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死亡病例讨论流程图

合集下载

完整版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完整版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注:本文为全文的五分之五内容。)
1.医疗机构应积极宣传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成果,提升社会影响力。
2.通过媒体报道、学术交流等方式,推广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促进医疗行业的共同进步。
三十三、总结与展望
1.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死亡病例讨论工作进行总结,提炼经验,查找不足。
2.展望未来,医疗机构应持续优化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为提升医疗质量不懈努力。
二十二、隐私保护
1.在死亡病例讨论过程中,应严格保护患者隐私,不得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2.讨论时使用的病例资料,应去除患者敏感信息,确保讨论活动不侵犯患者隐私权。
二十三、伦理审查
1.对于涉及伦理问题的死亡病例讨论,应提交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审查。
2.伦理审查的重点是保护患者利益,确保讨论活动符合伦理原则。
二十八、学术研究
1.鼓励医务人员将死亡病例讨论中发现的新问题、新经验进行学术研究。
2.医疗机构应支持死亡病例相关的科研工作,为学术研究提供便利条件。
二十九、制度修订与更新
1.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应根据医疗发展、法律法规变动等因素,定期进行修订与更新。
2.修订过程中,应广泛征求医务人员意见,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总结发言:由主持人对讨论情况进行总结,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
五、讨论要求
1.讨论内容应真实、客观、全面,避免主观臆断。
2.参会人员应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
3.讨论过程中,要注重分析死亡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六、记录与反馈
1.死亡病例讨论会应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时间、地点、参会人员、讨论内容等。
二十、质量控制
1.死亡病例讨论委员会应定期对讨论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死亡病例讨论(课堂PPT)

死亡病例讨论(课堂PPT)

【手术所见】:如上所述。
【引流物或填塞物种类及数目】:否
【纱布及器械数目是否清点】:是
主刀医师:陈乔
术中情况(2018-6-15)
术中造影提示: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未见明显狭窄, TIMI血流3级,左心检查未见异常,右心导管检查示:左 肺动脉:82.8cmH2O,主肺动脉88cmH2O,右心室 65.1cmH2O,右心房35.8cmH2O。
Murphy‘s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
脊柱及四肢活动自如无畸形,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生理反射
7
正常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辅助检查
心脏彩超:右心增大三尖瓣反流(重度),反 流压差增高,考虑继发有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 反流(轻度)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减 低。心脏彩超:右心增大三尖瓣反流(重度), 反流压差增高,考虑继发有肺动脉高压肺动脉 瓣反流(轻度)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 减低。心 功 能 EDD:39mm ESD:27mm EF:58% FS:30%多普勒检测:二尖瓣前向 血流频谱E<A,三尖瓣上探及大量反流,瓣口
3
现病史
入院前10天,患者再次出现心累、气促,伴 胸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双下肢中度凹陷 性水肿,无恶心、呕吐、胸闷等症状。入院前 10天,患者再次出现心累、气促,伴胸痛、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 无恶心、呕吐、胸闷等症状。
4
既往史
自诉4年前于诊所测血压偏高,服用药物治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后血压正常,平素未规律监测血压。
8 反流速度Vmax=5.04m/s,PG=101mmHg,
辅助检查
胸部CT: 1.双肺散在纤维化,双肺下叶积左肺 上叶少许磨玻璃影。2.主动脉壁钙化;心包积 液;胸椎退变。3.肝右叶钙化。

死亡病例讨论ppt课件

死亡病例讨论ppt课件

PH 7.303,PO2 75.9mmHg,PCO2 38.8mmHg,K 3.84mmol/L,Na 133.5mmol/L,
06
GLU 7.5mmol/L,乳酸 4.2mmol/L,BE -7.01mmol/L,FIO2 100%(06-03,23:23)
07
PH 7.331,PO2 53.7mmHg,PCO2 42.5mmHg,K 3.60mmol/L,Na 132.6mmol/L,
08
09
PH 6.664,PO2 48.6mmHg,PCO2 64.2mmHg,K 6.4mmol/L,Na 139.7mmol/L,
GLU 10.6mmol/L,乳酸 14.9mmol/L,BE -30.51mmol/L,FIO2 100%(06-04,10:06)
PCT 18.22ng/ml,WBC 28.8x10^9/L,N 85.9%,L 7.2%,HGB 177g/L,PLT
PH 7.349,PO2 96.1mmHg,PCO2 42.5mmHg,K 4.23mmol/L,Na 136.6mmol/L,
03
GLU 5.6mmol/L,乳酸 2.4mmol/L,BE -2.73mmol/L,FIO2 55%(06-03,11:00)
06-03夜班接班后
接班后立即查看患儿生命体征,持续机械通气中全身皮肤黏膜仍苍白,氧饱和度不稳,波动在 85%-88%,气促明显,反应差
感谢各位观看
Thank you for your criticism
汇报人:靳新耀
部门:儿科
GLU 7.6mmol/L,乳酸 8.4mmol/L,BE -13.81mmol/L,FIO2 60%(06-03,02:51)
01

死亡记录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课件

死亡记录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课件
③死亡诊断:包括患者死亡前的各种疾病。 ④死亡原因:指导致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
死亡记录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22
四、死亡病例讨论记录书写要求及格式
死亡记录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23
(一)死亡病例讨论记录书写要求
1、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是由科主任或具副主任 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 对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分析的记录。死亡病例讨 论记录在患者死亡一周内完成,特殊病例尽快 讨论。
死亡记录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34
Thank you !
死亡记录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35
死亡记录和死亡病例 讨论记录
十八项核心制度
1.首诊医师负责制度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4.会诊制度 5.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6.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7.术前讨论制度 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9.查对制度
10.病例书写与管理制度 11.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12.分级护理制度 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 制度
75mg静推后,再次300J电除颤,仍无效,很快出现心电停止。继续
胸外心脏按压,辅助通气,重复静推肾上腺素等药,心电监护持续
直线,抢救35分钟无效,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6:40临床死亡。王××主任医师,高
××主治医师,李××住院医师,王××主管护师,张××护士参
加了抢救。患者儿子抢救时在场,拒绝做尸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死亡记录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25
5、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由住院医师书写,主持人 审查、修改并签名。
6、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要另立专页,置于死亡记 录之后,归档于病案中。
死亡记录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26
(三)对死亡病历和科室召开死亡病例 讨论会议的几点说明和要求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病人死亡后,必须在死亡后一周内进行死亡病例讨论。

2.涉及纠纷和刑事案件的死亡病例必须在6小时内完成死亡病例讨论。

须尸检的病例,待病理报告发出后进行讨论,但不得迟于2周。

3.参加死亡病例讨论的人员由医务科根据情况决定。

4.死亡病例讨论程序:
(1)讨论前主管医师必须完成死亡记录。

(2)讨论时主管医师汇报病情摘要、治疗经过、死亡原因。

(3)讨论内容应包括:诊断、治疗、死亡原因及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5.死亡讨论记录:
(1)各科建立专用死亡讨论记录本,在进行死亡病例讨论时,指定人员在死亡讨论记录本上按要求进行记录。

(2)死亡讨论记录本应指定专人保管,未经分管副院长或医务科同意,科室外任何人员不得查阅或摘录。

(3)主管医师根据讨论发言内容进行综合整理,经科主任或主持人审阅签字后,附在病历上。

医院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医院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死亡病例的讨论,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特制定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二、定义死亡病例诊疗过程的讨论的流程标准。

三、职责1.医务部负责制定和修订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2.临床科室医师负责执行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3.临床科室主任负责监督和检查本科室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执行。

4.医务部负责监督和检查全院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执行。

5.主管院长负责监督检查医务部考核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执行情况。

四、程序1.讨论对象(1)死亡病例均应在病人死亡后一周内进行讨论;(2)涉及纠纷和刑事案件的死亡病例必需在6小时内完成死亡病例讨论;(3)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后一周内完成;2.讨论程序(1)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必要时由医务部组织,科室全体医师,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及相关人员参加.(2)讨论前主管医师必须完成死亡记录。

(3)讨论时主管医师汇报病情摘要、治疗经过和死亡原因;上级医师和参加抢救的其他医师予以补充;参加讨论人员应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对诊疗意见,死亡原因,抢救措施进行详尽分析。

(4)讨论内容应包括:诊断、治疗、死亡原因和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3.死亡讨论记录:(1)各科建立专用死亡讨论记录本,在进行死亡病例讨论时,指定人员在死亡讨论记录本上按要求进行记录。

(2)死亡讨论记录本应指定专人保管,未经主管院长或医务部同意,科室外任何人员不得查阅或摘录。

讨论由主管医师负责记录和登记。

(3)主管医师根据讨论发言内容进行综合整理,经科主任或主持人审阅签字后,附在病历上。

(4)讨论记录由科主任审签,一式两份,一份附病历存档,一份存医务部备查,同时填写《死亡病例登记》。

五、考核1.考核方法(1)参加科室和全院死亡病例讨论,考核讨论对象、准备、程序、记录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查阅死亡病历,《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考核讨论是否及时、是否分别按发言人记录、有无结论性意见及审签,是否及时填报《死亡病例登记》。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流程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流程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流程
死亡病例
突发死亡、死因不明、医疗纠纷、一般死亡
用于做尸检的病例需在尸检报告做出1周内进行
一般死亡后1周内召开病例
讨论,特殊病例应及时完成
涉及纠纷和刑事案件的死亡病例讨
论须在6小时内完成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主持
参加人员:全科所有医护人员,必要时医务科派人参加
讨论内容:最后诊断,死亡原因,诊断和治疗中存在的不足及经验教训经治医师完成死亡记录,将各种检查结果汇总
汇报病情摘要
最后诊断治疗过程死亡原因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各级医师充分发言,全面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任何意
见、见解均应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主持人归纳小结
科室内应当建立专用死亡讨论记录本,在进行死亡讨论时,指定人员在死亡讨论记录本上按要求进行记录。

并指定专人保管,未经医务科或主管院长同意,科室外任何人不得查阅或摘录经治医师及时做好记录,并将讨论情况进行综合整理,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参加讨论人员详细发言、讨论意见和总结。

经科主任或主持人审阅无误后签字,附于病历。

(完整版)死亡病例讨论流程图

(完整版)死亡病例讨论流程图
各级医师及有关人员按职称由低到高分别发表意见,对病例进行分析。
讨论内容
记录
讨论由主管医师作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记录人、主持人双签字。
总结
应重点进行死亡原因的分析,涉及分析病因、对抢救措施的意见,结论应包括对死亡原因的认定和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报医务科,如有违反医疗制度,依据相关的奖惩制度进行相应的奖罚
死亡病例讨论流程图
制定相应的考核管理办法
病人死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死亡病例讨论应在患者死亡后1周内(特殊情况下可立即或延迟讨论)进行讨论。
病例讨论
由本科室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持,全体医护人员参加,必要时请相关专业的相关人员参加。
汇报病情
经治(主管)医生汇报病情:要求简洁、重点突出,包含病情简介、诊治抢救经过、死亡原因的初步分析、死亡诊断,并提出要求讨论的主要内容等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三、(5)死亡病历讨论制度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病人死亡后一周内组织病例讨论,特殊病例应随时组织讨论。

已进行尸检病人的病例讨论,待尸检病理报告后进行,但一般不超过二周。

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医务科派人参加.死亡病例讨论必须设专门记录本记录,并摘要记入病历。

死亡病例讨论必须明确以下问题:1。

死亡原因.2。

诊断是否正确。

3。

治疗护理是否恰当及时。

4。

从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

5.今后的努力方向。

附件:死亡病例讨论流程与要求1。

讨论时间:一般应在死亡后一周内组织讨论,特殊病例应及时组织讨论,已进行尸检病人待病理报告出来后立即组织讨论。

2.讨论地点:医师办公室(或示教室)3。

参加人员: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科内实习医师、护士长。

必要时医务科并召集影像、检验、病理、药师及其他临床科室主任参加,邀请分管院长参加。

4。

主持人:科主任(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5。

讨论内容:(1)分析疾病的诊断;(2)分析病情发展、治疗措施、转归;(3)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4)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吸取的经验教训.6。

讨论流程及要求6。

1主持人简要说明病情及讨论目的,宣布讨论开始。

6。

2经治(主管)医生汇报病情:要求简洁、重点突出,包含病情简介、诊治、抢救经过、死亡原因的初步分析、死亡诊断,提出要求讨论的主要内容等。

6。

3各级医师及有关人员按职称由低到高分别发表意见,对病例进行分析.6。

4主持人总结:①对诊断及诊断依据的分析和鉴别要涉及到“该诊断"国内外的诊治进展。

②诊治经过的分析,如是否符合诊疗常规,是否做到合理检查、合理医疗,疾病的转轨是否是疾病的自然进程,对死亡原因要做出明确的结论。

③该例病人在诊断、治疗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应从中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6.5主持人查看死亡讨论记录并签字:①前记填写要全面,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初步诊断、主持人、参加人员(全名+职务或职称)、讨论主题、讨论目的、讨论时间、记录者。

护理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护理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护理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凡死亡病例,一般应于患者死亡后一周内进行讨论。

2.急危重症及纠纷病人死亡,科室及时通知科护士长,由科护士长牵头负责并通知相关科室人员参加讨论,必要时请护理部派人参加。

3.一般死亡病例由病区护士长牵头负责,通知科室相关人员参加。

4.讨论会由病区护士长主持,科室做好完整讨论记录,病区做好存档保管,保存期至少三年。

5.责任护士简述病史、护理经过,管床医生汇报医疗死亡病例讨论结果,当班护士汇报抢救过程,全体护理人员从护理的角度对死亡病例的护理过程进行讨
论分析。

6.科室根据讨论结果做好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修订相关制度流程。

死亡病案讨论制度

死亡病案讨论制度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讨论时限
①一般情况下,患者死亡1周内进行;
②特殊情况医疗纠纷、猝死病例应及时讨论,形成初步意见,同时动员家属做尸检,凡同意尸检的家属必须在尸检志愿书签字,然后保留于病历中;
2、参加人员
①一般死亡病例,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主持,全体医师参加;
②疑难病例或有纠纷病例,由科主任主持,科室所有医师和有关的医技、护理人员参加,特殊情况由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及相关科室派人参加;
3、讨论内容
死亡病例讨论必须明确以下问题,即死亡原因、病理报告、死亡诊断和治疗抢救是否适当、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4、讨论程序
①经治医师汇报病例,包括:入院情况、诊断及治疗方案、病情的演变、抢救经过等;
②管床主治医师、医疗组长补充入院后的诊治情况,对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③其它医师发表对死亡病例的分析意见;
④主持人对讨论意见进行总结;
5、讨论内容简要记载于死亡病例讨论登记本中,详细内容经整理后,
以“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的形式置于病历中,带组主治医师、医疗组长或科主任及时审阅签章,出科归档;。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g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g
〔4〕讨论内容应包括:诊断、治疗、死亡原因和 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3.死亡讨论记录: 〔1〕各科建立专用死亡讨论记录本,在进行死亡
病例讨论时,指定人员在死亡讨论记录本上按要求 进行记录。 〔2〕死亡讨论记录本应指定专人保管,未经主管 院长或医务部同意,科室外任何人员不得查阅或摘 录。讨论由主管医师负责记录和登记。 〔3〕主管医师根据讨论发言内容进行综合整理, 经科主任或主持人审阅签字后式两份,一份附病 历存档,一份存医务部备查,同时填写?死亡病例登 记?。
成;
2.讨论程序
〔1〕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必要时由医务部组织,科 室全体医师,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及相关人员参加.
〔2〕讨论前主管医师必须完成死亡记录。
〔3〕讨论时主管医师汇报病情摘要、治疗经过和 死亡原因;上级医师和参加抢救的其他医师予以补 充;参加讨论人员应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对诊疗 意见,死亡原因,抢救措施进行详尽分析。
五、考核
1.考核方法 〔1〕参加科室和全院死亡病例讨论,考
核讨论对象、准备、程序、记录是否符合规 定要求。
〔2〕查阅死亡病历,?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本?,考核讨论是否及时、是否分别按发言 人记录、有无结论性意见及审签,是否及时 填报?死亡病例登记?。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目的
为了标准死亡病例的讨论,及时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特制定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四、程序
1.讨论对象 〔1〕死亡病例均应在病人死亡后一周内
进行讨论; 〔2〕涉及纠纷和刑事案件的死亡病例必
需在6小时内完成死亡病例讨论; 〔3〕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后一周内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级医师及有关人员按职称由低到高分别发表意见,对病例进行分析。
讨论内容
记录
讨论由主管医师作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记录人、主持人双签字。
总结
应重点进行死亡原因的分析,涉及分析病因、对抢救措施的意见,结论应包括对死亡原因的认定和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报医务科,如有违反医疗制度,依据相关的奖惩制度进行相应的奖罚
死亡病例讨论流程图
制定相应的考核管理办法
病人死亡
死亡病例讨论应在患者死亡后1周内(特殊情况下可立即或延迟讨论)进行讨论。
主任医师)主持,全体医护人员参加,必要时请相关专业的相关人员参加。
汇报病情
经治(主管)医生汇报病情:要求简洁、重点突出,包含病情简介、诊治抢救经过、死亡原因的初步分析、死亡诊断,并提出要求讨论的主要内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