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采集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PSOC3温度采集系统实验报告

PSOC3温度采集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PSOC温度采集系统二.实验任务●利用PSOC温控模块采集温度信息●将温度信息显示在LCD上三.实验设备及环境●微型计算机(安装了Psoc creator3.1集成开发软件)●AD模块●LM35D模块●LCD1602字符液晶●导线若干四.原理:●LM35D模块:LM35D把测温传感器与放大电路做在一个硅片上,形成一个集成温度传感器。

它的输出电压与摄氏温度成正比,灵敏度为10mV/℃。

工作温度范围为0℃-100℃。

工作电压为4-30V;精度为正负1℃。

●AD模块:一般在A/D转换芯片的模拟输入端输入模拟信号(电压),然后通过微型机的I/O端口读取A/D转换芯片数字量输出端的数字信号,接着通过线性化处理得到相应的模拟量并显示出来●工业字符型液晶:能够同时显示16x02即32个字符。

(16列2行)。

1602液晶也叫1602字符型液晶,它是一种专门用来显示字母、数字、符号等的点阵型液晶模块。

在PSOC 中,字符 LCD 组件包含一组库例程,通过这些库例程易于使用遵循 Hitachi 44780 标准 4 位接口的一行、两行或四行 LCD 模块。

该组件提供 API 用于实现水平和垂直条形图,您也可以创建和显示自己的自定义字符。

使用字符LCD 组件可向产品用户,或在设计和调试过程中的开发人员显示文本数据。

●电路原理图●流程图五.具体步骤1.新建工程●双击打开PSoC Creator 3.0软件●File -> New – Project2.绘制原理图3.代码编写#include <project.h>int main(){ uint16 output;/* Start the components */LCD_Start();ADC_DelSig_1_Start();/* Start the ADC conversion */ADC_DelSig_1_StartConvert();/* Display the value of ADC output on LCD */LCD_Position(0u, 0u);LCD_PrintString("ADC_Output");for(;;){if(ADC_DelSig_1_IsEndConversion(ADC_DelSig_1_RETURN_STATUS)){output = ADC_DelSig_1_GetResult16();LCD_Position(1u, 0u);LCD_PrintNumber(1.25*100*output/65535);}}}/* [] END OF FILE */4.编译,下载用仿真器连接电脑和实验板5.测试方法●查看是否显示温度6.测试结果●温度正常显示7.测试分析●LM35D输出电压与温度成正比,所以可以通过输出电压计算出当前温度●通过A/D转换芯片可以把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再通过计算就可以在LCD上实时显示出来●PSoC3中集成的A/D转换模块转换精度最大可以达到16位,因此可以满足精度要求六.心得体会经过了这次学习,我知道了如何使用PSOC开发板测量温度,知道了如何使用AD模块,LM35D模块。

DS18B20温度采集报告

DS18B20温度采集报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课程论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题目DS18B20 温度采集报告学生姓名仇丽华学号20082305902院系滨江学院电子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指导教师朱艳萍概述硬件电路的单片机芯片采用AT89S52芯片,进行数据处理。

数据采集部分的传感器采用DS18B20芯片数字温度传感器。

,用七段LED数码显示器显示测量的温度值,超过预定的温度值则会产生报警。

硬件电路设计1、AT89S52芯片AT89S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微控制器,具有8K 在系统可编程Flash 存储器。

使用Atmel 公司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制造,与工业80C51 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容。

片上Flash允许程序存储器在系统可编程,亦适于常规编程器。

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 位CPU 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AT89S52在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2、DS18B20芯片(1) DS18B20简介DS18B20是由美国DALLAS公司生产的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芯片。

与传统的热敏电阻有所不同,DS18B20可直接将被测温度转化为串行数字信号,以供单片机处理,它还具有微型化、低功率、高性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通过编程,DS18B20可以实现9~12位的温度读数。

信息经过单线接口送入DS18B20或从DS18B20送出,因此从微处理器到DS18B20仅需连接一条信号线和地线。

读、写和执行温度变换所需的电源可以由数据线本身提供,而不需要外部电源。

(2) DS18B20的引脚功能DS18B20的引脚(图7-10),其功能如表7-8所示。

(3) DS18B20的主要特点采用单线技术,与单片机通信只需一个引脚;通过识别芯片各自唯一的产品序列号从而实现单线多挂接,简化了分布式温度检测的应用;实际应用中不需要外部任何器件即可实现测温;可通过数据线供电,电压的范围在3~5.5V;不需要备份电源;测量范围为-55~+125℃,在-10~+85℃范围内误差为0.5℃;数字温度计的分辨率用户可以在9位到12位之间选择,可配置实现9~12位的温度读数;将12位的温度值转换为数字量所需时间不超过750ms;用户定义的,非易失性的温度告警设置,用用户可以自行设定告警的上下限温度。

温度采集电子系统设计报告

温度采集电子系统设计报告

温度采集电子系统设计报告1. 简介本报告介绍了一个温度采集电子系统的设计。

该系统可以实时采集环境温度,并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处理和显示。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

2. 硬件设计2.1 传感器选择为了实时采集温度数据,我们选择了一款精度高、响应快的温度传感器。

该传感器具有数字输出和I2C接口,能够方便地与单片机进行通信。

2.2 单片机选择我们选用了一款功能强大的单片机作为系统的主控芯片。

该单片机具有丰富的外设接口和强大的计算能力,能够满足系统的需求。

同时,该单片机还有丰富的开发资源和社区支持,使得开发过程更加便捷。

2.3 电路设计系统的电路设计主要包括传感器和单片机之间的连接电路和稳压电路。

传感器与单片机的连接采用了I2C接口,通过外部电阻进行电平转换和保护。

稳压电路采用了线性稳压芯片,确保供电电压的稳定性。

3. 软件实现3.1 硬件驱动为了与传感器进行通信,我们编写了相应的硬件驱动程序。

该驱动程序通过配置单片机的I2C接口,实现了与传感器的数据交换和控制。

3.2 数据采集与处理在软件实现中,我们使用了单片机的定时器和ADC模块来定期采集温度数据。

通过ADC转换,我们可以将模拟温度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随后,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滤波和校准,以获取准确的温度值。

3.3 数据传输与显示为了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传输到计算机,我们使用了串口通信。

通过配置单片机的UART模块和计算机的串口接口,我们可以实现数据的传输。

在计算机端,我们编写了相应的数据接收和显示程序,实现了温度数据的实时显示。

4.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测试,系统能够准确、稳定地采集温度数据,并进行实时显示。

通过与其他温度计的比较,我们发现系统的测量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系统的响应速度也非常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实时更新温度数据。

5. 总结通过设计和实现温度采集电子系统,我们成功地实现了温度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显示。

该系统具有稳定性高、响应速度快的特点,可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体温测量实验报告

体温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体温计的使用方法。

2. 了解人体正常体温范围。

3. 比较不同体温计的测量结果,分析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探讨影响体温测量的因素。

二、实验器材1. 电子体温计2. 水银玻璃体温计3. 耳温枪4. 棉签5. 记录表三、实验步骤1. 学习体温计的使用方法:- 观察体温计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

- 学习电子体温计、水银玻璃体温计和耳温枪的使用方法。

2. 测量体温:- 在实验室内选取10名志愿者,分别使用电子体温计、水银玻璃体温计和耳温枪进行体温测量。

- 每位志愿者分别使用三种体温计进行测量,每种体温计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作为该志愿者的体温。

3. 记录数据:- 将每位志愿者的体温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

4. 数据分析:- 比较三种体温计的测量结果,分析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 探讨影响体温测量的因素,如测量部位、测量时间等。

四、实验结果1. 电子体温计:- 平均体温:36.5℃- 精度:±0.1℃2. 水银玻璃体温计:- 平均体温:36.4℃- 精度:±0.2℃3. 耳温枪:- 平均体温:36.6℃- 精度:±0.3℃五、实验分析1. 三种体温计的测量结果比较:- 电子体温计的测量结果与人体正常体温最为接近,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水银玻璃体温计的测量结果次之,但精度略低于电子体温计。

- 耳温枪的测量结果与人体正常体温最为接近,但精度相对较低。

2. 影响体温测量的因素:- 测量部位:口腔、腋下、肛门和耳温等不同部位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存在差异。

- 测量时间:体温在不同时间段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应尽量在同一时间进行测量。

-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的体温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测量结果仅供参考。

六、实验结论1. 电子体温计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测量人体体温的理想工具。

2. 水银玻璃体温计和耳温枪也可用于测量人体体温,但精度相对较低。

3. 测量体温时应注意测量部位、测量时间和个体差异等因素。

温度监测系统实验报告

温度监测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温度监测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 掌握温度传感器的应用和数据处理方法。

3. 学会搭建简单的温度监测系统,并验证其功能。

二、实验原理温度监测系统主要由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控制器、显示屏和报警装置等组成。

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数据采集器对电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控制器根据设定的温度范围进行控制,显示屏显示温度信息,报警装置在温度超出设定范围时发出警报。

本实验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数据采集器采用单片机(如STC89C52)作为核心控制器,通过并行接口读取温度传感器输出的数字信号,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三、实验器材1. 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2. STC89C52单片机3. LCD显示屏4. 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5. 电源模块6. 连接线四、实验步骤1. 搭建温度监测系统电路,包括温度传感器、单片机、显示屏、报警装置等。

2. 编写程序,实现以下功能:(1)初始化单片机系统;(2)读取温度传感器数据;(3)将温度数据转换为摄氏度;(4)显示温度数据;(5)判断温度是否超出设定范围,若超出则触发报警。

3. 连接电源,启动系统,观察温度数据变化和报警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系统搭建成功,能够稳定运行,实时显示温度数据。

2. 温度数据转换准确,显示清晰。

3. 当温度超出设定范围时,系统能够及时触发报警。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地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温度监测系统,实现了温度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显示。

2.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温度传感器、单片机、显示屏等电子元件的理解和应用。

3. 实验过程中,学会了如何编写程序,实现温度数据的处理和显示。

七、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电路连接的准确性,避免因连接错误导致实验失败。

2. 在编写程序时,注意代码的简洁性和可读性,便于后续修改和维护。

3. 可以尝试将温度监测系统与其他功能结合,如数据存储、远程传输等,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功能。

温度采集 实验报告

温度采集  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基于AD590的温度测控系统设计系(部) 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092学生姓名刘玉兴学号090819210月日至月日共周指导教师(签字)系主任(签字)年月日一、设计内容及要求在单片机实验台上实现智能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

要求利用温度传感器AD590采集温度信号,并调理放大采集到的电压信号,用ADC0809进行电压转换,实现温度采集,并将采集温度用数码管静态方式显示出来。

设计内容包括:1)AD590温度采集电路;2)ADC0809接口电路;3)数码管静态方式实时显示温度;4)可按键设置报警上下限。

设计要求:1)能演示;2)能回答答辩过程中提问的问题;3)完成设计报告。

二、设计原始资料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范立南2006年1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刘瑞新2003年07月三、设计完成后提交的文件和图表1.计算说明书部分1)方案论证报告打印版或手写版2)程序流程图3)具体程序2.图纸部分:具体电路原理图打印版四、进程安排教学内容地点资料查阅与学习讨论现代电子技术实验室分散设计现代电子技术实验室编写报告现代电子技术实验室成果验收现代电子技术实验室五、主要参考资料《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基础》马建国、孟宪元编清华大学出版2004年4月《实用电子系统设计基础》姜威 2008年1月《单片机系统的PROTEUS设计与仿真》张靖武 2007年4月摘要温度是工业生产和自动控制中最常见的工艺参数之一。

过去温度检测系统设计中,大多采用模拟技术进行设计,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遇到诸如传感器外围电路复杂及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而其中任何一环节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整个系统性能的下降。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的发展, 数字化、微型化、集成化成为了传感器发展的主要方向。

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利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现整个系统的控制过程。

在软件方面,结合ADC0809并行8位A/D转换器的工作时序,给出80C51单片机与ADC0908并行A /D转换器件的接口电路图,提出基于器件工作时序进行汇编程序设计的基本技巧。

温度电测实验报告

温度电测实验报告

温度电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温度电测实验,探索温度测量原理并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方法,进一步理解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实验器材和材料•温度计•热水•冰块•实验用杯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温度计放置在室温下静置,待温度计的温度稳定在室温后,记录室温值作为实验前的基准温度。

2.实验一:测量热水的温度。

–准备一杯热水,将温度计插入杯中。

–等待温度计指示稳定后,记录读数。

–注意避免温度计接触杯底或杯壁,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3.实验二:测量冰块的温度。

–将冰块放入实验用杯中。

–将温度计插入冰块中心位置。

–等待温度计指示稳定后,记录读数。

4.实验三:测量室温下的温度。

–将温度计放置在室温下静置。

–等待温度计指示稳定后,记录读数。

5.数据处理:将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的测量结果整理成数据表格,并计算出每个实验的平均温度。

6.结果分析:比较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的平均温度,并讨论其差异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7.实验总结: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心得体会,并提出改进建议。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整理,得到以下结果:实验项目平均温度(℃)实验一60.2实验二0.5实验三25.8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实验一中的热水温度明显高于室温,这是由于热水的物理性质决定的。

•实验二中的冰块温度接近于零度,与冰的融点接近,表明温度计能够准确测量低温。

•实验三中的室温测量结果接近于实验前的基准温度,说明温度计的准确度较高。

实验总结本次温度电测实验通过测量热水、冰块和室温下的温度,探索了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温度计能够准确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温度值,并且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的测量精度较高。

然而,实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温度计位置的不稳定等,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应该在操作过程中更加注意温度计的放置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也为今后进行更复杂的温度测量实验打下了基础。

温度技术测量实验报告(3篇)

温度技术测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常用温度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及适用范围;3. 学会使用温度传感器进行实际测量;4. 分析实验数据,提高对温度测量技术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1. 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热敏电阻、PT100等;2. 温度测量仪器:数字温度计、温度测试仪等;3. 实验装置:电加热炉、万用表、连接电缆等;4. 待测物体: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物体。

三、实验原理1. 热电偶测温原理:利用两种不同金属导体的热电效应,即当两种导体在两端接触时,若两端温度不同,则会在回路中产生电动势。

通过测量电动势的大小,可以计算出温度。

2. 热敏电阻测温原理: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根据电阻值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温度。

3. PT100测温原理:PT100是一种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其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线性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可以计算出温度。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热电偶测温实验(1)将热电偶插入电加热炉中,调整加热炉温度;(2)使用数字温度计测量热电偶冷端温度;(3)根据热电偶分度表,计算热电偶热端温度;(4)比较实验数据与实际温度,分析误差。

2. 实验二:热敏电阻测温实验(1)将热敏电阻插入电加热炉中,调整加热炉温度;(2)使用数字温度计测量热敏电阻温度;(3)根据热敏电阻温度-电阻关系曲线,计算热敏电阻温度;(4)比较实验数据与实际温度,分析误差。

3. 实验三:PT100测温实验(1)将PT100插入电加热炉中,调整加热炉温度;(2)使用数字温度计测量PT100温度;(3)根据PT100温度-电阻关系曲线,计算PT100温度;(4)比较实验数据与实际温度,分析误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热电偶测温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热电偶测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误差在±0.5℃以内。

分析误差原因,可能包括热电偶冷端补偿不准确、热电偶分度表误差等。

2. 实验二:热敏电阻测温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热敏电阻测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误差在±1℃以内。

温度采集实验报告

温度采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系统综合实践必做课题:西门子PLC控制系统设计—MPCE离心泵与三级液位监控系统选做课题一: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通道号15班级:XXXXXXX姓名:XXXX学号:XXXXXXX指导老师:XXXXXXXXXXXXXX年XX月一设计目的1、掌握采集和数据处理的基本功能和软、硬件基本原理。

2、掌握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

二设计内容某加热炉系统需要对32个温度检测点进行数据的巡回检测,请你根据下述芯片完成该32个温度巡回检测的硬件电路设计,并进行数据采集系统主程序及子程序的编写。

单片机程序则可在Keil软件下编写后再烧进单片机里面。

在Produse仿真环境下为实现32路温度模拟,采用电压分流来作为温度信号,因为温度信号传送实际上就是电信号的传送。

要求第一路温度信号采集以学号最后两位为选通通道号。

1.硬件方案设计设计原理如下图所示,32温度信号通过多路开关和采样保持器采样并保持,然后送入AD模数转换器进行数模转换。

转换结束送入单片机存储。

(1)多路开关选择CD4051. 其引脚功能见下图。

CD4051相当于一个单刀八掷开关,开关接通哪一通道,由输入的3位地址码ABC来决定。

其真值表见表1。

“INH”是禁止端,当“INH”=1时,各通道均不接通。

此外,CD4051还设有另外一个电源端VEE,以作为电平位移时使用,从而使得通常在单组电源供电条件下工作的CMOS电路所提供的数字信号能直接控制这种多路开关,并使这种多路开关可传输峰-峰值达15V的交流信号。

例如,若模拟开关的供电电源VDD=+5V,VSS=0V,当VEE=-5V时,只要对此模拟开关施加0~5V的数字控制信号,就可控制幅度范围为-5V~+5V的模拟信号。

输入状态接通通道INH C B A0 0 0 0 “0”0 0 0 1 “1”0 0 1 0 “2”0 0 1 1 “3”0 1 0 0 “4”0 1 0 1 “5”0 1 1 0 “6”0 1 1 1 “7”1均不接通表一CD4051引脚图(2)采样保持器选用LF398. 它是一种模拟信号存储器,在逻辑指令控制下,对输入的模拟量进行采样和寄存。

基于LabVIEW的温度采集系统实验报告

基于LabVIEW的温度采集系统实验报告

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虚拟仪器技术》课程作业报告书课题名:基于LabVIEW的温度采集系统班级:软件工程姓名:学号:2014年6月 18 日1 设计目标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对温度测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测量范围也越来越广。

本设计用LabView软件在PC机上编程实现了多点温度采集、动态图形显示、数据存储、报警、数据分析等功能。

2 设计内容本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采用软件代替了数据采集卡,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实时地显示数据。

当采集的温度值大于设定的高限报警数值时,就会点亮高报警红色灯,同时触发条件结构里的事件发生,使系统发出蜂呜声。

当采集过程结束后,在图表上画出数据波形,并算出最大值、最小值,并自动产生数据文件,以供查询。

3 前面板设计4 程序框图温度采集总程序框图实现步骤:1、从结构工具模板选择条件循环结构“while循环”放入框图程序窗口,调整该条件循环框的大小,把节点放入循环框内。

2、使用随机数产生功能,用于产生随机温度值。

添加温度控件,并将实时温度显示出来。

3、在前面板内再放置一个趋势图,标注为“温度历史趋势”,该图表将实时地显示温度值。

4、使用定时子模板中的等待下一个整数倍毫秒函数,再加上时间常数,把它设置为500。

5、该程序使用了条件结构,右边的TRUE Case与图中的FALSE Case同属于一个Case结构。

根据输入端上的数值,来决定执行哪一个Case程序。

如果产生的随机温度值大于高限数值,将执行True Case程序,反之则执行False Case 程序。

6.该程序框图还使用了写入电子表格文件函数(在文件 I/O子模块)。

该模块把一个二维或者一维单精度数组转换成字符串,并把字符串写入一个新文件或者附回在一个已存在的文件后面。

在本系统中,它将由温度采集数据和上限值组成的二维数组附加在一个默认路径为d:testdata.xls数据文件后面二维数组转置(在Array子模板)。

在本系统中,它把二维数组转换成以列为分界的二维数组,这样在写入数据文件时它就会以列的形式显示。

温度采集 实验报告

温度采集  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基于AD590的温度测控系统设计系 (部) 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092 学生姓名刘玉兴学号 0月日至月日共周指导教师(签字)系主任(签字)年月日摘要温度是工业生产和自动控制中最常见的工艺参数之一。

过去温度检测系统设计中,大多采用模拟技术进行设计,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遇到诸如传感器外围电路复杂及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而其中任何一环节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整个系统性能的下降。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的发展, 数字化、微型化、集成化成为了传感器发展的主要方向。

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利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现整个系统的控制过程。

在软件方面,结合ADC0809并行8位A/D转换器的工作时序,给出80C51单片机与ADC0908并行A/D 转换器件的接口电路图,提出基于器件工作时序进行汇编程序设计的基本技巧。

本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数据传输模块,温度显示模块和温度调节驱动电路,其中温度传感器为数字温度传感器AD590,包括了单总线数据输出电路部分。

文中对每个部分功能、实现过程作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单片机、汇编语言、ADC0809、温度传感器AD590AbstractTemperature is the most common one of process parameters in automatic control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 the traditional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ystem design, often using simulation technology to design, and this will inevitably encounter error compensation, such as lead,complex outside circuit,poor anti-jamming and other issues, and part of a deal with them Improperly, could cause the entire system of the decline. With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emiconductor development, especially large-scale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technologies, digital, miniaturization, integration sensors are becoming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In the control systems with the core of SCM,assembly language programming is used to achieve the control of the whole system.Combining with the operation sequence of ADC0809,the interface circuit diagrams of 80C51 SCM and ADC0809 parallel A /D conveger ale given.The basic skills of assembly language programming based on the operation se—quenee of the chip ale put forward.This system include temperature sensor and data transmission, the moduledisplays module and thermoregulation driven circuit from the sensors intofigures of the temperature sensors AD590, including a list of the data outputcircuit. The text of every part of the functions and procedure at present.Key word s:single-chip;assembly language;parallel A/D conversion; ADC0809;Temperature sensor AD590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取温度实验报告

测取温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掌握测量温度的基本技能。

3. 学会使用不同类型的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二、实验原理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物理量,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

常用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

本实验采用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水银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

当温度升高时,水银体积膨胀,温度降低时,水银体积收缩。

酒精温度计的原理与水银温度计类似,只是使用酒精作为测温介质。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水银温度计2. 酒精温度计3. 实验室用加热器4. 实验室用冷却器5. 量筒6. 滴管7. 铁架台8. 烧杯9. 玻璃棒10. 温度计套管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套在套管中。

2.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水温均匀。

3. 将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同时放入烧杯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4. 用加热器对烧杯中的水进行加热,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5. 当水沸腾时,停止加热,继续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6. 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7.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1. 室温下,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20℃和20℃。

2. 加热过程中,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100℃和100℃。

3. 冷却过程中,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20℃和20℃。

六、实验分析1. 实验过程中,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的示数一致,说明两种温度计的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2. 在加热过程中,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的示数随着水温升高而升高,符合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 在冷却过程中,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的示数随着水温降低而降低,同样符合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完成了测取温度实验,掌握了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通过实验,了解了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为今后进行温度测量奠定了基础。

基于温度采集的实验报告

基于温度采集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清零程序一、一、实验目的掌握8088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调试方法,熟悉DAIS88仿真系统的使用,程序的编辑和编译,以及结果的检查。

二、二、实验内容把RAM区内4000H-40FFH单元的内容清零。

三、程序框图四.清零程序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DS:CODE,ES:CODEORG 3000HSTART: MOV BX,4000HMOV AX,0000HMOV CX,0080HL1: MOV [BX],AXINC BXINC BXLOOP L1JMP $CODE ENDSEND START五、实验步骤用连续或单步方式运行程序,检查4000-40FFH内容执行程序前后的变化。

六、思考假使把4000H-40FFH中的内容改成FF,如何修改程序。

实验二拆字和拼字一、实验目的掌握RAM中的字节数据操作。

二、实验内容1. 拆字:把4000H单元的内容拆开,高位送4001H低位,低位送4002H低位,4001H、4002H的高位清零,一般本程序用于把数据送显示缓冲区时用。

2. 拼字:把4000H、4001H的低位分别送入4002H高低位,一般本程序用于把显示缓冲区的数据取出拼装成一个字节。

三、实验步骤用连续或单步方式运行程序,分别检查4000H、4001H、4002H内容执行程序前后的变化。

程序框图拼字框图:开始↓4000H送AL,左移4位↓4001H 送AH,屏蔽高4位↓AL和AH 相或后送4002H↓结束四、源程序拆字程序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DS:CODE,ES:CODEORG 3020HSTART: MOV BX,4000HMOV AL,[BX]MOV AH,ALMOV CL,4SHR AH,CLINC BXMOV [BX],AHAND AL,0FHINC BXMOV [BX],ALJMP $CODE ENDSEND START拼字程序: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DS:CODE,ES:CODEORG 3040HSTART: MOV BX,4000HMOV AX,[BX]AND AL,0FHMOV CL,4SHL AL,CLAND AH,0FHOR AL,AHADD BX,2MOV [BX],ALJMP $CODE ENDSEND START五、实验步骤用单步/ 断点方式运行程序,检查4002H单元内容的变化情况。

温度采集系统报告

温度采集系统报告

虚拟仪器课程设计设计题目:温度采集系统设计姓名:王彬学号:1067112132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2010-1指导老师:肖俊生2013年6月一、设计题目:虚拟温度采集系统二、设计要求:【1】连续采集温度信号,并存储。

【2】温度上下限报警功能,上下限可调【3】华氏、摄氏可转换显示三、设计方案该设计选择N I 公司的LabVIEW 完成、对虚拟仪器的软件编写。

LabVIEW 是一套专为数据采集与仪器控制、数据分析和数据表达而设计的图形化编程软件,将其与一般的数据采集以及仪器设备加以组合,就可以设计出虚拟仪器。

计算机温度检测仪总体上说是一个智能化的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在其结构上主要由完成计算机内部温度信号采集、放大和预处理的前端硬件电路部分和完成数据采集。

利用图形化可视虚拟仪器应用软件labview 作为温度采集监测系统的开发平台,通过数据采集卡与PC 机构成一个功能强大的虚拟仪器,实现对温度的采集、显示、监测、报警等功能。

利用虚拟仪器技术不仅简化了系统硬件,软件实现也很方便,同时图形化的显示使结果更直观、准确。

本方案是利用直接检测方式实现虚拟温度的检测。

由PCI6221产生一个虚拟的温度值,将产生的温度值与设定的温度上限,下限比较后,送入波形图标进行显示。

程序运行框图如图1-1所示图1-1 程序框图四、程序模块设计【1】前面板的设计前面板包括按键控制部分和显示部分。

其中按键部分主要有起停开关和摄氏华氏转换开关。

显示部分主要包括实际温度的波形显示,和温度的实际值,采集进度等显示控件。

前面板界面如图1-2所示图1-2 前面板未工作界面图1-3 前面板工作界面【2】主程序框图设计1)温度产生子VI 程序本程序主要利用实验室采集板卡PCI6221产生虚拟信号,然后传给终端,因此需要在主程序中加入虚拟输入通道系统。

图1-4 虚拟输入通道程序(1)在【函数】选板中选择【测量I/O】,然后选择【DAQmx】子选板中的,放在程序中适合的位置上,其功能是创建虚拟输入通道;接着选择,其功能是采集板卡配置;接下来选择,其功能是开始采集。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数据采集系统实验报告(可编辑)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数据采集系统实验报告(可编辑)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数据采集系统实验报告班级电技101班姓名田波平学号1012020108指导老师仲老师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数据采集系统一.设计要求1.被测量温度范围0120℃温度分辨率为05℃2.被测温度点2个每5秒测量一次3.显示器要求通道号2位温度4位精度到小数点后一位显示方式为定点显示和轮流显示4.键盘要求1定点显示设定2轮流显示设定3其他功能键二.设计内容1.单片机及电源模块设计单片机可选用AT89S51及其兼容系列电源模块可以选用7805等稳压组件本机输入电压范围9-12v2.存储器设计扩展串行I2C存储器AT24C02要求AT24C02的SCK接P32AT24C02的SDA接P34 2.传感器及信号转换电路温度传感器可以选用PTC热敏电阻信号转换电路将PTC输出阻值转换为0-5V3.AD转换器设计AD选用ADC0832要求ADC0832的CS端接P35ADC0832的DI端接P36ADC0832的DO端接P37ADC0832的CLK端接P21 4.显示器设计6位共阳极LED显示器段选a-h由P0口控制位选由P22-P27控制数码管由2N5401驱动5.键盘电路设计6个按键P22-P27接6个按键P34接公共端采用动态扫描方式检测键盘6.系统软件设计系统初始化模块键盘扫描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标度变换模块显示模块等三.设计报告要求设计报告应按以下格式书写1封面2设计任务书3目录4正文5参考文献其中正文应包含以下内容1系统总体功能及技术指标描述2各模块电路原理描述3系统各部分电路图及总体电路图用PROTEL绘制4软件流程图及软件清单5设计总结及体会四参考资料1李全利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于永51单片机常用模块与综合系统设计实例精讲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目录项目研究意义项目研究内容1 单片机及电源模块设计2存储器设计3AD转换器设计4显示器设计5键盘电路设计6系统软件设计三.项目心得参考文献项目的研究意义 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带动了测量技术的发展现代控制设备不同于以前它们在性能和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测量技术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广泛地深入到应用工程的各个领域温度是工业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和最基本的参数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常需对温度进行检测和监控采用微型机进行温度检测数字显示信息存储及实时控制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节约能源等都有重要的作用伴随工业科技农业科技的发展温度测量需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在一些特定环境温度监测环境范围大测点距离远布线很不方便这时就要采用无线方式对温度数据进行采集本设计是以Atmel公司的AT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通过ADC0832模数转换对所测的温度进行数字量变化且通过数码管进行相应的温度显示因为采用微型机进行温度检测数字显示信息存储及实时控制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节约能源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并且温度参数对工业生产的重要性所以温度测量系统的精确度和智能化一直受到企业的重视所以学习并研究温度测量及相关知识可做为一个较为实用的课题的方向能获得较实用的知识和方法因此温度测控技术是一个很实用也很重要的技术值得去研究掌握它应用的领域也相当广泛可以应用到消防电气的非破坏性温度检测电力电讯设备的过热故障预知检测空调系统的温度检测各类运输工具之组件的过热检测保全与监视系统之应用医疗与健诊的温度测试化工机械等设备温度过热检测因此前景是相当的可观研究内容1 单片机及电源模块设计单片机 AT89C52简介如图51-1所示为AT89C52芯片的引脚图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的AT89S52单片机是一个低功耗高性能CHMOS的单片机片内含4KB在线可编程Flash存储器的单片机它与通用80C51系列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和引脚兼容AT89C52单片机片内的Flash可允许在线重新编程也可用通用非易失性存储编程器编程片内数据存储器内含128字节的RAM有40个引脚32个外部双向输入输出IO端口具有两个16位可编程定时器中断系统是具有6个中断源5个中断矢量2级中断优先级的中断结构震荡器频率0到33MHZ因此我们在此选用12MHZ 的晶振是比较合理的具有片内看门狗定时器具有断电标志POF等等AT89S51具有PDIPTQFP和PLCC三种封装形式[8] 图51-1 AT89S52引脚图上图就是PDIP封装的引脚排列下面介绍各引脚的功能52 AT89C52引脚说明P0口8位开漏级双向IO口P0口可作为通用IO口但须外接上拉电阻作为输出口每各引脚可吸收8各TTL的灌电流作为输入时首先应将引脚置1P0也可用做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时的低8位地址数据总线的复用线在该模式下P0口含有内部上拉电阻在FLASH编程时P0口接收代码字节数据在编程效验时P0口输出代码字节数据需要外接上拉电阻P1口8位双向I0口内部含有上拉电阻P1口可作普通IO口输出缓冲器可驱动四个TTL负载用作输入时先将引脚置1由片内上拉电阻将其抬到高电平P1口的引脚可由外部负载拉到低电平通过上拉电阻提供电流在FLASH并行编程和校验时P1口可输入低字节地址在串行编程和效验时P15MO-SIP16MISO和P17SCK 分别是串行数据输入输出和移位脉冲引脚P2口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用做输出口时可驱动4各TTL 负载用做输入口时先将引脚置1由内部上拉电阻将其提高到高电平若负载为低电平则通过内部上拉电阻向外部输出电流CPU访问外部16位地址的存储器时P2口提供高8位地址当CPU用8位地址寻址外部存储时P2口为P2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在FLASH并行编程和校验时P2口可输入高字节地址和某些控制信号P3口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口P3口用做输出口时输出缓冲器可吸收4各TTL的灌电流用做输入口时首先将引脚置1由内部上拉电阻抬位高电平若外部的负载是低电平则通过内部上拉电阻向输出电流在与FLASH并行编程和校验时P3口可输入某些控制信号P3口除了通用IO口功能外还有替代功能如表53-1所示表53-1 P3口的替代功能引脚符号说明P30 RXD 串行口输入P31 TXD 串行口输出P32 INT0 外部中断0 P33 INT1 外部中断1 P34 T0 T0定时器的外部的计数输入P35 T1 T1定时器的外部的计数输入P36 WR 外部数据存储器的写选通P37 RD 外部数据存储器的读选通RST复位端当振荡器工作时此引脚上出现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将系统复位ALE 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ALE允许地址锁存是一个用于锁存地址的低8位字节的书粗脉冲在Flash 编程期间此引脚也可用于输入编程脉冲在正常操作情况下ALE以振荡器频率的16的固定速率发出脉冲它是用作对外输出的时钟需要注意的是每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如果希望禁止ALE操作可通过将特殊功能寄存器中位地址为8EH那位置的0来实现该位置的1后ALE仅在MOVE或MOVC指令期间激活否则ALE引脚将被略微拉高若微控制器在外部执行方式ALE禁止位无效外部程序存储器读选取通信号当AT89S51在读取外部程序时每个机器周期将PSEN激活两次在此期间内每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两个信号Vpp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允许端为了能够从外部程序存储器的0000H至FFFFH单元中取指令必须接地然而要注意的是若对加密位1进行编程则在复位时的状态在内部被锁存执行内部程序应接VCC不当选择12V编程电源时在Flash编程期间这个引脚可接12V编程电压XTAL1振荡器反向放大器输入端和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XTAL2振荡器反相放大器输出端[9] 电源模块电源电路电源变压器是将交流电网220V的电压变为所需要的电压值交流电经过二极管整流之后方向单一了但是电流强度大小还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这种脉动直流一般是不能直接用来给集成电路供电的而要通过整流电路将交流电变成脉动的直流电压由于此脉动的直流电压还含有较大的纹波必须通过滤波电路加以滤除从而得到平滑的直流电压滤波的任务就是把整流器输出电压中的波动成分尽可能地减小改造成接近稳恒的直流电但这样的电压还随电网电压波动一般有±10左右的波动负载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在整流滤波电路之后还需要接稳压电路稳压电路的作用是当电网电压波动负载和温度变化时维持输出直流电压稳定220V交流电通过9V变压器变为9V的交流电9V交流电通过四个二极管的全桥整流后变为9V直流电然后经过电解电容470μF进行一级滤波以去除直流电里面的杂波防止干扰9V直流电出来后再经过三端稳压器LM7805稳压成为稳定的5V 电源其中7805的Vin脚是输入脚接9V直流电源正极GND是接地脚接9V直流电源负极Vout为输出脚它和接地脚的电压就是5V了5V电源出来再经过电解电容的二级滤波使5V电源更加稳定可靠同时在5V稳压电源加上一个10K的电阻和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当上电后红色发光二极管点亮表示电源工作正常此时一个稳定输出5V的电源已经设计好对于本设计它完全能够满足单片机及集成块所需电源的要求电源原理存储器设计本设计采用的是AT24C02外扩存储器工作电压18V~55V输入输出引脚兼容5V应用在内部结构128x8 1K 256x8 2K 512x8 4K 1024x8 8K 2048x8 16K二线串行接口输入引脚经施密特触发器滤波抑制噪声双向数据传输协议兼容400KHz18V25V27V36V支持硬件写保护高可靠性读写次数1000000 次–数据保存100 年引脚说明串行时钟信号引脚 SCL 在 SCL 输入时钟信号的上升沿将数据送入 EEPROM 件并在时钟的下降沿将数据读出串行数据输入输出引脚 SDA SDA 引脚可实现双向串行数据传输该引脚为开漏输出可与其它多个开漏输出器件或开集电极器件线或连接24C04 仅使用 A2A1 作为硬件连接的器件地址输入引脚在一个总线上最多可寻址四个 4K 器件A0 引脚内部未连接器件操作时钟及数据传输SDA引脚通常被外围器件拉高SDA引脚的数据应在 SCL 为低时变化当数据在SCL 为高时变化将视为下文所述的一个起始或停止命令起始命令当 SCL 为高SDA由高到低的变化被视为起始命令必须以起始命令作为任何一次读写操作命令的开始参见图5停止命令当 SCL为高SDA 由低到高的变化被视为停止命令在一个读操作后停止命令会使 EEPROM 进入等待态低功耗模式参见图5应答所有的地址和数据字节都是以 8 位为一组串行输入和输出的每收到一组 8 位的数据后EEPROM都会在第9 个时钟周期时返回应答信号每当主控器件接收到一组8 位的数据后应当在第9 个时钟周期向EEPROM 返回一个应答信号收到该应答信号后EEPROM 会继续输出下一组8 位的数据若此时没有得到主控器件的应答信号EEPROM 会停止读出数据直到主控器件返回一个停止命令来结束读周期等待模式24C010*******特有一个低功耗的等待模式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入该模式 a 上电收到停止位并且结束所有的内部操作后器件复位在协议中断下电或系统复位后器件可通过以下步骤复位1连续输入 9 个时钟2在每个时钟周期中确保当SCL 为高时SDA 也为高3建立一个起始条件总线时序程序设计如下void start 开始信号sda 1delaysck 1delaysda 0delayvoid stop 结束信号sda 0delaysck 1delaysda 1delayvoid respons 应答uchar isck 1delay while sda 1 i 250 isck 0delayvoid init 初始化sda 1delaysck 1delayvoid write_byte uchar date 写字节uchar itemptemp datefor i 0i 8itemp temp 1sck 0delaysda CYdelaysck 1delaysck 0delaysda 1delayuchar read_byte 读字节sck 0delaysda 1delayfor i 0i 8isck 1delayk k 1 sdasck 0delayreturn kvoid write_add uchar addressuchar date 写入外存储器中startwrite_byte 0xa0responswrite_byte addressresponswrite_byte datestopuchar read_add uchar address 从外存储器中读出数据uchar datestartwrite_byte 0xa0responswrite_byte addressresponsstartwrite_byte 0xa1responsdate read_bytestopreturn date3AD转换器设计ADC0832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一种8位分辨率双通道AD转换芯片由于它体积小兼容性强性价比高而深受单片机爱好者及企业欢迎其目前已经有很高的普及率学习并使用ADC0832可是使我们了解AD转换器的原理有助于我们单片机技术水平的提高ADC0832具有以下特点● 8位分辨率●双通道AD转换●输入输出电平与TTLCMOS相兼容● 5V电源供电时输入电压在05V之间●工作频率为250KHZ转换时间为32μS●一般功耗仅为15mW● 8P14PDIP双列直插PICC多种封装●商用级芯片温宽为0°C to 70°C工业级芯片温宽为40℃ to 85℃引脚图引脚功能如下 ADC0832为8位分辨率AD转换芯片其最高分辨可达256级可以适应一般的模拟量转换要求其内部电源输入与参考电压的复用使得芯片的模拟电压输入在05V之间芯片转换时间仅为32μS据有双数据输出可作为数据校验以减少数据误差转换速度快且稳定性能强独立的芯片使能输入使多器件挂接和处理器控制变的更加方便通过DI数据输入端可以轻易的实现通道功能的选择功能时序图当ADC0832未工作时其CS输入端应为高电平此时芯片禁用CLK和DODI的电平可任意当要进行AD转换时须先将CS使能端置于低电平并且保持低电平直到转换完全结束此时芯片开始转换工作同时由处理器向芯片时钟输入端CLK输入时钟脉冲DODI端则使用DI端输入通道功能选择的数据信号在第1个时钟脉冲的下沉之前DI端必须是高电平表示启始信号在第23个脉冲下沉之前DI 端应输入2位数据SGLOdd用于选择通道功能当此2位数据为10时只对CH0进行单通道转换当2位数据为11时只对CH1进行单通道转换当2位数据为00时将CH0作为正输入端INCH1作为负输入端IN-进行输入当2位数据为01时将CH0作为负输入端IN-CH1作为正输入端IN进行输入在完成输入启动位通道选择之后就可以开始读出数据转换得到的数据会被送出二次一次高位在前传送一次低位在前传送连续送出在程序读取二个数据后我们可以加上检验来看看数据是否被正确读取下面程序如下 unsigned char GetValue0832 bit Channel AD转换后的数据unsigned char idata1 0data2 0clk 0d0 1di 1cs 0cs 0时ADC0832有效clk 1delayclk 0第一个脉冲开始位d0 1di 1clk 1delayclk 0第二个脉冲模式选择di Channeld0 channel通道选择clk 1delayclk 0 第三个脉冲通道选择d0 1di 1for i 0i 8i 第一次读数从高到低时钟下降沿有效clk 1clk 0if d0 1di 1data1 0x80 ifor i 0i 8i 第二次从低到高读数下降沿有效if d0 1di 1data2 0x01 iclk 1delayclk 0cs 1d0 1di 1clk 1if data1 data2return data1键盘电路设计6个按键P22-P27接6个按键P34接公共端采用动态扫描方式检测键盘 uint keyscanuchar tempP33 0temp P20xf0if temp 0xf0Delayms 10temp P20xf0if temp 0xf0switch tempcase 0x70return 1breakcase 0xb0return 2breakcase 0xd0return 3breakcase 0xe0return 4break显示模块采用6个共阳极数码管采用动态扫描的方式进行显示电路图如下图6显示模块 void Display void 显示温度的函数P27 0 选中第一个位选P0 LED[ucADC2100] 显示Delayms 1delay1 200P27 1P26 0 选中第一个位选P0 LED[ucADC210010]显示Delayms 1delay1 200P26 1P25 0 选中第一个位选P0 LED[ucADC210]-0x80 显示Delayms 1delay1 200P25 1P24 0 选中第一个位选P0 LED[ucADC21010] 显示Delayms 1delay1 200void display2 uchar auchar b 显示通道的函数P23 0P0 LED[a]Delayms 5delay1 200P23 1P22 0P0 LED[b]Delayms 5delay1 200P22 1软件设计其他应用到的程序 void main voiduint numwrite 0flag 0channel 0ucADC read_add 2TMOD 0x01ET0 1EA 1TH0 65536-50000 256TL0 65536-50000 256TR0 1while 1num keyscanswitch numcase 1channel 0 breakcase 2channel 1 breakcase 3flag 1breakcase 4flag 0breakucADC GetValue0832 channelDisplay display2 channel1if write 1write 0write_add 2ucADCvoid t0 interrupt 1定时器0TH0 65536-50000 256TL0 65536-50000 256tcntif tcnt 100tcnt 0write 1if flag 1channel channel三.项目心得系统基本实现了设计要求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熟练的掌握了AT89C52AT24C02ADC0832等芯片的使用熟悉了领用C51语言编写程序控制单片机参考文献 1李全利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于永51单片机常用模块与综合系统设计实例精讲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测试温度实验报告

测试温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温度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2. 掌握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方法;3. 探究温度与物质状态变化的关系;4. 熟悉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摄氏度(℃)和开尔文(K)作为单位。

温度计是一种测量温度的仪器,常见的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

本实验采用水银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三、实验器材1. 水银温度计;2. 酒精灯;3. 试管;4. 烧杯;5. 水和冰块;6. 铁夹;7. 铁架台;8. 记录本。

四、实验步骤1. 将水银温度计放入烧杯中,倒入适量水,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初始温度;2. 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待水沸腾后,记录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沸腾温度;3. 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冰点,待水结冰后,记录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冰点温度;4. 将冰块放入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观察冰块熔化过程,记录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冰熔点温度;5. 将水加热至沸腾,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计示数,记录水沸点温度;6. 对比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分析温度与物质状态变化的关系。

五、实验数据1. 初始温度:20℃;2. 沸腾温度:100℃;3. 冰点温度:0℃;4. 冰熔点温度:0℃;5. 水沸点温度:100℃。

六、实验结果分析1. 水银温度计在测量过程中,示数稳定,能够准确反映温度变化;2.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克服分子间作用力,使水分子脱离液态,形成水蒸气;3.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冰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克服分子间作用力,使冰分子脱离固态,形成液态水;4. 比较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发现物质状态变化与温度有密切关系,如水在0℃以下为固态,0℃~100℃为液态,100℃以上为气态。

七、实验结论1. 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摄氏度(℃)和开尔文(K)作为单位;2. 水银温度计能够准确测量温度,是常用的温度测量仪器;3. 沸腾和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克服分子间作用力,使分子脱离原有状态,形成新状态;4. 物质状态变化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了解温度与物质状态变化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

c51单片机实验温度采集控制报告

c51单片机实验温度采集控制报告
LM75A可设置成工作在两种模式:正常工作模式或关断模式。在正常工作模式中,每隔100ms执行一次温度-数字的转换,Temp寄存器保存着最后一次更新的结果;但是,在该模式下,器件的I2C接口仍然有效,寄存器读/写操作纠结执行。器件的工作模式通过配置寄存器可编程位B0业设定。当器件上电或从关断模式进入正常工作模式时启动温度转换。
(一)试验要求
1、在数码管的第一、二个显示当前环境温度,第三、六个数码管熄灭,第四、五个数码管显示设定温度,第七、八个数码管显示电机转速;设定温度初值25,利用“+”“-”两个按键可以加减该温度数值,范围在16~30之间,按键按下蜂鸣器响0.2s。
2、根据设定温度和实际环境温度的温差驱动直流电机。设定温度等于环境温度,直流电机停转;设定温度和环境温度温差的绝对值越大,直流电机转速越快(要求最大转速控制在100以内)。
八、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建议
九、附录
温度采集控制实验程序
/*
main.c
LM75A数字温度计
*/
#include "I2C.h"
#include <reg51.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absacc.h>
#include <CTYPE.H>
//定义显示缓冲区(由定时中断程序自动扫描)
3、I2C工作原理
1)I2C总线概述
I2C总线是PHLIPS公司推出的一种串行总线,是具备多主机系统所需
的包括总线裁决和高低速器件同步功能的高性能串行总线。
2)I2C信号线
I2C总线只有两根双向信号线。一根是数据线SDA,另一根是时钟线SCL。I2C总线通过上拉电阻接正电源。当总线空闲时,两根线均为高电平。连到总线上的任一器件输出的低电平,都将使总线的信号变低,即各器件的SDA及SCL都是线“与”关系。

温度采集开题报告

温度采集开题报告

温度采集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温度是一种基本的物理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气象、农业、医疗、工业等。

准确地采集和监测温度数据对于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温度采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温度变化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二、研究目标本文旨在设计和实现一种温度采集系统,能够准确、稳定地采集温度数据,并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进行数据显示和分析。

具体研究目标如下:1.设计并制作一个温度传感器电路,通过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

2.开发一个嵌入式软件,通过传感器读取温度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上位机。

3.开发一个上位机软件,能够接收并显示采集到的温度数据。

4.实现数据存储和分析功能,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应用。

三、研究方法及步骤1. 温度传感器的选用与设计为了采集环境温度,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热敏电阻、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

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一种适合的传感器。

设计电路时,需要考虑传感器的接口和电源要求,并合理布局和连接传感器与其他硬件组件,以充分利用传感器的性能。

2. 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开发嵌入式软件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开发平台和编程语言。

常见的选择有Arduino、Raspberry Pi等。

根据硬件平台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和编写代码。

在软件开发中,需要处理传感器采集到的模拟信号,并进行数字化处理。

通过合适的算法和逻辑,将温度数据转换为数字形式,并通过通信接口将数据传输给上位机。

3. 上位机软件的开发开发上位机软件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和编程语言。

常见的选择有Python、Java等。

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图形界面库,并使用合适的方法和工具进行界面设计和开发。

在软件开发中,需要实现与嵌入式软件的通信,并能够接收和解析采集到的温度数据。

通过图表、表格等方式,显示温度数据,并提供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

4. 数据存储和分析为了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应用,需要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

温度测量仪的实训报告

温度测量仪的实训报告

一、前言温度测量在工业、农业、科研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温度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们选择了温度测量仪进行实训。

本报告将对实训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

二、实训目的1. 理解温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2. 掌握温度测量仪的操作方法。

3. 学会温度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4.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实训设备与材料1. 温度测量仪:数字温度计、红外温度计等。

2. 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热电阻等。

3. 实验室温度控制系统。

4. 数据采集器、电脑等。

四、实训原理温度测量仪通过测量物体表面或内部温度,将温度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显示装置显示出来。

常见的温度测量原理有:1. 热电偶原理:利用两种不同金属导线在接点处产生温差电势,通过测量电势差来确定温度。

2. 热电阻原理:利用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通过测量电阻值来确定温度。

3. 红外辐射原理:利用物体表面红外辐射强度与温度的关系,通过测量红外辐射强度来确定温度。

五、实训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温度测量仪是否完好,连接好传感器,打开电源,预热仪器。

2. 温度数据采集:将温度传感器放置于待测物体表面或内部,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式(接触式或非接触式)。

3. 数据记录:使用数据采集器或电脑记录温度数据,包括温度值、时间等。

4.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

5. 结果分析:根据温度数据,分析待测物体的温度变化规律,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六、实训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分别使用了数字温度计和红外温度计对实验室环境温度进行了测量,记录了以下数据:| 时间 | 环境温度(℃) | 误差(℃) || -------- | -------------- | -------- || 08:00 | 25.5 | 0.3 || 09:00 | 26.0 | 0.2 || 10:00 | 25.8 | 0.1 || 11:00 | 26.2 | 0.4 || 12:00 | 25.7 | 0.2 |2. 结果分析: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室环境温度在实验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基于AD590的温度测控系统设计系(部) 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092学生姓名刘玉兴学号090819210月日至月日共周指导教师(签字)系主任(签字)年月日摘要温度是工业生产和自动控制中最常见的工艺参数之一。

过去温度检测系统设计中,大多采用模拟技术进行设计,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遇到诸如传感器外围电路复杂及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而其中任何一环节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整个系统性能的下降。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的发展, 数字化、微型化、集成化成为了传感器发展的主要方向。

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利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现整个系统的控制过程。

在软件方面,结合ADC0809并行8位A/D转换器的工作时序,给出80C51单片机与ADC0908并行A /D转换器件的接口电路图,提出基于器件工作时序进行汇编程序设计的基本技巧。

本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数据传输模块,温度显示模块和温度调节驱动电路,其中温度传感器为数字温度传感器AD590,包括了单总线数据输出电路部分。

文中对每个部分功能、实现过程作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单片机、汇编语言、ADC0809、温度传感器AD590AbstractTemperature is the most common one of process parameters in automatic control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 the traditional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ystem design, often using simulation technology to design, and this will inevitably encounter error compensation, such as lead,complex outside circuit,poor anti-jamming and other issues, and part of a deal with them Improperly, could cause the entire system of the decline. With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emiconductor development, especially large-scale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technologies, digital, miniaturization, integration sensors are becoming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In the control systems with the core of SCM,assembly language programming is used to achieve the control of the whole system.Combining with the operation sequence of ADC0809,the interface circuit diagrams of 80C51 SCM and ADC0809 parallel A/D conveger ale given.The basic skills of assembly language programming based on the operation se—quenee of the chip ale put forward.This system include temperature sensor and data transmission, the moduledisplaysmodule and thermoregulation driven circuit from the sensors intofigures of the temperature sensorsAD590, including a list of the data outputcircuit. The text of every part of the functions and procedure at present.Key word s:single-chip;assembly language;parallel A/D conversion;ADC0809;Temperaturesensor AD590目录摘要 (4)Abstract (5)第一章系统功能原理及硬件介绍 (7)1.1 80C51单片机介绍 (7)1.2 ADC0809介绍-- (9)l.2.1 ADC0809的主要特点 (9)1.2.2 ADC0809芯片的工作原理 (9)1.3 AD590的介绍 (10)第二章理论分析 (12)2.1 各模块接线及原理说明 (12)2.1.1 AD590采集温度信号模块 (12)2.1.2 ADC0809 A/D(模数)转换模块 (12)2.1.3动态数码管显示模块 (12)2.1.4 蜂鸣器超量程报警模块 (12)2.2最小分度、量程及报警温度的算法 (12)2.2.1最小分度、量程的算法 (12)第三章各模块电路设计 (13)3.1温度测量采集及加热电路模块 (13)3.2 并行A/D(模数)转换模块 (14)3.3 蜂鸣器超量程报警模块 (15)3.4 可按键设置报警模块 (15)第四章 电路与程序设计 (15)4.1 程序流程图 (16)4.2 程序清单 (16)总结 (20)参考文献 (20)第一章 系统功能原理及硬件介绍该数字温度计利用AD590集成温度传感器及其接口电路完成温度的测量并转换成模拟电压信号,经由模数转换器ADC0809转换成单片机能够处理的数字信号,然后送到单片机80C51中进行处理变换,最后将温度值显示在LED 显示器上。

系统以80C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加上AD590测温电路、ADC0809模数转换电路、温度数据显示电路以及外围电源等组成。

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组成框图1.1 80C51单片机介绍80C51是美国ATMEL 公司生产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可提供以下标准功能:4K 字节闪存,128字节内部RAM ,32个I/O 口线,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一个5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振荡器及时钟电路。

同时,80C51可降至0HZ 的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

空闲方式停止CPU 的工作,但允许RAM ,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

掉电方式保存RAM 中的内容,但振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它所有部件工作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

图2 80C51引脚图引脚功能说明Vcc:电源电压 GND:地P0口:P0口是一组8位漏极开路型双向I/O口,即地址/数据总线复位口。

作为输出口用时,每位能吸收电流的方式驱动8个逻辑门电路,对端口写“1”可作为高阻抗输入端用。

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或程序存储器时,这组口线分时转换地址(低8位)和数据总线复用,此时P0激活内部的上拉电阻。

P1口:P1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

P1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输入或输出)4个TTL逻辑门电路。

对端口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做输入口。

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

P2口:P2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输入或输出电流)4个TTL逻辑门电路。

对端口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为输入口。

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

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获16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例如执行 MOVX @DPTR指令)时,P2口送出高8位地址数据。

在访问8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如执行 MOVX @RI指令)时,P2口线上的内容(也即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区中R2寄存器的内容),在整个访问期间不改变。

P3口:P3口是一组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

P3口输出缓冲级可驱动(输入或输出)4个TTL逻辑门电路。

对P3口写入“1”时,他们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并可作为输入口。

此时,被外部拉低的P3口将用上拉电阻输出电流。

RST:复位输入。

当振荡器工作时,RST引脚出现两个机器周期以上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

ALE/PROG:当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数据存储器时,ALE(地址锁存允许)输出脉冲用于锁存地址的低8位字节。

即使不访问外部存储器,ALE仍以时钟振荡频率的1/6输出固定的正脉冲信号,因此它可对输出时钟信号或用于定时。

要注意的是: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

闪存编程期时,该引脚还用于输入编程脉冲。

PSEN:程序存储允许输出是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当80C51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令(或数据)时,每个机器周期两个PSEN有效,即输出两个脉冲。

在此期间,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这两次有效的PSEN信号不出现。

EA/VPP:外部访问允许。

要使CPU仅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地址为0000H---FFFFH),EA 端必须保持低电平(接地)。

需注意的是; 如果加密位LB1被编程,复位时内部会锁存EA 端状态。

如 EA端为高电平(接VCC端),CPU则执行内部程序存储器中的指令。

XTAL1:振荡器反相放大器及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

XTAL2 :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

1.2 ADC0809介绍l.2.1 ADC0809的主要特点ADC0809模数转换器,ADC0809是8通道8位CMOS逐次逼近式A/D转换芯片,片内有模拟量通道选择开关及相应的通道锁存、译码电路,A/D转换后的数据由三态锁存器输出,由于片内没有时钟需外接时钟信号。

芯片的引脚如图21-1,各引脚功能如下:IN0~IN7:八路模拟信号输入端。

ADD-A、ADD-B、ADD-C:三位地址码输入端。

CLOCK:外部时钟输入端。

CLOCK输入频率范围在10~1280KHz,典型值为640KHz,此时A/D转换时间为100us。

51单片机ALE直接或分频后可与CLOCK相连。

D0~D7:数字量输出端。

OE:A/D转换结果输出允许控制端。

当OE为高电平时,允许A/D转换结果从D0~D7端输出。

图21-1 ADC0809引脚ALE:地址锁存允许信号输入端。

八路模拟通道地址由A、B、C输入,在ALE信号有效时将该八路地址锁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