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三篇
公共经济学小结
公共经济学小结第一篇:公共经济学小结公共经济学小结1、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在经济学中,常用的效率概念是指帕累托效率。
帕累托最优是指一个经济体已经处于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如果不使至少一个人的利益受损,经济效率已经无法得到提高的状态。
如果一种经济行为可以使至少一个人的处境得到改善,而不会给任何一个人的福利带来负面影响,那么这种行为就是帕累托改善。
社会福利要综合考虑效率和公平因素。
公平的标准有多种,一个社会根据当时的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标准。
市场失效存在的领域和原因主要有:公共产品、外部性、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收入分配不公和宏观经济总量失衡。
公共部门的三大经济作用是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分别对应于公共部门的效率、公平和稳定三大职能。
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从最初的“小政府”走向“大政府”和有效政府。
2、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最优提供的庇古模型说明,公共产品的提供带给个人的边际效用,应该等于纳税带给他的负边际效用。
鲍温模型指出,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横向相加的结果,而公共产品的社会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纵向相加的结果。
萨缪尔森模型给出了公共产品提供的最优条件,即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公共产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
公共产品最优提供的威克塞尔-林达尔模型,研究了平等的个人(政党)之间共同分摊公共产品成本的问题。
公共产品提供的困难,在于个人对公共产品的偏好不易揭示所致。
公共产品主要由公共部门提供,原因是私人不能有效提供,而非私人绝对不能或不愿提供公共产品。
实验经济学对公共产品的提供,进行了多方面的实验。
3、公共选择现代公共选择论大致从1950-60年代起步。
公共选择论的方法论三要素是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经济人和交易政治论。
根据现代民主制度的实际,可以将公共选择论分为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论和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论。
一致同意规则下通过的集体行动方案是帕累托改善的方案,但一致同意规则的实行成本较高。
公共经济学认知的若干思考_王伟同
M a y,2010公共经济学认知的若干思考王伟同,褚志明(东北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025)〔摘 要〕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我国私人部门经济不断壮大的同时,旨在提供公共产品的公共经济活动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但不幸的是,至今我们在公共经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边界以及承载公共经济活动的体制基础等方面仍存在着诸多误解,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将妨碍我们科学的利用公共经济理论来解释和指导中国公共经济实践,同时也无益于公共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实践中生根发展。
因此本文试图就当前公共经济学认知领域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能够澄清关于公共经济学的若干误解。
〔关键词〕公共经济学;学科定位;体制基础;发展前景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10)03-0010-05公共经济学是从研究公共产品如何提供的问题作为发端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科。
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公共经济学源于早期的公共财政学,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
20世纪50年代,萨缪尔森[1]的《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以及马斯格雷夫[2]的《公共财政学理论:公共经济研究》的相继发表和出版,标志着公共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诞生。
在随后的半个世纪中,随着政府公共职能的不断强化,公共经济学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公共经济学已经发展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虽然公共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有50年,但真正被中国人所认识和了解则不过仅仅十几年的时间。
计划经济时期由于私人经济被否定,所有经济活动都置于政府管辖之下,因而与之相对应的公共经济也无法界定。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我国私人部门经济不断壮大的同时,旨在提供公共产品的公共经济活动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但不幸的是,至今我们仍对公共经济学存在着诸多误解,或将公共经济学简单的等同于公共财政学、政府经济学,或不考虑中国的特殊转轨体制而将西方的公共经济理论完全照搬,抑或将公共经济学的研究边界过分扩大而迷失公共经济学的本质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将妨碍我们利用公共经济理论来科学的解释和指导中国公共经济实践,同时也无益于公共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实践中生根发展。
对公共经济学的认识
对公共经济学的认识【摘要】: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影响收入分配、优化资源配置、稳定宏观经济等。
政府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规律与企业和居民一起参与和影响国民经济的。
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
这个学期跟着我们敬爱的罗老师我们学习了公共经济学,活跃的课堂气氛使我们喜欢上了这门学科。
通过课堂老师的讲解和对书本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发展、特征和它的一些研究对象。
【关键词】:市场失灵研究对象学科联系一公共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公共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把所有经济主体分为两大类: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前者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后者是指企业和家庭。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和家庭,都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国民经济的运行,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但它们的行为方式和目的却不一样。
企业和居民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有强烈的利益动机,行为方式也自然是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进行。
政府却与此不同,它主要是为了社会目标而存在。
当然政府的经济活动不能完全忽视收益和成本,但它更多的是考虑社会公正和公平。
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寡头垄断、外部性等原因,可以发生失灵的现象。
如何填补市场失灵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政府的身上,政府可以填补市场的失灵与严重不足。
在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下,政府的促进作用主要整体表现在: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保护市场秩序、影响总收入分配、优化资源配置、平衡宏观经济等。
政府就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规律与企业和居民一起参予和影响国民经济的。
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犯罪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它就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就是阐释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非政府的存有意义和犯罪行为,提问政府须要搞什么以及必须怎么做的学科。
公共经济学的特征:1、公共经济学是主要研究政府及其行为的学科。
公共经济学的读后感
公共经济学的读后感公共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和市场在资源分配中的角色和关系的学科。
阅读了《公共经济学(第11版)》一书,不仅加深了对公共经济学本质、价值以及如何应用的理解,也进一步了解了公共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本书分为10个章节,介绍了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税收和财政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政府在资源分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明确了政府干预市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公共经济学中一个核心概念就是市场失灵。
通过对市场失灵的解释和案例的引用,我了解到市场并非完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物品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市场不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因此,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应该干预市场,通过制定政策和规则,调整市场的行为,实现市场资源的最优配置。
政府失灵也是公共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
政府干预市场可以带来好处,但也存在过度干预、低效、腐败等问题。
在现实中,政府失灵的现象不可避免,因此,需要通过制度建设、监管机制等手段来控制政府失灵的程度,确保政府干预市场的效果和质量。
本书还详细讲解了税收和财政政策的原理和实践。
税收和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市场的重要手段,通过税收政策实现收益重分配,通过财政政策实现GDP增长和就业率提高。
这一章节的内容丰富详实,让我对税收和财政政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正如本书所言,公共经济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实践性学科。
公共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而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将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是公共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读完本书后,我认为,作为公众,我们也需要了解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运用,以方便我们正确理解和参与公共事务。
总之,本书由于其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得公共经济学这门看似枯燥的学科变得通俗易懂。
通过阅读本书,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公共经济学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了政府在资源分配中的作用和责任,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家政策的效果和意义。
公共经济学读书心得体会
公共经济学读书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学生,我认为这门学科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
从宏观角度看,公共经济学涵盖了国家财政、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等方面;从微观角度看,公共经济学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交通拥堵、环境问题、公共服务质量等。
在学习公共经济学过程中,我有着一些体会和感悟。
一、公共产品存在着困难公共产品是指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商品或服务,它们的供给并不会影响到其他人对其使用的需求。
例如,公园、免费医疗、教育等都属于公共产品。
然而,提供公共产品时,却存在一系列困难。
首先,由于公共产品不可排他性,无法控制谁使用了产品。
这会导致一些人“搭便车”,享受公共产品的服务而不缴纳费用。
其次,鉴于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其提供者往往不会获得市场上的转移支付,导致其无法盈利。
此外,公共产品的供应和需求并不完全匹配。
例如,公共交通服务是典型的公共产品,但由于车内拥挤、无座等诸多问题,导致公共交通的服务并未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公共产品的特点,优化公共产品的供应模式和运营管理,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政府选择问题在实践中具有重要影响在公共经济学中,政府以其权力和资源,承担着重要角色。
政府需要通过在财政、税收、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干预,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
然而,政府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政府的选择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政府的税收政策、财政政策、市场规制等都能够影响到市场氛围和社会发展,而一些弱势群体也常常无法直接获得到比较优质的服务。
其次,政府干预所需的资源和能力,也需要考虑到市场的变化和政策的响应。
例如,政府在股市中进行干预,需要准确把握市场情况,否则干预反而可能引发更大风险。
因此,公共经济学需要考虑到政府和市场两种方式的作用和效果,优化资源的分配和合理政策的制定,以实现更加平等和长远的社会利益。
三、经济不平等是日益成为重要问题在多数国家,虽然经济实力在不断增长,但是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却不断扩大。
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公共经济学,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个世界在不同方面运行的规律,以及政府应该如何参与和干预,使其达到最优的效果。
它很好地解释了人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行为,为什么社会治理会有不同的绩效。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用的理论,使我们有能力在某一方面的决策中作出更明智的选择,同时也展现出不同政策的可行性,从而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我们接下来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以实现一定目标。
比如,当处理污染问题时,可以运用经济理论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比如政府应该如何加强环境监督,以及加强对污染的惩罚。
此外,公共经济学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模型,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结构,理解不同经济实体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比如企业,政府等,以及它们对经济政策的影响。
总之,学习公共经济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各种决策,能够多面向地看待解决问题,考虑它们产生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因此,它有助于我们建立更高效、有效的政策,促进社会的发展。
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1.理性和稀缺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
我个人认为,理性可以保证人做出的行为都是合理的,而稀缺则说明了资源的不足和人的需求的矛盾,因而才会产生人的分析。
这两个基本假设保证了经济学它的规律的合理性,也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理性的学科。
个人来说,我不认为稀缺性是经济学的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不存在稀缺性,那么经济学解决问题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老师讲的一点很有意思,就是经济学是一门理科。
之前,我一直觉得经济学是很虚的东西,但是现在看到了这两个前提我就感觉很被吸引;对我们理科生来说,一个理性的头脑反而更适合思考经济学的问题。
2.现实中的人都是经济人吗?这个问题正如老师介绍的,可能还是存在很多争议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我们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合理的假设,至少在经济学领域研究问题时,可以将所有人当做经济人看待。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人总是会首先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这是一个本能反应,是生来就有的。
人所作出的所有的利他行为,本质上还是会有利己的因素在里面,否则人就不会做这些事。
例如有人会做善事,会帮助他人,这显然求的就不是物质上的回报,可能就是为了自己心灵的满足,情感的需求,而这些都是对他有利的。
因此,人可以在做某件事之前,评估自己的成本和收益(各个方面),然后选择做或者不做。
这又体现出人的理性的一面,即感性也可以归入理性中的情感需求这个方面。
至于反对者所强调的不存在绝对的理性,我是很赞同的。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如果只因为绝对理性不存在而否定人的理性判断,不也是很荒谬的吗?3.自利和自私这两个词,看似是很接近的,但是经济学中的意思就完全不同了。
经济人假设中,提倡自利反对自私。
我认为,自利是人的本性,符合经济人的前提,而且自利通常不会造成对他人利益的损害。
而自私则是完全能不考虑他人利益的另一种行为,两者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
但我们不能否认自私这个现象的存在,虽说人生来是自利而未必自私,但它的确又是存在的,因此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更多地用制度去引导这些人走向自利。
公共经济学读书笔记
公共经济学读书笔记【篇一:公共经济学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书名《公共经济学》王雍君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在研究生课程刚刚开始的阶段,我首先自学的教材是《公共经济学》。
原因是我们所研究的内容是公共管理学科范畴内的理论和应用,公共管理中一个重要的主体是公共部门,而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则是公共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所以我要从公共管理的主体,即公共部门入手,开始我公共管理硕士的学习研究之旅。
通过公共经济的学习,首先是要弥补一下理论的空缺。
书中按照篇章系统地从公共经济学基础、国家和政府的经济理论、公共财政理论以及经济政策和管制等角度讲述了很多重要的理论和专业知识。
比如公共选择理论、市场失灵的类别和范围、帕累托效率、公共物品、科斯定理、博弈论和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模型等。
(一)首先要明确的是,公共部门存在的理由。
现代市场经济是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相互作用的混合经济,私人部门更多时候遵从市场规则,追求利益最大化;公共部门则基于公共利益极大化的原则,利用非市场的政治程序制定和实施决策来支持和补充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公共物品多由地方政府来具体提供给民众,这也就解释了地方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包括国防、司法服务等,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人人均可受益。
高速公路,公园等则属于准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在一定容量内可以平等受益。
这让我想到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引来严重拥堵成为了新闻热点,我想这就是政策将准公共物品改为了纯公共物品,去除了排他性,造成了“劣币追逐良币”的效应,低效益追求者将高效益追求者一起共享有限的资源,另外,我认为这个政策也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市场的需求原理,也并没有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却进行了政府的政策干预,最终导致了高速公路的一度瘫痪。
我想公共政策的出台、公共物品的提供,既然出发点是社会效益,那么就需要以结果为导向。
《公共经济学》的读后感
《公共经济学》的读后感《公共经济学》是一本经济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对于理解和研究公共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公共经济学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性,并对公共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谈谈我的读后感。
首先,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让我对公共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书中对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例如,作者通过讲解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的概念,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市场会存在失灵的情况,以及政府为什么需要进行干预。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公共选择理论和社会保障的原理,让我意识到政府干预的复杂性和必要性。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对于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这本书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现了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应用和实践意义。
作者通过多个实证研究,对不同领域的公共政策进行了评估。
例如,书中揭示了教育投资对于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政策对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实证研究,我对于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应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也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评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书中还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共政策差异,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共经济特点和制度变迁。
此外,这本书还将公共经济学与其他学科和领域进行了有益的融合。
作者在书中引入了一些心理学、社会学和法律学的观点和研究方法,丰富了对公共经济学的理解和分析。
例如,作者介绍了行为经济学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并提出了“软弱理性”对于个体决策的影响。
这种跨学科的融合使我能够更加全面地看待和分析公共经济学的问题,也为日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让我深感公共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经济学科,更是一个综合性学科,需要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和融合。
有关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XX
有关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XX人多的优势不该止于此。
如果中产阶级能够在竞争中大量崛起,中国的实际福利水平就会大幅提升,国家的社会保障压力也会更轻。
同时,中产阶级作为社会中坚力量,有助于稳定社会,肃清官场,产生良性的循环发展圈。
有关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XX 第一次课Contents对于经院的我而言,听到这些内容已经是很熟悉了:经济人是理性的(课上好像没谈及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认识演变),而资源是稀缺的。
理性人为了尽可能满足自己无限的欲望,在利用稀缺的资源时就会考虑经济学三大问题以求效益最大化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在资源和产品的分配上,单靠市场是不够的,因此需要公共部门来提供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商品实现“社会公平”。
但公共部门又需要制度以保证其权责范围只限于弥补市场缺陷,而不是为自己攫取利益。
毕竟是第一节课,老师大概地介绍了公共经济学是怎么从实践中产生的,并进一步介绍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变革。
不过,我个人认为新制度经济学专注的是产权界定和交易费用,和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有重叠,不清楚老师在PPT中那样划分的意图。
在副题里,我想主要还是一些做人的道理,当然学术研究也该像做人那样。
Point课件中提到:,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胡亚东说,不管有座无座,铁路部门的运力成本是一样的,目前没有考虑无座票票价的改动。
而3月初,中国工程院院士、政协委员又表态:高铁票价高是因为国内工资与国外相比相对较低,民众才会觉得高铁票价偏贵。
Idea“铁老大”在我国作为一个国家企事业单位,属于公共部门。
而公共部门有义务调节市场平衡,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谋福利,才能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这两次表态,前者是从铁路部门自身运力成本角度去考虑无座票票价改动问题,后者是从国外“冷眼旁观”国内物价和工资现状的角度考虑高铁票价问题,我想,与公共部门的定义是有冲突的。
副题中,老师提出标新和淡泊两个学术素养。
就我自身体会来看,很多简单的道理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比如说诚实第一次知道诚实的意思时我还奇怪为什么人要撒谎,但现在却觉得很多时候诚实真的很难做到。
《公共经济学》读书笔记(一)
《公共经济学》读书笔记(一)第一篇:公共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公共经济学的定义一.定义:公共经济学就是经济学中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和公共经济活动特殊规律性的科学。
二.研究对象: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以及包括官方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经营的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经济行为。
三.研究内容:(1)第一层次研究政府的经济职能。
(2)第二层次研究政府收支。
(3)第三层次研究政府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4)第四层次研究公共部门经济和政府经济行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5)第五层次研究公共部门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宏观经济调控。
第二节:公共经济学的发展(次要章节,看看就行)第三节:公共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次要章节,看看就行)第四节: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归纳与演绎)第二章:市场与政府第一节:市场与混合经济一,市场的基本理论(一)市场的内涵:商品买卖双方进行交换的场所。
(二)市场经济及特点: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经济运行,主要通过市场来调节资源配置的制度。
特点:1.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2.竞争是经济运行的基本状态。
3.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经济上的独立性是市场制度的根本。
4.社会契约和法律制度是市场运行的基本保证。
(三)经济运行的四要素: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谁来决策。
(四)市场类型: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垄断等(五)完全竞争市场假设条件:1.某一商品的生产者或者消费者众多。
2.商品同质,无差异。
3.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4.完全信息。
二.混合经济混合经济定义:从所有制形式看,混合经济之生产性资源部权威私人所有,由所有者各方共同决定如何使用这些资源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经济形式。
在当代,不存在任何一个完全有市场或者完全由政府来决定的经济制度。
混合经济运行机制是既有市场又有政府两者结合的经济制度,只是这两个因素混合的程度和方式有所差异,通常把这种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市场与政府共同作用和配置资源的经济称为混合经济。
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在学习公共经济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门学科的广泛应用和巨大影响。
公共经济学不仅关注宏观经济的发展和政策制定,也关注微观经济的问题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学习公共经济学,不仅仅是学习一门学科,更是对我们生活中各种现象的逐渐认识和深层次思考。
首先,学习公共经济学让我体会到,经济学不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
经济学作为一门关乎人类生存的学科,涉及面广,而且紧贴生活。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门学科的内在魅力。
它既有理论研究的深度,也有实践操作的广度,可以让我们理解经济现象,为经济实践提供有价值的思路与方法。
其次,学习公共经济学让我了解到,经济学是一门深刻而又复杂的学科。
公共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分支一样,都是由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理论学习是经济学的重要基础。
只有踏实地扎实地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才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好的应用。
再次,学习公共经济学让我了解到,学科思考是发掘问题本质的核心。
课堂上,我们通过各种案例讨论和小组研讨,掌握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在学习过程中,思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中不断地突破感性认识,并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掘问题的本质,真正意义地理解经济学所揭示的复杂社会现象背后的问题。
最后,学习公共经济学让我理解到,语言和表达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语言表达与写作素养是学习经济学的重要技能和基础,对后续经验积累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写作和表达的过程中,遣词造句准确、简练,语言表达符合语文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同时需要保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加深人们对学科的理解和感知,使文章更有严谨性,更具品质。
总之,学习公共经济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不断地思考和感悟。
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思考,更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让我们不断深入地掌握它,不断地学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它在生活和实践中的应用,实现更高层次的经济学思考和更深层次地理解。
公共经济学心得.docx.
公共经济学概论心得11.22第一次第一次上课,从基本开始,将经济建立的基本,资源稀缺和人的自利。
之前有一位老师说,他上课只求将所谓常理讲清楚。
其实所谓大家都知道的经济,其实却发觉并不那么了解。
经济存在的基础,资源的相对人的欲望是永远稀缺的(宏观),欲望可以无限膨胀长大复杂化多样化,而资源相对则是不可能跟得上这个速度的。
资源只有一份,却又有多种用途,所以才需要资源配置。
这也许解释了一点不论拥有了多少资源,当人们意识到资源被其他人用来做其他事的时候,会有意识到自己要争取得到一些来做自己要做的事情,。
并随着资源的稀缺程度愿意付出更大的代价。
另一个就是人的自利,有经济人假设(微观)。
这种人完全理性趋利避害的假设决定了是否在用经济角度思考,虽然事实是经济人只存在于假设。
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个人无法做到掌握所有信息,从而无法说最初的绝对是最大利益的决策。
但是人的利益应当是广义的,包括做慈善事实上得到的心灵安慰自我满足等等使得做这件事的个人算是收支平衡,对于不同人来说同种商品的效用有所不同使人们愿意付出的程度也会不同,所以这可以被看成是在经济人的规则内。
个人是赞同这种假设,是认为这种假设最大的好处是,当一个人是符合经济人假设的时候他做一件事情的付出与收获是最大可能平衡的。
换句话说,做这件事情如果是出于自利,那么做之前是不需要另一种事情做前提驱使,也获得了相应利益,谁也不亏欠谁,不需要考虑与之相关的其他牵连弥补行为。
将人的心理简化成几乎平面化的趋利避害,事实上在为经济的学科提供了简单有力的控制变量方法。
在我所了解到的浅薄的经济学内容里面,有很多的假设,变量,有很多影响因素,每一种理论都努力总结出某规律来预测解释经济现象,在觉得这个公式真的太聪明了的时候,又会发觉这个公式也是有着诸多假设作为前提,将许许多多变量忽略不计,或是压扁为一个固化的值,经济学的规律相比于自然规律是更难以预测和分析,人的想法但是从对利率的看法和相应影响就千变万化。
公共经济学读后感
公共经济学读后感财政学作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完整的学科是在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之后。
但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经济学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出现,其标志性的学术事件是1959年美国著名学者马斯格雷夫出版的《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一书。
在这部堪称经典的著作中,马斯格雷夫第一次使用了“公共经济学”的概念,并给予了说明:“围绕着政府的收入—支出过程出现的复杂问题传统上称为‘财政学’。
虽然公共家庭(政府)的活动牵涉到收入和支出的倾向流量,但基本问题不是资金问题。
它们与货币、流动性或资本市场无关,而是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充分就业以及价格水平稳定和增长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任务看成是研究公共经济的原理,或更准确地说研究的是公共预算管理中出现的经济政策问题”。
我认为公共经济学之所以区别于财政学,在于其不仅仅是研究政府的经济活动,它的主体应该包括政府,社区,第三部门,甚至一些国际组织。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经济的主体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如何达到公平、效率的目标的学科。
公共经济学在其发展历程中主要研究对象为以下几方面:公共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税收理论以及宏观财政学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经过马斯格雷夫等人的努力,于50年代在英语学术界得到较大的发展,尤其是萨缪尔森发展了公共产品的需求理论。
萨缪尔森在1954年首先对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做了数学界定,并给出了现在广为人们应用的公共产品的定义,他认为公共产品就是这样的产品,每一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能减少任何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
60年代开始,关于公共产品最佳供应问题及其相关的林达尔模型、萨缪尔森模型、纯公共产品、非纯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等内容,也陆续进入公共部门经济学。
目前西方在公共经济学方面研究的最新对象为:一是社会保障理论。
公共经济学的介入主要是讨论失业保险对失业水平的影响、社会对资本积累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等微观问题;二是新一代财政分权理论。
公共经济学概论读后感
<公共经济学概论>读后感——“冷冰冰”却简明深刻的经济学前言一个短学习的学习中,老师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用经济学的思想解释日常生活和公共热点问题。
我认为老师这么做这不仅仅是让学习经济学更加好玩,更是让我们认识到经济学思想是一种把握主要矛盾地看待社会运行规律的思想。
课上的经济学基本知识是重要的,但对我而言,这门课更重要的是对我思想上的启发。
用经济学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经济学以他的两个基本假设为出发点,发散性地分析各种社会问题。
这种思路虽然忽略了很多因素,如感性因素,道德等等。
但是这些因素在正常情况下往往是可以忽略的。
曾经思考中美工人地位上显著的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力量工人阶级,在建立政权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权利保障和话语权。
而在美国,工人阶级却生活得十分舒适。
从前,我把这都归因于美国有大大小小的工会组织。
我是这样想的,工会组织具有充分保护工人利益的强大功能。
工会会出面和雇佣者协商劳工合同,就劳动条件、工资、福利等等与雇佣者讨价还价。
它有领导游行罢工,引导工人选票的能力。
正是因为工会在左右经济、政治方面的“势力”,美国工人的待遇在有工会以来,一直在“扶摇直上”。
而在中国,工人是庞大却松散的群体。
从总体上看,他们的力量是庞大的,但从个体上看,他们是极其渺小和无助的。
但是,在上课的时候再次想到这个问题,我改变了之前的看法。
美国工会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在美国,生产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和劳动力供给是平衡的。
如果美国人的劳动力像中国这样源源不断,公会组织是组建不起来的,因为工人之间因为职位资源问题就会有产生很强的外部性,内部竞争就能让公会工作开展不起来。
薪酬水平是由生产资料的稀缺性决定的,工会职能帮助工人的工资匹配上自身劳动的稀缺性,却不能帮助工人获得大大超过其应得待遇的工资。
这个观点可以被实例证明:美国大萧条时期,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工会此时无法向工厂主要求高薪,而是以平衡市场为主要努力方向。
学习公共财政学心得体会
学习公共财政学心得体会大学公共课学习心得体会大学公共课是指除了专业课程外,大学规定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
在大学四年中,公共课程占了很大比重,学习好公共课程可以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我大学的两年里,我对公共课程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下面将阐述我学习公共课程的心得体会。
公共课程中的很多课程都是与人文相关的,例如《中国近代史纲要》、《哲学原理》等,这些课程对于提高人文素养具有很大的帮助。
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国家和文化,更加深入地认识人类的思想和社会发展历程。
通过这些课程,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分析历史事件,还学习到了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我相信这对我的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另外,公共课程中也有很多课程是与社会实践相关的,例如《形势与政策》、《经济学原理》等。
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趋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
在学习《经济学原理》时,我对于市场经济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学习到了如何对于个人和社会做出最优决策,这样的思考方式在今后的生活中也是非常实用的。
除此之外,公共课程中还有很多与科学和技术相关的课程,例如《大学物理》、《计算机原理》等。
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科学和技术,并对个人的创造力、思维和分析能力等进行提高和促进。
在我学习《计算机原理》时,我从硬件到软件进行了全方位的学习,对计算机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样的知识在今后的职场生涯中也是非常实用的。
第五段:总结。
综上所述,公共课学习对于一个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公共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提高人文素养、了解社会实践、促进个人成长,从而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需要重视公共课程的学习,并且积极参加其中,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公共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学科。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公共经济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经济学原理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7篇)
经济学原理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7篇)经济学原理学习篇120xx年9月,我进入了梦想中的大学,对商院对无锡,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而又喜欢。
连锁经营管理,这门专业是我所钟爱的,因为学好它可以对我未来的梦想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大学的课程很轻松,而且基本上都是我所喜欢的。
好了,废话不多说,言归正传,下面就说说着我最喜欢的经济学基础课程吧!经济学是一门很奇妙的课程,同时又是一门很伟大的学科,他用经济学所独有的理论、方法,阐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
无论是战争、爱情,还是天灾、人祸,都能从中找出经济学的影子来,这是多么令人吃惊啊!这充分展现了经济学那无与伦比的魅力!说起经济学,就不得不提起我们的经济学老师,她是一个很有趣的人,每次上课都要给我们放PPT,但是那个投影仪她总是弄不好,所以每次上课前总是手忙脚乱的让我们帮忙弄投影仪就是必经的场景了。
经济学老师每上几次课都要给我们弄一个实训课,让我们对那抽象的经济学理论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
在我们的印象中比较有趣的是那次拍卖会和辩论赛。
还记得拍卖会那次,哟由于当初选择小组家庭条件时,我们是第一组嘛,有先选择权,当然选最好的,小资家庭,经营珠宝首饰,月最低收入50万元,公司名称:大雄珠宝……就这样,我们成了全班5个小组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家庭,以至于在拍卖会的时候,所有的拍品都被我们拍得,还爆出了天价N97手机的事,现在回想起来挺高兴,大雄珠宝,够牛X!还有就是那场关于经济学的辩论赛,辩题是:大学生到底应不应该谈恋爱。
我方观点是:大学生不应该谈恋爱。
实训计划书上要求我们用经济学知识来进行辩论,可是我们没用任何经济学知识,全在那唇枪舌战了,最后不知道谁弱弱的说了个边际成本,下课铃声响,辩论赛宣告结束。
它不只是一些枯燥乏味的曲线和数学推导。
学了经济学,在最基础的消费时能够理性消费,能够做到真正的物美价廉。
我们学习了供需法则和市场均衡,了解了需求规律能使我们对市场的行情对价格有更敏感的认识,不管是创业和生活都大有裨益。
公共经济学有关研修报告
公共经济学有关研修报告篇一:公共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在公共事务中的角色和作用的经济学科。
在研修报告中,我们可以探讨政府在公共事务中的具体作用,比如制定政策、管理公共资源、维护公共秩序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探讨公共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和概念,比如公共利益、政府绩效评估、公共资源分配等。
在正文中,我们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证研究或者理论模型等方式,深入探讨政府在公共事务中的具体作用。
比如,我们可以分析政府如何通过制定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福利或者改善环境保护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探讨政府在公共资源管理方面的具体作用,比如如何保障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如何管理公共资源的风险和可持续性等。
除了正文外,我们还可以在报告中附上一些参考文献,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观点和论证。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拓展报告内容,探讨政府在公共事务中的其他角色和作用,比如如何促进社会和谐、如何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如何维护社会稳定等。
篇二:标题:公共经济学中的研修报告:探究政府失灵和公共选择问题正文:公共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在公共事务中的角色和作用的经济学科。
在探究政府失灵和公共选择问题的过程中,公共经济学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工具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政府行为和政府决策的本质。
政府失灵是指在公共事务中,政府通过强制性手段或者垄断地位获取利益的行为,会导致公共利益的受损。
例如,政府在制定价格政策时,如果采取过度干预或者歧视性定价的行为,就会影响市场自由竞争,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
又如,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通过投资或者贷款等方式进行干预,如果政府资金不足或者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债务问题或者环境破坏等问题。
公共选择是指在公共事务中,政府需要做出决策时,由于信息不足或者利益冲突等原因,政府会选择一些可能都会导致公共利益受损的决策。
例如,当政府需要决定是否向公众提供某种服务时,由于不同公众对于该服务的需求和利益不同,政府需要权衡不同决策的利弊,选择一些对公众利益最优的决策。
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三篇
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三篇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1这一学期我们专业开设了《xxxxx》这门课程。
起初我对为什么要开这门课真的一无所知。
以前的学习都是反复的上几门应试的课程,上了大学,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一下子全变了。
虽然当初填志愿时我首选了现在的这个专业,但我对这个专业主要研究什么、主要学习什么、主要将会接触哪些课程、哪些知识都不曾深涉深知,有点懵懵懂懂地闯进了这个专业。
所以,开学至今,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完全是按照学校的安排而进行的,每一门课程也都是从开学的一无所知、不知道学习目的与方向到渐渐了解,知道了一些知识、一些原理,渐渐明白学习这门课的原因和目的,渐渐学到一些学习每门课所需的一些方法和重点。
《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让我更有感触。
从第一节课,老师您对我们进行洗脑开始,我们接触、认识了这门课程,我们从您那里了解了该如何去学这门课,为什么学习这门课,学习这门课的目的等一系列开启我们进入这门课学习大门的关键。
对这门课的学习,您对我们的要求是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些经济现象,要求我们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学着做一个理性的人。
这学期即将结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有了稍稍的了解。
能利用微观经济学的某些原理简单地解析一下身边的一些小事。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围绕稀缺资源的配置,研究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消费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动、生产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化、市场结构差异、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和变化、一般均衡过程等问题,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以上理论的研究,为市场主体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提供解释和指导。
微观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方法,大量使用均衡分析方法和边际分析方法等。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个体,以此再推广到整个市场,如单个的消费者、单个的厂商、单个行业等,它主要以单个数量的分析为主。
公共经济学读后感
公共经济学读后感公共经济学读后感财政学作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完整的学科是在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之后。
但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经济学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出现,其标志性的学术事件是1959年美国著名学者马斯格雷夫出版的《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一书。
在这部堪称经典的著作中,马斯格雷夫第一次使用了“公共经济学”的概念,并给予了说明:“围绕着政府的收入—支出过程出现的复杂问题传统上称为‘财政学’。
虽然公共家庭(政府)的活动牵涉到收入和支出的倾向流量,但基本问题不是资金问题。
它们与货币、流动性或资本市场无关,而是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充分就业以及价格水平稳定和增长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任务看成是研究公共经济的原理,或更准确地说研究的是公共预算管理中出现的经济政策问题”。
我认为公共经济学之所以区别于财政学,在于其不仅仅是研究政府的经济活动,它的主体应该包括政府,社区,第三部门,甚至一些国际组织。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经济的主体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如何达到公平、效率的目标的学科。
公共经济学在其发展历程中主要研究对象为以下几方面:公共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税收理论以及宏观财政学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经过马斯格雷夫等人的努力,于50年代在英语学术界得到较大的发展,尤其是萨缪尔森发展了公共产品的需求理论。
萨缪尔森在1954年首先对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做了数学界定,并给出了现在广为人们应用的公共产品的定义,他认为公共产品就是这样的产品,每一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能减少任何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
60年代开始,关于公共产品最佳供应问题及其相关的林达尔模型、萨缪尔森模型、纯公共产品、非纯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等内容,也陆续进入公共部门经济学。
目前西方在公共经济学方面研究的最新对象为:一是社会保障理论。
公共经济学的介入主要是讨论失业保险对失业水平的影响、社会对资本积累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等微观问题;二是新一代财政分权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三篇这一学期我们专业开设了《xx》这门课程。
起初我对为什么要开这门课真的一无所知。
以前的学习都是反复的上几门应试的课程,上了大学,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一下子全变了。
虽然当初填志愿时我首选了现在的这个专业,但我对这个专业主要研究什么、主要学习什么、主要将会接触哪些课程、哪些知识都不曾深涉深知,有点懵懵懂懂地闯进了这个专业。
所以,开学至今,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完全是按照学校的安排而进行的,每一门课程也都是从开学的一无所知、不知道学习目的与方向到渐渐了解,知道了一些知识、一些原理,渐渐明白学习这门课的原因和目的,渐渐学到一些学习每门课所需的一些方法和重点。
《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让我更有感触。
从第一节课,老师您对我们进行洗脑开始,我们接触、认识了这门课程,我们从您那里了解了该如何去学这门课,为什么学习这门课,学习这门课的目的等一系列开启我们进入这门课学习大门的关键。
对这门课的学习,您对我们的要求是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些经济现象,要求我们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学着做一个理性的人。
这学期即将结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有了稍稍的了解。
能利用微观经济学的某些原理简单地解析一下身边的一些小事。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围绕稀缺资源的配置,研究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消费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动、生产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化、市场结构差异、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和变化、一般均衡过程等问题,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以上理论的研究,为市场主体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提供解释和指导。
微观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方法,大量使用均衡分析方法和边际分析方法等。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个体,以此再推广到整个市场,如单个的消费者、单个的厂商、单个行业等,它主要以单个数量的分析为主。
在微观经济学中,这种分析方法有两个重要的假设条件。
一是理性人的假设,即"经济人的假设",即在经济活动中每个经济个体总是以利己心为动力,企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的利益;另一个假设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它要求人们对有关的经济情况能确切的了解,即完全知识或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
但这一条件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实现。
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需求与供给理论、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等。
通过对需求与供给理论以及均衡理论的分析,我知道了为什么校门口的西瓜从每公斤3元渐渐降至每公斤1元。
因为起初西瓜刚刚上市,供给量较小,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所以价格较高才能达到均衡状态。
而随着西瓜上市季节的来临,新的供给商不断涌入这个市场,使供给量增加,供给量大于原先价格下的需求量,所以价格下降,直至供求均衡。
因为这个季节西瓜市场能给供给商带来利润,所以可能仍有供给商加入这个市场,一旦供给量大于现有价格下的需求量,那么西瓜的价格将还会有所下降,直至不再有厂商加入或退出这个市场,整个市场上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那么西瓜的价格就不会再降了。
通过对效用论的学习,我知道了应该做个理性的经济人,使利益达到。
利用效用论,我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在手里的钱一定的情况下不会一早上喝三杯最爱喝的可乐,而会去买一份早点一杯可乐。
虽然可乐是他的最爱,但只有在他喝第一杯的时候他所获得的效用即满足感,当他喝第二杯时,根据效用递减规律,他所获得的效用将会减少,而当他喝第三杯时,他可能会因为喝多了而不想喝了,从而第三杯的效用很小甚至会减少总效用。
但他若拿买第二杯、第三杯可乐的钱去买早点的话,由于早点可以填饱肚子,所以一份早点的效用大于他喝第二杯第三杯可乐的效用,所以他会选择买一份早点一杯可乐,而不是买三杯可乐,从而使他的效用获得,他的利益也达到了。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利用生产、成本以及市场等理论去分析解释一些市场上的经济现象或经济行为。
从个人来说,我认为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分析方法,培养个人的经济触觉,学会利用知识、理论去分析、解释问题,学会理性的决策。
但却不可以一味地抄书、搬书,要在实际中运用、理解、拓展我们的经济思想。
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2我认真学习了公共经济学这门学科。
在此期间我学习的最大收获就是获得了一种把公共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结合起来的思维,逐步把平时看到的、生活中遇到的、工作中处理的经济问题同学过的理论结合起来。
通过对本学科的理论学习,我深刻领会政府经济行为的重要性。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府经济活动特殊规律的科学,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如国有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必须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问。
政府与市场也同样存在着失灵的现象,公共经济学就要解决此类问题,即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生活?什么时候干预?怎样干预?政府从事经济活动的范围、方式、途径和效果是什么?通过学习,我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状态。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如果居民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分别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并且在此基础上,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既不存在过剩,也不存在短缺,即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
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
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
换而言之,社会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如果资源在某种配置下,不可能由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来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福利减少,那么社会就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是研究市场失灵的现象。
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整个经济实现一般均衡,并且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时需要的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等。
符合这些条件的完全竞争市场显然是不现实的,而当这些条件不具备时,资源最优配置或者帕累托最优状态通常不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简单的说,市场失灵就是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
三是研究市场失灵的原因。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首先,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而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种假性理论,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广泛存在,市场机制就很难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就不可能实现最优配置。
其次,就是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得到收益。
这里所说的影响是指一种活动所产生的成本或利益未能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的,而是无意识强加于他人的。
再次,是公共物品影响市场失灵。
公共物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它和私人物品相对应,它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由于公共物品存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消费者更愿意搭便车,低保或者隐瞒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
所以无法知道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消费者表明的需求曲线一般低于实际水平。
因此无法加总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也不能求得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从而影响市场失灵。
最后是信息不对称对市场失灵的影响,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作为经济活动参与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影响其选择的相关经济变量都拥有充分的并且是相同的信息。
但现实经济中,某一参与者比对方拥有更多的影响其决策的信息,被称为信息不对称。
它导致市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影响市场资源配置。
通过对本学科的学习,我学习了一些通过政府行为干预和调节市场机制的理论方法。
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优化资源配置,政府需要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控,用看得见的手来弥补看不见的手。
主要有四种方法。
一是为了限制和消除垄断,保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和反对不当竞争。
这是西方国家已采用的手段。
我国也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
政府对垄断进行干预的另一种手段就是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可规定限价,或者规定利润。
二是消除外部性,传统方法包括使用税收和补贴、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等手段。
首先政府可使用税收的手段对那些产生负外部性的企业;其次对于那些具有正外部性的企业,政府应给与财政补贴,使其私人收益等于社会收益;再次,政府可通过合并相关企业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
三是为了提供适当水平的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四是为了解决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作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
政府还通过各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通过对本学科的学习,我掌握了一些理论指导实践的经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怎么来管理市场?我总结为,政府要三管,三不管,第一个政府要管产业方向,不管具体的项目审批.第二个方面管外部环境,不管具体经营。
外部环境比如说你来到我这个区域投资,你享受什么样的优惠,我给你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是外部环境,不管具体的经营。
三个方面管依法征税,不管企业盈亏。
政府的支出范围决定了你的公共经济的职能,所以说我们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能干的,政府都不再进行资助,我们对国有企业每年要拿出大量的资金进行补贴,当然相对于过去是这样,另一方面我们的经济建设它的支出还占很大的份额,我们要提供政府的基本性公共服务,这里面财政支出也要进行转移。
政府通过制定正确的微观经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消除市场失灵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是,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地承担或有效地履行这一责任,那么在存在市场失灵的同时,还会出现"政府失灵",也会导致资源配置无效。
我作为一个政府公职人员,在严格努力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应当认真学习经济理论知识,进一步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工作开展,取得长远进步。
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31、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在经济学中,常用的效率概念是指帕累托效率。
帕累托最优是指一个经济体已经处于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如果不使至少一个人的利益受损,经济效率已经无法得到提高的状态。
如果一种经济行为可以使至少一个人的处境得到改善,而不会给任何一个人的福利带来负面影响,那么这种行为就是帕累托改善。
社会福利要综合考虑效率和公平因素。
公平的标准有多种,一个社会根据当时的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标准。
市场失效存在的领域和原因主要有:公共产品、外部性、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收入分配不公和宏观经济总量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