的追求以及对人性的理解来创造出独特的建筑作品。

感性的设计使建筑物具有独特的形状、线条和空间感,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艺术上的愉悦。

建筑作为一种公共艺术,它的设计需要具有感染力,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其次,理性在建筑设计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艺术的创作,更是为人类生活提供舒适和实用的空间。

通过理性思维,建筑师能够将感性的创意转化为实际的建筑方案,并根据客观条件和科学原理进行合理的选择。

理性的设计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功能性、结构性和可行性,确保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在建筑设计中,感性和理性之间并不是互相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

感性带来了独特的美学体验和人文关怀,而理性保证了建筑的可行性和效果的实现。

只有将感性和理性合理地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真正满足人们需求的建筑作品。

此外,建筑设计中的感性与理性也受到文化、环境和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对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东方文化倾向于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个性表达,追求独特和创新的建筑风格。

这些文化因素使得建筑设计在感性和理性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在建筑设计实践中,建筑师需要不断探索感性与理性的平衡点。

感性的创意和理性的考量一定程度上是互相制约的,但在追求设计目标的同时,建筑师应努力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

这需要建筑师具备丰富的知识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能够灵活应用感性和理性的要素,为建筑设计注入独特的特色和内涵。

读《建筑十书》后感

读《建筑十书》后感

《建筑十书》是一本经典的建筑学著作,读完这本书,我深感其对于建筑学和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同时也对维特鲁威的学术思想和才华深感敬佩。

首先,这本书让我深入了解了建筑学的内涵和基本理论。

维特鲁威在书中提出了建筑学的三个基本要素:坚固、适用和美观。

这三个要素是建筑学的核心,也是建筑师在进行设计和创作时必须考虑的基本要求。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入理解了这三个要素的含义和重要性,也更加熟悉了建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其次,维特鲁威在书中强调了建筑师的责任和职业道德。

他认为建筑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更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这种对于建筑师责任和职业道德的强调,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了建筑师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也更加注重了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操守。

最后,这本书也让我认识到了建筑学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维特鲁威在书中不仅介绍了建筑学的理论和技巧,还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也更加注重了建筑与文化和社会的关系。

总之,《建筑十书》是一本值得每一个建筑学子和从业者深入阅读和学习的经典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学的内涵和基本理论,从而更好地进行建筑设计和创作。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维特鲁威的学术思想和才华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设计水平。

建筑师考试的职业素养及职业能力

建筑师考试的职业素养及职业能力

建筑师考试的职业素养及职业能力建筑师是建筑领域中的重要角色,他们不仅需要具备面对复杂项目和设计的能力,还需要拥有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在建筑师考试中,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接下来,我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建筑师考试的职业素养及职业能力。

一、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指建筑师在职业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职业态度,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和加强。

对于建筑师来说,职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道德建筑师需要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要尊重客户的需求和意见,努力保障公众利益。

建筑师需要时刻铭记自己的职业责任,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同时要积极与政府部门和社区沟通,确保设计项目的质量。

2. 沟通交流建筑师需要与各种不同的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包括客户、政府部门、承包商、建筑工人等。

她们需要有高度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理解并满足客户需求。

3. 创新和领导能力建筑师需要具备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

她们需要在项目中起到领导的作用,找到最佳方案,并在协作中与承包商、建筑工人以及其他设计人员密切合作。

同时,建筑师需要有创新能力,设计和改进建筑的工艺、技术和材料。

二、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相伴随的是职业能力。

建筑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职业技能和知识。

以下是建筑师职业能力的几个细分方向:1. 技术能力建筑师需要掌握建筑设计和细节,包括CAD和其它建模工具的使用、熟悉建筑图标和尺寸标准、以及熟悉机电工程等相关技术。

她们还需要了解关于改进维护的方法和技术,以及的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以确保符合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标准。

2. 建筑学知识建筑师需要全面掌握建筑学的相关知识:包括创作建筑造型、建筑的历史、设计建筑细节等等。

他们还需要了解与城市规划、人口学、环境工程学等相关联的知识,以尽可能地利用空间。

3. 项目管理建筑师需要精通项目管理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包括时间和资源管理、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等等。

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

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

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Architectural Creation and ProfessionalAccomplishments of Architects何镜堂He Jing Tang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建筑领域的实际,结合未来建筑学的发展,提出现代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设计观,并结合作者多年建筑创作实践,综述建筑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创作思想。

关键词:建筑创作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建筑师素养Abstract:Integrating current architectural practice with future architectural tendency,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claims new design concepts promoting that modern architectural creation should reflect itsregionality, culturality and contemporality. The author also summarizes the professionalaccomplishments and inventive method of thinking that an architect needs to acquire in accordancewith his own practicing experience.Keyword: Architectural CreationRegionality, Culturality, Contemporality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s of Architect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一.对建筑创作的认识建筑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的综合反映。

随着世界经济技术文化的发展,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世界人民都从大建设中得到了好处和收益的同时,又由于大建设带来了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忧心忡忡,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受到了冲击。

建筑师要具备哪些专业技能

建筑师要具备哪些专业技能

建筑师要具备哪些专业技能
导语: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建设时期,随着建筑设计市场的逐步开放,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吸引力,带来了无数的机遇,也引起了激烈的竞争。

那么建筑师要具备哪些专业技能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1、做出正确决策的判断能力及将其贯彻下去的宏观控制能力
建筑设计的过程是从分析问题开始的。

周边环境的建筑约束和文化约束、使用者的需求、项目的市场定位、建筑的性质和特征,都是建筑师必须纳入分析判断体系的影响因素,并形成最初的设计构想。

这是对建筑师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的考验。

而最初构想在设计全过程中的逐步落实,则取决于建筑师的宏观控制能力。

从构想到施工图的完成,众多具体问题需要判断取舍、不断追溯和贯彻最初决策,将宏观决策转化为微观的解决方案,避免出现因为战术而改变战略的错误。

2、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积累
积累是建筑师必不可少的过程。

包括:建筑技术方面知识的积累、建筑法规规范知识的积累、对于国内外建筑作品的了解以及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

也正是由于足够的积累对时间的要求,建筑设计被不太准确地称为“老年人的行业”。

一般来说,建筑师的成熟期都在四五十岁以后,而50岁以下的建筑师都属于“青年建筑师”之列。

建筑师需要充分积累,才能寻求到知识和创造力的平衡点。

积累的实现也来自于对生活点滴事情的关注。

据说中国建筑界第一人梁思成先生,去中南海开会还随身携带卷尺,遇见坐着舒服的沙发,他就拿出卷尺来量一量尺寸。

对很多建筑师而言,关注生活中的建筑现象和细节已经成为了一种职业习惯。

3、对城市空间尺度、建筑群空间尺度的把握。

浅谈建筑师的职业素养

浅谈建筑师的职业素养

浅谈建筑师的职业素养——《建筑师职业教育》学习有感之思考建筑师是受过专业教育或训练,以建筑设计为主要职业的人。

建筑师通过与工程投资方和施工方的合作,在技术、经济、功能和造型上实现建筑物的营造。

建筑师一般在专门的建筑事务所工作或从事相关教学科研。

那么作为建筑师,我想要对得起这个称号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理想,一个是职业道德,两者缺一不可,职业道德尤为重要。

建筑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在于修养和责任,作为一个职业的从业人员,这两者共同在起作用。

建筑是个高投入的行业,每个建筑建成后都要在世界上存在很长的时间,所以责任感对于建筑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个国家,中国的建筑师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场景。

在城市的演变过程中,建筑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社会对建筑师的价值和行业的评价也出现了极大的变化。

而这种变化必将促使建筑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除了艺术修养、文化修养之外,更应该提高建筑师的责任心。

责任心以分为大小两个方面。

论大的方面是对社会的责任心。

建筑师的职业就是要建造城市,不能说建筑师拿建筑当作练习,各种原因造成我们的城市里遍布建筑垃圾,这是一个职业建筑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个危害是后患无穷的。

建筑是一个城市文化的缩影。

建筑师背负了对整个城市环境的责任,普通百姓对建筑已经产生了一种视觉的麻木、钝化,人们对一些丑陋的文化表现得熟视无睹,而职业建筑师能判断一个作品的好坏。

如果建筑师或完全出于个人的喜好,或盲从于开发的物质诱惑,割裂历史文脉,忽视周边城市机理进行设计,还沾沾自喜,是毫无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只有从城市和历史出发。

最大化利用现实条件,创造美而适用的空间,才是建筑师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建筑师的责任不仅仅反映在设计图纸上,在顶目策划和市场定位等重大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建筑师的创作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发展商的意图,而是成为在与发展商开发理念的切磋过程中不断完善创新的过程。

建筑师的作品是满足市场变化和消费者个性化与社会需求的产物,持续的市场需求是检验建筑师作品水平的重要标准。

建筑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内涵及其实践

建筑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内涵及其实践

建筑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内涵及其实践建筑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内涵涵盖了建筑研究和实践的关键要素。

以下是对这些核心素养的简要介绍:1. 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建筑学科要求学生掌握与建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这包括建筑设计原理、结构分析、土木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实践中,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的建筑问题。

2. 创新思维与创意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意能力是建筑学科中非常重要的素养。

建筑师需要有创造性地思考和设计建筑方案,能够提出独特和创新的设计理念。

实践中,学生需要通过参与设计竞赛、创作项目等方式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意能力。

3.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建筑项目通常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因此学生需要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他们需要能够与其他建筑师、工程师和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完成。

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团队项目和模拟实训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4. 文化意识与历史背景建筑是与文化和历史相关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文化意识和对历史背景的了解。

他们需要了解不同文化对建筑的影响,以及建筑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过程。

通过研究和研究建筑文化和历史,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

5.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意识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意识在建筑学科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学生需要了解绿色建筑原则、环境保护和能源效率等方面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实践中,学生可以参与可持续建筑项目来实践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这些核心素养的实践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例如学生可以参与实项目、研究项目、参与学术会议和工作坊等。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为将来在建筑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奠定坚实的基础。

请注意,以上内容为简要介绍,详细的说明和论证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

论建筑师素养与建筑学专业素质教育

论建筑师素养与建筑学专业素质教育


建筑作为一种大众文化 ,在人们赏析的同时, 亦 建筑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 建筑活动是社会 、 政治和经济活动 的交识, 建筑 是社会进步、 物质文 明及经济昌盛的体映。 “ 以人为 本” 是建筑创作的永恒理念, 建筑师 只有有 责任于社 会, 才能有贡献于人类。
出 的拙见 , 望 同仁批 评指 正 。 还
( 作者单位 : 河北工程 学院建筑 学系; 0 51 ) 2 0 , 0
等方面可能出现的偏差,并作相应修正是必要的 , 这 种互动式 的教学辅助手段是不可或缺 的教学组成部 分 。 体在 学期 中和 学期 末两 次组 织 学生 以书 面形 式 具 表达在学习中对建筑理论、 设计和教 学内容、 教学质 量等的意见, 教师对其作归纳分析 , 以集体或个别 并
的条件下把共通 的东西加 以互补 、 融汇, 并根据实际
情况 予 以创 造 , 只有 做到 多样 统 一 、 而 不 同, 和 且将 建
筑与城市规划中某些相通 的观念如有机建筑论、 有机 在 2 世纪里建筑师们用其智慧和劳动以独特的 0
方式 丰 富 了建筑 历 史 。但冷 静而 深刻 地 审视过 去 , 一
二. 人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质教 育
式,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 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 使学生能随着时代 的发展 自觉地进行知识更新。另外, 人文素质的教育还应走
的方式作 出回应 。
三 、 束语 结

参考文献 1 鲍 戈平。建筑设 计基础课程 改革 与实践。新 建筑 1 9 . 、 83 9
2 、走向理性与方法 _ _ 一种针对设计启蒙的教学体 系. _一
华中建 筑, 9 7 3 19 .

建筑师职业素养

建筑师职业素养

论建筑师的职业素养姓名:学号:学科:所在院系:指导教师:建筑师的英文是architect,他是一种职业。

建筑师工作的对象是建筑、城市以及相关的人工环境,因此可以说其职责即是要设计与规划人类物质世界的秩序。

建筑师通常要通过与工程投资方(即通常所说的甲方)和施工方的合作,在技术、经济、功能和艺术方面实现建筑物营造的最大合理性。

可以说建筑师既是人造环境的设计者,也是建造过程中的协调者。

建筑是一门科学,但并不是一门“纯科学”,它和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时代背景、社会意识对建筑的主宰和影响是巨大的。

在某种意义上讲,建筑需要跟随潮流,需要服务政治,这个大的框架可能无法改变。

这个客观背景也决定了每一个时代的建筑师的平台。

当然一些有思想有个性的建筑师可以在时代潮流的风口浪尖上有所作为,但建筑作为一种社会集体的产品,有作为的建筑师,有影响的作品也一定是建筑师的力量和社会力量合成的产物。

建筑师的概念应是从事设计工作的建筑工作者,概括的说建筑师应具备以下素质:做出正确决策的判断能力及将其贯彻下去的宏观控制能力;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积累;对城市空间度、建筑群空间尺度的把握;审美素养和造型能力;对建筑构件在空间和形象表现上的预知力;对建筑功能的综合解决能力;对建筑物使用者的关注和了解;表达和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建筑师是什么?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中,建筑师是帮助甲方完成甲方建筑意愿的营造。

是甲方和施工的桥梁,是联系一栋建筑从无到有整个过程的关键部位。

商业社会造就了大批商业建筑师,在本身基本技术尚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努力迎合甲方的利益需求,基本丧失建筑师的基本职业素养,正因为此类建筑师的存在,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才会有那么多不和谐建筑的存在。

这类建筑师能够短期内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但是往长远看,这些并不能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师,只能说是各种开发商的一支笔。

在当今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建筑师要保持清醒,需要认清当代建筑师的职业素养。

浅谈提高建筑艺术素养的途径

浅谈提高建筑艺术素养的途径

浅谈提高建筑艺术素养的途径艺术素养是指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体验、评价和能动创造的能力,本文认为,提高个人的建筑艺术素养应当从提高认知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作能力三个方面入手。

一、认知能力建筑设计师创作建筑,不仅仅是其情绪与创作激情的敏感碰撞,也是其建筑技巧和技术内涵的展现,建筑的艺术应当建立在建筑以其形式及空间为对象的前提上,所以提高建筑素养,首先应该具备着相关的建筑知识,能够认知建筑的各个或大或小的构成模块,由此体会建筑及其构件存在的合理性、目的性,以及其中建筑师所表现的技巧和匠心。

提高认知能力的方式,也应当是了解、学习建筑知识的方式,可通过观阅各种文献资料、相关课程学习或者受授的方式来提高对建筑的认知能力。

二、审美能力凡称得上建筑艺术的建筑物,必定有其美学价值。

一次成功的建筑欣赏,必定是建筑空间情景唤醒了欣赏者的情绪,并诱导推动了欣赏者的情绪发展,最终完成对建筑作品的欣赏。

在这个过程中,建筑为审美对象,人是审美主体,正是人的审美基础建立在建筑空间之上,人才得以有了情绪的体验和精神的升华。

拥有高的建筑艺术素养,应当具备能够触及建筑真正美的能力。

提高审美能力,当积极地接受各种艺术门类的作品,以及抓住体会存在于艺术意识形态内的各种思想和观念,并拓宽知识面,多多在生活里发现建筑艺术,并体会审美对象深处本质性的东西,树立起自己的审美观。

三、创作能力艺术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也是艺术素养的一大成分,建筑艺术正是建筑师的艺术创作能力在创作动机的诱导下催生的,没有艺术创作就没有艺术作品。

提高建筑艺术素养,应当提高建筑艺术创作能力。

提高创作能力,除了需要具备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外,还应当重视建筑艺术资料的收集学习,在生活中,使自己成为一个细于观察、敏于感受、善于体验、勤于思考的人,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积累,在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

(2019/10/28)中国建筑艺术赏析结课作业院系:土木工程学院学号:1183300722姓名:陈贺文。

成为一名合格建筑师张志东

成为一名合格建筑师张志东

成为一名合格建筑师张志东发布时间:2021-09-01T06:40:32.488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1年10期作者:张志东[导读] 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对每位建筑设计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建筑的设计原则由“经济、适用、美观”慢慢转变成了“适用、美观、经济”,社会活动参与者不仅仅满足衣食住行,对精神层次的追求也在提升,相应的建筑设计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志东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南京设计院建筑所江苏南京 210003摘要: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对每位建筑设计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建筑的设计原则由“经济、适用、美观”慢慢转变成了“适用、美观、经济”,社会活动参与者不仅仅满足衣食住行,对精神层次的追求也在提升,相应的建筑设计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文化积淀;建筑设计实践;社会责任感;执业精神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成功进入近地轨道。

当下的人工智能、网络科技、计算机科技、通信技术等等……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常人的认知。

技术的进步同样在我们建筑设计行业也引起不小的震动,从九十年代的手绘图纸到两千年左右的CAD绘图,再到最近几年的BIM的大力推广。

短短几十年图纸表达方式发生着巨大变化,经过几年电脑的推广,CAD完全取代了手绘,在当前BIM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又把设计师由二维表达逐渐引导到向了三维表达。

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注定了建筑设计过程中人的因素会越来越少。

同时伴随着当下建筑行业的萎靡状态,在这种多重夹击的状态下,留给我们的空间越来越小。

如何成为一个新时代合格的建筑师引起了深入思考。

建筑是集技术与艺术于一体的集中体现,是与人们相处最多的环境,是谈论最多话题,也是了解得最深的东西。

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建筑因人而生,为人而用,既有物质使用功能,又有精神象征意义,是文明发展的标志,他不仅强调“适用、美观、经济”自身的时代特性,同时也是设计师综合素养水平的直接呈现,拥有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性。

何镜堂

何镜堂
何镜堂
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专家
01 人物经历
03 主要成就 05 人物评价
目录
02 社会任职 04 个人生活
何镜堂,男,1938年生,广东东莞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 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首届“梁思成”奖获得者,国 家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广东省科技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人才培养
何镜堂长期从事建筑设计、教学和研究工作,创立“两观三性”建筑论,坚持中国特色创作道路和产、学、 研三结合发展模式,主持设计了一大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作品。
他尤擅长文化、博览建筑和校园规划设计,主持设计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 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天津博物馆、映秀震中纪念地、钱学森纪念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浙江大学紫金港校 区和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等一批精品工程。
何镜堂领衔的“建筑设计初步”课程获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2008年国家级 教学团队荣誉称号;建筑学专业获得教育部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等 。
至2013年11月何镜堂已培养博士研究生50名,博士后5名,硕士44名,其中9名获得全国青年建筑师奖,有的 已经晋升教授、院长、总建筑师,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建筑设计和教育领域的骨干 。
1996年初,何镜堂在《建筑学报》发表“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一文,首次提出了自己 的建筑设计创作思想。2002年9月又在《建筑学报》发表“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一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 述,即二观(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三性(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学术观点,以及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他认为,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学报2OO2/9一、对建筑创作的认识建筑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的综合反映。

随着世界经济技术文化的发展,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世界人民都从大建设中得到了好处和收益的同时,又由于大建设带来了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忧心忡忡,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受到了冲击。

世界性的文化趋同使得建筑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亦逐渐消失。

在我国,随着生产力的大发展,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期,在史无前例的大建设中,尽管成就很大,但在环境和生态方面也同样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作为一个中国的建筑师,一方面遇到一个非常好的从事建筑创作的黄金年代,全世界不少建筑师也把注意力集中到中国这片广阔的市场上来;另一方面,面对巨大的建设浪潮,在心理上、综合素质上都准备不够,也深感在理论上、观念上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大规模建设的高潮中,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面对多元缤纷的社会形态,显得力不从心,常常跟着市场导向走,比较被动,整个建筑界处于一个比较迷茫的、发展的过程。

当前建筑创作的发展正处于新的十字路口,我觉得一个建筑设计要满足一般的功能使用要求并非难事,但要把建筑作为一个精品和创新的设计,是很不容易的事。

在几十年的建筑创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建筑要有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建筑师如果能从这几方面去理解和从事建筑他作,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成果。

今天的建筑设计已经不单单是一幢建筑的实用、经济、美观的问题,即所谓我们经常说的建筑三要素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它涉及到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的方方面面和环境、生态及今后的发展,过去的、传统的、孤立的、片面的去理解建筑和从事建筑创作,已经很难满足今天人们居住和工作环境建设的要求,可以讲我们从许许多多的教训中逐渐体会到以人为本的道理。

建筑必须有生态观、科技观、社会观、文化观和经济观,建筑不但要满足现代人的使用要求,而且要有利于子孙后代的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要创造条件,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科技与文化的共同发展。

为此,建筑师要有一个整体观念,视建筑创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总体上把握,把城市设计、风景园林和建筑设计整合起来,在综合中创作。

过去,我们不少建筑师对建筑创作的整体观缺乏比较深刻的理解,缺乏环境的整体意识,从一开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到单体建筑上,从单体建筑来谈论建筑,强调自己的个性和与众不同,而不是从城市设计入手,服从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格调,造成城市规划与单体建筑脱节,建筑又与环境脱节。

就单体建筑本身而言,从承建商或业主的角度,常常提出所谓“标志性”建筑、“五十年不落后”等等的要求。

建筑师又缺乏理论上的指导和提高,对如何评价有特色的建筑也缺乏深刻的理解,建筑行为的商品化常常投其所好,标新立异,造成一个城市或一个街区,每一栋新建的房子,都想当“主角”、“与众不同”,到头来,城市风格混杂,城市的肌理和整体空间序列受到破坏,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逐渐消失,这种教训在我们大规模城市化建设中是屡见不鲜的。

二、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今天如何理解建筑创作?我把它归纳为建筑的“三性”,即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

第一,建筑的地域性。

在本世纪探讨地域性问题,自然要面对当今世界的一个主题:全球化问题。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整个世界正向着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既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又起到某种微妙的负面作用。

从正面看,它在经济上有利于实现世界资源的最佳配置,在科技上有利于打破地区的隔阂,进一步推动科技的发展;从负面看,全球一体化的盛行对原有的各种地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和破坏。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存在于由历史、传统、气候以及其他自然因素构成的背景中,国际化正损毁了这一基础,不论城市大小,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城市和建筑一个样,出现特色的危机,乃至发生建筑文化的最终趋同。

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强调建筑的地域性。

建筑是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建筑,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

这是造就建筑形式和风格的基本点。

建筑的地域性,从广义来讲,首先受地理气候、区域的影响。

例如南方炎热地区与北方寒冷地区建筑各异,山区建筑与滨河建筑并不雷同。

又如在五岭之南的广东,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日照时间长,高温、多雨、潮湿,四季树木常青,人们喜爱室外活动,崇尚自然,建筑处理着重通风、遮阳、隔热、防潮,逐渐形成轻巧通透、淡雅明快、朴实自然的岭南建筑风格。

建筑的地域性从狭义来讲,是指建筑地段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围建筑环境,这是具体影响和制约建筑空间和平剖面设计乃至建筑形式的重要因素。

建筑师要以生态观的角度,顺应自然地形、地貌的要求,与地段环境融为一体,要用城市的观点看建筑,尊重城市和地段已形成的整体布局和肌理,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在体型、体量、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乃至材料和色彩等诸方面下功夫,采用与地区相适宜的技术手段,结合功能,整合、优选,融会贯通,就有可能创造出有个性的精品。

建筑的地域性还表现在地区的历史、人文环境中,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长期生活积淀的历史文化传统,建筑师应在地区的传统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何镜堂〔提要〕本文针对当前建筑领域的实际,结合未来建筑学的发展,提出现代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设计观,并结合作者多年建筑创作实践,综述建筑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创作思想。

关键词:建筑创作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建筑师素养162OO2/9建筑学报中寻根、发掘有益的“基因”,与现代科技、文化结合,使现代建筑地域化、地区建筑现代化。

第二,建筑的文化性。

大家都知道,建筑具有双重性,它既是物质财富,又是精神产品;既是技术的产物,又是艺术的创作。

一座优秀的建筑,其精神内涵的作用常常超越功能的本身,大凡精品,都能传译一定的精神内涵,有很高的文化品位的建筑,历史上每一个时代都产生一批不朽的建筑作品,其文化意义和艺术感染力常常成为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标志,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象征。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既是人类文化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思想息息相关,各种观念无时不在制约着建筑文化的表达和发展,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美学观念、价值观念都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一个强调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科技与人文同步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建筑文化将呈多元化的发展,但这并非各行各素、无章可循。

从建筑创作的角度看,设计首先要融合城市和自然环境,表达建筑项目的性质和文化特征。

简言之,建什么设计什么用途的建筑,首先就应表达该类建筑的共性和特有的文化内涵。

当今世界的发展正走向文化趋同,这是整个发展的大趋势,它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地区界限的打破,但不等于抛弃特色,不等于抹杀地域文化,恰恰相反,世界的文化正是由各地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组成一个丰富的整体,只有弘扬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才能使整个世界文化得到发展。

在现代建筑的共性中、整体设计中表现地方个性,在协调中作到丰富多彩,“和而不同”,这是当今建筑师应具有的思维方式。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有丰富深远的文化哲理,重情知礼,以人为本,创作思维上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地理条件、经济、科技和建筑文化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正是由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具特色的地方建筑文化所组成。

例如,在广东岭南地区,二千多年前源自百越文化,自秦汉以来,中原文化开始南传,并先后融入荆楚和吴越文化,共同构成了岭南文化体系的基础。

随着广东沿海对外开通和与海外交往,中外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交融、孕育、发展,使岭南地区既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又深受外来文化的熏陶,各种方式的跨文化交流促进了岭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兼容性是岭南地域文化的一大特色。

在这个地区的建筑创作,就应吸收岭南传统文化的内涵融汇到现代建筑文化之中。

好的城市是生长出来的,同样好的建筑也是生长出来的,土生土长的文化,是最具生命力的文化。

在建筑创作中,建筑师应自觉地继承地方建筑文化传统,吸收精华、弃其糟粕,就能够创造出有地区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来。

第三,建筑的时代性。

建筑是一个时代的写照,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综合反映。

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使建筑的空间跨度、高度和空间品质有了更大的灵活性,信息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空间观念和工作模式,新功能孕育了新的建筑类型,科学技术带来的变化,使建筑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当今信息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的每一角落,知识经济带来社会观念的变化和思维模式的更新,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多元的综合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将逐渐起到主导的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生活方式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人与人之间更需要沟通、交往、交流,以人为本,回归自然已成为现代人普通要求。

建筑作为一个时代写照,新的知识体系,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科学技术,必然带来新的设计观念和思想,现代建筑创作自然要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建筑要用自己特殊的语言来表现所处的时代实质,表现这个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观念、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归根到底,是时代精神决定了建筑的主流风格,建筑才会创新和向前发展。

强调创新和时代精神,并非排斥传统和地区特色,创作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关键是要处理好时代精神与弘扬传统建筑文化的关系。

弘扬的目的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又必须在原有的文化根基上发展,继承传统并非在新建筑上拼贴传统符号或部分构件的复制,而是吸收整体文化的内涵。

这既有中国文化的传统,也集世界人类建筑文化的精华,还特别要重视吸收地域建筑文化的优秀传统,努力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点,不断探索传统审美意识与现代审美意识的结合方式,并融汇到新的建筑中去,才能创作出有文化品味的现代建筑。

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

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是建筑的内涵和品位,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

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地域性本身就包括地区人文文化和地域时代特征,文化性是地区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综合表现,时代性正是地域特性、传统文脉与现代科技和文化的综合和发展,建筑师应该很好地理解和综合运用建筑的“三性”,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创作有特色的建筑。

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常常会涉及建筑的标志性问题,经常是甲方提出要建一座标志性建筑,5O 年不落后,差不多每个任务书里都有这个要求。

我觉得不是每幢建筑物都要成为标志的,作为标志性建筑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内容,它应该是一个城市或地段历史文化的标志,或是一个城市地域特征的标志;二是标志性建筑必须有很好的位置和环境,要选点恰当,而且要有一定的空间和视线要求;三是要精品,是优秀建筑,这是设计方面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