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上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 教案 第一章 D 现代实验技术——数字化信息系统(DIS)

合集下载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一学期(试用版)-第一章 G.1 自由落体运动 教案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一学期(试用版)-第一章 G.1 自由落体运动 教案

自由落体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⑵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自由落体加速度。

⑶能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分析推论,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通过对伽利略的工作的回眸,掌握伽利略的科学的思维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的逻辑思维素质,培养学生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结合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大胆质疑的精神。

(3)培养学生动手、交流、分析、创新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难点:通过牛顿管的实验合理外推到自由落体运动的方法。

三、设计思路本节教学从实验出发,逐步深入探索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性质、规律及应用,使学生从对现象的表面观察到对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掌握。

适当穿插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历史,让学生充分了解伽利略的科学方法;利用探究活动----测量反应时间,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创新能力,这是新世纪对教师提出的重要课题。

【教学准备】纸片、纸团、羽毛、小铁片、牛顿管和抽气机等。

【教学过程】复习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等时间分割:t 时间内、2t 时间内、3t 时间内……nt 时间内的位移比为1:4:9……:n 2。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 个t 内位移比1:3:5……:(2n-1)。

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ΔS=at 2。

等间距分割:通过1S 、2S 、3S ……nS 位移的时间比为:通过第一个S 、第二个S 、第三个S ……第n 个S 的时间比为: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翻开课本41页,今天我们将接触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被安排在“学习包”里,意思就是让我们用研究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比如我们的先人们所研究的,都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比如说雨滴从天上落下来,羽毛从天上飘下来等。

上海地区上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课件:1-d《现代实验技术--数字化信息系统》ppt 2

上海地区上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课件:1-d《现代实验技术--数字化信息系统》ppt 2
第一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D 现代实验技术 —— 数字化信息系统(DIS)
一、测量的组成部分
二、数字化信息系统(DIS)的名称由来 DIS——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
三、数字化信息 系统(DIS)的基 本结构
系统框图:
研究对象 传感器
主要器件 数据采集器
计算机
将物理量 转化成相 应的电信 号
将传感器采 集到的各种 电信号进行 处理后输用 软件,将实验数据 以多种形式实时显 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 传 感 器 的 种 类
DIS 实验室
五、DIS实验系统的使用
用DIS实验系统的位移传感器测距离
练习使用DIS实验系统(书P27) 用DIS实验系统测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学习进步! 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沿途的某个脚印之中。
如果你准备结婚的话,告诉你一句非常重要的哲学名言,你一定要忍耐包容对方的缺点,世界上没有绝对幸福圆满的婚姻,幸福只是来自于无 限的容忍与互相尊重。 成功的信念在人脑中的作用就如闹钟,会在你需要时将你唤醒。 积极向上的人总是把苦难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观察s-t图像(书P29)
用DIS实验系统测速度
用DIS实验系统的位移传感器测变速直 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书P30)
用DIS实验系统的光电门测变速直线运 动的瞬时速度(书P31)
位移传感器
位移传感器测距离的原理P28
光电门传感器
光电门传感器介绍P32
假如可以选择时光,我想回到过去。那里有我的怀念,和爱我的你。 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人生最大的挑战没过于战胜自己!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手上的众生又有多少? 我不是天生的王者,但我骨子里流着不服输的血液。 动则生,静则乐。 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高一物理上册《介绍和练习使用DIS》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上册《介绍和练习使用DIS》教案、教学设计
4.通过DIS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现代科技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和时代责任感。
5.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的品质,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在掌握DIS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其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为今后的物理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巩固学生对DIS知识的掌握,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实验报告:学生需根据课堂所学的DIS操作流程,独立完成一个实验,如测定弹簧常数、探究滑块运动等,并将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成实验报告。
2.数据处理与分析:针对实验数据,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要求学生撰写数据处理过程,并给出合理的结论。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与DIS相关的物理实验现象,如测定弹簧常数、探究滑块运动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初中物理实验中接触过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引出DIS在现代物理实验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结合具体实验案例,讲解DIS在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中的优势,如减小误差、提高实验效率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安排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实验任务,要求学生运用DIS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采集。
2.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相互交流实验心得,探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引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到DIS在现代物理实验中的重要地位。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D现代实验技术数字化信息系统(DIS)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D现代实验技术数字化信息系统(DIS)

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D 现代实验技术――数字化信息系统(DIS)[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明白数字化信息系统;(2)会用DIS测运动物体的位移、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二、进程与方式通过实验探讨,学会利用DIS应用软件测定位移和平均速度,并经历探讨瞬时速度的测量进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验信息技术在物理测量中的长处,感悟其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测运动物体的位移、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教学难点]对DIS的熟悉与初步学会操作方式。

[教学进程]1.情景引人搬新居时常常要丈量房间的面积,过去一般用皮尺量出长和宽,再用计算器算出面积。

测高度,还得用梯子。

此刻,人们常常利用一个超声波测距仪靠在一边墙上,对准对面的墙壁,按下按钮,屏幕上立刻就可以显示距离的数值。

一旦长与宽测量完毕,面积也就当即显示出来了。

测高度时,只要将测距仪放在地面就好了。

这种仪器的测量值能够精准到1cm 。

2.新课教学上面那个超声波测距仪实际上是利用电子技术发射超声波,再接收反射的超声波,通过检测处置来实现测量的,它集探测、记录、运算、显示于一体。

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给物理量的测量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不但简单方便,而且测量精度高,误差小。

下面将简单介绍如何用现代信息技术手腕来做物理实验。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实验研究,咱们称做DIS实验,如前言所述,它们别离是英文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 三个词的缩写。

在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如距离、位移、力、速度、温度、压强、电压、电流等,都能够用这种仪器进行测量。

在以后的实验中常常会用到类似的仪器,凡是运用数字化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测量的实验都将标明DIS 字样。

在这里咱们将第一次利用DIS 实验。

DIS实验系统的[主要器件]1. 传感器。

2. 数据收集器。

3. 运算机。

运算机实验软件的壮大功能能够对数据进行快速处置,实时显示。

[测量系统框图]研究对象-----传感器→数据收集器→运算机这种系统的特点是数据容量较大、像素多、屏幕大、图形清楚,能显示难以观察的进程,缺点是携带不便。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5篇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篇1基本知识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够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行分析的线索和方法.情感目标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在初中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力.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一)、对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准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点: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2、力的相互性;3、力的矢量性;(二)、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三)、力的分类需要注意的是:1、两种分类;2、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不同.教法建议:一、关于讲解“什么是力”的教法建议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力的效果间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察到,只能凭我们去观察、分析力的效果才能认识力的存在.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注意身边的事情,想一下力的作用效果。

对一些不易观察的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办法观察到.二、关于讲解力的图示的教法建议力的图示是物理学中的一种语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学形象的对矢量进行表述,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快的熟悉用图示的方法来表示物理的含义,并且能够熟练的应用.由于初始学习,对质点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在课堂上讲解有关概念时,除了要求将作用点画在力的实际作用点处,对于不确知力的作用点,可以用一个点代表物体,但不对学生说明“质点”概念.教学过程设计方案一、提问:什么是力教师通过对初中内容复习、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如用弹簧拉动钩码,或者拍打桌子等实验现象展示力的效果以引导学生总结力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指出了力的物质性.提问:下列实例,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1)、马拉车,马对车的拉力.(2)、桌子对课本的支持力.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就有受力物体,有力作用,同时出现两个物体.强调:在研究物体受力时,有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二、提问、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教师总结:力的测量:力的测量用测力计.实验室里常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三、提问:仅仅用力的大小,能否确定一个力:演示压缩、拉伸弹簧,演示推门的动作.主要引导学生说出力是有方向的,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并得出力的三要素来.教师总结: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四、提问:如何表示力先由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然后教师小结.力的表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用一条有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讲解例题:用20N的推力沿水平方向推一正方形物体向右匀速运动.用力的图示表示出推力.教师边画边讲解.注意说明:1、选择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以不同;2、标度的选取要利于作图通过作图练习、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力的图示作图规范.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无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让学生体会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不同.五、力的作用效果:回忆初中的知识,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六、力的分类:教师总结力的分类,强调高中阶段按照力的性质划分,在力学范围内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按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力、磁力等等;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压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等等;在力学范围内,按力的性质划分的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篇2知识目标1、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一学期(试用版)-第一章 G.1 自由落体运动 教案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一学期(试用版)-第一章 G.1 自由落体运动 教案

七、教学评价设计
这节课是我们学习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教学评价设计见后附件(表一和表二)所示。

八、帮助和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对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及理解。

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从静止开始的只受重力作用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g,学好本节可更好地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特点,是对上节内容的有益补充。

要突破此重点内容,一定要把握住一点,即自由落体运动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v
=0,a=g。

我们在以前章节中所掌握的所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推论,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均可使用。

在使用时要注意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判断是自由落体运动之后方可代入计算。

教学评价附件所示(表一和表二)
表一:课堂学习成果评价量表(60%)
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
分:___________
评价项目评价标准
等级(权重)分
















知识与技能
明白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主要因素是空气阻力,在忽略空气阻力时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及条件。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性质,掌握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能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操作学会运用理想化方法,体验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物理学研究方法
表二:定量评价量表(40%)。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第一章内容。

这一章主要涉及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量、以及基本的物理定律,旨在为学生建立扎实的物理基础,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具体包括: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力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判断、牛顿三定律、以及简单的运动学计算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刚刚进入高中阶段,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可能还停留在初中阶段的直观认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规律的把握尚需加强。

此外,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因此需要在教学中采取不同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物理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2)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了解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3)学会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理解参照物的概念。

(4)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基本公式,能够进行简单的运动学计算。

(5)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事例中抽象出物理规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其学会运用实验验证理论。

(5)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上海地区上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课件:1-d《现代实验技术--数字化信息系统》ppt 2

上海地区上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课件:1-d《现代实验技术--数字化信息系统》ppt 2

将传感器采 集到的各种 电信号进行 处理后输入 计算机
将数据采集器输入 的信号,通过应用 软件,将实验数据 以多种形式实时显 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 传 感 器 的 种 类
DIS 实验室
五、DIS实验系统的使用
用DIS实验系统的位移传感器测距离
练习使用DIS实验系统(书P27) 用DIS实验系统测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以解决自己的问题为目标,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道理,正视自己的问题,设法解决它,这是成功的捷径。谁能塌下心来把目光凝集在一个个小 漏洞、小障碍上,谁就先迈出了一大步。 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易卜生 有时候,不是对方不在乎你,而是你把对方看得太重。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时间告诉我,无理取闹的年龄过了,该懂事了。 如果你相信自己,你可以做任何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不是某人使你烦恼,而是你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观察s-t图像(书P29)
用DIS实验系统测速度
用DIS实验系统的位移传感器测变速直 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书P30)
用DIS实验系统的光电门测变速直线运 动的瞬时速度(书P31)
位移传感器
位移传感器测距离的原理P28
光电门传感器
光电门传感器介绍P32
青春一经“典当”,永不再赎。 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 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美国诗人惠特曼 人越是高兴的事情,越爱隐藏;越是痛苦的事情,越爱小题大作。
第一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D 现代实验技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数字化信息系统(DIS)
一、测量的组成部分
二、数字化信息系统(DIS)的名称由来 DIS——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

沪教版高一物理教案5篇

沪教版高一物理教案5篇

沪教版高一物理教案5篇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沪教版高一物理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沪教版高一物理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力对空间和时间的积累,是力对物体作用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前一节介绍了力的时间积累效应—动量定理,而本节深入介绍了物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动量守恒定律,这是高中学生所必修的自然界中四个基本守恒定律之一,因而它具有特殊的地位,在教学大纲中,动量守恒定律是B类知识点,属于较高层次的要求。

教材选取两体问题中的碰撞模型,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及动量定理导出了动量守恒定律的一维表达式,再将结论拓展为多个物体、两维情况,较全面地介绍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范围,它不仅和牛顿第二定律一样适用于宏观低速系统,也适用于牛顿第二定律不成立的宏观高速系统及微观系统,教材还详尽介绍了动量守恒的条件,提出在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系统的动量保持不变。

前节教材讲述的冲量、动量及动量定理是全章的基础知识,在中学物理中用动量定理处理的对象一般是单个物体(通常可看作质点)本节则将研究对象拓展到系统,在动量定理的基础上概括了封闭系统中的一般规律,动量守恒定律不仅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学好本节内容对今后处理物理综合问题以及学习新的物理知识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及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能在一维情况下两物体的相互作用情景中由牛顿定律及动量定理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理解并掌握定律内容及定律成立条件,了解定律的几种不同的数学表达式。

并使学生明白定律虽可由牛顿定律及动量定理导出,但其具有独立性、普适性。

掌握定律中“系统”、“内力”、“外力”等名词的确切含义。

2、能力目标。

能在具体问题中判定动量是否守恒,能熟练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知道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5篇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篇1基本知识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够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行分析的线索和方法.情感目标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在初中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力.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一)、对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准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点: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2、力的相互性;3、力的矢量性;(二)、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三)、力的分类需要注意的是:1、两种分类;2、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不同.教法建议:一、关于讲解“什么是力”的教法建议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力的效果间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察到,只能凭我们去观察、分析力的效果才能认识力的存在.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注意身边的事情,想一下力的作用效果。

对一些不易观察的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办法观察到.二、关于讲解力的图示的教法建议力的图示是物理学中的一种语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学形象的对矢量进行表述,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快的熟悉用图示的方法来表示物理的含义,并且能够熟练的应用.由于初始学习,对质点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在课堂上讲解有关概念时,除了要求将作用点画在力的实际作用点处,对于不确知力的作用点,可以用一个点代表物体,但不对学生说明“质点” 概念.教学过程设计方案一、提问:什么是力?教师通过对初中内容复习、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如用弹簧拉动钩码,或者拍打桌子等实验现象展示力的效果以引导学生总结力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指出了力的物质性.提问:下列实例,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1)、马拉车,马对车的拉力.(2)、桌子对课本的支持力.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就有受力物体,有力作用,同时出现两个物体.强调:在研究物体受力时,有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二、提问、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教师总结:力的测量:力的测量用测力计.实验室里常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三、提问:仅仅用力的大小,能否确定一个力:演示压缩、拉伸弹簧,演示推门的动作.主要引导学生说出力是有方向的,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并得出力的三要素来.教师总结: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四、提问:如何表示力?先由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然后教师小结.力的表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用一条有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讲解例题:用20N的推力沿水平方向推一正方形物体向右匀速运动.用力的图示表示出推力.教师边画边讲解.注意说明:1、选择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以不同;2、标度的选取要利于作图通过作图练习、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力的图示作图规范.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无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让学生体会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不同.五、力的作用效果:回忆初中的知识,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六、力的分类:教师总结力的分类,强调高中阶段按照力的性质划分,在力学范围内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按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力、磁力等等;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压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等等;在力学范围内,按力的性质划分的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篇2知识目标1、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

上海地区上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课件:1-d《现代实验技术--数字化信息系统》ppt 1

上海地区上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课件:1-d《现代实验技术--数字化信息系统》ppt 1
身体健康, 不要总觉得被轻视,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分量。
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 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无所求则无所获。 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得其志,虽死犹生,不得其志,虽生犹死。 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 练习册P17图1-30,使用位移传感器测量最大距离、最 小距离、刻度10cm、20cm处,并记录在P18表格。
• 练习册P18图1-32,改变轨道倾角,研究加速直线运动, 减速直线运动在s-t图象中图线的特点。
• 练习册P21图1-38,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线, 求研究区域AD段、AC段、AB段的平均速度值,并记 录在P21表格。并说明当△t越小越接近A点瞬时速度。
录、处理器和显示器 • DIS的基本结构:研究对象→传感器→数据采集器
→计算机 • 传感器。可以测量力、位移、温度、压强、光、电
压、电流等各种物理量 • 利用传感器测方木块的长宽高的距离与刻度尺比较
方木块 长(cm) 宽(cm) 高(cm)
刻度尺测量
传感器测量
二、DIS实验研究(专用软件) :
• 位移传感器由发射器(接小车)、接收器(接数据采 集器)组成,它的原理为:S=V(t2-t1)
学习进步! 谁不向前看,谁就会面临许多困难。
上帝从易得到你要的东西,而且连带地也会得到更多乐趣。 生竟然是一场有规律的阴差阳错。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一种成长的痕迹,抚之怅然,但是却无处追寻。 友谊也像花朵,好好地培养,可以开得心花怒放,可是一旦任性或者不幸从根本上破坏了友谊,这朵心上盛开的花,可以立刻萎颓凋谢。—— 大仲马 要铭记在心: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宽容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儿童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是一般做父母的人的责任,也是他们关心的事,而且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洛克 其实失败是一团没经处理的陶泥,只要它敢于在灼热的窑中翻滚,出窑后,便是一件可居一指的陶瓷。 一个华丽短暂的梦,一个残酷漫长的现实。 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最容易做到的事是把简单的事变复杂,最难做到的事是把复杂的事变简单。

物理信息化教案高中必修一

物理信息化教案高中必修一

物理信息化教案高中必修一教学内容:高中必修一《物理》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基本概念,认识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 了解物理学在信息化领域的应用,认识信息化对物理学的影响。

3. 能够运用信息化技术解决物理问题,提高信息化技能。

教学重点:1. 物理学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信息化对物理学的影响。

3. 信息化技术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信息化技术与物理学的关系。

2. 运用信息化技术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方式:讲授、实验、讨论教学准备:1. 课本《物理(必修一)》2. 多媒体设备3. 实验器材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信息化对物理学的影响,并展示信息化技术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二、讲解1. 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分析信息化对物理学的影响,探讨信息化技术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三、实验1. 设计一个小实验,让学生运用信息化技术解决物理问题。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信息化技术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四、讨论1. 结合学生实际案例,让学生自由讨论信息化技术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场景。

2.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信息化技术的理解和体会。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信息化对物理学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多加探索,掌握信息化技术,提高自身信息化技能。

教学反馈:1. 师生互动,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

2. 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意见,对下一节课的教学进行调整。

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信息化对物理学的影响。

2. 思考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解决物理问题,并写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物理学与信息化的关系,掌握信息化技术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信息化技能和物理学水平。

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信息化对物理学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上海地区上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课件:1-d《现代实验技术--数字化信息系统》ppt 3

上海地区上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课件:1-d《现代实验技术--数字化信息系统》ppt 3
1. 有关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B)平均速度等于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 比值
(C)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 时间的比值
答案:AB
2、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汽车在出发后第10s末的平均速度是5m/s B汽车在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为5m/s,表示汽车
在该时间内每秒的位移都是5m C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 D汽车司机前面速度计上指示的数值是平均速度
D 现代实验技术—— 数字化信息系统(DIS)
数字化测距仪测距与普通测距方法对比
被测对象
探测器
记录、处理和显示
现代测量技术减少了主观判断 引起的误差,而且方便、准确
什么是DIS?
• “DIS”是英文“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的缩写,中文意思是“数字化信 息系统”。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蔡元培 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人生是愈取愈少,愈舍愈多,该当如何?少年时取其丰,壮年时取其实,老年时取其精。少年时舍其不能有,壮年时舍其不当有,老年时舍其 不必有。 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要做哪些事来改善它。 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拼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就是力量。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人生道路,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时候,人都只能靠自己。 认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 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的快乐。 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有些事情,不谈是个结,谈开了是个疤。 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它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一帆风顺,并不等于行驶的是一条平坦的航线。 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可以做到。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你接受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接受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D《现代实验技术数字化信息系统》学案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D《现代实验技术数字化信息系统》学案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D《现代实验技术数字化信息系统》学案A 练习使用DIS测位移实验器材:DIS(位移传感器(发射器、接收器)、数据采集器、运算机)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如图A—1所示:(1)连接与运算机(2)将位移传感器的接入数据采集器(3)开启电源(包括位移传感器的电源),运行DIS应用软件,(4)点击DIS实验条目上的“练习使用DIS位移传感器”软件界面如图A—2所示。

(5)将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与正对放置,点击“”,观看运算机界面上的数据变化与刻度尺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6)改变和接收器的相对距离,测量其可测的最大和最小距离。

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表格。

B 用DIS测定位移实验目的:用DIS测定位移,并研究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s—t图实验器材:DIS(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运算机)、1m长的轨道、小车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如图B—1所示:(1)将位移传感器的固定在小车内,固定在轨道右端(轨道稍倾斜,使小车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将与数据采集器相连(2)开启电源(包括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电源),运行DIS应用软件,点击DIS实验条目上的“测量运动物体的位移和速度”软件界面如图B—2所示(3)将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与接收器正对放置,点击“”,放开小车使其运动,运算机界面的表格内将显现对应的数据点,如图所示,从点的走向能够大致看出小车位移随时刻变化的规律,(4)点击“连线”得出随时刻变化的曲线,(5)改变轨道的倾斜角,重复实验,观看不同形状的图线与小车运动状态的关系,A A—B—B—2问题讨论:(1)小车做变速运动时,对应的图像是如何样的?(2)假如小车在轨道上某一位置静止,他的s —t 图像应该是图 所示。

C 用DIS 测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用DIS 测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器材:DIS ( 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运算机)、轨道、小车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如图C —1所示:(1)将位移传感器的 固定在小车内, 固定在轨道右端(轨道稍倾斜,使小车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将与数据采集器相连(2)开启电源(包括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电源),运行DIS 应用软件,点击DIS 实验条目上的“测量运动物体的位移和速度”软件界面(3)将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与接收器正对放置,点击“开始记录”,放开小车使其运动,运算机界面的表格内将显现对应的数据点,从点的走向能够大致看出小车位移随时刻变化的规律,(4)点击“数据点连线”得出位移随时刻变化的曲线,即s —t 图如图C —2所示(5)点选“ ”取A 、D 两点,图中C —3直角三角形水平边为两点的时刻间隔△t ,竖直边为两点的位移变化△s ,其斜边的斜率 即为平均速度值。

上海地区上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 教案 第一章 G 学习包自由落体运动

上海地区上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 教案 第一章 G  学习包自由落体运动

上海地区上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 教案第一章 G 学习包自由落体运动第一章 G 学习包——自由落体运动一、教学任务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在实际中的一个具体应用。

重点放在科学探究过程的实践、科学方法的运用和相关知识的灵活应用上,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习本节内容所需准备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有:(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会用DIS 实验测量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将自由落体运动的内容分成若干个子课题,学生分组,并认领探究的课题。

通过子课题1,引出物体自由下落的快慢与物体所受重力无关,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通过子课题2和专题3,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重力加速度。

通过实例分析,掌握自由落体的规律,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简单问题。

本节内容采用学习包的形式编写,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做到“资料自己找,实验自己做,问题自己答,小结自己写,效果自己评”,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认识研究性学实验测量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以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的比较等过程,经历动手实验、观察、数据处理分析等研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落体运动快慢争论的物理学史介绍,领略伽利略对科学严谨执著的态度和敢于对前人,尤其是权威大胆质疑的精神,激发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2)通过对伽利略落体运动研究过程的物理学史介绍,体验和学习“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的科学方法,感悟科学方法在人类认识自然和应用中的作用。

(3)通过小组成员间根据子课题研究内容,明确各自担任的角色和任务,在探究的过程,体验具体分工、合作的愉悦和经验,增强责任感,乐于与人合作,并善于与人合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物体自由下落的快慢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无关。

(2)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g。

难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四、教学资源1、器材:五分硬币和纸片,钱毛管和抽气机,频闪照片,DIS多种传感器,书签,反应时间尺,计算器,其他器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D 现代实验技术——数字化信息系统(DIS)一.教学任务分析数字化信息系统(DIS)应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自动获取和输入实验数据,通过计算机的快速处理得到实验的结果,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自主探究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学习本节内容所需准备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有:(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图像描述;(2)位移、速度的概念;(3)长度的测量。

通过实例(利用传统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测量和讨论,感受引入DIS的优点。

结合“练习使用DIS”实验,了解DIS的构成和使用方法,并练习测定位移传感器的测量范围,归纳得出测量的三个组成部分。

通过“用DIS测量运动物体的位移和速度”实验,初步学会用图像描述和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进一步理解s-t图像和v-t图像的物理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理测量的三个组成部分。

(2)知道DIS的含义、构成和使用方法。

(3)初步学会组装DIS,用DIS获取实验数据、处理数据和得出实验图像。

(4)进一步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s-t图像和v-t图像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DIS实验数据的采集、列表、作图、拟合和转换等环节的处理过程,感受研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和基本过程。

(2)通过对传统仪器与DIS测量物理量过程的类比研究,认识物理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通过应用DIS对几种直线运动情况的实验研究,感受图像法是分析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传统实验仪器与DIS传感器测量物理量过程的对比,体验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提高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通过应用DIS对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研究,感悟物质运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建立团结协作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熟悉DIS的构成和使用方法。

难点:用DIS测量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和速度。

四、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米尺,三角尺(或直尺),皮尺(或卷尺),计算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及配套的力学轨道,小车。

2、演示实验器材: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及配套力学轨道,小车。

3、自制课件。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数字化信息系统(DIS)的介绍;二是练习使用DIS;三是用DIS测量运动物体的位移和速度。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生活实际和实验为基础,通过对传统实验仪器和DIS传感器测量物理量的比较,使学生对DIS的构成、使用方法有感性认识和实践体验;在此基础上利用DIS 位移传感器进一步探究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s-t图像和v-t图像的物理意义,并求出运动物体的速度。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熟悉DIS的构成和使用方法。

方法是:通过提出“如何测量物理教科书体积,实验桌面积,教室内地面面积及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位移”等问题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分析讨论传统实验仪器测量物理量的优缺点,引出数字化信息系统(DIS)测量的优越性,并介绍DIS的含义、构成和实验框图;然后通过“练习使用DIS”分组实验,使学生熟悉DIS的构成和使用方法,并通过“大家谈”形式进行类比,得出物理测量的三个组成部分。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用DIS测量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和速度。

方法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为例,运用DIS的数据采集、列表、作图、拟合功能,实时得出运动物体的s-t 图像和v-t图像,并从中求出运动物体的速度。

本设计重视物理量测量的基本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完成本设计的教学任务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12、流程图说明情景实验1和设问1通过分组实验,以“用传统实验仪器测量物理教科书体积,实验桌面积,教室内地面面积及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随后让学生交流用传统测量工具测量物理量的体会。

活动I和活动II DIS实验1和大家谈通过“练习使用DIS”学生实验,使学生熟悉DIS的构成和使用方法,并通过“大家谈”的形式,通过类比得出物理测量的三个组成部分。

活动III DIS实验2通过“用DIS测量运动物体的位移和速度”实验,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据采集,列表,作图、拟合、转换等实验技能,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物体s-t图像和v-t图像的物理意义。

活动IV小结归纳通过“大家谈”的形式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由师生共同归纳得出DIS实验“实时、定量、快速、直观”的特点,并进一步指出传统实验和数字化实验的整合代表了新物理实验改革的方向;问题设计方案通过设置课后思考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联想,鼓励学生利用DIS在课外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创新,实现“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的教学设计意图。

七、教学案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学生分组实验]1、一本物理教科书的体积有多大?实验桌的面积有多大?教室内的地面面积是多少,请同学们动手测量一下?2、让一位同学手持卷尺的一端做直线运动(单向或双向运动都可),请另一位同学通过卷尺刻度测出某段时间内该位同学运动的位移?设问:用传统测量工具测量物理量的体会是什么?小结:用刻度尺测量距离靠人眼观察、手工记录,操作耗时费力,测量精度较低,效率不高,实时测量有一定的困难。

中学物理课程中引入了数字化信息系统(简称DIS),给物理量的测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下面简单介绍如何用现代技术手段做物理实验。

(二)引入DIS,介绍概况1、DIS:是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的缩写,意为数字化信息系统。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实验研究,我们称做DIS实验。

2、DIS:是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 Laboratory的缩写,意为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是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装有实验软件包)”构成的新型实验系统。

3、DIS 的构成、系统框图和传感器使用方法可参考附录。

(三)实验探究,操作应用应用示例1:练习使用DIS● 实验目的:熟悉DIS 的使用方法● 实验器材:DIS (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刻度尺。

● 实验装置:如图 ● 实验步骤:(供参考)(1)将位移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相连,数据采集器与计算机相连构成DIS 实验系统。

(2)开启数据采集器电源和位移传感器发射器部分的电源后,打开教材专用软件,点击实验条目上的“练习使用DIS 位移传感器”。

(3)将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与接收器相对放置,点击开始记录,观察计算机界面上的数据变化,并与刻度尺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4)改变接收器和发射器的相对位置,测量其可测的最大、最小距离和角度范围如图,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表格中。

实验记录:● 大家谈:用刻度尺和DIS位移传感器测量距离有何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相同处:任何测量都有三个组成部分。

不同处:传统实验仪器精度较低、误差较大、可重复性较差。

DIS 具备“实时实验”功能,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都由计算机完成,测量时间省、精度高,误差小,传统实验和数字化实验的整合代表了新物理实验改革的方向。

(四)知识迁移,学以致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s -t 图像和v -t 图像,今天我们就用DIS 来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进一步理解这两个图像。

应用示例2:用DIS 测定运动物体的位移和速度● 实验目的: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s -t 图像和v -t 图像,并从中求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 实验器材:DIS (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DIS 配套力学轨道、小车。

●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供参考)(1)将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固定在小车上,接收器固定在力学轨道右端(轨道稍倾斜,使小车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将接收器与数据采集器相连,数据采集器与计算机相连,构成DIS 实验系统。

(2)开启数据采集器电源和位移传感器发射器部分的电源,打开教材专用软件,点击实验条目上的“测量运动物体的位移和速度”,屏上将出现“位移-时间”坐标。

(3)点击“开始记录”,将小车放到轨道上,令其滑下。

数据采集完成,点击“停止记录”,获得位移-时间图像,从点的走向可以大致看出小车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4)拖动滚动条,将对应小车运动状态的s -t 图像置于显示区域中间,点击“拟合”,得出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5)点击“选择区域"按钮,在s -t 图像上选择研究区域。

点击鼠标确定研究区域的“开始点”;再次点击,以确定研究区域的“结束点"。

此时在软件界面左下方的数据窗口中,即可显示出研究区域内s -t 图线的初位移、末位移、时间差、速度的值。

(6)点击“v -t 图像",观察研究区域内s -t 图像对应的v -t 图线。

● 大家谈:如果实验得到的s -t 图呈曲线,v -t 图像呈非水平直线,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答:说明小车未作匀速直线运动,应调节力学轨道的倾斜度重做实验。

(五)小结归纳,理清思路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性的、能力性的、兴趣等方面)。

(略)(六)拓展联想、课外探究● 你还了解哪些现代测量工具替代传统的测量工具的实例? ● 设计方案:DIS 位移传感器在哪个测量范围内数值较为精确? ● 设计方案:如何用DIS 位移传感器测出书本的体积,实验桌的面积?● 设计方案:寻找其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者自己制造一个可能的匀速直线运动,然后用DIS 加以检验,看是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并测出速度大小?研究匀速直线运动装置图设计方案:运用DIS 研究以下物体的运动附录:1、DIS 的构成(以DISLabV5.0为例)(1)传感器:把实验中测量的各种物理量转换成标准的电信号,并把这些信号传递给数据采集器。

DIS 配备了多种传感器,详见下表。

t t st ststtts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2)数据采集器:把实验中用传感器采集到的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传递给计算机。

DIS数据采集器采用四路并行输入,可同时接插四种传感器。

(3)计算机(装有实验软件包):通过实验软件包中的教材专用软件和教材通用软件,以数值显示、图表、曲线等各种方式表现实验数据,并可根据要求对实验数据进行数据统计、数据公式计算、曲线猜想与拟合等各种分析与处理。

2、DIS实验系统框图:DIS系统构成3、传感器使用方法简介:(1)电流传感器:使用方法与电流表类似,使用时把电流传感器串联在电路中。

如果待测电流从电流传感器的红色线流入,黑色线流出,显示的数值为正数;如果反接,显示的数值为负数。

(2)微电流传感器:一般用于定性观察实验,其使用方法与电流传感器类似。

(3)电压传感器:使用方法与电压表类似,使用时把电压传感器并联在电路中。

如果电压传感器的红色线接到电路的高电位端,黑色线接到低电位端,显示的数值为正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