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与循环农业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临 着工 业 化 与生 态化 的双 重 使 命
从
传 统 农 业 向现 代 捉 业 发 展 的 跨度 大
。
必 须 走 可 持续
环境
生态 的关系
,
的 农 业 发 展道 路
,
才 能 实现 农 业 发 展 的现 代 飞跃
,
,
加 快 农 业 发展 方
式的 生 态文 明转 型 的提 升
,
大 力 发展 生 态 农 业
代趋 势
。
顺 应 生 态 文 明 发展 的 时
,
科 学 规 划设 计 发展 路 径
,
加大发展 投
明 发展 方 式不 是 粗放 型 的增 长方 式
,
这 既 是 科 学 发 展 的必 然 要 求
集 中力 量 实 现 对 农 业 发展 的 重 点
。
讲究发
也 是 根 据 我 国 国情 和 可 持 续 发展 要 求 所 作 出的 正 确 选 择
高
传
加 强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就 是 发展 现 代 农 业
,
倡 导 科 学 发展 的 理 念
,
,
是 真正
效
、
生态
,
、
安 全 的现 代 农 业 有 相 当 大
。
只有按照 生 态文 明建设
、
智慧 的发展 理 念
生 态 文 明 的 发展 方
,
的差距
农业 综合生产 能力较低
,
大 力 发展 节 约 农 业
。
,
能 积 极 促 进 现 代 农 业 发展 和 农 业 综 合 生 产 能 力
统筹 考虑 当前 发展 与长 远 发展 的需 要 不 断提 高 发 展 的 质 量 和 效 益 走 生 产
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展 , 们 认 为 , 环 农 业 是 指 以 循 环 我 循 经 济 思 想 为 指 导 ,运 用 系统 工 程 方 法 ,统 筹 协 调 农 业 经 济 活 动 不 同环 节 与 生 态 系 统 各 资 源 要 素 ,建 立 农
业 经 济 增 长 与 生 态 系 统 环 境 质 量 改
增 长 方 式 转 变 的 过 程 。2 0 0 7年 中 央
一
新趋势 ,是对传统 农业发 展模式 的
深 刻 变 革 。循 环 农 业 , 称 为农 业循 又 环 经 济 , 目前 尚 未 形 成 较 为 权 威 的 定 义 。结 合 有 关 专 家 见 解 和 实 践 发
资 源 的硬 约 束 。我 省 人 口密 度 为 全
要 E程 。 l
的十七大精 神 ,深入贯彻 落实科 学
发 展 观 , 力 发 展 循 环 农 业 , 进 生 大 促 态 文 明建 设 ,对 于 实 现 经 济 社 会 又 好 又 快 发 展 , 有重 要 意义 。 具
不 同层 面进 行 反馈 式 流程设 计 , 增
加物 质和能量 的使 用次数 或者延 长
殖 率 都 超 过 全 国平 均 水 平 。全 省 人 均 水 资 源 量 3 5立 方 米 ,不 足 全 国 3
的 六 分 之 一 ,仅 是 世 界 平 均 水 平 的 二 十 四分 之 一 ,且 季 节 性 缺 水 矛 盾 突 出 。 省 耕 地 水 土流 失 面积 近 1 0 全 6 万 公 顷 ,盐 泽 化 面 积 超 过 8 0万 公 顷 , 化 面积超过 3 沙 0万 公 顷 。 国 家
使 用 路 径 。三 是 高 效性 , 求 资 源 节 追
大 力 发 展 循 环 农 业 促 进 生 态文 明建 设
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农业现代化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而生态文明建设则是指在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下,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首先,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体现在农业生产方式上。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化学品,导致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等问题。
而通过农业现代化,可以促进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以减少化肥及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保障生态安全。
另外,农业现代化也可以推动生态友好型农业技术的应用,比如有机耕作、集约化种植等,从而促进生态保护。
其次,在资源利用上,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在于合理利用资源。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往往浪费了大量的土地、水资源等,而通过农业现代化的手段,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比如在种植技术上可以采用节水灌溉系统、滴灌技术等,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在土地利用上可以推广多层次、高效、高产、高效益经营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另外,在生态多样性保护方面,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密切关系。
农业现代化推动了粮食作物之间、种养业与种植业之间协调发展,使得农田内生成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系统,并促进了天然森林、草地等自然景观的修复和重建。
同时,推动了月巷、乔树混交、丘陵起伏草甸地和防风固沙林地等自然景观,并创造了丘陵坡耕地、一定规模的果树林地和天然湿地。
最后,在农村社会发展上,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也有直接关系。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及互联网+农业发展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
农村电子商务成为经济继续增长的新引擎;依靠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设施农业建设,是一种实现高产高效的办法;电商加速了乡村振兴战略,也助力了精准扶贫开展。
综上所述,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密不可分。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的构建——以河北省山区与平原地区为视角
合的“ 三位一体’ . 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专业化养殖循环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模式与果业循环型产业发展模式的构建与推广。
关键 词 : 环型 生 态产业链 循 山区循环 型 平原 循环 型
一
、
山 区发展 循环 型农 业 经济模 式的构建
的构建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就是完善山区通往外界的信息以
及流通渠道 , 良好的与外界进行信息的沟通 , 有利 于使 生态产 业的产品顺利地外运及相关信息的及时沟通 。 因此 , 要准确为 河北省山区面积所 占比重较大 ,山区是河北区域发展的 如河北省属于北方地 区, 温带季 重要组成部分 。河北省 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西北部为 山 本地 区的经济发展方向定位 ,
区农村经济发展 的近期 目标应是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 发展既有利于 山区的生态平衡得以继续保持 ,同时经济得到 形成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本文拟构 的关系 , 在经济发展 的同时 , 保护好 山区的可持 续发展 能力 , 更陕的发展 ,
建适合河北省 山区循环经济发展两大体系 、三个 层面相互交 叉的山区循环经济模式 。 第一 , 自然生态链循环 模式的拓展。 从自然 生活层次构建 河北省山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主要就是要根据农 民的 自然 生活圈进行划分 , 即农户 、 村落和山区整体l 流域范围内)目的 。 就是在各层面构建生态链的循环 , 使得 山区在各个 自然生态 平较低 , 生产剩余能力不足 。 这些发展现状直接影响着山区经 层面上都有物质循环 。主要表现为 : ①农户内部循环。农户 内部的循环就 是积 极提倡以及 引 济持续发展 能力 , 因此 , 其突破 口在于顺应生态 农村建设 , 向 导各个农户内生活方面 的物质循环利用 , 可以将废弃的秸秆 , 循环型经济漠 式转变 。 同时充分利用资源环境 以谋求山区经济发展 。 由于山区长期处于相对封 闭状态中 , 再加上土壤贫瘠 , 蓄 水能力低 , 被覆盖率也低 , 土流 失严重 , 植 水 发展 山区经济 的 自然条件并不能保证山区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农业 内部结构 也不平衡 , 主导产业不突 出, 比较效益低 。养殖 仍然 以家用为 主, 传统养殖模 式未改变 。生产商品化程度不高 , 生产发展水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当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
为了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包括资源循环利用、环境监测与治理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等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1.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要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实行集约化生产。
农田利用规划要更加科学合理,避免农田过度开发和滥用化肥农药,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平衡。
2. 推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倡导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
3. 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耕地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农田灌溉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农田水资源,防止水资源的滥用和浪费。
二、加强农村环境监测与治理1.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健全环境监管系统,加强监测站点和监测设备的建设,实时监测农村环境污染情况,及时掌握农村环境变化情况,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针对农村环境问题,制定完善的治理方案,加大环境污染源的整治力度,推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三、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1. 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加强农业生产过程管理,积极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倡导有机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降低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2. 推广生态农业模式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生态友好、资源利用高效、生态效益显著的方向发展。
1. 加大宣传力度举办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向广大农民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普及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2. 强化环保教育培训开展农民环保培训,提供环保知识和技术培训服务,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引导其绿色生产,推进农业生产的绿色化、环保化。
农村生态文明创建经验与启示
农村生态文明创建经验与启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各地农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发展循环农业,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发展循环农业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种植绿色食品,建设生态农场等方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土地的肥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农村环境保护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对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在乡村生活垃圾处理、水源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加强管理,保护好农村的自然资源,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
三、推动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实现清洁能源替代农村地区是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推动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实现清洁能源替代,对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农村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促进农村清洁能源的普及应用。
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升农民生态素养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建设,更重要的是提升农民的生态素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推广环保知识,引导农民树立绿色理念,培养绿色习惯,实现绿色生活方式的全面普及,让农民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五、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农村生态旅游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挖掘乡村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到农村旅游观光,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六、加强乡村规划建设,打造美丽乡村乡村规划建设是保障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加强乡村规划建设,促进农村各项工作有序发展,推动乡村建设变得更加美丽。
通过规划农村村庄、田园风光、文化设施等,打造美丽乡村,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如何推进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如何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农村可持续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提高以及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
那么,如何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呢?首先,要加强农村环保意识的培养。
很多农村居民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随意丢弃垃圾、滥用农药化肥等现象较为普遍。
因此,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如开展环保宣传活动、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利用农村广播和宣传栏等,向农民普及环保知识,让他们了解到环境污染对自身健康和农业生产的危害,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同时,可以树立环保典型,对在环保方面表现突出的农户进行表彰和奖励,引导更多的农民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其次,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
不少农村地区缺乏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导致垃圾随意堆放、污水直接排放。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立健全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体系,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改善农村的卫生环境。
此外,还可以推广沼气池、太阳能热水器等清洁能源设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再者,发展生态农业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过度依赖化肥、农药,不仅造成土壤板结、水质污染,还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应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如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产品品质。
同时,鼓励发展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例如,一些地区通过发展“猪沼果”“稻鱼鸭”等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也不容忽视。
一些农村地区由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原因,导致水土流失、森林植被破坏等问题。
要加大对农村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禁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积极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行动如何落实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行动如何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明确四大行动并切实落实至关重要。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行动,又该如何将它们落到实处呢?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行动包括绿色发展行动、污染防治行动、生态保护与修复行动以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行动。
绿色发展行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举措。
它意味着在经济发展中,要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推动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
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需要逐步淘汰或升级改造,取而代之的是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
比如,在能源领域,加大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在农业方面,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落实绿色发展行动,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产业政策和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绿色技术研发投入,提高绿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形成绿色消费的社会风尚。
污染防治行动是解决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当务之急。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要加强对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扬尘等的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对于水污染,要加强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处理,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和安全。
土壤污染的防治则需要加强对农药、化肥、重金属等污染物的管控,实施土壤修复工程。
落实污染防治行动需要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严格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提高污染治理水平。
生态保护与修复行动是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
这包括保护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等自然生态系统,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矿山生态修复等工作。
例如,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禁止乱砍滥伐。
农业与生态文明建设
在中国,近30年来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带来了农业的面源污染,已经是社会各界公认的事实。
但是,为什么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的国家沿袭了几千年的生态小农经济,一直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在短短几十年里却造成如此严重的环境破坏?对此,本文不仅从社会经济视角分析了造成农业严重环境污染的原因,还提出了解决中国农业问题的出路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
农业污染的历史演进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氮肥产量只有0.6万吨,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总产量只有不到1300亿斤。
在接受前苏联战略性援助、举国加快工业化的20世纪50年代,农村于1956年为了配合农业机械化而组建了以乡为单位的、高度集体化的“高级社”;接着是大办“五小工业”来承接城市工业品下乡;就在1956年的这种重大制度变迁之中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大目标,使之被赋予了机械化、化学化的历史内涵。
时光荏苒,到70年代初,尼克松访华、西方放弃对华封锁,中央当即提出“四三方案”,引进包括多套化肥设备在内的43亿美元成套设备,增施化肥、水利建设及其他措施,使农业产量随1972年-1974年化肥产量翻番而提升到超过6000亿斤“台阶”。
农村改革以来,随着中国化肥工业不断发展、农田水利设施的建
WORLD ENVIRONMENT 2017年第6期 总第169期。
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案例
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案例标题: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案例引言: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全球性的重要课题,涉及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地球环境的保护。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各地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展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本文将介绍五个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国家中的典型案例,以展示生态文明建设的多样性和发展潜力。
第一部分:生态农业的典范——当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当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该地以发展有机农业为主导,通过限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水源,实施循环农业,有效改善了环境状况,并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
这个案例展示了生态农业在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系统方面的巨大潜力。
第二部分:城市绿化的典范——新加坡的花园城市理念新加坡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国家,通过采用花园城市理念,成为了城市绿化的典范。
新加坡政府大量投资于绿化项目,如公园、花圃和垂直绿化等。
通过绿化城市空间,新加坡成功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并成为了一个生态友好型城市。
第三部分:可持续能源的典范——德国的能源转型德国的能源转型计划被视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可持续能源项目之一。
该计划通过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改进能源效率,大幅度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降低了碳排放。
这个案例表明,通过积极推动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第四部分:生态城市的典范——美国波特兰的可持续城市发展波特兰市以其可持续城市发展而闻名。
该城市采用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如发展公共交通、鼓励低碳出行和促进循环经济等。
通过这些努力,波特兰市成功实现了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防控的平衡,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而又环保的城市。
第五部分:自然保护的典范——澳大利亚的大堡礁保护区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之一。
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海洋资源,澳大利亚政府成立了大堡礁保护区,制定了相关管理政策,并加强了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
充分认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重大意义
充分认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农业保供给、保收入、保安全、保生态的压力越来越大,农业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资源,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一、汲取传统农业精华传承农耕文明,迫切需要继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基石,我国五千年传统农业始终秉承协调和谐的三才观、趋时避害的农时观、辨土施肥的地力观、御欲尚俭的节约观、变废为宝的循环观,稻田系统、桑基鱼塘、轮作互补、庭院经济等传统的生态循环模式,更是我国历经千载而“地力常壮”的主要原因。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投资、高能耗的“石油农业”快速发展,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但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长期过量使用导致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破坏、环境污染加重,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开始转向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在汲取传统农业精华和借鉴国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运用高新技术、科学管理、现代装备等现代文明成果改造传统农业。
二、破解发展难题,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依然滞后,是“四化同步”的短板。
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越绷越紧,农业区域布局与资源禀赋不尽匹配,粮经饲结构不合理,种养业结合不紧、循环不畅,生产、加工、流通、消费融合不够。
受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应对农业发展新挑战,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绿水青山良性循环。
三、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近年来,中央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这是国家层面专门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农业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阶段: 原始农业阶段、 传统农业阶段和现代农业阶段。原始 农业和传统农业是一种完全的生态化农业, 但是其效率低
下; 革命 以来 , 工业 科技进步 的成果使农业逐渐摆脱 了对 自
然的极度依赖 , 一度走 向了“ 制 自然” 另~端 。工业 却 控 的
三 、 业 循 环 经济 是 建 设 农 业 生 态 文 明 农 的 必 然选 择
本文认为农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收 稿 日期 : 0 80 一 O 2 0 4 I
作者 简 介 : 方杰 (9 5)男 , 川 巴 中人 , 都 信 息 工 程 学 院 经 贸系 , 教 授 要 研 究 农 村 经 济 、 环 经 济 与 资 16 , 四 成 副 主 循
史 上最 大 规 模 的 人 口进 行 全 面 小 康 衬会 的 建设 。农 业 是 整 个 国 民经 济 发 展 的 重 要基 础 , 何建 设 农 业 生 态 文 如
明 , 接关 系着 我 国未 来 农 业 发 展 和 牛 态 文 明 全 面建 设 的进 程 。发 展 农 业 循 环 经 济 是 建 设 我 国农 业 生 态 文 明 直
我国未来农业发展和生态文 明全面建设 的进程 。本 文提出 农业环保意识, 可持续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更加公正合理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我国农业生 态文 明的必然选择 。 的农业经济制度 。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的核心内涵 和 基 本 特 征 农
化、 水资源短 缺等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 使人类 面临着 态环境 问题 。面对生态 环境 日益遭 到破坏 的严 峻形势 , 我
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在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同 国提出建设生态文 明的宏伟 目 , 标 具有重 大的理论 和现实 时, 正在以历史上最脆弱、 最严峻的生态环境 , 供养着历史 意义。农业在我国突出的基础作用毋庸置疑, 而农业的自 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进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党的十七大 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也 日益突出, 因此在我 国建设农业生 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 目标, 指出:要建 态文明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目 “ 前对农业生态文明没有一 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 个明确的定义, 本文认为农业生态文明就是使农业生产的
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导致农村的生产力丧失,农田荒废,土地资源遭到破坏,水质受到污染,生态环境遭受重创。
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
它能够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农业增效,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四、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加强生态农业建设。
通过推动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减少农业的环境污染,保护农田和水源,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五、推动农村能源的可再生利用农村能源的可再生利用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六、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还需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
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自然生态环境平衡。
七、推进农村低碳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还需要推进农村低碳发展。
通过提倡低碳生活方式,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农村的碳足迹。
八、加强农村环境意识教育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尤其是农民。
因此,加强农村环境意识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九、提升农村生态建设的管理能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到广大农民,需要健全农村生态建设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农村生态建设的管理能力。
十、总结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使农村成为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地方。
生态文明建设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生态文明建设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如土地退化、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污染、气候变化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纷纷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实施。
生态文明建设对粮食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将从土地保护、水资源利用和气候变化三个方面探讨这种影响。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对粮食生产的土地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
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只有保护好土地资源,才能确保粮食的持续供应。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通过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有效防止土地的退化和贫瘠化。
在农田的规划和布局上,生态文明建设倡导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避免大规模的开垦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此外,生态文明建设还提倡加强耕地的轮作休耕、有机肥料的使用,避免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土壤造成的污染。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保持土地的肥沃和生产力,创造更好的条件为粮食生产提供支撑。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对粮食生产的水资源利用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水是粮食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对于保证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生态文明建设提倡采取生态水利工程的方式,充分利用雨水资源,进行有效的集雨和蓄水。
通过建设水利工程,可以实现多年分布不均匀的降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减轻干旱和涝灾害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
此外,生态文明建设还鼓励采取节水措施,如改善灌溉系统、推广滴灌和喷灌等水利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粮食生产的正常进行。
最后,生态文明建设对粮食生产的气候变化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如干旱、洪涝、冰雹、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对粮食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增加碳汇,减缓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降低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
此外,生态文明建设也提倡采取适应性措施,如改进农作物品种、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建设生态文明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法律责任追究体系建设等。 生态 农业 的实施 主要 是生态农 业模 式 的构建 和相 应 的技 术体 系 的规范 。生态 农业 建设 重点 可分 三个层
次 。第一 个是生态 景观 层次 的生态 安全 格局 , 二个是 生态 系统层 次 的循环 农业格 局 , 第 第三 个是群 落和种 群 层 次的生物 多样性 格局 。 景观层 面 的生态安 全格 局涉及 面 广 , 间尺度 比较 长 , 重要 的是根 据 自然流 域或行 政 区域 的社会 经济 时 最 发展 和生态环 境安 全要求 进 行生态 规划 。规 划的 重点之 一是根 据 各地生 态环 境突 出问题 有选 择型 地开 展诸 如 防风固 沙 、 保持 水土 、 治理 盐碱 、 集雨 防旱 、 冲 洪涝 、 缓 污染修 复 、 生态恢 复 、 室气 体 吸收 、 生动 植物 资源 温 野 保护 等工程 。规划 的重 点之 二是根 据 自然和 社会经 济条 件进行 农业 生产 布局 的优 化 。
建 设 生 态 文 明要 大 力发 展 生 态 农 业
1 , tI n n l
世 明 ( 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 究所 所长 , 华 中国生 态学会 副理事 长)
生态农 业实 质上就 是把 生态环 境效 益列入 目标 , 用节约 资 源 、 采 构建 循环 、 保护 环境 等措 施 , 业 生产 使农 步入 生态文 明 的一种 实践方式 。因此 生态 农业 建设 是生 态文 明建设 的重 要 内容 。 在 中国 实施生 态农 业有 其困难 的地 方 , 其一 是 中国农 业的工 业化 过程 实际 上还处 于初 期阶 段 , 化肥 、 农 药、 农机 的使 用处于 上升 阶段 , 济效益还 是 很 多群 众 和干部 首要 考虑 的焦 点问题 ; 经 其二是 中国农业 的资源 和 环境 制约特 别突 出 , 河湖 泊污染 、 资源短 缺 、 江 水 食品 安全 问题 、 尘暴 增加 、 沙 水旱 灾害频 繁等 都 已经 一再 显 示我 们 已经 不能 够继续 原来 的方 向 了 ; 其三是 人均 土地 面积少 , 人均 耕地 只有世 界平 均 的 4 % , 5 任何农 业 发 展都需 要 以保证充 足 的农产 品供给 为前 提 。这些 因素决 定 了 ,现阶 段 中国生态 农业 的发 展很难 像很 多后 工 业化 国家那 样 , 由于 大众生态 环境 意识 的觉 醒而 出现 自下而 上的强 大 自发行 为 , 对 自然 地 逐步从 工业 化 相 农 业 向生态农 业过 渡 。随着社 会经济 的发 展 , 我国群 众普 遍生态 环境 意识 也会不 断提 高 , 而 目前 中国 通过 然 自上而下 的政 府政 策 引导 、法律 强制 和宣传 教育 途径 显得 更加 重要 。这种 情况将 很 类似我 国政 府推 动计划 生 育初期 面临 的 问题 。经过 一段 时 间的 引导 , 群众 才会 逐步 习惯 、 解 , 理 并最 终变 成具备生 态文 明的 自觉行
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实施方案
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实施方案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因此,生态循环农业成为了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生态循环农业是指在生态系统内,通过循环利用资源和能量,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其核心是建立生态循环系统,包括有机肥料、生物防治、农田水利、农业废弃物处理等方面。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建立生态循环系统生态循环系统是生态循环农业的核心,其建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有机肥料:推广有机肥料的使用,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
2.生物防治:采用生物防治代替化学防治,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3.农田水利: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4.农业废弃物处理:将农业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如制成有机肥料、生物质能源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二、推广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重要保障。
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如精准农业、智能化农业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重要保障。
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农民参与生态循环农业建设。
四、加强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重要环节。
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鼓励农民参与生态循环农业建设。
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需要加强生态循环系统建设,推广科技创新,加强政策支持,加强宣传教育,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应如何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应如何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关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呢?首先,转变农业发展理念是关键。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过度追求产量的增长,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为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我们必须摒弃这种传统的、片面的发展理念,树立起绿色发展的新理念。
要认识到农业不仅要提供丰富的农产品,还要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需要加强对农民和农业从业者的教育和培训,让他们了解绿色农业的重要性和好处,从而在思想上主动接受并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其次,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
科技创新可以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
例如,研发和推广绿色环保的农药、化肥替代品,减少化学物质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抗病虫害的农作物品种,降低农药的使用量。
发展精准农业技术,通过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等手段,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同时,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的资源,如将秸秆用于生物质能源生产、饲料加工等,实现变废为宝。
再者,完善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体系至关重要。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引导和规范农业生产行为。
比如,建立严格的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加强对农药、化肥等生产和使用的监管,限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生产和销售。
制定农业绿色发展的标准和规范,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明确要求。
加大对农业绿色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通过补贴、奖励等方式,鼓励农民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和模式。
此外,建立健全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农业生产者给予合理的补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也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条件,合理布局农业产业。
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协同路径有哪些
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协同路径有哪些在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乡村振兴则致力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探寻其协同路径对于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筑牢乡村振兴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
首先,要加强对农村自然资源的保护,如土地、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保障粮食安全。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
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培育,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其次,要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发展生态农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生态农业是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相结合的一种可持续农业模式。
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一是推广绿色种植和养殖技术。
采用绿色、有机的种植和养殖方式,生产无污染、高品质的农产品。
例如,发展有机蔬菜、水果种植,生态养殖等,满足市场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
二是发展循环农业。
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循环产业链,如将农作物秸秆用于饲料加工、生物质能源生产等,将畜禽粪便用于沼气池发酵、有机肥生产等,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三是培育生态农业品牌。
加强对生态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三、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通信、电力等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农村振兴战略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农村振兴战略现代社会,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实现农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如何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农村振兴战略有效结合,成为了当前的重要课题。
接下来将分十二个小节展开回答这一问题。
一、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密不可分。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应当以环境保护为先导,推动农村发展产业的绿色化、生态化,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加强农村环境治理。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制度,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推广有机农业,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三、倡导绿色生产方式。
引导农民采用科学种植方法,合理调整农作物结构,推广生态种植,提高农产品品质,减少环境污染。
四、发展循环经济。
加强废弃物资源回收利用,建设循环农业生产系统,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达到绿色循环发展。
五、推动农村新能源发展。
大力发展农村节能新能源产业,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六、强化生态文明教育。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升农民环保意识,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七、加强生态文明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农村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生态文明监测和评估工作,确保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八、推进乡村整治工作。
大力实施乡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广大农民的生活品质,推动乡村振兴。
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城乡环境协同治理,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生态建设相互融合。
十、鼓励农村生态产业发展。
支持和引导农村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十一、加强政策支持。
出台支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为农村振兴提供政策保障。
十二、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社会共同责任,每个人都应当从身边做起,自觉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共同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总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农村振兴战略密不可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循环农业看生态文明建设谭春荐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国家现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并作出具体部署是在十七大报告中。
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
作为农学专业的学生,我更加关注的是生态文明与我国农业的发展。
我的研究方向是循环农业,所以我将从循环农业方面阐述生态文明。
1.生态文明1.1 生态文明的含义生态文明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
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
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体现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
广义的生态文明包括多层含义。
第一,在文化价值上,树立符合自然规律的价值需求、规范和目标,使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文化成为具有广泛基础的文化意识。
第二,在生活方式上,以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他人需求为目标,践行可持续消费。
第三,在社会结构上,生态化渗入到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追求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
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狭义的生态文明要求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用文明和理智的态度对待自然,反对粗放利用资源,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
1.2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
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入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共处共融。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具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层面的内容。
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具体标准。
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也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策略。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将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高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有利于农村地区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实现,对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3 生态文明与农业农业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跟自然生态有着天然的联系。
农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和现代农业阶段。
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是一种完全的生态化农业,但是其效率低下;工业革命以来,科技进步的成果使农业逐渐摆脱了对自然的极度依赖,却一度走向了"控制自然"的另一端。
工业革命使农业摆脱了传统靠天吃饭、效率低下的问题,迎来农业发展的机械化、技术化、商品化、工业化。
但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是高投入、高产出,以机械化和化学化为基本特征,需要大量的使用以石油产品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和以石油制品为原料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1],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面对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的严峻形势,我国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农业在我国突出的基础作用毋庸置疑,而农业的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也日益突出,因此在我国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目前对农业生态文明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有研究[2]认为农业生态文明就是使农业生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其包含着三个重要的基本特征:较高的农业环保意识,可持续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农业经济制度。
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在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和文明素质的基础上,农业生产自觉遵循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原理,运用循环经济理念,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把工业文明时代的农业生产对大自然的"征服"、"控制"模式转变为农业生产与自然和谐相处、循环共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2.循环农业是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2.1 发展循环农业可以确保农产品安全,同时也是建设农业生态文明的有效路径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但同时我们也使用了世界化肥总消费量的31%;全国农药施用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农药残留超标,土壤、水体和农产品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
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直接危害国民健康,农产品质量问题所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不断,食品安全问题呈现出上升趋势。
2.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农业生态文明的最有效方式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农业资源基础十分薄弱,人均占有量少、供给能力低且稀缺性强、分布不均且时空配置欠佳、利用效率低等问题,致使农业资源安全呈现明显的脆弱性。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3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
其中,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的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规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
60%以上的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在水资源缺乏或水土流失、沙化、盐碱化严重的地区,补充耕地的潜力十分有限[3]。
全国常年水资源总量为27700亿m3,人均约2118m3。
2005年全年水资源总量27430亿m3,人均水资源2098m3[4]。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m3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m3为中度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m3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m3为极度缺水。
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m3。
农业每年缺水达30×1010m3,受旱面积约2.0×107hm2,全国有8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300个城市缺水。
同时,农业用地、用水浪费严重,有效利用率很低。
农业循环经济不以掠夺农业自然资源为前提,能形成"三低一高"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初次资源的开采,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可再生资源。
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缓解农业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是实现农业资源节约、建设农业生态文明的最有效方式。
2.3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农业生态文明的最佳载体近年来,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生态环境逐步有所好转,但水土流失面积增加,近十年间我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4.2万km2,而同期新增水土流失面积为54.3万km2;土地荒漠化严重,据统计,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2万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7.3%,全国每年荒漠化净扩展面积超过66.7万公顷。
荒漠化危害导致全国草场退化达1,38亿公顷,占荒漠化地区草场面积的59.6%;耕地退化773.33公顷,占荒漠化地区耕地面积的40.1%[4];目前农村点污染与面源污染并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日益突出。
我国每年产生的约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的超过25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农业循环经济采用"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按照"农业资源-农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进行生产和消费,把农业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维持农业生态完好。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生态环境友好、建设农业生态文明的最佳载体。
3.在循环农业中建设农业生态文明的一些建议3.1宣传教育目前,广大人民群众还不能真正了解生态文明建设,所以首先要强化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教育,大力培育农业生态文明的道德意识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新闻媒体,强化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教育,遵循以人为本的精神,转变单纯追求GDP 的观念,大力宣传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从而提高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促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性认识,建立健全农业生文明建设机制,广泛宣传农业循环经济与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知识,将农业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生活各个层面。
尤其抓好学校教育环节,重视青少年对农业循环经济和农业生态文明道德意识的培育和提高,使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成人们的自觉行动。
3.2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3.3促进农业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在目前的这种生态环境下,形势比较严峻,所以我们必须要抓好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基础工作,扼制掠夺性经营,切实保护好耕地、水等自然资源,防止工业化城市化对农业用地用水等的过多占用;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循环利用,如推行农作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变废为宝;各地还应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生态业产业化为主线,走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之路;在农业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和消费等环节,应特别重视循环型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提升农业资源循环利用规模,逐建立起农业资源全面的高效再循环利用体系。
3.4 加大科技投入农业始终是一个比较艰苦的行业,基层技术人员流失比较严重,循环农业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缺乏科技力度。
很多像我们一样学习农业的大学生都不远再回到基层从事农业类工作,造成基层长期缺乏科技人员。
这主要是国家目前,对基层工多人员的投入较少,基层农业工作者经济收入低、生活状况不佳,机会少。
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农业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可替代。
所以,我认为,国家、政府应当考虑加大对基层农业工作者的投入,确保一线不缺人才。
3.5 统一规划,集约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地方仍是小农经济式的个体农业比较多,在这种散乱的农户中发展循环农业是比较困难的。
必须经过统一规划,想某些发展较好的地区学习,引进现代化农业管理,把土地和资源集中起来进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