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间带生物
潮间带生物的生存之道

潮间带生物的生存之道落潮后是赶海的黄金时段,而潮间带是赶海者的主要搜寻区域。
所谓潮间带,指的是在海水涨潮到最高位和退潮至最低位期间曝露在空气中的海岸部分。
能在潮间带生活的生物都不简单,因为这里的环境变数巨大,并非所有生物都能适应这种环境。
例如,潮间带虽然有周期性的水源,但有时是雨水(淡水),有时是海水(咸水),水源很不稳定。
似乎在潮间带的动物们,只能等待潮水定期送来的、来自大海更深处的有机质。
为了在潮间带生存下来,一些动植物可以说想尽了办法。
稍有经验的赶海者对贻贝都不陌生。
贻贝也叫海虹、青口或淡菜,其硬壳上往往有一簇“海藻”——贻贝用来将自己固定在岩石上的足丝。
足丝的主要成分是黏性蛋白和铁,两者以特殊的方式排列,使足丝既耐腐蚀又具备很高的强度,从而保证贻贝可以牢牢附着在岩石上,不被潮水冲走。
有趣的是,为了固定在一处,其他生物也进化出了各自的绝招。
一些单壳贝类虽然没有贻贝那样的足丝,但进化出了强有力的闭壳肌,可以让这些贝类牢牢吸附在岩石上,不被海浪冲走。
海星、海参和海胆等棘皮动物则利用身体下方的许多细小管足将自己固定在岩石等坚硬表面。
一只海星可拥有数千只管足,管足末端有非常发达的吸盘。
利用吸盘,海星不但能固定在岩石上,而且能在滑腻的岩石表面稳稳地移动。
潮间带上经常上演鹬蚌之间的斗争。
在全球分布广泛的蛎鹬,是一种大型涉水禽。
细长的双腿便于蛎鹬在海浪中移动,长长的喙则是蛎鹬撬开牡蛎硬壳和挖掘沙滩中蠕虫的利器。
每天下午,蛎鹬会成群站在海岸边的岩石顶部,等待潮水退去后露出的湿润沙滩,那里藏着它们最爱吃的软体动物。
一些蛎鹬掌握独特的开贝技巧按照打开牡蛎硬壳的方法,蛎鹬被分为两派。
一派的做法是用喙敲击牡蛎平坦的一面,因为这个部分最容易被击破。
经过一番用力敲击,牡蛎的硬壳出现破损,蛎鹬便能用自己的喙叼出牡蛎肉并吞下。
另一派则会用巧劲儿撬开牡蛎。
首先,蛎鹬会将从潮间带捕获的牡蛎竖直插在沙滩上,使牡蛎的开口朝向正上方。
海岸带上的潮间带有哪些特殊的生物群落?

海岸带上的潮间带有哪些特殊的生物群落?潮间带是位于海岸带上的一个特殊生态环境,是海洋和陆地两个生态系统相互交融的地带。
在这个充满变化的环境中,形成了许多特殊的生物群落。
下面将介绍潮间带中的几个特殊的生物群落。
一、藻类群落潮间带是藻类繁盛的地区之一。
在潮间带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藻类,如石莼、福氏菜、马尾藻等。
这些藻类以其特殊的生活方式和形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它们善于利用海水中的阳光和营养物质进行光合作用,为整个潮间带提供了丰富的能量来源。
同时,这些藻类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对整个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海洋无脊椎动物群落潮间带也是众多海洋无脊椎动物的栖息地。
例如海葵、海星、螃蟹等。
这些无脊椎动物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它们在潮间带中占据重要地位,既是掠食者,也是被掠食者。
它们之间通过捕食和逃避捕食的关系,维持着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
三、底栖动物群落除了海洋无脊椎动物,潮间带中还有许多底栖动物。
它们主要生活在潮间带的岩石或沙泥底质上。
其中包括螺类、贝类、蠕虫等。
这些动物通过在浅水中吸食沉积物中的有机物,为整个潮间带提供了重要的解耦功能。
同时,它们也是许多鸟类和鱼类的重要食物来源。
四、海洋鸟类群落潮间带不仅是海洋生物的家园,也是许多鸟类的栖息地。
在潮间带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鸟类,如海鸥、鹬鸟、鹈鹕等。
这些鸟类以其优美的飞行姿态和敏捷的捕食技巧,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它们通过在潮间带上觅食,维持了潮间带生态系统的稳定。
总结起来,潮间带上的特殊生物群落包括藻类群落、海洋无脊椎动物群落、底栖动物群落和海洋鸟类群落。
它们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中成功生存,为整个潮间带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应当保护这些特殊生物群落,共同呵护我们的宝贵自然资源。
第五章-潮间带生物调查教学内容

分离、登记
a)按站进行标本分离,若有余渣带回,将标本拣出归入; b) 初步鉴定,以种为单位分装,加入固定液。 c) 按分类系统依次排列、编号,写好标签分投本瓶中; d) 按新编序号分别将定量和定性标本登记于表中。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称重、计算 a) 定量标本须固定3d以上方可称重, b) 称重时,吸干体表水份。 c) 感量0.01g的电子天平等。计算各种生物的个体数; d) 将称重、计数结果填入表中,并注明湿重、干重; e) 依据取样面积,换算(ind/m2)和 (g/m2)。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5.4.2 标本鉴定 a) 优势种和主要类群鉴定到种,疑难者暂以SP1、SP2、
SP3……表示,再行分析、鉴定; b) 鉴定时若一瓶中有两种以上生物,应分出另编新号, c)种类鉴定结果若与原标签初定种名不符,更改标签。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b) 岩石岸:用定量框,每站取1个或2个。 可采用10cm×10cm的定量框。 先计数易碎生物, 优势种的覆盖面积。 将框内所有生物刮取净。
c) 生物栖息密度很低,可采用大面积计数。 d) 每站定量取样时,采定性样品、分装。 e) 优势种的垂直分布高度和滩面宽度。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底栖动物漩涡分选装置
1 生物收集器 2 筒体 3 分流器 4 漩涡发生器 5 支架 6 余渣收集
专供淘洗泥样及分选标本。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2 生物样品的处理与保存 a) 标本经洗净,按类别或大小及个体软硬分装. b) 未处理的余渣,装瓶,回实验室挑拣; c) 按站或样方装瓶后,将标签分别投入各瓶中;
5.3.3 样品的处理与保存 1 生物样品的淘洗 A 漩涡分选装置淘洗法 B 过筛器淘洗法
潮间带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

潮间带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潮间带是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缓冲带,是两种生态系统的交界处。
在这个独特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包括各种贝类、藻类、海星、海葵等各类生物。
潮间带的独特环境条件使得其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并吸引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与投入。
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两个方面。
物种多样性研究旨在了解潮间带各种生物物种的数量、种类和分布情况。
通过对不同区域或不同季节的调查,科学家们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进而分析和比较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物种组成差异。
这些研究数据有助于我们了解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和变化趋势,为潮间带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功能多样性研究关注的是潮间带中各个生物物种的生态功能和相互关系。
在潮间带中,各类生物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如食物链、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
这些相互作用与潮间带生物的适应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通过揭示不同生物物种的功能特点和相互关系,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机制,并为潮间带的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指导。
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当今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潮间带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过度捕捞、生态系统入侵物种、环境污染等问题不仅导致了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还破坏了潮间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为了保护潮间带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加强潮间带保护意识和教育宣传。
普及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知识,让公众了解潮间带的价值和重要性。
同时,加强对潮间带的保护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确保潮间带生态系统的合理管理和利用。
其次,科学研究的持续推动是保护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加强对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长期监测和调查,掌握潮间带生态系统变化的信息,并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此外,加强跨学科合作,推动潮间带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的综合研究,为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提供支持。
最后,加强潮间带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修复。
广东南澎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特征

广东南澎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特征广东南澎列岛位于中国南海的南部,是一个由多个海岛组成的群岛,周围环境复杂多样。
在南澎列岛的潮间带,有各种各样的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下面将对广东南澎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特征进行详细介绍。
潮间带是陆地和海洋交界处,在每天的潮汐潮涨潮落的作用下,潮间带的生物得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潮间带的大型底栖生物群落主要由藻类、贝类、甲壳类、海绵类、海葵类等组成,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复杂的食物链。
此外,海绵类和海葵类也是南澎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一部分。
海绵类广泛分布于潮间带的各个区域,它们是潮间带的过滤器,通过过滤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质获取营养。
海葵类一般生长于潮间带的低潮及退潮带,在潮间带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海葵类能够捕食小型无脊椎动物,如小鱼虾和浮游生物,为潮间带生物链的正常运转提供了支持。
潮间带生物名词解释

潮间带生物名词解释嘿,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超级有趣的东西——潮间带生物!你们知道潮间带是什么吗?潮间带就像是大海和陆地之间的一个神奇舞台,每天都在上演着精彩的“表演”。
那潮间带生物呢,就是在这个舞台上活跃着的“演员”们!想象一下,涨潮的时候,海水涌上来,把这个地方淹没;退潮的时候,水又退下去,露出一片湿漉漉的世界。
在这一涨一退之间,生活着好多好多特别的生物呢!比如说螃蟹,它们就像是一群调皮的小孩子,在石头缝里、沙滩上到处乱跑。
有的螃蟹壳是红红的,就像燃烧的火焰;有的螃蟹壳上有好看的花纹,就像穿着一件华丽的衣服。
它们横着走路的样子可滑稽啦,难道你们不觉得吗?还有海星,它们安静地趴在那里,就像天上掉下来的星星。
有的海星是紫色的,有的是橙色的,漂亮极了!我就想啊,它们是不是从遥远的星空来到这里的呢?贝类也是潮间带的常见生物。
它们紧紧地贴在石头上,或者藏在沙子里,就好像在和我们玩捉迷藏。
当你好不容易找到它们的时候,它们却紧闭着壳,好像在说:“哼,别想打扰我!”这难道不可爱吗?潮间带还有海葵呢,它们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随着海水轻轻摇摆。
可别小瞧它们,要是不小心碰到,会被它们刺到的哟!潮间带的生物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本领。
就像螃蟹有坚硬的壳来保护自己,海星能再生断掉的“胳膊”,贝类用紧闭的壳来防御敌人。
它们在潮间带这个变幻莫测的环境中努力生活着,这不就跟我们在学校里努力学习一样吗?同学们,潮间带生物是不是特别神奇?我们应该好好保护潮间带,让这些可爱的“演员”们能一直在这个舞台上快乐地生活下去,难道不是吗?我的观点是:潮间带生物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珍惜和保护它们,让这个神奇的世界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潮间带生物的生存之道

潮间带生物的生存之道潮间带是世界上特殊环境中最为重要的一类生态系统,其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生物,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潮间带生活着的生物以其特殊的位置、形状和功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的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互相协作,在这特殊的环境中共同生存。
考虑到潮间带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保护潮间带生物是至关重要的。
潮间带生物一直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渔业向潮间带发展,人类开垦活动也在不断地破坏这些特殊环境中的生态系统,使潮间带生物处在危险之中,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更多的保护措施来保护潮间带生物的生存之道。
首先,在保护潮间带生物的生存之道方面,应采取积极的管理措施,开展有效的监测和评价体系,以确保潮间带内部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应加强对潮间带生物的保护,对潮间带内活动的管控,以防止潮间带生物因过度开发而受到破坏。
其次,应建立具有多功能性的保护区。
保护区可以提供合理的保护环境,以使潮间带生物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到保护,降低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且还可以促进潮间带的生物多样性。
另外,应充分发挥潮间带的生物的社会经济价值,可以将潮间带生物开发为旅游景点,以促进潮间带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保护潮间带生物提供良好的环境。
最后,应加强社会教育。
为了保护潮间带生物的生存之道,人们应加强对社会的宣传教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使人们认识到潮间带生物的重要性,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从而保护潮间带生物的生存。
综上所述,保护潮间带生物的生存之道非常重要,要想让这个特殊的环境能够持续发展,就必须有充分的管理措施,积极的教育宣传活动,并且建立多功能的保护区,发挥潮间带生物的社会经济价值,才能确保潮间带生物的生存。
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为保护潮间带生物生存之道筑起坚实的防御线。
第五章 潮间带生物调查(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

小潮期间高、中潮区的取样; b) 基础调查:通常按季度月调查。
专项调查:选择春、秋季两个季度月进行调查。
2020/7/9
D 采样面积 硬相:用25cm×25cm。取2个样方; 软相:用25cm×25cm×30cm,取ຫໍສະໝຸດ ~8个样方。 并进行定性取样观察。
2020/7/9
2 漩涡分选装置和过筛器 a) 漩涡分选装置 用于生物样品淘洗,配备抽水机; b) 过筛器 不宜漩涡分选,用过筛器。网目1.0mm。
5.3.2 样品采集 1 生物样品采集 a) 滩涂取样用定量框,每站4个8个。 观察表面生物及数量 视底质分层情况确定分层取样
2020/7/9
2020/7/9
每条断面不少于5个站,
岩石岸每个站2个定量样方 泥滩、泥沙滩不少于4个定量样方 沙滩不少于8个样方。 断面位置:走向应与海岸垂直。
2020/7/9
2020/7/9
中部 海区
北部 海区
南部海区
2020/7/9
B 取样站布设 高潮区 2站、中潮区3站、低潮区1站或2站。 滩面较短:高潮区1站、中潮区3站、低潮区1站。
2020/7/9
d) 加固定液。余渣染色剂固定液; e) 易收缩或自切的种类,麻醉后再行固定。 5.4 样品分析(室内) 5.4.1 标本整理
核对 a) 按地点、断面、站号,将定量和定性标本分开。 b) 核对各站取得的标本瓶数。
2020/7/9
分离、登记
a)按站进行标本分离,若有余渣带回,将标本拣出归入; b) 初步鉴定,以种为单位分装,加入固定液。 c) 按分类系统依次排列、编号,写好标签分投本瓶中; d) 按新编序号分别将定量和定性标本登记于表中。
沿海潮间带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研究

沿海潮间带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研究沿海潮间带生态系统是我国沿海地区的一种重要的生态群落。
它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区,也是典型的浅海水生生态系统。
潮间带的范围往往随着潮汐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也被称为“潮汐区”。
潮间带不仅是众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也是重要的生态学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沿海潮间带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研究。
一、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意义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研究对于了解沿海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研究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潮间带是海洋和陆地的交界处,生物群落的复杂性和灵活性使得潮间带成为一个灵敏而有用的生态指标。
研究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分布和组成,可以为生态保护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使生物多样性维护的措施更加精准有效,保护生态平衡。
2. 促进基础科学研究潮间带作为海洋和陆地自然界的过渡区域,生物多样性景观复杂,是海洋基础科学研究和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针对其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将对生态系统如何功能,资源利用和调节机制等方面的基本科学问题进行探究和解答。
3. 指导资源开发潮间带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同时又是很多生物的栖息地。
了解潮间带内生物多样性分布规律,对于指导在这一区域的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合理地开发潮间带资源,可以起到工业发展和保护生态平衡的双重作用。
二、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大致可分为监测和调查两类。
1. 监测法监测法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采样,记录潮间带动物的数量与空间分布情况和环境因素的变化,从而对潮间带环境的变化情况有初步的了解。
2. 调查法调查法主要是通过拟建模拟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交互作用来研究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了解某个物种在某一生态环境下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其种群结构对沿海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影响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因素潮间带生物多样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底条件潮间带生态系统的底部是影响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其物理和化学属性可影响着潮间带生物的生长、定位和繁殖等。
潮间带生物特征

潮间带生物特征
潮间带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它位于海洋沿岸的浅水区域,介于潮汐的两个极端,即潮
汐高潮和低潮之间。
潮间带的生物群落特征是非常复杂的,它们包括各种海洋生物,如海藻、藻类、贝类、软体动物、硬体动物、鱼类等,还包括植物和鸟类等。
潮间带的生物多样性是由它的特殊环境条件决定的,这些条件包括水深、温度、光照、潮汐、悬浮物等。
这些条件的变化使潮间带具有较强的环境变化适应能力,使其能够适应不
同的环境条件,从而增加其生物多样性。
潮间带的生物群落结构也受到潮汐的影响,潮汐的变化会对潮间带的生物群落结构产生重
要影响,潮汐的变化会导致潮间带生物群落的结构发生变化。
潮汐的变化可以影响潮间带
生物的数量、种类和空间分布,这些变化可以影响潮间带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潮间带的生态系统服务也非常重要,它们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潮间带的生态服务包括水质净化、水体活性物质的生产、气候调节、食物链的维护等。
这些服务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至关重要。
潮间带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
定至关重要,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潮间带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的保护,以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潮间带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时空变化研究

潮间带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时空变化研究潮间带是海洋和陆地之间交接的活动带,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海洋区域之一。
它的涨落潮变化、水温盐度的波动以及植物和动物的交错分布造就了独特的生物群落。
而潮间带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也在不断地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
潮间带生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主要受到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在物理环境方面,潮间带生物群落的时空变化主要受潮高、水温和盐度等因素的影响。
高潮和低潮期的变化,使得潮间带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生长和繁殖,如大部分的紫菜、裙带菜等低潮生物在退潮时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对干燥适应能力很强,而高潮生物则相反;水温和盐度的变化将导致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因素,如温暖的海水会促进海藻和某些海洋动物的生长,同时也可以提高海藻的次生代谢产物活性,而高盐度的海水则对鱼虾等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影响。
在生物环境方面,潮间带生物群落的时空变化主要受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及竞争关系的影响。
在潮间带,存在着生物之间生长和繁殖的竞争关系。
例如,紫菜、石莼等海藻为了生存所需要的光合作用会与其他植物竞争,而鱼虾等海洋生物则为了捕食与生存而进行竞争。
这些竞争关系会影响到潮间带生物群落的时空变化,形成同质化、分化和混合化等不同的生物群落。
此外,人类活动也对潮间带生物群落的时空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人类活动存在着造成海洋污染、潮间带开发建设等诸多不利影响的过程,其中延误势、硬化海岸线、填海造地、建设港口、煤气井、石油开采、河口排污等活动对潮间带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影响尤其显著。
当人类活动的干扰因素降低,潮间带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也会逐渐回归自然状态。
总之,潮间带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复杂交互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单向直接影响,而是一个具有较高时空动态性和多重相互作用的生态过程。
因此,我们需要对潮间带生物群落的时空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以了解它们的演化、功能以及影响因素,以期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保持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维护人类福利和自然资源的持久利用。
潮间带生物

底内生活动物必须通过管道或延长洞 穴与含氧区的连接,
• 在缺氧区,许多厌氧菌及有机物存在,
软底潮间带的生物
• 潮间带群落
的生物,
软底潮间带的生物
• 以碎屑和生产者为
基础的形成的食物 网
岩石潮间带的食物网
• 在自养海草、
藻类等基础上 的岩石潮间带 食物网
Figure 11_10
Figure 11_13
Figure 11_16
氧气的限制
• 在退潮时如果贝壳关闭,氧气可能会用
尽,
• 在许多生物寻求避难的潮池,氧气也可
能被耗尽,二氧化碳也可能积累到有毒 水平,
• 有些生物进化了呼吸能力,以交换在空
气和水的气体 如许多螃蟹 ,
空间的限制
• 在潮间带群落,空间可能是有限的,在岩
第七章 潮间带生物
什么是潮间带
• 潮间带是平均低潮和
平均高潮之间的面积,
• 相比之下,潮下带的是,
总是淹没区,因此,潮间 带边界的潮下带,
• 潮间带在退潮后将暴
露在空气中,
Figure 11_17
基质
• 基质是指底的类型, • 在潮间带,基质类型可为岩石或软底, • 软底可以有所不同,从沙淤泥或混合物 泥浆 , • 岩石基质可以有所变化,包括岩石类型和坡
气中不能摄食,
Wave Action
• 波浪是生活在潮间带生物必须面对的
问题,波浪可能会将从它们的栖息地生 物撞出去,
• 岩石的海岸线的波作用更为明显, • 在软底群落,开放的潮间带海滩也受到
波浪的影响,
Figure 11_06
Figure 11_07
Figure 11_08
《潮间带生态简介》课件

爬行动物如海蛇、海龟和来自蜥蜴等。这些 爬行动物通常在潮间带的岩石和 沙滩上活动,利用这些地方作为
庇护所和繁殖场所。
潮间带植物多样性
01
红树林
一种适应潮间带环境的植物群落,能够抵御海水和风暴的冲击。红树林
是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并为沿海地区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如防
风固沙、净化水质等。
02
藻类
包括绿藻、褐藻和红藻等。潮间带的光照、盐度和水流的条件适合多种
强执法力度。
建立保护区
设立自然保护区,对潮间带生 态系统进行就地保护,禁止或
限制人类活动。
生态修复
采取人工增殖、底栖生态修复 等措施,恢复潮间带生态功能
。
环境教育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潮 间带生态保护的意识,倡导绿
色生活方式。
潮间带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生物多样性维护
潮间带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维护 地球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过度捕捞和无序采挖导致潮间带生物 资源枯竭,破坏生态平衡。
围填海工程
大规模围填海工程导致潮间带生境丧 失,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水 酸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潮间带 生态造成严重威胁。
潮间带生态保护措施
01
02
03
04
立法保护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限制 对潮间带生态的破坏行为,加
2023-2026
ONE
KEEP VIEW
《潮间带生态简介》 ppt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潮间带生态概述 • 潮间带生物多样性 • 潮间带环境与生态过程 • 潮间带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潮间带生态研究与探索
潮间带的生物介绍.

為,俗稱地木耳,屬於藍綠藻 門)藍綠藻綱念珠藻目(念珠藻科。 地木耳藻體微視(在顯微鏡下; 如圖)成絲狀群體,外覆以豐 富膠質,一般目視狀似木耳。 因其生長於山坡草地上,故俗 稱為地木耳,為一美味富含各 種營養元素之高貴食材。
潮間帶
名子:郭柏廷
潮間帶是指海邊從高潮線到低潮線之間的區域, 隨著海岸的地形不同,潮間帶的水平長度可從幾 公尺到幾百公尺長。潮間帶上方,是海浪飛沫能 到達的地方,稱潮上帶(或稱飛沫帶);其下方 向海延伸約30公尺深的地帶,稱為潮下帶帶(或 亞潮帶)。潮間帶佔全球海洋面積很少,但包含 的生物種類卻很多,這是因為陽光與養分充足, 讓各類生物能繁盛生長。所以潮間帶不但是海岸 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地帶,與人類生活的關係也 非常密切。
浮游生物
• 微囊藻 :
• 微囊藻的數量與溫度呈正相關, 水溫愈高,藻類就會大量繁殖。 每年夏天溫度高、陽光強、枯水 期長,微囊藻毒素含量就會大幅 升高。目前認為,微囊藻毒素是 一種肝臟毒素及腫瘤促進因子, 會誘發急性肝炎並致肝癌;國外 曾發生過大型動物喝了含有毒藻 的水而死亡。
• 念珠藻 :
• 一種陸生可食側,有能自 由活動之眼瞼,可藉胸鰭於地 上爬行,群居於河口,喜歡離 開水域到泥地上覓食,可離水 40分鐘以上,以小昆蟲、小動 物為食,善掘穴,漲潮時常退 到潮線外,可長到 7 ~ 8公分。
• 二齒魨:
• 河魨中,四齒魨科魚類在台灣
俗稱鬼仔魚、規魚等,另二齒 魨科魚類因其會吸入海水或空 氣而膨脹鼓起,故又稱為“氣 球魚”或“吹肚魚”。河魨自 古在中國黃海、渤海和東海即 盛產很多,且由於暗紋河魨 。
藻類
• 輻毛藻:
• 屬於乳節藻科,藻體大都呈橘 紅色至黃棕色,直立叢生,高 約1至3公分,重複正兩叉狀的 分枝細小,呈圓柱形,直徑約 一公釐,具有很厚的石灰層及 輪生的細毛。
潮间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策略研究

潮间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策略研究潮间带,是陆地与海洋相交的特殊生态环境,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带之一。
在这个独特的生态系统中,潮间带生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维持着海洋与陆地之间的生态平衡。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和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加剧,潮间带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保护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潮间带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和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提供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营养基础,还承载着许多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其次,潮间带生物在保持海岸线稳定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岸线的稳定性不仅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保护潮间带生物多样性是保护和维持海洋与陆地生态平衡的关键措施之一。
为了有效保护潮间带生物多样性,需要制定科学且可行的管理策略。
首先,加强监测和研究工作是保护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通过对潮间带生物的分布、种群数量、繁殖及生长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全面了解潮间带生物的生态需求和生活习性,为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其次,建立保护区和限制区是保护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保护区和限制区的设立可以有效减少人类活动对潮间带生物的干扰,保护其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此外,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潮间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潮间带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也是非常必要的。
保护潮间带生物多样性需要国际合作与共同努力。
因为潮间带生态系统是跨越陆地与海洋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潮间带生物具有一定的界限性和协同作用。
在潮间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策略研究中,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可以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共享资源和技术,合力保护和管理潮间带生物多样性。
同时,国际合作还可以推动国际间的监督和执法合作,打击潮间带生物非法捕捞和破坏行为,加强国际间的法律保护机制。
综上所述,潮间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策略的研究对于维护海洋与陆地生态平衡、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界”系统
4生物分类的基本阶元
基本阶元:界、门、纲、目、科、属、 种。附加阶元:亚、超、总等。 在有些分类系统中还采用股、群、族、 组或类等阶元。 动物分类中只设亚种,很少提及变种, 在植物分类中,除亚种外,还有变种及 变型等单元,而细菌则设品系、菌株等 单元。
4分类阶元表达法
类似于生物的家谱。如:钝顶螺旋藻 植物界plantae(也属原核生物界) 蓝藻门Cyanophyta 蓝藻纲Cyanophyceae 藻殖段目Hormogonales 颤藻科Oscillatoriaceae 螺旋藻属Spirulina 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
“什么叫鱼?”
3生物分类
第一里程碑: 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 Aristotle(384--322B.C) ,他 总结了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得来的动物学知识,并对各 种动物作了细致深入的观察,记述了450种动物,并 建立了分类系统,给后来的学者留下了宝贵的财产。 第二个里程碑: 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e, 1735),他不仅提出了动植物的系统分类规则,并 确立了“种”的双名法,即林奈双名法(延用至今)。 1959年,R.Whittaker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把 生物分为5个界。
2海洋生物的种类
据粗略估计,全世界海洋中共有生物 20余万种。其中海洋动物 16~20万种, 植物 1 万种(主要是低等的海洋藻类, 高等的海洋种子植物仅有 100 多种), 动物中鱼类 2 万 5 千余种,哺乳动物 125 种。经过几十年来海洋科技工作者的调 查研究,已在我国管辖海域记录到了 20278种海洋生物(截止98年)。
珊瑚藻 Corallina officinalis
小石花菜 Gelidium divaricatum
小杉藻 Gigartina intermedia
叉枝藻 Gymnogongrus flabelliformis
石花菜 Gelidium amansii
海带 Laminaria japonicr
3 采集用工具
主要有: 塑料桶 温度计 采集刀 镊子 等等
4 采集注意事项
◎要观察生物的自然生态,因为不同的种类 对环境条件有不同的要求,了解了生物的 生活习性,对种的鉴定有一定的帮助。 ◎注意安全。 岩礁高低不平 地滑 海浪冲击 等等
1 蜡叶标本
主要用于海藻标本的制作,步骤:
▲清洗与挑选:去除附着物,挑选完整个体。 ▲标本用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淡水, 50%海水。 ▲编号:一般写采集的年分和号码。如2013-1。 ▲压制标本。
寄居蟹属 Pagurus
锯缘青蟹 Scylla serrata
招潮蟹属 Uca
滩涂鱼 BoleophthalmusPectinirostris(跳跳鱼)
刺参
海刺参Stichopus
槭海星科 Astopelctinidae
马粪海胆 Hemicentrotuspulcherrimus
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
3 干制标本
◆方法: 简单实用,风干即可。 ◆适用: 贝类等硬质的, 不易腐败变质的生物。
海洋环境污染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从我做起
谢谢!
马 粪 海 胆
1 采集的地点
潮间带的: ◐岩礁:各类生物都有。
◐沙滩:贝类为主,如文蛤、菲律宾蛤子等。
◐泥滩:多数为贝类,如泥螺、毛蚶、泥蚶、
缢蛏;藻类中的浒苔;腔肠动物的
海葵、海地瓜、海豆芽等。
2 采集的时间
●季节:生物一年四季均有生长,但春末夏 初的生物量最大和种类最多。 ●时间:大潮汛落潮后。如农历初一至初三, 十六至十八。 ●潮汐计算: 涨平潮时间=(农历-1或16)×0.8+高潮间隙
5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
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主要有游泳、浮游和底栖 3种,并根 据其生活方式习惯上将海洋生物分成三大类: A:游泳生物: 运动能力强,能不停地游动而得名。如鱼类, 鲸类、对虾类、头足类等。根据其生活的区域,还可分为沿岸 性、远洋性、表层性、深海性生物及洄游性生物和非洄游性生 物。. B:浮游生物:游泳能力较弱,其行动受海流和潮流所支配, 体型一般较小。主要是一些藻类、甲肢动物中的桡足类及腔肠 动物等,有些营固着生活的无脊椎动物的幼体也营浮游生活。 如贻贝、梭子蟹等。 C:底栖生物:主要是一些无脊椎动物,如贝类、甲壳类、棘 皮动物等。主要包括方式有:海底匍匐爬行:如鲍鱼、荔枝螺 等,能在一定范围内活动;固着生活:如贻贝、牡蛎、石莼、 海带;浅埋生活:如文蛤、缢蛏。
海藻类
石莼 Ulva conglobata
扁浒苔 Enteromorpha compressa
刺松藻 Codium fragile
日本刚毛藻 Cloadophora japonica
羽藻 Bryopsis plumosa
条斑紫菜 Prophyra yezoensis
海萝 Gloiopeltis furcata
羊 栖 菜 Hizikia fusiforme
贝 类
红条毛肤石鳖 Acanthochiton rubrolineatus
家嘁 Cellana toreumaNerita
史氏笠贝Acmaea schrenckii
渔舟蜒螺 Nerita albicilla
单齿螺 Monodonta labio
海洋潮间带生物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史会来
◆一、生物的基本知识 ◆二、什么叫潮间带和潮间带生物
◆三、潮间带生物的适应性
◆四、常见的潮间带生物
◆五、潮间带生物的采集
◆六、生物标本的制作
七、海洋环境污染
1生物和非生物:
自然界的物质分成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我 们习惯将活的即有生命的东西,如狗、鱼、 蛇、树、花等称为生物,而将“死”的,如 石头、泥土等无生命的东西称为非生物。 定义:具有新陈代谢、自我复制繁殖、生长 发育、遗传变异、感应性和适应性等各种生 命现象的个体或物质称为生物,反之称为非 生物。
1潮间带的划分
2潮间带生物
为栖息于有潮区的最高高潮线至最低低潮线 之间的海岸带(潮间带)的一切动植物的总 称。由于该带介于陆、海间,交替地受到空 气和海水淹没的影响,且常有明显的昼夜、 月和年度的周期性变化,因而其生物具有: 两栖性、节律性和分带性等生态特征。
潮间带生物为了适应潮间带环境剧烈变化, 其身体组织也演变出一套生存之道。具有以 下适应性: 1、抗旱性:如海藻、藤壶、海葵。 2、热平衡:贝类。 3、抗波浪:藤壶、笠贝和石鳖。 4、呼吸:滩涂鱼。 5、耐盐:藤壶、贝类。 6、摄食:一般在涨潮时摄食。 7、生殖:珊瑚。
用具:
▲标本盘 ▲吸水纸:毛边纸,规格 42×31CM。 ▲标本纸:100—130磅的道林纸。1号纸39×27CM ▲纱布、镊子、标本夹等。
2 浸制标本
藻类用:
1、 5%福尔马林+ 5%甘油海水溶液。 2、 4%福尔马林+ 36%酒精海水溶液。
动物用: 1、5—6 %福尔马林海水溶液。
2、70酒精海水溶液。 ◑有些标本需经硫酸镁水溶液再进行固定。
腔肠动物的海葵。 环节动物的沙蚕。 节肢动物的龟足、藤壶、海蟑螂、 寄居蟹、 锯缘青蟹、 招潮蟹等。 棘皮动物的海星、海参、海胆。 脊椎动物的滩涂鱼。
绿海葵
Sagartia troglodytes
五彩缤纷的海葵
沙 蚕
龟
Pollicipes mitella
足
藤壶 Balanus
海蟑螂 Ligia exotica
泥 Tegillarca granos
蚶
毛蚶 Scapharca subcrenata
缢 蛏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褶牡蛎Ostrea plicatul
栉孔扇贝Pinna pectinate
泥螺 Bullacta exarata
海 兔 Notarchus sp.
其它类
锈凹螺 Chlorostoma rustium
荔枝螺 Thais sp.
杂色鲍 Haliotis diversicolor
紫贻贝 Mytilus edulis
Mytilus coruscus
厚 壳 贻 贝
青
Cyclina sinensis
蛤
杂色蛤仔 Ruditapes philippin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