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解析—《孙权劝学》
中考文言文复习《孙权劝学》

4.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答: 5.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答:
• 答案:
• 1.(1)经过,(2)到,(3)走近,(4) 全、都。
• 2.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 3.(1)(你)打算用什么计策来防备意外情 况呢?
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
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
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
“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
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
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
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
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
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
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
操心率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 (2)诣: (3)就: (4)悉: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以军中多务
用 见往事耳
以
见
了解
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但当涉猎 只 但
认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五)重点句翻译
•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辞。 •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的吗? •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孙权劝学》文言文一句一译字字落实

《孙权劝学》一句一译字字落实解析加真题再现一、文学常识【题解】《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题目为编选者所加。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安邑)人,北宋杰出的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在他主持下编写的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所叙史实,上起战国周盛烈王廿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
全书三百多万字,史料丰富周详。
本文记录的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吕蒙注重学习的事迹,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在原书第六十六卷二、原文一句一译字字落实解析加真题再现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注释】1.初:开始、起初。
2.权:即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东汉末,他继其兄孙策据江东六郡,后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公元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业(今南京市),建立吴国,成为三国时期吴国的最高统治者,在位23年。
3.谓……日:对……说。
4.吕蒙:三国时期吴国的杰出将领,生于178年,死于219年,他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辅周瑜等大破曹军于赤壁,并领兵袭破关羽,占领荆州。
5.卿( qing ):古代君对臣的称呼,也指对古代高级长官或有爵位者的称谓。
此为孙权称呼吕蒙。
6.今:当今,现在。
7.当涂:即"当路",指掌握着重要的权力。
8.涂,同"途",道路。
9."当涂掌事",即指身在高位而掌握着国家政治或军事等要事。
10.不可不学;(双重否定句)不可以不学习(政治、军事、历史等治国的道理)。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军中的事务,不可以不学习!”【真题再现】1.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原文:蒙辞以军中多务。
【注释】1.辞:推辞。
2.以军中多务: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拿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推辞)"。
《孙权劝学》文言文核心知识点梳理

《孙权劝学》文言文核心知识点梳理《孙权劝学》文言文核心知识点梳理《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
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孙权劝学》文言文核心知识点梳理。
欢迎阅读。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一)课文字词详解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⑦以:用。
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孰:谁。
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七下22孙权劝学含解析

22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孙权劝吕蒙多读书,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脱。
孙权以自身为例告知吕蒙读书的好处。
吕蒙从今用功读书,进步飞速,让人刮目相看。
一、重点字词1. 一词多义(1)当:①卿今当.涂掌事 ______________ ②但当.涉猎F ______________ (2)见:①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 2. 重点实词(1)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___________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_____________ 务:_____________(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_____________ (4)但.当涉猎..但:_____________ 涉猎:___________(5)见往事..耳 往事:___________ (6)自以为大有所益. 益F :____________2015(7)及.鲁肃过.寻阳 及:_____________ 学问梳理故 事 复 述过:____________(8)卿今者才略..才略:___________(9)非复..吴下阿蒙非复:___________(10)即更刮..目相待更:_____________刮:_____________3. 文言虚词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1)以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2)为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4)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5)蒙乃.始就学 _____________(6)与.蒙论议 _____________(7)卿今者.才略 _____________(8)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9)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11)结友而.别 _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中考语文文言文主旨分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主旨分析一、《孙权劝学》的劝说艺术:①先提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再指出目标不高,容易达到,中考语文文言文主旨理解。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③现身说法,说明学习并非难事,只要努力,总会有收获。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二、《桃花源记》1、成语:(1)世外桃源:(2)豁然开朗:(3)无人问津;2、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答: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3、"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批判。
)三、《陋室铭》1、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怀。
四、《爱莲说》1、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1)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莲---"花之君子者"象征: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之士。
2、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3、《爱莲说》一文最能总括莲的品格的一句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用"牡丹"、"菊"、衬托"莲",突出莲花的高洁。
五、《三峡》思想感情: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六、《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孙权劝学》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孙权劝学》的文言文阅读答案《孙权劝学》的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一」阅读《孙权劝学》,完成1—5题。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粗的.字。
(1)见往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孙权是如何劝说吕蒙的?(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了解,知道(2)重新2.积学修业的人分别了几天之后,就要重新擦擦眼睛,另眼相看,老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3.原因:卿今当涂掌事。
目的: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掌握军队,事情多。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的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二」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中考语文 孙权劝学 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七下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10.1.2《孙权劝学》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7-9 题。
(9 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乙】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王肃传》)7.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 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2)及.鲁肃过寻阳(3)即更.刮目相待(4)有人从.学者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9. 【甲】【乙】两文中吕蒙和从学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孙权和董遇是如何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的?(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2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行于郊衢,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1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分)(1)及.鲁肃过寻阳()(2)未穷.青之技()13.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B.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C.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D.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七年级语文下《孙权劝学》笔记

《孙权劝学》笔记
一、文章背景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讲述了三国时期孙权劝说吕蒙学习的故事。
这篇文章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不断进步的必要性。
二、生字注解
1.谓 - 告诉、讲给
2.涉猎 - 粗略地阅读、浏览
3.孰 - 谁
4.遂 - 于是,就
5.邪 - 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问
6.岂 - 难道
7.宁 - 宁愿
8.吕蒙 - 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
9.辞 - 推辞、拒绝
10.治经 - 研究经书
三、重点句子解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孙权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告诉吕蒙他
现在身居要职,必须学习。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鲁肃对吕蒙的进步
感到惊讶,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赞叹和惊讶。
四、主题思想
《孙权劝学》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孙权的劝学和吕蒙的进步,文章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和进取心。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迎接人生的挑战。
五、课后问题解答
•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孙权认为吕蒙现在身居要职,必须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见识。
•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他的进步如何?
•吕蒙开始学习后,进步非常快,让鲁肃都感到非常惊讶。
这说明只要我们肯努力,不断学习,就一定能够取得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解析—《孙权劝学》①本文《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①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1)[当涂]当道,当权。
(2)[辞]推托。
(3)[务]事务。
(4)[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5)[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6)[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语气词,同“耶”。
(9)[但]只,只是。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
(22)[见]了解。
(23)[往事]指历史。
(24)[及]到,等到。
(25)[过]经过。
(26)[今者]如今,现在。
(27)[才]才干和谋略。
(28)[非复]不再是。
(29)[更]另,另外。
(30)[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31)[刮]擦拭。
(32)[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
(33)[见事]知晓事情。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答案】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答案】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答案】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学官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答案】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①蒙乃始就学。
【答案】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答案】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案】和人分开一段时间,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
一、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答案】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
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吕蒙“以军中多务”相推辞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
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二、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答案】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
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
关于吕蒙的变化给人的启示,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三、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答案】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答案】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案】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四、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
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
课外再搜集一些。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答案】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答案】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答案】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
阿蒙是吕蒙的小名。
阿是词头,多用于亲属称呼或人名的前面。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案】大兄是对友辈的敬称。
五、参考下面的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翻译提示: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答案】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中考预测(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乃始就.学一蹴而就.就.事论事功成名就.B.结友而别.别.来无恙久别.重逢依依惜别.C.无以致.远勤劳致.富闲情逸致.学以致.用D.意与日去.去.国怀乡相去.甚远去.粗取精【答案】B【解析】考查对多义词的辨析。
A.从事/成功/根据/完成;B.都是“分别”的意思;C.达到/达到,实现/情趣/达到,实现;D.逝去/离开/距离/除去,除掉;故选B。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是应当广泛地阅读,了解一些历史事件。
理解:孙权认为吕蒙阅读面窄,建议他在学习经学之外,还要学点历史。
(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兄长怎么这么晚才知道这件事呢!理解:鲁肃很晚才知道吕蒙有管理才干,吕蒙对此感到很失望。
(丙)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理解:“才”“学”“志”关系紧密,“才”要依靠学习来增长,而学习的效果则与“志”有关。
【答案】丙【解析】甲句错误,正确翻译是: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重点词语,涉猎:粗略地阅读。
往事,指历史。
甲句理解有误,孙权认为吕蒙因“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声明要求他读书的目的并非使他弃武从文,成为书生,而是在博览群书中了解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加自己的见识与才智;乙句错误,正确翻译是:长兄知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重点词语,见事,知晓事情。
乙句理解有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故选丙。
3.根据两篇短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初,遇①善治《老子》。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取材于《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材料二)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①,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①十一二。
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取材于秦观《〈精骑集〉序》)注:①[遇]指董遇,东汉学者。
①[惩艾]惩治,惩戒。
①[囊时]从前。
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障碍,如吕蒙所提“①______ ,跟随董遇学习的人所说“①_____ ”,都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这需要人们立志勤学来解决。
而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警惕“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秦观“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十一二”的经历,则进一步提醒人们①______。
【答案】①军中多务①苦渴无日①趁青春年少抓紧时间学习【解析】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根据题干中的提示从文中分析语句作答。
第一空,根据“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障碍”的提示,从《孙权劝学》中寻找句子,孙权作为吴国之主,他鼓励吕蒙要多学习,而吕蒙却以“军中多务”找借口推托。
第二空,由题干中“跟随董遇学习的人”“都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不难找到材料一中的语句“苦渴无日”,即是答案;第三空,秦观在这篇短文中叙述了他自己年轻时凭借记性好不勤奋苦读,以至后来常因善忘而毁坏学业的情况。
他后悔自己以前的行为,意在告诫提醒人们:要珍惜青春岁月多读书,勤奋学习,以免老大徒伤悲。
【参考译文】【一】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长兄知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二】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材料一】当初,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有读书人想向他求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一定应当先读很多遍书”。
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
”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
这是一年中空闲下来的时间;夜晚,不必下地劳动,这是一天中空闲下来的时间;雨天,不方便出门干活,也是空闲下来的时间。
”【材料二】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
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近几年来,用发愤读书的态度来惩戒自己,后悔以前的行为;但聪明智慧已经衰竭,几乎比不上早先的十分之一二。
因此,我虽然勤奋下苦功读书,却常常因为善忘而荒废了学业。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