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车间危险源辨识方法

合集下载

(完整)1 (工厂)危险源监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完整)1 (工厂)危险源监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完整)1 (工厂)危险源监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深圳市亮晶晶电子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1、目的为准确辨识危险源,评价其风险程度,并进行风险分级,从而进行有效控制,实现事前预防、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

2、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术语和定义1)危险源: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2)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4、职责1)公司主要负责人负责审批和分管该程序;负责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2)公司风险评价小组负责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工作,负责编制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5、工作程序5.1 危险源辨识5.1.1 危险源的分类:根据公司生产的特点及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将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分成以下几类:1)所有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

包括管理处管理和工作过程中所有人员的活动、外来人员的活动;常规活动(如正常的工作活动等)、异常情况下的活动和紧急状况下的活动(如火灾等)2)所有工作场所的设施设备中存在危险源,如建筑物、生产设备等。

3)所有采购、使用、储存、报废的物资中存在危险源等。

4)各种工作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如高温、低温、照明等。

5)其它5.1.2 确定危险因素的根源和状态:1)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设备、材料、施工机械、机具等。

2)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违反法律、法规、条例、标准、规定及单位的规章制度、方案、措施等。

3)管理缺陷:技术措施、设计方案、管理不到位;作业场所、作业环境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合理;防护装置、用品缺少等.5.1.3确定事故类别: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容器爆炸; 19)中毒和窒息;20)其它伤害5.1.4确定事故产生的后果: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包括割伤、挫伤、擦拭、肢体损失、骨折等)、死亡、疾病(如头痛、呼吸苦难、失明、皮肤病、尘肺、振动病、癌症、致残等)、设备损坏、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声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5.1.5危险源辨识方法:1)收集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法规、标准,将其作为重要依据和线索。

车间危险源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告知牌

车间危险源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告知牌

车间危险源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告知牌简介车间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对象、环境和条件。

车间危险源风险辨识和管控是为了保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特别是对于工业生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主要介绍车间危险源的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告知牌的制作。

车间危险源的风险辨识车间危险源可分为机械设备危险源、电气危险源、压力容器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物理因素危险源等。

要辨识车间危险源就需要进行全面的安全排查和分析。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车间危险源的风险辨识:1.识别危险源:通过排查车间中各类危险源,如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化学品、有毒有害气体等,将其分类,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2.辨识危险源:对车间中存在的各类危险源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分析,全面地了解其潜在风险和影响,形成风险清单和风险评估报告。

3.量化风险等级:将车间危险源按照其风险等级进行分类,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并进行编号和标识。

4.制订应对措施:对于高风险和中风险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并需要定期检查和修订,以保持其实时有效性。

管控措施告知牌的制作管控措施告知牌是指在车间内通过告示板、标牌、贴纸等形式,将安全信息渠道化、标准化地分发到车间内,以指导员工工作、规范车间作业。

告知牌应紧密结合车间危险源风险辨识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及应急预案,以下是制作注意事项:1. 内容和格式措施告知牌应包含以下内容:危险源名称、风险等级、影响范围、管控措施、应急处理方案以及负责人和联系方式等。

格式上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和示警,易于操作和理解。

2. 确定位置和数量大型制造企业车间较为庞大,应当确定合理的位置和数量,合理分布,全面告知员工。

位置的选择应保证明显,便于识别。

3. 制定管理制度和检查制度针对制作的告知牌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检查制度。

将告知牌纳入车间的安全管理考核内容,由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告知牌更新及时,并保证告知牌的有效性。

岗位危险源辨识及预防汇总

岗位危险源辨识及预防汇总

岗位危险源辨识及预防汇总一、生产车间岗位危险源辨识及预防1.机械设备危险-机械设备没有安全防护装置,容易造成操作人员的伤害。

-预防措施:对重要的设备应安装防护装置,如安全防护罩、防护网等,同时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使用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2.电气设备危险-电器线路老化或不合标准使用,存在电气泄漏的危险。

-预防措施: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电器线路的安全性,提供防护手套和鞋等个人防护设备给操作人员,对员工进行电气安全知识培训。

3.化学危险-车间内存在有毒、可燃的化学物质,存在泄漏和溢出的危险。

-预防措施:加强化学品管理,储存化学品时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防火措施,定期检查化学品的存储容器是否完好,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4.高空作业危险-高处作业时,存在坠落和物体落下的风险。

-预防措施:为高处作业区域安装合适的护栏和安全网,限制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进行高处作业,进行高处作业前,必须进行相关安全培训。

二、仓储操作岗位危险源辨识及预防1.货物叠放不稳危险-存在货物叠放不稳导致坍塌或倾斜摔倒的风险。

-预防措施:规范货物叠放,合理使用仓储工具,定期检查货物叠放情况,设立安全通道。

2.机械设备危险-小型搬运工具、叉车等机械设备的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伤害或事故。

-预防措施:培训并授权合格的操作员,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定期检查机械设备的工作状况。

3.防火安全危险-仓储区域存在火灾的危险,特别是易燃物品多的仓库。

-预防措施:防火设施齐全,定期进行灭火器等消防设备的检查、维护,加强员工防火安全意识的培养。

4.环境污染危险-仓储区可能存在有毒、易燃、易爆物品,一旦泄露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预防措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正确储存危险物品,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设备,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三、办公室岗位危险源辨识及预防1.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危险-长时间坐姿工作会导致脊椎问题和眼睛疲劳。

-预防措施:设定定时提醒休息、提供适当的办公桌和椅子、提供眼保健操和视力保护用品。

车间危险源辨识及防护措施一览表

车间危险源辨识及防护措施一览表
5
受限空间作业
受限空间作业易发生CO中毒、触电事故;
中毒和窒息/触电
1、受限空间作业必须采取可靠措施保持良好通风;
2、确保使用的设备绝缘性良好,穿戴好劳保用品,必要时佩带防毒面具;
3、受限空间外必须有专人监护,定时轮换作业;
曾发生过受限空间内作业时触电伤人事故。
6
电器触电
1、配电盘处易发生短路引发电火花伤人事故;
2、电焊机把子线、地线易发生连电触电事故;
3、手持电动工具易发生短路漏电事故。
触电、烧伤
1、使用配电盘内插座时注意安全操作,需接线时要找设备组专业电工接线;
2、尽量避免进入电焊机多、线路杂乱的工作场地,避免触电事故;
3、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前注意先观察设备完好情况,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曾发生过配电盘接线导致电火花伤人事故;
备注
1
高空坠物01
1、行车吊运产品时可能发生意外导致吊运的产品坠落地面;
2、行车部件因故障掉落地面。
物体打击
1、进入车间按正确佩戴安全帽;
2、禁止在行车下方逗留;
3、有吊运工件时注意躲避。
曾发生过行车吊运工件摔落地面、行车导程器因故障掉落致人受伤等事故
2
高空坠物02
除氧器、热网等高大大产品周围易发生坠物
车间使用磨光机打磨时易发生飞溅伤人事故
飞伤人
1、在车间内工作时注意躲避打磨工位;
2、教育工人按操作规程进行打磨,避开通道及行人。
3、作业场所内人员按规定佩带劳保防护用品。
9
机加工铁屑
机加工场地内铁屑易发生铁屑划伤、扎伤事故。
铁屑划伤、扎伤
1、进入机加工按规定画线路线行走;
2、进入钻床车床工作场地内需穿劳保鞋。

生产车间危险源辨识方法

生产车间危险源辨识方法

生产车间危险源辨识方法1.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包括设备、工具、设施、环境等方面的检查,以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可以借助专业的安全检查表格,全面而系统地对生产车间进行安全检查。

2.事故统计分析:对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原因和隐患,分析事故的共性和规律,以便在生产车间中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3.风险评估:对生产车间各类工作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对人员、设备、材料和环境等方面的评估,确定各类危险源的危险等级,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

4.工艺流程分析:对生产车间的工艺流程进行细致的分析,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例如,在涉及到高温操作的工艺中,要考虑高温烫伤的危险,并采取相应的隔热措施和防护措施。

5.操作风险评估:对各类操作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工人的操作方式、频率、力量等方面的评估。

例如,对于频繁搬运重物的操作,要注意人员的体力负荷和姿势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意外伤害的风险。

6.现场勘察和观察:定期进行现场勘察和观察,注意观察生产车间中的各个工作环节,寻找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可以观察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材料是否存放整齐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工人培训和广泛参与:对生产车间中的工人进行相关的危险源识别培训,提高他们的危险源辨识能力。

同时,鼓励工人参与危险源辨识工作,发现并报告潜在的危险源。

8.经验交流和案例分析:同行业或同类生产车间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共享危险源辨识和控制的经验。

同时,对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危险源辨识的能力。

综上所述,生产车间危险源辨识方法是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

通过进行安全检查、事故统计分析、风险评估、工艺流程分析、操作风险评估、现场勘察和观察、工人培训和广泛参与、经验交流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和评估生产车间中的潜在危险源,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防护措施,保障工人的安全与健康。

原料车间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表

原料车间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表

原料车间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表原料车间是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但同时也是事故频发的地方。

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需对原料车间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本文将对原料车间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及相应控制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1. 化学物料储存区化学物料储存区是原料车间的核心区域,也是事故易发区之一。

常见危险源及应对措施如下:1.1 危险源•废弃物料堆积•储存器压力过大•储存器渗漏1.2 控制措施•定期清理废弃物料,避免产生火灾隐患•对起重机、搬运设备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对储存器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避免发生泄漏事件2. 化学反应区化学反应区是原料车间的中心区域,也是事故高发区域。

常见危险源及应对措施如下:2.1 危险源•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反应物料混合不当•反应器压力异常2.2 控制措施•配备专业的操作人员,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严格执行配料、混合、反应的工艺流程,确保物料混合均匀•定期检查和维护反应器,避免压力过大引发不测事件3. 化学废气排放区化学废气排放区是原料车间的末端区域,也是环境污染的重点区域。

常见危险源及应对措施如下:3.1 危险源•废气排放量大•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过高•排放口未设防护措施3.2 控制措施•定期检测和监控废气排放量和质量•配备合格的废气处理设施,对废气进行净化处理•安装并定期检查排放口防护设施,防止有害物质外泄4. 电气设备区电气设备区是原料车间的配套区域,也是火灾易发区域。

常见危险源及应对措施如下:4.1 危险源•设备过载•设备老化•电气故障4.2 控制措施•严格执行设备使用标准和要求•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配备专业的电气维修人员,及时排除故障5. 其他管道设施区其他管道设施区包括管道输送区、液体储存区、气体储存区等。

常见危险源及应对措施如下:5.1 危险源•管道泄漏•储存设施不当使用•阀门、密封件失效5.2 控制措施•定期检查管道设施的完好性和稳定性•配备监控设备,及时发现管道泄漏和故障•定期检查和维护储存设施,确保设施正常使用总结原料车间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对原料车间危险源进行全面评估和控制的参考。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生产车间是一个危险源较多的场所,工人在车间内工作时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正确识别和应对潜在的危险。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产车间危险源及相应的注意事项。

1.机械设备:生产车间通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如车床、钳工机床、冲床等。

使用这些机械设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跟随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正确使用机械设备。

-切勿在工作中使用有故障的机械设备,并定期检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情况。

-在使用机械设备时应佩戴个人保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2.高处作业:一些生产车间可能需要进行高处作业,如搭设脚手架、站在高位进行维修等。

进行高处作业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在进行高处作业前,应检查作业区域是否平稳、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高处作业时应佩戴防护头盔和安全带,并确保安全带连接牢固。

-高处作业时,要时刻注意自身动作,避免摔落或被掉落物击中。

3.电气设备:生产车间内常常存在大量的电气设备,如电机、照明设备等。

与电气设备相关的注意事项包括:-在检修或更换电气设备时,务必断开电源,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使用电气设备时要注意电线的散热情况,避免过热而引发火灾。

-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的接地情况,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

4.储存材料和化学品:生产车间常常需要储存各种原料和化学品,如液体、气体、固体等。

正确管理这些材料和化学品是确保工人安全的关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储存材料和化学品时应分类存放,避免发生混淆、容器破损等情况。

-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品要进行特殊管理,确保安全使用和储存。

-定期检查储存区域的通风情况,避免积聚有害气体。

5.环境因素:生产车间的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影响。

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关注车间的室内空气质量,尽量保持空气流通。

-合理设置车间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热或过冷导致的不适。

-定期进行车间的清洁工作,预防积尘、异味等环境因素对工人的影响。

总的来说,生产车间的危险源较多,工人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正确识别和应对潜在的危险。

车床危险源辨识

车床危险源辨识

车床危险源辨识
1、防护用品使用不当(戴手套操作,衣袖、衣襟不紧)易发生绞手,缠卷衣袖危险。

2、安全防护装置有缺陷或被拆卸产生不安全隐患。

3、用手直接抓砂布在工件上磨光;隔着正在加工的工件拿取物体;在加工过程中清理刀具上的铁屑、在切削过程中测量工件,擦试机床等,易发生碾、碰、割伤害事故。

4、加工细长件超过主轴后200mm没有加设防护装置,可发生甩击伤害。

5、卡具装卡不牢或卡压方法不合理。

转动的工、卡具、工件飞出导致事故。

6、加工偏心工件时,没有做好平衡配重,致使工件飞出,造成物体打击事故。

7、卡盘保险销子没有锁紧,工、卡具、工件飞出伤人。

8、工、卡、量具摆放顺序交叉,混放不符合要求产生隐患。

9、吊卸工卡具、工件时不符合起重作业安全要求,发生起重伤害。

10、高速切削时未戴防护眼镜、工件未夹紧、用砂布光内孔时,将手指或手臂伸进工件打磨、切断小料时用手接、戴手套操作、切大料时直接切断、一手扶攻丝架(后扳牙架)一手开车会造成机械伤害。

11、机床接地不好,照明灯线裸露,照明未采用安全电压均易生触电事故。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一、任务背景在各行业和领域中,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估是确保工作环境安全的重要步骤。

通过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并评估其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的风险,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记录。

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等。

下面以某生产企业为例,对危险源进行辨识。

1.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音、震动、辐射、温度、湿度等。

在生产车间中,机械设备的运行会产生噪音和震动,需要采取相应的隔音和减震措施;辐射源如X射线机需要进行防护措施;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健康,需要提供合适的温湿度调节设备。

2.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有害气体、有害液体、有害固体等。

在某化工企业中,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气体,需要进行通风设备的安装和使用;有害液体的储存和使用需要符合相应的安全规范;有害固体的处理需要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

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在医疗机构中,接触患者体液和分泌物可能存在感染风险,需要进行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4.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包括操作失误、不安全行为等。

在生产过程中,员工的操作失误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需要进行培训和监督;不安全行为如违反安全规程、无视警示标识等也会增加风险,需要进行安全教育和宣传。

三、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以确定其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影响程度。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决策者确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优先级。

1.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常用的划分标准有五级或三级,如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等。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制定相应的划分标准。

2. 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

定性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主观评估,如利用专家评估法、层次分析法等;定量方法则是通过数据和统计分析进行客观评估,如利用概率论、统计学等方法。

车间危险源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告知牌

车间危险源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告知牌

车间危险源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告知牌尊敬的车间员工:为了确保车间安全生产,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本告知牌向大家介绍车间危险源的风险辨识以及相应的管控措施,请大家认真阅读并遵守。

一、机械设备安全1.风险辨识:机械设备操作时,可能会发生卡纸、卡死、压伤等事故。

2.管控措施:-进行安全操作培训,掌握机械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

-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如手套、护目镜、耳塞等。

-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运行正常。

-凡是对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请立即停机、报告维修人员。

二、化学品安全1.风险辨识:使用化学品时,可能会造成中毒、燃烧、爆炸等危险。

2.管控措施:-严格按照化学品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使用化学品时保持通风良好,防止有害气体积聚。

-遵守化学品的储存规定,禁止与其他物质混放。

-发现化学品泄漏或溢出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报告相关负责人。

三、电气设备安全1.风险辨识:电气设备操作时,可能会发生触电、火灾等危险。

2.管控措施:-禁止擅自拆卸或改变电气设备的线路和接线。

-使用电气设备前,应检查其绝缘状况是否完好。

-发现电气设备线路老化或有漏电现象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电气维修人员。

-在操作电气设备时,严禁湿手或脚站立。

四、火灾防控1.风险辨识:不当操作、火源暴露等可能导致火灾事故。

2.管控措施:-禁止在车间内吸烟,特别是禁止吸烟在易燃易爆区域。

-遵守明火禁令,禁止使用明火操作。

-配备灭火器等灭火装备,定期进行演练和检修。

-定期清理车间内的杂物,保持通道畅通。

五、人员作业安全1.风险辨识:操作不慎、粗心大意等可能导致人身伤害。

2.管控措施:-进行相关岗位培训,掌握作业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

-严禁疲劳驾驶或疲劳作业,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严禁操作时分心、说笑或使用手机等行为。

-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如正确使用安全绳、防护网等。

六、紧急事故应急措施1.风险辨识:突发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范本(2篇)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范本(2篇)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范本一、机械设备危险源1. 旋转机械:例如电机、发动机、扭转机械等。

工人在接触这些旋转机械时应当确保没有松散的衣物或长发,并且要经常检查机械运行状态,并及时修理或报废损坏的部件。

2. 锯、刨床等切削机械:这些机械有很高的切削速度,工人在操作时应当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确保安全开关可靠,并且保持专注,避免分心或疲劳操作。

3. 压力机、冲床等冲击机械:工人在操作这些机械时应当使用适当的手套和防护眼镜,确保机械固定可靠,并且随时注意杂物,避免危及自身安全。

4. 输送带、传送带等移动设备:工人在接触这些设备时应当确保没有杂物、脚下平稳,并且要注意防滑鞋的使用,以避免摔倒和受伤。

二、化学物质危险源1. 有毒气体、蒸气和粉尘:工人在接触这些有毒物质时应当佩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服,确保通风设备正常工作,并且定期检查防护设施的有效性。

2. 腐蚀性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工人应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并且避免与水或其他可燃物质接触,以防止发生化学反应。

3. 易燃物和爆炸品:工人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应戴上防静电服和防静电鞋,并确保储存和使用这些物质的区域远离明火和热源。

4. 有害放射性物质:工人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应佩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以及防辐射服,并确保工作区域的辐射防护措施完善。

三、高处作业危险源1. 高处坠落:工人在高处作业时应当佩戴安全带、头盔和防滑鞋,并确保作业平台牢固可靠,避免产生晃动和倾斜。

2. 攀爬、攀岩等:工人在进行需要爬高或攀爬的作业时应确保攀援设备可靠,佩戴防护手套和防滑鞋,并且熟悉攀爬技巧,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3. 高温作业:工人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时应佩戴防护面具和防护服,注意保湿和补水,并定期进行体温检测,以避免中暑和热伤风。

四、电气设备危险源1. 电击:工人在接触电气设备时应确保设备断电,并使用绝缘手套和绝缘工具进行操作,避免湿手或湿地操作。

2. 高压设备:工人在接触高压电气设备前应先断电,并佩戴绝缘手套和绝缘鞋,确保操作安全。

机械维修车间危险源辩识等(整理)

机械维修车间危险源辩识等(整理)

机械维修车间危险源辩识等(整理)
概述
本文旨在整理机械维修车间中的危险源辨识方法,以便更好地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危险源辨识方法
1. 视察:全面检查机械维修车间、设备、工具等,发现潜在的危险源,及时进行整改。

2. 访谈:与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特别是工作中的危险源。

3. 分析:对机械维修过程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

4. 查阅资料:阅读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规,以便更好地识别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内容
1. 机械设备:对机械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封闭性、稳定性等
进行检查。

2. 工作空间:确保工作空间的宽敞、灯光明亮、通风良好。

3. 危险品:加强危险品的存放、使用、处理等管理,防止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4. 电气设备:保证电气设备的接地、绝缘、温度、电流等指标
符合标准。

5. 作业过程: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使用符合标准的工具、
设备。

结论
对机械维修车间的危险源辨识是保障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
基础工作。

希望本文所述方法和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危险
源辨识和管控。

炼钢厂危险源辨识

炼钢厂危险源辨识

行业资料:________ 炼钢厂危险源辨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13 页炼钢厂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别方法(1)危险源的分类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源载体)第二类危险源:可能导致能量/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失效的各种因素广义划分法:机械类、电气类、辐射类、物质类、火灾与爆炸类(2)可能产生偏差的五个方面人(培训不够、防护不当、个人身体原因、精神原因)机(正常、异常、紧急三状态下的噪声、失控等)料(毒性、易燃性、腐蚀性、放射性、感染性)法(方法不当、操作不当)环(过分拥挤、通风不好、光线太暗或过强、温度太高或太低等)(3)危险源辩识方法危险源辨识主要通过现场观察、查阅记录、事故树、事件树,生产工艺过程进行分析。

当前现场最有效的方法还是生产工艺过程辨识法。

1.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生产过程。

安全生产涵盖两种安全即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2.事故是指在生产和行进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与人们的愿望和意志相反的情况,使生产进程停止或受到干扰的事件。

造成事故的原因包括如下三方面(1)人的因素:人员缺乏安全知识,疏忽大意或采取不安全的操作动作等而引起事故。

如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2)物的因素:机械设备工具等有缺陷或环境条件差而引起事故。

(3)管理缺陷3.何谓危险源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辨识即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等级分类一级危险源: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多人死亡且危险概率高的地方,即A级二级危险源: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1人死亡或多人重伤且危险概率极高的地方,即B第 2 页共 13 页级三级危险源: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1人重伤或多人轻伤且危险性较大的地方,即C级四级危险源: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一般伤害且具有危险性的地方,即D级4.哪些属于不安全状态(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3)强度不够(4)设备在正常状态下运行(带病运转、超负荷)(5)维修、调正不良(6)个人防护用品缺少或有缺陷(7)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8)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生产车间是一个潜在的危险源地,因此需要进行危险源识别及采取相应的注意事项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

1.机械设备:生产车间通常配备有各种机械设备,如切割机、钻床、铣床等。

使用这些机械设备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接受过正规的培训,并戴好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手套、护目镜和防护鞋等。

此外,还需要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并避免发生故障。

2.化学品:许多生产车间使用各种化学品,如溶剂、涂料和清洁剂等。

在使用这些化学品之前,必须详细了解其特性和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规定的配方和比例使用。

操作人员应该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手套、护目镜和呼吸器等。

此外,还需要提供充足的通风系统,以减少化学品蒸气对操作人员的影响。

3.电气设备:生产车间通常配备有大量的电气设备,如电动机和电焊机等。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电气安全培训,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设备,并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

此外,需要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定期检查电线和插头是否破损,以及确保电路不过载。

4.人员行为:人员行为也是生产车间的危险源之一、操作人员应该始终保持警惕和集中注意力,不得在工作中玩乐或分心。

同时,应该严格遵守车间的各项安全规定,如佩戴安全帽、穿戴防护服和正确使用各种设备等。

此外,不得在车间内吸烟或使用手机等会引起火灾和爆炸的物品。

5.火灾风险:生产车间中使用的一些设备和化学品可能会引发火灾,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首先,车间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

其次,应划定禁止吸烟区域,并提供足够的防火设施,如烟雾探测器和火灾报警器等。

此外,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应的灭火培训,了解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和应对火灾。

总之,生产车间危险源的识别及注意事项对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正确的个人防护装备和设备,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并保护操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生产车间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生产车间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保证触电保护设施的完好性;
4.操作人员要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
5.做好监护工作,保证漏电保护装置完好。
2
噪声
危害
设备运行时或在对设备点检时,因机械噪声超标
1.机器运行时固有的声音;
2.操作工没有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听力受损
非重大危险源
1.严格执行设备巡检制度,及时发现运行异常,及使检修;
生产车间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序号
危险因素
触发事件
形成事故原因
事故后果
危险等级
防范措施
1
触电
1.人员接触带电设备;
2.设备接地不良;
3.雷击。
1.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不按照规定使用临时照明设备;
3.触电保护装置失灵、避雷设施失效。
人员伤亡
非重大危险源
1.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及时更换老化线路,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
2.检查机械设备的消声器、减振器,应保证起到降低噪声作用;
3.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3
火灾
火灾
违反规定使用明火、发热电器设备
线路绝缘老化引发火灾
人员伤亡
非重大危险源
1.绝缘老化的裸露电线应及时更换
2.严禁违章操作

危险源辨识报告范文

危险源辨识报告范文

危险源辨识报告范文一、报告目的根据相关法规要求,以及为了保障员工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报告将针对我公司的工作场所进行危险源辨识和评估,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二、辨识范围本次辨识报告将对我公司位于XX市的生产工厂进行辨识,包括生产车间、储存区域、办公室等场所。

三、辨识方法1.实地考察:对各个场所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工作环境、设备、资料等情况。

2.资料分析:分析资料,包括工作手册、使用说明书、安全技术资料等。

四、辨识结果及风险评估1.辨识结果:根据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以下是辨识的主要危险源:-机械设备:生产车间内存在各类机械设备,如切割机、砂轮机等,操作时存在伤害风险。

-化学物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有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高处作业:生产车间内存在部分需要进行高处作业的区域,操作人员可能存在坠落风险。

-动力设备:电气设备的过载、短路等问题可能引发火灾。

-尘埃: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尘埃,对员工呼吸系统构成潜在威胁。

2.风险评估:根据上述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如下:-机械设备:中等风险。

需要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操作人员需进行专业培训和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化学物质:高风险。

需要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化学品,加强通风换气,并为员工提供个人防护用品。

-高处作业:中等风险。

需加强高处作业培训和操作规范,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和保护措施。

-动力设备:低风险。

定期检修维护设备,严禁私拉乱接电线,员工须定期培训消防知识。

-尘埃:中等风险。

加强清除和防护措施,定期进行车间通风换气。

五、预防和控制措施基于上述风险评估结果-针对机械设备,建立维护保养计划,定期维修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针对化学物质,选择符合安全要求的化学品,加强通风换气,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并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

-针对高处作业,加强培训和操作规范,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和保护措施,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

危险源辨识原理及隐患排查治理

危险源辨识原理及隐患排查治理

危险源辨识原理及隐患排查治理危险源辨识原理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工作过程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识别和分析潜在的危险源,从而能够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而隐患排查治理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消除或降低危险源带来的风险。

下面将详细介绍危险源辨识原理及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内容。

1.确定工作场所:首先确定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工作场所,包括工厂车间、办公室、仓库等。

2.收集信息:收集与工作场所相关的各类信息,包括工作过程、材料、设备、劳动者的工作方式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评估潜在的危险源。

3.识别危险源: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识别可能产生危险的源头。

危险源包括机械设备、化学物质、高温、高压、高处、尘埃等可能对工人造成伤害的因素。

4.评估危险源:对识别到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即对危险源的危害程度、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以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将其进行等级划分。

常见的等级划分有高、中、低三个等级。

5.制定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的等级划分,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技术控制、组织控制和个体防护。

技术控制包括对设备进行改进、改善工作条件、采用安全设施等,组织控制包括明确责任、制定操作规程、培训等,个体防护包括佩戴防护用品等。

6.落实控制措施:将制定的控制措施落实到工作场所实际中,包括安装安全设施、指导员工正确佩戴个体防护用品、进行安全培训等。

隐患排查治理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步骤如下:1.制定排查计划: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制定详细的排查计划,明确排查的对象和范围、排查时间等。

2.开展排查工作:按照排查计划,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排查工作,对工作场所、设备设施、安全设备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

3.发现隐患:在排查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隐患,包括设备设施损坏、工作环境不符合安全要求、员工操作不规范等。

4.隐患录入:对发现的隐患进行记录,包括隐患的具体情况、位置、等级、可能带来的危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辨识
一、基本概念
1、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2、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

例如: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

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3、危险因素
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4、有害因素
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1)、能量、有害物质
A、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有害因素。

B、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
A、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
B、人员失误
C、管理缺陷
D、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一般危险源的辨识
(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A、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B、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C、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D、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等。

E、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等。

F、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指挥失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等。

G、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2)、按照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分类》进行辨识——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
——放炮(爆破)
——化学性爆炸(瓦斯爆炸、火药爆炸)
——物理性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
(3)、根据国内外同行事故资料及有关工作人员的经验进行辨识
(4)、引发事故的四个基本要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
——管理缺陷
2、危险源的三种时态
a 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
b 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
c 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后将会产生的危险因素。

三、危险源的评价与分级
1、是非判断法
直接按国内外同行业事故资料及有关工作人员的经验判定为重要危险因素。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即LEC法:当无法直接判定或直接不能确定是否为重要危险因素时,采用此方法,评价是否为重要危险因素。

风险值(D)=发生事故或危险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次(E)*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C)
这是一种评价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

它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3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因素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取得这3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烦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3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3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
即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为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D为危险性分值
表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表3 发生事故的后果(C)
风险值大小一般所对应的危险级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