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及反思(新人教)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说课稿(参考模板)
7 《请到我的家乡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道法的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请到我的家乡来》,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请到我的家乡来》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的第三课,本课的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第一条“能够识读本地区(区、县、市等)”、旅游景区等小区域的平面示意图。
正确辨认区域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
”第二条“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编写的。
本课教材共分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我的家乡在哪里”和第二板块“我是家乡的小导游”为第一课时。
目的是让学生能运用简单的地图知识,了解自己的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让学生在当小导游的过程中增进对家乡自然风光的了解,感知家乡的美。
第三、四板块“家乡的特产真不少”和“我的家乡人”为第二课时。
目的是让学生感知家乡丰富的物产,了解和感知家乡人的可爱。
四个板块之间是按先地理后人文的逻辑顺序编排的,其旨是让学生对家乡的认识与情感体会建立在环境和人这两个维度上,获得立体的、完整的体会。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生活空间逐步从家庭和学校扩展到家乡,生活空间的扩大要求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人。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地图,对地图的学习侧重于简单读图,能利用地图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空间位置,增进对家乡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了解家乡独特的自然风光,懂得它的独特与地理位置有关。
通过调查了解本班学生大部分是本地人,七位是外省市的,有4位来自贵州的、2位新疆的、1位广西的。
在教学中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交流中要包含每个学生所在的省份,通过活动了解家乡的位置,自豪地介绍家乡,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三、教学目标:1.通过微课掌握简单的地图知识,运用学会的地图知识,了解自己的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7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7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 请到我的家乡来》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风俗和文化,通过介绍不同的家乡,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域特色,增强学生的国情观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课文语言优美,插图生动,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但对于一些地理、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掌握。
同时,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比较浓厚,容易产生共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民俗和文化特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国情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描述不同家乡的特点。
2.难点:对于一些地理、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家乡之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体验家乡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内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2.相关地图或图片:展示不同家乡的地理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用具:如笔记本、彩笔等,方便学生记录和绘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带领学生去旅行,引出本课的主题——家乡。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边看边听教师讲解,理解课文中的不同家乡的特点。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的教学。
本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人物、风土人情等,增强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家乡的人物、风土人情等,以及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情感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认同。
3.态度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社区和家乡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认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2.教学难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理解、个人经历等方式表达对家乡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教具展示与家乡相关的场景,引起学生对家乡的记忆和思考。
2.学生观察图片或教具,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回忆起家乡的一些特点。
步骤二:阅读课文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请到我的家乡来》。
2.学生根据理解情况自主回答问题,或与同桌合作讨论。
步骤三: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2.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取一种方式(如绘画、手工制作、诗歌等),表达对家乡的感受。
3.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并分享。
步骤四:情感互动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感受,鼓励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2.学生互相交流,听取他人对家乡的看法,并进行适当的反馈。
步骤五:课堂总结1.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肯定和赞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家乡对每个人的重要性。
3.收集学生的作品,并留在班级展示或学校图书馆。
五、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本次活动,撰写一篇感受家乡的小作文。
2.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写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小组合作和情感互动中积极参与,他们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也得到了增强。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二单元 我在这里长大 7.请到我的家乡来》优质课教案_15
科目
道德与法治
班级
三年
课题
7.请到我的家乡来
课型
新授
教具
视频、课件
教学
目标
1.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美景美食特产,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学生通过调查,收集等方式去探究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作贡献的情感。
教学
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美景美食特产,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作贡献的情感。
教学环节
师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
备注
(补充学法或反思)
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一.激趣导入
1.认识家乡:你认为什么是家乡?家乡就是一个人生活、成长的地方
2.看家乡鲅马的新闻报道,谈谈自己的感受
3.导入课题
学生通过介绍家乡的风景、讲述家乡的景点,增进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小组学习
汇报资料
二.我是家乡小导游
3.推荐家乡的美食:自助餐、海鲜盛宴(螃蟹、虾爬子、赤甲红)等。
4.推荐家乡的特产:海蜇、虾皮、鲅鱼脯。
三.赞美家乡
用几句话表达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总结
板
书
设
计
7.请到我的家乡来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美食特产
1.课前布置同学们寻找家乡的美景,并用自己的方式展示美景
(1)小组合作整理收集来的资料,组内交流。
(2)每个小组选代表性的景点进行介绍。
预设:望儿山、山海广场、世纪广场、墩台山、月亮湖等景点。教师把相关的手抄报和资料、照片展示在黑板
(3)听完导游的讲解后,同学们谈自己的感受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围绕着学生在家庭、学校、社区的生活展开,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在不同场合的身份和责任,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单元共有4课时,分别是《家庭是我家》、《学校是我校》、《社区是我家》、《我是法治小公民》。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自己在家庭、学校、社区中的角色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庭、学校、社区的责任意识不够强烈,法治观念较为淡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家庭、学校、社区中的角色和责任。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学校、社区的意识,增强对法治的尊重和遵守。
3.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自己在不同场合的身份和责任。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学校、社区的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和感知。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法治观念。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实践活动法: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回顾自己在家庭、学校、社区中的生活经历,准备分享。
3.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案例材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在哪里长大?你们觉得自己在这里都经历了些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家庭、学校、社区中的成长历程。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在家庭、学校、社区中的角色和责任。
如:家长要照顾孩子,教师要教育学生,居民要遵守社区规定等。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在回顾家乡美景、一句话推荐景点的活动中,关注和了解家乡南京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从中体会家乡的可爱,感受家乡的快速发展,萌发对南京的热爱之情。
2.行为与习惯学生在了解家乡、介绍家乡的活动中学习探究,并体现自己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留心生活、乐于观察、学会欣赏的良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在了解家乡自然景物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动手安排“南京一日游”的行程,学会合理地设计游览线路图,巩固前一课的认识地图方向的能力,进一步了解家乡景点的特色。
4.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推荐、回忆交流、识图分析、合作设计等一系列活动的方式,在活动过程中加深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对南京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难点:引导学生合理地设计“南京一日游”的行程和游览线路图。
【教学准备】学生:利用休息日和家人游览一处南京的旅游景点,感受南京的景色优美、城市繁华。
教师:1、制作教学课件;2、为活动小组准备包含有南京旅游图的资料袋。
【教学过程】活动一南京欢迎你1.同学们,一提到2014年,你们就会想到──对,2014年,第二届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就要在我们的家乡南京举办了。
2.虽然现在距离青奥会开幕还有三年多时间,但我们早早地就做好了准备,看──(播放青奥会宣传片)刚才短片中南京的中学生们热情地发出了邀请,那我们怎样邀请四面八方的朋友来南京呢?3.让我们一起大声地邀请大家(揭题)──请到我的家乡来活动二说咱家乡美1.2014年的南京将会迎来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游客,他们中有很多都是第一次到南京来。
回想我们到外地去旅游时,都会做些什么呀?2.是呀,赏美景、尝小吃、挑选土特产等等也是来南京的客人们想做的。
我们的家乡南京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这样吧,这节课就让我们作为南京的小主人先向客人们介绍这里的风景名胜和城市美景,好不好?【设计意图:推己及人,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外地做客的经历,联想到可以为远道而来的客人们介绍景点、推荐美食、宣传土特产等,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本课的教学内容,也拉近了课堂和生活的距离。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二单元 我在这里长大 7.请到我的家乡来》优质课教案_15
4.齐读课题。
学生通过听、猜、思、说等活动,明晰“家乡”的概念。老师对于家乡的介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介绍家乡的范例,为活动一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身教胜于言传,老师对学生的热情邀请也为学生的热情待人树立了榜样。
(二)活动一猜一猜“我”的家乡在哪里
过渡:你们的家乡都在哪儿呢?你能仿照课本第42页这几位同学的样子用自己的方式出个题,让我们猜一猜吗?
四、教学策略与设计
三年级的学生积极性高,表现欲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我设计了《预学单》,让他们提前整理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课堂上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与老师的引导补充,以此来丰富和发展个人体验。有了丰腴的材料,最后家乡导游的扮演变得水到渠成。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开展活动,增进对家乡的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呀,你们知道这是哪个省的地图吗?
4.好眼力,这就是我们所有同学目前都生活着的地方,她是我们共同的家乡——安徽省地图。地图的作用可大了,不仅可以告诉我们家乡的位置,位于中国大陆东部,还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家乡的“邻居”呢。瞧,我们安徽省,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边说边圈画)。请大家也在课本上圈一圈我们共同家乡安徽的“邻居”吧。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到三年级,学生对于家乡自然景观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有了一定的家乡自豪感与责任感,同时,孩子们天性善良,都很乐意邀请别人到自己的家乡来,所以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兴趣。但是,中低段的学生缺乏接人待物的体验,如何将自己热爱的家乡推荐给他人,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3.信心满满的样子格外让人喜爱。小导游们,行动起来吧,把你们课前制作的家乡心形推荐卡拿出来,小组内商量商量,为我设计一条家乡旅游线路图吧。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及反思新人教版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2.学科:品德与社会3.学生准备:学生利用百度搜索有关泰兴旅游景点的资料;学生利用百度搜索有关泰兴的特产资源;学生利用百度搜索了解有关泰兴的人文历史。
教材分析:俗语说“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常年与小孩打交道的我发现,现在的小学生知识面越来越宽,而人情味却越来越淡薄,尤其是家乡情!位于长江之畔的美丽泰兴,是个古朴的小镇,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拥有千年古建筑、千年古银杏,还是红色革命根据地。
其银杏品质优良畅销国内外,数万人的建筑大军遍布全国各地,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烈士陵园不绝国际友人。
身为家乡人的新一代理应对她有所了解,并为之而感到骄傲自豪。
因此,在设计、实施“请到我们的家乡来”这节实践活动课时,我安排学生进行课前搜集资料、走访景点、调查了解相关历史等实践活动;课中,引导学生介绍家乡的景点和特产,制作“一日游”日程安排表,讲故事、唱歌、三句半表演等。
让学生真正了解泰兴、认识家乡,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请到我的家乡来》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学期第四个话题,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设置的,课标指出:“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萌发对家乡热爱之情。
”教材意图通过“我的家乡在哪里”、“请到我的家乡来”、“可爱的家乡人”、“我们共同的家”、等几个板块的学习达到上述目标。
本课是以“请到我的家乡来“为题,首先,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家乡在哪里,泰兴就是我们的家乡,这一概念在教材的第一部分“我的家乡在哪里”中解决,而这一课更是让孩子们以一种自豪、骄傲的心态去认识自家的家乡,并能对家乡各方面情况进行讲解,向游客们介绍泰兴。
教材的第一部分“看看我的家乡景”,从孩子们身边说起,孩子们都游玩过哪些家乡景,一下子就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从课堂走向孩子们的现实生活。
教材的第二部分内容“为游客设计家乡一日游的行程安排”,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动手安排“家乡一日游”的行程,根据孩子的思路设计旅游线路图,试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合理地安排,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景点。
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优质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和探究家乡的特色、文化和风俗,培养学生的家乡认同感和自豪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调查访问、资料收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的文化和传统,培养对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中的内容。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基本情况,认识到社区对于个人成长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本课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和风俗,培养学生的家乡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关注自己所在社区的情况,对于家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家乡的认知还比较浅显,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因此,本课的教学对于三年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四、重难点重点: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和风俗,培养学生的家乡认同感和自豪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的文化和传统。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师)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在这里长大》这一单元的《请到我的家乡来》这一课。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2. (师)听完这首歌曲,你们有什么感受?3. (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
4. (师)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文化和风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和探究我们的家乡。
(二)了解家乡的特色1.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家乡的特色。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你们认为家乡有哪些特色?2. (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师)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认识到家乡的特色可能包括自然风光、建筑风格、美食文化等方面。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家乡的特色都是独特的,值得我们去了解和珍惜。
(三)了解家乡的文化1. (师)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家乡的文化。
[同步]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3(新人教)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通过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知道家乡的特产,从而建立起对家乡的初步概念。
2、在了解家乡自然景物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家乡景点的特色。
3、通过活动,体会家乡的可爱,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1、学生在活动前收集有关资料,如能反映家乡特点的图片、照片或文字资料,家乡特产的实物或图片等。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深入大街小巷进行调查了解,并将有关资料进行整合。
3、配合教学进程的多媒体课件。
三、活动过程: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吗?对,我是盐城小学的刘老师,通过和大家短时间的相处,我发觉三(3)班的小朋友特别让人喜欢,你看,现在一个个精神饱满,专心致志,已经做好了上课的准备,真是太棒了!刘老师要奖励大家欣赏一段视频,视频里介绍的什么,歌曲里唱出了什么,同学们可要认真看,仔细听哦!师:短片放的是什么地方?(盐城)对,是我们的家乡。
歌声中唱出了什么?生1:盐城的风景美。
师1:你看得真仔细!生2:唱出了盐城的好些景点。
师2:你的小耳朵可真灵!盐城,我们的家乡,这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国内外有很多人都想来盐城旅游,作为盐城的小主人,你们欢迎吗?(欢迎)让我们一起大声地邀请他们(揭题)——请到我的家乡来。
还能再真诚,再热情一点吗?再读课题。
师:你们的热情大家已经感受到了,许多人都打算“五一”小长假到咱们盐城游玩呢,可是,在旅行社工作的王叔叔犯愁了,导游不够,该怎么办呢?他听说我们三(3)班的小朋友们特别厉害,就想请你们帮忙做小导游,愿意吗?(愿意)活动一盐城知识知多少情境:做小导游光有热情可不行,得先通过资格测试,你们敢不敢试试?3、看问题,请回答。
1、说说盐城名字的来历盐城从西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盐河,“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
东晋安帝义熙7年(公元411年)时更名为盐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7请到我家乡来优质课教案_12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7请到我家乡来优质课教案_12《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信息,感受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进步感到骄傲。
2、对家乡的未来有美好的憧憬,能主动关心家乡发展,参与家乡建设,树立初步的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
·教学重难点真实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前调查、学习单、课件、提案板·教学过程趣味游戏,激发家乡情怀(一)活动一:消消乐1、出示合肥代表性照片和文字2、小游戏:考一考在最短的时间内,谁的观察力和记忆力最强。
3、请学生上台点击消除图片。
2、根据线索,猜一猜老师的家乡在哪里。
3、理解:家乡就是我们出生或者从小生活的地方。
4、课前调查:同学们的家乡在哪里(二)活动二:认地图1、观察地图,了解安徽以及合肥的版图和面积(1)圈一圈:安徽地图(2)找一找:安徽邻省有哪些(3)数一数:安徽省由多少个市组成(4)认一认:合肥版图及面积2、揭示课题,导入人物:城市吉祥物飞飞二、走近合肥,感受家乡发展活动一:合肥名片出示家乡基本信息,同桌交流学习单同桌上台完成(二)活动二:合肥记忆过渡出示合肥老照片,学生猜一猜是哪里三里街机场(2)逍遥津公园(3)四牌楼说感受4、今昔对比:播放视频《大湖名城创新高地》。
(三)活动三:合肥速度1、交流:在刚才的视频中,你看到了合肥哪些标志性的建筑?2、推荐游玩景点3、明确提案发布会要求,并选择出行方式4、小组合作学习5、分组上台汇报提案,在黑板上张贴展示。
6、评价:金牌提案(四)活动四:合肥形象说倡议:交流:我的小心愿汇报总结:培养小公民意识三、总结提升,传承家乡文化1、总结:飞飞有话说2、过渡: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合肥名片,追寻了家乡记忆,感受了家乡的飞速发展,一起倡议树立合肥的美好形象,下节课我们再来感受合肥制造的魅力。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二单元 我在这里长大 7.请到我的家乡来》优质课教案_25
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年级:三年级(下)作者姓名:单位:【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第46—49页内容“家乡的特产真不少”和“我的家乡人”。
【教材分析】:本节课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家乡的特产真不少”,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家乡特产发布会”活动,感知家乡丰富的物产。
第四个板块的话题是“我的家乡人”,目的是在探究活动中了解和感知家乡人的可爱。
实现对家乡的认同,树立家乡观,激发学生的家乡情。
【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物产情况以及家乡人的特点,感知家乡人的可爱。
2、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感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3、提升学生查阅资料、收集实物并用报告、图片、实物展览等形式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对家乡的认同,树立家乡观。
【教学难点】按主题分组查阅资料、调查访问、收集实物,并用报告、图片、实物展览等形式进行交流。
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家乡特产(实物、图片、文字都行),选择感兴趣的特产探究成因。
了解家乡人的特点、喜好、习性等。
【教学流程图】教师活动教学环节及多媒体使用设计意图活动一家乡特产发布会1、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知道视频中拍摄的是哪里吗?上节课我们领略了家乡芜湖的如画风景,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家乡的特产。
2、欢迎带有家乡特产资料的同学进入“知识交流馆”。
3、展示台特产:指一个地方特有的、著名的产品。
包括农作物、干果、水产、工艺品、矿产、工业产品……等各种类别。
板书:特产试说:我的家乡在(),这是我家乡的()。
随机询问:你是怎么搜集到这个资料的4、老师也搜集了:(精确、讲解)傻子瓜子、芜湖铁画、南陵大米、三只松鼠、溜溜梅、奇瑞汽车……5、小结:请用一个词概况(板书:多种多样);同学们通过到商店、问大人、查网络、家中找等方法,找到了这么多家乡特产,还能绘声绘色地描述一番,真是“知识馆里知识多”啊!活动二家乡特产探秘所家乡美景的视频复习旧知,激起兴趣,明晰任务学习小伙伴“巧巧”增强亲近感,“入场券”是对学生课前搜集素材成果的直接检验用一句话简介搜集到的家乡特产,难度低,参与面广展示可以是文字、图片,也可以是实物既是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体现,也是一个归纳总结本课程的教科书是1、导语:某个地方有某种特产,其实这里面是有奥妙的。
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教案
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教案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和人情的能力,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美好情感,培养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成长,热爱生活珍惜亲情友情的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在成长中,每个人的成长都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更加珍惜和感恩自己的成长环境。
1. 知识与理解: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联性,认识家庭、学校、社区等社会环境的重要性想象一下你们每天都在与周围的人、事物打交道。
无论是家庭的温暖,学校的学习,还是社区的活动,其实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这些经历让我们明白,我们的成长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社会紧密相连的。
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爸爸妈妈的关爱,爷爷奶奶的故事,都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记忆。
这些经历不仅让我们学会爱,也让我们懂得如何去关心他人。
因此家庭环境对我们的人格形成和价值观塑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学校里我们学习知识,结交朋友参与各种活动。
学校的点点滴滴都见证着我们的成长,锻炼着我们的能力。
老师们的教诲、同学们的陪伴,都是我们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部分。
社区就像是一个小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社会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体验到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社区的活动和氛围,都在无形中塑造着我们的性格和世界观。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归属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在环境的温暖,激发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珍惜之情《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教案》中的段落针对“培养学生的归属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在环境的温暖,激发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珍惜之情”这一目标可以这样撰写:接下来我们要深入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的情感与价值观。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身处在一个独特而温暖的环境中,并为此产生归属感。
想象一下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种子,在熟悉的社区、学校和家庭的土壤中扎根生长。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7.请到我的家乡来-部编版.docx
抢答:
景德镇的陶瓷
长沙的臭豆腐
潮汕的牛肉丸
认识家乡特产:
吐鲁番的葡萄
无锡惠山的泥人
内蒙古奶食等
设计广告语
介绍最美家乡人:
香港慈善家田
家炳.
视频
通过逐步深入的设计,帮助学生在主要了解自己家乡特产的前提下,也认识各地的特产,并了解有些地方的特产是因为气候、环境等地理原因造成的。
我们的家乡都有着自己的特产,有些地方的特产声名远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特产,你认不认识?一、家乡的特产真不少
1.展示图片并提问:你知道这是哪个地方的特产吗?
2.家乡的特产真不少:特产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著名的产品。你的家乡有哪些特产呢?
3.家乡特产探一探
选择你最感兴趣的特产,探究它为什么会成为家乡的特产。四川火锅、东北人参、内蒙牛羊肉等
猜一猜:我家乡的电话区号是010;我家乡的简称是
“苏”;我的家乡有美丽的漓江;紫荆花是我家乡的区花。
猜一猜
视频
通过猜一猜的活动,家乡对家乡基本常识的了解。
3.小活动:我的家乡在这里
能找到家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吗?请你找一找,指出来给我们看看吧!找到后描一描它的轮廓,想象一下它像什么。
再试着在地图上找一找你家乡的邻居:毗邻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4.小结:我们一起到家乡去看看吧!
找一找、说一说。
多媒体课件
认识家乡的地位位置,认识家乡所属的行政区划以及相邻的行政区。
二、我是家乡小导游
1. 想一想,你要向大家介绍哪里风光景点呢?谁先来当家乡的小导游呢?示例:呼伦贝尔游1-3站
2.家乡传说交流会: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着属于自己美丽的传说,你的家乡有哪些关于风景名胜的传说或故事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2.学科:品德与社会3.学生准备:学生利用百度搜索有关泰兴旅游景点的资料;学生利用百度搜索有关泰兴的特产资源;学生利用百度搜索了解有关泰兴的人文历史。
教材分析:俗语说“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常年与小孩打交道的我发现,现在的小学生知识面越来越宽,而人情味却越来越淡薄,尤其是家乡情!位于长江之畔的美丽泰兴,是个古朴的小镇,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拥有千年古建筑、千年古银杏,还是红色革命根据地。
其银杏品质优良畅销国内外,数万人的建筑大军遍布全国各地,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烈士陵园不绝国际友人。
身为家乡人的新一代理应对她有所了解,并为之而感到骄傲自豪。
因此,在设计、实施“请到我们的家乡来”这节实践活动课时,我安排学生进行课前搜集资料、走访景点、调查了解相关历史等实践活动;课中,引导学生介绍家乡的景点和特产,制作“一日游”日程安排表,讲故事、唱歌、三句半表演等。
让学生真正了解泰兴、认识家乡,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请到我的家乡来》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学期第四个话题,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设置的,课标指出:“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萌发对家乡热爱之情。
”教材意图通过“我的家乡在哪里”、“请到我的家乡来”、“可爱的家乡人”、“我们共同的家”、等几个板块的学习达到上述目标。
本课是以“请到我的家乡来“为题,首先,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家乡在哪里,泰兴就是我们的家乡,这一概念在教材的第一部分“我的家乡在哪里”中解决,而这一课更是让孩子们以一种自豪、骄傲的心态去认识自家的家乡,并能对家乡各方面情况进行讲解,向游客们介绍泰兴。
教材的第一部分“看看我的家乡景”,从孩子们身边说起,孩子们都游玩过哪些家乡景,一下子就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从课堂走向孩子们的现实生活。
教材的第二部分内容“为游客设计家乡一日游的行程安排”,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动手安排“家乡一日游”的行程,根据孩子的思路设计旅游线路图,试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合理地安排,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景点。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和现有的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了谈话法、讨论法、指导法、实验法、实践作业法等。
活动目标:1.情感目标: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对家乡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2.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物产,从中体会家乡的可爱。
3.过程、方法与能力:在儿童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并整理有关家乡自然景物和物产的资料。
活动过程:情境导入:师:今天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
播放MTV:《泰兴颂》师:通过刚才的看和听,同学们有什么感想?生1:我们泰兴的银杏真多!生2:我们家乡的物产很丰富。
生3:我们家乡泰兴很美,城市建筑风格独有。
……师: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美名吗?(银杏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师:家乡泰兴有这么多的美誉,我们有必要宣传自己,并邀请人们来泰兴作客。
(板书课题:请到我的家乡来)(生齐读)。
[设计意图:课首播放《泰兴颂》,激昂的歌声及迷人的景色,让学生为之陶醉,并发出感叹,总结家乡“三项美誉”,让学生对家乡概况有所了解,初步激发其爱乡之情。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的手拉手伙伴(陕西省勉县的同学)接受我们的邀请,就要来泰兴了。
我们该用什么方式接待他们呢?生1:带他们游玩家乡美丽的景点。
生2:请他们品尝我们家乡的特产小吃。
生3:带他们到我市最繁华的鼓楼步行街游逛购物。
……(师相机板书:风光景点,特产小吃)师:我们现在把听课的老师当作来自陕西的客人,请你来做导游,好吗?[设计意图:将听课老师假设为来自陕西的客人,让学生做导游,设置了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引发了学生的责任心,增强主人翁意识。
]活动一:介绍家乡的文化遗址,旅游景点/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CC%A9%D0%CB%C2%C3%D3%CE%BE%B0%B5%E3师:小导游们想带客人们去哪些地方游玩呢?(学生黑板前介绍家乡的文化遗址,旅游景点,并出示相关录像、照片:庆云寺、仙鹤湾风光带、古银杏森林公园、鼓楼中心广场、襟江书院、朱东润故居、黄桥东进纪念馆、泰兴新公园、仿古一条街、杨根思烈士陵园、泰兴新区……[设计意图:让学生上台介绍家乡景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现场交流,给每个学生一个充分实践、展示的机会,从而大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的介绍真精彩,家乡的风光景点十分优美,(板书:优美)有许多值得一玩的地方。
但百闻不如一见,课前我们“寻泰兴之美”摄制小组还为我们摄制了一组录像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观看“寻泰兴之美”摄制小组的录像。
[设计意图:将学生课前亲自拍摄的录像在课上播放,进一步体现了实践性。
]活动二:设计旅游路线师:客人们只能在泰兴逗留一天,我们要事先做好准备,为他们制定好“一日游”的行程安排。
这儿有一张行程安排表,大家看看时间、项目以及路线安排是否合理。
生1:现在天亮得比较早,7:00出发太晚了,可改成6:30,这样中午热的时候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师将7:00改成6:30)家乡“一日游”行程安排表生2:奎文阁就在仙鹤湾里面,没有必要分开来。
(师将“奎文阁”划去)生3:我发现安排的路线是由南向北的,没有走重复的路。
……师:制作一份合理的“家乡‘一日游’行程安排表”要注意什么?生:时间是否合理,路线是否恰当。
师:对,在确定旅游路线时,我们先要确定去哪几个地方,然后想想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最后才能决定。
师:各位小导游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张?(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制作,然后交流)[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设计“家乡‘一日游’行程安排表”,把课堂变成了生活中的情境。
]活动三:品尝家乡的特产、小吃/produce/index1417.html师:我们让客人们玩好还不够,还可以请客人们品尝家乡特产,有哪些可供选择呢?(学生边出示相关图片、照片、录像边介绍,银杏、宣堡小馄饨、曲霞汤包、黄桥烧饼、桂香糖……然后分送相关食品给听课“客人”品尝。
)师:知道吗?著名作家周作人曾经写过一篇关于他家乡小吃的文章《故乡的野菜》。
(配乐让学生朗读)师:这篇文章写得美吗?课后同学们找些时间也写写我们家乡的特产、小吃。
[设计意图:以三句半、口诀、歌曲、传说等形式介绍家乡的特产小吃,并请客人品尝特产小吃,学生在快乐有趣的活动中了解、认识了更多的家乡特产小吃,效果非常好。
通过“美文欣赏”把学生的感情升华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四:家乡的特产、礼品送给你师:时间过得真快,一天的游览结束了,客人们要回陕西了,作为小主人,我们可不能让他们空手回去,那怎么办呢?生1:我们可以送客人们一点家乡特产。
生2:我想把手抄报送给客人们,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泰兴。
生3:画一幅我们家乡的风景画送给客人。
……(学生将自己准备的礼物分送。
)[设计意图:通过挽留客人、及当场赠送、展现学生制作的手抄报,体现出已将爱乡之情落实到行动中去。
]本课总结。
师:同学们,本课就要结束,你有什么感想?想对客人老师说些什么吗?生1:我为自己是泰兴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生2:我要认真学习,将来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家乡。
生3:我们的家乡能这么美丽富绕,是因为我们泰兴人民的勤劳、智慧,今后我会更加认真学习,将来挣更多的钱来建设我们的家乡,走更多的地方去宣传我们的家乡,像朱东润和杨根思一样成为泰兴人民的骄傲。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说感想让孩子们的爱乡之情自然流露,让课堂气氛再次掀起高潮。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从这些孩子身上我们看到泰兴更美好的明天。
]教学反思:《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反思一、结合教学目标,灵活使用教材,激发主人翁意识。
《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设置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特产,从中体会家乡的可爱,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材以给“手拉手”活动的伙伴当导游为主线,开展系列活动。
教学中教者能根据教学实际,从远道而来的游客引入,自然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用“客人老朋友好多都是第一次到泰兴,作为泰兴的小主人你可以为客人们做些什么?”这个问题激发起学生小主人翁的使命感,接下来,教者就围绕“看看我的家乡景”这一重点引导学生开展他们喜欢的“家乡一日游”活动。
在动手安排“家乡一日游”的行程这一环节,教材列举的游览日程安排及旅游线路图,学生很陌生,教学时改用“泰兴一日游”的一日行程安排及线路图作为学生范例;在旅游同时我们需要水和食物,将“我的家乡特产”很自然的穿插到设计旅游路线后展示,并准备了真正的食品,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活动,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教学中“设计一日游行程安排及旅游线路图”这一活动中,教者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动手设计,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个难点。
首先,教者选择以“泰兴一日游”的日程安排作为范例,引导学生观察设计线路,说说不合理的地方,从而引导学生明白设计旅游路线的要求:(1)时间安排是否合理?(2)路线安排是否顺道?为下面的“学生评价”提供了内容与标准。
第二,增强学生小组合作、团结协作的意识,让他们从中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收获与快乐。
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给各小组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再通过合作完成设计任务,设计科学合理。
同样,在“办家乡小报”活动中,教者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巡视过程中给学生以信心,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给他们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三、展示活动成果,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最后一个环节,小客人们要回家了,通过小主人翁挽留客人、及当场赠送、小礼物(特产之类)、展现学生制作的手抄报,体现出同学们的爱乡之情,并已将爱乡之情落实到行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