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语S版五语下-28 孔明借箭 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五下《草船借箭》课堂实录

五下《草船借箭》课堂实录

五下《草船借箭》课堂实录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草船借箭》。

课文写谁借箭?生:诸葛亮借箭、师:诸葛亮跟谁借箭?生:诸葛亮跟曹操借箭、师:借多少?生:借10万支。

师:他用什么方式借箭?生:利用草船借箭。

师:结果呢?生:大获全胜。

师:谁能把以上的答案连起来说说?生: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10万支箭,获得成功、生:诸葛亮成功地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10万支箭。

师:我还想明白: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板书:为何借?生:老师,我认为不是诸葛亮要借箭,而是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

师:噢?您说是周瑜要陷害诸葛亮?有依照不?大伙儿议一议。

(小组讨论一分钟、)生:有、周瑜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然而给诸葛亮的造箭期限长达10天,这与军情紧急自相矛盾、由此可见,让诸葛亮造箭并不是周瑜的真实目的、生: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说:“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师:这番话的确使周瑜的害人之心暴露无遗。

我们应该用如何的语气来读?生:应该读出阴险的语气。

生:周瑜自以为诸葛亮在劫难逃,因此要读出得意的语气。

师:(抽读、范读、齐读)我明白了。

周瑜要诸葛亮10天造好10万支箭,不是他的目的,而是──生:而是陷害诸葛亮的借口。

生:周瑜为什么要陷害他?生: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能,内心特别妒忌、师:(板书“妒忌”)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曾质问苍天:既生瑜,何生亮啊!“妒忌"是什意思?生:老师,我查过词典,妒忌的意思是: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师:这是背词典里的解释、能说说在句子中的意思不?生:诸葛亮神机妙算,本事比周瑜大,周瑜内心怨恨他。

师:造箭是假,害人是真、然而,聪明能干的诸葛亮为什么还要自投罗网?生:周瑜说“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没有退路了。

师:明明是火坑啊,诸葛亮就敢往里边跳?生:因为诸葛亮差不多胸有成竹了。

师:新鲜!您如何明白呢?生:假如诸葛亮没有掌握,决可不能主动把10天降为3天。

长春版语文(2019)六年级下册-23.用奇谋孔明借箭(课堂实录)

长春版语文(2019)六年级下册-23.用奇谋孔明借箭(课堂实录)

23.《用奇谋孔明借箭》课堂实录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介绍背景,创设气氛。

师: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公元208年,建安13年,曹操率军,水陆并进,欲扫平江南,孙刘联盟,决计破曹。

由此引出了我们的故事:生齐读:用奇谋孔明借箭。

二、紧扣主题,探究性学习1.初读,学生质疑。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课文,谁能回忆一下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生:周瑜想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陷害诸葛亮。

这是事情的经过。

生:诸葛亮采用妙计向曹操借来十万支箭,这是经过。

生: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愧不如这是结果。

师:读完这个故事相信同学们一定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这个故事中谁最聪明?生:诸葛亮。

师: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说明他的智慧吗?生:神机妙算。

师:“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生无语。

师:已经预习了,打开预习看看生:“神机妙算”就是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计谋高明。

师:这个词也暗合了我们题目中的一个词?是哪个?生:奇谋。

师:,现在我们集中研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神在哪?妙在哪?他都算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有理有据的回答。

2.学生全面读书,从字词句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交流。

生:诸葛亮算到了三天后天有大雾。

生读文。

生:诸葛亮算到了曹操的性格多疑、谨慎,在浓雾中不敢轻易派兵出击。

生读文,师:诸葛亮算准了吗?你从哪知道的?生读曹操的话。

生:他还算到了鲁肃的为人,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不会食言,所以让他替自己准备借箭用的材料,而且确保不会让周瑜知道。

生:他让船一字儿排开,借箭时,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边受满箭后,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说明他对事情做了周密的安排。

生:书中说船队回来时,顺风顺水,可以看出他算到来去的路线。

生:诸葛亮对鲁肃说:“要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

”说明他算了借箭所需器材的数量。

……师:你们想不想看看当时的情景?生:想。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孔明借箭》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孔明借箭》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S版第十册《孔明借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大意,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难点: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具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到的有关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什么?(《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2.教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演义》,去读一读《孔明惜箭》这一章节。

3.教师:通过自读,你们已经知道了孔明是何许人了吧?(诸葛亮)4.展示资料,简介历史背景。

孔明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称为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孔明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5.教师导读: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按要求小组合作自渎课文。

二、提纲导路,合作探究1.借助拼音,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宁新词。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和同学交流文中人物留给你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整体感知(一)检查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教师再强调。

字音:“曹、晌、嘱、诈”;字形:“瞒、擂、纳”。

3.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读一读。

4.再读词语,读中积累。

5.引导学生提出自读中仍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解答,并进行必要的指导。

(二)理清文章的条理。

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讲的是周瑜设计,妄想谋害诸葛亮,诸葛亮巧施妙计,草船借箭,周瑜自叹不如的故事。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给课文分段。

3.集体反馈。

第一段(①②):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谋害诸葛亮。

最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8 孔明借

最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8  孔明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教学设计—课件
shǎng xiǎng
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 机妙算,吾不如也!”
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 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
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 机妙算,吾不如也!”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 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 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 成的 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二 教 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1、谈话揭题:小时侯,老师很喜欢钻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旷的山谷 中,拉 长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 到令人兴奋而 又好奇的回答。课前我也让大家在生活中去寻找这个感 觉,你谈谈自己的体 会吧!(学生谈感受)(板题:回声) (联系课前实际,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表达愿望, 自然引 入课文学习。) 2、揭题激趣:(板书:声)你们看这是什么字?平时你们听过什么样 的声 音?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回声》,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 道什么? (学生质疑。)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2、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 然的思 想感情。 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复习巩固字词。同桌互考;看老师的口形说字,带读。 (二)精读 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分 角色 朗读课文。 2、启发小组合作读书,思考: 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这是回声的?妈 妈不 但告诉了小青蛙这是回声,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谁来说说这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8孔明借箭教学课件语文S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8孔明借箭教学课件语文S版
实际起因:周瑜因妒忌孔明的才干 想加害于他。
21
故事起因
孔明借助鲁肃的帮助, 施妙计用草船向曹操“借 箭”。
22
借箭经过:
再受箭 调转船头 受箭 擂鼓呐喊
一字摆开 靠近曹营
谢箭回营 连船 23
故事结果
表面结果:孔明神机妙算,周密布 置,如期交箭。
实际结果:挫败了周瑜加害自己的 阴谋。
24
2.孔明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地方?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8孔明借箭教学课件语文S版
1
第28课 孔明借箭
语文S版5年级下册
2
新课导入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有很 多精彩的故事流传甚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 一个——孔明借箭。
3
走近作者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 小说家、戏剧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 祖。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
5
自主预习
6
7
8
9
10
11
12
13
我会读
14
15
16
整体感悟
1.听读课文, 试着向大家复述故事的基 本内容。
17
2.《草船借箭》写了哪几个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周 瑜:字公谨,东吴名将,总督东吴兵马。 鲁 肃:东吴名将,周瑜死后,他总督东吴兵马。
18
细读品悟
主要作品: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 义》等。
4
相关资料
诸葛亮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 (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 (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 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 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 要谋士。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教学过程:一. 回顾导入,切入中心1.谈话导入通过上节课的读书和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跟周瑜立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计划。

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想得是那样的细致,想得是那样的准确。

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的实施。

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指名读这句话。

师:周瑜是长叹一声,你把那个叹加上去,再来读这句话,谁来读?3.指名读这句话(一到两人)4.师小结:周瑜到最后就是这副神态,这个形象,这个样子。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1.(出示课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能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用“——”划出来。

再想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他的神机妙算。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请把你认为能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用横线划出来,然后再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好,现在开始。

(学生读文找答案,教师巡视,点拨引导)2.指名答。

师:我看到同学们找了很多地方,的确像同学们体会的那样,这篇课文很多地方都在描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那我们这个,请你在那么多地方当中挑其中你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处来说一说。

这个地方你是怎么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

生若答:“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大雾是草船借箭能否成功最关键的因素)3.PPT出示这句话。

(1)创设语境,感悟朗读。

师:老师觉得我们语文光有理解没有感受,那不行,你能把读这句话时的内心感受读出来吗?(看到这句话你感觉到这场雾怎么样?来,读一读。

生读师;比刚才大一点了,这场雾谁能读得更大。

生读(叫一到两名学生)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师:是呀,这是一场非常大非常大的雾,大到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新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5草船借箭(课堂实录)

【新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5草船借箭(课堂实录)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第一课时老师:同学们好。

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那么《草船借箭》就是智慧里面的智慧。

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充满了智慧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碰到读不通的句子多念几遍。

读完以后,老师请你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当中的四个人物排一排名次,你觉得可以怎么排?明白吗?学生:明白。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教师现场巡视。

)老师:四个人物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你给他们排排队,你会怎么排?学生1:我认为诸葛亮排第一位。

老师:好,诸葛亮排第一。

学生1:周瑜排第二。

老师:周瑜第二。

学生1:曹操排在第三。

老师:曹操第三。

学生1:鲁肃第四。

老师:鲁肃第四。

诸葛亮最聪明,鲁肃最笨。

有不同意见吗?不一样,有不一样的意见。

好!请你说。

学生2:我觉得鲁肃应该排在第三,曹操排在第四。

老师:前面两个没问题。

学生2:前面两个不变。

老师:不变,诸葛亮排第一,周瑜排第二,曹操变成最笨,鲁肃排第三。

还有不一样的吗?学生3:我觉得诸葛亮应该排第一,曹操排第二,周瑜第三。

老师:噢,周瑜成第三了。

学生3:周瑜排第三,鲁肃排第四。

老师:周瑜第三了,鲁肃还是最笨。

还有吗?还有不一样吗?学生4:我觉得诸葛亮第一。

老师:诸葛亮第一。

学生4:曹操第二。

老师:噢,曹操第二。

学生4:鲁肃第三。

老师:好,鲁肃第三。

噢,周瑜最笨。

哈哈,还有吗?还有不一样吗?学生5:我觉得诸葛亮第一,鲁肃第二。

老师:诸葛亮第一,鲁肃第二。

学生5:周瑜第三,曹操第四。

老师:周瑜第三,曹操最笨。

请坐下。

噢,非常有意思,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每位同学都给四个人物打了分,是吧?尽管答案不同,五种答案,但同学们发现没有,有一点是毫无异议的。

学生:(齐答)诸葛亮排第一。

老师:对,诸葛亮排第一,诸葛亮是最聪明的,是吧?这是同学们读了一遍课文之后取得的共识。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孔明借箭》教案1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孔明借箭》教案1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孔明借箭》教案1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孔明借箭的内容资料。

2、查阅搜集介绍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关资料。

3、船模型及相关的演示材料。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生字新词。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4、介绍文章的背景、人物。

教学过程:—、揭题激趣。

1.启发入题,了解出处。

《孔明借箭》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有所删改。

是—篇历史题材的课文。

学习本文时,首先要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

(1)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孔明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之战》之前。

(2)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

诸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

课文通过孔明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二、自读课文。

1.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请教老师和同学,读通课文。

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2.自学生字新词(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填空练习,了解大意。

( )要( )三天赶造( )。

( )向( )借船,然后用草船向( )借到了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理解多音字及部分词语的意思)“擂”读作léi,不读成lèi;“丞”读作chéng,不读成cén。

比较下面各组字,检查生字掌握情况:雷—擂内—呐属—嘱日—曰愉—瑜昨—诈吾—语勿—匆2.初步理解课文意思。

3.指名逐节朗读课文。

(正音、评读)四、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回答问题。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8《孔明借箭》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2f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8《孔明借箭》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2f
的立足于篇章的教学,所以教 学设计应从全局着眼,防止支 离破碎。在此教学环节中以孔
3
句子一(展示课件第六屏)
1.自由读句子。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8 孔明借箭
3.
2.这句话是抓住孔明的什么进行描写? 再读孔明的话,思考:军令状是什么 ?
明的“神机妙算”为文眼,从
“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 三个方面去感受人物性格特 点,并将其余人物性格特点的 分析融入 “识人心”中,使 教学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把握孔明、周瑜
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1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8 孔明借箭
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2.《三国演义》的视频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学生喜爱的电视连续剧,
妙算的人吗?
6.感情朗读句子,读出周瑜的吃惊与感慨。 中的重点字进行理解,也可以 二、抓住“神机妙算” , 品析人物性格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 (一)默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能感受 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从文中画出相关的句 子,并写下你的体会。 (二)学生交流,相机指导。 知天文
小学高 段的教 学应 更 多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 ;会写“曹、瞒、吾、嘱、勿、 诈、擂、呐” ; 理解“支吾、擂鼓、呐喊、欣然而至、军中无戏言、神机妙 算”等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3.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
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4.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 点。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8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的“支吾、欣然而至、神机妙算、呐喊“等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领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引导学生练习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品读课文,总结出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从故事中具体的人和事中得到启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以及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襟。

体会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从而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难点是“了解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那位同学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选自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板书:孔明借箭。

二、新课教学1、识字写字“擂”读作léi,不要读成lèi;“丞”读作chéng,不要读成cén 。

比较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雷—擂内—呐属—嘱日—曰愉—瑜昨—诈吾—语勿—匆2、文中哪些段落具体写借箭的经过?哪些段落交代了借箭的原因和结果?(1—2自然段原因 3—6自然段经过 7、8自然段结果)3、说说为什么要借箭?(周瑜对诸葛亮的才干心怀妒忌,故而要他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

)4、说说借箭的经过,是怎样一步一步的进行?(①吩咐用绳索连船;②下令调头,一字儿排开;③军士擂鼓呐喊;④调船再次受箭;⑤下令叫船驶向南岸;⑥吩咐军士们向曹操道谢。

)5、故事结尾周瑜感叹:“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说说“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神机妙算:形容非凡的机智和巧妙的计谋,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

5草船借箭名师教学片段课堂实录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关注本店铺,下次再找不迷路◆巧问妙点,深化对人物性格的理解(教学关键)师:同学们,老师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课文多处写人物对话,都十分简洁,修饰性的提示语很少。

如诸葛亮的话只有一处有修饰性提示语,谁找到了?读一读。

生: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师:请联系课文想想:诸葛亮此时在“笑”谁?为什么而“笑”?生:诸葛亮在笑周瑜,笑他妒忌自己的才干,笑他设计圈套来陷害自己。

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生1:这是一种自信的笑、一种胜利的笑。

生2:诸葛亮在笑曹操,笑他生性多疑。

这是一种嘲讽的笑、一种鄙视的笑。

生3:诸葛亮还在笑鲁肃,笑鲁肃宽厚仁慈、忠心为人,这是一种幽默的笑、一种宽厚的笑。

师:诸葛亮这一“笑”,“笑”出了他的从容,更“笑”出了他超人的智慧,难怪课文结尾周瑜长叹道——生(接):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师:课文第2自然段中还有精彩的对白,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对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给这一段中的对话加上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修饰性提示语。

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更深刻地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好吗?(生默读、思考后,师生交流。

)生1:我给周瑜第一次说的话加上了“假惺惺”,因为他怎么会不知道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他这是假装的。

(读——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假惺惺地说……)生2:我认为加“明知故问”比较好。

(读——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明知故问地说……) 师:这两个词用得都非常好。

但第二位同学的“问”和“说”有重复之嫌,怎样改一改?生2:周瑜明知故问:“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师:改得好!生3:我给周瑜第二次说的话前加“狡猾地”一词。

诸葛亮是一个文人,他怎么造十万支箭?周瑜分明想害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课文,大家一起说,学哪一课?生:《孔明借箭》(教师板书课题)
师:谁知道这个“箭”是什么样子?生:前边是一个三角形的铁头,中间是一根竹竿,后面有翎毛。

师:大家再看这个“剑”,(板书“剑”字)和“箭”一样不一样?生:不一样。

这种剑后面是一个把儿,前边有剑刃子是一种短兵器。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中有一个词非常重要,谁注意到了?生:他说的“短兵器”很重要。

师:对不对?(生齐:对)是的,战场上短兵相接时,用的是这个“剑”,有手把,双面刃;这个“箭”是远战时用的,所以文中周瑜问诸葛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知道了吧?生:(齐)知道了。

师:我再提一个问题,谁知道“孔明借箭”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生: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的时候。

师;三国,都有哪三个国?生:有东吴、西蜀,还有一个魏国。

师:你知道东吴由谁统治吗?生:孙权。

师:西蜀呢?生:刘备。

师:那么魏国呢?生:魏国,原来是曹操保着汉献帝,后来曹丕篡位,他当了魏国的皇帝。

师:那是以后的事了。

在我们今天讲的这个故事里,曹家还没有人当皇帝,但是魏国的大权实际上在曹操的手里。

对不对?生:对。

师:大家结合预习想一想,“孔明借箭”的故事,讲了哪几个人
物?生:讲了周瑜、诸葛亮,还有鲁肃和曹操。

(教师板书这四个人名)
师:刚才在讲三国的情况时,曹操提到了。

现在我要问,诸葛亮是谁,哪个国家的,干什么的?生:诸葛亮是西蜀刘备的军师。

师:也是丞相,对不对?好像现在的国务院总理。

周瑜呢?哪国的?干什么的?生:他是东吴的都督。

师:什么是都督?生:就是统帅三军的元帅。

师:对,相当于现代的总司令或国防部长什么的。

鲁肃呢?生:鲁肃是东吴的一个将领。

师:对,东吴的一个大臣。

我再问一个问题,在这些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也就是说,什么事情把这些人联系起来的?一个一个说,诸葛亮和周瑜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生:周瑜很妒忌诸葛亮,想用十万支箭来为难他,可是诸葛亮答应了。

师:这句话说通没有?“想用十万支箭为难他”,通吗?生:我认为他没有说清楚。

应该是,周瑜想陷害诸葛亮,想用十天造好十万支箭来为难他,可是诸葛亮说,他只用三天。

师:简单地说就是周瑜让诸葛亮造箭,诸葛亮答应了。

可以不可以?生:我认为您说的有点不对了,光说造箭.不说期限,那什么时候造出来都可以。

应该说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

师:他的发言是要强调“短时间”内。

具体的问题,我们研究课文时还要议论,现在只说什么事情把他们联系起来——他让他造箭,他答应了,简单地说,联系起来没有。

生:联系起来了。

师:诸葛亮
和鲁肃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生:诸葛亮向鲁肃借船,帮助诸葛亮造箭。

师:很简单,还能再简单吗?生:鲁肃借给诸葛亮船,帮助诸葛亮造箭。

师:还能再简单吗?生:鲁肃帮助诸葛亮。

师:鲁肃帮助诸葛亮,鲁肃主动帮助?生:我认为就是借船造箭。

师:还是不正确。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鲁肃答应了。

可以吗?(生答:可以)最后看诸葛亮和曹操是怎么联系起来的?生:最简单的方法回答是:曹操借给了诸葛亮十万支箭。

师:诸葛亮没去,曹操就借给他了?生:曹操中了诸葛亮的计,借给了诸葛亮十万支箭。

师:再说得明确一点。

生:诸葛亮用计借来曹操的十万支箭。

师:很好。

那谁能把这几个人的联系,用一段话连起来说一下。

生:周瑜请诸葛亮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了,鲁肃借给诸葛亮船,帮助诸葛亮造箭,诸葛亮用计谋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

师:说得不错。

刚才他说的这一段话,实际上就是课文的什么?生:(齐)主要内容。

师:如果我现在请大家给课文分段,能分不能分?(学生沉默)师: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生:这件事情的起因,我认为是周瑜妒忌诸葛亮,让诸葛亮在短期内造箭。

师:可以吗?(生:可以)事情的结果,刚才没说,是什么?生:诸葛亮得到了箭。

师:那么剩下的这部分内容是故事的什么?
生:(齐)经过。

师:可以分几段。

生:(齐)三段。

师;如果我想把“经过”再分成两部分,可以不可以?(生:可以)好。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鲁肃答应了。

这是什么?我要求不说刚才那句话了一他请他帮忙,他答应了,不这样说了,怎么说?生:这一部分是做借箭的准备工作。

师:好。

这才是(指去向曹操借箭的有关板书)——生:正式的借箭过程。

师:我提最后一个问题,在这几段中哪一段是最主要的内容?生:经过是主要内容。

师:在经过里面“准备”和“借箭”谁是更主要的内容?生:经过中“借箭”是最主要内容。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在这个故事发生的前后,三国起了变化了。

三国,是三足鼎立,好像大鼎的三条腿。

现在,孙、刘已经联合起来了,共国抗御曹操。

要记住这一点,对理解课文很重要:“孙、刘联合,共同抗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