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徐勉《昧旦出新亭渚》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培优(含解析)之诗歌鉴赏及详细答案

高一语文培优(含解析)之诗歌鉴赏及详细答案

高一语文培优(含解析)之诗歌鉴赏及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徐昌图①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释】①徐昌图:五代著名词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一、二两句直写别离,“恨”字直抒胸臆,点明本词的主题,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及羁旅之恨。

“长恨”道出“饮散”“西去”并非第一次,一个“长”字,使恨的情感深化了。

B. 第三句写出词人频频回首之态,既写出离愁的层层加深,也写出了离愁的“有形”情态,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

C. 四、五两句融情于景,“淡云”“孤雁”“寒日”描绘出作者眼中的惨淡画面,写出浪迹飘零之苦。

“暮天红”为本词增添一抹亮色,蕴含作者对前景心怀希望之意。

D. 词人生活在唐宋之交的五代,这首词,可能就是徐昌图由闽入宋前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词人凄清的身世,也包容了唐末宋初社会离乱的影子。

(2)有人说这首词的下阕妙在“虚境实写,化虚为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说明。

答案:C解析:(1)C(2)同意。

别后的境况为作者的想象,本为虚境,但在下阕中,淮畔夜泊,酒消人醒之后,残灯明灭,孤枕难眠,五更风起,暗浪拍船,这些虚幻的羁旅情形被作者描绘得真切感人。

下阕写词人途中的孤寂心情,融情于景,以景写情,不言愁而愁自现,确是“虚境实写,化虚为实”的妙笔。

【解析】【分析】(1)C项,“‘暮天红’为本词增添一抹亮色,蕴含作者对前景心怀希望之意”表述错误,“暮天红”虽是美景,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充满了伤感。

故选C。

(2)本题中,下阕以设问“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领起,设想一路行船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境,饱含孤独愁苦之感,此为虚写。

而“潮平淮月朦胧”、“轻浪五更风”等情景又如此的真切感人,诗人把这种孤寂之情融于景中,“虚境实写,化虚为实”。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7)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7)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7)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孔巢父①赴河南军皇甫冉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②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注】①孔巢父,少时苦学,后辞官归隐,与李白、裴准等隐居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②陈琳,归附曹操后,管记室,军国书檄多为陈琳所作。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么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李白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①,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注】①葱海:指葱岭一带,在今新疆西南。

唐代安西都护府在此设葱岭守促。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没有一般送别诗的伤感之意,而是洋溢着昂扬向上的达观情绪。

B.诗歌选取了“积雪”“银鞍”“绿草”“火旗”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的画面感极强。

C.诗歌首先极尽笔墨夸赞了友人,然后又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最后又预祝朋友凯旋。

D.诗歌最后两句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并且期待能在草绿时节和诗人相会(2)诗中三位友人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

②颍:指颍州。

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备战高二语文诗歌鉴赏-经典压轴题及详细答案

备战高二语文诗歌鉴赏-经典压轴题及详细答案

备战高二语文诗歌鉴赏-经典压轴题及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满庭芳•夏日溧水①无想山作(宋)周邦彦凤老莺雏,雨肥梅子,午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②,飘流瀚海③,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释】①溧水:今江苏省县名,周邦彦贬任溧水县令,本篇为此间所作。

②社燕: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去,故称。

③瀚海:大海。

这里泛指遥远、荒僻的地方。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阕开篇用词新颖,“老”写出雏鸟在风雨中羽毛渐丰、历练成长的过程;“肥”写出了梅子因受到雨水滋润而圆润饱满的形态,富有动感。

B. 上阕“人静”句,“自乐”写出乌鸢在夏日宁静的山间无拘无束、自得其乐的情境,反衬出词人因公务劳顿无暇消遣而对乌鸢生出的羡慕之情。

C. “新绿溅溅”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写,既描绘了溪水映衬碧树的绿意,又仿佛能够听到悦耳的潺潺流水声。

D. 从“黄芦苦竹”“九江船”“急管繁弦”等词语可以看出词人以白居易自比。

因为词人处在“地卑山近”的溧水,与当年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环境相似。

(2)下阕措辞婉转,情感曲折多变。

请结合词句,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B解析:(1)B(2)①作者先以“社燕”自比,“年年”写出多年宦海漂泊、无处寄身的愁苦;②“且”字婉转地写出作者寻求暂时的解脱,借酒浇愁,忘记身外的功名利禄;③“不堪听”又进一步写出江南游子听到管弦声所产生的伤感;④最后“先”“容”又是权宜之计,姑且借醉卧而眠忘记眼前烦恼。

⑤作者处处想摆脱,处处又有愁绪,曲折地表达了无法排遣的愁苦之情。

【解析】【分析】(1)B项,“因公务劳顿无暇消遣”表述错误,这里突出的是自己仕途不顺,并非说的是公务繁重,这里表达出内心的无奈。

故选B。

(2)此词的特色是蕴藉含蓄,词人的内心活动亦多隐约不露。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辛弃疾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

此日楼台鼎鼐①,他时剑履山河。

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

【注释】①楼台鼎鼐:楼台指相府,古时把宰相治国比作鼎鼐调味。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篇写堂上有善谋的贤臣,边疆有能战的将士,表达出对朝廷力量的肯定。

B. 诗人化用孟子的名言,指出只要南宋上下齐心,共同抗敌,北伐是可行的。

C. 下片写诗人眼见政治腐败,山河破碎,却依然对北伐的大好前景充满信心。

D. 本词语言晓畅,运用很多口语化的句子,读来朗朗上口,增加了词的魅力。

(2)从对北伐的情感态度上看,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相比,有什么不同?【答案】(1)C(2)本词上片分析北伐的大好形势,下片鼓励大家积极投入到抗金事业中去,表达了爱国军民企盼北代的共同心声,充满了胜利在握的豪情和壮志。

“元嘉草草”三句诗人借元嘉帝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的故事,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不要冒进。

【解析】【分析】(1)C项“下片写诗人眼见政治腐败,山河破碎”表述错误。

下片先写今日治国,再写明年胜利在握,表达了对北伐大好前景充满信心。

故选C。

(2)本题要求从对北伐的情感态度上看,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相比,有什么不同?本诗中根据上片“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

”可知上片分析北伐的大好形势;根据下片“此日楼台鼎鼐①,他时剑履山河。

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

”可知下片鼓励大家积极投入到抗金事业中去,表达了爱国军民企盼北代的共同心声,充满了胜利在握的豪情和壮志。

而“元嘉草草”三句诗人借元嘉帝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的故事,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不要冒进。

高一语文二轮 诗歌鉴赏 专项培优及答案解析

高一语文二轮 诗歌鉴赏 专项培优及答案解析

高一语文二轮诗歌鉴赏专项培优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徐衡仲惠琴不受①辛弃疾千丈崖百丈溪。

孤桐枝上凤偏宜。

玉音落落虽难合,横理庚庚②定自奇。

人散后,月明时。

试弹幽愤泪空垂。

不如却付骚人手,留和南风解愠诗③。

【注】①此词作于淳熙十一年,辛弃疾退居带湖赋闲的第三个年头。

②庚庚:纹理横布的样子。

③舜作《五弦琴歌》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1)本词上片是从哪些方面写琴之“奇”的?词人写琴的用意是什么?(2)本词下片是如何由个人的小境界上升到心怀天下的大境界的?试简析。

解析:(1)琴之“奇”的具体体现:①制琴的材料生长环境孤危;②琴音不合流俗;③琴身纹理横布而奇特。

用意:以琴喻己,通过写琴的不凡突出自身与众不同的才华和孤标高卓的人格。

(2)①下片前三句,写“人散后”,词人独自在明月下弹琴,勾起了自己不为世所用的悲愤之情,这里词人只是为个人的际遇鸣不平,是一种个人的小境界。

②“不如却付骚人手”,词意一转,由己而人,用舜作《五弦琴歌》的典故,表达了借助词人之手,弦歌于广众,以解民之愠,阜民之财的愿望。

这样,就跳出了计较一己之得失的小境界,上升到了心系万民的大境界。

【解析】【分析】(1)上片“千丈”句,写凤凰栖息的梧桐孤危的生长环境,意在突出琴的不凡。

“玉音”“横理”两句,描写琴声高卓不合流俗,琴身断纹横理高古名贵。

这四句借“琴”的名贵不凡突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才华以及自己的功名抱负,表达自己不平凡、不甘受人冷落的心境;借物喻人,以琴名贵不凡突出自身与众不同的才华;以幽愤的琴声表达自己不为朝廷重用的不甘与愤懑。

(2)“人散后,月明诗,试弹《幽愤》泪空垂”,意思是月下试弹的琴声让退居赋闲的自己泪流不止,再结合注释中“辛弃疾退居带湖赋闲的第三个年头”这一背景信息,可以知道词人以幽愤的琴声突出自己内心不被人重用的愤懑情怀。

为个人的小境界。

盐城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1)

盐城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1)

盐城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1)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自金陵如丹阳道中有感①王安石数百年来王气消,难将前事问渔樵。

苑方秦地皆芜没②,山借扬州③更寂寥。

荒埭暗鸡催月晓④,空场⑤老雉挟春骄。

豪华只有诸陵⑥在,往往黄金出市朝。

【注】①此诗作于1066年(治平三年)春,闲居江宁已三年的王安石聊发游兴,骑马东行游丹阳,沿途访友寻古。

②化用古人诗句。

李白《金陵》诗:“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官晋绮罗。

”刘长卿的诗:“金陵已芜没,函谷复烟尘。

”③东汉末刘繇曾将扬州治所设在曲阿(丹阳)。

④《建康图经》言:“鸡鸣埭在青溪西南潮沟上,过沟有埭,名鸡鸣。

齐武帝早游钟山射雉,至此,鸡始鸣。

”⑤场:射雉场。

《南齐书·东昏侯纪》:“置射雉场二百九十六处,翳中帷帐及步障,皆袷以绿红锦。

”⑥《元和郡县图志》载:丹阳有齐高帝的泰安陵,武帝的景安陵,明帝的兴安陵,梁武帝的修陵,文帝的建陵,简文帝的庄陵等多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对历史悠久的古帝王之都金陵的总体感受,“王气消”三字为全诗定下了伤感的基调。

B. 颔联,当年的苑方秦地般的美景已消失了,一度为扬州治所的丹阳繁华也已寂寥不见了。

C. 尾联,写盛极一时的王朝黄金散尽,如今只剩下帝王的陵寝,充满了人财两空的哀伤。

D. 这首七言律诗,词句警策,典故丰富,内容深邃,充满历史的纵深感和兴替的沧桑感。

(2)请简要赏析颈联“荒埭暗鸡催月晓,空场老雉挟春骄”。

【答案】(1)C(2)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荒”“暗”二字营造了一片昏暗、衰败的意境。

②视听结合。

“荒埭暗鸡催月晓”,写听觉感受,而一个“催”字,突出了“暗鸡”的呜叫给人的心理感受;“空场老雉挟春骄”则侧重于视觉所见。

③用典。

化用齐武帝鸡鸣埭打猎的事,这里借齐朝帝王荒于畋猎,终至亡国的故事,批评了历史上许多皇帝耽子犬马声色,不理朝政导致国势衰落之事实。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

寻西山隐者不遇[唐]丘为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①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②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①黾勉:勉力,尽力。

②契:惬意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两句从隐者的栖身之所写起,既写出了隐者远离尘嚣,也写出了诗人殷勤远访,不惮艰劳。

B.诗人走到茅屋外叩门;却没有僮仆应承,窥看室内别无他物,只有桌案和茶几,可见隐者生活简朴。

C.“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意外与隐者错过,白白地辜负了一片景仰之情。

D.本诗虚实结合,诗人眼见的自然之景是实写,设想隐者乘车出游是虚写。

语言以雄浑豪迈见长。

2.近代学者曹光甫评价此诗抒写了“此行不遇而遇的欣慰之情”。

请结合最后八句,分析“欣慰之情”的具体内涵。

(6分)参考答案1.D【解析】雄浑豪迈错,应是以质朴清新见长。

2.①享受自然美景:新雨中草色一片青葱翠绿,晚风把阵阵松涛吹进窗里。

清幽的自然景致涤荡诗人的心灵,增添欢愉。

②感悟清净之理:虽未与隐者相对畅叙心意,但这番寻访、静驻,已对诗人产生启发,感悟了隐逸修身的清净道理。

③顿悟寻隐的意义:诗人领悟到寻隐的意义不在于访,而在于满足自己的佳趣雅兴,乘兴而往,兴尽而归。

(或答发现人生的哲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寻的结果,而在于过程的满足。

)(答出一点2分,答出三点6分。

)。

新高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解析解析(1)

新高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解析解析(1)

新高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解析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送陈正言①家铉翁②南来数骑,问征尘,正是江头风恶。

耿耿孤忠磨不尽,惟有老天知得。

短棹浮淮,轻毡渡汉,回首觚棱③泣。

缄书欲上,惊传天外清跸。

路人指示荒台,昔汉家使者,曾留行迹。

我节君袍雪样明,俯仰都无愧色。

送子先归,慈颜未老,三径有余乐。

逢人问我,为说肝肠如昨。

【注释】①陈正言是南宋朝廷派来的使者。

②恭宗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军从水陆大举入侵,南宋朝廷投降,并派出三千余人官兵赴元祈请有关事宜,家铉翁即是其中一位祈请使,他从此被迫羁留北方,直到1294年以八十二岁的高龄被放归。

此词即是作于羁留期间。

③觚棱:本指殿堂屋角上的瓦脊形状,这里代指宫阙。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作者对南方形势的关心。

遇南来者即询问消息,但询问的结果却是“江头风恶”,即形势不好。

B.“磨不尽”三字,指耿耿孤忠坚如磐石,也包含了他在北方所受的各种磨难,更加突显了他的品质。

C.“短棹浮淮”写诗人眺望京城时所见的淮水之上船来船往的景象;“泣”表达了思归不得的痛苦。

D.此词上片虽从眼前落笔,但主要还是叙写对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的回忆;下片重在抒写自己的心迹节概。

(2)作者身羁异域,送归而自己却不能归,下片并未见伤悲沉沦之情。

请分析词作的下片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

玉蜺,指白虹。

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蜺”。

②天心:指君主的心意。

“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

B.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的壮怀。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4)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4)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4)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初归石湖[南宋]范成大晓雾朝暾绀碧烘①,横塘②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蝸翠扫空。

【注】①朝、(zhāo tūn) :初升的太阳。

绀(gàn) :稍微带红的黑色。

②横塘:湖名,在苏州市西南。

越城:古代越国的城池。

(1)请赏析本诗前两联的渲染烘托手法。

(2)本诗颈联中的“自能”和“时复”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①范成大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

烧香曳簟眠清樾③。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

鬓丝撩乱纶巾折。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天河。

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

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烧香曳簟眠清樾”句写出了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

C.词中的花影、月色与音乐相应相衬,眼前景、耳边乐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

D.“昭华三弄临风咽”中“弄”有两层意思,一指玩耍,把玩;又一指一曲为一弄。

“咽”,谓箫声幽咽,如泣如诉。

(2)“好风碎竹声如雪”一句历来被人们所称道。

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杜荀鹤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于冬末泛舟潇湘,以记游述怀的一首清逸之作。

B.首联就题起句,自问自答,点明创作目的。

语文诗歌鉴赏各地方试卷集合含解析解析

语文诗歌鉴赏各地方试卷集合含解析解析

语文诗歌鉴赏各地方试卷集合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野兴陆游鬓边莫笑久星星,造物常钟我辈情。

每带余酿蹋花影,又和残梦听莺声。

轩窗风过书答乱,洲渚潮生钓艇横。

韩子未除豪气在,文章都待不平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自嘲衰老,说造物主常常钟情于我,很久以来我就已经两鬓斑臼了。

B.颔联写诗人的雅兴,常常带着几分醉意月下赏花,朦胧的睡梦中听莺鸣。

C.一个“横”字形象地写出了钓艇随意停放的状态,又写出诗人自适自足的情态。

D.全诗紧扣标题,蹋花影、听莺声、读书、垂钓,从白天到晚上,层次清晰。

(2)最后一联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①范成大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

烧香曳簟眠清樾③。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

鬓丝撩乱纶巾折。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天河。

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

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烧香曳簟眠清樾”句写出了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

C.词中的花影、月色与音乐相应相衬,眼前景、耳边乐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

D.“昭华三弄临风咽”中“弄”有两层意思,一指玩耍,把玩;又一指一曲为一弄。

“咽”,谓箫声幽咽,如泣如诉。

(2)“好风碎竹声如雪”一句历来被人们所称道。

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牧童词①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部编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解析(1)

部编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解析(1)

部编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野兴陆游鬓边莫笑久星星,造物常钟我辈情。

每带余酿蹋花影,又和残梦听莺声。

轩窗风过书答乱,洲渚潮生钓艇横。

韩子未除豪气在,文章都待不平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自嘲衰老,说造物主常常钟情于我,很久以来我就已经两鬓斑臼了。

B.颔联写诗人的雅兴,常常带着几分醉意月下赏花,朦胧的睡梦中听莺鸣。

C.一个“横”字形象地写出了钓艇随意停放的状态,又写出诗人自适自足的情态。

D.全诗紧扣标题,蹋花影、听莺声、读书、垂钓,从白天到晚上,层次清晰。

(2)最后一联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各题。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辛弃疾独立苍茫醉不归。

日暮天寒,归去来兮。

探梅踏雪几何时。

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

一片闲愁,芳草萋萋。

多情山鸟不须啼。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1)词的上片前三句渲染了①________的氛围,交代这是一首②________的诗歌(填写诗歌题材)。

(2)辛弃疾写词尤擅于用典,往往对其稍加改造便别出新意。

请结合本词,通过用典来抒情的角度试举两例加以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工部①蜀中离席(唐)李商隐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注】①这首诗的题目本是“蜀中离席”,因为诗的风格模仿杜甫,所以加“杜工部”三字。

(1)颈联以“醉客”对“醒客”,与屈原《渔父》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后人认为:“此诗拟杜,既得其诗法,又得其精神。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西江月①苏轼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新部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解析

新部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解析

新部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孔巢父①赴河南军皇甫冉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②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注】①孔巢父,少时苦学,后辞官归隐,与李白、裴准等隐居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②陈琳,归附曹操后,管记室,军国书檄多为陈琳所作。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么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骢马(唐)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①,为报天山行路难。

【注】①长城窟:相传长城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释】①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

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

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2021届高考全国模拟题汇编——古诗鉴赏题30道含答案

2021届高考全国模拟题汇编——古诗鉴赏题30道含答案

2021届高考全国模拟题汇编一一古诗鉴赏题30道(2021八省新高考模拟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故人寄茶李德裕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邀僧至,孤吟对竹烹。

碧流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其余不敢费,留伴读书行。

【注】作者一说曹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扣题,“缄题”扣“寄”,“剑外” “玉京”暗寓千里寄茶情意深厚。

B.作者将茶碾碎烹煎,已至半夜还邀请僧人前来品饮,足见其爱茶之深。

C.绿色茶汤悦人眼目,香气四溢,轻落于盏旁的花朵增添了饮茶的意趣。

D.作者不愿耗用余茶,要留下在读书时饮用,表现了对茶和友情的珍视。

(2)“微月” “泉声”“竹”三个意象对写饮茶一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C (曲解诗意。

“轻落于盏旁的花朵增添了饮茶的意趣”不当。

“香泛乳花轻”是说茶汤表面泛起如花般的茶沫,茶沫轻盈,茶香四溢。

)(2)“微月”点明开茶的时间,渲染了清幽的气氛;“泉声”以动衬静,突出了碾茶时环境的清静;“竹”写出了饮茶之处的雅致。

三个意象展现了烹茶饮茶的美好环境,从侧面烘托出饮茶的清雅脱俗之趣。

(2021云南省昆明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赵善庆稻粱肥,蒹葭莠。

黄添篱落,绿淡汀洲。

木叶空,山容瘦。

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

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注:危楼,高耸的阁楼。

(1)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二两句写江边庄稼肥硕茂密,江渚上兼葭萧疏秀美,显现出秋景的生机与诗意。

B.三、四句中的“添”“淡”两字,生动展现出由夏入秋时大自然色彩的渐变过程。

第1页共24页C. “山容”之所以“瘦”,是因为深秋时节木落千山,山峰才显露出突兀嶙峋的轮廓。

D.整首曲写了作者江头秋行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句式整齐活泼。

(2)《江头秋行》是写景名作,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高三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训练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初归石湖[南宋]范成大晓雾朝暾绀碧烘①,横塘②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蝸翠扫空。

【注】①朝、(zhāo tūn) :初升的太阳。

绀(gàn) :稍微带红的黑色。

②横塘:湖名,在苏州市西南。

越城:古代越国的城池。

(1)请赏析本诗前两联的渲染烘托手法。

(2)本诗颈联中的“自能”和“时复”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各题。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辛弃疾独立苍茫醉不归。

日暮天寒,归去来兮。

探梅踏雪几何时。

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

一片闲愁,芳草萋萋。

多情山鸟不须啼。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1)词的上片前三句渲染了①________的氛围,交代这是一首②________的诗歌(填写诗歌题材)。

(2)辛弃疾写词尤擅于用典,往往对其稍加改造便别出新意。

请结合本词,通过用典来抒情的角度试举两例加以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六幺令·天中节①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②,泪竭陵阳③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①天中节即端午节。

②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同,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日:‘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

”③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陵阳。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通过描写“虎符缠臂”“门插艾蒲”“放飞纸鸢”“饮酒食粽”“龙舟竞渡”“诵赋祭吊”几个场面写出端午节的盛况。

B.词中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准确贴切,是因为屈原当时流放在外、痛心国难的心情与晋时渡江避难的中原人士非常相似。

谢朓《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诗》鉴赏及译文答案

谢朓《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诗》鉴赏及译文答案

谢朓《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诗》鉴赏及译文答案《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诗》是由谢朓所创作的,全诗篇幅短小,对仗工稳,声律考究,显示了“永明体”的鲜明特征。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诗》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诗》南北朝:谢朓宛洛佳遨游,春色满皇州。

结轸青郊路,迥瞰苍江流。

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桃李成蹊径,桑榆荫道周。

东都已俶载,言归望绿畴。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诗》译文早晨新亭渚边停车小憩,一眼望去郊外春色迷离,让人砰然心动,这满城胜景可媲美汉时的繁华古都啊!将车停在东郊路边,远望长江,已被黎明曙光染上了一层苍茫之色。

红日冉冉升起,道道霞光铺洒江面,远远看去,波光粼粼;晨光中的青青草原迎风招展,宛如春日风光浮现在青草绿叶之上般,煞是可爱。

花开正浓的桃李树下已被踏出条条小径,红日高照,桑榆树影布满大道。

郊游即将结束已准备上车回城,归途遥遥之中,仍止不住的把目光投向绵延无际的绿畴。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诗》注释徐都曹:徐勉,字修仁,是谢朓的朋友。

新渚:即新亭渚。

新亭为东吴时所建,在都城建康的郊外。

宛洛:指宛县和洛县。

宛县是南阳郡治所在,汉时有“南都”之称。

洛阳是东汉的都城。

皇州,指都城建康。

结轸:停车。

轸,车箱底部的横木,亦作车的代称。

迥瞰:远望。

俶载:指始事,开始从事某种工作。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诗》赏析李善的《文选》注说,这首诗谢朓本集原题作“和徐都曹勉昧旦出新渚”。

徐勉,字修仁,是谢朓的朋友。

昧旦:即黎明、拂晓,语出《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可见时辰约略后于鸡鸣之时(一说“昧旦”应该是在“鸡鸣”之前,天色将明而未明之时,盖昧旦之时仍然“明星有灿”)。

新渚,即新亭渚。

新亭为东吴时所建,在都城建康的郊外。

这是一首纪游诗,原题扼要说明了此诗的创作缘起、具体时间和地点,为鉴赏提供了可靠依据。

徐勉先成《昧旦出新亭渚》诗,谢朓此诗是和作。

这是一个春天的早晨,天才蒙蒙放亮,诗人就已来到城外新亭渚边。

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2)

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2)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从军行[隋]明余庆①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

风卷常山阵②,笳③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④。

[注]①明余庆(约公元588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平原鬲人,明克让之子。

生卒年均不祥,约陈末隋初间在世。

②常山阵:兵法上将首尾呼应的一种排兵布阵之法称为常山阵。

③笳:胡笳军乐,隋军中也用,主要用来助攻,提振士气。

④朔方城:汉武帝时,汉军曾攻占淮南一带,为纪念胜利在当地建胜利之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边庭紧急,烽火四起,敌人来势汹汹,十万隋军奔赴边疆,浩浩荡荡,威武雄壮。

B. 颔联写隋军摆出“常山阵”,以风卷残云之势打败来犯之敌,军营中响起了胜利的笳声。

C. 颈联运用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表现隋军战士不畏严寒、彻夜未眠地守卫边关的战斗精神。

D. 尾联巧用典故,想象隋军也能像当年汉军攻取淮南那样所向披靡,并且建立纪念胜利之城。

(2)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表现隋军军容强盛、军纪严明及战士们保家卫国的英勇无畏的壮志豪情。

从“十万且横行”“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剑花寒不落”等描写,可见其雄浑气势和战斗精神。

②尾联用典抒情,希望隋军能够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

诗人想象着像当年汉军攻取淮南一样,取胜之后建立一座纪念胜利的“朔方之城”。

③全诗格调昂扬向上,表现了作为大一统帝国隋朝的边塞诗的“大国之气”“强国之音”。

【解析】【分析】(1)B项,“打败来犯之敌”“军营中响起了胜利的笳声”错。

颔联描述的是隋军同仇敌忾,奋力抗击敌人的壮烈场面,悲壮雄浑的胡笳军乐如同当年细柳营中的军乐一样响起。

故选B项。

(2)诗歌注释说“朔方城:汉武帝时,汉军曾攻占淮南一带,为纪念胜利在当地建胜利之城。

“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这就暗示了诗歌的第一个情感,诗人想象着像当年汉军攻取淮南一样,取胜之后建立一座纪念胜利的“朔方之城”,表现隋军军容强盛、军纪严明及战士们保家卫国的英勇无畏的壮志豪情。

《昧旦出新亭渚》阅读训练及答案

《昧旦出新亭渚》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歌,完成14~15题。

昧旦出新亭渚
梁·徐勉
驱车凌早术,山华映初日。

揽辔且徘徊,复值清江谧。

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

气物宛如斯,重以心期逸。

春堤一游衍,终朝意殊悉。

【注】昧旦:天将明未明之时;破晓。

本诗为诗人和友人谢相期同游新亭渚时所作。

术:道路。

游衍:恣意游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点题,着一“凌”字,表现出车马奔行之速,意在强调诗人忙于赶路的急切心情。

B.三、四句写诗人驻足览赏美景,“复值”二字表现出诗人无意中见到静谧江流的欣喜。

C.五、六两句,景物动静结合,色彩对比鲜明,晨色中的新亭渚显得寂静而又富有生气。

D.结尾两句总结全诗,通过对此次出游的回味,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兴致勃勃的诗人形象。

15、诗人是如何表达出游意兴的?试举两例,并进行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4.(3分)A(“凌”字形容车马奔行之速,与诗人出游的勃勃兴致相应,表现出晨风拂面的畅快之情,而非“忙于赶路的急切心情”。


15.(6分)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花映日、清江静谧、枫林杳霭、黄鸟参差等如画美景表达了出游的舒快怡爽之感;动作描写,通过驱车凌驰、揽辔徘徊等举止表达了随遇而适的恣意游逛所带来的悠闲自在之感;正面衬托,“重以心期逸”,写出了与相期相许的友人携手共游更甚于览观美景的雅致情怀;直抒胸臆,结尾两句直接表达了此次出游给自己带来的畅快淋漓的欢悦之情。

(每个要点3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

昧旦出新亭渚①
[南北朝]徐勉
驱车凌早术②,山华映初日
揽辔且徘徊,复值清江谧。

香蔼枫树林,参差黄鸟匹。

气物宛如斯,重以心期逸。

春堤一游衍,终朝意殊悉③。

【注】①此诗作于齐代,诗人正任临海王署都曹。

此次与他“结轸”同游的,还有著名诗人谢眺。

术:指郊邑的道路。

③悉:有“满”的意思。

14.诗题中“昧旦”的意思是__________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_________的心情。

( 3分 )
15.请赏析“驱车凌早术,山华映初日”中“凌”“映”二字的妙处。

(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深切回忆与同学们到湘冮中游泳,不畏艰险一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志摩在《再别康桥》第一节中,用人们习惯性的告别的动作,对康桥说“再见”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提到了自己对真的猛士的看法。

真的猛士,
,。

他们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世人更加勇猛坚定地去斗争、前进。

14.天将明未明之时愉悦 15.①一个“凌”字,形容车马奔行速度之快,写出了奔行的畅快感,生动地刻画出诗人出游的勃勃兴致。

②一个“映"字,写出了刚升起的太阳与山上的鲜花相映成趣的美妙景象,营造出一种络绎奔凑、目不暇接的动感。

16.(1)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2)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3)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