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标准

合集下载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一、课程目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亲身实践,增强体验,培养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与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涵盖科技、艺术、人文、体育等多个领域,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具体内容可以包括: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增强社会责任感。

科技创新:开展科学实验、技术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艺术体验:组织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体育健身: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实施课程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课时,每周可以安排2-4个课时。

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主题和活动形式合理分配课时,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

师资配置:学校应选拔有相关专长和经验的教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

同时,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志愿者等参与课程实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教学方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进行合理安排。

安全管理:在组织实践活动时,学校应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安全预案,确保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

对于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活动,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评价与反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应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

同时,应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评价结果应作为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学校应积极开发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包括校内外教育资源、网络资源等。

初中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初中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初中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初中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

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通过学习本套教书,了解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文化素养和思想品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提高、重在发展的宗旨,特对本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一、活动目标:1、组织学生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2、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提高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态度,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习惯。

二、活动内容1、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组织开展以“实验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及技能活动。

2、利用课间操、升旗仪式、重大节日、法制报告等方面的活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遵守学生守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1、认真组织教学,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初中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2一、教材分析:《综合学习与实践》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标准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标准

---------------------------------------------------------------最新资料推荐------------------------------------------------------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标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标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主要由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板块构成。

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为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范围(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的选择与实施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

1、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2、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3、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的开发与实施以学生为核心,实现三种关系的整体整合,最终指向学生个性健全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范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应根据当地情况、学校的差异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选择切入点。

1、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1/ 9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研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具有时代使命感,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主题如:环境教育、价值观教育、生活教育、主体文化与多元文化等内容都可以不断的渗透到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

2、参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走出课堂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值得学习领域。

2024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标准范本(5篇)

2024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标准范本(5篇)

2024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标准范本一、工作思路继续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工作重心开展工作,坚持科学发展的工作原则,在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强化“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工作职能,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层次和水平。

继续围绕学校在课程实践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展开细致而又深入的研究,逐步引导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上走向常态,逐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全面推动这门课程在全校范围内的有序开展和全面探索。

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教育特色。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按照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安排如下:1、高一年级劳动与技术课以《劳动与技术》课本为依据设计教学,也可开发自编教材或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需将方案报学校教科室备案。

每周一课时。

2、高二、高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劳动与技术》课本为辅设计教学。

每周一课时。

三、主要工作(一)积极落实课程常规,夯实课程实施基础1.理性分析我校的实际情况,引导学校和教师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面的研究,落实课程计划。

2.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和研讨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全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发展。

3.完善教研组建设,优化师资配置的方式。

积极推进学校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的建设,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水平。

4.广泛征集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形成的优秀经验,并组织相关的评比活动(教师案例、课堂指导设计、计划总结等),逐渐丰富我校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6.继续开展教学实践周活动。

7.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二)组织多项教研活动,提升课程理解水平1.继续开展“再学习课改理念,再反思课改行为”以及“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体的研讨活动。

进一步学习____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管理》等文件精神,提高对课程改革必要性、重要性和艰巨性的认识,熟悉相关学段的课程信息,如课程的产生背景、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等,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专业水平,始终保持与新课程同行。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可以从课程形态和学习方式两个维度来理解:一为狭义的概念是指这门新设的研究型课程。

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大自然、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中选择、确定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是为广义的概念则泛指一种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

这里所说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标准主要就是前者的课程而言。

由于长期以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格局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在学科教学中受既定认知目标的制约,接受性学习的思维方式、教学行为以根深蒂固,要在各科中自如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方式,还有一定的难度。

作这新课程体系中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这门必修课,对第二个维度“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研究型课程是一门通过知识与经验并重的主体性探究活动实现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创新精神的生成性课程。

它与其他学科相比,研究性学习没有大纲和教材,没有可依赖的“本本”,也没有现成熟悉的套路规范。

因此,虽然从设置上来看,化是国家课程中的必修课,可是在课程开发、课程管理等更多的层面上看,它强调因地制宜,开发本土化的课程资源,发挥本校传统优势,成为一种个性化校本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与策略。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它注重的是学生的兴趣、知识、思维、技能、能力、态度、情感等全方位的发展,构建一种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和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方式的转型是研究性课程的背景;学习生命的回归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取向;学习自由的追求是研究性性学习课程的理想境界。

(一)以自主探究为核心-----无论是初中还是小学,都是从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通过个体、小组、班集体亲历亲为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实践探究,体验、表现和享受活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米河一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该课程的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

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课程目标,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1、遵循《初中课程方案》的精神及初中综合实践课程标准的原则和要求,体现内容上的联系性和实施上的独立性。

2、课程编排应立足于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3、课程编排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等。

4、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5、课程编排应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

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爱好、兴趣和需要所选择的内容和活动方式。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

(一)学生层面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比较丰富经验。

2、初步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关爱和责任感。

3、初步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初步养成合作、民主、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教师层面1.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学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

使教师从传统学科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主题活动中的策划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2024-2025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参考样本(3篇)

2024-2025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参考样本(3篇)

2024-2025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参考样本一、工作思路及目标本学期,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工作仍坚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常规为规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厚德强能,用心研教”,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继续提高中学两学科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促进两学科的教研工作和课程改革的从深发展,进一步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指导思想____-____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重点着眼于进一步彰显课程特性,以“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为主题,突出课程“开放”,关注探究“过程”,不断完善课程形态。

倡导在研究过程指导以及研究方法指导领域的纵深发展与大胆突破创新。

同时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开展课题培训,加强指导,切实提高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领域的研究水平和专业素养,在实践中继续探寻最佳的课程实施方法。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提升组织和指导课程实施的水平。

三活动措施1、定期组织区级综合实践活动评比工作,不断总结、反思和交流活动的成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资源。

2、利用网络优势,形成交流的平台,建立市、区、校三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页,为学生及时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理论与动态、丰富教育资源、交流经验、解决困惑提供支持和帮助。

3、新学期将继续组织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题学习或观摩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继续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平台,以促进郊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水平的提升。

2024-2025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参考样本(二)一、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纲要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纲要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纲要一、课程目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目标是通过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发展实践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等方面。

其中,社会实践包括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研究性学习包括课题研究、探究活动等;社区服务包括志愿者活动、公益活动等。

三、课程实施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自主组织活动、自主管理评价。

教师则应发挥引导作用,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支持。

课程实施可以采用项目式、主题式、课题式等多种形式。

四、课程评价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应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五、课程资源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社会资源、家庭资源等方面。

学校资源包括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等;社会资源包括博物馆、科技馆、企事业单位等;家庭资源包括家庭成员的职业、家庭文化等。

六、教师指导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指导应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教师应具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提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七、学生参与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生参与应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应积极参与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总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学生还应注重团队协作,与同学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初中综合实践课程标准

初中综合实践课程标准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7-9年级)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3)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背景 (3)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4)三、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 (5)第二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 (7)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 (6)二、7-9年级的具体目标 (6)第三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 (9)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 (9)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择与组织 (36)第四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39)一、实施的基本要求 (27)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与组织形式 (43)三、教师的有效指导 (46)第五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评价 (47)一、评价的基本原则 (47)二、评价的方式 (48)三、教师评价与学校评价 (49)第六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 (50)一、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 (50)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 (50)三、教师培训 (51)第一部分前言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7-9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

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背景儿童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

高度关注儿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深化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

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基本关系,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信息意识与技术意识、劳动观念与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与创新,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适应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规章制度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规章制度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规章制度一、总则为规范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活动内容1. 实践活动的范围包括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

2. 学校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相应的实践活动。

三、活动安排1. 学校将每学期安排一定数量的实践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自愿报名参加。

2. 活动时间一般为周末或假期,具体时间由活动负责老师统一安排通知。

3. 学生参加活动应提前报名,报名人数一般不超过活动规定的上限。

4. 学生需携带相关证件和装备参加活动,如有特殊要求应提前告知活动负责老师。

四、活动要求1. 学生参加活动应遵守学校及活动组织者的规章制度,尊重活动负责老师的安排和指导。

2. 学生应保持活动期间的纪律和秩序,不得擅自离开活动队伍,遵守活动安排。

3. 学生在活动中应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活动任务,遵守活动规定。

4. 学生参加活动需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不得违反安全规定,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五、活动考核1. 学生参加活动后将按实际表现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学生评定综合素质的重要参考。

2. 学生参加活动的态度、表现、成果等方面都将被考核,经考核合格者将获得相应的奖励和荣誉称号。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如有不当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或调整。

六、其他规定1. 学校将不定期开展各类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参加。

2. 学生如需请假或放弃参加活动,需提前向活动负责老师请假,未经同意擅自缺席者将受到相应处罚。

3. 学生如有其他特殊情况需调整活动安排,需提前向活动负责老师说明情况,并经同意。

七、附则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如有任何修改或补充,将提前通知学生和家长。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规章制度即日起施行。

制定单位:xx中学日期:20xx年x月x日以上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规章制度,希望同学们严格遵守,共同努力,共同成长。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1. 课程背景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根据《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而设计的一门综合实践性活动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他们对社会实践的理解和参与能力。

2. 课程目标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 -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参与能力,提高他们对社会实践的理解和参与意识。

3. 课程内容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科学实验:通过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 社会实践:通过组织参观、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理解和参与能力。

- 艺术创作: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 生活实践: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实践能力。

4. 课程组织与实施方式为了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我们将采取以下组织与实施方式: - 设立课程组:成立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课程组,负责课程的具体组织与实施,确保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制定课程计划:课程组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度计划和每周计划。

- 配置教学资源:为了支持课程的实施,学校将配备相应的实验设备、社会实践场所和艺术创作工具等教学资源。

- 分层次开展活动: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为不同层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 组织评价与反馈:定期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改进和提高。

5. 课程评价与改进为了保证课程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评价与改进: - 学生评价:定期进行学生的课程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一、实施目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它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本文旨在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施步骤1.确定实践内容首先,需要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项目。

比如,化学实验、生物观察、物理模型制作、电子设计等。

2.制定实践计划在确定实践内容后,需要制定详细的实践计划,包括实践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具体活动安排等。

同时,也需要考虑安全问题和实践过程的监管。

3.指导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有专业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评价和反馈学生的实践成果。

4.分析实践成果在实践活动结束后,需要对实践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水平和综合素质等,为之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意见。

三、实施要点1.实践内容的选择在选择实践内容时,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注重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以提高实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实践计划的制定制定实践计划时,需要考虑实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监管措施,注重实践过程的规范性和管理性,以确保实践活动的安全和有效。

3.实践指导的重要性实践指导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能够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实践活动,并及时评价和反馈学生的实践成果,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实践成果的分析对于实践成果的分析和评价,需要客观公正,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之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意见。

四、实施效果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水平和综合素质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因此,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项具有广泛意义的工作,可为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五、总结本文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为主题,阐述了实施步骤、实施要点、实施效果等相关内容。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如下: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综合性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是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制定了以下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活动内容
1.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清洁环境、植树造林等。

2. 组织学生参加文化艺术活动,如音乐、舞蹈、绘画等比赛和展示。

3.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如科技实践作品展示、科技竞赛等。

4. 进行体育运动活动,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

三、活动组织
1. 设立活动组织委员会,负责统筹活动策划和实施。

2. 制定活动计划,并向全校师生宣传。

3. 分级分组,选派老师和学生成立活动小组,负责具体实施。

4. 加强与社区、企业等的合作,促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四、活动评价
1. 建立评价体系,包括学生参与度、活动成果、社会影响等指标。

2. 组织专家评审,对活动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

3. 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激励优秀表现,指导差距学生。

五、活动总结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本次活动的实施,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升了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力,为学生成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希望学生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我。

初中综合实践课程标准[详]

初中综合实践课程标准[详]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7-9年级)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3)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背景 (3)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4)三、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 (5)第二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 (7)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 (6)二、7-9年级的具体目标 (6)第三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 (9)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 (9)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择与组织 (36)第四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39)一、实施的基本要求 (27)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与组织形式 (43)三、教师的有效指导 (46)第五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评价 (47)一、评价的基本原则 (47)二、评价的方式 (48)三、教师评价与学校评价 (49)第六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 (50)一、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 (50)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 (50)三、教师培训 (51)第一部分前言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7-9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

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背景儿童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

高度关注儿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深化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

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基本关系,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信息意识与技术意识、劳动观念与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与创新,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适应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_劳动技术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_劳动技术
[家政]学习领域说明
“家政”领域是指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劳动的锻炼,如烹饪、洗涤、家电的使用、保养和维修,,财物的管理和使用等,掌握生活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验生活学习的乐趣,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学习日常生活基本技能,形成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活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第二、学会使用家电,了解家电保养、维修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意识。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学习领域,它以学生获得各种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增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以探究性、操作性为特征的一门实践活动课。
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
第三、通过调查、讨论、设计、购物等活动形成初步的勤俭持家的理材意识。
“家政”学习领域旨在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与亲身体验,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劳动技术学习的实际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职业引导]
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职业引导”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比较、测试等活动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识,逐渐形成初步的职业选择志向和创业意识。
3是否知道图纸上具体符号的意义,并根据图纸进行评价和制作。
4是否能用语言或图形描述表现作品的设计思路。
5是否了解种植、养殖的一般方法和现代的农业生产的状况。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获得直接劳动体验,促使学生主动认识并理解劳动世界,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逐步形成自立、自强的主体意识和各级的生活态度。在强化基本技术教育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动手又动脑的技术学习的兴趣,开发其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主动运用科学文化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促进其对技术的理解、探究、反思与创造;着重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正确态度,促使他们逐步形成时代发展所需要的技术素养、初步的技术创新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适时、适量、适度渗透职业教育内容,促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兴趣、社会责任感以及创业精神。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3篇)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3篇)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教学范式,它适合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

目前在我国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课程价值取向已由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上,强调学生多样化的发展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密切联系,强调加强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基于以上认识,再纵观我校学生的发展现状,我们发现学生对社会缺乏认识,对家乡缺少了解,对处理问题缺少责任感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这一理念及创建一流中学的信念,本学期将积极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索与实践中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他们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___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2、建立实践第一的观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我们要大胆放手地让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探究课题,各年级可让学生畅谈自己最常做的事与自己最想做的事,由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入手,自主开展研究、引导学生进行考察、访问、宣传、调查、收集材料等活动,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生成研究的课题,寻找研究的方法,自主进行总结,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感受探究的乐趣。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素质教育,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制定本纲要.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一)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开设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坚持素质教育方向,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包括:亲近并探究自然,增进对自然的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参与社区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认识与体验,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发展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积极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学习并开展力所能及的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培养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体验并初步学会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技术设计与制作、社会参与与服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多种实践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中小学应根据地方实际和学校差异,结合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进一步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一)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普通高中阶段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

初一年级综合实践教学安排

初一年级综合实践教学安排

初一年级综合实践教学安排为了全面提高初一年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特制定本教学安排。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升沟通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培养社会责任感。

4.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学习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分析等实践活动。

2. 社会服务: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等活动,了解社会需求,培养服务意识。

3. 艺术鉴赏:学习艺术知识,进行艺术创作和表演,提升审美素养。

4. 体育锻炼: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培养团队精神。

5. 综合实践活动周:围绕特定主题,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三、教学安排1. 每周一下午安排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2课时。

2. 每学期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周,活动时间为一周。

3. 综合实践活动周主题由学校统一安排,年级组负责具体实施。

4. 平时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需要,灵活安排实践活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项目式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指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创新。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

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成果,如实验报告、作品、表演等。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保障1. 完善课程体系,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时间。

2.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实践教学能力。

3. 增加实践基地,拓展实践活动空间。

4. 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以上教学安排,我们期望初一年级学生在综合素质实践活动中收获满满,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标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主要由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板块构成。

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为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范围(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的选择与实施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

1、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2、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3、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的开发与实施以学生为核心,实现三种关系的整体整合,最终指向学生个性健全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范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应根据当地情况、学校的差异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选择切入点。

1、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研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具有时代使命感,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主题如:环境教育、价值观教育、生活教育、主体文化与多元文化等内容都可以不断的渗透到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

2、参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走出课堂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值得学习领域。

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的人格臻于完善。

如:社会考察、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让学生开放性的主体体验实践,在体验与探究自然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中不断完善。

3、进行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以创新教育内容为载体、以信息技术教育为手段,培养学生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4、加强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不仅是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究的重要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

在指定领域之外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包括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创节、体育节、艺术节、合唱节)、学生同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以与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领域相结合,共同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二、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七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整体认识能力,以人文精神与科学态度,从社会生活的现实与未来中发现、提出问题,抓住题的本质,判断问题的价值。

使学生逐步形成善于置疑、乐于探究、用于实践勤于求知、积极向上的精神。

八年级、着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具有初步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实验设计方案〉,构建知识模型,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三、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力与批判性反思,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学会科学的思维和条件的方法。

为学生研究问题思维模式上的创新意识打下一定的基础,为学生研究的发展方向奠定初步的基础。

三、实施策略研究方向(一)亲身经历、深入探究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主要形式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

这种内心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

也使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

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艰辛与愉悦,让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感知各种人和事,获得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体验,立足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

实施要点:(1)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自主去选择,把学科知识加以融合并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回归于生活、回归儿童、回归自然,使学生顺利的投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去。

(2)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际操作与活动等获得丰厚的体验。

(3)在活动方式中尽量采取参观、访问、调查、实验、采访、上网、设计操作获得信息,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方式,时间具体安排在周一、周六、周日以保障活动的实效性。

(4)对学生参与活动要进行评价的途径可分为,考试与观测、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答辩会、竞赛等。

评价方式主要是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重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

(二)自主发展,提供空间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要重视学生的观点和行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创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活动内容及方式,让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促进者、合作者。

实施要点:(1)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一种真诚平等、信任的相互关系,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一种宽松的环境和心理氛围。

(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适当安排学习材料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什么,想要做什么;而不是规定他们必须学什么,做什么;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活动方式,能够发现自己所学内容的用处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3)学生在具体活动情境中,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引发的兴趣,而产生一些新的目标和新的课题,教师要鼓励去研究,肯定其研究的价值。

鼓励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获得新的感受,达到持续的自我教育目的。

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发展,科技研究领域才有所突破,研究成果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培养的人才,必然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4)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教师给予适当帮助,但不能急于求成、包办替代、导航指路、教给方法、应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

依靠自己的力量越过障碍,知道自身的价值和学习的意义,从而更愿意深入,更持久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5)教师在活动中不能“授人以鱼”,而是要“教人以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应传授“养鱼技术”使之终身受益无穷。

(6)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过程中重视过程评价,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自我反思,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持不同的方案,也可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有多种答案,学习结果的表现形式可以丰富多样。

但应注重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特别收获,同时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推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和提高。

(三)探索发现、拓展提升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

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围绕某一主题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来展开。

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的探索发现提供机会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调查,解决实际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和技巧。

实施要点:(1)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考察、社会调查、以及实验,为学生创设一定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机。

(2)使学生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在开放性的情境中自觉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协助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注重启发思路,提供线索,不能把学生的探究引入一个已有的结论。

(4)对学生的探究发现进行评价时,注重探究学习过程,不能完全看结果,结果可能是多种答案。

注重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和各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的掌握。

不能只看掌握知识量多少,注重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

不能只看别人传授知识掌握多少,注重探究过程和方式的独立性、创新性、开放性。

不能只看固定程序的再现和重复,注重探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四)交往合作、融于社会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交往、合作的过程。

是师生在社会中进行多边的、多向的、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互相作用的过程。

强调把学习活动和社会结合起来,把学术的目的和社会的目的、个人的目的和群体的目的协调起来,这种交往不限于课堂,而是要走进社会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这种交流也不限于师与生,生生交往。

一项研究课题,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考察与调查,需要多人合作,多组配合多方面人员的参与才能顺利完成。

这种交往合作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智力的发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有利于学生人格健全,正确评价认识自己,懂得尊重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自主合作探究,形成民主素养和团队精神,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

实施要点:(1)由于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的特点,要求教师与社会各方人员,为学生提供多种的条件和机会,融洽合作形成合力。

(2)注重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随机调整。

(3)当学生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时,引导学生制订小组共同目标,拟定活动方案。

做到分工合作,不同的学生在活动中分担不同角色及承担相应的责任。

收集资料,组织小组成果交流汇报,让学生共享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归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