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 完整解析版
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完整解析版精品资料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1、爱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译文: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
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范,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
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译文:战国时期,诸侯想要寻找安全闲适的地方,来获得旦夕之间的安逸,他们常常与邻国相互安抚,认为没有祸患。
这些国家不时有贼寇盗贼侵犯,但他们能够像泰山一样安稳,他们想要求得的是衣食的给养,于是去险要的偏远之地去安置军队,失败了。
逝去的东西就像这一样,现如今又在哪里呢?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在身上)发被(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译文:屈原忠诚却被人诽谤,已经被罢黜,他的思想既忧愁又幽深。
他披散着头发,穿着皮衣在江边行走吟唱,即使大雪覆盖了衣服,身上遭受了十余处创伤,他也不觉得凄苦。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倍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加倍)思亲。
译文:苏武被困在匈奴,不违背自己的气节道义。
思念之情和游子相比,还要超过百倍,十年间,每遇到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译文:柳宗元本来追求飞黄腾达,但被贬到柳州,亲近自然,种植植物,返回到他的根本,有很多收获;后人将他的言论编辑成许多册书,就是今天所见的版本,来推究他当日的心境。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翻译【完整版】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翻译【完整版】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不可缺少的,而文言文要注意的就是实词虚词等,下面介绍文言文中实词都有哪些,希望对高考备考考生在语文复习中有所帮助。
1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一)1、爱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6.鄙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7.兵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8.病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
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9.察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翻译版)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翻译版)1、爱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6.鄙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8.病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
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9.察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10.朝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
齐王纳其谏。
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
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
用小故事快速记住高考高中语文120个文言实词带翻译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全文翻译1爱l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见。
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答应的。
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范,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
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战国时期,诸侯想要寻找安全闲适的地方,来获得旦夕之间的安逸,他们常常与邻国相互安抚,认为没有祸患。
这些国家时有贼寇盗贼侵犯,但他们能够像泰山一样安稳,他们想要求得的是衣食的给养,于是去险要的偏远之地去安置军队,失败了。
逝去的东西就像这一样,现如今又在哪里呢?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在身上)发被(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为苦也。
屈原忠诚却被人诽谤,已经被罢黜,他的思想既忧愁又幽深。
他披散着头发,穿着皮衣在江边行走吟唱,即使大雪覆盖了衣服,身上遭受了十余处创伤,他也觉得凄苦。
4倍苏武陷匈奴,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倍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加倍)思亲。
苏武被困在匈奴,违背自己的气节道义。
思念之情和游子相比,还要超过百倍,十年间,每遇到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柳宗元本来追求飞黄腾达,但被贬到柳州,亲近自然,种植植物,返回到他的根本,有很多收获;后人将他的言论编辑成许多册书,就是今天所见的版本,来推究他当日的心境。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翻译版)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翻译版)1、爱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6.鄙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8.病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
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9.察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10.朝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
齐王纳其谏。
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
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
高考必备的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
文言实词小故事1、爱l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
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范,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
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战国时期,诸侯想要寻找安全闲适的地方,来获得旦夕之间的安逸,他们常常与邻国相互安抚,认为没有祸患。
这些国家不时有贼寇盗贼侵犯,但他们能够像泰山一样安稳,他们想要求得的是衣食的给养,于是去险要的偏远之地去安置军队,失败了。
逝去的东西就像这一样,现如今又在哪里呢?3坐l宋人喜外出,常停车,坐(因为)爱美景。
一日,出门见客,见一人南向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上),诸多财物散于坐(通“座”,座位)下,似坐(坐守,不动)而待官兵,倾之,官兵逮之,因其坐(犯罪)。
4、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在身上)发被(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屈原忠诚却被人诽谤,已经被罢黜,他的思想既忧愁又幽深。
他披散着头发,穿着皮衣在江边行走吟唱,即使大雪覆盖了衣服,身上遭受了十余处创伤,他也不觉得凄苦。
5、倍1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倍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加倍)思亲。
译:苏武被困在匈奴,不违背自己的气节道义。
思念之情和游子相比,还要超过百倍,十年间,每遇到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6、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完整版)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助记【既可以有效记忆词语,又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1、爱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6、鄙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7、兵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8、病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
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9、察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10、朝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
齐王纳其谏。
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翻译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翻译【圆满版】1、爱楚人爱(喜欢)其子,虽爱(同情)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该。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偏爱(喜欢)菊,大家爱(仰募)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蔽)而不见。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朝夕安(悠闲)寝,常与邻国相安(宽慰),认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平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峻峭之远地安(部署)军,败矣。
逝者如斯,现在安(哪里)在哉?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垂)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遇到)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叛)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添的相等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为)思亲。
5.本柳宗元本(原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代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天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天心境。
6.鄙晋之鄙(边境)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可是这样,皆如夷狄之鄙〔浅陋无知)人。
7.兵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倦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损害)其友,勿劝。
8.病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忧)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
后代认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弊端)。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怪)。
9.察郡守察〔察看)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认为不可以察(明察),然帝认为李密品之察察(干净的样子),乃大家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选举)孝廉,足见帝之察(理智)。
10.朝邹忌旦日朝(清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
齐王纳其谏。
此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
邹忌有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仰募。
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完整解析版之欧阳德创编
文言实词小故事1、爱l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
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范,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
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3、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战国时期,诸侯想要寻找安全闲适的地方,来获得旦夕之间的安逸,他们常常与邻国相互安抚,认为没有祸患。
这些国家不时有贼寇盗贼侵犯,但他们能够像泰山一样安稳,他们想要求得的是衣食的给养,于是去险要的偏远之地去安置军队,失败了。
逝去的东西就像这一样,现如今又在哪里呢?4、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在身上)发被(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屈原忠诚却被人诽谤,已经被罢黜,他的思想既忧愁又幽深。
他披散着头发,穿着皮衣在江边行走吟唱,即使大雪覆盖了衣服,身上遭受了十余处创伤,他也不觉得凄苦。
5、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倍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加倍)思亲。
译:苏武被困在匈奴,不违背自己的气节道义。
思念之情和游子相比,还要超过百倍,十年间,每遇到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6、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译:柳宗元本来追求飞黄腾达,但被贬到柳州,亲近自然,种植植物,返回到他的根本,有很多收获;后人将他的言论编辑成许多册书,就是今天所见的版本,来推究他当日的心境。
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完整解析版
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完整解析版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被广泛传承与发扬。
而在这些文言文的作品之中,小故事成为了一种通俗易懂的表达形式。
今天,我们将要为大家带来一则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的完整解析版。
曾有一位贵公子,名曰李承香。
李公子出生于富贵之家,一直生活在世外桃源般的环境中。
他身世显赫,家世风光,一度看不出他的自信乃是认真的学问所致。
殊不知,李公子心系玄妙,每日里里外外的愁眉苦脸,神思恍惚,或倚窗床欲语还休。
某日,他忽然酒后失足跌倒,不慎撞到一块木工的木牌上,顿时昏倒。
当李公子醒来时,他发现自己正在一个繁华都市的角落里。
他的旁边有着一位面色憔悴、满身衣衫褴褛的老者,正虚弱地望着他。
老者见李公子苏醒,连忙上前扶住他,语重心长地说道:“公子,你酒后失足,一命呜呼。
幸好我看到了,施以援手救你一命。
但你的遭遇不同寻常,你已进入了一个你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李公子心生一股好奇,他问老者:“这是何地?为何我会来到这里?”老者微笑着回答:“公子,你已来到了一个奇特的时空。
这里的人们都用文言文交流。
”李公子惊异之余,不禁纳闷:“为何他们不用现在的语言交流呢?”老者叹了口气,解释道:“公子,这里的人们相信,用文言文交流更能体现出他们文化的深沉与博大。
”李公子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思考的表情。
他再次询问:“既然如此,我应该如何在这个世界中生存呢?”老者摇了摇头,说道:“公子,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你可以选择学习文言文、融入这个世界,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处;你也可以选择离开这个世界,回到你熟悉的生活环境。
这仅仅取决于你自己。
”听完老者的话,李公子陷入了沉思。
他开始思考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自己对文言文的认识和态度。
而在这个世界中,他也见到了许多有趣的事物。
有人在街头巷尾高声吟诵诗文,有人打着扇子,一边走动一边谈笑风生。
这一切,让李公子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更深的好奇。
就这样,李公子决定在这个世界中停留一段时间。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全文翻译~教师版
1.爱 2.安 3.被 4.倍 5.本 6.鄙 7.兵 8.病 9.察 1.朝 11.曾 12.乘 13.诚 14.除 15.辞 16.从 17.殆 18.当 19.道 20.得 21.度 22.非 23.复 24.负 25.盖 26.故 27.固 28.顾 29.归 30.国
1爱 【例句】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例句】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
【例句】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例句】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例句】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例句】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例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 【例句】百姓皆[jiē]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 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 渊明的风范,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 乃桓公之病〔 缺点】。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齐桓公身体有疾病,身边的人都担心他,他们请求扁鹊医治,然而齐桓公不接受治疗,疾病进入他的内脏,于 是他死了。后人认为这件事不是大臣的过错,而是齐桓公的缺点。现在的人们常常用这件事来相互辱骂责备。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被 【例句】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杨修之死》
【例句】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例句】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 【例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屈原列传》
高考考纲规定文言文120实词(详细解释)及例句(含现代文翻译)
高考考纲规定文言文120诗词(详细解释)及例句(含现代文翻译)1、爱①爱护例: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例: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例: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会吝惜一条牛?④爱慕,欣赏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⑤恩惠例: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⑥隐蔽,躲藏例: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例:爱其二毛(怜惜,同情)《左传》译文: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
2、安①安全,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②安抚,抚慰例: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例: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例: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例: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⑥养生例: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
3、被读音一:bèi①被子(名词)例: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②覆盖(动词)例: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译文:大雪越过南岭。
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
③遭受,遇到,蒙受例: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
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完整解析版之欧阳家百创编
文言实词小故事欧阳家百(2021.03.07)1、爱l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
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范,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
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3、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战国时期,诸侯想要寻找安全闲适的地方,来获得旦夕之间的安逸,他们常常与邻国相互安抚,认为没有祸患。
这些国家不时有贼寇盗贼侵犯,但他们能够像泰山一样安稳,他们想要求得的是衣食的给养,于是去险要的偏远之地去安置军队,失败了。
逝去的东西就像这一样,现如今又在哪里呢?4、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在身上)发被(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屈原忠诚却被人诽谤,已经被罢黜,他的思想既忧愁又幽深。
他披散着头发,穿着皮衣在江边行走吟唱,即使大雪覆盖了衣服,身上遭受了十余处创伤,他也不觉得凄苦。
5、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倍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加倍)思亲。
译:苏武被困在匈奴,不违背自己的气节道义。
思念之情和游子相比,还要超过百倍,十年间,每遇到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6、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译:柳宗元本来追求飞黄腾达,但被贬到柳州,亲近自然,种植植物,返回到他的根本,有很多收获;后人将他的言论编辑成许多册书,就是今天所见的版本,来推究他当日的心境。
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完整解析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1、爱楚人爱(宠爱)其子, 虽爱(吝惜)钱财, 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 有陶氏之风, 独爱(喜爱)菊, 众人爱(爱慕)其高洁, 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 爱(隐藏)而不见。
译文: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 即使他吝惜钱财, 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
他的儿子长大成=人, 有陶渊明的风范, 只喜爱菊花, 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 称赞他。
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 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2、安战国间, 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 得旦夕安(安逸)寝, 常与邻国相安(安抚), 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 而能安(安稳)如泰山, 所求衣食所安(养), 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 败矣。
逝者如斯, 而今安(哪里)在哉?译文:战国时期, 诸侯想要寻找安全闲适的地方, 来获得旦夕之间的安逸, 他们常常与邻国相互安抚, 认为没有祸患。
这些国家不时有贼寇盗贼侵犯, 但他们能够像泰山一样安稳, 他们想要求得的是衣食的给养, 于是去险要的偏远之地去安置军队, 失败了。
逝去的东西就像这一样, 现如今又在哪里呢?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 既黜, 其思忧且幽。
被(披在身上)发被(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 身被(遭受)十余创, 尤不为苦也。
译文:屈原忠诚却被人诽谤, 已经被罢黜, 他的思想既忧愁又幽深。
他披散着头发, 穿着皮衣在江边行走吟唱, 即使大雪覆盖了衣服, 身上遭受了十余处创伤, 他也不觉得凄苦。
4、倍苏武陷匈奴, 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倍数)。
十年间, 每逢佳节, 犹倍(加倍)思亲。
译文:苏武被困在匈奴, 不违背自己的气节道义。
思念之情和游子相比, 还要超过百倍, 十年间, 每遇到佳节, 就更加思念亲人。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 而谪柳州;近自然, 植木本(草木的根), 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 书册的计量单位), 即今日所见本(版本), 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 完整解析版之欧阳索引创编
文言实词小故事欧阳家百(2021.03.07)1、爱l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
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范,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
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3、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战国时期,诸侯想要寻找安全闲适的地方,来获得旦夕之间的安逸,他们常常与邻国相互安抚,认为没有祸患。
这些国家不时有贼寇盗贼侵犯,但他们能够像泰山一样安稳,他们想要求得的是衣食的给养,于是去险要的偏远之地去安置军队,失败了。
逝去的东西就像这一样,现如今又在哪里呢?4、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在身上)发被(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屈原忠诚却被人诽谤,已经被罢黜,他的思想既忧愁又幽深。
他披散着头发,穿着皮衣在江边行走吟唱,即使大雪覆盖了衣服,身上遭受了十余处创伤,他也不觉得凄苦。
5、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倍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加倍)思亲。
译:苏武被困在匈奴,不违背自己的气节道义。
思念之情和游子相比,还要超过百倍,十年间,每遇到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6、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译:柳宗元本来追求飞黄腾达,但被贬到柳州,亲近自然,种植植物,返回到他的根本,有很多收获;后人将他的言论编辑成许多册书,就是今天所见的版本,来推究他当日的心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实词小故事1、爱l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
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范,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
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3、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战国时期,诸侯想要寻找安全闲适的地方,来获得旦夕之间的安逸,他们常常与邻国相互安抚,认为没有祸患。
这些国家不时有贼寇盗贼侵犯,但他们能够像泰山一样安稳,他们想要求得的是衣食的给养,于是去险要的偏远之地去安置军队,失败了。
逝去的东西就像这一样,现如今又在哪里呢?4、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在身上)发被(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屈原忠诚却被人诽谤,已经被罢黜,他的思想既忧愁又幽深。
他披散着头发,穿着皮衣在江边行走吟唱,即使大雪覆盖了衣服,身上遭受了十余处创伤,他也不觉得凄苦。
5、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倍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加倍)思亲。
译:苏武被困在匈奴,不违背自己的气节道义。
思念之情和游子相比,还要超过百倍,十年间,每遇到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6、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译:柳宗元本来追求飞黄腾达,但被贬到柳州,亲近自然,种植植物,返回到他的根本,有很多收获;后人将他的言论编辑成许多册书,就是今天所见的版本,来推究他当日的心境。
7、鄙l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译:晋国的边疆有两个人,来到秦地就说:“我们是浅陋粗俗的人,希望求得他们的谅解。
”居住久了,就轻视秦人说:“秦人也不过如此,都像蛮夷一般浅陋粗俗罢了。
”8、兵l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译:陈涉刚开始起兵时,用兵之道比不上秦国的谋士,但能削树木为兵器,率领疲惫的军队,于是灭了秦国。
等他得到天下之后,他小时候的朋友触犯了他的颜面,左右随从想要伤害他的朋友,他也不劝阻。
9、病l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
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译:齐桓公身体有疾病,身边的人都担心他,他们请求扁鹊医治,然而齐桓公不接受治疗,疾病进入他的内脏,于是他死了。
后人认为这件事不是大臣的过错,而是齐桓公的缺点。
现在的人们常常用这件事来相互辱骂责备。
10、察l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译:郡守观察李密孝顺的事,告诉了皇帝,皇帝身边的人认为没有能够完全地了解这件事,但皇帝认为李密品德洁白,是众人的典范,于是命令郡守推荐李密做孝廉,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皇帝的明智。
11、朝l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
齐王纳其谏。
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
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
译:邹忌第二天早晨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在朝廷劝谏齐王。
齐王接纳了他的进谏。
这以后,齐国日益强盛,弱小的国家前来拜见,经过数年之后。
邹忌闻名天下,被历朝谋臣景仰。
12、曾l愚公自曾(指与自己相隔两代的亲属)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
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曾经)齐议移山。
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
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通“层”)云,笑之。
愚公笑曰:“何曾(竟)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日。
”译:愚公自从曾祖起居住在太行、王屋山下。
因为太行、王屋二山阻隔,进出不便,愚公全家曾经一起讨论移山。
于是率领妻子儿女移山,度过了几个春秋,山没有减少,愚公的邻居智叟望着山上层层的云嘲笑愚公。
愚公笑着说:“你怎么竟然不如孩子呢?世世代代移山,一定会有结束的日子。
”13、乘l陶渊明手握《左传》,乘(登)彼桅垣,阅至“公与之乘(乘坐)" ,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利乘(同‘趁’趁着)便,终而亡,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冒着)雪,至家,心乃定,居家乘(顺应)化以归尽。
译文:陶渊明手拿着《左传》,登上那垮塌的土墙,读到“鲁庄公和曹刿乘坐同一辆车”这句话,感慨古代帝王即使凭借有利形势趁着便利,最终也灭亡了,一下子生出了回家的心思,一路冒着风雪,回到家,心才平定下来,就待在家里顺应自然直到生命终结。
14、诚l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诚意),而秦王佯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诚(确实)无意,乃遣从者怀璧于赵,后秦诚(果真)如此。
译文: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秦国,这足以看出赵国的诚意,然而秦王假装召见有关官员查看地图指着从这里开始的十五座城给赵国,相如考虑到秦王确实没有给赵国土地的意思,于是就派遣随从带着和氏璧回到赵国,后来秦国果真是这样。
15、除l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
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除掉)其东屋之除〔台阶)尘,引荆轲之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
太子除(授予官职)其官职,令其刺秦王。
荆轲曰:“除(除非)吾死,不然事定成!”译文:荆轲凭借义气闻名天下,燕太子派人召唤他,荆轲起初并不愿意,太子用诚心来对待他,三次探访他的住处,亲自除掉了他东屋台阶上的尘土,引导荆轲上车,荆轲被他感动了答应了他的请求,和太子一同回来。
太子授予他官职,命令他刺杀秦王。
荆轲说:“除非我死去,不然一定完成事情”16、辞l屈原德高,作《楚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其辞(文辞)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借口)除之。
屈原曰:“死且不辞(推辞),何惧之有?”后为楚王所逐,辞(辞别)亲戚,见放楚之汨罗。
译文:屈原道德高尚,曾写作了《楚辞》一书,这本书言辞很优美,子兰想用他叛国作为借口杀害屈原。
屈原说:“我死都不害怕,还有什么好怕的?”后来屈原被楚王放逐,屈原辞别了亲朋好友,被放逐到楚国的汨罗。
17、从l樊哙从(参加)军,从(跟随)刘邦征伐。
后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张良见势急,至军门见樊哙,樊哙从(听从)良计,斥项王。
项王不识此人,问所从(由,自)来,欲杀之,樊哙不顾。
项王感其勇猛,命其从(挨着)良坐。
译文:樊哙参军,跟从刘邦征战。
后来项羽在鸿门设宴,想要杀掉刘邦,张良见情势紧急,到军门与樊哙见面,樊哙听从张良的计策,呵斥项王。
项王不认识这个人,问他从哪里来,想要杀了他,樊哙根本不看他。
项王感慨他勇猛,命令他挨着张良坐下。
18、殆l归有光家遭火,势急殆(危险),物件殆(接近)尽,唯余项脊轩。
归有光以为殆(大概)有神助,后重修之。
归有光家遭遇火灾,情势紧急危险,物件几乎都烧尽了,只剩下了项脊轩。
归有光认为大概是有神明帮助,之后重新修建了它。
19、当l李斯为秦相,当(掌握)政。
当(在)是时,敌虎视秦,李斯令将当(把守)关隘,敌临,守将退之,按律当(判决)死。
李斯念其功,以功当(相抵)泽,于其当(将)死之际活之,后令其当(任)出使之职,守将涕落曰:“此事,名我固当(恰当)。
吾定效力,不负君望!”李斯担任秦国宰相,掌管朝政。
在这个时候,敌人对秦国虎视眈眈。
李斯让将士把守住关隘,敌人来临,守关的将士撤退,按照律法应当处以死刑。
李斯顾念他的功绩,用功绩来抵恩惠,于是在他快要死的时候使他活了下来,后来令他担任出使之职,守将哭着说:这件事,让我来做本来就很恰当,我必定效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20、道l苏洵欲往京城,道(取道)泰山间行.遇隐士行于道(道路),憩于茶亭,论秦国与六国之事,隐士举兵家之道(主张),以为六国用兵之道(策略)不及秦国,苏洵不以为然。
二者言辞激烈,未能休也。
人道(谈论)此事:孰闻道(道理)多也?苏洵想要前往京城,取道泰山间的小路。
遇到有隐士在道路间行走,两人在茶亭休息,谈论秦国与六国的事情,隐士列举了兵家的主张,认为六国用兵的方法不如秦国,苏洵不这样认为。
两个人言辞激烈,没有停止。
人们都说这件事:谁听闻的道理多呢?21、得l临川人张奇游学得(获得)一书,乃安石所著。
曰:“吾得(应该)珍宝事之”,后读之,快然自足,多有所得(心得),以为安石所言得(得当)之。
临州人张奇外出求学时得到一本书,是王安石所写的。
他说:“我应该要像对待奇珍异宝一样对待它”,张奇读了这本书后,心情非常愉快很满足,他很有心得,认为王安石说的很得当。
22、度l宋妻往市买鞋,途遇小涧,一跃度(越过)之。
至市方忆忘度(尺码),徘徊几度(次)欲反.度(考虑)之再三,则度(估计)其夫脚之大小,未成,反家,其夫见妻空反,以为玩乐无度(限度),责其不知以脚度(衡量)鞋之大小。
后人度(创作)曲词讽之,以为其家如国,无法度(法度),岂不谬哉?宋人的妻子去市场上买鞋,途中遇到一个小涧,一跳渡过了它。
她到了集市上才想起来没有带度尺,徘徊几次想要返回,再三斟酌,推测她丈夫脚的大小,没有成功,返回了家,她的丈夫见妻子空着手返回家,以为她玩乐没有限度,责怪她不知道用脚测量鞋的大小。
后人创作了曲词讽刺这件事,认为宋人的家像国一样,没有法度,难道不是很荒谬吗?23、非l唐有二人,一老一少,席间论陈涉灭秦,老者曰:陈涉非(没)有兵家之能而灭秦。
少者非(反对)之,曰:此言非(错误)也,陈涉胜于民心也。
唐朝有两个人,一老一小,吃饭间讨论陈涉灭秦的事情。
老人说:“陈涉没有用兵的能耐却能灭了秦国。
年轻人反对老人的说法,说‘这么说不对’,陈涉的胜利在于得到民心,24、复l天启年间,皇上好蟋蟀。
江南成名找之,至一大观园,其中亭台楼阁。
池水逶迤,水复(重叠,繁复)荡漾,成名掷一石子,波浪顿生,顷之,又复(恢复)如初。
前行,一老人见之,问其话,成名不敢出言以复(答复),后老人自言因找蟋蟀至此,成名乃与之言,偕往求蟋蟀。
得一,成名以其小,劣之。
试令之与鸡斗,无不胜者。
两人喜,相约明日复(再)往。
天启年间,皇上喜欢蟋蟀,江南的成名寻找蟋蟀,到了一个大观园,其中亭台楼阁,池水逶迤荡漾。
成名扔了一个小石子,波浪立马产生,不一会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