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数学教学案例-小数的性质_人教新课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优秀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f6b89c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65.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能够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3、通过观察、测量体验小数与生活的关系。
4、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5、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小数学概念。
2、小数表示形式。
3、理解小数的含义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米;2、教室窗户的宽是米;3、一份汴梁晚报价格是元4、每度电的价格是元。
5、一棵包菜的重量是千克。
6、奥运冠军刘翔的身高是米,体重是千克。
问题思考:为什么在这些地方需要用小数来表示?引导学生在读一读这些小数,在读的过程之中,如果有错误,教师当即指导。
问题:1、这些都是小数,你知道关于小数的哪些知识呢?2、关于小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3、今天我们就进一步研究小数的意义。
(揭示课题)这样的设计在于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新授部分1、米表示什么意义?谁来说说(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完整说:刚才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分米,就是1/10米,还可以写成米。
谁也来就像这样完整说一说。
师:这就是米的意义。
对照板书中的分数和小数,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思考后再交流,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反之,一位小数也可以用十分之几表示。
问题:十分之五等于多少?等于多少?我们过去三年级所认识的米、米以及米都是表示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得到的分数,那么1米还可以平均分成多少份呢?每份长1厘米,就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米.问:谁愿意再来说说米的意义。
学生完整地说出: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1厘米,就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米。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1 小数的性质|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1 小数的性质|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4642075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a.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1 小数的性质|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的4.2.1节,主要讲述小数的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掌握小数的基本概念,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小数与整数的转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掌握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能够进行小数与整数的转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小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小数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技巧。
3. 小数与整数的转换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小数点模型、小数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小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受小数的性质。
2. 探究小数的性质: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小数的性质,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
3.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 小数与整数的转换: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小数与整数的转换方法,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小数的性质、加减乘除运算和转换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运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运算方法。
可以设计如下:小数的性质:1. 小数的每一位代表的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等。
2.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与整数类似,注意小数点的对齐。
3. 小数与整数的转换方法:整数部分不变,小数部分按位转换。
小数的运算:加法: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到高位,进位要记得加到下一位上。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5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4539b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d2.png)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知道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认识这个数么?(出示卡片5)老师会变魔术,我能这个数变大,在它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5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扩大了10倍。
师:我还能让它变大,现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的数和“5”相比,末尾添了几个“0”,它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末尾添了2个“0”,扩大了100倍。
师:那我们能让它变小么?生:把末尾的“0”去掉。
师:现在去掉一个“0”,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再去掉一个“0”呢?生:略。
师:看来在整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数也随之扩大或缩小。
那再看看这个数“0.5”,我在这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这个数会变么?生:不会变。
师:那我再添上一个“0”呢?生:还是不变。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略。
师:所以你认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板书)这只是你的猜测,所以老师先在后面打上一个问号。
刚刚某某同学说的只是一个个例,不具有普遍性,那如果要证明它具有普遍性,该怎么办呢?生:验证。
新人教版(新插图)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3课时 小数的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插图)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3课时 小数的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3974d4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b.png)
第3课时小数的性质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2、学生学会利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改写。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正确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
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0.3是()个十分之一;0.30是()个百分之一;0.123是()个千分之一二、新课学习师:在商店里,商品的标价经常写成这样:(课件显示)这里的2.50元和8.00元各表示多少钱呢?2.50元和2.5元,8.00元和8元有什么关系呢?1、理解小数的性质。
(1)例1 比较0.1m、0.10m和0.100m的大小。
启发提问:①0.1m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1个十分之一米,1分米)②0.10m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 (10个百分之一米,10厘米)③0.100m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 (100个千分之一米,是l00毫米)④观察1分米、10厘米、l00毫米它们的长度怎样?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它们的长度是一样的)可以得出: (0.1m=0.10m=0.100m。
(板书)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3个小数。
①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②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2)例2 比较0.3和0.30的大小。
启发提问:①0.3表示几个几分之一?左图应平均分成多少份?用多少份来表示?(3个,平均分成10份,用3份来表示。
)②0.30表示几个几分之一?右图应平均分成多少份?用多少份来表示?(30个,平均分成100份,用30份表示。
)③两个图形所占面积大小怎样?(移动投影片,学生易看出0.3=0.30)④为什么这两个数相等?讨论后得知:10个是1个,30个是3个,所以这两个数相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等式,从右往左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启发学生归纳出:在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三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31a89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7.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教学内容:小数的性质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末尾有0的小数化简,把一个数改写成含有指定位数的小数。
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
教具准备:①画有教科书第55页上商品标价图的挂图或投影片。
②画有教科书第55页例1中米尺(没有其它图字)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③画有教科书第55页例2中图(没有图字也没有铺色网)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④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些纸,纸上画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分米=()厘米=()毫米1元=()角=()分3米=()分米=()厘米5元=()角=()分(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量的大小0、5米○0、6米0、4米○0、2米0、21元○0、09元0、5元○0、38元二、学习新知教师出示画有商品标价图的挂图(或投影片)。
教师:我们在商店里,常常看到商品的标价,比如这副手套的标价是2、50元(教师在黑板上板书2、50元),这条毛巾的标价是3、00元(同样板书在黑板上0),谁能说一说这里的2、50元、3、00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指名让学生回答。
教师:那么,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呢?(指标价)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些小数的新知识,就能解决定个问题。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1、学习例1。
教师出示画有米尺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教师:这段米尺的长度是多少?1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几分之几米?十分之一米写成小数是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投影片上板书(如教科书上的写法)。
教师:1分米还可以用哪个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10厘米用米作单位是几个几分之一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1分米还可以用哪个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100毫米用米作单位是几个几分之一米?教师: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同桌的同学可以先讨论一下。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意义和加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意义和加减法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a9c5b6376baf1ffc4fadf6.png)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意义和加减法教学目标:1.巩固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
2.小数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
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及验算。
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复习将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要求掌握好单位间的进率和小数点的移动)。
将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4.小数的简算(复习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连减的简算方法)。
5.解决问题(复习购物小票的填写方法)。
二、复习小数单位改写、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1.复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师:想—想,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如何应用这个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缩小它的1/10、1/100、1/1000……练习:12.376÷10=( )×100=( ) ÷1000=( )2.复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练习: 2.37米=()厘米 1.46米=()毫米5070千克=()吨 6.5吨=()千克1吨25千克=()吨 52米4厘米=()米教师提问:这些题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还是从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几位?通过上面的改写,再想一想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低级单位的单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复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这个方法与以前学的名数的变化有什么联系?3.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
练习:345670000千米=()亿千米≈()亿千米(保留二位小数)教师:想—想,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该怎样求?与求整数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取近似值时,小数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小数的性质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小数的性质_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fbe0f56afd0a79563c1e72f1.png)
[学法尝试:我从左往右 看,小数的后面添上了一 个0、二个0,小数的大小 不变.从右往左看,小数 的后面去掉了一个0、二 个0,小数的大小不 变.是说小数的后面添上 0较好还是小数的末尾添 上0较好呢?添一个0可以, 添多个0可以吗?]
学生独立总结.
同位相互探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总结.
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总结.
第58页“做一做”:先涂色,再比 较大小.
学生独立总结.
运用性质.
学生独立总结.
根据小数的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可去掉小数末尾的0,这叫做小数化简.
出示例2:化简下面的小数:0.70 105.090 0
学生独立总结.
学生尝试化简,说一说化简的思 路.
0.31
0.70 4.08 0
小
数 ,
、
又
不 改 变 每 个 数 的 大 小 怎 么 办 ?
各 是 几 位 小 数 ? 改 写 成 三 位
出 示 例
根 据 需 要
:也 把可 下以 列在 各小 数数 写的 成末 三尾 位添 小上
数 :
.
哪 些
不 能 去 掉这 ,个 为数 什哪 么些 ?可
去 掉 ,
0
0
03
实践应用
实践应用
学生独立练习,说一说你是怎样 想的.
学生独立总结.
阅读教材第58页,轻声地读一读 小数的性质.
学生独立总结.
探究能把小数的末尾说成小数的后面吗?举例说 明.
学生独立总结.
把握小数的性质应注意从位置 (小数的末尾)、变化情况(添 上“0”或去掉“0”)、结果 (大小不变)三个方面理解小数 的性质.
学生独立总结.
注意只有小数才具有这样的性 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2《小数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2《小数的性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835935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e.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2《小数的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数的性质》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小数的性质,掌握小数的化简方法,以及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这一章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之前,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简单的计算方法,但对于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能用小数表示物品的质量和长度等。
2.让学生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相关的PPT课件,辅助教学。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具体的实例,如物品的质量、长度等,用于教学。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引入小数的性质,如“一件衣服的重量是2.5千克,如果把它分成5份,每份的重量是多少千克?”。
让学生思考并解答,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用具体的实例进行解释和演示。
让学生跟随讲解,理解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实例材料进行实践,如“一张纸的长度是2.5分米,如果把它切成5段,每段的长度是多少分米?”。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小数的性质》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小数的性质》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29b93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1e.png)
能力目标
掌握小数的基本性 质,理解小数末尾 0的省略规则。
能够运用小数的基 本性质进行小数的 大小比较和单位换 算。
培养学生的观察、 分析和归纳能力, 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 学的兴趣和热
爱
增强学生对小 数性质的理解
和应用能力
引导学生主动 参与数学活动, 体验探究的乐
趣
培养学生的合 作意识和交流
05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的基本性 质,理解小数点位 置移动引起小数大 小变化的规律。
能够运用小数的基 本性质进行简单的 小数化简和改写。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 数学思维能力,体 会小数在实际生活 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变化的关系。
掌握小数性质的应用:利用小数性质进行化简和改写。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学目标:掌握小数的性质,能 够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单位换 算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 究小数的性质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观 察、猜想、验证等环节自主 探究小数的性质
情境创设:通过实际情境引 导学生进入小数性质的学习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 组讨论,共同探讨小数性质
区分小数性质与分数性质的异同点。
实际应用中的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小数性质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长度、质量、货币 等的单位换算。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小数的理解程度 作业和测验:布置作业和测验,检查学生对小数的掌握情况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对小数的思考和交流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和不足之处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小数的性质》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小数的性质》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fb8f1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3.png)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小数的性质》精品教案第一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小数的性质》精品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小数的性质》精品教案1、[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第一课时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小数,形成了一定的概念。
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小数基础上建立起小数性质这个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小数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人教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要求和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A、认知目标: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B、能力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C、情感目标: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我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本身转化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立足于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让学生掌握认知目标,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能力目标。
3、教学重难点A、教学重点: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B、教学难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4、教学准备:教学中要用到多媒体课件。
5、说教法、学法A、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以故事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交流,用知识去大胆创新。
B、学法: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过程中我注重了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综合实践、学以致用,质疑问难、全课小结。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创新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创新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32885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a.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创新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创新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共有“五个板块”的内容: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与单位换算和小数的近似数,其中小数的意义的理解是本单元的关键。
这一单元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而且知识点比较散,所以这一单元的复习有一定的难度。
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平时的作业情况,笔者出了相应的前测卷,了解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过前测分析,发现:本单元知识学生的错误主要集中在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近似数和小数与单位换算这三块内容,其中学生对小数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很不乐观,情况如下:图1第一幅图的错误率居然达到了25、53%,第二幅图的错误率是36、17%,图2的错误率也是25、53%。
图1第一幅图和图2的错误率是我没有预想到的,测试前我以为这样的基本的题、常见的题,学生的掌握情况会比较好,但是前测的结果让我吃了一惊。
图1第一幅图错误的学生大部分填了1、4,第二幅图大部分填了0、3。
细细分析图1这么高的错误率,我们会发现:学生只是关注到了涂色部分的份数而没有关注到分成的总份数,实质上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没有真正地理解。
至于图2,我发现学生说不出1到2这一大段表示多少,也就是说学生对这样的题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后去做,有些无从下手。
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知识,沟通小数和分数、小数和整数之间的联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2、通过介绍0.3、分析错例、猜数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复习与整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在学习中,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到表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整理和练习,巩固本单元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整理和练习,对知识的进一步领悟。
教学预设:一、梳理知识1、回顾知识。
(1)揭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小数的性质》四年级数学教案五篇
![《小数的性质》四年级数学教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c7b68b31126edb6e1a108d.png)
《小数的性质》四年级数学教案五篇你知道小数么?你知道小数的性质有哪些么。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小数的性质》四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小数的性质》四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教材第38、3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第1、2、3、4题。
教学目的:1. 引导学生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3.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教学难点: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里一种雪糕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价钱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二、出示课题,提出目标。
1.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3.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三、自学尝试,探究新知。
1.出示尝试题(1)1、10、100这三个数相等吗?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2)你能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3)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说明什么?(4)“0.1米= 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从右往左看又怎样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学生自学课本38页后尝试练习并讨论。
(5分钟后全班交流)。
3.根据自学情况引导讲解。
四、拓展练习,验证结论。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2.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越好)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小数的性质》(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小数的性质》(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022db29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d.png)
教案:《小数的性质》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能够正确地读写小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态度。
教学内容:1. 小数的定义和读写方法2. 小数的性质3. 小数的计算和应用教学重点:1. 小数的性质2. 小数的计算和应用教学难点:1. 小数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2. 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练习题或练习本3. 小数的相关教具或实物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整数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 引入小数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小数与整数的区别和联系。
二、小数的定义和读写方法1. 给学生讲解小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的数。
2. 给学生讲解小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小数。
三、小数的性质1. 给学生讲解小数的性质,包括小数的位数、小数点的位置和小数的意义。
2. 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小数的计算和应用1. 给学生讲解小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 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小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巩固练习1. 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小数的性质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
六、总结和布置作业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小数的性质和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2. 布置一些作业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和巩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小数的性质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对小数的理解和应用。
小数的性质(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小数的性质(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fec4b8c4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89.png)
小数的性质(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够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够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
2. 教学难点:小数的性质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对小数性质的学习。
例如,出示两个小数,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的大小与它的哪些方面有关?2. 探究小数的性质(1)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的特征,如小数点、小数位数等,让学生发现小数的性质。
(2)通过举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
例如,给出几个小数,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小数点位置和数位变化,总结小数的性质。
(3)引导学生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
例如,给出两个小数,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改写,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 小组讨论与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小数,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改写,并比较大小。
然后,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4. 巩固练习出示一些小数题目,让学生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改写和大小比较,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小数的性质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小数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请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小数实例,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改写和大小比较,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小数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案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e236e08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4.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案1一. 教材分析《小数的性质》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小数的定义、小数的位数、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小数的基本性质。
本章内容是对小数的基础知识的系统的介绍,为后续的小数运算和小数应用题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数能力和对整数的认识,但是对于小数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定义和性质,能够正确地表达小数。
2.能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位数和计数单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小数的位数和计数单位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具体的问题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或者黑板。
2.实例和道具。
3.小数点卡片或者小数点贴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比如“小明有1.2元钱,他想买一些0.3元一个的铅笔,他最多能买几支?”来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的概念和性质。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小数的定义和性质,小数的位数和计数单位,以及小数的基本性质。
同时,通过具体的实例和道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的操作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小数的认识和理解。
比如,让学生用小数点卡片或者小数点贴纸,标出给定小数的位数和计数单位。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小数的认识和理解。
比如,让学生分组讨论和总结小数的性质,然后进行分享和交流。
5.拓展(10分钟)通过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深化对小数的认识和理解。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8bb13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3.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的:1、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2、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3、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2、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三、教学准备:米尺、表格纸、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直入新课教师: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还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度能有多少?2.大家估计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来验证一下。
学生:实际测量。
教师: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学生:汇报预设,学生1: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20厘米。
学生2: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米2分米。
……教师:课桌的长度如果以米为单位就是1.2米。
(1)在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
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2)认识小数吗?在哪儿见过小数?(3)出示课件超市的商品价格,书店的书本价格。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在进行测量和记录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得不到整数结果,从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感受小数产生的必然性。
)(二)实践入手,探究意义1.认识一位小数。
教师:各小组观察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长?学生:1分米。
教师:把1分米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分数怎么表示?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想法。
十分之一米教师引导学生回答:1分米,也就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1米。
教师:3分米,7分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应该怎样表示呢?小数呢?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1 小数的性质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1 小数的性质 -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82ca53d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5.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1 小数的性质 -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小数的性质,包括小数的定义、意义、表示方法以及小数的四则运算。
教学内容将围绕小数的性质展开,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小数的特点和运算规则。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定义和意义,掌握小数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进行四则运算的能力,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小数的性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小数的定义和意义,特别是小数点的位置和小数位的含义。
2. 小数的四则运算,特别是小数的乘除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黑板,展示小数的定义、意义、表示方法和四则运算的例子。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进行练习和笔记。
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小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 讲解小数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理解小数的表示方法和含义。
3. 例题讲解- 通过具体的例题,展示小数的四则运算,让学生掌握小数的运算规则。
4. 课堂练习- 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对小数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5. 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小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板书设计1. 小数的定义和意义2. 小数的表示方法3. 小数的四则运算4. 例子和练习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对小数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2.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观察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小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定义和意义,掌握小数的表示方法。
同时,要通过例题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要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对小数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重点细节:小数的性质与运算规则详细补充和说明小数的性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对小数概念的理解,还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正确进行小数运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86572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e.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案第【1】篇〗我这节课执教的是《小数的性质》,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范畴,从教材编排逻辑体系来看,这节课是建立在学生三年级学过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及本单元又学习了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基础上学习的,根据《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要求是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感悟分数小数计数单位;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经历探索简单规律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学业要求:能直观描述小数和分数,能比较简单的小数大小和分数的大小;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形成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并倡导我们新课标里知识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为此,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小数的性质,理解道理,能够表述小数的性质,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
2.通过转化、数形结合、并结合小数数位顺序表理解小数的性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体会学有价值的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为了有效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教学中着力体现以下几点:一、读中感悟,培养数感。
学情不是很了解,通过4个小数的读,了解学情,也是由浅入深的导课,并初步的发现规律。
二、以生为本,注重生成。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在教学突破重难点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0.3为什么等于0.30,教师只是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及时发现和了解学生的需要,也在及时调整教学过程。
让学生主动探究,加单位,以米或者元为单位也就是单位换算,和课本中例1探究是一致的;画图法分析,图形结合,有的是线段图,有的是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100份,取其中的3份、30坟,很自然的迁移到数的组成分析;还可以利用数位顺序表逐位比较。
《小数的性质》(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小数的性质》(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1951d51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7.png)
《小数的性质》(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小数的性质》。
一、教学内容我们选取了教材第37页的内容,主要包括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一性质进行小数的简写和改写。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小数的性质,掌握小数的简写和改写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与小数大小不变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在课堂上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小数呢?”学生们积极举手回答,有的说:“我在超市看到过商品的价格标签上有小数。
”有的说:“我在家里量牛奶的时候,妈妈用的量筒上有小数。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的存在。
2. 知识讲解:3. 例题讲解:我出示例题:2.3和2.30是相等的,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理解小数的性质。
然后,我再出示例题:将3.2改写成小数点后有两位的小数,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答案:3.20。
4. 随堂练习: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简写和改写,巩固所学知识。
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小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一性质进行小数的简写和改写。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数的性质:1. 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2. 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将下列小数进行简写或改写。
(1) 3.25 → 简写为:________(2) 4.50 → 改写为:________答案:(1) 3.25 →简写为:3.25(2) 4.50 → 改写为:4.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的存在,然后通过讲解、例题、练习,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一性质进行小数的简写和改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二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 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师:如果是四位小数呢?
生:表示万分之几,……
分析:
01
把生活情境中的数学抽象为纯数学。
把生活情境 中的数学抽 象为纯数学。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只有用逻辑关系建立结构,它才成为数 学,而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 在实际的教学中,“当然从最低的层次开 始,也就是对非数学的内容进行数学化,以保证数学的应用性,同时还应 进行到下一个层次,即至少能对数学内容进行局部的组织。”在弗赖登塔 尔看来,没有数学化就没有数学,对数学的教与学,也就围绕着数学化来 展开。执教者根据这一理论,组织了教学,让学生亲历了数学化的过程。 在结合一些实际生活经验,如物价、量身高等内容让学生感受小数是如何 产生的之后,运用课件这较为直观的手段,引导学生观察米尺的1分米, 也就是1/100米,化为小数0.1米,进而引出1/10米=0.1米、3/10米=0.3 米、7/10米=0.7 米、5/10米=0.5米……接着抽象出1/10=0.1、 3/10=0.3、7/10=0.7、5/10=0.
02
师:1厘米是1/100米,就是0.01米。 那么请你推理一下7/100米、 13/100米、75/100米各是几厘米? 可以用小数怎样表示?
04
师:对。0.07米、0.13米、0.75
米各有几个0.01米或1/100米。
06
师:如果是7/100、13/100、
75/100可以用什么小数表示?
《小数的产生与意义》教学案例
06
0.001米。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确定一个毫米的刻度分别用分数与
小数表示。(学生小组气氛热烈。)
《小数的产生与意义》教学案例
01
汇报:9毫米=9/1000米=0.009米; 998毫米=998/1000米=0.998米; 550毫米=550/1000米=0.550米; 97毫米=97/100米=0.097米。……
01
生:0.07、0.13与0.75。
03
师:0.07、0.13与0.75各有几个
0.01?生:(略)。
05
三位小数的教学:
02
板书:7/100=0.07、
13/100=0.13、75/100=0.75
04
师:谁能例举象这样百分之几是多 少的小数?并说一说它有几个0.01
或1/100?
师:1毫米是1/1000米,也就是
练习:
横着看,在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后面画“√”
(28+16)×17 28×7+16×7 ( ) 15×39+45×39 (15+45)×39 ( ) 74×(20+1) 74×20+74 ( ) [ ] 40×50+50×90 40×(50+90) ( )
练习:
解决实际问题:用两种不同的 64米
F
师:如果是1/10、3/10、7/10、5/10分别可 以用什么小数来表示?
《小数的 产生与意 义》教学 案例
0 1
生:1/10=0.1、 3/10=0.3、 7/10=0.7、 5/10=0.5
0 2
师:0.3、0.7、 0.5分别有几个 0.1?谁还能例 举别的?
0 3
生:(略)
0 4
板书:1/10=0.1 3/10=0.3 7/10=0.7 5/10=0.5
《小数的产生与意义》教学案 例
演讲人
2021-01-09
《小数的产生与意义》教学案例
• “小数的产生与意义”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难于理解,是在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是教科书上第一次出现的学习内容。虽然四年级的小学生对小数有一定 接触与了解,如商品价格等,但较为零碎的,是生活中的数学,缺乏提升与概括。如 何从生活的数学进行提炼为数学知识,我的做法是:
05
谈话导入:
数学课上,我们要经常进行计算,计算时不仅要计算得快,而且要做 得——正确。
引入:老师手中有1组题目,南北两小组分别进行比赛
谈话导入:
出示:1、(12+18)×16 12×16+18×16 公平吗?那我们再来一次
(125+8)×8 125×8+8×8 学生依次回答,师把答案写在算式旁边。
03
在数学化中获取数学思想。
在数学化中获取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灵魂”,它隐形于知识的形成过程 之中,是数学活动中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内在规律的理性 认识,是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的高度概括总结。学生在掌握 数学概念、原理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思想,反过来数学思想又 帮助了学生理解与解决数学问题。不管是以实物操作上升到 模型化,还是由模型化的知识回到现实中,我想要有一个适 合小学生探究学习的数学情境,在这情境中探究学习,获取 知识的同时获取了数学思想方法。如上述小数意义的教学是 以“米尺”为情境,采用课件显示:3/10米=0.3 米, 9/1000米=0.009米等,这样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由分 数转换为小数,感受等值替换的数学思想。这样,为今后学 习用“等量关系”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11
分析:
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 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 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 是学生较难理解和叙述的定律。因 此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上,我结合新 课标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本地区的具 体情况,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 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 学习知识。
生:可以写为0.1米。因为1角是1元的1/10,写为0.1 元。1/10米是1分米同样的道理写为0.1米。
师:谁有不同的想法?
生:1 分米就是1/10米,也就是0.1米。
师: 1分米就是1/10米,也就是0.1米。(出示米尺,用 红色标示: 1/10米=0.1米。)
师:3分米,就是几分之几米? 用小数怎样表示?
把生活情境中的数学抽象为纯 数学。
5……这种数学活动,让学生亲历 了从生活数学抽象出纯数学,也 就是学习者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 发,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有关 数学结论的过程。这样学生从具 体内容中抽象出的数学知识,理 解深刻,掌握牢固。
02
在数学化中掌握学习方法。
在数学化中掌握学习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不教目的,就得让学生 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执教者在让学 生学习几个特殊的小数后就由学生运用推想来 举例,并通过课件来验证;在让学生学习三位 小数时,讲清三小数表示,并 表述其意义,接着让学生概括小数的意义,在 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特点。整个过 程,让学生在直观感知——推想——例证— —概括中学习,学得主动,掌握了知识,获得 了联想、例举、推理概括的学习方法。
《小数的产生与意义》教学案例
A 生:直接说3/10米。
B
师:同学们,你们能自己举例吗?(这时同学 纷纷举手。)
C
生:7/10米等于0.7米,就是7分米。7分米就 是7/10米等于0.7米。
D 生: 2分米就是2/10米,也就是0.2米。……
E
板书:1/10米=0.1米 3/10米=0.3 米 7/10米 =0.7 米 5/10米=0.5米……
学生汇报,板书猜想。
(a+b)÷c=a÷c+b÷c
……
08
综合练习,应用规律。
综合练习,应用规 律。
和平路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学 生人数情况如下表。 五年级和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多少人?
09
总结回顾
总结回顾
今天你掌握了什么 新的知识?
10
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26页
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 26页
《小数的产生与意义》教学案例
生:3分米就是3/10米,
1
也是0.3米。
师:3/10米有( )个1/10
米,0.3米有( )个0.1米。
2
出示:3个0.1米=0.3米。
3
生:3/10米有3个1/10米,
0.3米有3个0.1米。
4
5
生:0.3米有3 个1/10米,
也是3/10米。
6
师:0.3米用分数为表示 可以怎样说?
0
0
5
6
二位小数的教学:
师:1厘米是几 分之几米?可以 用什么小数表示?
《小数的产生与意义》教学案例
01
生:1 厘米是1/100米, 1/100米
=0.01米。
03
生:分别为0.07米、0.13米、
0.75米。
05
生:0.07米有7个0.01米;0.13米 有13个0.01米;0.75米有75个
0.01米。
练习: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 运算符号。
横着看,在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 后面画“√”
解决实际问题:用两种不同的 64米
练习: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42+35)×2=42×□+35×□ 27×12+43×12=(27+□)×□ 15×26+15×14=□○(□○□) 72×(30+6)=□○□○□○□ ☆×△+☆×6=□×(□+□)
刚才我们做的这些题目,为什么他们算得比较快,你发现了吗? 你们能不能仿照老师的形式来出两道题。
06
归纳验证规律
归纳验证规律
学生汇报自己发现 的规律。
归纳验证规律
教师小结规律,并提问:是不是类似这样的等式都成立 呢?
归纳验证规律
提问:你能不能用一条算式表示这 所有的等式呢?
归纳验证规律
得出规律,揭示课题。
• 教学实录: • 在学生汇报调查商品价格并通过量身高了解小数是如何产生的之后,出示米尺。 • 一位小数的教学: •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每份是几分之几米? • 生:每份是1分米,也是1/1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