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陆羽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新唐书》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新唐书》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新唐书》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孔戣(kuí),字君严,擢进士第。
郑滑卢群辟为判官,群卒,摄总留务。
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入为侍御史,累擢谏议大夫。
中人刘希光受赇二十万缗,抵死,吐突承璀坐厚善,逐为淮南监军。
太子舍人李涉知帝意,投匦上言承璀有功不可弃。
戣得副章,不肯受,面质让之。
涉更因左右以闻,戣劾奏涉结近幸,营罔上听。
有诏斥涉峡州司马,宦宠侧目,人为危之,戣自以适所志,轩轩甚得。
俄兼太子侍读,改给事中。
江西观察使李少和坐赃,狱寝不下;博陵崔易简杀从父兄,鞫状具。
京兆尹左右之,翻其情。
戣慷慨论正,贬少和,杀易简,夺尹三月俸。
再迁尚书左丞。
信州刺史李位好黄老道,数祠祷,部将韦岳告位集方士图不轨,监军高重谦上急变,捕位劾禁中。
戣奏:“刺史有罪,不容系仗内,请付有司。
”诏还御史台。
戣与三司杂治,无反状。
岳坐诬罔诛,贬位建州司马。
会岭南节度使崔咏死,帝谓裴度曰:“尝论罢蚶菜?者,谁欤?今安在?是可往,为朕求之。
”度以戣对,即拜岭南节度使。
既至,免属州逋负十八万缗、米八万斛、黄金税岁八百两。
先是,属刺史俸率三万,又不时给,皆取部中自衣食。
戣乃倍其俸,约不得为贪暴,稍以法绳之。
穆宗立,以吏部侍郎召,改右散骑常侍,还为左丞,以老自乞。
雅善韩愈,愈嗟叹,即上疏言:“《礼》:大夫七十致仕。
今戣据礼求退,陛下若不听许,亦无伤义,而有贪贤之美。
”不报。
以礼部尚书致仕,岁致羊酒如汉征士礼。
卒,年七十三。
赠兵部尚书,谥曰贞。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注】?蚶菜:即蚶子,肉味鲜美,是沿海各地普遍食用的海产品。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B.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C.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D.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新唐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①温造,字简舆。
性嗜书,不喜为吏,隐王屋山。
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币招礼,造欣然曰:“可人也!”往从之。
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
及节度徐州,造谢归下邳,慨然有高世心。
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②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
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佐其必。
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
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曰:“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
”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驷①入奏。
天子爱其才,问造家世及年,对曰:“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
”帝奇之,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
复去,隐东都。
③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召见,辞曰:“臣,府县吏也,不宜行,恐四方易朝廷。
”穆宗曰:“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卿为我行喻意,毋多让。
”因赐绯衣。
至范阳,总橐郊迎。
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
还,迁殿中侍御史。
④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
帝虑其劳费,造曰:“臣计诸道戍蛮之兵方还,愿得密诏受约束,用此足矣。
”许之。
命神策将董仲质、河中将温德彝、邰阳将刘士和从造。
而兴元将卫志忠、张丕、李少直自蜀还,造喻以意,皆曰:“不敢二。
”乃用八百人自从,五百人为前军。
既入,前军呵护诸门。
造至,欲大宴,视听事,曰:“此隘狭,不足飨士。
”更徙牙门。
坐定,将卒罗拜,徐曰:“吾欲闻新军去主意,可悉前,旧军无得进。
”劳问毕,就坐,酒行,从兵合,卒有觉者,欲引去,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
即问军中杀绛状,志忠、张丕夹阶立,拔剑传呼曰:“悉杀之!”围兵争奋,皆斩首,凡八百余人。
亲杀绛者,醢②之;号令者,殊死。
取百级祭绛,三十级祭死事官王景延等,余悉投之汉江。
监军杨叔元拥造靴祈哀,造以兵卫出之。
诏流康州。
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
2021年安徽省淮北市黄口高级职业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1年安徽省淮北市黄口高级职业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7—9题。
(9分)陆羽生活在玄、肃、代、德四朝的中唐时期。
其中,唐玄宗在位时期对他的影响最大。
李隆基即位时,开始推进积极的改革,并有“开元之治”。
然其进取之意在社会阶级矛盾增加的情况下,无可奈何之中只有知难而退,他先乞求于儒家,后又转向道家,直至“安史之乱”时已是回天乏术。
陆羽在这这种社会环境下度过了青少年时代,虽才华卓著,但难以施展抱负是可想而知的。
李隆基虽尊儒重道,同时代也确实出现了李白、杜甫等大诗人,陆羽如能顺此潮流可能也会有所作为。
但他出人意料,去开辟前无古人的茶文化事业,并为之著书立说,可能有如下主要原因:他虽然非贫寒出生,且结交名士,但他“居住柴门茅屋,生活非常清苦”,深深扎根于劳苦大众之中,比一般寒士更了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疾苦。
陆羽从小对儒家“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不失信奉,并受“才高志远”的思想影响,他有很多的思考和痛苦,其精神在一段时期内处于积极亢奋和消极颓废的矛盾状态中。
这些都激发和决定了陆羽对人生、事业的价值取向及其选择。
《茶经》之经典不仅体现了茶的人文内涵,其科技内涵也很深厚,说明他著书时投入非同一般。
所著出书却取名为“经”,非同反响,也易招来非议,其自负和对茶的推崇自不待言。
毫无疑问,独以茶为“经”,不排除陆羽是在对纷乱的社会感到无可奈何后寄托情思的一种理性选择。
陆羽在其书中所阐述的茶道精神——“精行俭德”非常深刻,这与他一生的追求也是一致的。
《茶经》的精要也反映了陆羽对事业的精神和价值取向。
《茶经》之源中的第一句话即开宗明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以“嘉木”一词来为茶树定性,说明其不俗,但也不是难以接近的高雅。
其表述恰如其分,回味深远。
另一句“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既前后呼应,又使茶人格化了。
陆羽喻茶时,很少用华丽的辞藻,但文句却能在平凡中见真美。
陆羽是个十足的自然主义者,对自然生长的茶叶特别偏好,如“野者上,园者次”等。
江苏省无锡市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苏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B.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C.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D.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创作了许多小说,这些小说分别收在《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中。
【答案】B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宜兴市荣获“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B.能否取得优异的成绩,关键在于平时的学习态度。
C.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1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苦:以……为苦,引申为“惩罚”。
1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所生:所字结构,生在何处;滨:河边;畜:抚养。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掌握成语的含义是正确使用成语的先决条件。有些人之所以用错成语,原因较多,但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造成的。了解成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成语的“含义”:1、字面义;2、整体义;3、比喻义;4、褒贬义;5、特定义。二、要注意使用范围。三、明确对象,注意区别。四、用语得体,敬谦有别。
新唐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新唐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陆龟蒙,字鲁望,元方七世孙也。
父宾虞,以文历侍御史。
龟蒙少高放,通《六经》大义,尤明《春秋》。
举进士,一不中,往从湖州刺史张抟游,抟历湖、苏二州,辟以自佐。
尝至饶州,三日无所诣。
剌史蔡京率官属就见之,龟蒙不乐,拂衣去。
居淞江甫里,多所论撰,虽幽忧疾痛,赀无十日计,不少辍也。
文成,窜稿箧中或历年不省,为好事者盗去。
得书熟诵乃录,雠比勤勤,朱黄不去手,所藏虽少,其精皆可传。
借人书,篇秩坏舛,必为辑褫刊正。
乐闻人学,讲论不倦有田数百亩,屋三十楹,田苦下,雨潦则与江通,故常苦饥。
身畚锸,薅刺无休时,或讥其劳,答曰:“尧、舜微瘠,禹胼胝。
彼圣人也,吾一褐衣,敢不勤乎?”嗜茶,置园顾渚山下,岁取粗茶,自判品第。
张又新为《水说》七种,二慧山泉,三虎丘井,六松江。
人助其好者,虽百里为致之。
初,病酒,再期乃已,其后客至,携壶置杯不复饮。
不喜与流俗交,虽造门不肯见。
不乘马,升舟设蓬席,赍束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
时谓“江湖散人”,或号天随子、甫里先生,自比涪翁、渔父、江上丈人。
后以高士召,不至。
李蔚、卢携素与善,及当国,召拜左拾遗。
诏方下,龟蒙卒。
光化中,韦庄表龟蒙及孟郊等十人,皆赠右补阙。
陆氏在姑苏,其门有巨石,远祖绩尝事吴为郁林太守,罢归无装,舟轻不可越海,取石为重,人称其廉,号“郁林石”,世保其居云。
(选自《新唐书》)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日无所诣诣:拜访B.升舟设蓬席升舟:登船C.及当国,召拜左拾遗当:在D.世保其居云保:保存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A.其精皆可传少长成集B.故常苦饥单于愈益欲降之C.禹胼胝皆白衣冠以送之D.岁取粗茶赢粮而景从1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陆龟蒙“高放”的一组是①龟蒙不乐,拂衣去②文成,窜稿箧中或历年不省③得书熟诵乃录,雠比勤勤④身畚锸,薅刺无休时⑤人助其好者,虽百里为致之⑥后以高士召,不至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②⑥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新唐书—陆羽传》“羽,字鸿渐,不知所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新唐书—陆羽传》“羽,字鸿渐,不知所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羽,字鸿渐,不知所生。
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作弟子育。
幼时,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
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之。
羽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
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
又耻削发,因亡去,匿为优.,作诙谐数千言。
天宝间,署羽伶师,无何,亦遁去。
古语云洁其行而秽其迹者,其羽灰谓乎?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
或交游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
闻人善,若在己。
与人期,虽阻于虎狼不避也。
扁舟往来山寺,击林木,弄流水。
或行旷野中,诵诗,徘徊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
鬻茶家因羽形为瓷陶,神祀之。
人买茶与器之足多者,赠一鸿渐。
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
羽野服挈具而入。
茶毕,命奴子与钱。
羽羞之,更著《毁茶论》。
【乙】夫茶,始为“荼”,其属槚、蔎、茗、荈杂糅,囊括实繁。
至陆羽公,始独简南国嘉木之曰茶者论之,崇其康药之效,净化之用,怡养之功,和平之德,专其名而定其义,著《茶经》,备述一源,二具、三造、四器、五煮、六饮、七事、八出、九略,且图谱之。
书同形,事同旨,民皆曰茶,凡浙闽湘鄂滇黔所辖尤兴焉,于是茶道流布而茶艺张扬也。
由是,以茶为生者众。
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草木之芽醒于春如诗如画人处焉繁忙其事亦静亦动天合为一寓大意于新绿采秀色而可餐妙不胜言也。
由是观之,创此自然之道,文明之说,费倡广光大之心血,居未可磨灭之功者,非茶圣莫属也!史载茶圣陆公,婴而见弃江干,瑟瑟就.毙。
时群雁为栖,翼覆之,长鸣若晓人者。
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腹.诸寺,日哺以米浆、面糊、茶汤之饮,竟活。
又占《易》得彖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浙江省宁波七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七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zhāng□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承载.着人类的历史和智慧,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如巧妙绝lún□的赵州桥、自出心cái□的苏州园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生动恢宏的《清明上河图》。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zhāng 显(2)巧妙绝lún (3)自出心cái2.请选出与“承载”中的载读音不同..的一项()A.三年五载.B.满载.而归C.怨声载.道二、名句名篇默写三、文言文阅读【甲】陆羽传陆羽,字鸿渐,复州竟陵人。
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
既.长,以《易》自筮①.,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始为姓名。
幼时,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
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之,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
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②.,作诙谐数千言。
天宝中,太守李齐物见,异之,授以书,遂庐火门山③。
貌侻陋④,口吃而辩。
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
朋友燕处,意有所行辄去,人疑其多嗔。
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
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
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徘徊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⑤.也。
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
贞元末,卒。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时鬻⑥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⑦间,祀为茶神。
2019-2020-新唐书·陆羽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新唐书·陆羽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新唐书陆羽传羽,字鸿渐,不知所生。
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
及长,耻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始为姓名。
幼时,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
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
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
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
名僧高士,谈宴终日。
貌寝,口吃而辩。
闻人善,若在己。
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
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
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
著书甚多。
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
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当时以比接舆也。
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
有诏拜太子文学。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
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
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
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
扬子中泠水,又殊绝。
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
茶毕,命奴子与钱。
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与皇甫补阙善。
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
远野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
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
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
集并《茶经》今传。
(选自《新唐书陆羽传》《唐才子传陆羽》)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宝间,署羽伶师署:官府B.以《易》自筮筮:占卜C.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工:擅长D.岂徒尝镜水之鱼徒:仅仅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羽是名弃儿,不知父母是何许人,后被智积禅师在河边拾得收养。
《新唐书》课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新唐书》课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新唐书》课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课文指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一般在语文或地理中出现。
英语,有对话和短文。
最早在南朝梁国刘勰的《文心雕龙·指瑕》出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唐书》课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崔群,字敦诗,贝州武城人。
未冠,举进士,陆贽主贡举,粱肃荐其有公辅才,授秘书省校书郎,累迁中书舍人。
书陈谠言,宪宗嘉纳。
惠昭太子薨,是时,遂王嫡,而澧王长。
帝将建东宫,诏群为澧王作让。
群奏:“大凡己当得则让,不当得之,乌用让?今遂王嫡,宜为太子。
”帝从其议。
元和十二年,李师道既诛,师古等妻子没入掖廷,帝疑,以问群,群请释之,并还其奴婢赀产。
盐铁院官权长孺坐罪抵死,其母耄,丐子以养。
帝欲赦之,以问宰相,群对:“陛下幸怜其老,宜即遗使谕旨,若须出敕,无及矣。
”于是免死。
群凡启奏,平恕如此。
帝堂语宰相:“听受之际,不亦难乎!”群对:“无情,曲直辨之至易;有情,则其为难审也。
若陛下择贤而任,待之以诚,纠之以法,则人自归正,而不敢以欺。
”帝韪其言。
处州刺史苗积进羡钱①七百万,群以受之失信天下,请还赐其州,以纾下户之赋。
是时,皇甫镈幸于帝,阴藉左右求宰相,群数言其佞邪不可用。
既入对,及开元、天宝事,曰:“昔玄宗少历屯险,更民间疾苦,故初得姚崇、宋璟、卢怀慎辅以道德,苏颋、李元纮孜孜守正,则开元为治。
其后安于逸乐,远正士,昵小人,故宇文融以言利进,李林甫、杨国忠怙宠朋邪,则天宝为乱。
愿陛下以开元为法,以天宝为戒,社稷之福也。
”又言:“世谓禄山反,为治乱分明。
臣谓罢张九龄,相林甫,则治乱固已矣。
”左右为感动。
群以是讽帝,故镈衔之。
帝卒自相镈。
会群臣上帝号,镈欲兼用“孝德”为号,群独以为有“睿圣”,则“孝德”并见。
帝闻不乐。
会度支廪赐边士不时,物多敝恶,李光颜忧甚,至欲引佩刀自决,中外皆恐。
镈奏:“边鄙无事,乃群鼓动,欲以买直,归怨天子。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陆羽《茶经-茶之饮》(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陆羽《茶经·茶之饮》(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翼而飞,毛而走,呿①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以活。
饮之时,义远矣哉!至若救渴,饮乏以浆;蹋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晋有刘琨、左思之徒,皆饮焉。
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
饮有粗茶、散茶、茶饼者。
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②。
或用葱、姜、枣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于戏!天育有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
所庇者屋,屋精极;所著者衣,衣精极;所饱者饮食,食与酒皆精极之;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阴采夜焙,非造也。
嚼味嗅香,非别也。
膻鼎.腥瓯,非器也。
膏薪庖炭,非火也。
飞湍壅潦,非水也。
外熟内生,非炙也。
碧粉缥尘,非末也。
操艰搅遽,非煮也。
夏兴冬废,非饮也。
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
若座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③补所阙人。
(选自陆羽《茶经·茶之饮》,有删改)文本二:李溥为江淮发运使,每岁奏计,则以大船载东南美货结纳当途,莫知纪极。
章献太后垂帘时,溥因奏事,盛称浙茶之美,云:“自来进御,唯建州饼茶,而浙茶未尝修贡。
本司以羡余钱买到数千斤,乞进入内。
”自国门挽船而入,称“进奉茶纲..”有司不敢问。
所贡余者,悉入私室。
溥晚年以贿败窜谪海州然自此遂为发运司岁例每发运使入奏舳舻蔽川自泗州七日至京予出使淮南时,见有重载入汴者,求得其籍,言“两浙笺纸三暖船”,他物称是..。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浙江茶纲》,有删改)[注]①呿,张口。
②痷茶,指夹生茶。
③按经《茶经》云:第二沸,留热以贮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者,名曰隽永。
《新唐书—陆羽传》“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新唐书—陆羽传》“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
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而为人才辩笃信,褊躁多自用意。
朋友规谏,豁然不惑。
凡与人宴处,意有所适,不言而去,人或疑之,谓多生瞋。
及与人为信,虽冰雪千里,虎狼当道,而不愆也。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
名僧高士,谈宴终日。
闻人善,若在己。
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
著书甚多。
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
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当时以比接舆也。
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
有诏拜太子文学。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
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
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
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
扬子中泠水,又殊绝。
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
”茶毕,命奴子与钱。
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与皇甫补阙善。
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
远野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
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
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
”史载茶圣陆公,婴而见弃江干,瑟瑟就毙。
时群雁为栖翼覆之长鸣若晓人者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腹诸寺日哺以米浆面糊茶汤之饮竟活。
又占《易》,得彖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乃使姓陆,名羽,字鸿渐也。
赞曰:“本乃凡贱,实为天骄;胎胞所生,竟同仙降。
一羽之轻,百姓珍重;一叶之微,万寿其昌!”(选自《新唐书·陆羽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群雁为栖/翼覆之/长鸣若晓人者/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腹诸寺/日哺以米浆/面糊/茶汤之饮/竟活B.时群雁/为栖翼覆之/长鸣若晓人者/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腹诸寺/日哺以米浆/面糊/茶汤之饮/竟活C.时群雁为栖/翼覆之/长鸣若晓人者/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腹诸寺/日哺以米浆/面糊/茶汤之饮/竟活D.时群雁/为栖翼覆之/长鸣若晓人者/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腹诸寺/日哺以米浆/面糊/茶汤之饮/竟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短褐:汉服的一种,用兽毛或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是对古代寻常百姓所穿的一种服装的称呼,又称"竖褐"、"裋褐"。
《新唐书-陆羽传》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陆羽传》阅读练习及答案新唐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羽,字鸿渐,不知所生。
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
及长,耻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始为姓名。
幼时,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
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
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
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
名僧高士,谈宴终日。
貌寝,口吃而辩。
闻人善,若在己。
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
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
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
著书甚多。
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
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当时以比接舆也。
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
有诏拜太子文学。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
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
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
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
扬子中泠水,又殊绝。
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
”茶毕,命奴子与钱。
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与皇甫补阙善。
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
远野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
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
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
”集并《茶经》今传。
(选自《新唐书·陆羽传》《唐才子传·陆羽》)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宝间,署羽伶师署:官府B.以《易》自筮筮:占卜C.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工:擅长D.岂徒尝镜水之鱼徒:仅仅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羽是名弃儿,不知父母是何许人,后被智积禅师在河边拾得收养。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新唐书 陆羽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陆羽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羽,字鸿渐,不知所生。
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
及长,耻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始为姓名。
幼时,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
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
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
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
名僧高士,谈宴终日。
貌寝,口吃而辩。
闻人善,若在己。
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
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
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
著书甚多。
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
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当时以比接舆也。
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
有诏拜太子文学。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
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
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
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
扬子中泠水,又殊绝。
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
”茶毕,命奴子与钱。
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与皇甫补阙善。
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
远野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
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
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
”集并《茶经》今传。
(选自《新唐书·陆羽传》《唐才子传·陆羽》)译文:陆羽,字鸿渐,人们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谁。
当初,竟陵的僧人智积在河边捡到一个婴儿,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弟子来养育。
等到长大后,他不愿意跟从智积削发为僧,就用《易经》为自己占卜,卜得《蹇》卦中的《渐》卦,卦上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器。
《新唐书·陆羽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陆羽,字鸿渐,不知所生。
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
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
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①,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师怒,使执粪除圬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
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
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②,作诙谐数千言。
天宝中,太守李齐物见,异之,授以书,遂庐火门山。
貌陋,口吃而辩。
闻人善,若在己。
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
朋友燕处,意有所行辄去,人疑其多嗔。
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
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
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③也。
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不就职。
贞元末,卒。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备。
天下益知饮茶矣。
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
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选自《新唐书·陆羽传》,有删改)(注)①旁行书:横写的文字,古泛指外国文字。
文中指佛经。
②优人:古代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
③接舆:春秋时代楚国著名隐士。
60.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B.使执粪除圬以苦之.C.太守李齐物见,异之.D.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6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羽自幼被弃在水滨,他的名字是自己按照《易经》上的卦取的。
B.陆羽小时候,不屈服于老师的惩罚,他暗中在牛背上用竹枝写字。
C.陆羽隐居在苕溪边,闭门读书,终于成为朝廷器重的学者和官员。
D.陆羽精于茶道,被卖茶的人尊为茶神,制成陶像供在烘炉烟囱间。
6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畜.之②危.坐③天下益.知饮茶矣④始驱马市.茶63.翻译句子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019_2020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陆文学自传文本助读含解析
第7课 陆文学自传杖击林木,手弄流水,独行山野,诵佛吟诗,乘一叶扁舟往来于山寺。
世人皆知他是一代茶圣,殊不知,他更是一位品行如清茶般的君子。
三岁而孤,寄养在外,备受折磨而矢志不移,半生坎坷,自立成才。
战乱纷争,社会动荡,他怀着一颗忧国之心,书《四悲诗》,作《天之未明赋》,希望用一己之力挽国之颓势。
有匪君子,如茶之淡,如茶之清,陆羽当之。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陆羽(733—804),复州竟陵(今湖北竟陵)人。
字鸿渐,一字疾,或字季疵,唐代文学家、博物学家。
不知所生,是一个被遗弃的孤儿,为和尚积公拾得抚育成人。
既长,从易经中卜得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乃以陆为姓,羽为名,鸿渐为字。
又自号桑苎翁、东冈子。
性诙谐,闭门著书,不愿为官。
一度为伶工。
后学诗于李齐物、崔国辅,甚得爱重。
与女诗人李季兰及诗僧皎然交好。
陆羽以嗜茶闻名于世,对茶道很有研究,著有《茶经》,被誉为“茶圣”。
又能诗文,但传世不多。
二、背景资料《陆文学自传》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
当时陆羽虚年二十九岁。
唐朝作为一个繁荣的封建帝国,已经开始转向衰败,安史之乱还没有结束,仍然频繁地发生战争,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
因为战乱,陆羽也被迫离开了家乡湖北,来到浙江一带,隐居在苕溪之畔。
这样,陆羽怀着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追思了自己上半生的经历,表达了因遭遇坎坷而悲苦的心情,同时也寄寓了对国事的关心。
文白对照陆子 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
陆先生名羽,字鸿渐,不知是哪里人。
错误! 《周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于磐,九三于陆,六四于木,九五于陵,皆以次而进,渐至高位。
至上九鸿渐⎦⎥⎤与逵,其羽可用为仪,则最居上极。
”意思是渐渐升上高位。
或云 字羽,名鸿渐,也有人说他字羽,名鸿渐,未知孰 是。
不知谁说得对。
⎣⎢⎡⎦⎥⎤或:有的人。
云:说。
孰:疑问代词,谁。
有 仲宣、他有着像王粲(字仲宣)、孟阳 之貌陋, 而有 相如、子云 张载(字孟阳)那样丑陋的容貌,也像司马相如、扬雄(字子云)之 口吃,而为人才辩为性,褊躁 多自用意。
陆文学自传陆羽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陆文学自传|陆羽|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陆文学自传|陆羽|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陆文学自传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
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
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而为人才辩笃信,褊躁多自用意,朋友规谏,豁然不惑。
凡与人宴处,意有所适,不言而去,人或疑之,谓生多瞋。
及与人为信,虽水雪千里,虎狼当道而不愆也。
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滨,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日。
常扁舟往来山寺,随身惟纱巾藤鞋短褐,往往独行野中。
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
故楚人相谓,陆子盖今之接舆也。
始三岁露,育乎竟陵大师积公之禅院。
自幼学属文,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
子答曰:“终鲜兄弟,无复后嗣,染衣削发,号为释氏,使儒者闻之,得称为孝乎?羽将授孔圣之文可乎?”公曰:“善哉子为孝,殊不知西方染削之道,其名大矣。
”公执释典不屈,子执儒典不屈,公因矫怜无爱,历试贱务。
扫寺地,洁僧厕,践泥污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
竟陵西湖无纸,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
他日问字于学者,得张衡《南都赋》,不识其字,但于牧所仿青衿小儿,危坐展卷,口动而已。
公知之,恐渐渍外典,去道日旷,又束于寺中,令其翦榛莽,以门人之伯主焉。
或时心记文字,懵然若有所遗,灰心木立,过日不作,主者以为慵惰鞭之。
因叹岁月往矣,恐不知其书,呜咽不自胜。
主者以为蓄怒,又鞭其背,折其楚乃释。
因倦所役,舍主者而去,卷衣诣伶党,著《谑谈》三篇。
以身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戏。
公追之曰:“念尔道丧,惜哉!吾本师有言,我弟子十二时中,许一时外学,令降伏外道也。
以我门人众多,今从尔所欲,可缉学工书。
”洎至德初,秦人过江,子亦过江,与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
少好属文,多所讽谕。
见人为善,若己有之;见人不善,若己羞之。
苦言逆耳,无所回避,由是俗人多忌之。
上元辛丑岁,子阳秋二十有九。
(节选自《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三,有删节)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与人宴处,意有所适适:满足B.虎狼当道而不愆也愆:失期C.自幼学属文属:写作D.洎至德初,秦人过江洎:到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陆羽“特立独行”个性的一项是(3分)()①才辩为性,褊躁多自用意。
新唐书·陆羽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新唐书·陆羽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新唐书陆羽传羽,字鸿渐,不知所生。
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
及长,耻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始为姓名。
幼时,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
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
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
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
名僧高士,谈宴终日。
貌寝,口吃而辩。
闻人善,若在己。
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
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
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
着书甚多。
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
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当时以比接舆也。
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
有诏拜太子文学。
羽嗜茶,造妙理,着《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
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
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
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
扬子中泠水,又殊绝。
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
茶毕,命奴子与钱。
羽愧之,更着《毁茶论》。
与皇甫补阙善。
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
远野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
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
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
集并《茶经》今传。
(选自《新唐书陆羽传》《唐才子传陆羽》)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宝间,署羽伶师署:官府B.以《易》自筮筮:占卜C.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工:擅长D.岂。
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考点集训:第七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五十五课时 Word版含解析
第五十五课时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第1-4题。
陆羽在民间,他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他以写出了世界上首部《茶经》而传世。
据《新唐书》所记载,同时参看《唐才子传》,他的主要情况如下:陆羽,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
因相貌丑陋而被父母抛弃,后被竟陵龙盖寺住持僧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之滨拾得,由积公禅师收养。
积公禅师为其取名,以《易经》自筮,占得“渐”卦,卦辞曰:“鸿(雁)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于是,按卦辞给他定姓为“陆”,取名为“羽”,并以“鸿渐”为其字。
羽九岁时,智积禅师要他抄经,教他念佛,羽却反问:“释氏弟子,生无兄弟,死无后嗣。
儒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出家人能称有孝吗?”并公然称:“羽将授孔圣之文。
”智积听罢,自然恼怒,就用繁重的“贱务”罚他,派他“扫寺地,洁僧厕,践泥涂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
羽却并不因此气馁,求知欲望反而更强。
无纸学字,就以竹划牛背为书。
偶得张衡的《南都赋》,虽然并不识其字,亦危坐展卷,念念有词。
积公听说这些之后,担心他受外典浸染,失教日旷,从此将他禁闭寺中,令他每日芟剪卉莽,并遣年长的弟子管束。
羽十二岁,叹惜寺中“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终于下定决心逃遁,进了一个戏班子,做了走南闯北的伶人。
他虽然是其貌不扬,而且口吃,人却极其幽默机智,扮演丑角非常成功,后来他还编写了三卷笑话书《谑谈》。
天宝五年(746),竟陵太守李齐物在一次州人聚饮中,看到羽的出众表演,十分欣赏他的才华,愿意促成他的抱负,当即赠他以诗书,并且修书推荐他拜读于隐居火门山的儒学名师邹夫子。
天宝十一年(752),礼部郎中崔国辅贬至竟陵为司马。
是年,羽别夫子下山,与崔相识,品茶鉴水,谈诗论文,结为挚友。
天宝十五年(756),羽为考察各地茶事,决定出游巴山峡川,国辅赠以文槐书函以及白驴乌牛壮行。
此行,羽经彭州、绵州、蜀州、邛州、雅州等地山水之后,又游览了湘、皖、苏、浙十数州郡。
陆羽文言文阅读练习和答案
陆羽文言文阅读练习和答案陆羽文言文阅读练习和答案「篇一」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小题3】选段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 答案【小题1】①探求②在之前【小题2】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小题3】议论、抒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求”是探求、追求。
“先”字常考,在之前,要求学生要牢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注意“以”“喜”“悲”的意思。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试题分析: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本段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结合主题,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陆羽文言文阅读练习和答案「篇二」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永有某氏者,畏日①,拘忌异甚。
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
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
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械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
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撒瓦灌穴,购僮罗捕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唐书·陆羽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
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
及长,耻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始为姓名。
幼时,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
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
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
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
名僧高士,谈宴终日。
貌寝,口吃而辩。
闻人善,若在己。
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
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
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
著书甚多。
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
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当时以比接舆也。
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
有诏拜太子文学。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
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
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
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
扬子中泠水,又殊绝。
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
茶毕,命奴子与钱。
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与皇甫补阙善。
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
远野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
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
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
集并《茶经》今传。
(选自《新唐书·陆羽传》《唐才子传·陆羽》)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宝间,署羽伶师署:官府
B.以《易》自筮筮:占卜
C.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工:擅长
D.岂徒尝镜水之鱼徒:仅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羽是名弃儿,不知父母是何许人,后被智积禅师在河边拾得收养。
他的名字源于《易经》中的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B.陆羽在苕溪边,筑房居住,闭门读书,还与有名的高僧和隐士相聚,整日喝酒聊天,他虽然说话结巴,却很善变。
C.陆羽嗜茶,精于茶道,著有茶叶专著《茶经》。
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知道陆羽擅长茶道,就召陆羽煮茶交流。
D.陆羽喜欢独行在旷野中,吟咏古诗,来往徘徊直到月亮下山,他时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时楚国的狂人接舆,但遗憾的是陆羽并未避世。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
(1)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
(3分)
(2)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
(3分)
14.请简要概括第1节中陆羽秽其迹的具体表现。
(4分)
【参考答案】
11.A试题分析:A项天宝间,署羽伶师,羽伶师都是名词,选项词性不对。
署,本指官署,在此处是动词,任命的意思。
12.D试题分析:D项应该是当时的人们都把他比作春秋时楚国的狂人接舆,但遗憾的是他并未避世是妄加之词。
13.(1)端坐着学小孩子念念有词的样子,禅师抓住他,让他割草。
(危译为端正,效译为学着,拘译为抓住。
)
(2)卖茶的店家用瓷土陶制出陆羽的塑像,奉为神来祭祀,每买十件茶具,就送一具陆羽的塑像。
(鬻译为卖,以译为用,形译为塑像。
)
14.①学习经文,不堪其苦,便逃走成为优伶。
②擅长诙谐表演,被官府任命为优伶的老师,却又逃走。
【参考译文】
陆羽,字鸿渐,人们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谁。
当初,竟陵的僧人智积在河边捡到一个婴儿,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弟子来养育。
等到长大后,他不愿意跟从智积削发为僧,就用《易经》为自己占卜,卜得《蹇》卦中的《渐》卦,卦上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器。
他才用陆羽做自己的姓名。
幼时得到张衡的《南都赋》,(不识字)不能阅读,却端坐着学小孩子念念有词的样子,禅师抓住他,让他割草。
当他记经书的时候,糊里糊涂好像有所丢失一样,过了一天还是无法记住,禅师鞭打他,陆羽感叹说:时间流逝了,怎么还是不会写呢!他泣不成声就逃走了,成为优伶藏了起来,撰写了《谈笑》一万多字。
天宝年间,陆羽被官府任命为优伶的老师,后来他逃走了。
这就是古人说的品行高洁而行迹污秽的人。
上元初年,陆羽在苕溪上修建了房子,闭门读书。
还与有名的高僧和隐士相聚,整日喝酒聊天。
陆羽相貌丑陋,说话结巴,却很善辩,他听到别人的美德,就像自己具有这种美德一样高兴。
与别人约会,即使虎狼当道也会如期前往。
他自称桑苎翁,又号称东岗子。
他精通古调歌诗,兴致极为安闲高雅,著书很多。
他驾着小舟在在山寺间来往,总是头戴纱巾,脚穿草鞋,身穿粗布短衣,腰系围裙,敲打着林间树木,戏耍着河中清流。
他有时独行在旷野之中,吟咏古诗,来往徘徊直到月亮下山,兴致尽了才痛哭着回家。
当时的人们都把他比作春秋时楚国的狂人接舆。
陆羽与僧人皎然是最好的朋友。
皇上曾下诏任命陆羽为太子文学。
陆羽嗜好喝茶,创制了茶道的精妙理论,著有《茶经》三卷,论述茶道的根源、茶道的方法、茶道的器具,被当时的人称为茶仙,天下人由此渐渐懂得喝茶了。
卖茶的店家用瓷土陶制出陆羽的塑像,奉为神来祭祀,每买十件茶具,就送一具陆羽的塑像。
当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到江南任宣慰使,他喜欢喝茶,知道陆羽的名声,就派人召陆羽来。
陆羽身穿农夫的衣服提着茶具进入衙门。
李季卿说:陆先生精于茶道,天下了解。
扬子江的中泠泉水又极为绝妙,如今二妙碰到一起,千载难逢,陆先生不可错过这个机会啊。
喝完茶,李季卿命令家奴付给陆羽茶钱,陆羽感到很羞愧,改著《毁茶论》一篇。
陆羽与皇甫补阙交好,当时尚书鲍防在越中,陆羽前往依附他。
皇甫冉写序送给他说:君子推究儒、佛二家的名理,穷尽诗歌的丽则,遥远的别馆,孤零的岛屿,有船通行的地方就一定要去;有鱼梁钓矶之处,可随意前往。
那越中地方是著名的山水之乡,军门又承担这朝廷节钺的重任。
鲍长官是了解先生爱惜先生的人,会对先生解衣推食,倍加关照,先生此去怎能是仅仅品尝镜湖的鱼,赏若耶溪的月而已呢?
陆羽的诗文集和《茶经》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