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部分资助项目一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部分资助项目一览
在第三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任期内,由于鼓励自由探索、关注理论研究,根据首都需求及“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部署、资助了一批基础性研究项目。这批项目紧密结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使市自然科学基金为首都发展服务的方向更加明确,产生了一批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在这里,我们选择了近年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部分项目予以介绍。
在为首都城市建设服务方面
“北京市公路桥梁损伤识别与维护智能决策技术”项目从理论和应用方面研究了公路桥梁损伤识别、健康诊断和维修智能化决策等问题。研究成果已用于普查全市公路桥梁60余座。对包括永立桥、白纸坊立交桥等在内的全国20余座公路桥梁进行了静力、动力或腐蚀测试。完成了大北窑立交桥、武汉长江四桥等10座桥梁结构的模型重构,失效及全寿命分析和安全性能综合评估等。
“城市地下管网检漏及其定位技术的基础研究”,项目针对城市地下自来水管网泄漏,提出了泄露定位的模型和小
波去噪与相关分析结合的方法以及模态声发射的方法来实现定位。研究长距离声学检测方法及定位技术。通过研究,建立了导波在管道中传播的数值模拟软件包和压力管道泄漏实验室模拟系统,为预期解决压力管道100~200米内的泄漏判断定位奠定了基础。
“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及组合梁截面抗剪的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已被应用于苇沟桥、紫竹院桥、马甸桥等桥梁和长安街3个大型通道的加固。项目成果还被修订的《钢结构设计规范》国家标准所采纳。
“大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运营状态评价、模拟及对策的研究”,项目研究出北京交通网络系统评价及优化的实用方法,成果已在北京城市路网运行状态评价及改扩建优化、交通诱导及抗灾规划中得到应用。
在为首都经济建设服务方面
“北京地区物料流分析及其数据库的建立”,项目建立了基础数据库框架平台,对北京地区化工材料、钢铁材料等物质流动数据和主要材料产业的环境负荷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为企业和政府的决策和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阴离子型层状及层柱纳米粉体的结构与农膜高性能化
研究”,项目实现了具有红外吸收及紫外阻隔功能的阴离子型层状及层柱纳米粉体的合成,并应用于农膜,使之具有透光、保温、防露等优异的性能。
“层状及颗粒增强脆性材料的接触损伤和在线测试”,项目在理论上定义了“恢复阻力”这个新材料参数,建立了弹性模量、硬度、恢复阻力之间的解析关系。在应用上,完成了脆性材料力学性能无损测试装置,实现了对服役构件的无损在线性能测试,并开发出具有自主产权的测试仪器。
“高烈度地震环境下北京地铁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与对策研究”,项目研究确定了北京地铁地下结构的抗震防风险水平,提出了合理的地下结构地震荷载确定方法和实用简化分析方法。
在保护首都环境方面
“北京地区环境激素污染状况与防治对策研究”,项目由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承担。项目针对国际国内日益关注的环境激素对人的危害问题,统一技术方法、分析测试标准,分别进行首都区域的环境激素起源污染调查。研究典型蔬菜水果、塑料餐具中环境激素、土壤中二恶英等污染现状,研究地表水环境激素浓度以及进入人体途径等。最终提出对北京人民危害最大的环境激素的“黑
名单”和治理建议。
“北京市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的评价及其治理对策研究”,属学科交叉项目。该项目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技术优势引入到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等农口专业研究机
构合作,摸清了北京市各区县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建立了北京市土壤和蔬菜重金属含量调查数据库、北京市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管理信息系统等。
“北京市菜田土壤养分动态与蔬菜平衡施肥技术体系研究”,项目针对京郊菜田盲目施肥,肥料效应下降,蔬菜品质降低,过量施肥造成污染及农民生产成本加大等问题,开展施肥对蔬菜产量、品质、肥料利用率和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提出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综合调控施肥技术方案,编制了无公害蔬菜施肥技术标准规范,形成了无公害蔬菜诊断施肥技术体系。成果应用后,3年累计在京郊推广60多万亩,节约纯氮1300多吨,累计增产蔬菜近2亿公斤,增收1.3亿元。
在为天气预报、人工降雨及防灾、减灾服务方面
“北京地区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技术的研究”,项目实现了对风向、风速、温度、最高/最低温度等基本气象要素的定时定点定量预报。研究成果成为北京市气象局空气
质量预报的重要工具之一,并荣获200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高山、地面增雨(雪)作业装备及相关技术研究”,项目针对北京水资源缺乏状况,研究地面增水作业的新方法、新技术及设备以及人工增水作业系统布点等问题,每年为北京平均增加降水5亿吨。
“官厅水库地震活动及其震害研究”,项目针对水库大坝的设防标准,计算出大震级地震的警戒线;提出了50年内、3年内的地震活动趋势,为北京市政府防震减灾对策提供了基础数据。
在为首都农业服务方面
“小麦杂种优势群构建及其遗传基础研究”,项目构建了2个北方冬麦区小麦品种间杂种优势群,建立了培育优质高产小麦杂交种技术平台。
“北京地区专用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及其技术体系研究”,项目在国内首次建立“个体-蛋白质-DNA”三个水平的优质面包小麦和面条小麦的综合标记辅助育种体系,新培育并初步繁殖50个优质面包品系。新培育的“糯麦”、“京冬11”已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京农98-270”进入国家优质小麦示范区。
“红小豆优异种质资源的创新及遗传基础的研究”,项目在小豆的起源研究、育成品种的产量潜力方面取得了成果。育成了大粒“京农6号”和特大粒“京农7号”小豆新品种。其蛋白质含量均达到25%以上,已在北京地区繁殖推广。其中房山区建立了1000亩良种繁育基地。
“农业信息标准化及农业专家软件规范化研究”,项目建立了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并在北京、河北、山东、新疆等18个省市以及示范区推广应用,成功开发出100多个农业专家系统,涉及大田作物、果树、蔬菜、园林、畜牧、兽医、水海产等领域。
“转基因白菜外源基因遗传漂移研究”,项目是国际上首例转基因白菜的环境安全性评价研究,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成果为国家在制定芸薹属一大类群作物,特别是转基因油菜的安全管理法规时提供参照。获得的研究数据,在解决相关作物转基因贸易争端时可以作为科学依据。这项研究对芸薹属转基因技术产业化、维护国家利益具有直接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在为首都人民健康服务方面
“DIS249位点旁侧高血压(EH)相关基因的精确定位”,项目在高血压病高发地区北京房山区开展研究,从基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