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1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着手十法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着手十法诗歌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也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之一。
在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方面,以下是十种方法:1. 精读想要深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精读。
精读不仅仅是读懂诗歌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理解诗歌的含义和诗人的情感。
在精读过程中可以重复阅读,对于难以理解的句子可以不断琢磨,想明白了再往下读。
2. 分析诗歌的语言一首好的诗歌不仅仅是表达思想感情,还要有良好的语言符号。
因此,分析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从韵律、节奏、平仄等方面来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可以深刻理解诗歌的内涵,并体会到诗人为了表达情感所进行的“语言艺术创造”。
3. 关注诗歌的历史背景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与历史背景,因此诗歌也是如此。
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领略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同时,历史背景也会影响到诗歌的创作,并体现在诗歌中。
4. 视觉化为了更生动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视觉化的方式来帮助我们。
例如,可以画出诗歌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或者用一些图表来展示诗歌中的情感变化,这样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地把握诗歌的情感、情节和氛围等。
5. 抓住思想核心阅读诗歌时,要有意识地去抓住诗歌中的思想核心。
通过思想核心,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主题和情感,也能使我们对诗歌的理解更为深入。
6. 研究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的作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同时也能通过探究诗人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思想观点来更好的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7. 想象力诗歌常常运用想象力,有时用隐喻、比喻、对比等文学语言手法,让读者通过“暗喻”来获得感官上的体验,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8. 以心换心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不仅是读懂诗歌,更重要的是通过诗歌感悟到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并与自身体验联系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9. 对比多首诗歌多阅读、多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如何快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如何快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诗言志,文传情”,任何人写作总有一个目的,都是为宣传某种思想,造成一种舆论,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为,这种作者通过文学作品的具体容表达出来的某一思想意见,就是作品的思想感情。
而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
所以高考把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倾向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容,作为重点考查对象。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呢?1、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2、建功报国①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年不识愁滋味》。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又如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兄弟》、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诗歌鉴赏分析和评价诗歌思想感情

温庭筠《菩萨蛮》
1、依依不舍的留恋
(
如:柳永《雨霖铃》
四
)
2、情深意长的勉励
长 亭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送 别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
2、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五
3、仕途失意的苦闷
) 人
如:白居易《琵琶行》
4、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 许多多的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另外,一 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趋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 个别作品的个别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 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四、留意诗歌中所用典故
由典故入手 古代诗歌是以凝练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用一个典故就 可以省去许多文字。因此理解典故是把握古代诗歌思想感 情的重要途径。 (一)典故的类别 (1)引用前人语句
4、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伤春之愁、 家国之愁
5、南乡子(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 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 上尽层城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 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 代的文学作品。 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 感豪迈,在他们的诗作中,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 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 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态度 (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 析。(3分)
(2015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 题。(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 全诗简要分析。(5分)
(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 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 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故园 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 天杜甫流寓夔州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柔美。(3) 未缺指月圆,(4)列宿指群星。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 度进行赏析。
二、掌握全面、准确地把握诗的思想感情的核心 方法
小结: (1)抓住诗题 (2)抓住关键词 (3)抓住题材类型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 (5)抓住典型意象 (6)抓住注释
注释分类 介绍写作背景 介绍相关诗句
所暗示内容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 诗的思想感情。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
介绍别人评价
鉴 赏 诗 歌考 的点 思一 想 情 感
一、分清诗歌题材,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
送别抒怀诗
山水田园诗 咏物抒怀诗
羁旅思乡诗
边塞征战诗 即景感怀诗
闺情宫怨诗
怀古咏史诗 即事抒怀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歌作者身处何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客居他乡,孤寂思乡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现代诗歌的情感表达

现代诗歌的情感表达现代诗歌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语言风格,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表达。
它不再囿于传统的韵律和格律,而是更加注重情感的深度和自由的表达。
本文将从诗歌的形式、语言、意象等方面,探讨现代诗歌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
一、形式上的情感表达现代诗歌在形式上常采用自由诗的形式,没有规定的韵律和节奏限制,因此在情感表达上更加自由灵活。
诗人可以任意创作和安排诗歌的节奏、行数和行长,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种自由的形式使得现代诗歌能够更加直接地传递诗人的情感体验,给读者带来更加深刻的触动。
二、语言上的情感表达现代诗歌在语言运用上常常采用意象丰富、多义和模糊性较强的词汇,从而创造出抽象、富有隐喻的语言氛围,突出诗人内心情感的独特性。
通过这种语言的特点,诗人能够更加精准地表达他们深藏心底的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和共鸣。
三、意象上的情感表达现代诗歌在意象选择上注重独特的视觉感受和直观的情感体验。
诗人通过对事物的精准描绘和隐喻的使用,将情感转化为真实而新颖的意象,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这些意象往往是具有强烈感官效果的,如光线、色彩、声音等,能够直接触动读者的内心情感。
四、主题上的情感表达现代诗歌的情感表达关注的主题广泛而多样,既有对爱情、友情、亲情等人际关系的深入探索,也有对社会现实、人生哲理等抒发。
诗人通过鲜明的主题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通过对主题的切入,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入和具体。
不同的主题带出了不同的情感色彩,丰富了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现代诗歌是一个自由开放的表达平台,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语言风格,传达了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
通过形式上的自由灵活、语言上的深邃隽永、意象上的独特感知以及主题上的独具匠心,现代诗歌实现了情感表达的精准和深刻,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高考诗歌鉴赏一、如何分析诗中人物和作者的情感(教师)

高考诗歌鉴赏之一:如何分析诗歌中的思想感情:一、分析思想感情三步走:第一步、明确表达情感的手法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修辞手法: 手法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总论情与景关系:3、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景、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古讽今(借典故抒情),借事抒情。
第二步、仔细审视诗歌中的景物行为或典故的特点。
典故所表达的情感一般是固定的。
如:闻鸡起舞表达的事报效国家的愿望;燕然勒功表达的是对建功立业的渴望;黍离之悲表达的是对故国的思念,持节云中,表达的是对朝廷重用的盼望……景物常常与感情间有相似性。
另外,景物的描写角度及色彩的变化常常体现情感的变化。
第三步、读懂诗歌。
(一)读懂诗歌内容:1、懂得诗词的结构特点。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词。
上片: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下片:抒情为主2、读懂诗家语(1)以词语错综颠倒的方式组句;以词语超常搭配的方式组句;以词语省略压缩的方式组句;句子的反常组合。
(2)、抓住关键词句品情态(3)、抓住景事情。
(4)、看标题、作者及注释内容。
3、读懂诗词的表现手法。
二、理解诗词中的人物及作者的情感1、对人、对事、对景、对物的情感;2、具体情感体现: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赏析。
◎前两联写诗人所见的哪些意象?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在这首诗中,作者描绘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高尚品质?◎作者为什么要写……?他想借……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2.复习诀窍(1)了解诗歌中五种“局部”情感及其命题形式诗歌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有局部与整体之别。
虽然有的局部感情与全篇感情一致(如运用象征、烘托、渲染手法创作的诗歌),但有的也不尽相同(如运用衬托、对比手法创作的诗歌),而且,诗歌中时空的变化,诗人的情感往往也随之变化。
这些局部包括“字”“词”“句”“联”“阕”五种。
命题者常常着眼于局部设题,如“某字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尾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等。
(2)掌握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六种方法①细品标题。
标题是一首诗的眼睛,解读标题往往能得到许多有效信息:或显示文章的写作内容,或介绍作品的写作缘起,或透露作者的思想感情。
许多诗作蕴含的情感,细品标题便可知其大概。
②联系作者。
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的人生际遇,据人悟诗,对把握诗歌的情感大有裨益。
③分析意象。
分析意象可以迅速把握作者的感情脉搏,如“月亮”这个意象,常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
④捕捉诗眼。
抓住了诗眼,便抓住了解读诗歌主旨的钥匙。
有的字词虽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值得认真分析的。
⑤借助注释。
命题者往往在原诗后面附有注释,或介绍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或介绍作者的人生际遇,或介绍作者与诗中人物的关系,等等。
解题时,参考注释可以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诗作的情感。
⑥关注流派。
同一流派的诗作,其表达的情感常常是比较接近的。
山水诗表达的往往是流连山水,回归自然的情怀;田园诗表达的常常是表达对农耕与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边塞诗往往与报国激情、热爱边疆、控诉战争等情感相关。
关注相关流派有助于解读诗歌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1.能口述诗歌感情题的两大类别(局部感情题、整体感情题)及其特点。
2•能举例陈述诗人在诗歌中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一轮诊断】1.不会从多角度分析诗歌整体方面的感情。
不能从标题、作者、意象、语句、注释等方面分析与归纳诗歌的整体情感。
2•不能正确认识诗歌整体感情与局部感情的关系,不了解“词不离句” “词不离联” “词不离篇” “句不离联”"句不离篇”"联不离篇”的解读原则。
【二轮对策】1•常见题型◎这首诗(词、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这首词(诗、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联系上面的背景材料,分析……诗中的“……”含有哪些寓意。
◎ “……”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赏析。
◎前两联写诗人所见的哪些意象?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在这首诗中,作者描绘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高尚品质?◎作者为什么要写……?他想借……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2•复习诀窍(1 )了解诗歌中五种“局部”情感及其命题形式诗歌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有局部与整体之别。
虽然有的局部感情与全篇感情一致(如运用象征、烘托、渲染手法创作的诗歌),但有的也不尽相同(如运用衬托、对比手法创作的诗歌),而且,诗歌中时空的变化,诗人的情感往往也随之变化。
这些局部包括“字”“词”“句”“联”“阕”五种。
命题者常常着眼于局部设题,如“某字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尾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等。
(2)掌握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六种方法①细品标题。
标题是一首诗的眼睛,解读标题往往能得到许多有效信息:或显示文章的写作内容,或介绍作品的写作缘起,或透露作者的思想感情。
许多诗作蕴含的情感,细品标题便可知其大概。
②联系作者。
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的人生际遇,据人悟诗,对把握诗歌的情感大有裨益。
③分析意象。
分析意象可以迅速把握作者的感情脉搏,如“月亮”这个意象,常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
④捕捉诗眼。
抓住了诗眼,便抓住了解读诗歌主旨的钥匙。
有的字词虽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值得认真分析的。
⑤借助注释。
命题者往往在原诗后面附有注释,或介绍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或介绍作者的人生际遇,或介绍作者与诗中人物的关系,等等。
解题时,参考注释可以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诗作的情感。
⑥关注流派。
同一流派的诗作,其表达的情感常常是比较接近的。
山水诗表达的往往是流连山水,回归自然的情怀;田园诗表达的常常是表达对农耕与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边塞诗往往与报国激情、热爱边疆、控诉战争等情感相关。
关注相关流派有助于解读诗歌的思想感情。
3•解题技巧(1)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应从具体的意象、具体的诗句出发,综合运用上述六种方法。
(2)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要遵循“词不离句”“词不离联” “词不离篇” “句不离联” “句不离篇”“联不离篇”的解读原则,能借助局部情感理解整体情感,还要能在整体情感的关照下解读局部情感。
【突破训练】类题突破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1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①杨炎正②寒眼乱空阔,容意不胜秋。
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
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
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
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注]①多景楼:位于镇江北固山。
②杨炎正:南宋词人,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题:“风露巧欺客”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蕴含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拟人(或“比喻”或“双关”)。
对山河破碎,奸佞当道的深切忧虑;对报国无门、年华老去的悲慨和无奈;流露出寄情山水的归隐思想。
(“忽醒然”三句写奸佞当道,使爱国之士难有作为,满腔热血化作感慨。
“可怜”“空白”二句是自抒神伤与壮志难酬的感叹。
“都把平生”三句写出一腔悲愤:英雄困于末路,更加消损憔悴,随光阴的流逝老去,难有作为。
据前文可知,末句中“此意”是指报国壮志,但为时势所迫也只能将它“仗江月”“分付与沙鸥”,即沉沦江湖了。
2•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题: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诗人的感情主要是通过意象来承载的。
含着“新粉”的“嫩竹”脱下“故衣”的“红莲'袅袅升起的“烟火”,“采菱”归来的人,这些意象承载着作者的感情。
结合所学王维诗歌的特色和“山居即事”这一诗题可知诗歌表达的是幽居山中悠然闲适之情。
)3•喜见外弟旧又言别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外弟:即表弟。
题:说说“语罢暮天钟”一句描写了什么情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3•这句诗表现了诗人与表弟久别重逢后交谈的情景。
他们从白天一直谈到日落黄昏、寺院钟声响起,表现出两个人交谈的时间之长。
诗人明写他们交谈时间长,暗写他们相互倾诉的内容之丰富,交谈的气氛之热烈,从而表现出他们之间情谊的深长。
(诗歌往往“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要尽可能根据画面揣摩诗句的言外之意,从而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语罢暮天钟”字面上描写了诗人与表弟久别重逢后交谈一直谈到日落黄昏、寺院钟声晌起的情景,表现出两个人交谈的时间之长。
言外之意是说他们相互倾诉的内容之丰富,交谈的气氛之热烈,从而表现出他们之间情谊的深长。
)4•虚堂寇准[注]虚堂寂寂草虫鸣,欹枕难忘是旧情。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注]寇准(961 —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
因刚直不阿,两次罢相。
题:本诗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月光斜照在半截窗户上,又把稀疏的树影投在堂屋的地上,夜半更深,风露渐浓,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
环境的凄清是作者心境凄然的折射,暮年迁谪,写出了诗人难忘旧情的凄楚之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斜月”照“半轩”映“疏树”,“夜深风露更凄清”,环境的凄清是作者心境凄然的折射,结合注释可知,这首诗写出了诗人难忘旧情的凄楚之感。
)5•眼儿媚阮阅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杆。
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
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题:“一双燕子,两行征雁”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反衬。
词人借双飞燕和两行雁(成双成对的燕和雁)反衬自己此刻的孤独,抒发了思妇的形单影只,无限孤寂的情感。
(从上阕“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杆”与“画角声残”,以及下阕“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可知“一双燕子,两行征雁”隐含的是思妇的离愁与寂寞。
)6•鹧鸪天夏竦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
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
相斟相劝忍分离。
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题:这是一首送别词,作者假托一个女子的身份、口气,抒写她与爱人分别时的离情别绪。
清代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价说:“语不深而情深,千古离别之词,以此为最。
”请问词的上阕表现了女子怎样复杂的心情?答:6.离别之前,女子郁闷难过,整天无心描眉梳妆,见到丈夫打点行装,她更是无精打米,愁上心头。
表现了女子对爱人强烈的不舍之情。
然而,女子在饯行时唯恐丈夫伤心,却是竭力控制情绪,强忍泪水,又表现了女子的细心和对丈夫的关心。
(本词着力通过对主人公动作、神情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传达离别之愁。
“无心扫黛眉”“愁见理征衣”表现了女子对爱人强烈的不舍之情,尤其“阁泪汪汪不敢垂”这一细节更是体现女子的细心和对丈夫的关心。
)7. 长相思纳兰性德①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②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①纳兰性德:满洲贵族,著名词人。
②榆关:山海关。
题:“聒碎乡心梦不成”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比拟。
风雪“聒”,拟人;“碎乡心”,拟物。
既表现思乡之情,又反映边关行军的悲壮情怀。
(因阵阵风雪“聒碎” 了“乡心”以致“梦不成”。
此“梦”是何梦?是思乡之梦。
阵阵风雪从何而来?由边关行军而来。
所以这一句也表现边关行军的悲壮情怀。
)& 江城子观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便做:纵使。
题: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
这首词抒发了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
[尽管诗中“杨柳”“飞絮”的内涵是固定的(如“留别”“飘忽”也要依据词作的情意进行具体分析。
从词作内容与其中“动离忧,泪难收”“人不见,水空流”“流不尽,许多愁”等字眼可见本词“杨柳” “飞絮”意象的内涵,不仅有传统的“惜别” “漂泊”之意,而且有对春光易逝的留恋、感伤之情。
]9.同王徵君湘中有怀谓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