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导语】《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

课文讲的是一只小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狮子提出质疑,并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成熟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教学目的1、凭借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

2、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设疑。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咕咚,这是一篇阅读课。

随后板书课题。

咕咚是什么东西?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就会知道了。

二、指导朗读课文,可按整体部分整体三步来指导。

(一)从整体指导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分段指导读课文。

可带着课后问题读,读后再回答。

1、指名读第1~2段。

(1)师问:咕咚指的是什么?生答: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师问: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生答:这声音很大很重。

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3)师问:兔子为什么跑?(课后第1题)生答: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跑了。

(4)指导看第一幅插图。

说说图意。

举例: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还没有沉到湖底,溅起的水花还没有落下来,兔子已经撒腿跑了。

它很害怕,一边跑还一边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2、指名读3~4段。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7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7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演讲稿、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教学总结、事迹材料、优秀作文、教学设计、合同范文、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summaries, deeds materials, excellent essays, teaching designs, contract sampl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7篇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1《咕咚》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幽默动感十足。

《咕咚》教案(20篇)

《咕咚》教案(20篇)

《咕咚》教案(20篇)《咕咚》教案(1)活动设计背景担心,是幼儿常遇到的心情问题。

听到班上孩子说担心,担心心情对小孩身心健康是特别有害的。

很多令孩子担心的事物,孩子们都表现出担心的心理,所以渴望利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和心理辅导,削减或避让孩子们有这种担心怕的心情。

活动目标1、观赏《咕咚来了》。

2、理解故事,激活孩子们乐观思索问题的爱好。

3、懂得遇到事情不慌张,要问清楚、弄明白再行动。

4、感悟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能分析故事情节,培育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鼓舞孩子们大胆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遇到事情要冷静思索。

活动预备故事《咕咚来了》光碟一张。

小白兔、狐狸、猴子、狮子等动物的图片。

活动流程:爱好导入——观赏故事——理解故事(就故事内容提问)——观看故事视频(加深故事理解)——角色表演活动过程:一、爱好引入1、老师:今日老师不仅请来了园长老师们和我们一起上课,还请来了一个小客人,大家看看他是谁呀?(小白兔)2、老师:大家看看这只小白兔它在做什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跑呀?3、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咕咚来了》就会明白小白兔为什么跑了。

(供应给孩子们思索的机会,并将小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

)二、听讲故事《咕咚来了》1、讲完故事后,我并不是在等待幼儿的正确答案,而是鼓舞幼儿叙述听到的故事内容。

当有的内容幼儿无法讲出时,我准时赐予了丰富的学问的机会。

2、提问:小白兔为什么跑呀?“咕咚”原来是什么声音?3、提问:小白兔听到“咕咚”的声音时,心里有什么感觉?它是怎么样做的?4、小白兔一路上碰见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5、提问:长毛狮子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呢?(在开放式提问的基础上,老师和幼儿一起对故事进行了适时的概括、提炼和总结,使幼儿对故事内容获得了进一步的'熟悉、理解和掌控,同时熟悉也获得了提升和升华。

)三、争论1、小伴计们听完了这个故事,我们要向谁学习?为什么啊?2、老师总结:小白兔它们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没弄清楚,就吓得慌惊慌张的逃跑,后来在狮子的帮忙下,知道咕咚原是熟透的木瓜掉入水中发出的声音,所以他们就不担心了。

《咕咚》教学设计(精选6篇)

《咕咚》教学设计(精选6篇)

《咕咚》教学设计(精选6篇)《咕咚》教学设计11、知识目标(1)复习字词,巩固拟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表演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多想、多看和多问,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的头饰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朗读指导法、小组合作法、开放式联想法。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复习词句。

师:小朋友,美丽的大森林里,藏着许多有趣的事。

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森林玩。

你们高兴吗?(播放录音:要想去森林,先要闯三关!)师:怎么样,准备好了吗?第一关:词语小火车。

(出示词语:咕咚、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鹿、熟了、逃命、大象、拦住、领着、掉进湖里)这列火车开起来!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师:真不错,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第二关:选词造句。

(词语同上)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第三关:拟声词找家。

(咕呱咕呱、沙沙沙、嗡嗡嗡、哗啦哗啦、叽叽喳喳,短文内容:大森林里的声音真好听!雨娃娃()地飘落下来,小溪()地流淌着。

勤劳的蜜蜂()地提着蜜罐采蜜,小鸟在树上()地唱着歌,一只青蛙从水里跳了出来,()地呼唤同伴。

)请一生一边填空一边有感情地朗读。

(播放声音:恭喜你们闯关成功,森林王国欢迎你!)二、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咱们赶快去森林看看吧,你们看,湖边的木瓜树上结满了金黄金黄的木瓜,真馋人哪!(播放:咕咚声)咦,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生:我听到了咕咚一声。

师:咕咚声是从哪发出的`?生:咕咚声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师:你们知道吗?就是这“咕咚”声,可把动物们吓坏了!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咕咚”,了解事情的真相。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诗歌《咕咚》的大意。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模仿朗读《咕咚》。

3.能通过表演、角色扮演等方式,理解《咕咚》中的情节。

4.能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声音。

二、教学重点1./gū/声。

2.《咕咚》的理解和朗读。

三、教学难点1.角色扮演《咕咚》中的故事情节。

2.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声音。

四、教学准备1.课文《咕咚》的录音。

2.鲜花、绿叶等道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声音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模仿《咕咚》中的声音,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声音。

2.学习–老师播放《咕咚》的录音,让学生边听边跟读。

–教师讲解《咕咚》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分角色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演《咕咚》中的故事情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尝试模仿不同角色的声音。

4.练习–学生自由发挥,描述自己喜欢的声音,并告诉同桌或小组成员为什么喜欢这个声音。

5.总结–教师对学生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拓展1.请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声音,并进行分享。

2.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声音,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声音作品。

七、作业1.完成《咕咚》的朗读练习。

2.描述家里或学校中自己喜欢的声音。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声音描述能力上有所提高。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中的声音元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第四单元《咕咚》。

本课主要通过咕咚这一动物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奇妙声音,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自然之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流畅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难点:体会课文表达的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大自然中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学习生字词。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例题,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朗读课文: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表达的自然之美。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咕咚》2. 生字词:咕咚、树梢、小溪、跳跃、欢快、美丽3. 课文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记录身边的声音,尝试仿写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 课文朗读与理解3.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引导4.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一、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1. 生字词的选择:结合课文内容,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生字词,如“咕咚”、“树梢”、“小溪”等。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关于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咕咚》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告知我们这样一个深入的道理: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下面作者为大家带来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欢迎大家参考浏览,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抓重点词句,品析感悟课文中动物们的不同表现,能大致体会“遇到任何事情,要动脑筋想想,多问几个为何,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地跟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重点:重点是弄明白“咕咚”究竟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随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解。

教学难点:难点是知道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当盲目地随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何,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进程:一、激趣揭题师:小朋友们,如果将一块小石子投进装满水的水桶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咚、咕咚)正是这声音,曾经吓坏了森林中中的一群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板书课题《咕咚》,齐读。

二、整体感知1、请大声朗诵课文,要求:第一次读课文,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尽量做到通顺。

第二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咕咚”是指什么?故事中显现了哪些动物,请用“—”划出来。

2、交换反馈a、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指名回答第2个问题三、品读课文(图文结合)(一)、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图意。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课文哪两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拿起笔,划出小兔当时心里很惧怕的词句。

2、反馈交换。

知道“拔腿就跑”。

你有过拔腿就跑的经历吗?(师讲述自己的经历,生回想自己的生活经历)小兔为何拔腿就跑呢?可见这“咕咚”声实在是大的吓人,所以它一边跑,一边叫。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咕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故事《咕咚》。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该故事内容。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4.了解并书写生字“咯咯”。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复述、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故事情节。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故事内容。

2.能够理解并运用新生字“咯咯”。

三、教学准备1.课文《咕咚》故事卡片。

2.黑板、彩色粉笔。

3.情景图片。

4.生字卡片“咯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情景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图片内容,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咕咚》,学生跟读。

2.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拓展教师向学生介绍生字“咯咯”,让学生尝试书写。

请学生小组合作,思考并展开故事的发展。

4.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五、课堂练习与反馈1.学生个人朗读课文,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3.学生在生字卡片上书写生字“咯咯”并进行巩固练习。

六、课后作业1.复述课文故事《咕咚》。

2.完成生字“咯咯”的书写练习。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故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巩固学习成果。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和课文朗读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练习和引导。

以上是本节课《咕咚》教案的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咕、咚、咕咚。

2.理解故事内容,能够说出小鸟咕咚的故事。

3.能够模仿咕咚的叫声。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二、教学重点:1.故事内容的理解。

2.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3.咕咚的模仿。

三、教学准备:1.教材:《咕咚》教材,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

2.课件:包含故事内容图片和生字的课件。

3.玩具小鸟模型。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1.教师出示小鸟的图片,引入话题:“大家知道小鸟会发出什么声音吗?”2.让学生模仿小鸟的叫声,引起兴趣。

2. 故事讲解1.教师讲解故事《咕咚》的内容,生动描述小鸟咕咚的形象和故事经过。

2.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留意生字“咕”和“咚”。

3. 生字认读1.出示生字“咕”和“咚”的字形和拼音,让学生跟读。

2.教导学生认读生字,并练习书写。

4. 情感体验1.教师模仿小鸟咕咚的叫声,引导学生跟着模仿。

2.让学生形象化地表达故事中的咕咚情节。

5. 小结复习1.回顾故事内容,检查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和生字的记忆。

2.学生互相模仿咕咚的叫声,巩固教学内容。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个关于小鸟咕咚的故事。

2.制作小鸟的手工作品,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印象。

六、课后作业:1.默写生字“咕”和“咚”。

2.用自己的话描述故事内容。

3.领会并模仿小鸟咕咚的叫声。

七、教学小结:通过对第20课《咕咚》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同时也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希望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咕咚》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相信学生将会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有所收获。

语文一年级下《咕咚》教案

语文一年级下《咕咚》教案

语文一年级下《咕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咕咚》一文。

文章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一只小猫咪在寻找“咕咚”声音来源的过程中,与各种小动物相遇,最终发现“咕咚”声是来自一只小青蛙的故事。

教学内容包括: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培养观察、表达、合作等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表达、合作等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培养观察、表达、合作等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大自然中听到过哪些有趣的声音,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课文大意。

3. 精讲: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体会文章情感。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扮演小猫咪,寻找“咕咚”声,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5. 例题讲解:讲解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朗读课文,进行字词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咕咚》2. 生字词:咕咚、小猫咪、小青蛙、寻找、相遇、发现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复述。

2. 作业题目: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造句。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生字词造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大自然,寻找有趣的声音,与同学分享。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1.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和故事主题,理解课文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动物的关爱意识。

2.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和故事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教学难点:1) 分析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 图片:放有咕咚形象的图片。

3) 视频:咕咚的动画片。

5.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引入咕咚的形象,让学生对咕咚感兴趣。

2) 向学生展示咕咚图片,让学生猜测咕咚是什么动物。

3)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标题《咕咚》,预测即将讲述的故事内容。

Step 2:导入新课1) 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模仿鸡叫声,让学生联想到咕咚是一只小鸡。

2) 播放咕咚的动画片,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咕咚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学生跟读课文,了解咕咚在农场里的生活和成长经历。

Step 3:阅读理解和讨论1) 提问学生:咕咚是谁?它有什么特点?2) 引导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了解咕咚的成长过程。

3)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咕咚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办法。

4) 分组讨论咕咚的成长经历,并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

Step 4:分析故事主题1) 通过观察咕咚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主题是什么。

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咕咚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3)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个人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Step 5:思考与巩固1) 让学生再次观看动画片,回忆故事的情节和表达方式。

2) 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表达对咕咚的喜爱和对农场生活的向往。

3) 教师邀请学生讲述自己喜欢的动物故事,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

6. 教学延伸1) 教师可引导学生研究养鸡的方法和技巧,了解鸡对人类的作用。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第20课《咕咚》。

本课是一篇小品文,通过作者生动形象的文字,描绘了一只小鸭子从孵化到下水的全过程,以及和妈妈在一起的温馨场景。

全文语言简洁、形象生动,极具感染力。

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认读本课生字词。

(2)学习了解本文课文的大致内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口头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

(2)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体会动物的可爱之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通过教学,让学生读懂文章,明白文章的大致内容。

(2)培养学生的语言朗读能力。

(3)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和句子。

2.难点(1)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设计1.热身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动物孵化的过程进行观察,快速召集学生的注意力。

2.呈现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宠物动物,如鸟、金鱼等,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动物是如何孵化出来的,并介绍本课主要内容。

接着,老师给学生讲解本课的生字词,并帮助学生逐字逐句读清楚。

3.感知课文利用幻灯片或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给学生讲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引导学生跟读课文。

然后,提问学生课文中的词语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读课文让学生闭目,听课文录音,跟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感。

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体味课文中的情感。

5.理解课文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思考,分析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如:小鸭子在孵化前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是如何孵化出来的?小鸭子和妈妈是怎样在一起的?6.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宠物鸟、鱼等动物,让学生描述它们的特点,并体会动物的可爱之处。

一年级语文《咕咚》教案(优秀7篇)

一年级语文《咕咚》教案(优秀7篇)

一年级语文《咕咚》教案(优秀7篇)一年级语文《咕咚》教案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小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

)(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

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教学设计
-教师可以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分享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结合学校或家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践行所学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动画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课文《咕咚》的基本内容,能正确认读并理解生字词,如:咕咚、狐狸、猴子、兔子等。
2.学会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提高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
3.能够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4.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们经过上半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汉字的认读和书写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语文学习充满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咕咚》这篇课文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在此阶段,学生对自然界的动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故事中涉及的动物角色易于产生共鸣。
4.教师点评: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给予及时点评,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包括生字词的认读、书写,以及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改错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学生互评:让学生相互批改练习,提高他们的自我纠错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然而,由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注意力容易分散,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尚需进一步引导。此外,他们对词汇的积累和运用能力有待提高,对课文中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还不能充分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名师公开课《咕咚》教学设计(精选6篇)

名师公开课《咕咚》教学设计(精选6篇)

名师公开课《咕咚》教学设计(精选6篇)名师公开课《咕咚》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名师公开课《咕咚》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名师公开课《咕咚》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1、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2、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教学难点】多种方式识字,借助插图复述故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卡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老师展示园地八我的发现插图,引导学生发现每组词语偏旁相同的共同特点。

借助泡泡的提示,发现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建立字形与字义的联系。

反犬旁:与兽类有关鸟字边:与鸟类和禽类有关虫字旁:与昆虫有关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小动物之间的故事。

板书课题:咕咚(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自主阅读课文,遇到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不出的生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者尝试其他方法猜读。

2、同桌认读圈出的生字,交流认读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总结认读生字方法:(1)借助图画猜读,如:鹿、象(2)联系上下文猜读:熟掉(3)借助形声字猜读:吓、拦、领(4)熟字比较:逃——逃、跳熟——热命——伞(5)组词认读:野牛、田野、逃命4、找一下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

(按顺序板书)三、图文对照,了解故事内容1、看图学习1—2自然段(1)观察图一,发生了什么事情?“咕咚”是什么?学生朗读1、2自然段,从文中找答案说一说。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6篇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6篇

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6篇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1一、教学目的:1、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咕咚”、“小兔”、“大象”等词语;(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动作、情境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现课文情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2)培养学生勇敢、善良、聪明的品质;(3)培养学生与人分享、乐于助人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2.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3.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2. 生字词卡片;3. 图片、动作辅助教具;4. 小组合作学习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音频,引导学生跟读;(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咕咚”的理解和疑问;(3)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 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3)教师通过图片、动作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情节;(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现课文情节。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生字词的意思,分享自己的理解;(3)教师通过动作、情境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4)学生进行生字词接龙游戏,巩固记忆。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如何保护动物,分享自己的观点;(3)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现保护动物的行动;(4)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完整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三篇

完整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课设计三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教课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重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倡议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课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主要采纳情境教课法,创建优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引学生采纳多种方法识字,如零件组合法、字理识字法、字族识字法、谜语等,经过同桌或小组议论、沟通自主识字。

同时采纳指导察看法,充足利用插图,以图带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整个环节以朗诵贯串一直,加深感情体验,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踊跃的人生态度。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 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

( 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创建情境,故事导入1.导入:同学们,在丛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只小兔子 ) 大家看小兔子的表情,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 ?( 惊讶、惧怕等 ) 听,他在说什么呢 ?2.课件播放并出示小兔子的话:小朋友们,“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3. 教师导学:小兔子为何惧怕“咕咚”,“咕咚”又是什么?我们一同去丛林里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好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指引学生认真察看“咕咚”这两个字的特色,发现规律。

( 都是口字旁的字 ) 指引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设计企图:好的初步是一堂课成功的要点。

因此,使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建欢乐、风趣的讲堂教课情境,既切合低年级少儿的认知规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闯关,理解生字1.教师设置闯关游戏, ( 课件出示:咕咚探秘之旅 ) 第一关——“奇特果树林”。

要求: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理解的生字,自己拼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画生字: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

3.指引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可以用喜爱的方式沟通生字。

如:(1)你读一个字,我读一个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
导读:《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

课文讲的是一只小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狮子提出质疑,并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成熟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这篇课文情节通俗易懂,但是篇幅较长,共有12个自然段,并且有较多的对白。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

学习“羊字头。

”“足字旁”2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紧接着进入课文学习,在学生对课文有初步感知以后,引导学生质疑,再以“疑”为线索,以读为本,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富有个性化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道理。

因一年级的课文不管生字熟字都带拼音,因此生字词的教学可把“音”放在第一课时,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自然熟记,部分“义"也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而“形”及书
写指导可放在第二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激发期待
1.教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教师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从而引入课文学习。

(阅读期待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也是教学得意有效开展的基础,开课是设置悬念,就是营造一种阅读期待。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里共有几只动物?“咕咚”到底是什么?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指导学生就所找出的动物进行质疑,学生如果不明白,教师可举例。

如: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
(以学生的自主提问组织教学程序,体现了顺学而导的理念)
四、以读为本顺学而导
(一)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的?
1.让学生观察第一幅插图,说说小白兔的动作、神态。

然后让学生体会小白兔的内心。

2.动作演示“撒腿就跑”,再用该词练习说话。

3.指导朗读。

这一句的朗读指导关键让学生读出小白兔当时极度恐慌的心理。

但是不同的学生,对此有不同的体会,表现的方式也不同。

(二)狐狸、猴子、小鹿、松花素昕到兔子慌张的喊声,他们有什么反映?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慌张”、“乱哄哄”。

(1)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会,大致明白“慌张”的意思即可。

(2)出示队列训练及市场购物两幅画面,让学生通过比较,对“乱哄哄”一词,有感性的认识,再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楚即可。

(运用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让学生自主理解,符合课表要求。

)
2.指导朗读
(三)狮子被吵醒之后,他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
1.自由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狮子说的话,用横线画出其他动物说的话。

2.抓关键词,指导朗读。

(1)他追上去,好奇地问“你们跑什么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抓住“好奇”这个词,通过换词的方式理解“好奇”就是“奇怪”的意思,然后朗读体会,读出疑问的语气即可。

(2)“咕咚?"狮子愣了一下,又问:“咕咚是什么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抓住“愣”字,通过表情表演,明白“愣”的意思,在读“咕咚”这个词时,“咚”字的读音要上扬,读
出怀疑的语气。

(3)“我们还是回去看看吧!”
首先指导学生看图,图上的狮子皱着眉头,环抱双手,一幅要探个水落石出,查个究竟的样子,通过看图、说图,想象狮子的内心,从而读出坚决的语气。

读的时候,做到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相吻合。

(4)小猴说:“不好了,咕咚来了,你也赶快跑吧!”、“我不知道。

”、“咕咚是什么?”
小猴的性格活泼,读这句话的时候,语速可以稍快些。

(5)“我也不知道,是兔子说的。

”狐狸回答。

狐狸从一开始就是人云亦云,在读这句话时,指导学生读出狐狸懵懵懂懂的样子。

(6)“我……我也没看清楚。

”兔子摸着自己的耳朵,结结巴巴地说。

兔子在说这句话时,是结结巴巴地说的,指导学生读时,“我”字的声音要延长,“我也没看清楚”这句时,要紧紧抓住“结结巴巴”这个词朗读体会,具体如何体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必拘泥一格。

此外,兔子说这句话时,是挺不好意思的,可指导学生朗读时配以相应的表情。

(在以上指导朗读的环节中,具体引入师生互评及生生互评机制,以评促读。

)
(四)角色表演
五、比较表现明白道理
1.小组讨论,狮子的表现跟其他动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2.你觉得狮子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识字教学
1.巩固读音
(1)开火车读生字。

做到人人过关。

(2)游戏——找朋友
2.辨清字形
(1)小组合作,自主交流识记字形办法。

(2)检查反馈
(3)比较字形,引导区分。

二、朗读全文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五、排演课本剧
板书设计
(动脑筋想、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等级:一
1.朗读指导具体到位
2.重点词语品味功夫较足
3.识字教学过于简单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