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泡茶的步骤.doc

合集下载

茶道入门泡茶日本茶道泡茶的步骤

茶道入门泡茶日本茶道泡茶的步骤

茶道入门泡茶:日本茶道泡茶的步骤1. 温壶:水开之后,将煮水器由壶外淋至壶内注入约 7 分满的水。

2. 温品茗杯(就口杯):茶艺讲究俭朴的美德,所以滴水均珍惜,用温茶壶的水来温品茗杯。

3. 置茶叶:以右手拿茶则,左手拿茶罐,将茶则略为伸入茶罐中,然后轻转茶叶罐,使茶叶自然掉落在茶则中,这样可以保持茶叶的完整性,而且符合圆润之美,然后再用渣匙将茶叶拨平,检视茶叶量,约壶的 1/4 强即可,较为直条的茶,量需多些,放得适中才能将茶的特性,优美的表现出来。

4. 温润泡:温润泡的使用与否,应视茶叶特性来决定,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茶叶的舒展,及去除陈杂味或火焦味,更可以使茶香有呼之欲出的感觉。

5. 沾干壶底:每一次倒出茶汤时均先以茶巾沾干壶或杯底,使整个泡茶过程整洁有序。

6. 倒入茶海:分茶汤时由右至左,最左边一杯给自己。

7. 振壶:振壶是将壶身稍微往后顷,它的用意是经过温润泡的茶叶,在伸展开且倒出茶汤后容易阻塞于壶嘴,振壶后将使茶壶的出水更顺畅。

8. 冲第一泡:注入开水,冲水时不可以冲的过满,以免溢出茶壶,约九分满即可。

9. 养壶:茶壶与人日久生情,愈古典愈美,用温润泡的茶汤来养壶,既经济又不失情趣。

10. 倒出第一泡:冲泡后约 50 秒倒出第一泡茶,倒茶时茶壶不可提太高,以免降温太快,然后将茶汤分于闻香杯内。

11. 奉杯托及品杯:从右边奉起,最后一个放在自己的左角,将品茗杯内的热开水倒入渣方中,再直接将空杯子置于杯托。

12. 奉闻香杯:将已倒入茶汤之闻香杯,由右至左奉出并将闻香杯置于客人的右边。

13. 请客人闻香品茗:将闻香杯内之茶汤,倒入品茗杯,然后欣赏杯底留香的韵味,可使人体会出好茶不只是喝的,品字由三个小口组成,自有它造字的艺术精神,所以品茶汤时应细品它的香气及滋味。

14. 冲第二泡(如前) 。

15. 回收闻香杯:每次奉茶之前均先收回闻香杯,收杯的方式是先将自己的闻香杯放在最左边,其用意是暗示客人,即将要奉另一泡茶。

日本茶道的使用流程

日本茶道的使用流程

日本茶道的使用流程1. 茶道的背景和意义•茶道起源于中国,后来传入日本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日本传统文化。

•茶道强调内外皆修,通过一系列的仪式和礼仪来培养内心的静心和平静。

•茶道是一种瞻仰自然、追求和谐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社交和交际的方式。

2. 准备品茶的工具和材料•茶道具:茶碗、茶杓、茶筅、茶匙、茶托等。

•茶叶:根据不同场合和个人品味选择不同的茶叶。

•热水壶:用于沏茶时加热水。

3. 茶道的流程步骤一:准备工作1.清洁茶具:用清水轻轻洗净茶碗等茶具,保持干净。

2.热水壶:将热水壶加热至适宜的温度,一般为90°C左右。

3.摆放茶具:将茶具依次摆放在茶室中,注意布置的整齐和谐。

步骤二:点茶1.将适量的茶叶放入茶杓中,然后轻轻将茶叶取出并放入茶碗中。

2.倒入热水:用茶杓将热水倒入茶碗中,注意保持合适的比例。

3.搅拌茶粉:用茶筅搅动茶粉,使其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泡沫。

步骤三:传茶1.茶道主持人将准备好的茶碗递给客人,客人接过茶碗,以右手托住茶碗的底部。

2.客人顺时针转动茶碗,然后将茶碗抬起,稍微倾斜向左侧,用左手接过茶碗。

步骤四:品茶1.客人先闻香:将茶碗提到鼻子前轻轻闻一闻,欣赏茶叶散发出的香气。

2.客人再品饮:用小口将茶汤品尝,感受茶的滋味和口感。

3.品尝完毕后,客人用左手搭抹嘴巴,并将茶碗逆时针转动一圈,表示结束。

步骤五:清洁茶具1.主持人和客人一起将茶碗、茶筅等茶具清洗干净,然后擦干。

2.茶具可以轻轻擦拭干净后放回原位,如有需要可以用纸巾包裹茶具保持干燥。

4. 茶道的注意事项•参与茶道要有敬畏的心态,尊重茶道的传统和仪式。

•在茶道中保持安静和专注,不要打扰他人。

•茶具要保持干净整洁,使用时要小心谨慎。

•品茶时要细细品味,感受茶的香气和滋味,不要匆忙。

•在结束茶道后,要一同清洁茶具,保持茶道环境的整洁和谐。

通过以上的流程,我们可以感受到茶道的独特魅力和日本文化的深厚内涵。

茶道不仅是品茶的过程,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茶道我们可以追求内心的安宁和平静。

[日本茶道绿茶的泡茶方法]日本茶道泡茶的步骤

[日本茶道绿茶的泡茶方法]日本茶道泡茶的步骤

[日本茶道绿茶的泡茶方法]日本茶道泡茶的步骤泡绿茶采用两种方法冲泡:一是上投法,它适用于外形紧结的高档名优绿茶,即先将摄氏75—85度的热水冲入杯中。

二是下投法,先放茶叶后直接倒85度左右的热水,适合普通绿茶。

正确的泡绿茶饮用,能使口感更好,而且喝起来更加健康。

泡茶有一定的讲究,尤其是水温。

一般的绿茶冲泡方法及注意事项:冲泡绿茶时,水温控制在80℃~90℃左右。

若是冲泡绿茶粉,以40℃~60℃的温开水冲泡即可。

份量是2公克绿茶粉配450毫升的白开水。

冲泡茶叶的第一泡不要喝,冲了热水后摇晃一下即可倒掉。

绿茶粉不可泡得太浓,否则会影响胃液的分泌,空腹时最好不要喝。

瓦罐储茶法.此法古代就有.明人冯梦祯<快雪堂漫录>云:"实茶大瓮,底置箬,封固倒放,则过夏不黄,以其气不外泄也."茶叶含水量不能超过6%.可用生石灰除湿.具体操作方法同石灰块保存法.罐藏法.容器选用装糕点或者其他食品的金属听、箱、罐、盒,或铁或铝或纸或纸品,或方或圆或扁或不规则性.重要的是茶要干燥,袋口封好.此法简便,取同方便.塑料袋贮茶法.选用密度高、高压、厚实、强度好、无异味的食品包装袋.茶叶可以事先用较柔软的净纸包好,然后置于食品袋内,封口即成.热水瓶贮茶法.可用保温不佳而废弃的热水瓶,内充干燥的绿茶,盖好瓶塞,用蜡封口.冰箱保存法.绿茶装入密度高、高压、厚实、强度好、无异味的食品包装袋,然后置于冰箱冷冻室或者冷藏室.此法保存时间长、效果好,但袋口一定封牢,封严实,否则会回潮或者串味,反而有损绿茶茶叶的品质。

一忌潮湿:绿茶茶叶是一种疏松多孔的亲水物质,因此具有很强的吸湿还潮性。

存放绿茶时,相对湿度在60%较为适宜,超过70%就会因吸潮而发生霉斑,进而酸化变质。

二忌高温:绿茶茶叶最佳保存温度为0-5℃。

温度过高茶叶中的氨基酸、糖类、维生素和芳香性物质则会被分解破坏,使质量、香气、滋味都有所降低。

三忌阳光:阳光会促进绿茶茶叶色素及酯类物质的氧化,能将叶绿素分解成为脱镁叶绿素。

茶具介绍及茶道流程

茶具介绍及茶道流程

茶具介绍及茶道流程第一道:净手和欣赏茶具从卫生角度上看,泡茶之前必须洗手。

客人来喝茶之前自然也是先看茶具也就是所谓的“赏具”。

第二道:汤杯温壶泡茶需先将茶具用开水冲洗一遍,不仅是给茶具清洁卫生,更是为了给茶具预热,这样泡出来的茶汤才更香。

然后再将开水倒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依次预热,也有茶友管这叫“洁具提温”。

第三道:马龙入宫简单的说就是将茶叶放进杯中,很多经验丰富,动作娴熟的茶艺师还会加上一些花式动作,这样会更显得有茶韵。

第四道:洗茶洗茶就是慢慢的将沸水倒入壶中,让茶叶浸泡在水中,然后又将沸水倒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将那些炒制不好的茶叶过滤掉,将茶叶表面的污物清洗掉。

第五道:冲泡洗过茶之后,便是泡茶,将沸水倒入壶中,不过倒水时要将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就把壶倒满了。

第六道:春风拂面倒入沸水时,水需要高处壶口,然后用壶盖将表面飘起来茶末去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客人在喝茶时不让漂浮在表面的茶叶进入口中。

第七道:封盖把壶盖盖上,再用沸水浇遍整个茶具,为的是不让冲泡的香气散出。

第八道:分杯喝茶之前,需要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这样好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壶慢慢的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让每位客人品尝。

第十道:分壶倒茶讲究七分满,在分壶时将每一个客人的闻香杯中只倒七分满,以示对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奉茶双手抬起茶送到客人前,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礼仪之本“以茶奉客”。

第十二道:闻香把茶汤倒入品茶杯中,拿起盖闻杯中的余香,这是客人做的事情,茶艺师只需在一旁观看。

第十三道: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成三口饮下。

中国廉、美、和、敬和韩国的茶礼一样,中国的茶道精神也有不同的提法。

中国虽然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浓,而是将儒、道的思想溶在一起,给人们留下了选择和发挥的余地,各层面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茶艺形式和思想内容,不断加以发挥创造,因而也就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和清规戒律。

日本茶道泡茶的步骤

日本茶道泡茶的步骤

日本茶道泡茶的步骤茶道,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典雅致的文化修养,也是日本人接待宾客的一种特殊礼仪。

日本人泡茶的步骤是怎样的呢?需要讲究哪些规则?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日本茶道泡茶的步骤吧!日本茶道泡茶步骤日本茶道是必须遵照规则来进行喝茶活动,而茶道的精神,就是蕴含在这些看起来繁琐的喝茶程序之中。

进入茶道部,有身穿朴素和服,举止文雅的女茶师礼貌地迎上前来,简短地解说。

进入茶室前,必须经过一小段自然景观区。

这是为了使茶客在进入茶室前,先静下心来,除去一切凡尘杂念,使身心完全融入自然。

开宗明义的一番话,就能领略到了正宗茶道的不凡。

然后在茶室门外的一个水缸里用一长柄的水瓢盛水,洗手,然后将水徐徐送入口中漱口,目的是将体内外的凡尘洗净,然后,把一个干净的手绢,放入前胸衣襟内,再取一把小折扇,插在身后的腰带上,稍静下心后,便进入茶室。

日本的茶室,面积一般以置放四叠半“榻榻米”为度,小巧雅致,结构紧凑,以便于宾主倾心交谈。

茶室分为床间﹑客﹑点前﹑炉踏等专门区域。

室内设置壁龛﹑地炉和各式木窗,右侧布“水屋”,供备放煮水﹑沏茶﹑品茶的器具和清洁用具。

床间挂名人字画,其旁悬竹制花瓶﹐瓶中插花,插花品种和旁边的饰物,视四季而有不同,但必须和季节时令相配。

每次茶道举行时,主人必先在茶室的活动格子门外跪迎宾客,虽然进入茶室后,强调不分尊卑,但头一位进茶室的必然是来宾中的一位首席宾客(称为正客),其他客人则随后入室。

来宾入室后,宾主相互鞠躬致礼,主客面对而坐,而正客须坐于主人上手(即左边)。

这时主人即去“水屋”取风炉﹑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可欣赏茶室内的陈设布置及字画﹑鲜花等装饰。

主人取器物回茶室后,跪于榻榻米上生火煮水,并从香盒中取出少许香点燃。

在风炉上煮水期间﹐主人要再次至水屋忙碌,这时众宾客则可自由在茶室前的花园中散步。

待主人备齐所有茶道器具时,这时水也将要煮沸了﹐宾客们再重新进入茶室﹐茶道仪式才正式开始。

主人一般在敬茶前,要先品尝一下甜点心,大概是为避免空肚喝茶伤胃,而且抹茶可能会比较苦,所以先品尝一下点心,可以避免抹茶的苦涩。

泡茶的几种技法

泡茶的几种技法

泡茶的几种技法 了解了中国十大名茶后,也许你想自己亲手执壶沏一杯茶,享受自己动手丰衣足茶的乐趣,下面是一些关于泡茶的学问。

合理地饮茶有利于身体健康,这已是现代保健常识,同时通过亲手泡茶,也可以从细节之中体味茶文化的精髓,日本人的茶道就是把茶的制作过程发展成了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礼仪,可见茶的妙用不仅在于饮茶阶段,沏茶、赏茶和品茶甚至超越了饮茶这一程序,被提高到了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层面。

泡茶技法(一):传统泡法 一.特色:道具简单,泡法自由十分适合大众饮用。

二.冲泡步骤: 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

经验口袋布袋先生 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

倒茶: 1.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俗称“关公巡城”(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威风凛凛,带兵巡城),注意磨壶时的方向,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则反之。

2.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

3.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当将要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俗称“韩信点兵”。

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倒满一杯,至七分满处为好。

分茶:将茶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奉茶: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

以备后用:客人离去后,洗杯,洗壶以备下次用。

泡茶技法(二):安溪泡法 1.特色:安溪式泡法,重香,重甘,重纯,茶汤九泡为限,每三泡为一阶段。

第一阶段闻其香气是否高,第二阶段尝其滋味是否醇,第三阶段看其颜色是不有变化。

所以有口诀曰:一二三香气高。

四五六甘渐增。

七八九品茶纯。

2.冲泡步骤: 备具:茶壶的要求与潮州式泡相同,安溪式泡法以烘茶为先,另外准备闻香杯。

温壶、温杯:温壶时与潮州无异,置茶仍以手抓,唯温杯时里外皆烫。

日本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文化

4
-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20XX
日本茶道文化
演讲者:xxx
-
1 日本茶道的起源 3 日本茶道的仪式 5 总结
2 日本茶道的特色
4
日本茶道的影响
日本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文化是日本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 种茶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文化, 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和哲学意

Part 1
日本茶道的起源
日本茶道的起源
1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早在唐朝时期,中国茶 文化就已经传到了日本
日本茶道的影响
如今,日本茶道已经成为了世 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吸引了 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学

日本茶道不仅对日本人的生活 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 同时,日本茶道的文化内涵和 精神也影响了其他文化艺术领 域的发展,例如日本的插花、 建筑、绘画等艺术领域都受到 了日本茶道的影响
感激之情
品茶
客人接过茶后,需 要细细品味。在这 个过程中,客人需 要欣赏茶的色泽、 闻茶的香气、品尝 茶的味道,并用心 感受主人的热情款 待和深厚文化底蕴
结束
品茶完毕后,客人 需要将茶具放回原 位,并向主人表示 感谢。在这个过程 中,主人会向客人 行礼致谢,并欢迎
客人的下次光临
Part 4
日本茶道的影响
的愉悦和满足
这种精神内涵深 深地影响了日本 人的生活方式和
价值观
茶道强调的是与 自然和谐相处、 与他人相互尊重、 与自己内心平静
和谐的精神
Par道的仪式非常复杂,每个细节 都有严格的规定。一般来说,茶道的
仪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日本茶道的仪式
礼节

茶道的茶艺步骤

茶道的茶艺步骤

茶道的茶艺步骤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茶热起来,人淡下去。

茶能生善、人间奇香、饮茶洗心和入清凉地。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茶道电脑壁纸图片,希望对您有用。

茶道的茶艺步骤第一道:净手和欣赏器具也就是洗手,喝茶卫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这个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第二道:烫杯温壶就是把茶叶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目的也是为了卫生清洁,同时给茶具预热,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说这叫洁具提温。

第三道:马龙入宫把茶叶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过程到茶壶里,名字叫的好听,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第四道:洗茶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

目的是为了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还有就是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第五道:冲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茶道的程序其实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这步才是平时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第六道:春风拂面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第七道:封壶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第八道:分杯准备喝茶开始的步骤,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壶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简单点说就是给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十道:分壶然后将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奉茶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第十二道:闻香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日本抹茶茶道的饮茶方法

日本抹茶茶道的饮茶方法

日本抹茶茶道的饮茶方法抹茶的直饮一般是按照中国原始的斗茶方式饮用,有一些独特的方法,后来在日本被发展成日本茶道,形成更加严格复杂的规则。

基本的方法是:1、温碗——先把茶碗连同茶筅一起用开水烫过。

2、调膏——碗里放入2克抹茶,先加入少量的几克水,把抹茶调成浆糊状,这样可以防止十分细腻的抹茶产生抱团的现象。

3、点茶——用茶筅按照W的轨迹贴着碗底前后刷搅,使之拌入大量的空气,形成浓厚的泡沫。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这是唐代诗人卢同对抹茶的赞美。

说了抹茶上面泡沫的形状和颜色,一级泡沫的浓厚,不易被风吹散。

日本茶道把比较浓厚的抹茶4克抹茶加入60CC的水称为浓茶,把比较少的抹茶2克抹茶加入60CC的水称为薄茶。

栽培抹茶Matcha的原料是一种没有经过揉捻的小茶片,在日本称作碾茶,它的制作有两个关键词:覆盖和蒸青。

春茶在采摘前20天必须搭设棚架,覆盖芦苇帘子和稻草帘子,遮光率达到98%以上,也有简易覆盖,用黑色塑料纱网覆盖的,遮光率只能达到70~85%。

实验证明用不同材质、颜色的物品给茶遮光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

日本学者竹井瑶子的研究显示∶“覆盖遮荫改变了光照强度、光质、温度等环境因素,因而影响到茶叶香气品质的形成。

露天茶不含B-檀香醇、苯甲酸及其酯,除低级脂肪族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外,其他香气成分的含量明显低于遮荫茶”。

经过覆盖的绿茶叶绿素和氨基酸明显增加,类胡罗卜素为露天栽培的1.5倍,其氨基酸总量为自然光栽培的1.4倍,叶绿素为自然光裁培的1.6倍。

加工采摘下的新鲜茶叶当天杀青干燥,采用的是蒸汽杀青法。

日本学者深津修和上美智子的研究分别表明,在蒸青过程中,茶叶中的顺-3-已烯醇、顺-3-己烯乙酸酯和芳樟醇等氧化物大量增加,并产生大量的A-紫罗酮、B-紫罗酮等紫罗酮类化合物,这些香气组分的先质为类胡萝卜素,构成了抹茶Matcha特殊的香气和口感。

所以,覆盖栽培的绿茶并且蒸汽杀青的覆下茶不但香气特殊,色泽翠绿,味道也更鲜美。

茶道茶具使用方法

茶道茶具使用方法

茶道茶具使用方法茶道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强调的是通过泡茶的过程来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在茶道中,茶具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泡茶的工具,更是艺术品和传统文化的象征。

以下是茶道茶具的使用方法。

1.水壶(釜):水壶用来烧开水,使热水准备泡茶。

在使用水壶前,请确保它是干净的。

将水壶放在火炉上,等待水烧开。

一旦水烧开,将壶提起,用毛巾擦干壶身。

2.汤碗(茶碗):汤碗是用来盛放茶汤的容器。

首先,将汤碗从茶碗盒中取出。

示范时,通常会用清水润湿碗内。

然后,将汤汁倒入碗中,碗的底部要高于水平的位置。

用毛巾擦拭碗口,并将碗递给客人。

3.茶筅(茶掺):茶筅是用来搅拌茶粉和水的工具。

首先,将茶筅浸泡在热水中,直到奥吊丝状。

将茶粉(抹茶)放入茶碗中,然后将一小部分热水倒入碗中。

将茶筅插入碗中,用回旋动作搅拌茶粉和水,直到形成均匀的茶汤。

搅拌完成后,将茶筅掸净,放回茶筅架上。

4.茶叶容器(棗):茶叶容器用来盛放茶叶。

将茶叶容器从座位上取下,轻轻地悬挂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之间,并用右手握紧容器的底部。

然后,用右手拇指和食指从容器中取出一小撮茶叶,并将其放入茶筅中。

5.水指(壶):水指用来盛装热水。

将水指放在右手掌心,用左手扶住水指底部,将水指递给主持茶道的人。

当接受到水指时,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水指的底部,将水指高举过头顶,然后用右手食指接触水滴,以免水滴滴落。

6.茶托(塗):茶托用来放置茶碗,以避免茶滴污染桌面。

将茶托从茶道座位上取下,用毛巾轻轻擦拭干净,并将茶碗放在茶托上。

7.茶碗盖(茶何):茶碗盖用来盖在茶碗上,保持茶汤的温度。

将茶碗盖从茶道座位上取下,用毛巾擦拭干净,并将茶碗盖轻轻盖在茶碗上。

8.茶碗盒(茶付け):茶碗盒是用来盛放茶碗的容器。

将茶碗盒从茶道座位上取下,打开茶碗盒的盖子,将茶碗放入茶碗盒中,然后将盖子闭上。

9.茶室(茶庭):茶室是茶道的场所,也是泡茶和品茶的地方。

在茶室里,地板一般是用稻草铺的,墙上挂着松树的枝叶和花朵,以创造出自然的氛围。

日本茶道的步骤

日本茶道的步骤

日本茶道的步骤现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备茶与点心,还有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规矩与步骤行事。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步骤,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是必须遵照规则来进行喝茶活动,而茶道的精神,就是蕴含在这些看起来繁琐的喝茶程序之中。

进入茶道部,有身穿朴素和服,举止文雅的女茶师礼貌地迎上前来,简短地解说:进入茶室前,必须经过一小段自然景观区。

这是为了使茶客在进入茶室前,先静下心来,除去一切凡尘杂念,使身心完全融入自然。

开宗明义的一番话,就能领略到了正宗茶道的不凡。

然后在茶室门外的一个水缸里用一长柄的水瓢盛水,洗手,然后将水徐徐送入口中漱口,目的是将体内外的凡尘洗净,然后,把一个干净的手绢,放入前胸衣襟内,再取一把小折扇,插在身后的腰带上,稍静下心后,便进入茶室。

日本的茶室,面积一般以置放四叠半“榻榻米”为度,小巧雅致,结构紧凑,以便于宾主倾心交谈。

茶室分为床间﹑客﹑点前﹑炉踏等专门区域。

室内设置壁龛﹑地炉和各式木窗,右侧布“水屋”,供备放煮水﹑沏茶﹑品茶的器具和清洁用具。

床间挂名人字画,其旁悬竹制花瓶﹐瓶中插花,插花品种和旁边的饰物,视四季而有不同,但必须和季节时令相配。

每次茶道举行时,主人必先在茶室的活动格子门外跪迎宾客,虽然进入茶室后,强调不分尊卑,但头一位进茶室的必然是来宾中的一位首席宾客(称为正客),其他客人则随后入室。

来宾入室后,宾主相互鞠躬致礼,主客面对而坐,而正客须坐于主人上手(即左边)。

这时主人即去“水屋”取风炉﹑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可欣赏茶室内的陈设布置及字画﹑鲜花等装饰。

主人取器物回茶室后,跪于榻榻米上生火煮水,并从香盒中取出少许香点燃。

在风炉上煮水期间﹐主人要再次至水屋忙碌,这时众宾客则可自由在茶室前的花园中散步。

待主人备齐所有茶道器具时,这时水也将要煮沸了﹐宾客们再重新进入茶室﹐茶道仪式才正式开始。

主人一般在敬茶前,要先品尝一下甜点心,大概是为避免空肚喝茶伤胃,而且抹茶可能会比较苦,所以先品尝一下点心,可以避免抹茶的苦涩。

泡茶道的茶道茶艺步骤

泡茶道的茶道茶艺步骤

泡茶道的茶道茶艺步骤泡茶道茶艺包括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

备器泡茶道茶艺的主要器具有茶炉、汤壶茶铫、茶壶、茶盏杯等。

选水明清茶人对水的讲究比唐宋有过之而无不及。

明代,田艺衡撰《煮泉小品》,徐献忠撰《水品》,专书论水。

明清茶书中,也多有择水、贮水、品泉、养水的内容。

取火张源《茶录》“火候”条载:“烹茶要旨,火候为先。

炉火通红,茶瓢始上。

扇起要轻疾,待有声稍稍重疾,新文武之候也。

”候汤《茶录》“汤辨”条载:“汤有三大辨十五辨。

一曰形辨,二曰声辨,三曰气辨。

形为内辨,声为外辨,气为捷辨。

如虾眼、蟹眼、鱼眼、连珠皆为萌汤,直至涌沸如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方是纯熟;如初声、转声、振声、骤声、皆为萌汤,直至无声。

方是纯熟;如气浮一缕、二缕、三四缕,及缕乱不分,氤氲乱绕,皆是萌汤,直至气直冲贯,方是纯熟。

”又“汤用老嫩”条称:“今时制茶,不假罗磨,全具元体,此汤须纯熟,元神始发。

”习茶1壶泡法据《茶录》、《茶疏》、《茶解》等书,壶泡法的一般程序有:藏茶、洗茶、浴壶、泡茶投茶、注汤、涤盏、酾茶、品茶。

2撮泡法陈师撰于十六世纪末的《茶考》记:“杭俗烹茶用细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泡。

”撮泡法简便,主要有涤盏、投茶、注汤、品茶。

3工夫茶工夫茶形成于清代,流行于广东、福建和台湾地区,是用小茶壶泡青茶乌龙茶,主要程序有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等,又进一步分解为孟臣沐霖、马龙入宫、悬壶高中、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浴、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鉴赏三色、喜闻幽香、品啜甘露、领悟神韵。

中国茶道成于唐,继于宋,盛于明。

中国茶道形成于八世中叶的中唐时期,陆羽为中国茶道的奠基人和煎茶道的创始人。

煎茶道的代表人物有陆羽、常伯熊、皎然、卢仝、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齐已等。

唐代茶人对茶道的主要贡献在于完善了煎茶茶艺,确立了饮茶修道的思想。

煎茶道鼎盛于中晚唐,历五代、北宋、南宋末而亡,为时约五百年。

日本茶道的礼仪

日本茶道的礼仪

日本茶道的礼仪日本茶道是经过十分严厉、杂乱乃至到了繁琐程度的扮演程式来完成“茶道四规”的,较为缺少一个宽松、自在的空气。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礼仪,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的礼仪日本的茶道品茶是很讲究场所的,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茶室多起名为“某某庵”的雅号,有广间和小间之分。

茶居室一般以“四叠半”(约为9平方米)为标准,大于“四叠半”的称为广间;小于“四叠半”的称为小间。

茶居室的中间设有陶制炭炉和茶釜,炉前摆放着茶碗和各种用具,周围设主、宾席位以及供主人小憩用的床等。

接待宾客时,由专门的茶师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规则依次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都要经过专门的训练。

茶师将茶献给宾客时,宾客要恭敬地双手接茶,致谢,而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动作轻盈优雅。

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和礼仪,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和赞美。

最后,客人离开时需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则热情相送。

茶道品茶还分为“轮饮”和“单饮”两种形式。

轮饮是客人轮流品尝一碗茶,单饮是宾客每人单独一碗茶。

茶道还讲究遵循"四规","七则".四规指"和、敬、清、寂",乃茶道之精髓。

“和、敬”是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备的精神、态度和礼仪。

“清、寂”则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园应保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气氛。

七则指的是:提前备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应保持冬暖夏凉,室内要插花保持自然清新的美,遵守时间,备好雨具,时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等。

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中国茶叶约在唐代时,便随着佛教的传播进入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

因而最先将茶叶引入日本的,也是日本的僧人。

公元1168年,日本国荣西禅师历尽艰险至中国学习佛教,同时刻苦进行“茶学”研究,也由此对中国茶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荣西回国时,将大量中国茶种与佛经带回至日本,在佛教中大力推行“供茶”礼仪,并将中国茶籽遍植赠饮。

日本茶道泡茶的步骤

日本茶道泡茶的步骤

日本茶道泡茶的步骤泡茶流程第一步:温具用热水冲淋茶壶,包括壶嘴、壶盖,同时烫淋茶杯。

随即将茶壶、茶杯沥干。

目的是提高茶具温度使茶叶冲泡后温度相对稳定,不使温度过快下降,这对较粗老茶叶的冲泡,尤为重要。

泡茶流程第二步:置茶按茶壶或茶杯的大小,用茶勺舀一定数量的茶叶入壶(杯)。

如果用盖碗泡茶,那么,泡好后可直接饮用,也可将茶汤倒入杯中饮用。

泡茶流程第三步:冲泡置茶入壶(杯)后,按照茶与水的比例,将开水冲入壶中。

冲水时,除乌龙茶冲水须溢出壶口、壶嘴外,通常以冲水八分满为宜。

如果使用玻璃杯或白瓷杯冲泡注重欣赏的细嫩名茶,冲水也以七八分满为度。

冲水时,在民间常用“凤凰三点头”之法,即将茶壶下倾上提三次,其意一是表示主人向宾客点头,欢迎致意;二是可使茶叶和茶水上下翻动,使茶汤浓度一致。

泡茶流程第四步:奉茶主人要面带笑容,最好用茶盘托着送给客人。

如果直接用茶杯奉茶,放置客人处,手指并拢伸出,以示敬意。

若左手边奉茶,则用左手端杯,右手做请茶用茶姿势;若右手边奉茶,则用右手端杯,左手作请茶姿势。

这时,客人可右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并拢弯曲,轻轻敲打桌面,或微微点头,以表谢意。

泡茶流程第五步:赏茶如果饮的是高级名茶,那么,茶叶一经冲泡后,不可急于饮茶,应先观色察形,接着端杯闻香,再品其汤赏其味。

赏味时,应让茶汤从舌尖沿舌两侧流到舌根,再回到舌头,如此反复二三次,以留下茶汤清香甘甜的回味。

泡茶流程第六步:续水一般已经饮去2/3(杯)的茶汤时,就应续水入壶(杯)。

一到茶水全部饮尽时再续水,那么,续水后的茶汤就会淡而无味。

续水通常二三次就足够了。

如果还想继续饮茶,那么,应该重新冲泡。

新生茶茶性上很接近绿茶,冲泡中要避免出现“熟汤味”,因而水温要略低,出汤要快。

关键在于把握好其原料特征,如茶树品种、茶区特点、树龄、生态等。

原则上滋味浓强的水温略低,浸泡时间要短,滋味清淡的则相反。

新熟茶正常情况下,新茶与老茶相比,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茶汤不够透亮,香气不够纯正,滋味不够醇厚,而且常带有一些令人不是很愉快的感觉,比如“堆味”和较重的苦涩味等,新熟茶的水浸出物溶解很快,所以要尽量做到扬长避短,通过高温洗茶以去杂味,略降温冲饮,冲泡节奏略快以避免苦涩味和“酱汤”状。

日本抹茶茶道的基本步骤程序

日本抹茶茶道的基本步骤程序

日本抹茶茶道的基本步骤程序抹茶是一种青绿的茶叶粉末,这种吃法也名“末茶”.起于唐代。

南宋时,经圣一禅师、大应禅师传人日本。

茶道多用抹茶,冲泡时浓如豆羹,用茶道用的刷子搅拌.直到生出大量泡沫。

最后把它们分别倾入各个碗中,依次递给客人饮用。

l、点炭:先往地炉里撤一层湿润的茶灰,撒灰的次数、动作与方位都有讲究。

然后开始点炭,选用的是精致洁净的炭精,主人遵照一定的顺序与位置,将炭一件一件地放进炉里。

主人会一再地用羽帚清扫地炉。

主人还会往炉里放进一些薰香。

客人们就在炉子旁边,静静地欣赏主人的庄重而优雅的表演。

2、煮水:千利休说过:“茶道无他事,只是煮水、泡茶和品尝而已。

”这一方面说明禅如茶,简洁明了。

也说明煮水是茶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当地炉的水烧沸时,寂静的茶室里只有开水滚动的声音。

茶人会把这声音想象成松风之声,营造一种悠远的心境。

3、沏茶:4、敬茶:敬茶时必定体现一个“敬”字。

1)主人以左手掌托碗,右手五指持碗沿,轻轻将茶碗转两下,将碗上花纹图案对向客人,然后跪地后举茶齐眉,恭送至客人面前。

2)客人接茶后,轻轻转上两圈,将碗上花纹图案对向献茶人,然后也须举碗至额,以示感谢。

3)然后放下碗,现又重新举起,这时就可以开始品味了。

饮时要使茶汤在舌间滚动,吸啜有声,表示称誉,并说一些吉利话和客套话。

一人饮后,传与下一人,最后茶碗传回主人.温碗先把茶碗连同茶筅一起用开水烫过。

调膏碗里放入2克抹茶,先加入少量的(几克)的水,把抹茶调成浆糊状,这样可以防止十分细腻的抹茶产生抱团的现象。

点茶用茶筅按照W的轨迹贴着碗底前后刷搅,使之拌入大量的空气,形成浓厚的泡沫。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这是唐代诗人卢仝对抹茶的赞美。

说了抹茶上面的泡沫的形状和颜色,一级泡沫的浓厚,不易被风吹散。

日本茶道把比较浓厚的抹茶(4克抹茶加入60CC的水)成为浓茶,把比较少的抹茶(2克抹茶加入60CC的水)成为薄茶。

历史21世纪初,中国旅日学者把抹茶携归祖国,在上海浦东新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抹茶工厂。

日本茶道茶事步骤

日本茶道茶事步骤

日本茶道茶事步骤按照茶道传统,宾客应邀入茶室时,由主人跪坐门前表示欢迎,从推门、跪坐、鞠躬,以至寒喧都有规定礼仪。

参加茶事的客人根据身份的不同,所坐的位置也不同。

正客须坐于主人上手即左边。

这时主人即去“水屋”取风炉、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可欣赏茶室内的陈设布置及字画、鲜花等装饰。

主人取器物回茶室后,跪于榻榻米上生火煮水,并从香盒中取出少许香点燃。

在风炉上煮水期间,主人要再次至水屋忙碌,这时众宾客则可自由在茶室前的花园中闲步。

待主人备齐所有茶道器具时,这时水也将要煮沸了,宾客们再重新进入茶室,茶道仪式才正式开始。

泡茶时主人必须先将各种茶具用茶巾茶巾的卷曲方法也存有特别规定冲洗后,用茶勺从茶罐中挑二三勺茶末,放在茶碗中,然后转化成沸水,再用茶筅烘烤碗中茶水,直到茶汤透出泡沫年才。

客人饮茶时口中要发出“啧啧”的赞声,表示对主人“好茶”的称誉。

待正客饮茶后,余下宾客才能一一依次传饮,饮完后将茶碗递回给主人。

客人饮茶也可分为“轮饮”或“单饮”。

即客人轮流品一碗茶,或单独饮一碗茶。

茶道礼法不仅是饮茶,主要还在于欣赏以茶碗为主的茶道用具、茶室的装饰、茶室前的茶园环境及主客间的心灵交流。

整个茶会,主客的行、公、挤、送来、直奔茶碗、饮茶、观赏茶具,以至于擦拭碗、置放物件和骂人,都存有特定礼仪。

一次茶道仪式的时间,通常在两小时左右内。

完结后,主人须再次在茶室格子门外跪送宾客,同时拒绝接受宾客的临行歌颂。

日本茶道发扬并深化了唐宋时“茶宴”、“斗茶”之文化涵养精神,形成了具浓郁民族特色和风格的民族文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显示了有中国传统美德的深层内涵的茶文化之巨大影响。

按照茶道传统,宾客受邀进茶室时,由主人establish门前则表示热烈欢迎,从房门、establish、致意,以至寒喧都存有规定礼仪。

参加茶事的客人根据身份的不同,所坐的位置也不同。

正客须坐于主人上手即左边。

这时主人即去“水屋”取风炉、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可欣赏茶室内的陈设布置及字画、鲜花等装饰。

日本茶道表演步骤

日本茶道表演步骤

日本茶道表演步骤茶花是茶道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茶会才能举行。

首先,茶会是人们的聚会。

人们一边品茗,一边开诚布公地把自己的心声透露出来,以求心境的统一。

对谈的感觉往往决定茶会的成败与否。

再则,茶会十分讲究搭配。

主人与客人通过茶道用具与茶具的合理搭配,将自己置身于协调的茶室空间之中。

最后,茶道的具体礼法。

主人接客时娴熟、麻利的动作往往使茶会的兴趣达到高潮。

每一份茶都包含着主人的心意。

举办茶会的房间称茶室,也称本席、茶席或者只称席。

茶室内设壁龛、地炉。

地炉的位置决定室内席子的铺放方式。

一般说来客人坐在操作人主人左手一边称为顺手席。

客人坐在操作人右手一边称为逆手席。

客人经茶室特有的小出口进入茶室,传说这种小出口是茶道始祖千利休模仿淀川小舟上的窗户设计的。

主人根据茶道的礼法,在规定的位置上,按规矩取茶具、按一定的顺序制茶。

为了使茶会获得成功,茶道的礼法表演至关重要。

正是茶道礼法将喝茶这一平俗的日常生活习惯艺术化,成为茶道。

礼法分三种即炭礼法、浓茶礼法、淡茶礼法。

礼法的不同主要基于地炉室内与茶炉室外以及有无搁板决定程序的不同。

表面上看起来既复杂又枯燥无味的操作程序,无论是位置、动作、顺序、工具均按照科学的安排尽可能地合理,以避免各方面的浪费。

为烧沏茶水的地炉或者茶炉准备炭的程序称炭礼法。

无论是初座、还是后座都分别设有初炭礼法与后炭礼法。

炭礼法的程序分为准备烧炭工具、打扫地炉或茶炉、调整火候、除炭灰、添炭、点香。

浓茶是茶道当中最郑重其事的一项仪式。

主要必须穿黑色的带白色纹饰的和服。

礼法进行期间,主人与客人几乎不进行对话。

学习茶道一般先从学习变通茶和薄茶开始。

薄茶是茶道最基本的礼法。

除薄茶、浓茶之外,由于流派的不同,有关器具的准备、圆竹刷搅和茶叶末使其起泡沫的使用、小绸布的叠法、茶杓的处理、捣茶叶末的方法都不尽相同。

日本茶道是必须遵照规则来进行喝茶活动,而茶道的精神,就是蕴含在这些看起来繁琐的喝茶程序之中。

日本茶道的规则

日本茶道的规则

日本茶道的规则日本茶道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有其相应的茶道规则。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规则,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的规则茶道不同于一般的喝茶,品茗,而是具有一整套的严格程序和规则。

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

正规茶室多起有“XX庵”的雅号。

茶室面积大小不等。

以“四叠半”(约合九平方米)大的茶室居多,小于四叠半的称“小间”,大于四叠半的称“广间”。

茶室的构造与陈设,基本上都是中间设有陶制炭炉和茶釜,炉前摆放着茶碗和各种用具,周围设主、宾席位以及供主人小憩用的床等。

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用竹制茶匙按一定动作将茶碗中的茶搅成泡沫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

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

茶道品茶分“轮饮”和“单饮”两种形式。

轮饮是客人轮流品尝一碗茶,单饮是宾客每人单独一碗茶。

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

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则热情相送。

茶道还讲究遵循“四规”,“七则”。

四规指“和、敬、清、寂”,乃茶道之精髓。

“和、敬”是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备的精神、态度和辞仪。

“清、寂”则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园应保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气氛。

七则指的是:提前备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应冬暖夏凉,室内插花保持自然美,遵守时间,备好雨具,时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

日本茶道的要求1.茶道环境布置房间拥有四张半榻榻米面积,有固定的墙壁,设有可供放置文房用具、可供写字用的固定台子设施,还设有可供放置一些艺术晶如花、香等的开放式壁架,地面铺满四张半榻榻米,一张榻榻米的规格是长1.909米、宽0.954米,茶室总面积是8.186平方米。

这给茶道的成立创造了个稳定的室内空间。

2.点茶法·是一种极真台子的茶法,点茶时要穿武土的礼服,在极真台子上面放上点茶用具,茶具的位置、拿法,动作的顺序,移动的路线,进出茶室的步数都有严格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茶道泡茶的步骤
日本茶道泡茶步骤
日本茶道是必须遵照规则来进行喝茶活动,而茶道的精神,就是蕴含在这些看起来繁琐的喝茶程序之中。

进入茶道部,有身穿朴素和服,举止文雅的女茶师礼貌地迎上前来,简短地解说。

进入茶室前,必须经过一小段自然景观区。

这是为了使茶客在进入茶室前,先静下心来,除去一切凡尘杂念,使身心完全融入自然。

开宗明义的一番话,就能领略到了正宗茶道的不凡。

然后在茶室门外的一个水缸里用一长柄的水瓢盛水,洗手,然后将水徐徐送入口中漱口,目的是将体内外的凡尘洗净,然后,把一个干净的手绢,放入前胸衣襟内,再取一把小折扇,插在身后的腰带上,稍静下心后,便进入茶室。

日本的茶室,面积一般以置放四叠半榻榻米为度,小巧雅致,结构紧凑,以便于宾主倾心交谈。

茶室分为床间﹑客﹑点前﹑炉踏等专门区域。

室内设置壁龛﹑地炉和各式木窗,右侧布水屋,供备放煮水﹑沏茶﹑品茶的器具和清洁用具。

床间挂名人字画,其旁悬竹制花瓶﹐瓶中插花,插花品种和旁边的饰物,视四季而有不同,但必须和季节时令相配。

每次茶道举行时,主人必先在茶室的活动格子门外跪迎宾客,虽然进入茶室后,强调不分尊卑,但头一位进茶室的必然是来宾中的一位首席宾客(称为正客),其他客人则随后入室。

来宾入室后,宾主相互鞠躬致礼,主客面对而坐,而正客须坐于主人上手(即左边)。

这时主人即去水屋取风炉﹑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可欣赏茶室内的陈设布置及字画﹑鲜花等装饰。

主人取器物回茶室后,跪于榻榻米上生火煮水,并从香盒中取出少许香点燃。

在风炉上煮水期间﹐主人要再次至水屋忙碌,这时众宾客则可自由在茶室前的花园中散步。

待主人备齐所有茶道器具时,这时水也将要煮沸了﹐宾客们再重新进入茶室﹐茶道仪式才正
式开始。

主人一般在敬茶前,要先品尝一下甜点心,大概是为避免空肚喝茶伤胃,而且抹茶可能会比较苦,所以先品尝一下点心,可以避免抹茶的苦涩。

敬茶时,主人用左手掌托碗,右手五指持碗边,跪地后举起茶碗,恭送至正客前。

待正客饮茶后,余下宾客才能一一依次传饮。

饮时可每人一口轮流品饮,也可各人饮一碗,饮毕将茶碗递回给主人。

主人随后可从里侧门内退出,煮茶,或让客人自由交谈。

在正宗日本茶道里,是绝不允许谈论金钱、政治等世俗话题的,更不能用来谈生意,多是些有关自然的话题。

日本茶道四规七则
茶道还讲究遵循四规,七则。

四规指和、敬、清、寂,乃茶道之精髓。

和、敬是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备的精神、态度和辞仪。

清、寂则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园应保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气氛。

七则指的是:提前备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应冬暖夏凉,室内插花保持自然美,遵守时间,备好雨具,时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喝茶,品茗,而是具有一整套的严格程序和规则。

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

正规茶室多起有XX庵的雅号。

茶室面积大小不等。

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用竹制茶匙按一定动作将茶碗中的茶搅成泡沫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

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

茶道品茶分轮饮和单饮两种形式。

轮饮是客人轮流品尝一碗茶,单饮是宾客每人单独一碗茶。

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

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
别,主人则热情相送。

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的区别
中国茶文化历史攸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而日本茶道自成体系,有其严格的程式。

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助智等精义,应该说都是健康向上的。

有学者认为,日本的茶道与中国的茶道有渊源关系。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主要有以下几点明显区别:
1、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多、相互抵触的少,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论来。

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

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

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开申明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2、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中国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

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是顺理成章的。

但它的四规、七则似乎过于拘重形式,打躬静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的。

中国茶文化最初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神仙世界很有渊源关系,作为艺术层面的中国茶文化强调自然美学精神便成了一种传统。

但是中国的茶道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也就道而无道了,影响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发挥和规范传播。

所以一说茶道,往往首推日本。

3、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各个层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

中国茶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便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


这种场合,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

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

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着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

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