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原理简答题

合集下载

抗震简答题(含答案)汇编

抗震简答题(含答案)汇编

1、从地震时地面建筑物的破坏现象来看:震级较大、震中距较远的地震对长周期的结构的破坏,比同样地震烈度而震级较小、震中距较近的地震造成的破坏要重。

试解释该现象的原因。

解答:地震波在由震源向外扩散传播时短周期分量衰减快而长周期分量衰减慢,历次地震表明,大震级、远震中距地震记录的长周期分量明显比小震级、近震中距地震记录的大,因而对周期较长的高层建筑的影响较大,其震害也较重。

此外,长周期地震波在软土地基中放大较多,与周期较长的柔性结构产生共振现象。

2、简述框架抗震设计时,有哪些改善框架柱延性的措施?解答:(1)强柱弱梁,使柱尽量不出现塑性铰;(2)在弯曲破坏之前不发生剪切破坏,使柱有足够的抗剪能力;(3)控制柱的轴压比不要太大(4)加强约束,配置必要的约束箍筋。

3、什么是动力系数、地震系数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三者之间有何关系?解答:动力系数为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最大加速度反应与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它是无量纲的,主要反应结构的动力效应;地震系数是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它反应该地区基本烈度的大小。

基本烈度愈高,K值愈大,而与结构性能无关;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最大绝对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等于动力系数与地震系数的乘积。

4、以框架柱和抗震墙为例,简述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结构形成理想的总体屈服机制?解答:对于框架结构,理想的屈服机制是让框架梁首先进入屈服,形成梁铰机制,以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防止塑性铰在柱子首先出现(底层柱除根部外),形成耗能性能差的柱铰机制。

为此,应合理选择构件尺寸和配筋,体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要控制柱子的轴压比和剪压比,加强对混凝土的约束,提高构件,特别是预期首先屈服部位的变形能力,以增加结构延性。

为使抗震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设计中应遵守以下原则:在发生弯曲破坏之前,不允许发生斜拉、斜压或剪压等剪切破坏形式和其他脆性破坏形式,采用合理的构造措施。

抗震简答题

抗震简答题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1、构造地震: 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2、基本烈度: 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超越概率10%的烈度值3、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或构件永久荷载标准值与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4、反应谱: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给定的地震作用下,某个最大反应量与体系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5、地震影响系数α: 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时的最大反应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6、鞭稍效应:突出屋面的附属小建筑物,由于质量和刚度的突然变小,高振型影响较大,将遭到严重破坏,称为鞭稍效应四.简答题(共34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空白处)1、试述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及对地面运动的影响?(6分)纵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是压缩波,传播速度快,周期较短,振幅较小;(2分)将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1分)横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是剪切波,传播速度比纵波要慢一些,周期较长,振幅较大;(2分)将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摇晃;(1分)2、工程结构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是什么?如何通过两阶段设计方法来实现?(7分)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1分)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1分)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1分)第一阶段设计:工程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承载力和弹性变形计算。

对构件截面进行承载力计算,保证必要的强度可靠度,以满足第一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小震不坏)(1分);对结构进行弹性变形验算,控制侧向变形不要过大,满足第二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中震可修)(1分);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和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第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大震不倒)(1分)第二阶段设计:工程结构(如特别重要或抗侧能力较弱的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以满足第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

抗震复习简答题(重要版)

抗震复习简答题(重要版)

抗震复习简答题1.工程结构抗震设防三个水准?如何通过两阶段设计方法实现?答: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然可以使用;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然可以继续使用;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设计方法:一阶段设计:验算工程结构在多地震影响下的承载力和弹性变形,并通过合理的抗震构造措施来实现三水准的设防目标二阶段设计:验算工程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得弹塑性变形,以满足第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2. 抗震设计中为什么要限制各类结构体系的最大高度和高宽比?答:随着多层和高层房屋高度的增加,结构在地震作用以及其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水平位移迅速增大,要求结构的康侧移刚度必须随之增大。

不同类型的结构体系具有不同的抗侧移刚度,因此具有各自不同的合理使用高度。

房屋的高宽比是对结构钢都、整体稳定性、承载力和经济合理性的公关控制,震害表明,房屋高宽比大,地震作用产生的倾覆力矩会造成基础转动,引起上部结构产生较大侧移,影响结构整体稳定。

同时倾覆力矩会在混凝土框架结构两侧住中引起较大轴力,使构件产生压曲破坏;会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水平界面产生较大的弯曲应力,使其易出现水平裂缝,发生明显的整体弯曲破坏。

3.简述现行抗震规范甲酸地震作用所采用的三种计算方法及其适用范围答: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计算地震作用所采用的三种计算方法为: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适用条件:一,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二,除了上述结构意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三,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规范规定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4.什么事动力系数、地震系数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三者之间有何关系?答:动力系数是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和地震地面运动最大的加速度的比值地震系数是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的乘积5.什么事鞭端效应?设计时如何考虑这种效应?答:地震作用下突出建筑物屋面的附属小建筑物,由于质量和刚度的突然变小,受高震型影响较大,震害较为严重,这种现象称为鞭端效应。

抗震—名词,简答,填空

抗震—名词,简答,填空

一、名词解释1.地震震级: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尺度。

2.地震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工程结构影响的强弱程度,是衡量地震引起后果的一种尺度。

3.震中烈度:震中去的地震烈度最大,称之为震中烈度。

4.特大地震:地震等级M>8的地震。

5.震中烈度:震中去的地震烈度最大,称之为震中烈度。

6.地震作用:地震时作用在房屋上的惯性力,称为地震作用,也称为地震力。

7.抗震概念设计:基于震害经验建立的抗震基本设计原则和思想,包括工程结构总体布置和细部构造。

8.场地覆盖层厚度:由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规定值的土层或坚硬土顶面的距离。

9.场地土的卓越周期:地震波的某个分量在穿过场地土时被放大的最多,这个行波分量的周期称为场地土的卓越周期。

10.“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12.抗震构造措施: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为提高工程结构抗震性能而必须采取的细部构造措施。

12.双共振现象:在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建筑场地的卓越周期接近时,地震波中周期与场地卓越周期接近的行波分量被放大二次的现象。

13.隔震设计:进行隔震的建筑结构设计称为隔震设计。

14.消能减震设计:在建筑物的抗侧力结构中设置消能部件,通过消能元件局部变形提供附加阻尼,吸收与消耗地震能量。

二、填空题1. 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方向摇晃),而面波则使建筑物既产生(上下颠簸)又产生(左右摇晃)。

2. 一般来讲,震级大,断层错位的冲击时间长,震中距离远,场地土层松软、厚度大的地方,其地面运动加速度反应谱的主要峰点偏于(较长的周期);相反,震级小,断层错位的冲击时间短,震中距离近,场地土层坚硬、厚度薄的地方,其地面运动加速度反应谱的主要峰点则一般偏于(较短的周期)。

3. 地震的不平稳性取决于(震级)、(震源特性)、(震中距)、和(地震波传播介质的特性)等因素。

4. 就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而言,地震地面运动的一般特征可用(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地面运动周期特性)和(强震的持续时间)三个参数来描述。

建筑抗震设计原理题库答案

建筑抗震设计原理题库答案
A.液化判别的对象是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
B.一般情况下6度烈度区可不进行液化判别
C.6度烈度区的对液化敏感的乙类建筑可按7度的要求进行液化判别
D.8度烈度区的对液化敏感的乙类建筑可按9度的要求进行液化判别
30、引起扭转振动的主要原因不包括有( )
A.地面运动存在着转动分量 B.地震时地面各点的运动存在相位差
A.2 B.3 C.4 D.5
22、多层砌体结构中当墙体的高宽比大于4时,墙体的变形情况是( )
A.以剪切变形为主 B.以弯曲变形为主 C.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在总变形中均占相当比例 D视具体内力值而定
23、下述对液化土的判别的表述中,()是不正确的。
A.液化判别的对象是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
B.一般情况下6度烈度区可不进行液化判别
11、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
A.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B.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C.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
D.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12、大量震害表明,多层房屋顶部突出屋面的电梯间、水箱等,它们的震害比下面主体结构严重。在地震工程中,把这种效应称为()。
27、场地的液化等级根据()来划分。
A.液化土层的厚度 B.液化土层的深度 C.液化指数
D.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临界值
28、强柱弱梁是指:()
A.柱线刚度大于梁线刚度 B.柱抗弯承载力大于梁抗弯承载力
C.柱抗剪承载力大于梁抗剪承载力 D.柱配筋大于梁配筋
29、下述对液化土的判别的表述中,()是不正确的。
B.当遭遇低于7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建筑结构抗震考试复习题

建筑结构抗震考试复习题

建筑结构抗震考试复习题建筑结构抗震考试复习题建筑结构抗震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建筑结构抗震的知识,下面给大家提供一些考试复习题。

题一:简答题1. 什么是地震?地震的成因是什么?2. 什么是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3. 请简要介绍一下常见的抗震措施有哪些?4. 什么是地震烈度?它与地震破坏有什么关系?5. 请简要介绍一下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抗震构造体系有哪些?题二:选择题1. 地震烈度是描述地震强度的指标,一般用什么单位表示?A. 米B. 度C. 级D. 克2. 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评价指标是什么?A. 地震烈度B. 抗震设防烈度C. 建筑物高度D. 地基条件3. 哪种材料的抗震性能最好?A. 钢材B. 混凝土C. 木材D. 砖材4. 哪种抗震构造体系适用于高层建筑?A. 剪力墙结构B. 框架结构C. 钢结构D. 砖混结构5. 哪种抗震措施可以有效减小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A. 加固墙体B. 增加柱子数量C. 增加楼层高度D. 减小建筑物质量题三:计算题1. 一个建筑物的质量为10000吨,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为10m/s²,求建筑物所受地震作用的力。

2. 一栋高层建筑的设计基本周期为2秒,求其设计抗震设防烈度。

3. 一栋建筑物的地震烈度为7度,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求该建筑物的地震安全系数。

题四:分析题1. 地震烈度与地震破坏程度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2. 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实现?3. 请分析一下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在抗震能力方面的优缺点。

4. 为什么在地震区建造建筑物时需要进行抗震设防设计?以上是一些建筑结构抗震考试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理解相关知识。

建筑结构抗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抗震能力,为建设更安全、更稳定的建筑物做出贡献。

抗震简答题(含答案)

抗震简答题(含答案)

抗震简答题(含答案)1、从地震时地面建筑物的破坏现象来看:震级较大、震中距较远的地震对长周期的结构的破坏,比同样地震烈度而震级较小、震中距较近的地震造成的破坏要重。

试解释该现象的原因。

解答:地震波在由震源向外扩散传播时短周期分量衰减快而长周期分量衰减慢,历次地震表明,大震级、远震中距地震记录的长周期分量明显比小震级、近震中距地震记录的大,因而对周期较长的高层建筑的影响较大,其震害也较重。

此外,长周期地震波在软土地基中放大较多,与周期较长的柔性结构产生共振现象。

2、简述框架抗震设计时,有哪些改善框架柱延性的措施?解答:(1)强柱弱梁,使柱尽量不出现塑性铰;(2)在弯曲破坏之前不发生剪切破坏,使柱有足够的抗剪能力;(3)控制柱的轴压比不要太大(4)加强约束,配置必要的约束箍筋。

3、什么是动力系数、地震系数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三者之间有何关系?解答:动力系数为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最大加速度反应与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它是无量纲的,主要反应结构的动力效应;地震系数是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它反应该地区基本烈度的大小。

基本烈度愈高,K值愈大,而与结构性能无关;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最大绝对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等于动力系数与地震系数的乘积。

4、以框架柱和抗震墙为例,简述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结构形成理想的总体屈服机制?解答:对于框架结构,理想的屈服机制是让框架梁首先进入屈服,形成梁铰机制,以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防止塑性铰在柱子首先出现(底层柱除根部外),形成耗能性能差的柱铰机制。

为此,应合理选择构件尺寸和配筋,体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要控制柱子的轴压比和剪压比,加强对混凝土的约束,提高构件,特别是预期首先屈服部位的变形能力,以增加结构延性。

为使抗震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设计中应遵守以下原则:在发生弯曲破坏之前,不允许发生斜拉、斜压或剪压等剪切破坏形式和其他脆性破坏形式,采用合理的构造措施。

抗震结构设计(简答题)

抗震结构设计(简答题)

抗震结构设计(简答题)1、简述地基土液化原因答:地震时,饱和砂土和粉土的颗粒在强烈振动下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使土的颗粒结构趋于密实,如土本身的渗透系数较小,则将使其孔隙水在短时间内未能排出而受到挤压,这将使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

当孔隙水压力增加到与剪切面上的法向压应力接近或相等时,砂土或粉土受到的有效压应力下降乃至完全消失。

这时,砂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将处于悬浮状态,土体的抗剪强度等于零,形成了犹如“液体”的现象,即称为场地土达到液化状态。

影响地基土液化的主要因素:(1).土的地质年代和组成(2)土层的相对密度(3)土层的埋深和地下水位的深度(4).地震烈度和地震持续时间2、简述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内容答:(1)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抗震变形验算(2)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抗震变形验算a.结构弹塑性变形的控制与计算b.结构弹塑性层间位移的控制与计算。

3、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答:(1)场地选择(2)建筑的平面布置(3)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4)多道抗震防线(5)刚度、承载力和延性的匹配(6)确保结构的整体性(7)非结构部件处理4、简述结构隔震设计中基础隔震的原理答:即是通过设置隔震装置系统形成隔震层,延长结构的周期,适当增加结构的阻尼,使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大大减小,同时使结构的位移集中于隔震层,上部结构像刚体一样,自身相对位移很小,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从而使建筑物不产生破坏或倒塌。

5、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主要震害有哪些?(1)共振效应引起的震害(2)结构平面或竖向布置不当引起的震害(3)框架柱、梁、或节点的震害(4)框架砖填充墙的危害(5)抗震墙的震害。

6、框架节点的抗震设计准则:(1).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梁、柱)的承载力(2).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3).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的传递(4).梁柱纵筋在节点区应有可靠的锚固(5).节点配筋不应使施工过分困难。

(完整word版)简答题

(完整word版)简答题

简答题1.简述我国抗震规范的抗震设防目标以及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两阶段设计方法:第一阶段设计:工程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承载力和弹性变形计算。

(第二阶段设计:工程结构(如特别重要或抗侧能力较弱的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2、简述确定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主要步骤。

(1)计算多自由度结构的自振周期及相应振型;(2)求出对应于每一振型的最大地震作用(同一振型中各质点地震作用将同时达到最大值);(3)求出每一振型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4)将这些效应进行组合,以求得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

3、简述抗震设防烈度如何取值。

答: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或与本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的烈度值)。

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4、简述框架节点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的传递;梁柱纵筋在节点区内应有可靠的锚固;节点配筋不应使施工过分困难。

5、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情况。

答:1. 共振效应引起的震害;2. 结构布置不合理引起的震害;3. 柱、梁和节点的震害;4. 填充墙的震害;5. 抗震墙的震害。

6.抗震设防的目标是什么?实现此目标的设计方法是什么?答:设防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实现方法是小震时的弹性设计,大震时的弹塑性设计。

7.对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设防标准,应符合什么要求?答:甲类建筑,地震作用计算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构确定;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其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简答题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简答题

简答题1.什么是地基液化现象?影响地基液化的因素?答:饱和的粉土和砂土,在地震时由于颗粒之间的孔隙水不可压缩而无法排出,使得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颗粒的有效垂直压应力减小,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的抗剪强度接近于零,呈现出液态化的现象。

影响因素:土层的地质年代:地质年代越古老,越不易液化土的组成:级配良好的砂土不易液化粉土中粘粒含量超过一定限值时,不易液化土层的相对密度:土层的相对密度越大,越不易液化土层的埋深:埋深越大,越不易液化地下水位的深度:地下水位越深,越不易液化地震烈度和地震持续时间:烈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越易液化1、如何进行抗震设计中的二阶段设计?(1)第一阶段设计对绝大多数建筑结构,应满足第一、二水准的设计要求,即按照第一水准(多遇地震)的地震参数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结构分析和构件内力计算,按规范进行截面设计,然后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的要求。

(2)第二阶段设计对特别重要的建筑和地震时容易倒塌的结构,除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外,还要进行薄弱层部位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和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使薄弱层的水平位移不超过允许的弹塑性位移,实现第三水准的要求。

2.简述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是在方案布置符合抗震设计原则的前提下,按与基本烈度相对应的众值烈度的地震动参数,用弹性反应谱求得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效应,然后与其他荷载效应组合,并对结构构件进行承载力验算和变形验算,保证第一水准下必要的承载力可靠度,满足第二水准烈度的设防要求(损坏可修),通过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对于少数结构,如有特殊要求的建筑,还要进行第二阶段设计,即按与基本烈度相对应的罕遇烈度的地震动参数进行结构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以保证其满足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

1、工程结构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是什么?如何通过两阶段设计方法来实现?3、简述我国抗震规范的抗震设防目标以及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6分)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1分)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1分)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1分)两阶段设计方法:第一阶段设计:工程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承载力和弹性变形计算。

建筑结构抗震简答题汇总

建筑结构抗震简答题汇总

x(t)=co只([QW" sin co (t - s 抗震题目汇总一、简答题1、什么是地震烈度?我国地震烈度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三类大的情况进行分类,当存在地面强震记录资料的地方时还会参考了地面加速度和速度的峰值测量结果作为综合评定烈度的依据,请问烈度划分的这三大类情况是什么?什么是设防烈度?请说明我国设防烈度确定的数学模型和基本参数。

•地震烈度是地震对地面影响的强烈程度,主要依据宏观的地震影响和破坏现象来判断,如从人们的感觉、物体的反应、房屋建筑物的破坏和地面现象的改观等方面。

是表示某一区域范围内地面和各种建筑物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的一个指标,是地震作用的一个总评价。

• 2008年颁布的中国烈度考虑了人的感觉、房屋震害、其他震害现象和地面水平向地震动参数等指标。

烈度划分的这三大类情况是人的感觉、房屋震害、其他震害现象;其中,I -V度以地面上人的感觉及其他震害为主;VI-X度以房屋震害和其他震害现象综合考虑, 人的感觉仅供参考;XI-XII度以地表震害现象为主。

凡有地面强震记录资料的地方,地面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可作为综合评定烈度的依据。

•抗震设防烈度是指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的,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反映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影响,而非某次地震发生以后对某个地区的影响程度,也是衡量设计地震作用大小的一个指标。

我国规范采用的是极值川型模型,风险水平为50年,超越概率10%,以此确定设防烈度(习惯称为中震)。

2、假如你将派往某地调查某次地震后的震害情况,请你设计震害调查的方案,详细描述方案的要点及设置理由。

•了解地区的场地土分类情况,确定抽样比例,可以自然村或城镇分区进行,但不小于1 平方公里;•实地调查、访谈、目测与仪器测试相结合;•按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及毁坏等进行房屋震害程度分类;•根据人的感受、房屋震害指数、其他现象、地震动参数、地表现象等分析烈度;3、试从Duhamel积分表达式x(f) ------ sin 3, (t - ,讨论影响结构地震co -反应的外激励因素和结构自身因素有哪些?什么是地震加速度反应谱,试给出地震加速度反应谱的表达式,并从基本概念出发解释地震反应谱理论为何被称为“准动力理论”。

抗震结构设计(简答题)

抗震结构设计(简答题)

抗震结构设计(简答题)抗震结构设计(简答题)1、简述地基土液化原因答:地震时,饱和砂土和粉土的颗粒在强烈振动下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使土的颗粒结构趋于密实,如土本身的渗透系数较小,则将使其孔隙水在短时间内未能排出而受到挤压,这将使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

当孔隙水压力增加到与剪切面上的法向压应力接近或相等时,砂土或粉土受到的有效压应力下降乃至完全消失。

这时,砂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将处于悬浮状态,土体的抗剪强度等于零,形成了犹如“液体”的现象,即称为场地土达到液化状态。

影响地基土液化的主要因素:(1).土的地质年代和组成(2)土层的相对密度(3)土层的埋深和地下水位的深度(4).地震烈度和地震持续时间2、简述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内容答:(1)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抗震变形验算(2)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抗震变形验算a.结构弹塑性变形的控制与计算b.结构弹塑性层间位移的控制与计算。

3、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答:(1)场地选择(2)建筑的平面布置(3)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4)多道抗震防线(5)刚度、承载力和延性的匹配(6)确保结构的整体性(7)非结构部件处理4、简述结构隔震设计中基础隔震的原理答:即是通过设置隔震装置系统形成隔震层,延长结构的周期,适当增加结构的阻尼,使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大大减小,同时使结构的位移集中于隔震层,上部结构像刚体一样,自身相对位移很小,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从而使建筑物不产生破坏或倒塌。

5、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主要震害有哪些?(1)共振效应引起的震害(2)结构平面或竖向布置不当引起的震害(3)框架柱、梁、或节点的震害(4)框架砖填充墙的危害(5)抗震墙的震害。

6、框架节点的抗震设计准则:(1).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梁、柱)的承载力(2).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3).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的传递(4).梁柱纵筋在节点区应有可靠的锚固(5).节点配筋不应使施工过分困难。

抗震复习简答题

抗震复习简答题

1.地震烈度,基本烈度,抗震设防烈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地震烈度:是度量某一地区地面和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批准权限审定的作为一个地区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为基本烈度。

地震基本烈度: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过概率10%的地震烈度值。

2.简述地基液化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地震时饱和粉土和砂土颗粒在振动结构趋于压密,颗粒间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当其上升至与土颗粒所受正压应力接近或相等时,土颗粒间因摩擦产生的抗剪能力消失,土颗粒像液体一样处于悬浮状态,形成液化现象。

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土质的地质年代、土的密实度和黏粒含量、土层埋深和地下水位深度、地震烈度和持续时间.3.反应谱:地震动反应谱是指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一定的地震动作用和阻尼比下,最大地震反应与结构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

影响因素主要有:结构自振周期,阻尼比,场地条件,震中距大小及地震烈度.4.简述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

答:1)两阶段:第一阶段,对结构和构件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承载能力验算和弹性变形验算;第二阶段,对有明显薄弱层的不规则部位和有特殊要求的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2)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5.引入抗震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原因是什么?的原因有:瞬时动力作用下材料强度比静在抗震设计中引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力下高;由于地震作用为偶然作用,抗震可靠性指标可较静力荷载下低;地震循环作用对脆性破坏的不利影响等。

6. 结构隔震为什么能非常有效的减少结构地震反应?结构隔震通过设置隔震层,延长结构周期,增加结构阻尼,大大减少结构加速度反应,同时使结构位移集中于隔震层,上部结构相对位移很小,地震中基本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大大减小结构地震反应。

7,、什么是轴压比,为什么要控制轴压比?轴压比是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抗震简答题

抗震简答题

1、 工程结构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是什么如何通过两阶段设计方法来实现答: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 :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两阶段设计方法:第一阶段设计:对结构和构件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承载能力验算和弹性变形验算;第二阶段设计:对有明显薄弱层的不规则部位和有特殊要求的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什么是小震、中震和大震。

答:小震指该地区50年内超越概率约为%的地震烈度,即众值烈度,又称为多遇地震。

中震指该地区50年内超越概率约为10%的地震烈,又称为基本烈度或设防烈度。

大震指该地区50年内超越概率为2%~3%左右的地震烈度,又为称为罕遇地震。

2、 抗震设计中为什么要限制各类结构体系的最大高度和高宽比答:随着多层和高层房屋高度的增加,结构在地震作用以及其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水平位移迅速增大,要求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必须随之增大。

不同类型的结构体系具有不同的抗侧移刚度,因此具有各自不同的合理使用高度。

房屋的高宽比是对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制。

震害表明,房屋高宽比大,地震作用产生的倾覆力矩会造成基础转动,引起上部结构产生较大侧移,影响结构整体稳定。

同时倾覆力矩会在混凝土框架结构两侧柱中引起较大轴力,使构件产生压曲破坏;会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水平截面产生较大的弯曲应力,使其易出现水平裂缝,发生明显的整体弯曲破坏。

3、 简述现行抗震规范计算地震作用所采用的三种计算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答:现行抗震规范计算地震作用所采用的三种计算方法为: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

适用条件:(1) 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抗震期末考试简答题

抗震期末考试简答题

抗震简答题1、为什么不用地震震级,而是用烈度作为抗震设防的依据?地震设防的目的是通过建筑物加固或其他措施,尽量减少发生地震时建筑物倒塌、损毁,从而减轻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

一个地方发生地震建筑物的损毁情况不能用地震震级衡量,而要用烈度衡量。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有多个烈度。

烈度表示发生地震时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烈度越大建筑物损毁越严重。

因此抗震设防的依据应是地震烈度,而不是震级。

2、解释抗震设计中“规则”的含义。

如何处理不规则结构?“规则”的含义有: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不规则的建筑,在结构设计时要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3、动力系数β的含义是什么?它与水平地震影响系数间的关系是什么?答:动力系数β是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的乘积。

4、何为概念设计?结构设计时,何时应考虑概念设计(从烈度的角度)?何时应该进行抗震计算(从烈度的角度)?答: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可靠性,在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着重从建筑物的总体上进行抗震设计,这就是结构概念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6度以下,对乙类建筑以下应考虑概念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6度以上,应进行抗震计算。

5、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有哪些?危险地段有哪些?答:有利地段包括坚硬土或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危险地段包括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部位。

6、为什么短柱是危险的?答:因为短柱的抗剪承载力及变形能力不足,短柱由于长度比较短,线刚度比较大,那么它分配的地震力就大,所以短柱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发生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两阶段设计方法的基本内容?(6分)答:第一阶段设计:按多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的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的弹性变形;(3分)第二阶段设计:按罕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

(3分)2、哪些情况下可不进行结构强度抗震验算?(6分)下列情况可不进行结构强度抗震验算,但仍应符合有关构造措施:1)6度时的建筑(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与高耸结构除外);(3分)2)7度时Ⅰ、Ⅱ类场地、柱高不超过10米且两端有山墙的单跨或多跨等高的钢筋混凝土厂房(锯齿形厂房除外),或柱顶标高不超过4.5米,两端均有山墙的单跨或多跨等高的砖柱厂房。

(3分)3、简述砌体结构楼层地震剪力分配原则?(6分)答:楼层地震剪力一般假定由各层与其方向一致的各抗震墙体共同承担。

在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和各墙体的抗侧移刚度。

(2分)(1)横向地震剪力分配:1.刚性楼盖:按各抗震横墙的侧移刚度比例分配于各墙体(1分);2.柔性楼盖:按各墙体所承担的重力荷载比例进行分配(1分);3.中等刚性楼盖:采用前述两种分配算法的平均值(1分)。

(2)纵向楼层地震剪力的分配:按各纵墙侧移刚度比例分配(1分)。

4、框架结构设计中为什么要求“强柱弱梁”,如何满足?(6分)答:框架结构设计中要控制梁、柱的相对强度,使塑性铰首先在梁端出现,尽量避免或减少柱子中的塑性铰,保证梁端的破坏先于柱端的破坏,防止柱先倒塌。

(2分)内力调整方法:1)对同一节点,使其在地震作用组合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略大于梁端的弯矩设计值或抗弯能力;(2分)2)一、二、三级框架结构底层柱下端截面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25、1.15;(2分)5、单层厂房横向抗震计算应考虑哪些因素进行内力调整?(6分)答:1)考虑空间工作作用和扭转影响的内力调整;(2分)2)对高低跨交接处上柱的地震作用效应的调整;(2分)3) 考虑吊车桥架自重引起的地震作用效应,并乘以效应增大系数。

(2分)1、各类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设防标准?(6分)答:甲类建筑在6~8度设防区应按设防烈度提高一度计算地震作用和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当为9度区是,应作专门研究;(1.5分)乙类建筑按抗震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计算,但在抗震构造措施上提高一度考虑;(1.5分)丙类建筑的抗震计算和构造措施均按设防烈度考虑;(1.5分)丁类建筑按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计算,但其抗震构造措施可适当降低要求(设防烈度6度是不再降低)。

(1.5分)2、简述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建筑?(6分)答:(1) 砌体房屋;(2分)(2)地基主要受理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土层的一般厂房、单层空旷房屋和8层、高度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以及与其基础荷载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2分)(3)规范中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

(2分)3、简述多层砌体结构中设置构造柱的作用(6分)答:构造柱可以部分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尤其是大大增强房屋的变形能力;(3分)在墙体开裂后,构造柱和圈梁所形成的约束体系可以有效地限制墙体的散落,使墙体能大量消耗地震能量,保证房屋不致倒塌。

(3分)4、框架结构设计中为什么要求“强剪弱弯”,如何满足?(6分)答:由于剪切破坏属于脆性破坏,适筋的弯曲破坏为延性破坏,所以在框架结构设计中要调整设计内力,保证弯曲破坏先于剪切破坏。

(2分)调整思路:对同一杆件,使其在地震作用组合下,剪力设计值略大于按设计弯矩或是及抗弯承载力及梁上和在反算出的剪力。

(2分)调整方法:框架梁、柱端剪力设计值按两端弯矩设计值计算结果乘以增大系数。

(2分)5、什么情况下可不进行厂房横向和纵向的截面抗震验算?(6分)答:7度Ⅰ、Ⅱ类场地,柱高不超过4.5m,且结构单元两端均有山墙的单跨及等高多跨厂房砖柱厂房,可不进行横向及纵向的截面抗震验算。

(3分)7度Ⅰ、Ⅱ类场地,柱高不超过10m且结构单元两端均有山墙的单跨及等高多跨厂房(锯齿形厂房除外),当按抗震规范规定采用抗震构造措施时,可不进行横向及纵向的截面抗震验算。

(3分)1、简述三水准抗震设防的要求?(6分)答: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2分)第二水准:当遭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但经过一般修理即可恢复正常使用;(2分)第三水准:当遭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

(2分)2、简述确定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主要步骤。

(6分)(1)计算多自由度结构的自振周期及相应振型;(2)求出对应于每一振型的最大地震作用(同一振型中各质点地震作用将同时达到最大值);(3)求出每一振型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4)将这些效应进行组合,以求得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

3、对于多层砌体房屋,哪些情况宜设置防震缝?(6分)答:当地震烈度为8度或9度且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置防震缝:(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2分)(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2分)(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2分)4、简述框架节点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6分)答:1)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2)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3)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的传递;4)梁柱纵筋在节点区内应有可靠的锚固;5)节点配筋不应使施工过分困难。

5、单层厂房质量集中的原则是什么?(6分)答:1)计算结构的动力特性时,应根据“周期等效”的原则;2)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时,对于排架柱应根据柱底“弯矩相等”的原则;3)对于刚性剪力墙,应根据墙底“剪力相等”的原则;2、建筑的抗震设计类别分为哪几类?(6分)答:甲类建筑:指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1.5分)乙类建筑: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1.5分)丙类建筑:指一般建筑,包括除甲、乙、丁类建筑以外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1.5分)丁类建筑:指次要建筑,包括一般的仓库、人员较少的辅助建筑等。

(1.5分)2、哪些建筑可不进行桩基的抗震承载力验算?(6分)《抗震规范》规定对于承受竖向荷载为主的低承台桩基,当地面以下无液化土层,且桩承台周围无淤泥、淤泥质土和地基静承载力特征值不大于100kPa的填土时,下列建筑可不进行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2分)2)砌体结构和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2分)2)7度和8度时,一般单层厂房、单层空旷房屋和8曾、高度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及与其基础荷载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

(2分)3、简述多层砌体结构中设置圈梁的作用(6分)答:圈梁可以加强纵横墙的连接、增强楼盖得整体性、增加墙体的稳定性;可以有效地约束墙体裂缝的开展,从而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还可以有效地抵抗由于地震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破坏。

4、框架结构设计中为什么要求“强剪弱弯”,如何满足?(6分)答:由于剪切破坏属于脆性破坏,适筋的弯曲破坏为延性破坏,所以在框架结构设计中要调整设计内力,保证弯曲破坏先于剪切破坏。

(2分)调整思路:对同一杆件,使其在地震作用组合下,剪力设计值略大于按设计弯矩或是及抗弯承载力及梁上和在反算出的剪力。

(2分)调整方法:框架梁、柱端剪力设计值按两端弯矩设计值计算结果乘以增大系数。

(2分)5、计算钢筋混凝土柱厂房横向地震作用时为什么要调整厂房的自振周期,如何调整?(6分)答:抗震规范规定,按平面排架计算厂房的横向地震作用时,排架的基本自振周期应考虑纵墙及屋架与柱连接的刚接作用。

(2分)因此,对计算所得自振周期进行调整:由钢筋混凝土屋架或钢屋架与钢筋混凝土柱组成的排架,有纵墙时去周期计算值锝80%(2分),无纵墙时取90%(2分)。

3、简述构造地震产生的原因?(6分)答:可以从宏观背景和局部机制两个层次上解释其成因。

从宏观背景上考察,地球最外层是由一些巨大的板块组成,板块下延伸的深度大约为70~100km。

由于地幔物质的对流,这些板块一直在缓慢的相互运动,板块的构造运动是构造地震形成的根本原因;(3分)从局部机制上分析,地球板块在运动过程中,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使地壳中的岩层发生变形,当变形积聚到超过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时,该处岩体就会断裂或错动,从而引起地震。

(3分)4、简述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有哪些?(6分)答: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的措施有以下三种:a)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可采用桩基、深基础、土层加密法或挖除全部液化土层等措施;(2分)b)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处理深度范围内,应挖除其液化土层或采用加密法加固,使处理后土层的标准贯入锤击数实测值不宜小于相应的临界值。

(2分)c)减轻液化影响的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可综合考虑采用下列各项措施: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调整基础底面积,减少基础偏心;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性;减轻荷载,增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均匀对称性,合理设置沉降缝;管道穿过建筑处应预留足够尺寸或采用柔性接头等。

(2分)3、简述砌体结构房屋震害的一般规律。

(6分)答:1. 刚性楼盖房屋,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柔性楼盖房屋,上层破坏重、下层破坏轻;2. 横墙承重房屋的震害轻于纵墙承重房屋;3. 坚实地基上的房屋震害轻于软弱和非均匀地基上的房屋;4. 预制楼板结构比现浇楼板结构破坏严重;5. 外廊式房屋往往破坏较重;6.房屋两端、转角、楼梯间、附属结构震害较重。

4、为什么要限制框架柱的轴压比?(6分)答:轴压比是柱组合的轴压力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向抗压强度设计指乘积之比。

是影响柱破坏形态和延性的主要原因之一;(3分)柱的位移延性随轴压比增大而急剧下降,而高轴压比下柱会发生脆性的小偏心受压破坏。

框架柱的抗震设计一般应控制在大偏心受压破坏范围,因此必须控制轴压比。

(3分)5、简述厂房柱间支撑的作用和设置部位?(6分)答:抗震规范规定,按平面排架计算厂房的横向地震作用时,排架的基本自振周期应考虑纵墙及屋架与柱连接的刚接作用。

(2分)因此,对计算所得自振周期进行调整:由钢筋混凝土屋架或钢屋架与钢筋混凝土柱组成的排架,有纵墙时去周期计算值锝80%(2分),无纵墙时取90%(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