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合集下载

安全工程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安全工程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教训总结:总
职业毒害事故
结事故教训,
进行调查,分
制定改进措施,
析事故原因和
防止类似事故
教训
发生
01
02
• 调查程序:按照事故调查规
• 改进措施:针对事故原因和
定进行调查
教训制定改进措施
• 调查内容:调查事故原因、
• 预防机制:完善职业毒害防
责任、影响等信息
护措施,提高事故预防能力
06
安全工程职业毒害防护法律法规
• 风险评估:定期进行职业毒害风险评估,调整预防和控制措施
• 事故应急:加强事故应急处理能力,确保职业毒害事故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04
安全工程职业毒害检测与评估
毒害物质的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根据毒害物质的性质和种类选择相应的
检测设备的选用:根据检测需求和条件
检测方法
选择合适的检测设备
• 化学检测方法:如气相色谱法、高效
国内外职业毒害防护法律法规体系
国内法律法规:包括宪法、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

国际法律法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国
际劳工组织等国际组织发布的相关公约
和建议书
• 宪法: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为职
•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职业毒害防护指
业毒害防护提供基本法律保障
南和准则,为各国提供技术支持
• 劳动法:规定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 人员疏散:根据疏散方案组织人员进行疏散
• 事故调查: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和教训
应急预案:制定职业毒害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程序和责任
• 事故报告:规定事故报告程序和时限
• 紧急处置:明确事故应急处置方法和措施
• 人员疏散:制定人员疏散方案和路线

化工安全工程概论课件:第5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1)

化工安全工程概论课件:第5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1)

第五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3.中毒者急救准备 救护人员进入现场后,应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 通风良好的地方。松解患者衣领、腰带,并仰卧,以保持 呼吸道通畅。同时要注意保暖。 迅速脱去被毒物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等。用大量清 水或解毒液彻底清洗被毒物污染的皮肤。 若毒物经口入胃引起急性中毒,对于非腐蚀性毒物,应 迅速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或1%~2%的碳酸氢钠溶液 洗胃,而后用硫酸镁溶液导泻。对于腐蚀性毒物,一般不 宜洗胃,可用蛋清、牛奶或氢氧化铝凝胶灌服,保护胃粘 膜。 令中毒患者吸氧。若患者呼吸停止或心跳骤停,应立即 施行复苏术。
3.解毒和排毒措施 金属及其盐类的中毒,可采用各种金属络合剂, 如依地酸二纳钙及其同类化合物、巯基络合物以及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等,与毒物中的金属离子 络合生成稳定的有机化合物,随尿液排出体外。 注射和服用解毒剂 吸氧。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可立即吸入氧气,不但 可以缓解机体缺氧,对毒物排出也有一定作用。中 和体内毒物及其分解产物。 采用利尿、换血以及腹膜透析或人工肾等方法, 促进毒物尽快排出体外。
第五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2.呼吸复苏术 呼吸复苏术与心脏复苏术应同时进行。不进行呼 吸复苏术,人体组织缺氧,心脏复苏也无法成功。 口对口的入口呼吸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其潮气量 较大,适于现场急救。可以听到肺泡呼吸音为复苏 成功标志。 若有苏生器,采用苏生器自动进行人工呼吸更佳。
第五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第五章备 急性中毒发生时,毒物多由呼吸系统或皮肤进人体内。 因此,救护人员在抢救之前应做好自身呼吸系统和皮肤的 防护。如穿好防护服,佩带供氧式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 否则,非但中毒者不能获救,救护者也会中毒,使中毒事 故扩大。 2.切断毒物来源 救护人员进入现场后,除对中毒者进行抢救外,还应认 真查看,并采取有力措施,如关闭泄漏管道阀门、堵塞设 备泄漏处、停止输送物料等,切断毒物来源。对于已经泄 漏出来的有毒气体或蒸气,应迅速启动通风排毒设施或打 开门窗,或者进行中和处理,降低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 为抢救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第五章 工业防毒技术

第五章 工业防毒技术

(2) 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对毒性的影响: a、可流性:毒物(如在体液中)的可流性越大, 其毒性作用越大。 体液:血清、血液、汗液、骨液、脂肪、呼吸道 黏液 b、挥发性:越大,毒作用越大。 c、 分散度:颗粒越小,化学活性越大,其毒 性作用越大。
(3)毒物的联合作用:
环境中几种毒物都存在,起综合毒性作用 a. 相加作用。 b. 相亲作用。 C.化合物等。 d. 颉抗作用:综合作用于单个毒性:如氮和氨 联合 日常生活中注意:酒精可增加铅、汞、砷、 四氯化碳、甲苯、二甲苯、氨基、硝基苯、硝 化甘油、氮氧化物以及硝基氯苯等毒物的吸附 能力,故接触这类物质后不宜饮酒。
第二节:工业毒物的危害
一、 工业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有三种: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其中:最重要是呼吸道,其次是皮肤,经 过消化道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发生。 有些毒物,如三硝基甲苯、农药等,主要 经皮肤吸收。生产条件下,经消化道引起的中 毒较少,一般是由于意外事故如经口吸入或用 被污染手拿取食物和吸烟造成的 。
(4) 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0或LC0): 是指使全组染毒动物中全部存活的最大 剂量或浓度。 上述剂量用 表示: mg/kg. mg/m3. g/m3 mg/l mg—毒物的毫克数 kg—动物的体重 m3 —空气体积 一般毒物的急性毒性都用LD50来分级
3、影响毒性的因素:
工业毒物的毒性大小或作用特点常因其本身 的理化特性、毒物间联合作用,环境条件及个 体的差异等许多因素而异。 (1) 物质的化学结构对毒性影响: 各种毒物的毒性之间的存在差异,主要是基于 其分子化学结构不同。 如碳氧化合物中有如下规律: a在脂肪族烃类化合物中,其麻醉作用随分子 中的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
1994年初东莞一鞋厂发现7名女工得了“怪病”,病人周 围神经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破损害,被误为风湿病。后 经省职防院诊断,是正己烷中毒。 1996年8月深圳辉开电子厂发现76名工人双下肢无 力,部分工人不会走路,原因是该厂使用白电油作清 洁剂,这种清洁剂含有大量正己烷。企业和工人都不 知道白电油的成分,疏于防范,有的甚至用来洗手。 2000年9月东莞冠泰花纸有限公司印刷车间的8名 员工均出现了手脚麻木、四肢乏力的症状,很快就不 能行走,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经省职业病防治院诊断, 他们患的是“慢性正己烷中毒”。 2001年7月深圳市宝安区福永镇新日东电工厂26 名打工妹发现正己烷中毒,另有约200余名员工存在中 毒隐患。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Company Logo
四乙基铅
四乙基铅(tetraethyl lead)为无色油状略有水 果香味的液体。 易挥发、易溶于有机溶剂、脂肪和类脂质。 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 发明者:美国:小托马斯 米基利。 在密闭环境里清洗残液中含四乙基铅量较高 的油罐,在高温通风不良的室内使用乙基汽油, 在四乙基铅、乙基油或乙基汽油的生产和运输过 程中意外滴漏等,操作者均可在短期内接触大量 四乙基铅而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 性中毒。 解毒药:可用注射巯乙胺 。
Company Logo
乙二醇 乙二醇(Ethylene glycol) 别名:甘醇
沸点:197.5℃ 闪点:110℃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有甜味、粘稠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口服后急性中毒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重者迅速 产生昏迷抽搐,最后死亡;第二阶段,心肺症状 明显,严重病例可有肺水肿,支气管肺炎,心力 衰竭;第三阶段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肾功能衰竭。
LOGO
第五章 职业毒害 与防毒措施
第二节 毒性物质的毒理作用 一、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 1、化学结构对毒性的影响 化学物质的结构和毒性之间的严格关系,目 前还没有完整的规律可言。但是对于部分化合物, 却存在一些类似于规律性的关系。 (1)在有机化合物中,碳链的长度对毒性有很大 影响; a. 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强。 例如:戊烷<己烷<庚烷 b. 支链饱和脂肪烃的毒性低于直链饱和脂肪烃 的毒性。 例如:正庚烷<异庚烷
Company Logo
第二节 毒性物质的毒理作用
4、个体因素对毒性的影响 毒物对人体的作用,不仅随毒物剂量和环境 条件而异,而且随人的年龄、性别、中枢神经系 统状态、健康状况以及对毒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 而有所区别。 一般说,少年对毒物的抵抗力弱,而成年人 则较强;女性对毒物的抵抗力比男性弱。 例如:甲苯二异氰酸酯可诱发支气管哮喘; 接触二硝基氯苯、镍等可引起过敏性皮炎;

5第五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4

5第五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4

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案
• 1984年发生的印度博帕尔氰化物泄露灾难是历史 上最严重的工业化学意外,影响巨大。
• 死伤者数以十万计, • 直接致死:2.5万人 • 间接致死:55万人 • 永久残废:20多万人 • 对环境更造成难以补救的破坏
氯气泄漏氯气泄漏
2007年3月29日18时50分,江苏 省淮安市境内,一辆山东装有液 氯危险品的运输车,行至京沪高 速公路上行线103Km处,与一辆 货车相撞,导致运输车侧翻液氯 泄漏。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漏引发爆炸事故
事故原因
对本次事故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 条。
事故的原因是氯罐及相关设备陈旧;
处置时爆炸的原因是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按照原来 的事故处理方案,是让氯气在自然压力下通过铁管排 放,当专家组成员离开现场回指挥部研讨方案时,重 庆天原总厂违规操作,让工人用机器从氯罐向外抽氯 气,以加快排放速度,结果导致罐内温度升高,引发 爆炸。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漏引发爆炸事故
事故描述
2004年4月15日晚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工 人在操作中发现,2号氯冷凝器的列管出现穿孔,有氯气泄漏, 厂里随即进行紧急处置。16日凌晨2:00左右,这一冷凝器发 生局部的三氯化氮爆炸,氯气随即弥漫。当地政府当即组织 对工厂的其他氯罐进行排氯,但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爆炸。 厂内7个氯气罐均已开始泄漏氯气。
5.3 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2)氰化氢(HCN):无色、具有苦杏仁味,密度为空气的 0.94倍,熔点-13.4℃,沸点26℃,溶于水、乙醇和乙 醚,溶于水后生成易挥发的氢氰酸。HCN与体内氧化 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离子有很强的亲和力,与之 牢固结合后,酶失去活性,阻碍生物氧化过程,使组织 细胞不能利用氧,造成内窒息。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工业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气体职工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卫生工程防护措施的效用,体现以人为本,防止职工发生急、慢性中毒,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作业场所。

本规范的执行主体是各类含有有毒作业的工矿企业。

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本规范的规定为职工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第三条本规范主要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

第四条本规范主要对含有职业中毒危害的工作场所厂区平面布局和车间设备布置、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辅助卫生设施、防毒设备及设施中一般规定、毒物源控制、毒物排放控制、测试评价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了规定。

第五条本规范可作为拟建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对已建建设项目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依据。

第六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设计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章节,第七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篇章。

第八条凡涉及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卫生工程防护监督管理的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法规、条例、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第九条有毒有害作业。

有毒有害作业是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进行的作业。

第十条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所致的中毒性疾病。

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中毒三种类型。

大学化学与化工安全工程经典课件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大学化学与化工安全工程经典课件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大学化学与化工安全工程 经典课件第五章职业毒害 与防毒措施
本章介绍职业毒害的基本概念、常见职业毒害疾病和防毒措施,通过案例分 析和总结,为大家提供预防职业毒害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职业毒害概述
了解职业毒害的定义和类别、职业毒物的分类和基本性质以及空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
职业毒物的分类和基本性质
按其化学性质、毒性、毒量和作用部位的不同 可以分为35类。
氰化氢是一种无色剧毒气体,迅速吸
入会致窒息死亡,中毒症状主要是呼
吸系统、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症
5害粉
尘,侵入和积累在肺部而导致的职业
疾病,主要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等。
防毒措施
介绍职业病防治的基本措施和方法,预防职业毒害的基本原则,防护设施和装备的使用及维护,以及突 发情况处理。
职业病案例分析
如矽肺、煤工尘肺,需要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 引导工人正确佩戴防护设备,加强劳动保护监管, 提高健康意识。
总结与展望
总结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分析现状和问题,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现状和问题
职业毒害致病率和死亡率依然较高,将来的专 业工作者能力与需要不匹配,防护技术相对滞 后。
职业病防治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控制和消除危害源,早期 预警和预防也十分重要,拉长暴露时间可防 止过度中毒。
预防职业毒害的基本原则
包括从源头上发现、控制和管理职业危害, 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提高职业健康意识 和专业技能。
防护设施和装备的使用及维护
防护设施和装备的选择要考虑职业病的类型 和特点,同时平时也要注意设备的维护和管 理,定期维修和更换有磨损的设备。
突发情况处理
灾难和事故的发生不可避免,做好应急准备 和突发情况处理至关重要,包括扑灭火灾、 疏散人员和清理危险物质等方面。

化工安全工程概论复习题

化工安全工程概论复习题

化工安全工程概论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为什么说化学工业发展伴生的新危险?对安全有哪些新要求?答:(1)很多化工物料的易燃性、反应性和毒性本身决定了化学工业生产事故的多发性和严重性。

反应器、压力容器的爆炸以及燃烧传播速度超过声速的爆轰,都会产生破坏力极强的冲击波.(2)为了确保生产装置的正常运转并达到规定目标的产品,装置的可靠性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对过程物料和装置结构材料进行更为详尽地考察,对可能的危险做出准确的评估并采取恰当的对策,对化工装置的制造加工工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工安全设计在化工设计中变得更加重要;对工艺设备的处理能力和工艺过程的参数,要求更加严格,对控制系统和人员配置的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需要辨别危险,对危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优化的安全措施,对危险进行辨识和评价的安全评价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化工安全必须采用新的理论方法和新的技术手段应对化学工业生产中出现的新的隐患,与化学工业同步发展。

2.化学工业的危险包括哪些?如何提高化工生产的安全性?所谓危险性指什么?答:分析了主要和次要原因把化学工业危险因素归纳为以下九个类型:(1)工厂选址:a 易遭受地震、洪水、暴风雨等自然灾害;b 水源不充足c 缺少公共消防设施的支援d 有高湿度、温度变化显著等气候问题e 受邻近危险性的工业装置影响3.系统解剖方法主要内容是什么?安全系统工程是指什么?答:系统解剖方法的主要内容是对危险性进行严格检查,理论依据是工艺流程的状态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一旦与设计值发生偏离,就会出现问题或发生危险。

安全系统工程是把生产或作业中的安全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对设计、施工、操作、维修、管理、环境、生产周期和费用等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各种状态的危险特点及导致灾难性事故的因果关系,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评价,从而对系统的安全性做出准确预测,使系统事故减少至最低程度。

4。

危险状况测试、监视和报警的新仪器有哪些投入了应用?举例说明行业已采用消除危险因素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装置?答:应用方面:烟雾报警器、火焰监视器、感光报警器、可燃性气体检测报警器、有毒气体浓度测定仪、噪声测定仪、电荷密度测定仪和嗅敏仪。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要求措施要求规范(GBZT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要求措施要求规范(GBZT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工业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气体职工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卫生工程防护措施的效用,体现以人为本,防止职工发生急、慢性中毒,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作业场所。

本规范的执行主体是各类含有有毒作业的工矿企业。

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本规范的规定为职工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第三条本规范主要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

第四条本规范主要对含有职业中毒危害的工作场所厂区平面布局和车间设备布置、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辅助卫生设施、防毒设备及设施中一般规定、毒物源控制、毒物排放控制、测试评价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了规定。

第五条本规范可作为拟建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对已建建设项目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依据。

第六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设计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章节,第七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篇章。

第八条凡涉及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卫生工程防护监督管理的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法规、条例、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第九条有毒有害作业。

有毒有害作业是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进行的作业。

第十条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所致的中毒性疾病。

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中毒三种类型。

安全概论5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安全概论5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7
《化工安全概论》〈第五章〉
512
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与有效剂量
一、毒性物质概述 ☆ 二、毒性物质分类 ☆ 三、毒性物质有效剂量
按化学性质、用途和生物作用结合分类:
5. 窒息性惰性气体 6如. 有He机、毒Ne物、Ar、Kr、Xe、Rn。 7按. 农化药学类结毒构物可进一步分为脂肪烃类、芳香烃 类物腈机NH8类、、硫包如4.O染H、脂醇、括:、料杂环 类 有有HN2S及a烃 、 机环机OC中4O类类 醚 汞磷、3等间、、 类 、、HN。体羰卤 、 有有O3、代 醛 机基机、合化烃 类 锡氯HC成合类 、 等、l、树物、 酮 。有H脂氨 类等机F、、。基 、氟N橡及酰、aO胶硝类有H、、基、机K纤烃酸氮OH维化类、、等合、有
氨对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高浓度时可引起接触部 位的碱性化学灼伤,组织呈溶解性坏死,并可引起呼吸道深部 及肺泡损伤,发生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氨被吸收进入血 液,可引起糖代谢紊乱及三羧酸循环障碍,降低细胞色素氧化 酶系统的作用,导致全身组织缺氧。氨可在肝脏中解毒生成尿 素。
20
《化工安全概论》〈第五章〉
10
《化工安全概论》〈第五章〉
513
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与有效剂量
一、毒性物质概述 ☆ 二、毒性物质分类 ☆ 三、毒性物质有效剂量
剂量——响应关系是指毒性物质在一组生物体中 产生一定标准作用的个体数,即产生作用的百分率, 与毒性物质剂量之间的关系。
可据以。仍剂测以量定职—厂业—房性响空接应气触关中铅系铅为是的例制浓,定度考毒与察性一剂物组量质工卫—人生—尿响标液应准中关的δ-系依氨, 基乙酰丙酸含量超过5 mg·dm-3的个体的百分率之间的 关系。
12
《化工安全概论》〈第五章〉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资料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资料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工业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气体职工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卫生工程防护措施的效用,体现以人为本,防止职工发生急、慢性中毒,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作业场所。

本规范的执行主体是各类含有有毒作业的工矿企业。

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本规范的规定为职工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第三条本规范主要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

第四条本规范主要对含有职业中毒危害的工作场所厂区平面布局和车间设备布置、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辅助卫生设施、防毒设备及设施中一般规定、毒物源控制、毒物排放控制、测试评价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了规定。

第五条本规范可作为拟建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对已建建设项目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依据。

第六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设计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章节,第七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篇章。

第八条凡涉及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卫生工程防护监督管理的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法规、条例、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第九条有毒有害作业。

有毒有害作业是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进行的作业。

第十条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所致的中毒性疾病。

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中毒三种类型。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3、分散度 粉尘和烟尘颗粒的分散度越大,就越容易被 吸入。 在金属熔融时产生高度分散性的粉尘,发生 铸造性吸入中毒就是明显的例子,如氧化 锌、铜、镍等的粉尘中毒。
Hale Waihona Puke 三、环境条件对毒性的影响一般说来,物质的毒性与物质的浓度、接触的时间 以及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条件有关。 1、浓度和接触时间 环境中毒性物质的浓度越高,接触的时间越长,就 越容易引起中毒。 2、环境温度、湿度和劳动强度 环境温度越高,毒性物质越容易挥发,环境中毒性 物质的浓度越高,越容易造成人体的中毒。环境 中的湿度越大,也会增加某些毒物的作用强度。
二、物理性质对毒性的影响
物质的溶解性、挥发性以及分散度对毒性作用都有 较大的影响。 1、溶解性 毒性物质的溶解性越大,侵入人体并被人体组织或 体液吸收的可能性就越大。 2、挥发性 毒性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与其挥发性有直接关系。 物质的挥发性越大,在空气中的浓度就越大。有 些物质本来毒性很大,但挥发性很小,实际上并 不怎么危险。反之,有些物质本来毒性不大,但 挥发性很大,也就具有较大危险。
4、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0或LC0),是指全组 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毒性物质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5、急性阈剂量或浓度(LMTac),是指一次染毒 后,引起试验动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 小剂量或浓度。 6、慢性阈剂量或浓度(LMTcb),是指长期多次 染毒后,引起试验动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 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7、慢性无作用剂量或浓度,是指在慢性染毒后, 试验动物未出现任何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大 剂量或浓度。
目前最常用的是把化学性质、用途和生物作用结合 起来的分类方法 1、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 2、卤素及其无机化合物 3、强酸和碱性物质 4、氧、氮、碳的无机化合物 5、窒息性惰性气体 6、有机毒物 7、农药类毒物 8、染料及中间体、合成树脂、橡胶、纤维等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工业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气体职工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卫生工程防护措施的效用,体现以人为本,防止职工发生急、慢性中毒,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作业场所。

本规范的执行主体是各类含有有毒作业的工矿企业。

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本规范的规定为职工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第三条本规范主要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

第四条本规范主要对含有职业中毒危害的工作场所厂区平面布局和车间设备布置、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辅助卫生设施、防毒设备及设施中一般规定、毒物源控制、毒物排放控制、测试评价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了规定。

第五条本规范可作为拟建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对已建建设项目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依据。

第六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设计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章节,第七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篇章。

第八条凡涉及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卫生工程防护监督管理的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法规、条例、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第九条有毒有害作业。

有毒有害作业是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进行的作业。

第十条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所致的中毒性疾病。

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中毒三种类型。

安全工程6: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安全工程6: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安全工程6: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职业毒害概述•常见职业毒害及危害•防毒措施与技术•紧急救援与处置•案例分析与讨论•总结与展望职业毒害概述01职业毒害定义与分类职业毒害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而产生的健康损害。

分类根据毒害来源,职业毒害可分为化学性毒害、物理性毒害和生物性毒害。

化学性毒害如中毒、刺激等;物理性毒害如噪声、振动、辐射等;生物性毒害如病毒、细菌、真菌等。

职业毒害可能导致劳动者出现各种健康问题,如中毒、过敏、癌症等。

健康损害生产效率下降社会负担增加受到职业毒害的劳动者,其身体和精神状态可能受到影响,导致生产效率降低。

职业毒害导致的健康问题,可能增加医疗支出和社保负担,对社会经济造成影响。

030201职业毒害的影响保护劳动者权益:防控职业毒害是保护劳动者生命健康权益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

促进社会和谐:防控职业毒害,减少因职业病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纠纷,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职业毒害的防控工作,通过加强安全管理、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者防护意识等措施,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提高生产效率: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健康的劳动者,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基础。

职业毒害的防控重要性常见职业毒害及危02害长期或过量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农药等,可能导致中毒、癌症、神经系统损伤等严重健康问题。

有毒化学物质接触刺激性化学物质,如酸、碱、某些气体,可能导致呼吸道、皮肤和眼睛的刺激、炎症和损伤。

刺激性化学物质化学物质毒害长期吸入无机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等,可能导致尘肺、肺功能损伤等职业性疾病。

接触有机粉尘,如木屑、谷物粉尘,可能引起过敏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粉尘毒害有机粉尘无机粉尘长期暴露在高分贝噪声环境中,可能导致渐进性听力损失、耳鸣等耳部疾病。

听力损伤长时间在振动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如使用振动工具,可能导致肌肉骨骼系统损伤、神经系统紊乱等。

第五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第十节 防止职业毒害的技术措施

第五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第十节 防止职业毒害的技术措施

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第十节防止职业毒害的技术措施第十节防止职业毒害的技术措施一、替代或排除有毒或高毒物料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和辅助材料应该尽量采用无毒或低毒物质。

用无毒物料代替有毒物料,用低毒物料代替高毒或剧毒物料,是消除毒性物料危害的有效措施。

近些年来,化工行业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是,完全用无毒物料代替有毒物料,从根本上解决毒性物料对人体的危害,还有相当大的技术难度。

在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的脱硫、脱碳过去一直采用砷碱法。

而砷碱液中的主要成分为毒性较大的三氧化二砷。

现在改为本菲尔特法脱碳和蒽醌二磺酸钠法脱硫,都取得良好效果,并彻底消除了砷的危害。

在涂料工业和防腐工程中,用锌白或氧化钛代替铅白;用云母氧化铁防锈底漆代替含大量铅的红丹底漆,从而消除了铅的职业危害。

用酒精、甲苯或石油副产品抽余油代替苯溶剂;用环己基环己醇酮代替刺激性较大的环己酮等,这些溶剂或稀料的毒性要比所代替的小得多。

为了消除或减轻毒物对人体的危害,比较多地采用了上述替代的方法。

如以无汞仪表代替有汞仪表;以硅整流代替汞整流等。

作为载热流体,用透平油代替有毒的联苯—联苯醚;用无毒或低毒的催化剂代替有毒或高毒的催化剂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代替多是以低毒物代替高毒物,并不是无毒操作,仍要采取适当的防毒措施。

二、采用危害性小的工艺选择安全的危害性小的工艺代替危害性较大的工艺,也是防止毒物危害的带有根本性的措施。

减少毒害的工艺可以是原料结构的改变,如硝基苯还原制苯胺的生产过程,过去国内多采用铁粉作还原剂,过程间歇操作,能耗大,而且在铁泥废渣和废水中含有对人体危害极大的硝基苯和苯胺。

现在大多采用硝基苯流态化催化氢化制苯胺新工艺,新工艺实现了过程连续化,而且大大减少了毒物对人和环境的危害。

又如在环氧乙烷生产中,以乙烯直接氧化制环氧乙烷代替了用乙烯、氯气和水生成氯乙醇进而与石灰乳反应生成环氧乙烷的方法。

从而消除了有毒有害原料氯和中间产物氯化氢的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一、刺激性气体
4.二氧化硫(SO2) 无色气体,密度为空气的2.3倍。加压可液化, 液体相对密度1.434,沸点-10℃。溶于水、乙醇 和乙醚。 吸入呼吸道后,在黏膜湿润表面上生成亚硫 酸和硫酸,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 起喉水肿、肺水肿、声带痉挛而窒息。
第三节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本章重点: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与有效剂量
一、毒性物质概述 由毒物侵入机体而导致的病理状态称为中毒。 工业生产中接触到的毒物主要是化学物质,称为 工业毒物或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 化学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毒性物质的毒害作用是有条件的。它涉及毒 性物质的数量、存在形态以及作用条件。 由于生产工艺的需要以及所进行的加工过程, 使工业毒物常呈气体、蒸气、烟雾、烟尘、粉尘 等形式存在。毒物存在的形式直接关系到接触时 中毒的危险性,影响到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和病 因。
第三节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一、刺激性气体
1.氯气(Cl2) 黄绿色气体,密度为空气的2.45倍,沸点 -34.6℃。 化学性质活泼,与一氧化碳作用可生成毒性 更大的光气。 氯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产生局部刺激。 主要损害上呼吸道和支气管的黏膜,引起支气管 痉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严重时引起肺 水肿。吸入高浓度氯后,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 跳停止,呈“电击样”死亡。
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与有效剂量
三、毒性物质有效剂量 致死浓度和急性阈浓度之间的浓度差距,能 够反映出急性中毒的危险性,差距越大,急性中 毒的危险性就越小。而急性阈浓度和慢性阈浓度 之间的浓度差距,则反映出慢性中毒的危险性, 差距越大,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就越大。而根据嗅 觉阈或刺激阈,可估计工人能否及时发现生产环 境中毒性物质的存在。
一、刺激性气体
5.氨(NH3) 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密度为空 气的0.5971倍。易液化,沸点-33.5℃。 氨对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高浓度时 可引起接触部位的碱性化学灼伤,组织呈溶解性 坏死,并可引起呼吸道深部及肺泡损伤,发生支 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氨被吸收进入血液,可 引起糖代谢紊乱及三羧酸循环障碍,降低细胞色 素氧化酶系统的作用,导致全身组织缺氧。氨可 在肝脏中解毒生成尿素。
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与有效剂量
三、毒性物质有效剂量
常用于评价毒性物质急性、慢性毒性的指标有以下几种 3.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或MLC) 4.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0或LC0),是指全组染毒动物 全部存活的毒性物质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5.急性阈剂量或浓度(LMTac),是指一次染毒后,引起试验 动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6.慢性阈剂量或浓度(LMTcb),是指长期多次染毒后,引起 试验动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7.慢性无作用剂量或浓度,是指在慢性染毒后,试验动物 未出现任何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第二节 毒性物质在化工行业中的分布
一、无机化工
①在化学矿,如硫铁矿、磷矿、砷矿等的冶炼加工中,毒性 物质主要有氮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砷、三氧 化砷以及一些放射性物质。 ②无机酸类产品。有硝酸、硫酸、盐酸、氢氟酸等;无机碱 类产品有氨、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无机盐类产品有碳 酸钠、碳酸氢钠、硫化物和硫酸盐、硝酸盐以及其他金属 盐类。 ③单质。有金属钠、金属镁、黄磷、赤磷、硫磺、铅、汞等。 ④纯组元工业气体。有氢、氮、氦、氯、一氧化碳、氮氧化 物、二氧化硫、氨、硫化氢等。
第三节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二、窒息性气体
1.一氧化碳(CO) 无色、无嗅、无刺激性气体。密度为空气的 0.968倍,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氨水、乙醇、苯和 醋酸。燃烧时火焰呈蓝色。 一氧化碳被吸入后,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生成碳氧血红蛋白。碳氧血 红蛋白无携氧能力,又不易解离,造成全身各组 织缺氧。
第三节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一、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气体
2.光气(COCl2) 无色、有霉草气味的气体,密度为空气的3.4 倍,沸点8.3℃。 毒性比氯气大10倍。对上呼吸道仅有轻度刺 激,但吸入后其分子中的羰基与肺组织内的蛋白 质酶结合,从而干扰了细胞的正常代谢,损害细 胞膜,肺泡上皮和肺毛细血管受损通透性增加, 引起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
第三节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三、金属及其化合物
2.铅(Pb)
银灰色软金属,展性强,相对密度11.35,熔 点327℃,沸点1620℃。加热至400~500℃,即 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 铅和氧化铅,并凝结成烟尘。不溶于稀盐酸和硫 酸,能溶于硝酸、有机酸和碱液。 铅是全身性毒物,主要是影响卟啉代谢。卟 啉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因此影响血红素 的合成,产生贫血。铅可引起血管痉挛、视网膜 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等。铅还可作用于脑、肝等 器官,发生中毒性病变。
第三节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三、金属及其化合物
1.汞(Hg) 常温下为银白色液体,密度13.6,熔点- 38.87℃,沸点356.9℃。黏度小,易流动和流散, 有很强的附着力,地板、墙壁等都能吸附汞。常 温下即能蒸发,温度升高,蒸发加快。不溶于水, 能溶于类脂质,易溶于硝酸、热浓硫酸。能溶解 多种金属,生成汞齐。 汞离子与体内的巯基、二巯基有很强的亲和 力。汞与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中心巯基结合后,使 酶失去活性,造成细胞损害,导致中毒。
第三节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二、窒息性气体
2.氰化氢(HCN) 无色、具有苦杏仁味的气体,密度为空气的 0.94倍,熔点-13.4℃,沸点26℃。溶于水、乙 醇和乙醚。溶于水生成为易挥发的氢氰酸。 氰化氢与体内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 铁离子有很强的亲和力,与之牢固结合后,酶失 去活性,阻碍生物氧化过程,使组织细胞不能利 用氧,造成内窒息。
第二节 毒性物质在化工行业中的分布
四、材料工业
①塑料和树脂合成中的三氟氯乙烯、四氯乙烯、苯 乙烯等。 ②合成橡胶中的丁二烯、苯乙烯、丙烯腈等。橡胶 加工中的防老剂甲、防老剂丁、炭黑、硫磺、陶 土、松香、苯、二氯乙烷、间苯二酚、列克钠、 汽油、氧化铅等。 ③合成纤维中的乙二醇、苯酚、环己醇、己二胺、 己内酰胺、苯、丙烯腈等。
第三节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四、有机化合物
1.苯(C6H6) 具有芳香气味的无色、易挥发、易燃液体。 密度0.879,熔点5.5℃,沸点80.1℃。 苯的中毒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苯 中毒是由苯的代谢产物酚引起的。酚是原浆毒物, 能直接抑制造血细胞的核分裂,对骨髓中核分裂 最活跃的早期活性细胞的毒性作用更明显,使造 血系统受到损害。另外苯有半抗原的特性,可通 过共价键与蛋白质分子结合,使蛋白质变性而具 有抗原性,发生变态反应。
第二节 毒性物质在化工行业中的分布
五、涂料、染料和其他专用产品
①油漆制备。苯、二甲苯、丙酮、苯酚、甲醛、沥 青、硝酸、丙烯酸甲酯、环氧丙烷、癸二酸等。 颜料制备中的氧化铅、镉红、铬酸盐、硝酸、色 原、酞菁等。 ②染料制备中的对硝基氯苯、苯胺、二硝基氯苯、 硝基甲苯、各种有机染料及其粉尘。 ③胶片加工中的硝化纤维素、醋酸、二氯甲烷、硝 酸银、溴苯等。磁带加工中的氧化铬、氧化磁铁 等。照相用的药剂硫代硫酸钠、硫酸等。
第三节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一、刺激性气体
3.氮氧化物(NOx) 氮氧化物较难溶于水,因而对眼和上呼吸道 黏膜刺激不大。主要是进入呼吸道深部的细支气 管和肺泡后,在肺泡内可阻留80%,与水反应生 成硝酸和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强烈刺激和腐蚀 作用,引起肺水肿。硝酸和亚硝酸被吸收进入血 液,生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扩张血管,引起 血压下降,并与血红蛋白作用生成高铁血红蛋白, 引起组织缺氧。
第三节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四、有机化合物
2.硝基苯(C6H5NO2)和苯胺(C6H5NH2) 硝基苯是无色或淡黄色具有苦杏仁气味的油 状液体。苯胺是有特殊臭味的无色油状液体。 苯的硝基和氨基化合物进入人体后,经氧化 变成硝基酚和氨基酚,使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 蛋白。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引起组织缺 氧。这类毒物还能导致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性 贫血,也可直接引起肝、肾和膀胱等脏器的损害。
第三节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三、金属及其化合物
3.铬(Cr) 钢灰色、硬而脆的金属,相对密度7.20,熔点 1900℃,沸点2480℃。氧化缓慢,耐腐蚀。不溶 于水,溶于盐酸、热硫酸。铬化合物中六价铬毒 性最大。化肥工业催化剂主要原料三氧化铬,是 强氧化剂,易溶于水,常以气溶胶状态存在于厂 房空气中。 六价铬化合物有强刺激性和腐蚀性。铬在体 内可影响氧化、还原、水解过程,可使蛋白质变 性,引起核酸、核蛋白沉淀,干扰酶系统。六价 铬抑制尿素酶的活性,三价铬对抗凝血活素有抑 制作用。
第三节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二、窒息性气体
3.硫化氢(H2S) 无色、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为空气 的1.19倍,沸点-61.8℃。溶于水、乙醇、甘油、 石油溶剂。 硫化氢是有刺激性又有窒息性的气体。硫化 氢对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而且被吸收后与氧化 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作用,抑制酶的活性,使组织 细胞发生内窒息。
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与有效剂量
三、毒性物质有效剂量
毒性是用来表示毒性物质的剂量与毒害作用之间关系 的一个概念。在实验毒性学中,经常用到剂量—作用关系 和剂量—响应关系两个概念。 剂量—作用关系是指毒性物质在生物个体内所起作用 与毒性物质剂量之间的关系。 剂量—响应关系是指毒性物质在一组生物体中产生一 定标准作用的个体数,即产生作用的百分率,与毒性物质 剂量之间的关系。 剂量—响应关系是制定毒性物质卫生标准的依据。 常用于评价毒性物质急性、慢性毒性的指标有以下几种 1.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 2.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
第五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