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视频吴正宪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教学

合集下载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包括例1、例2、例3三个例题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部分内容是学习和探索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是学生认识面积的开始。

面积概念是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其他相关内容的重要基础。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

例1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直观认识面积概念。

首先,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一些物体表面入手,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的活动,为学生认识物体的“面”和“面”的大小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在此基础上,用描述的方式,借助具体事例说明“面积”的概念。

由于学生常常误认为只有向上的面(正对的面)才有面积,只有规则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才有面积,为了让学生更全面的理解面积的概念,教材安排了不同的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对面积含义的理解。

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时,已经初步体会了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而且学生对“单位”的相同有一种本能的认识,因此教材没有在“统一单位”(大小)上“大做文章”,而是重点让学生体会选择什么样的图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

基于这样的认识,例2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包括为什么要有单位和用什么图形做面积单位两方面。

通过这一学生亲自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测量经验,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

在统一了认识——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更合适后,教材通过例3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采用数学规定与直观认识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面积单位。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这些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为今后进行面积的估测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学好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为以后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我眼中的最美课堂——走进吴正宪老师的课堂《面积的认识》分享稿

我眼中的最美课堂——走进吴正宪老师的课堂《面积的认识》分享稿

我眼中的最美课堂——走进吴正宪老师的课堂《面积的认识》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吴正宪老师执教的《面积的认识》这节课。

下面我从这几个方面做简单的介绍:吴正宪老师简介:吴正宪,女,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

现任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数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多年来,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从"小学数学归纳组合法"到"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四步曲",吴正宪老师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她的数学教学被称作"爱与美的旋律"。

吴正宪老师《面积的认识》这节课,以一个关于“尼罗河”涨水后人们圈地的故事开始,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故事中悄悄渗入面积这一概念,让学生跟着老师触摸土地的“面”,找找感觉,感受到面,同时,联系旧知,让学生比较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不一样,从而学生更清楚的明白到“面积是周长里面的东西”。

吴老师全新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技艺,爱生如子的教学情感,热情高雅的人格魅力,让我为之折服。

纵观一节课,整个设计水到渠成,没有丝毫矫揉造作,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我边听课,边反思:同样是教,为何吴老师对于同样的教学设计却能运用到极致呢?我细细比较,究其原因就是吴老师这节课上展示出了以下亮点:亮点1: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吴老师安排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问题的引入由学生自己提出,“面积是什么?”、“面积怎样计算?”、“面积是谁提出来的?”、“面积到底有多大?”、“面积能用尺子量吗?”“是不是所有图形都有面积?”……这既充分保证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关注度,又保证问题贴近学生已有思维能力和知识基础。

问题的解决由师生共同建构,实现两个主体作用的发挥。

问题的延伸亦使学生处于愤匪状态,实现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的最佳教学状态。

吴正宪公开课面积教学设计【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吴正宪公开课面积教学设计【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吴正宪公开课面积教学设计【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想听阿凡提的故事吗?让电脑老师来给我们讲一讲阿凡提的故事!(播放)……最后,阿凡提和巴依老爷签了这一份契约:“将自己的院子的60米,以10元钱卖给巴依老爷。

明日就将院子的60米交给巴依老爷,永不反悔。

特此证明。

”第二天,阿凡提接过巴依老爷的10元钱,哈哈大笑,巴依老爷这才大呼上了这契约的当。

但他只能白白付出这10元钱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份契约有什么问题吗?生:我觉得问题出在60米上,因为60米只是表示长度。

生:60米表示线段的长度,巴依老爷只得到一条线段那么细的一块地,就等于没有得到。

师:是呀,那么你知道这份契约到底该怎么改才是正确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二、感知面积师:拿出课本,摸一摸它的边,有什么感觉?生:感觉是一条线。

师:如果想量出边的长度,可以用什么工具?生:尺子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生: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师:再仔细观察,课本的封面与桌面哪个大?生:桌面大师:再摸一下,和摸课本的边的感觉一样吗?生:不一样,封面和桌面摸起来感觉平平的。

师:如果要知道面的大小,能用尺子去量吗?生:不能。

尺子量的是长度,不是面的大小师:说得对。

我们给物体表面的大小一个新的名称,叫作“面积”。

师: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有面积吗?生:(略)师:大家一起来看这些平面图形(长方形,圆,正方形,三角形),谁能比较一下,谁最大?生:长方形最大师:你是怎样比的?生:把圆放在长方形里面,还没放满。

师:那么,正方形和三角形呢?生:三角形可以放在圆里生:正方形可以放在三角形里师:说得真好。

现在谁能说说,哪个平面图形最大,哪个最小?生:长方形最大,正方形最小。

师:平面图形也有大小。

我们把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作面积。

现在谁能概括一下什么叫面积?生: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三、引导探索面积单位师:请同学们拿出信封中的图形1和图形2,比比哪个大?说说怎么比?生:图形2大。

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5.1面积和面积单位——认识面积-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5.1面积和面积单位——认识面积-人教版

课桌的面
笔记本
椅子的面
文具盒盖的面
笔记本的面
物体的表面
微课名:认识面积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第1课
比较黑板表面的面积和数学书封面面积的大小
黑板的表面的面积比数学书的封面面 积大
微课名:认识面积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第1课
比较1元硬币和1角硬币面积的大小
1元硬币比1角硬币的面积大
物体的表面
微课名:认识面积
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第1课
黑板的表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 数学书的封面比黑板的表面小
物体表面是有大小的
微课名:认识面积
初步感知面积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第1课
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 的面积。
微课名:认识面积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第1课
你能不能再说出一组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微课名:认识面积
认识封闭图形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第1课
封闭图形的大小叫 做封闭图形的面积
封闭图形
封闭图形也是有 大小的
大小无法确定没有面积
微课名:认识面积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第1课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第1课
什么叫做圆的面积?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第1课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第1课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第1课 说一说摸一摸下面物体的表面。
长方形的大小叫做
数学书的封面比黑板的表面小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第1课

专题讲座《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吴正宪

专题讲座《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吴正宪

专题讲座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吴正宪)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话题一吴正宪(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彦伟(北京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张杰(北京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课程简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标解读及教学思考,主要介绍《数学课程标准》关于“图形与几何”内容的规定,包括核心概念、内容主线、具体要求。

本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话题:1.如何在观察、操作中“认识图形”抽象出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2.如何以“图形的测量”为载体,渗透度量意识,体会测量的意义,认识度量单位及其实际意义,了解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并在具体问题中进行恰当的估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3.如何通过“图形的运动”探索发现,体会研究图形性质的不同方法,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研究图形性质的兴趣?4.如何通过学习“确定图形位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学习要求】1.请老师们认真观看视频,明确下列观点:( 1 )了解数据“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的内涵,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2 )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变化及主线分析;( 3 )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教学策略。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完成下面两项作业:( 1 )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认识中,直线概念建立是儿童学习的难点,为什么?怎么突破?( 2 )选择 1 个对您启发最大的内容,做一次教学实践(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学生调研等)。

2011版课标终于要公布了,新课标修订后有哪些变化。

这一讲主要讲“图形与几何”这个领域的变化。

新课标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有几个核心概念。

主要有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等。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更直观的理解如下图: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的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探索思路预测结果。

创立"四交"新法增强研修实效

创立"四交"新法增强研修实效

何增强 “ 交流 ” 的实效性 ?我认 为“ 四交” 教研 活动是获得 “ 交 的过程 中, 还要对名师课堂 “ 交法” 进行深 度剖析 , 学 习名师课
“ 赏” 交— — “ 赏析” 结合 。 学 习“ 交法”

建构 主义理论认为 : 认 知过程是转换 、 简约 、 加工 、 贮存 、
2 . “ 凝” : 研讨 总结, 凝 练模 式 。
学 习和感悟展开研讨 。 大家都 以 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 如何
“ 凝” 是“ 辩交 ” 的最后环节 。由组长总结本组“ 四交 ” 教研
交流 ” 的方法 , 促使各 自 思考 , 然后共 同研讨 , 进行团队感悟反 成果 , 凝练本组教研主题 的“ 交流” 模式 , 并从实用性 、 科学性 、
1 . “ 赏” : 确定主题 。 欣 赏主 题 。 二、 “ 悟” 交— — “ 学研 ” 结合 。 领悟“ 交法”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要 求我们教师有 全新的教育理 念, 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 , 全 新的教学行为 。感悟是经验学习
的工具 , 经历必须经过感悟 , 才能升华 为经验知识。“ 悟交 ” 是
一Hale Waihona Puke 总结法 、 对话 法等 , 按照“ 学 研” 结 合的方法 , 领悟“ 交法 ” 。 主题展开。其次 , 根据本组确定的主题 , 备课组 全员欣赏名 法 、
1 . “ 学” : 自主学习 , 自我 感悟 。备课组 全体成员结合个 人
师教学实录 、 教学设计等 , 选择 资源 中与之相关 的“ 交流 ” 内容 “ 学研 ” 结合具体操作如下 :
2 . “ 析” : 剖 析 主题 . 分析思考。
现, 促成共识 、 共享 、 共进 ,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 同发展 。那么如

用感觉丰盈课堂——特级教师吴正宪“认识面积”教学片段与赏析

用感觉丰盈课堂——特级教师吴正宪“认识面积”教学片段与赏析

用感觉丰盈课堂——特级教师吴正宪“认识面积”教学片段与赏析作者:唐小琴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5年第1期江苏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226600)唐小琴[摘要]感觉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最先通道,数学学习也离不开和数学的概念本质有关联的“感觉”参与。

要在教学实践中将这种理解变成行动,唯有通过典型课例的分析来提供操作性的引导。

[关键词]感觉数学学习方式吴正宪建立模型[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5)02-005课堂教学的改革和诸多改革一样,不能太激进,只能在循序渐进中螺旋上升。

2011年以来,不少名师都“老课新上”,用最新的教学理念诠释原来的经典。

不久前,我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的“认识面积”,吴老师以其特有的风格和独有的韵味,将这节自己的经典课作了唯美的表达。

这节课上,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吴老师多次询问学生“你有感觉了吗?”个人以为,吴老师之所以反复提这样的问题,正是看到“感觉”在学生学习中的内在价值。

笔者试着就吴老师几个提出“感觉”的教学片段进行解读。

【片段一】直观的感觉——面积的大小师:今天吴老师和你们一起学数学,我们研究什么问题呢?看这里——(板书)面积。

听说过“面积”吗?你在哪听过?生1:黑板上有面积,桌子上也有面积。

(边说边用手指画)师:看到“面积”二字,你有什么问题呢?生2:面积和周长有什么不同?生3:面积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学面积?……师:是啊,面积到底长什么样,到底长在哪?面积又是怎么来的呀?师(讲解):古埃及有条尼罗河,当河水退下去的时候,人们开始争土地。

(边讲解边在黑板上画了两块不规则的土地,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给两块地涂色)师:看着他们涂色,你们有什么感觉?生4:红色的土地大,黄色的土地比较小。

师:让我们一起来描一描这两块地的边线(师在黑板上描,学生伸出手跟着一起描)再摸摸这块地的面积。

《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公开课的课堂教学实录

《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公开课的课堂教学实录

《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公开课的课堂教学实录《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公开课的课堂教学实录一、导入师:老师从舟山出发,经过宁波到你们江苏徐州,路很远,你们说这么长的路程该用哪个长度单位来表示?生:千米。

师:那么,比“千米”小一点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呢?生:米。

师:比“米”再小一点的长度单位又是什么呢?生:分米。

师:对。

比“分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还有吗?生:厘米,毫米。

师:是的。

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可以用长度单位如“千米、米、分米、厘米”等表示。

二、面积的含义师:(边说边出示两条线段)请同学们观察这两条线段,你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出示两片叶子)这两片叶子又有什么不一样呢?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物体既有长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

黑板、课桌、书本、树叶、银幕、文具盒等都可以叫做物体(板书:物体)。

师:(出示文具盒)这也是一个物体,一眼看去,你们先看到的是什么?生A:外面。

生B:表面。

师:是的。

许多物体都有它们的表面。

例如,黑板面,叶子的表面,书本的封面……你们能再举出一些物体的表面吗?学生举例(略)。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

现在老师请大家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觉?生A:桌子的表面光光的。

生B:桌子的表面大,课本的表面小。

师:大家的感觉都不错。

课桌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课桌表面的面积比较大;课本的表面比较小,我们就说课本表面的面积比较小。

(板书:面积)那么,文具盒的表面比较小,可以怎么说呢?生:文具盒的面积比较小。

师:黑板面比桌子面大,又可以怎么说呢?生:黑板面积比桌子面积大。

师:你还能想到什么呢?生:还可以说桌子面积比黑板面积小。

师:说得真好。

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形成板书)师:(出示图形)物体表面有大有小,那么这些平面图形(板书)也有大小吗?生:有。

圆比三角形小。

师:对。

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圆的面积比三角形的面积小。

再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还可以比较那些图形之间的面积大小吗?(生交流)师:我们说,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教学
三户刘小学
liuyun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教学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

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
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2)学具两人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教法和学法
我选择的基本教法、学法有
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

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

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自学辅导法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出示米尺和学生尺。

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

(板书物体表面)『《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这一环节中,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物体表面”的经验呼之欲出,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

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下节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埋下伏笔。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


(1)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2)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运用“面积”一词造句比如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1)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
(2)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

(3)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