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体式结构及其应用
《华尔街日报》式新闻的写作技巧
《华尔街日报》式新闻的写作技巧所谓《华尔街日报》式新闻,是《华尔街日报》头版上常见的一种新闻写作形式,即在报道非事件性新闻时,开头往往先讲一个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通过这个人引出所要报道的新闻,进而一步步展开、深化新闻主题,使本来抽象、枯燥的非事件性新闻,因人物的介入变得容易赢得读者的注意,以人情味提高传播效果。
约定俗成的小技巧二战后,西方新闻理论界通常把日常新闻报道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或称动态性新闻和非动态性新闻)两大类。
前者由于有具体的事实,有发生、发展、结束的动态情节,因而容易引人注目;后者则因涉及的大多是问题观点、政策法规、机构行业等抽象的东西,往往令人感到枯燥乏味。
《华尔街日报》式的好处在于,将非事件新闻已经或可能影响到的普通人引入新闻中,通过讲述此人生活发生的变化,使读者的关注点落在与自己一样的普通人的身上,不知不觉地被带入新闻主题,从而增加了新闻的人情味和贴近性。
这种写法使本来面向社会中上层人士、一般以严肃的政治话题为头条新闻的《华尔街日报》,引起了更多读者的共鸣,拥有了更多的普通读者。
《华尔街日报》式目前有许多变种。
一些记者无论写作事件性新闻还是非事件性新闻,往往都用讲故事的方法制造一个悬念,吊起读者的胃口,有的则把写景作为吸引读者的要素,渐渐就出现了多种开头并存的“华尔街日报式”新闻。
《华尔街日报》式在结构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第二部分,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推到读者眼前;第三部分,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
第四部分,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
以上介绍的是完整的《华尔街日报》式结构,在长篇报道中应用较多,但也有的《华尔街日报》式新闻在新闻主题阐述充分后,不再回到开头起桥梁作用的人物身上,这种结构形式被称做不完全的华式结构,也叫“过河拆桥式”,多用于短篇报道中。
华尔街日报体写作示例
“华尔街日报体”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主要适用于非事件类题材的叙述。
其基本特征是,首先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开头,然后再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体部分,接下来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再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的人物身上,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
这种写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扩展,感性、生动,符合读者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颇受读者青睐。
“华尔街日报体”在结构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第二部分,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眼前;第三部分,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第四部分,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
也可总结为DEE:Description描写、Explanation 解释、Evaluation评价。
特点故事化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看,受众阅读除了求知层面的需求外,还有消遣和娱乐的需求。
“华尔街日报体”借鉴了文学写作中的故事描绘手法,能把枯燥、干瘪、索然无味的硬新闻变得生动活泼、通俗有趣。
故事性增强了新闻的趣味性、可读性。
“华体”一般在文章的开头展示涉及到的典型人物或故事,通过气氛的渲染,将人带入新闻,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些人物或现场的描写实际上就像电视新闻的新闻画面一样可视。
人文关怀“华体”叙述路径客观上要求寻找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个案,强调人物故事,个案命运的重要性。
任何一则报道,总要涉及和影响或将影响一些人。
人是构成新闻事件的主体,新闻报道说到底,是报道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变化。
人和人的生活对读者来说,具有最高的心理上的接近性。
新闻报道里有了人,有了他们的动作、语言和与感情,生活状态的报道,很容易唤起读者的兴趣。
“华尔街日报体”的传播特点和接受效果
“华尔街日报体”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主要适用于非事件类题材的叙述。
其基本特征是,首先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开头,然后再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体部分,接下来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合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再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的人物身上,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
①这种写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扩展,感性、生动,符合读者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颇受读者青睐。
《南方周末》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周报,保持着居高不下的发行量,除了舆论监督内容具有品牌性外,其写作技巧的独特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南方周末》的很多文章都有“华尔街日报体”的风格和特点。
“华尔街日报体”在结构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第二部分,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眼前;第三部分,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第四部分,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
如2005年12月8日《南方周末》B13版版刊文《“神山圣湖”守护者》,该文结构与行文特点:开头(启):41岁的仁青桑珠,身穿藏袍,坐在会议室前排,紧盯着北大校长许智宏的脸。
这位来自西藏贡觉县大山里的农民,没有上过一天学,听不懂普通话,但在11月29日,他坚忍地坐在会议室里,紧盯许智宏,希望能从他脸上,猜出他所说的话。
他右耳上塞着手机的耳机,这不是追求时尚,而是在进行一场“实况转播”:电话的那一头,连着西藏贡觉县,几十个农牧民,聚到仁青桑珠的家里,打开电话的免提,屏住呼吸,想知道这位北京大学的校长在说些什么。
与许多来自川、藏、青、滇的生态保护者一样,仁青桑珠很惊异,许智宏这样的大人物,怎么会来到偏远的四川康定,参加基层社会人士居多的神山圣湖与保护地管理研讨会。
文章所要报道说明的是:“北京大学和“保护国际”联合召开会议,有学者提出“神山圣湖”保护所代表的社区共管模式,应在立法上予以鼓励。
“华尔街日报体”的公式
“华尔街日报体”的公式“知道‘华尔街日报体’的请举手。
”大约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人举起了手。
而举手的人当中,大多数是新招到报社的应届新闻系学生——他们说在学校里听老师讲过,或者在外报实习时接触过。
但是为报社服务了多年的老记老编们则大多将双手藏到了袖筒里。
这个结果让人失望。
“华尔街日报体”在国内有些报社中都快被玩滥了,而本报的大多数记者编辑却没听说过。
——以上是某家报社某个部门开会时的一个虚拟场景。
因此,有必要介绍一下华尔街日报体。
如果你对此有兴趣,请耐心读到最后一句。
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结构模式,华尔街体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种文体——不仅在美国全国流行,在中国也流行,而且已流行了多年。
(今天才说起来,都觉得脸红)在7种新闻文章的结构中(倒金字塔型、华尔街日报型、沙漏型、列举型、金字塔型、章回型、非线性型),倒金字塔型为我们所最熟悉,它常用于硬新闻报道,这种结构先用概括式导语叙述事件焦点,并在正文中按照重要性递减的顺序补充支持信息。
但是倒金字塔型结构已经让人感到恶心了。
看看每天登的那些千篇一律的消息——恨不得把五W全塞进去的概括式导语、直接搬来文件作为“事实”部分的支持性材料、展开段落连直接引语也没有、一点都不讲究的结尾……这种结构单一地、长久地呈现于版面,已经让读者产生了审“美”疲劳。
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新闻文本的结构模式。
华尔街体是最现成的(也是最成熟的)一种选择。
它可能会在可读性方面解决我们的沉疴。
介绍推广这种文体,也是本报所倡导的“办一张精致大报”的题中应有之意。
它属于文本范畴的探讨。
活用这种文体将给记者和编辑带来一定程度的挑战。
对记者来说,至少将增加采访工作量。
以一条会议消息为例,以前采写只需要将新闻通稿改吧改吧就交差了,但如果使用华尔街文体写作,将要求记者采访若干个对象并加入通稿中没有提供的新闻背景才能成文。
那么,华尔街体的结构是什么?先看两个例文,之后再归纳——这也是华尔街体的思维定式,先来个“感性的”。
华尔街日报体
“华尔街日报体”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主要适用于非事件类题材的叙述。
其基本特征是,首先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开头,然后再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体部分,接下来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再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的人物身上,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
这种写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扩展,感性、生动,符合读者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颇受读者青睐。
“华尔街日报体”在结构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第二部分,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眼前;第三部分,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第四部分,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
也可总结为DEE:Description描写、Explanation 解释、Evalution评价“华尔街日报体”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比如说故事的真实性问题、新闻的严肃性问题,但是总的来说,这种文体的新闻写作,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三贴近”报道原则是切合一致的,对丰富和改进我们的新闻写作不无裨益。
下面是华尔街日报体“华尔街日报体”指的是《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其行文特点是:从某一独特具体的事例(人物故事、场景、细节)写起,经过过渡段落,进入新闻主体部分,叙写完毕以后又回到开头的事例(人物故事、场景、细节),有时也用总结、悬念等方式结尾。
这种写法有利于从小处落笔、向大处开拓,引导读者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地了解新闻事实,所以颇受读者欢迎。
这种体载也常为其他西方报刊所采用。
认识“华尔街日报体”怎样才能使经济新闻变得生动活泼,有力吸引读者眼球、充分唤起读者阅读欲望呢?《华尔街日报》在上世纪30年代了曾碰到这样的问题。
后来有位记者大胆创新,在文章开头加入一些故事性的描述手法。
他的一篇突破性报道的开头是这样写的:5年前,顿宁决不提前工作。
华尔街日报是怎么运作的
华尔街日报是怎么运作的《华尔街日报》乃道琼斯公司所办,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
这篇文章提问者为经济日报副总编詹国枢,答问者,经济日报驻联合国记者严恒元。
问:《华尔街日报》的读者定位究竟是什么报社内部是不是有一个统一的比较规范的说法答:《华尔街日报》的读者绝大多数属高收入、高学历、高职位一类。
《华尔街日报》的定位应该说是比较高的,从教育水平来看,读者最少应具有大学毕业文凭;从行业来看,读者应包括企业主管、金融专业人士、学术研究界人士、政府官员等。
《华尔街日报》的全球新闻编辑布罗奇里回答说,《华尔街日报》读者的平均年龄大约在40至50岁,因为他们都是跨国公司的管理人员和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通常会经过几乎很固定的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成长之路,所以尽管也有一些年轻的读者,但是更多的是一些事业固定、中年以上的企业管理者。
我曾到一些知名的研究机构、大企业及金融机构采访时发现,他们接待室里摆放较多的是《华尔街日报》(主要是供来客等人时阅读)。
这从一个方面也体现了有关机构的档次。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华尔街日报》以半价优惠让大学在校学生订阅。
美国有些重点商学院甚至要求MBA学生在校期间每人必须订阅一份《华尔街日报》。
学校要求这样做不是出于与《华尔街日报》订有什么合作协议和从《华尔街日报》那里得到什么好处,而完全是自发行为,因为学校觉得《华尔街日报》的许多内容都是MBA学生课外阅读的好材料。
问:《华尔街日报》刊登的新闻(短消息)很少,而较长的特写和通讯却较多。
这是《华尔街日报》一家的特点,还是大多数纸媒体面对其他媒体竞争采取的共同策略答:要说《华尔街日报》不刊登新闻,似乎有失公平。
实际上,《华尔街日报》头版每天有两个通栏就是专门刊登新闻用的,第二栏专门刊登工商与金融新闻,第三栏为全球新闻,每一栏刊登的新闻简介为15条左右,读者如果感兴趣可到相关单元再细读有关新闻。
《华尔街日报》的新闻报道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以新闻故事(NEWS-STO—RY)见长,如头版上常见的一种新闻写作形式,即在报道非事件性新闻时,开头往往先讲一个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如《华尔街日报》最近报道中国南方地区劳工紧缺及员工要求增加工资的新闻故事开头就引用一位在南方工作的外地女工的故事),通过这个人引出所要报道的新闻,进而一步步展开、深化新闻主题,使本来抽象、枯燥的非事件性新闻,因人物的介入变得容易赢得读者的注意,以人情味提高传播效果。
“华尔街日报体”对新闻写作的影响祥解
“华尔街日报体”对新闻写作的影响院系名称:新闻与传播学院班 级: 广播101班学 号:201000234129学生姓名:代博指导教师:谢玉姗2013 年 6 月21日现在媒体都力求把新闻写软、写活,尽量用形象的事实说话,尽可能地寻找事件中蕴含的戏剧性或含有幽默感的情节和细节,像说故事一样来说新闻。
“华尔街日报体”,主要适用于非事件类题材的叙述,注重叙事的故事化。
具有贴近读者生活;吸引读者兴趣;充满人文关怀的特点,改变了新闻写作的传统方式,同时对新闻写作产生较大影响。
关键词:华尔街日报体;新闻写作;叙事故事化Now the news media have sought to write software, writing live, try to use the image of the facts speak, as far as possible to find the event or contain humor inherent dramatic plot and details, is like saying the same news story. "Wall Street Journal body", the main theme of the event class for non-narrative, the narrative of the story. Living with a close reader; attract readers' interest; humanistic characteristics,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way of journalism, but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journalism.Keywords: Wall Street Journal body; journalism; narratives of目录引言 (1)一、“华尔街日报体”的由来和结构特点 (1)二、“华尔街日报体”对新闻写作的影响 (1)三、在使用“华尔街日报体”写作新闻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4)四﹑总结 (5)参考文献 (6)面对新闻写作水准的良莠不齐,不少读者叹言,一张报纸的报道如果缺乏可读性、缺乏趣味性和人情味,那它是吸引不了读者的眼球的。
华尔街日报体新闻范文
华尔街日报体新闻范文华尔街日报体新闻范文用华尔街日报体创新电视新闻报道华尔街日报体(以下简称华体)指的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式,多运用在非事件性新闻报道与写作中。
其行文特点是:从一个引人入胜、趣味盎然的人物小故事(或人物、场景、细节)开头写起,经过过渡段落,进入新闻主体部分,叙写完毕以后又回到开头的故事(或人物、场景、细节),有时也用总结、悬念等方式结尾。
它在结构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第二部分,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眼前;第三部分,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第四部分,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
这种注重结构,突出细节,节制表达的写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开拓,借鉴文学写作中的故事描绘手法,常常能使枯燥、干瘪、索然无味的硬新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易读性和趣味性,引导读者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地了解新闻事实,既见事又见人,用故事制造悬念,用悬念串起情节,用情节反映命运,用命运深化主题,从而使新闻报道变得生动活泼,悬念迭生,有力吸引读者眼球、充分唤起读者的兴趣,所以颇受读者欢迎。
华体引入我国后,曾在报纸媒体上风靡一时,国内的知名媒体《南方周末》上的很多深度报道,都有着典型的华体的风格和特点。
其实,概括一下,华尔街日报体就是以人物命运为骨,以调查评述为肉,以细节语言为神,即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精髓就在于以人为本,这种理念不仅表现在报道内容上的人性化、个性化,而且新闻主题也体现着深刻的人文关怀意识,同时也顺应受众的接受心理。
掌握了这种报道理念和方法的精髓,华体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样大有用武之地。
2007年1月16日,央视一套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类的栏目《新闻调查》播出的《反流氓软件之路》,就有着极其鲜明的华体风格。
节目一开始,记者用两句通俗易懂的话解释了什么是流氓软件之后,就直接进入了新闻调查内容,今年47岁的老颜是个老网民,上网已经成为他最平常的事情。
什么叫做新闻写作中的「华尔街日报体」和「倒金字塔体」
什么叫做新闻写作中的「华尔街日报体」和「倒金字塔体」华尔街新闻体的写作原则是“由小及大”、“窥叶知秋”,结构上,开头从非常个人的视角切入,再从这个小细节推展开来,逐渐论及全局,最后还要勾连回开头,一般用于深度报道。
这种写法更显人情味。
倒金字塔体则正好相反,讲究”言简意赅“、”由重及轻“,开头说最核心的新闻点,然后说次重要的新闻点,然后是支持核心的材料和证据,最后是补充性材料,叙述多,议论少,时效性强,一般用于突发报道。
倒金字塔体最早出现于南北战争时候,战地记者们为了抢先发回报道,用这种方式一段一段在电报局里拍发,先发核心信息,再慢慢把事情说清楚(顺便说一句,有的记者为了不让别人抢到头条,发完正经报道以后,还会继续拍发一些大部头的东西比如圣经来挤占电报机,让竞争对手发不出去。
《神秘岛》里的吉丁史佩莱就干过这种事。
)真正把这个体系发扬光大的契机,是林肯遇刺,美联社最先发了一条新闻:今晚总统在剧场遇刺,身受重伤,一共才12个单词。
这个记录后来在1945年被打破,还是美联社的新闻:”罗斯福总统今日突逝“,6个单词。
答案里还有人提到新华体,这个和我们高中写议论文的结构是类似的,开头高屋建瓴,然后夹叙夹议,论点+论述+论据+名人名言+论述+论点,最后概括成数个排比句,进一步拔高主题。
优点是磅礴大气,蛊……呃,鼓舞人心,看完以后让人热血沸腾。
缺点是容易腻。
关于写作理论,其他答案说得很充分了,我来举个具体例子吧。
鉴于当前的大好形势,让我来举一个古代的例子好了:假如我们要写一则鸿门宴的新闻报道,该怎么写呢?倒金字塔体:标题:刘邦出席宴会时险遭刺杀(汉元年十二月,法通社灞上电)刘邦在项羽举办的鸿门宴会上险遭刺杀,已返回灞上军营。
(开头开宗明义,直接把新闻最核心的点出。
)此次宴会旨在解决项羽与刘邦关于关中占领问题的争端。
在宴会期间,项羽的堂弟项庄要求舞剑助兴,借此靠近刘邦,但被及时阻止。
(杀手身份、行刺手段以及结果,属于次要新闻点)刺杀事件发生后,刘邦很快离开席位,宣称去上厕所,但他没有再次出现在宴会场合,而是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经郦山、芷阳小道返回灞上军营。
1.华尔街体
华尔街体新闻文章的常见结构有7种,如倒金字塔型、华尔街日报型、沙漏型、列举型、金字塔型、章回型、非线性型,其中倒金字塔型为我们所最熟悉,它常用于新闻报道,这种结构先用概括式导语叙述事件焦点,并在正文中按照重要性递减的顺序补充支持信息。
但是如果每天登的消息都千篇一律——恨不得把五W全塞进去的概括式导语、直接搬来文件作为“事实”部分的支持性材料、展开段落连直接引语也没有、一点都不讲究的结尾……这种结构单一地、长久地呈现于版面,可能会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所以新闻结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新闻文本的结构模式,其中华尔街体是最现成的(也是比较成熟的)一种选择。
卡西诺毁掉了大学梦(主)住在卡西诺赌场附近的大学生更容易染上赌瘾。
近几年去赌场赌博的大学生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
(副)秘苏里州堪萨斯城迈克尔·哈兹派斯在初中时就开始了赌博,那时候他在食堂的地板上用午饭钱与别人掷骰子赌博;当他上大学后,他到秘苏里河上的游艇里赌博。
(导语:聚焦于某个人物,揭示文章主要内容)他从一天输掉母亲给他的2美元午饭钱,发展到一夜之间输掉他借来的2000美元助学贷款。
“我每天都会去那船上赌博。
”24岁的哈兹派斯说,他经常从位于圣约瑟的秘苏里西部学院逃课,到5分钟路程之外的名叫圣乔治弗朗蒂尔的卡西诺赌场去赌钱。
“我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那里的人们以及那里另人兴奋的事情吸引着我不断地去那里。
”(2、3、4段为支持性引语)卡西诺赌场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可能导致了大学生赌博这一社会问题。
(核心段)(以下几段均是支持性信息)住在卡西诺赌场周围的学生们更容易染上赌瘾,新泽西州里查德。
斯托克顿学院的心理学教授迈克尔. 弗兰克说:“近几年卡西诺赌场的数量在不断增长。
”该学院所在的亚特兰大市至少有12家卡西诺赌场。
哈佛医学院的一个研究“上瘾行为”的研究小组做了一项调查,被调查的美国及加拿大的大学生们有大约一半声称自己最近几年里有过在卡西诺赌场赌博的经历。
详解新闻结构,教你写新闻稿
几种结构
华尔街日报体
倒金字塔体 新华社体
华尔街日报体
写作原则: 结构:
开头:个人视角切入
由小及大、窥叶知秋。
回归到开头的人物身 上,进行主题升华
从细节推展,过渡进 入新闻主体
一般用于深度报道。 这种写法更显人情味。
逐渐论及全局,集中 而有层次阐述主题
倒金字塔体
写作原则: 结构:
(做பைடு நூலகம்单的总结和分析,并回到开头故事)
倒金字塔体:
标题:刘邦出席宴会时险遭刺杀
(汉元年十二月,法通社灞上电) 刘邦在项羽举办的鸿门宴会上险遭刺杀,已返回灞上军营。(开头开宗明义,直接把新闻最核心 的点出。) 此次宴会旨在解决项羽与刘邦关于关中占领问题的争端。在宴会期间,项羽的堂弟项庄要求舞剑 助兴,借此靠近刘邦,但被及时阻止。(杀手身份、行刺手段以及结果,属于次要新闻点)
刘邦离开以后,他的幕僚张良向项羽和范增做出了解释,声明刘邦已经喝醉,并进献了白璧一双、 玉斗一双表达歉意。(对刘邦如何离开鸿门的详细解释。至此,对核心新闻的细节补充也完整 了。) 有宴会出席者指出,在此刺杀事件发生前,项羽的重要幕僚范增曾数次举起自己的玉玦。在宴会 结束后,他还用剑将张良进献的玉斗击碎。(补充性材料。)
目前鸿门和灞上的军队没有异动,但据信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已被处决。(事件发生后的后续动 向,不分析,只罗列事实。)
在刺杀事件发生后不久,刘邦的一名部属樊哙曾闯入宴会现场,痛斥项羽。但项羽赞扬了樊哙的 举动,并赏赐他一块生猪肉。樊哙未经烹煮即行食用。如果没有他的出现,刘邦的事业恐怕会遭 遇失败。刘邦离开时,他也随之护送离开。(对宴会细节的描述,但这条信息与核心信息关联少, 重要性比较低,所以放在后面说) 唯一仍留在现场的张良和项伯关系良好,曾经救过后者的性命,两人来往十分密切。(这里仍在 罗列事实,但记者已经通过事实罗列在表达自己的观点。)
华尔街日报体式结构与应用
1、何为华式结构?
• 华式结构新闻的特征 • (二)人文关怀
在华式新闻里面,人是构成新闻事件的主体,新闻报 道说到底,是报道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表现,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变化。人和人的生活 对读者来说,具有最高的心理上的接近性。新闻报道里有 了人,有了他们的动作、语言和与感情,生活状态的报道, 很容易唤起读者的兴趣,体现出人文关怀
3、华式结构新闻分析 以《“神山圣湖”守护者》 为例
• 主体(起)
文章所要报道说明的是:“北京大学”和“保护国际” 联合召开会议,有学者提出“神山圣湖”保护所代表的社 区共管模式,应在立法上予以鼓励。”文章开头并没有直 入主题,而是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从一个农民写起,层 层设置悬念:一个西藏大山里的农民,怎么会去听北大教 授的讲话,什么会议如此重要,要用电话来听,会议讨论 的内容是什么,和北大教授以及农牧民有什么样的关系? 一系列的问题不禁调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有了不得不往 下读的冲动和欲望。
3、华式结构新闻分析 以《“神山圣湖”守护者》 为例
• 主体(展开) 仁青桑珠的家乡,西藏贡觉县的东巴村,一座名为森格南宗的神
山,庇佑着这里的世代藏民。保护神山的传统,令村民们极为珍视生 态环境。仁青桑珠也听到北大校长许智宏相似的发言:“西部生态的 保护,要与当地百姓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 副主任蔡微说全国人大正在起草自然保护取法,这部法律的起草,应 该借鉴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经验。这个会议所介绍的社区共管形式, 应在法律上予以鼓励。
这就是2002年中国的圣诞热。面容红扑扑的,显得和蔼可亲的圣诞 老人贴满了主要城市的商店橱窗。高档餐厅里,尖声尖气的《红鼻子驯 鹿鲁道夫》放了一篇又一篇;有些百货商场里还能看见中国味的圣诞老 人。圣诞热正牢牢地抓住中国新兴的城市中产阶级,成为他们购物、吃 喝、聚会的由头。
华尔街日报
这种结构的文章开篇使用软导语,把焦点放在一个人物、场景或事件上面,其思路是从特殊到一般,借助人物、地点或事件来引出文章的重点,选用的人物或场景是受到核心段所阐述问题的影响的众多人或者事物之一。
导语可以是轶事型、描写型或叙述型的。
紧接着导语的应该是展示新闻焦点的段落,即核心段,用它说明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段应该向读者解释清楚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以及它的重要性。
然后,文章为导语和观点提供支持性材料。
文章正文部分可以通过不同的观点或者与新闻焦点有关的材料组织起来。
文章结尾通常会照应开头,可以使用导语中提到的引语或故事,也可以使用文章前面提到过的某件事情的未来发展情况。
软导语核心段导语和核心段的支持材料支持性材料:引语、事实、轶事展开性材料:因/果、解释、观点等照应开头:与导语相关的轶事、描述、展望等密苏里州堪萨斯城迈克尔·哈兹派斯(MichaelHudspeth)在初中时就开始了赌博,那时候他在食堂的地板上用午饭钱与别人玩掷骰儿赌博;当他上大学后,他到密苏里河上的游艇里赌博。
他从一天输掉母亲给他的2美元午饭钱,发展到一夜之间输掉他借来的2000美元助学贷款。
“我每天都会去那船上赌博。
”24岁的哈兹派斯说,他经常从位于圣约瑟的密苏里西部学院逃课,到5分钟路程之外的名叫圣乔治弗朗蒂尔的卡西诺赌场去赌钱。
“我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那里的人们以及那里令人兴奋的事情吸引着我不断地去那里。
”卡西诺赌场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可能导致了大学生赌博这一社会问题。
住在卡西诺赌场周围的学生们更容易染上赌瘾,新泽西州里查德·斯托克顿学院(RichardStockton)的心理学教授迈克尔·弗兰克(MichaelFrank)说:“近几年卡西诺赌场的数量不断增长。
”该学院所在的亚特兰大市至少有12家卡西诺赌场。
哈佛医学院的一个研究“上瘾行为”的研究小组做了一项调查,被调查的美国及加拿大的大学生们有大约一半声称自己最近几年里有过在卡西诺赌场赌博的经历。
华尔街日报体
华尔街日报体
“华尔街日报体”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主要适用于非事件类题材的叙述。
其基本特征是,首先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开头,然后再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体部分,接下来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再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的人物身上,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
这种写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扩展,感性、生动,符合读者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颇受读者青睐。
结构:
“华尔街日报体”在结构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
第二部分,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眼前;
第三部分,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
第四部分,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
也可总结为DEE:Description描写、Explanation 解释、 Evalution评价。
特点:
故事化
人文关怀
贴近性
强大的信息释放功能。
华尔街日报体式结构及其应用
1、何为华式结构?
• 《华尔街日报》式新闻基本结构
1、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 故事或秩事; 2、第二部分,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 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推到读者眼前; 3、第三部分,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 新闻主题。 4、第四部分,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 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
1、何为华式结构?
秩事式、 讲故事式 导语 将秩事 、故事与 下面问题 联系起来 的背景 段落
解释、 观点和 其他相关 信息
使报道圆满起来 的结尾段落:可 以回到开头问题 ,也可以描述 下一步的事情, 等等
• 华式结构结构图 ——摘自《新闻采写教程如何挖掘完整的故事》
1、何为华式结构?
• 华式结构新闻的特征
3、华式结构新闻分析 以《“神山圣湖”守护者》 为例
• 主体(起) 文章所要报道说明的是:“北京大学”和“保护国际” 联合召开会议,有学者提出“神山圣湖”保护所代表的社 区共管模式,应在立法上予以鼓励。”文章开头并没有直 入主题,而是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从一个农民写起,层 层设置悬念:一个西藏大山里的农民,怎么会去听北大教 授的讲话,什么会议如此重要,要用电话来听,会议讨论 的内容是什么,和北大教授以及农牧民有什么样的关系? 一系列的问题不禁调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有了不得不往 下读的冲动和欲望。
2、华式结构的例子
• 在中国圣诞节是发财的好机会 卢伟(音)是个买卖人,他正在靠圣诞节发财。在北京闹市区的市 场里,他摆着自己的货摊,出售耶稣和圣母玛丽亚的画像,这些画都有 画框,还拖着电源线。据他说,生意很好。 “我也不清楚他们是谁。”这个体态精瘦的摊主一边忙实话实说, 一边接上画框的电源,顿时,里面的画像旋转起来,变得光彩夺目。 “你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吗?要卖25美元一个。 ” 这就是2002年中国的圣诞热。面容红扑扑的,显得和蔼可亲的圣诞 老人贴满了主要城市的商店橱窗。高档餐厅里,尖声尖气的《红鼻子驯 鹿鲁道夫》放了一篇又一篇;有些百货商场里还能看见中国味的圣诞老 人。圣诞热正牢牢地抓住中国新兴的城市中产阶级,成为他们购物、吃 喝、聚会的由头。 要说美国人抱怨圣诞节被商业化变得面目全非的话,中国人根本就 不知道它还有本来面目。圣诞节风行主要是由于大家认为它洋气、现代, 与它是基督教传统节日无关。
什么才是真正的华尔街日报体
什么才是真正的华尔街日报体“华尔街日报体”指的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
其行文特点是:从某一具体的事例(或人物、场景、细节)写起,经过过渡段落,进入新闻主体部分,叙写完毕以后又回到开头的事例(或人物、场景、细节),有时也用总结、悬念等方式结尾。
这种写法有利于从小处落笔、向大处开拓,引导读者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地了解新闻事实,所以颇受读者欢迎。
现在这种体裁也常为其他西方报刊所采用。
我国新闻界这些年也有人借鉴这种写法。
这里想介绍80年代《华尔街日报》的一篇原汁原味的报道,以供研究。
这篇报道叙写的是美国犹他州威卡特公司开办沃特福德学校,进行计算机产品试验的做法和效果。
这是一桩“工业和教育联姻”的新鲜事。
而文章的开头更其新鲜:一个年仅6岁的小作家,正在使用计算机写她的短篇故事。
短短两段,她那稚气而又认真的神态跃然纸上,引起了读者浓厚的兴趣。
接着一个过渡段点明了这位小作家的身分、所在的学校,自然地引入了新闻的主体部分,展开了对沃特福德学校和威卡特公司层次清楚而又具体生动的叙写。
所谓层次清楚,不仅表现在对新闻事实步步展开的叙述上,而且还表现在新闻事件和背景材料的组合上。
威卡特公司在学校进行产品试验,是全国范围的“计算机革命”浪潮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产品在教育领域激烈竞争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者把这家公司和学校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叙写,同时又突出它们是唯一进行这类试验的单位,事件和背景交接自然、相得益彰,从而使报道具有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所谓具体生动,不仅表现在对学校环境、学生操作情况绘形绘色的叙写上,而且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引述的事例具体、确凿。
尽量引用人物的原话,尽量写出人物的真名实姓,包括校长、家长、众多的学生,即使对扎着小辫的五岁女孩也不例外,这就极大地增强了报道的可信性和真实感。
西方记者忌讳笼统一般、众口一词,他们的笔下总有一些具体的有根有据的人物出场说话,唯独没有“他们一致认为”、“大家齐声表示”之类似是而非的新闻八股。
新闻写作—华尔街日报体。
贴近性
•
新闻价值学说中的“接近性原理” 新闻价值学说中的“接近性原理”,是 指要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读者在时间、 指要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读者在时间、地 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接近的因 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 素越强,读者阅读的愿望也就越大。 素越强,读者阅读的愿望也就越大。从读 者关切点上找角度, 者关切点上找角度,回答读者普遍关心的 问题,解答读者想知而未知的问题,这就 问题,解答读者想知而未知的问题, 是最佳的新闻角度。贴近性越高, 是最佳的新闻角度。贴近性越高,读者对 这一消息的关心程度、注意和兴趣就越大。 这一消息的关心程度、注意和兴趣就越大。 以普通人的视角来写作, 以普通人的视角来写作,透过普通人这个 点来深化有主题的面, 点来深化有主题的面,一方面赋予了人情 另一方面又突出了贴近性, 味,另一方面又突出了贴近性,极易使读 者产生共鸣。 者产生共鸣。
(过渡) 过渡)
餐巾纸正在消失。快餐店正在定量、减少发放餐巾纸, 餐巾纸正在消失。快餐店正在定量、减少发放餐巾纸,实际上就是把它们藏起 来了…… 来了 一些餐馆在自动发放机里装上过量的餐巾纸, 一些餐馆在自动发放机里装上过量的餐巾纸,以使顾客每次很难从中抽取一张 以上的餐巾纸…… 以上的餐巾纸 芝加哥Popeye Popeye’s 的老板雅各布·阿斯莫让他的员工对顾客依 芝加哥Popeye s Chicken&Biscuits 的老板雅各布 阿斯莫让他的员工对顾客依 次发放餐巾纸。他为自己的决定辩护说: 人们滥用(餐巾纸), ),他们一次 次发放餐巾纸。他为自己的决定辩护说:“人们滥用(餐巾纸),他们一次 就拿20 25张 20到 正是这家快餐店使加德纳开始自己准备餐巾纸。 就拿20到25张。”正是这家快餐店使加德纳开始自己准备餐巾纸。 与此同时, America称 Arby到 Bell的所有快餐 与此同时,据SCA Tissue North America称,从 Arby到 Taco Bell的所有快餐 店都在缩小餐巾纸的尺寸…… 店都在缩小餐巾纸的尺寸 纸巾业顾问罗杰·博格纳估计 现在快餐店的餐巾纸比十年前薄了10% 博格纳估计, 10%。 纸巾业顾问罗杰 博格纳估计,现在快餐店的餐巾纸比十年前薄了10%。芝加哥 Pain面包房的顾客凯瑟琳 门多萨在用午餐时举着一张餐巾纸说: 面包房的顾客凯瑟琳·门多萨在用午餐时举着一张餐巾纸说 Au Bon Pain面包房的顾客凯瑟琳 门多萨在用午餐时举着一张餐巾纸说: 我能透过它看见你。 “我能透过它看见你。” 卖当劳在过去5年中曾三度缩小餐巾纸的尺寸。 卖当劳在过去5年中曾三度缩小餐巾纸的尺寸。目前该公司开始试用一种小型 餐巾纸,大小只有6.5x8.4英寸。 6.5x8.4英寸 餐巾纸,大小只有6.5x8.4英寸。 甚至是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美国餐巾纸行业也已经妥协, 10亿美元的美国餐巾纸行业也已经妥协 甚至是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美国餐巾纸行业也已经妥协,并设计出一些能限制 顾客抽取数量的餐巾纸发放机, 顾客抽取数量的餐巾纸发放机,尽管该行业确实希望卖出尽可能多的餐巾 纸……
华尔街日报结构
河南省武陟县的农民张忠良, 河南省武陟县的农民张忠良,听说记者想了解农 业税减免的事情,老张连忙拿出了一堆帐单, 业税减免的事情,老张连忙拿出了一堆帐单,打起自己 用了10几年的算盘 老张算了算,自家一共有14亩地 几年的算盘。 亩地, 用了 几年的算盘。老张算了算,自家一共有 亩地, 农业税的减免,让腰包里多装了3900多元。那么,钱是 多元。 农业税的减免,让腰包里多装了 多元 那么, 怎么多赚的呢?老张说,农业税的减免是关键, 怎么多赚的呢?老张说,农业税的减免是关键,2003年 年 以前家里每个人要交97元的农业税 元的农业税, 以前家里每个人要交 元的农业税,2004年就减少到了 年就减少到了 11元,到了今年,一分钱也不用交了,不仅不用交农业 元 到了今年,一分钱也不用交了, 还有不少好政策,想不赚钱都难。 税,还有不少好政策,想不赚钱都难。老张接着打自己 的算盘。 的算盘。 一亩多赚280,14亩地,就多赚了 亩地, 一亩多赚 , 亩地 就多赚了3920元,老张说, 元 老张说, 以前是种地不挣钱,现在是地越多,腰包越鼓。 以前是种地不挣钱,现在是地越多,腰包越鼓。和老张 打着一样算盘的还有村里的乡亲们, 打着一样算盘的还有村里的乡亲们,农业税的减免让农 田成了抢手货,短短一年多, 田成了抢手货,短短一年多, 全村的耕地面积增加了60%。 全村的耕地面积增加了 。
华尔街日报型结构
医生们昨天在《美国医学杂志》(Journal of the 医生们昨天在《美国医学杂志》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中发表报道说,这位 中发表报道说, 中发表报道说 身份不明的圣马特奥居民是第一个因为药检遭受“ 身份不明的圣马特奥居民是第一个因为药检遭受“水 中毒”的人,据公开报道记载, 中毒”的人,据公开报道记载,健康人遇到这种危险 除此之外至今只有七个案例, 除此之外至今只有七个案例,这种情况引起脑细胞积 水以及体内矿物的稀释,其中有一人死亡。 (结尾) 水以及体内矿物的稀释,其中有一人死亡。 结尾) 评价) (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华式结构新闻分析:以《辽宁大中型企 业探索劳动力竞争流动新体制》为例
• 开头:“作为本溪钢铁公司保卫科的管理人员,唐明福怎么 也没想到自己会被从铁交椅上撤下来,分配到勤杂部门当浴池厕 所的清洁工。 曾在电力机车班当了10几年工长的唐明福,4年前脱离一 线岗位进入机关科室工作。能够坐上办公室管理人员的舒适椅子, 唐明福着实高兴了一阵子。因为以往在中国的国营企业,只要不 犯错误,就不会被调到车间去当工人。” 记者报道的主题是“辽宁大中型企业探索劳动力竞争流动新 体制”,但文章一开头却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人的命运转折,这种 人物命运由高到低的极大落差,使人立刻对唐明福产生了极大的 同情,同时也设置了悬念:唐明福犯什么错误了?不然为什么会 当了浴池厕所的清洁工?让读者不能不看接下来的一段过渡:
3、对华式结构新闻的分析
• 华式结构的再回顾 1、开头(起):与新闻有关的小故事、人物 2、过渡(承):从小故事、人物到新闻主体 3、主体(展):展开事实,深化主题 4、结尾(合):重引故事、人物作结 ——摘自《新闻报道写作通论》
3、华式结构新闻分析 以《“神山圣湖”守护者》 为例
• 主体(起) 41岁的仁青桑珠,身穿藏袍,坐在会议室前排,紧盯着北大 校长许智宏的脸。 这位来自西藏贡觉县大山里的农民,没有上 过一天学,听不懂普通话,但在11月29日,他坚忍地坐在会议 室里,紧盯许智宏,希望能从他脸上,猜出他所说的话。 他右耳上塞着手机的耳机,这不是追求时尚,而是在进行一 场“实况转播”:电话的那一头,连着西藏贡觉县,几十个农牧 民,聚到仁青桑珠的家里,打开电话的免提,屏住呼吸,想知道 这位北京大学的校长在说些什么。与许多来自川、藏、青、滇的 生态保护者一样,仁青桑珠很惊异,许智宏这样的大人物,怎么 会来到偏远的四川康定,参加基层社会人士居多的神山圣湖与保 护地管理研讨会。
1、何为华式结构?
• 华式结构新闻的特征 • (二)人文关怀 在华式新闻里面,人是构成新闻事件的主体,新闻报 道说到底,是报道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表现,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变化。人和人的生活 对读者来说,具有最高的心理上的接近性。新闻报道里有 了人,有了他们的动作、语言和与感情,生活状态的报道, 很容易唤起读者的兴趣,体现出人文关怀
1、何为华式结构?
• 华式结构的涵义 • 所谓《华尔街日报》式新闻,是《华尔街 日报》头版上常见的一种新闻写作形式, 即在报道非事件性新闻时,开头往往先讲 一个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通过这 个人引出所要报道的新闻,进而一步步展 开、深化新闻主题,使本来抽象、枯燥的 非事件性新闻,因人物的介入变得容易赢 得读者的注意,以人情味提高传播效果。
•
4、如何应用华式结构
1、何为华式结构?
秩事式、 讲故事式 导语 将秩事 、故事与 下面问题 联系起来 的背景 段落
解释、 观点和 其他相关 信息
使报道圆满起来 的结尾段落:可 以回到开头问题 ,也可以描述 下一步的事情, 等等
• 华式结构结构图 ——摘自《新闻采写教程如何挖掘完整的故事》
1、何为华式结构?
• 华式结构新闻的特征
1、何为华式结构?
• 华式结构新闻的特征
(三)强大的信息释放功能
“华尔街日报体”个性化的开头可以为记者节省大量笔墨,同时受众可以 在轻松的阅读状态中获得丰富的信息。通常华式结构新闻的可以被分为两三 篇文章。 例如:《30年,油城苦斗“火水河”》 几天前,43岁的炼油厂工人老王“冒了一次险”。他蒸了一条鱼,一条 亲手从广东茂名小东江里钓上来的鱼。 自从十多年前进入当地人俗称“油厂”的茂名石化公司后,喜欢钓鱼的 老王已经习惯了钓了就放。“你不知道水有多脏,吃了怕是不中毒也得癌。” 他解释说。 然而就在这两年,越来越多人开始把“战利品”带回家。老王只是众多 目睹小东江之变的市民之一。 30年来,从南中国最大的炼油基地穿城而过的这条河由清亮而污浊,又 由污浊而清亮。 短短两百字包含了大量的信息:“火水河”改造成功的事实,改造成功 给当地百姓带来的便利,改造之前和之后的情况对比。没有生硬的数据,呆 板的说理,深刻的阐述,一个老工人钓鱼习惯的改变折射出油城改造“火水 河”对当地的巨大影响。
目录
• • • • • • 1、何为华式结构 2、华式结构的例子 3、华式结构新闻的分析 4、华式结构的应用 5、作业 6、附录
制作人 : 项鑫
1、何为华式结构?
• 华式结构的来源 • 华式结构新闻诞生于美国,由专门报道财经金融为主的 《华尔街日报》创立,《华尔街日报》创建于1889年, 由奖国道•琼斯公司出版。而华式结构是在该报报道市场 经济方面中形成的,易引人注目的一种新闻写作方式。 目前是西方典型商业新闻写作流行的文体,并且在我国 也是最流行的新闻文体之一。用这种写法写出来的新闻 不仅具有“公而告知”的特点,而且引人入胜。
2、华式结构的例子
• 在中国圣诞节是发财的好机会 卢伟(音)是个买卖人,他正在靠圣诞节发财。在北京闹市区的市 场里,他摆着自己的货摊,出售耶稣和圣母玛丽亚的画像,这些画都有 画框,还拖着电源线。据他说,生意很好。 “我也不清楚他们是谁。”这个体态精瘦的摊主一边忙实话实说, 一边接上画框的电源,顿时,里面的画像旋转起来,变得光彩夺目。 “你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吗?要卖25美元一个。 ” 这就是2002年中国的圣诞热。面容红扑扑的,显得和蔼可亲的圣诞 老人贴满了主要城市的商店橱窗。高档餐厅里,尖声尖气的《红鼻子驯 鹿鲁道夫》放了一篇又一篇;有些百货商场里还能看见中国味的圣诞老 人。圣诞热正牢牢地抓住中国新兴的城市中产阶级,成为他们购物、吃 喝、聚会的由头。 要说美国人抱怨圣诞节被商业化变得面目全非的话,中国人根本就 不知道它还有本来面目。圣诞节风行主要是由于大家认为它洋气、现代, 与它是基督教传统节日无关。
3、华式结构新闻分析:以《辽宁大中型企 业探索劳动力竞争流动新体制》为例
• 结尾:“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促使人们观念上的改 革,使企业劳动力在流动中找到了自己最合适的岗 位。”
需要说明的是,此稿写作的1992年,中国经 济改革的重点就是国营大中型企业,其中劳动制度的 改革又是意义重大的一环,而辽宁当时是改革试点, 出台了许多新政策、新措施。可对普通读者来说,这 些并不具备什么可读性。由于记者运用了《华尔街日 报》式写作手法,此稿仅用短短940字,就达到了 题材重大性与报道形象性的统一,材料分散与主题集 中的统一。
3、华式结构新闻分析 以《“神山圣湖”守护者》 为例
• 过渡(承) 而对许智宏来说,这并不奇怪。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 科学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委员主席, 他了解西部山地在生态保护方面的重大意义。 这个过渡段虽只有二句简短的话,却不可或缺。前一 句“这并不奇怪”,很自然的把笔锋一转,起承上的作用。 后一句又巧妙地把主题引出来,还为下文作了个铺垫式的 悬念,又一次诱使读者往下读。
• 新闻体最基本的特征有三,即事实性、真实性和新鲜性。 华式结构消息作为新闻体之一种,自然也具备这三个特征。 但除此三点之外,它还有自己的“个性”: • (一) 故事化 一般在文章的开头展示涉及到的典型人物或故事,通 过气氛的渲染,将人带入新闻,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些人物或现场的描写 实际上就像电视新闻的新闻画面一样可视。
3、华式结构新闻分析 以《“神山圣湖”守护者》 为例
• 主体(起) 文章所要报道说明的是:“北京大学”和“保护国际” 联合召开会议,有学者提出“神山圣湖”保护所代表的社 区共管模式,应在立法上予以鼓励。”文章开头并没有直 入主题,而是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从一个农民写起,层 层设置悬念:一个西藏大山里的农民,怎么会去听北大教 授的讲话,什么会议如此重要,要用电话来听,会议讨论 的内容是什么,和北大教授以及农牧民有什么样的关系? 一系列的问题不禁调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有了不得不往 下读的冲动和欲望。
1、何为华式结构?
• 《华尔街日报》式新闻基本结构
1、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 故事或秩事; 2、第二部分,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 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推到读者眼前; 3、第三部分,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 新闻主题。 4、第四部分,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 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
3、华式结构新闻分析 以《“神山圣湖”守护者》 为例
• 主体(展开) 仁青桑珠的家乡,西藏贡觉县的东巴村,一座名为森格南宗的神 山,庇佑着这里的世代藏民。保护神山的传统,令村民们极为珍视生 态环境。仁青桑珠也听到北大校长许智宏相似的发言:“西部生态的 保护,要与当地百姓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 副主任蔡微说全国人大正在起草自然保护取法,这部法律的起草,应 该借鉴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经验。这个会议所介绍的社区共管形式, 应在法律上予以鼓励。 文章在主体部分里着力写了西藏贡觉县东巴村的环保实践,康定 会议上学者们对“神山圣湖”管理模式的探讨,仁青桑珠对学者门的 看法又有什么新的想法。
新闻十八讲之第五讲 华式结构及其应用
项鑫 2012.06.18
培训目标及预期效果
目标及预期效果: 1、初步了解华式结构 2、能够判断新闻是否采用华式结构 3、能够分析华式结构新闻提纲 4、新闻采写能够简单运用华式结构 注:1、课件中华式结构即《华尔街日报》体。 2、由于事例太少,为讲课需要文中部分稿件来自 本人 的构想。(造成新闻失真,敬请原谅)
•
3、华式结构新闻分析:以《辽宁大中型企 业探索劳动力竞争流动新体制》为例
• 过渡:“可是去年12月,随着本钢劳动制度改革方案的 出台,仅在第一线试点单位的运输部,就有77名多余的 管理人员同唐明福一样,被调到一线生产岗位当了工人。 与此相反,9名没有任何门路的工人经过考试选拔, 正式走上了管理人员岗位。” • 通过回答开头设置的悬念,引出“本钢劳动制度改革 方案”,进而成功地将劳动制度改革的话题引入新闻。此 时,记者才开始新闻主体的逐步展开:
3、华式结构新闻分析 以《“神山圣湖”守护者》 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