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亨利詹姆斯小说《螺丝在拧紧》中的哥特成分

合集下载

对亨利·詹姆斯《螺丝在拧紧》的解构主义分析

对亨利·詹姆斯《螺丝在拧紧》的解构主义分析
与 忽视 的 。解 构 主 义 最 大 的特 点 是 反 二 元 对 抗, 反非黑 即 白的理 论 。显然 , 从解 构 主义 的视
角来 看 , 《 丝 在 拧 紧 》 , 利 ・ 姆 斯所 在 螺 中 亨 詹 要传 达 的讯 息绝 不是 乍读 之 下令人 心惊 的鬼怪
故事 , 而是作 者所 接 受 的英 美 文 化 和 由此形 成 的世界 观 中 多个 冲 突 的体 现 。14 8 3年 4月 , 詹
第3卷 l
第 9期
哈 尔 滨 学 院学 报
J 0URN F HA AL O RBI NI RS T N U VE I Y
Vo . No. 131 9
S p.201 e 0
21 0 0年 9月
[ 章 编 号 ]0 4 5 5 (0 0 O —O 6 — 0 文 10 - 86 2 1 )9 O 5 3
鬼魂 了 ?鬼魂 并 不存 在 , 只不 过 是 患 神 经 官 能 症 的女 教 师 的臆 想 ?女主 人公最 终 战胜 了代 表 邪恶 的鬼 魂 ?成人 的罪 恶 影 响 并摧 残 了纯 洁 、 聪慧 的儿 童?诸 如此类 的观点 的存 在源 于读 者
界 观 中各 种 观点 , 而这 些观 点通 常会彼 此 冲突 。 将 一个文 本 的解构 阅读 与其 传统 阅读来 相 比较 的话, 也会 显 示 出这 当 中的 许 多观 点 是被 压 抑
解 构 主义是 一个 由法 国后 结构 主义 哲学 家
德里 达所创 立 的批评 派 。德里 达提 出了一种 他
[ 稿 日期 ]0 9—1 2 收 8 , , 师 , 士 , 要 从 事 美 国文 学研 究。 作 周 17 ) 女 讲 硕 主
6 6
将 会对 亨利 ・ 姆 斯 的《 丝 在 拧 紧 》 出 新 詹 螺 做

《螺丝在拧紧》中的家庭女教师与超自然现象

《螺丝在拧紧》中的家庭女教师与超自然现象

《螺丝在拧紧》中的家庭女教师与超自然现象约翰J.·艾伦李根灿摘要:在亨利·詹姆斯的传奇故事中,鬼魂是否“真实”存在?要回答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可能倾向于不想把彼得·昆特和杰塞尔小姐再次从其不得安宁的坟墓中吵醒。

幻觉理论家们没有为自己提供合理的解释:通过对迈尔斯加强彼得·昆特的心理暗示,他的下一个“猜测”将会是什么?Keywords:ThegovernessTheghosts一可信的家庭女教师在亨利·詹姆斯的传奇故事中,鬼魂是否“真实”存在?要回答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可能倾向于不想把彼得·昆特和杰塞尔小姐再次从其不得安宁的坟墓中吵醒。

在过去的五十多年里,他们肯定已经受够了,只因自己的罪孽而被批评家们反复折磨。

但正如克里斯汀·布鲁克·罗斯最近所展示的文本细节那样,他们的故事是一个分析叙事可靠性问题的经典文本,这段阐释文本的历史过程为我们的讨论提供了一个教训,其理论观点不赞成我们对叙事文本本身进行检验。

布鲁克·罗斯的一篇文章《真正的蠕动》刊登在《诗学与文学理论》杂志(1976)第一期,第265-294页,对亨利·詹姆斯的《螺丝在拧紧》进行了结构分析。

帕特里夏·梅里认为,亨利·詹姆斯和维托·歌姆布劳韦茨(Gombrowicz)“哥特式技巧”的继往开来,是美学的反常行为。

但是,詹姆斯当然不能只是赋予家庭女教师这种权威;它还必须建立在小说之中。

在叙事技巧方面,让我们尝试看看詹姆斯在小说序言里的意思,在故事框架中交代问题的部分原因是想通過间接话语层提供大量的信息。

当道格拉斯追忆在哈利街对年轻女教师进行访谈时,例如,她未来的雇主被称为“显然是位富贵闲人,正值盛年且独守单身,对一个出生于汉普郡教区牧师家庭的心如鹿撞、坐立不安的姑娘而言,若非梦里相逢,抑或于陈年小说中邂逅,这般人物是向来无缘谋面的。

布莱庄园权力的牢笼—《螺丝在拧紧》结构主义解读

布莱庄园权力的牢笼—《螺丝在拧紧》结构主义解读

2021年第09期39文学研究布莱庄园:权力的牢笼—《螺丝在拧紧》结构主义解读杨兴帮一、女性的困境—男性缺场的布莱庄园亨利·詹姆斯的中篇小说《螺丝在拧紧》因其悬疑、诡异的情节引来批评家们的激烈探讨,不同的批评家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该小说。

许多批评家认为女家庭教师之所以看到幽灵是由于对男主人的爱慕而无法实现由此导致的性压抑。

不可否定,小说中的许多细节描写表现出女家庭教师对男主人的爱慕。

在一开始小说就采用了一连串的词语来形容这位男主人“英俊潇洒、性情开朗、待人随和、秉性善良”(詹姆斯 7)。

而女家庭教师之所以接受这份工作除了男主人支付的高额薪水之外,还包括男主人的魅力,她觉得他需要她的帮助。

随着情节的发展,不难发现,女家庭教师不仅被男权社会驯化,成为一位典型的传统女性形象,并且将男权思想内化,自觉的沦为这种体系的维护者。

首先小说一开始,女家庭教师来到布莱庄园履行她的责任,照顾男主人的侄子侄女。

男主人的要求是无论什么事都不能打扰他,不可以向他求助,看似整座庄园的权力都落在女家庭教师手中。

然而,实际正是这种表面缺席的男权反映出其影响根深蒂固。

福柯在他的《规训与惩罚》提到边沁的圆形监狱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监视管理囚犯方式。

这种监视方式实际上是通过对犯人的心理施加压力实现,让他们觉得自己无时无刻都在被凝视。

而《螺丝在拧紧》中的布莱庄园正是这样一所“监狱”。

在女家庭教师心中它仿佛就是男主人的化身,看着自己的言行,于是她在散步时会觉得“突然碰到某个人,朝着我露出赞许的微笑”(19)。

显然女教师意识里的这个人便是男主人。

许多女性主义者注意到了女性的这种困境。

他们注意到在传统的思想观念里,女性在父系社会下是一个被压抑,为男性奉献,凸显男性的一种形象。

在传统的性别角色中,男性被塑造成为“理智的、强壮的、果断的”,而女性则是“感性的、柔弱的、顺从的”,这些划分实际上是对女性的一种身份构建,一次来消灭她们的“自我愿望” (塞尔登 217)。

对女性身份的反抗与困惑——读亨利·詹姆斯的小说《螺丝在拧紧》

对女性身份的反抗与困惑——读亨利·詹姆斯的小说《螺丝在拧紧》

对女性身份的反抗与困惑——读亨利詹姆斯的小说《螺丝在
拧紧》
李杨;方璞
【期刊名称】《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7(27)10
【摘要】由男性铸造的传统社会将女性视为低下的:她只能通过挑战和改变男性高等地位的途径来改变自己低下的地位,赢得真正的女性身份.本文就是从女性主义和
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十九世纪著名的文学家亨利·詹姆斯的中篇小说《螺丝在拧紧》
进行解读.结合时代背景,对故事中女主角"I"试图冲破传统女性角色定义,争取与男性同等地位,建设全面健康真实的女性形象,获得理想的女性身份所做的努力与所产生
的困惑进行分析,以期对男性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塑造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总页数】2页(P79-80)
【作者】李杨;方璞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杭州,310018;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杭
州,31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鬼故事背后善与恶的对决——蒲松龄《聊斋志异》与亨利·詹姆斯《螺丝在拧紧》之比较 [J], 尹燕姬;
2.詹姆斯小说叙事艺术评析——以《螺丝在拧紧》的悬念设置为基点 [J], 任瑞芳;
3.道德困境折射出的权力关系——评亨利·詹姆斯的《螺丝在拧紧》 [J], 温力亚
4.对亨利·詹姆斯《螺丝在拧紧》的解构主义分析 [J], 周秀玉
5.詹姆斯中篇小说心理分析特色初探——读《螺丝在拧紧》 [J], 陈少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螺丝被谁拧紧?——亨利·詹姆斯《螺丝在拧紧》的三种解读

螺丝被谁拧紧?——亨利·詹姆斯《螺丝在拧紧》的三种解读

作者: 马元龙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版物刊名: 文艺研究
页码: 31-40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7期
主题词: 詹姆斯;螺丝;亨利;中篇小说;解读;弗洛伊德;个性压抑;建构方式
摘要:亨利·詹姆斯的《螺丝在拧紧》是一篇非常诡异的中篇小说。

小说发表之后,百余年来不断引起激烈的争论,逐渐形成三个观点对立的批评派别:弗洛伊德派,以埃德蒙德·威尔森为代表,认为小说讲述的其实是一个性压抑者的欲望故事,而幽灵是她的幻觉;反弗洛伊德派,以罗伯特·赫尔曼为代表,认为小说是一个诡异版的伊甸园神话,幽灵其实是邪恶的象征;最后是超越了这两派的拉康派,以苏珊娜·费尔曼为代表,她把关注的焦点从故事的"真实意义"转移到文本的建构方式。

螺丝在拧紧读后感

螺丝在拧紧读后感

螺丝在拧紧读后感《螺丝在拧紧》是一篇著名哥特小说的名字。

以此标题为文集题目,国内出了个哥特中短篇小说的集子。

这本文集的序言告诉我们,哥特小说最流行的时候应该是上个世纪了。

它诞生于十八世纪中叶,是一种风格独特的小说题材。

“这种小说通常以古堡,废墟或荒野为背景,故事往往发生在过去,通常是中世纪;故事情节恐怖刺激,充斥着凶杀、暴力、复仇、强奸、乱伦,甚至常有鬼怪精灵或其他超自然现象出现;小说气氛阴森、神秘、恐怖,充满悬念。

”这本书的序言还告诉我们,哥特小说的出现是对当时的理性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反抗。

它对读者的感染力建筑在对恐惧这一人类最古老的情感的唤起之上,并以壮美为其美学基础。

因为这些因素,哥特小说对读者有强烈的吸引力。

最终,哥特小说所要表达的是上帝与魔鬼之间的冲突,也就是善与恶之间的冲突,并藉此进行道德探索。

这篇序言写的非常好,能够让对哥特小说一无所知的读者掌握哥特小说的缘起、社会背景、影响、意义等。

在开始读哥特小说之前,我强烈推荐读一读这篇序言,帮助我们了解哥特小说的前世今生。

接下来,是我的读后感。

哥特小说对恶的描写,震撼人心,摄人心魄。

它和作者的道德探索一起,构成了哥特小说独特魅力的来源。

然而,不同哥特小说作家,偏好的写作手法、想要表达的主题也不甚相同。

在这篇短篇集子中有许多风格迥异的作者,能够供读者发掘自己到底喜欢的是什么样的风格、在小说中所寻求的是什么样的刺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思考。

既然集子的名字选的是《螺丝在拧紧》,作为读者的我们显然就能明白,这篇《螺丝在拧紧》是这本集子里收集的所有作品中最著名的,或者是文学意义最重要的。

上知网搜一搜,我们能发现《螺丝在拧紧》确实是一篇久负盛名的文章,有许多正经的中文论文分析其写作手法等等。

如果在中文学界都这么受关注,不难以想象在西方学界中这篇小说的地位啦。

《螺丝在拧紧》这篇小说读来,也确实勾魂摄魄。

在这一点上,我承认这篇小说魅力极大。

多年以来,它依然在持续地引发对作者写作意图、小说中故事的真相的争论。

《螺丝在拧紧》读后感1000字

《螺丝在拧紧》读后感1000字

《螺丝在拧紧》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心理分析小说开山之作,成书于1898年,此后经历100多年的流传依然广受赞誉,一方面是因为亨利·詹姆斯大师级的文学造诣,无论在结构编排还是叙事技巧方面,都将整个故事悬疑恐怖的气氛渲染地相当到位:开始一群人围炉夜谈,颇有些日系恐怖传说的即视感,而这群人在一个原本阴暗的黑夜中聆听原本就有些诡异的故事,更是将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推向极致,类似画中画的局面之下,甚至让身处书外的读者也不尽代入自己的想象:故事中的诡异会不会发生在我的身边,我身处的现实是否就是真实的现实,而在我身处的环境之外是否又有另外的观众在注视着我,欣赏着我所上演的“楚门的世界”?作品成功的另一方面,在于对家庭女教师自述的经历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解读:一是女教师所言为真,她所看护的两个孤儿拥有着远比同年龄儿童更为成熟甚至略显邪恶的思想,而这所豪宅也笼罩在死去仆人的鬼魂阴影下,最可怕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只有女教师一人能够看到背后的“真相”,其他人或者看不到或者因为某种原因矢口不言。

这种“独自清醒”的状态使得当事人面临最恐怖的境遇,无人理解她,也无人拯救她,许多成功的恐怖电影都借用了这种类似的设定,如《孤儿怨》、《万能钥匙》等等,夹杂着超自然现象存在的故事本身就有种超现实的感觉,难以置信的逼真存在与人们常识认知的巨大冲突更是加剧了特有的震撼观感。

而另一种则是与弗洛伊德理论极其类似的心理解读,即女家庭教师所有的自述都是她带有主观色彩的臆想,是她心理欲望在现实中的投射,说与弗洛伊德理论类似而不是直接的认定两者划等号,是由于《螺丝在拧紧》成书要早于弗洛伊德理论的提出,但同样对哲学、心理学有研究的亨利·詹姆斯应该也对弗洛伊德之后所提出的理论颇为认同。

这也或许是同时代历史条件下,伟人们英雄所见略同的一种巧合。

这样一个经典的故事已经被多次搬上荧屏,《鬼入侵》等多版本剧集以及同名电影都获得了不错的成功,而在今年上海电影节也上映了最新版的剧场影版《螺丝在拧紧》,原本的故事内核又搭建了最外层的剧场效果,让这个发生在1898年的故事又焕然一新地如到这个新的世纪场景中,带给人们全新的感受,不禁要感叹一句:经典永流传!。

谁把幽灵唤醒_浅析_螺丝在拧紧_中的原型意象

谁把幽灵唤醒_浅析_螺丝在拧紧_中的原型意象

此时, 浪漫主义携带着对理性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逆反 情绪席卷欧美。 而它的“黑色”支流— ——哥特小说— ——则 更为直接地冲击了理性天空下井井有条的社会秩序。 它 通常浓墨重彩地渲染暴力与恐怖, 并且大多从社会或人 性的阴暗面切入故事,从而进行深入探索,尤其是道德探 索。 《螺丝在拧紧》亦是如此。 本文试图主要从原型批评的 角 度 分 析 作 为 哥 特 小 说 的 《螺 丝 在 拧 紧 》,同 时 辅 助 以 部 分精神分析批评。
演了一曲跌宕起伏的交响乐,在激荡回旋、惊心动魄中缠 绕,最后渐渐趋向和缓、归于沉寂。 读者的感情在阅读过 程中似大海的波涛起浮不定, 从作品中得到了超强度的 审美体验,也更真切地体验到人物的真实情感。
由谁来叙述故事以及故事怎样被叙述, 效果是很不 同的。 《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成功探索了写作技巧和叙 事手法。 从颠倒错乱的时序出发,以正常顺畅的时序结尾, 隐藏了社会价值的变动; 叙事频率的统一中兼有区分,突 出了作品的主题和深度;时距长短的差异带来了文本节奏 的错落有致,带给读者较高的审美享受。 福克纳的叙事技 巧创新增加了阅读作品的难度,对于读者来说是一种智力 的挑战。当读者通过耐心的研究或者反复的细读克服了困 难后,会发现他的技巧在传统叙事技巧的框架内提升了这 些叙事技巧的表现力,给阅读带来了更深刻的、知性的快 感。 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叙事的表现力,更真实、更准确地反 映了现实,发掘了人物的内心和灵魂,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荣格认为, 原型概念指出了精神中各种确定的形式 的存在,这些形式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普遍存在着。 它是由 遗传形成的某种特殊的心理气质,是一代代人取得的共同 心理经验。而这些人类心理经验中反复出现的原始意象自 然而然地成为文学作品共用的“母题”。 弗莱作为纯粹的文 学批评家,将神话原型理论精致化。 原型不仅是典型的反 复出现的意象,而且可以交流,它将孤立的作品联系起来 从而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体验,整合了庞大的文学体系。

从精神分析理论看《螺丝在拧紧》中女教师精神历程

从精神分析理论看《螺丝在拧紧》中女教师精神历程

从精神分析理论看《螺丝在拧紧》中女教师的精神历程摘要《螺丝在拧紧》是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于1897完成的一部哥特式小说。

本文试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剖析小说中女教师不同阶段的精神历程,并对女教师的心理变态行为进行评析。

关键词:弗洛伊德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一《螺丝在拧紧》简介小小说《螺丝在拧紧》是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于1897完成的一部哥特式小说。

小说的内容取材于18世纪人们迷信鬼魂的时代,一位年轻纯朴的姑娘应聘到一个大户人家担任家庭教师,她的学生、小兄妹麦尔斯和弗洛拉天真活泼,十分可爱,城堡的环境也十分优美。

可是不久这里就发生了一系列难解的事情:先是女教师看到塔楼顶上出现了一个黑面男子,后又在池塘对面的阴影处感觉到一个穿黑衣女人的存在,两个孩子在她看来也变得古怪,犹如幽灵附体。

小说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就像螺丝一样拧得越来越紧,使人窒息。

这篇小说发表后,引起了众多评论家的评论,有人曾认为女教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人物,与鬼魂进行着坚持不懈的斗争,保护着她的学生;但也有人认为,女教师的心理不正常,她看到了鬼魂是因为心理疾病而产生的幻觉。

如英国教授合罗德·古达德和美国评论家艾那肯特分别于1920年和1924年发表论文,阐述了这样的一种观点。

1934年,爱德茨·维尔森发表了《享利·詹姆斯的模棱两可性》一文,他认为“女教师由于性压抑导致了神经质的幻想”。

笔者赞同维尔森的观点,并愿意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对女教师的心理变态行为再一次进行评析。

二女教师的精神历程小说中的女教师有神经病,这是由于她潜意识内的精神历程而升成的。

弗洛伊德把潜意识的系统比作一个大前房,在这个前房内,拥挤着女教师对男主人的仰慕、爱恋之情。

出身贫寒的女教师离开了穷乡僻壤,来到哈利大街那高大而堂皇的房子里应聘,她发现未来的主人是一位绅士,他英俊潇洒、性情开朗、待人随和、年富力强,而且是个单身汉,除了在梦中或者在旧的小说里,这个从汉普郡教区来的姑娘,还从未见过这样的人物。

《螺丝在拧紧》中隐藏的恶魔

《螺丝在拧紧》中隐藏的恶魔

《螺丝在拧紧》中隐藏的恶魔作者:鞠冰梅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6期摘要:文学评论家们相信,用以概括亨利·詹姆斯的短篇故事《螺丝在拧紧》最恰当的一个词汇应该就是“隐晦”(ambiguity)。

这也是长期以来这篇短篇故事一直受到批评家们关注的主要原因。

显然,詹姆斯在这个故事中故意隐藏了一些非常细节。

作品通过女主人公—无名的家庭女教师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行事意图的悄然改变,揭示了在欲望的驱逐之下人心中生发出来的真正的恶魔。

关键词:隐晦;意图改变;内心的恶灵;亨利·詹姆斯;《螺丝在拧紧》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173-03收录于文集《知道太多的人》(The Men Who Knew Too Much,2012)中安韦亚·伯里弗尔的文章《体面的幽灵—〈螺丝在拧紧〉和〈精神病患〉中的维多利亚式恐怖》①(Specters of Respectability—Victorian Horrors in The Turn of The Screw and Psycho)中提到黑奇考克最为有影响力的影片技巧即是他“……引起大家的好奇心……通过暗示恐怖事件而拒绝进行详述”[1]。

在执导《精神病患》(Psycho)时,黑奇考克谈到浴室中的那场凶杀:“你真该看看那血,整个浴室都—太恐怖了,简直无法形容。

”(You should have seen the blood. The whole place was—well it’s too horrible to describe.”[2]以此来提起观众对凶案的想象。

而事实上,在影片中,凶杀的一幕也从未直观地加以展现。

如此,正如黑奇考克所预期的那样,观众心中的想象会将画面无限延伸出去,其场景的恐怖也会得到无限延展,而且,最重要的是,每位观者心中想象的恐怖场景都各不相同,这样的效果远远胜出用可想象的形式将其过程具体化的处理,从而将恐怖推向极致。

透过人物角色审视《拧紧的螺丝》的道德问题

透过人物角色审视《拧紧的螺丝》的道德问题

透过人物角色审视《拧紧的螺丝》的道德问题摘要:《拧紧螺丝》是亨利·詹姆斯很具争议的一部短篇小说。

大致介绍了自该小说发表以来人们对该小说的种种见解,评论了最开始的妖魔小说以及后面肯盾和维尔森的迷幻小说的缺憾的地方,还重点介绍了罗伯特·黑尔曼的道德思想,运用原型之法对作品里面的各个人物角色做了进一步探讨,通过对外在美丽的麦尔司与福洛拉的描绘,进而揭示:深受环境的影响,人不但可以变成美丽天使,也能变成恶之奴仆的思想道德之中心主题。

关键词:迷幻;道德主题;罪恶;二元对立说19世纪末,很多作家试图在文学创作上进行创新,对其创作的作品由创作题材到创作技法都做了很多试验。

亨利·詹姆斯就是一位在文学创作中很早就努力探索的著名作家。

詹姆斯的心理现实主义创作获取了重现现实的新视角。

他是一位极富创作精力的作家,一生中创作非常丰富。

其不但热衷于创作长篇小说,更热衷于短篇小说的创作。

亨利·詹姆斯给自己所创作的短篇小说常常取名tales,给人们叙述着各种各样令人疯狂的故事。

在1889年给他的好朋友罗伯特·路易丝·史迪温森(美国作家、创作有《金银岛》)写的一封信之中,詹姆斯曾说道:“通过创作短篇小说,我可涉猎到许多主题……很好处理日常生活之中众多细节。

”[1]《拧紧的螺丝》就是詹姆斯所创作短篇小说的一部代表作品。

从《拧紧的螺丝》发表到现在,它始终备受人们的注目,尤其是该作品的中心主题,是评论家们讨论之核心。

刚开始人们将它划分到恐怖小说之中,认为詹姆斯在运用已不在人世的男仆人坤特与已故女老师杰希尔在布莱阴魂不散这个情节来故弄玄虚。

这一幽灵故事小说一直到1925年被埃得娜·肯敦提出的迷幻论所代替。

迷幻论者运用弗洛伊德内心分析法里那些具有鲜明性含义的意象来诠释女老师所出现的幻觉。

这时,人们关注的重点由受幽灵引诱的幼儿身上转换到通过制造外部的不和谐来达到心中协调的女老师身上。

拧紧的螺丝绷紧的神经——观布里顿歌剧《螺丝在拧紧》有感

拧紧的螺丝绷紧的神经——观布里顿歌剧《螺丝在拧紧》有感

拧紧的螺丝绷紧的神经——观布里顿歌剧《螺丝在拧紧》有感作者:景作人来源:《艺术评论》 2015年第11期歌剧《螺丝在拧紧》栏目策划:唐凌指挥:汤沐海导演:易立明出品:北京新蝉歌剧中心联合制作:北京新蝉歌剧中心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景作人2015年8月17、19、21日,由北京新蝉戏剧艺术中心出品的布里顿歌剧《螺丝在拧紧》,在中华世纪坛剧院演出了三场。

该剧是布里顿歌剧创作中室内乐歌剧的代表作,亦是“心理”歌剧的典型作品。

此剧是在中国大陆的首演,因而颇受人们关注,著名指挥大师汤沐海的执棒以及著名导演易立明的执导,为首演增添了一种神秘、企盼、期待的气氛。

北京新蝉戏剧艺术中心多年来致力于新戏剧剧目的开发,对于实验性歌剧、“先锋性”歌剧有着不遗余力的推介,做出了突出成绩。

此次《螺丝在拧紧》的排演,中心艺术总监兼导演易立明,作曲家兼副导演郝维亚做出了很大努力。

他们独辟新径,大胆尝试,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信心,是富有远见的优秀艺术家和优秀艺术管理者。

《螺丝在拧紧》(一译《旋螺丝》)是布里顿根据美国作家詹姆斯的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剧本作者:Myfanwy Piper),1954年首演于威尼斯。

歌剧的情节看似平淡,但却带有“恐惧”般的心理特征。

歌剧讲述了家庭女教师受人之托去往乡下教育两个孩子:姐姐弗洛拉和弟弟迈尔斯。

在女管家格罗斯太太和孩子们的热情欢迎下,女教师逐渐放弃了紧张而适应了那里的乡村生活。

但这个看似平静的家庭却暗藏悬疑,前女教师洁塞尔和前男仆彼得· 昆特离奇死亡,他们的幽灵不断地纠缠着两个孩子。

尽管女教师奋力保护孩子们不受损害,但被缠住灵魂的男孩迈尔斯最后还是死在了她的怀中。

这是一部玄妙、紧张、刺激的歌剧,香港乐评家史君良将其称为“诡异的幽灵歌剧”,非常恰当。

的确,《螺丝在拧紧》从始至终似有一种幽灵笼罩的感觉,它是一部心理意识上的“恐怖”歌剧,亦是表现微观领域的“精神性”歌剧。

了解《螺丝在拧紧》,首先要重读一番英国近代音乐史,了解一下它的作者,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

美国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美国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美国文学毕业论文选题:1.从《最后的莫西干人》看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压迫The Oppression of the Indians by the Colonists in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2.浅析《智血》中的女性哥特色彩On Female Gothic Flavor of Wise Blood3.论《竞选州长》的写作技巧The Writing Skills of Running for Governor4.浅析《心是孤独的猎手》的孤独主题The Theme of Loneliness in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5.论《奥吉∙马奇历险记》的反传统风格On the Unconventional Style of The Adventures of Augie March6.浅析《螺丝在拧紧》中的哥特成分An Analysis of the Gothic Elements in The Turn of the Screw7.季诺碧亚和普里西拉的原型分析Archetypes of Zenobia and Priscilla8.《推销员之死》中的“美国梦”分析American Dreams in Death of a Salesman9.论《榆树下的欲望》中《圣经》场景的投影和颠覆A Projection and Overturn of Biblical Scene in Desire Under the Elms10.浅析《夜访吸血鬼》中的吸血鬼形象Analysis of the Vampire in 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11.《冷山》的主题思想分析The Themes of Cold Mountain12.浅析《野性的呼唤》中个人英雄主义On the Individualism of The Call of the Wild13.两个关于幽灵的故事——对《厄舍古屋的倒塌》和《蝴蝶梦》的比较研究Two Stories Of Specter:The Contrast Analysis of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rsher and Rebecca14.霍尔顿悲剧成因分析Analysis on the Causes of Holden’s Tragedy15.浅析《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The Brief Analysis of Naturalism in The Call of the Wild16.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形象—桑提亚哥On the Image of a Tough Guy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Santiago17.试析《S.》中厄普代克对女权运动的态度On Updike’s Attitude towards Feminism in S.18.《飘》中女主角斯嘉丽的性格分析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of Scarlett in Gone with the wind19.从变态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电影《沉默的羔羊》An Analysis of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bnormal Psychology 20.《紫颜色》中艾伯特人物分析An Character Analysis of Albert in The Color Purpl21.浅析弗罗斯特的诗歌特色On the Features of Robert Frost’s Poetry22.论海明威作品《太阳照样升起》中的女性形象On the Images of Women in Hemingway`s The Sun Also Rises23.美国自然文学在斯蒂芬•克莱恩的作品中体现American Naturalism Reflected in Stephen Crane’s Works24.浅谈海明威的作品《太阳照常升起》中“迷惘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 in Hemingway’s The Sun Also Rises25.《小妇人》中四姐妹的人物塑造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Four Sisters in Little Woman26.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困境:评托妮•莫里森的《柏油娃》The Dilemma of Black American Cultural Identity: on Toni Morrison’s Tar Boy27.《看不见的人》的爵士乐风格Jazz Style in Invisible Man28.论《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写作技巧On the Techniques of A Clean,Well-Lighted Place29.托妮•莫里森笔下的微笑意象The Smile Image in Toni Morison’s Writing30.成长的艰辛—《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题分析Difficulties in Growing Up: A Thematic Analysis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31.《小镇畸人》中的怪人形象The Image of Grotesques in Winesburg, Ohio32.《赫索格》的艺术表现手法Techniques of Artistic Expression in Herzog33.浅谈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中的病态心理On Insanity in Lolita by Nabokov34.《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女性意识力量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Uncle Tom's Cabin35.论《愤怒的葡萄》中体现的《圣经》元素On the Elements of the Bible in the Grapes of Wrath36.书信体叙述模式在《紫色》中的运用The Epistolary Narration in The Color Purple37.托尼莫里森作品中人物名字的意义The Meaning of Names in Toni Morisson's Novels38.论小说《在路上》中垮掉的一代A Survey on the Beat Generation from On the Road39.论《永别了,武器》中的悲剧策略Analysis on the Tragic Strategy of A Farewell to Arms The Tragic Spirit in Death of a Salesman40.孤独与失落的守望—析《麦田里的守望者》Waiting in Perplexity and Degradation ——Analysis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41.论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虚无主义The Analysis on Nihilism in Hemingway’s Short Story 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42.试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人性刻画On the Humanity Reflected 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43.唐人街文化分析——以水仙花与朱路易作品为例Analysis of Chinatown Culture—Taking the Works of Sui Sin Far and Louis Chu as the Example44.意象派诗歌中东方审美因素的分析On the Analysis of Oriental Aesthetic Elements in the Imagist Poetry45.《这个杀手不太冷》的主人公性格分析Character Analysis of “LEON”46.论马丁•伊登和杰伊•盖茨比的比较研究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Martin Eden and Jay Gatesby47.浅析《鸡蛋的胜利》中运用象征手法表现美国梦On the American Dream Expressed by Symbolism by The Triumph of the Egg48.从《教父》看两代人不同的家庭观The Discrepancy of Family Values between Two Generations in The Godfather49.《推销员之死》中的矛盾与冲突Conflict and Contradiction— On Death of a Salesman50.论霍桑作品中的象征手法----以《年轻人古德曼•布朗》为例On the Symbolism in Hawthorne's Works---taking Young Goodman Brown as a example 51.浅谈《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叙事视角On the Narrative Point of View in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52.论《厄舍古屋倒塌》中的哥特元素On Gothic Elements in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53.解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On the Black Humor in Catch-2254.论《所罗门之歌》的主题55.论《推销员之死》的悲剧观56.从休斯到莫里森浅析美国黑人文学的嬗变57.浅析爱伦•坡的侦探小说58.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主人公性格59.《嚎叫》——垮掉的一代的预言60.从愤怒的葡萄中看美国大萧条61.杰克伦敦的自然主义——通过作品《野性的呼唤》和《白牙》分析其自然主义倾向62.《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特点分析63.《愤怒的葡萄》中《圣经》的象征意义64.海勒斯与卡米拉的爱情对比分析65.浅析王熙凤与斯嘉丽的异同66.从生态女权主义角度来解读托妮•莫里森的《宠儿》67.《最蓝的眼睛》中非裔美国人的自我憎恨68.“心之罪”与“魂之恶”——比较研究《红字》与《厄榭尔府的倒塌》69.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元素70.论简爱中的女性意识71.汤姆.索亚,哈克.贝丽芬和马克吐温的时代观72.海明威的女性意识73.论嘉莉妹妹成功的原因74.从《喧哗与骚动》中凯莉的悲剧看女性的社会地位75.透视《宠儿》中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与成长76.浅析《心是孤独的猎手》中人物异化的生存状态77.论小男孩在《老人与海》中的作用78.浅析《论自助》中人生自主的源泉79.浅析马克•吐温小说的地方色彩主义特点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ckinson’s Poems80.哈克贝利•费恩的性格分析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ckleberry Finn81.浅析《欲望号街车》的主题An Analysis of the Theme of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82.狄金森诗歌的特点之浅析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ckinson’s Poems83.浅析狄金森诗歌中的死亡主题On the Death Theme of Dickinson’s Poems84.从凯蒂的悲剧中看20世纪初女性的社会地位From Caddy’s Tragedy to View Women’s Social Status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85.《乱世佳人》对21世纪女性的启示An Analysis of the Inspiration of Gone with the Wind to the 21st Century Women 86.解读《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的悲剧元素On Tragic Elements in A Rose for Emily87.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顿的性格特点An Analysis of Holden’s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88.斯嘉丽:“旧”时代的“新”女性Scarlett O’Hara, A “New” Woman In “Old” Period89.“无形”困境——对《看不见的人》的主题分析“Invisible Plight” ---- An Analysis of the theme of Invisible Man90.情感与理智——浅析《飘》中的婚姻观Emotion and Intellect---- An Analysis of View of Marriage in Gone with the Wind 91.浅析《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的悲剧根源On the Origin of Blanche’s Tragedy in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92.论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种族主义误读On Racist Misperception of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93.从《喜福会》透视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On the Cultural Conflicts and Blending Embodied in The Joy Luck Club94.浅析惠特曼的写作技巧A Brief Analysis of the Writing Techniques of Whitman95.对《宠儿》中叙事方法的分析An Analysis of the Narrative Tactics in Beloved96.浅析《赫索格》中的犹太情结A Brief Analysis of the Jewish Complex in Herzog97.抗争与守望:论《小镇畸人》中的畸形人物Struggle and Watch: A Study of the Grotesques in Winesburg, Ohio98.浅析《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特征A Brief Analysis of Naturalistic Features in Sister Carrie99.浅析《看不见的人》中黑人的被漠视境遇An Analysis of Blacks’ Invisible Situation in Invisible Man100.浅析欧•亨利短篇小说的结尾艺术与人文关怀A Brief Analysis of the Twist Ending and the Humanity Cares in O. Henry’s Short Stories 101.浅析《看不见的人》中的布鲁斯神韵An Analysis on the Spirit of the Blues in Invisible Man102.哈克贝利•费恩的性格分析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ckleberry Finn103.伊迪斯•华顿《纯真年代》中的女性意识Feminine Consciousness in Edith Wharton’s The Age of Innocence104.《嘉莉妹妹》中的早期自然主义Dreiser’s Early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105.论《夜色温柔》中美国梦的破灭On the Collapse of American Dream in Tender is the Night106.艾米莉•狄更森诗歌之主题研究On the Themes of Emily Dickinson’s Poems107.对《推销员之死》对话的语用分析A Pragmatic Analysis of the Dialogues in Death of a Salesman108.《红字》中的象征意义The Symbol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109.浅析《美国悲剧》中罗贝塔的悲剧性On the Tragedy of Roberta in An American Tragedy110.论《洛丽塔》中的彼岸世界On the “Otherworld” of Lolita111.通过《飘》看女人的觉醒Gone with the Wind and the Awakening of Women112.浅析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应用Magic Realism in Tony Morrison’s Beloved113.《看不见的人》中的社会问题分析Analysis of Social Problems in Invisible Man114.论《秀拉》中女性的自我寻找Self-realization of the Females in Sula115.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比中颜色的象征意义The Symbolic Meaning of Color Words in The Great Gatsby116.从《嘉莉妹妹》看女性价值观变迁Changes of Female’s Values in Sister Carrie117.浅析多斯• 帕索斯在“美国”三部曲中的写作手法Techniques Employed in U.S.A by John Dos Passos118.爱伦•坡小说中的恐怖因素Horror Elements in Edgar Allen Poe’s Fiction119.浅析《我有一个梦想》的修辞手法与主题表现An Analysis of Rhetoric Method and Theme of I Have a Dream120.浅析《芒果街上的小屋》中的女性形象Analysis on the Female Images in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121.浅析欧•亨利的黑色幽默On O. Henry’s Black Humor122.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反衬艺术The Art of Making Contrasts in O• Henry's Short Stories123.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On the American Dream in The Great Gatsby124.圣经对美国小说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Bible in American Novel125.《白鲸》的生态解读Ecological Analysis of Moby-Dick126.论《汤姆•索亚历险记》的魅力所在The Charms of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127.《老人与海》的象征主义Symbolism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128.《汤姆叔叔的小屋》主要人物性格分析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s’ Character in Uncle Tom’s Cabin129.基督教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体现Christianity in Uncle Tom's Cabin130.论T.S.艾略特《荒原》中的宗教思想A Discussion of the Religious Ideas in The Waste Land of T. S. Eliot131.论《推销员之死》的悲剧精神The Tragic Spirit in Death of a Salesman132.《秘密花园》现代主义主题分析On the Modernist Themes in The Secret Garden133.简析艾伦•金斯堡《嚎叫》中的“垮掉的一代”Brief Analysis of the Beat Generation in Allen Ginsberg’s Howl134.“嘉莉妹妹”—西方女性的缩影Sister Carrie—the Miniature of Western Women135.伊迪丝•华顿的《纯真年代》中的女性意识Feminine Consciousness in Edith Wharton’s The Age of Innocence136.解析《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On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A in The Scarlet Letter137.《小妇人》—一曲新女性的赞歌Little Women, a Celebration of New Women138.梭罗的《瓦尔登湖》中蕴含的深层生态学思想Deep Ecological Thoughts Contained in Thoreau’s Walden139.从《喧哗与骚动》中浅析20世纪初女性的社会地位Analysis of Women’s Social Position in Early 20th Century from The Sound and the Fury 140.浅析海明威的《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A Brief Discussion of Hemingway’s A Clean and Well-lighted Place141.论《美国悲剧》中萝贝塔的悲剧性The Tragedy of Roberta in American Tragedy142.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与讽刺Humor and Irony in Mark Twain’s Short Story143.论马克•吐温小说的讽刺144.浅析马克吐温的《败坏了哈得莱堡的人》中的讽刺艺术145.论《觉醒》的主题和特点146.透过《嘉莉妹妹》看世纪之交的美国消费文化147.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紫色》148.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读者对艺术真实的认同与重建149.《宠儿》中黑人女性的社会地位150.浅析艾米莉•狄金森的爱情诗151.《白鲸》所反映出的生活态度152.浅析《嘉莉妹妹》中的新女性形象153.论《土生子》中的种族主义154.《喜福会》中母爱主题的阐释155.从庞德的作品品读意象派风格156.从超验主义重新解读《小妇人》157.评莫里森《最蓝的眼睛》的艺术特色158.论《老人与海》的悲剧色彩159.小男孩在《老人与海》中的作用160.浅谈尼采思想对杰克•伦敦及其小说《马丁• 伊登》的影响161.论《白象似的群山》中海明威独特的写作风格162.对海明威短篇小说艺术特色的研究163.从《嘉莉妹妹》看美国梦的幻灭。

从《幻影》和《螺丝在拧紧》的比较中看恐怖小说的游戏情结

从《幻影》和《螺丝在拧紧》的比较中看恐怖小说的游戏情结
想 闯进 去看 Mi l e s 的窗 口会 是怎 样一 一 “ 无 可 名状 地 ,这
道 门竟然 让我 心头再度 生 出某 种 诡异 的冲 动 ” 心理 游戏 对恐 怖小 说主 人公产 生 的矛盾 情绪 是恐 怖小 说 显著特 征之 一 ,也是 小说情 节得 以在 波折 中发 展 的重要 动力。 2 . 揭示主 人公潜 在人 格 例如 《 幻 影 》 中 的专 家 T i mo hy t 最开始 以 “ 受气包” 形 象 出现 ,他 的 同事 无根 据 地 散 播 谣 言 ,将 他 排挤 出 岗 位 ,然 而 在幻 影 强 势 的心理 游戏 进 攻 下 ,T i mo h t y的潜在 反相人格被激发,当第三十七章,幻影主动向T i m o hy t 提 供 自己 的组 织样 本 后,T i mo h t y禁 不住 诱 惑对 幻 影母 体进 行深 入 研究 ,最 后 代价 惨 重 ,由此 可 见 ,T i mo hy t 心 中一 直潜伏 着 自私 功利 与大胆 的一 面 。 《 螺》 中女 教师 同样有 着虚 荣 的潜 在人 格一 一O u i n t 和 J e s s e l 的鬼 魂很 可 能是 女 教师 主 观臆 造 出 的,其 出现 的 目 的无 非是产 生 危害 两位儿 童 的作用 ,然后 给 女教师 拯救 儿 童 的机 会 ,表 面上是 女教 师在 履行 责任 ,实 则两位 鬼魂 的 出现是 以便女 教师 自己 日后有 在 男主人 面前 邀功 求赏 的资 本 。第 六 章 曾这样 描 写 女教 师 的 心理 活动 ,“ 我 确 实 从那 股 为情 势所逼 而焕 发 的非凡 的英雄 主 义激情 中 ,找到 了乐 趣 …在 许多 别的姑 娘没 准会 失败 的地方 ,我却 能成功 … … 是 多么 了不起 啊 ! ” 由此 可 见 ,女教 师 确 实是 一位 虚 荣心 极 强 的女性 ,她渴 望表 现 自己 以吸 引渴 慕 对象 的注意 ,但 这 与她 展现 给世 人 的一面格 格不 入 。因此 ,心 理游戏 对 于 解 释人物 的潜 在人 格作用 不可 小觑 。 三 、宗教 游 戏

螺丝在拧紧 读后感

螺丝在拧紧 读后感

螺丝在拧紧读后感《螺丝在拧紧》是一部由法国作家赛松编写的小说,小说中讲述了一个类似于科幻的故事,作者通过螺丝这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探讨现代社会中人与机器的关系以及人类的人性。

在阅读完这部小说后,我不禁思考了许多问题,对于人与机器的关系以及人类的自由意志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小螺丝,它被制造出来就被装到了一个床的角落,成为了床的一部分。

小螺丝被设计成拧紧状态,它没有自由意志,只能无休止地拧紧下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床也发生了变化,慢慢地,它逐渐变得不可接受,对人们的睡眠产生了巨大的困扰。

这时,人们开始注意到了小螺丝的存在,并且试图把它拧松。

然而,他们发现小螺丝拧不动,它已经被连接到了床的深处,无法改变。

在这个故事中,小螺丝的角色代表了一个被固定住的、被束缚的人。

虽然他没有真正的自由,但他仍然能够通过改变了自己的角色和行为来影响周围的人。

在小螺丝固定在床上时,它是无力的、不能改变任何事物的。

然而,随着他改变了自己的角色和行为,并开始拧紧床,他的影响力就增加了。

这个过程象征着人们在社会中的成长和改变,虽然环境很固定,但人们仍然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来影响社会。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限制和束缚,而且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这些限制,他们就像小螺丝被固定在床上一样。

然而,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和改变周围的环境。

就像小螺丝一样,虽然他不能离开床,但通过拧紧床的过程,他改变了周围的人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睡眠环境。

同样地,虽然我们无法改变某些环境,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影响和改变周围的人和事物。

另一个让我思考的问题是人与机器的关系。

在小说中,小螺丝被设计成拧紧状态,无法改变自己的角色。

这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他们也像小螺丝一样,被社会和环境所限制,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机器则代表了现代科技和社会制度,它们有着很大的力量。

试析《旋转的螺丝钉》

试析《旋转的螺丝钉》

试析《旋转的螺丝钉》[摘要]亨利·詹姆斯(1843~1916),生于纽约市,为了更好地观察美国,詹姆斯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欧洲度过的。

他的22部小说和113个短篇中,很多都是描写眼睛清亮的美国人如何使欧洲人乐观起来。

随着创作生涯的推移,詹姆斯越来越耽于内省。

他的作品根据心理探索,和他称之为“灾难的想象”而展开。

《旋转的螺丝钉》创作于1989年,属于詹姆斯第二个创作阶段的作品。

它是一部心理小说,同时也是詹姆斯争议最大的一部小说。

本文不仅试图解析小说情节,同时也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分析女教师的心理困境与悲剧命运。

[关键词]心理小说哥特小说女权主义[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085-02引言和詹姆斯的其他小说一样,《旋转的螺丝钉》也是一部以女性为第一叙述者的小说。

初读这部哥特式小说,似乎只是一部单纯的鬼故事,情节虽称不上曲折,但确实是引人入胜。

这部小说争论的焦点就在于文中是否真的有鬼魂出现?为什么家庭女教师可以看到鬼,而女管家却无法看到?虽然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真的有鬼出现,但我仍觉得,家庭女教书看到的只有昆特是真的鬼魂,而她所称的那位前任女教师,只不过是自己的臆想。

首先,女教师确实是看到了昆特的鬼魂。

她第一次与昆特的鬼魂相遇时,纯属偶然,在一个塔顶上,女教师不经意之间遇见了这个帅气的陌生人,“这个幽灵站在那儿,隔着渐暗的光线用质疑的目光审视着我。

我记得看到他没戴帽子的熟悉装束时,我有一种奇怪的解脱感。

我们离得太远而不能搭话,但有一刻在近距离内,互相注视的眼神及其中蕴涵的挑战性打破了沉默。

他直直地站在一个离房子有点儿远的角落里,双手扶着凸起处。

我现在一看到自己的记述,他的形象就浮现在眼前。

过了一会儿,他又移到了平台上相对的角落,视线从未离开我。

是的,我确信他的视线移动中一直停留在我身上,我还能看到他的手从一个垛口移向下一个垛口。

他停在了另一个角落又匆匆离去,一直盯着我。

对亨利·詹姆斯《螺丝在拧紧》的解构主义分析

对亨利·詹姆斯《螺丝在拧紧》的解构主义分析

对亨利詹姆斯《螺丝在拧紧》的解构主义分析周秀玉【摘要】亨利·詹姆斯是与马克吐温、豪威尔斯齐名的19世纪中后期著名的美国现实主义作家,<螺丝在拧紧>是其中期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以解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对亨利·詹姆斯的创作思想、<螺丝在拧紧>中女主人公的形象以及作品的叙述模式进行分析,可以从一个新的视阈来欣赏作品.【期刊名称】《哈尔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31)009【总页数】3页(P65-67)【关键词】亨利·詹姆斯;《螺丝在拧紧》;解构主义;二元对抗【作者】周秀玉【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外语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6在欧美文学史上,尤其是小说从19世纪的现实主义传统向20世纪的现代主义过渡时期,亨利·詹姆斯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占有一席之地。

他以个人的理论和实践开创了20世纪上半叶以乔伊斯和福克纳为代表的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在詹姆斯的中期作品里,《螺丝在拧紧》堪称其代表作之一。

这个中篇小说的问世引起了评论界不休的争论;女主人公真的看见鬼魂了?鬼魂并不存在,只不过是患神经官能症的女教师的臆想?女主人公最终战胜了代表邪恶的鬼魂?成人的罪恶影响并摧残了纯洁、聪慧的儿童?诸如此类的观点的存在源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运用了传统的二元对抗的思维模式,即借助压抑忽视一个观点来确定另外一个观点。

然而,通过利用解构主义阅读方法,读者将会对亨利·詹姆斯的《螺丝在拧紧》做出新的阐释。

解构主义是一个由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所创立的批评派。

德里达提出了一种他称之为解构阅读西方哲学的方法。

大体来说,解构阅读是一种揭露文本结构与其西方形式上本质之间差异的文本分析方法。

解构阅读呈现出文本不能只是被阅读成单一作者在传达一个明显的讯息,而应该被阅读成在某个文化或世界观中各种观点,而这些观点通常会彼此冲突。

将一个文本的解构阅读与其传统阅读来相比较的话,也会显示出这当中的许多观点是被压抑与忽视的。

破解亨利詹姆斯的叙事迷宫

破解亨利詹姆斯的叙事迷宫

破解亨利詹姆斯的叙事迷宫“超故事层”与“次故事层”:双层结构带来的歧义可能首先从结构上来看,这篇小说采用了近似薄伽丘《十日谈》的“框架式”结构。

瑞蒙·科南讲述了构成这种结构的方法:“一物的行动足叙述的对象,可是这个人物也可以反过来叙述另一个故事。

在他讲的故事里,当然还可以有另一个人物叙述另外一个故事,如此类推,以致无限。

这些故事中的故事就形成了层次。

”并可以分为“超故事层”和“次故事层”两个层面。

所谓“超故事层”即是指在一篇叙事文学中处于最高层次,并涉及其他叙述层次。

在《螺丝在拧紧》这篇小说中,处于最高层次的“超故事层”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

情景是,圣诞前夕,一群朋友在一所老房子里围坐在火炉旁讲故事的场景,而吸引了大家注意力的正是恐怖故事。

其中一个人讲了一个小孩子遇鬼的故事,“听完故事后,我们这几个围坐在炉火旁的人都屏住呼吸,不敢出声。

记得当时有人说,这故事真是太可怕了。

对此,人人都有同感。

”这个故事的内容在书中并未详述,它所起到的只是一个引子作用,勾起了“我”的好友道格拉斯讲述他的故事的欲望,进而引出另一个故事,即该小说的“次故事层”。

而“次故事层”则指的是构成第二层次的叙述,亦即低于第一层次的那层叙事。

即女家庭教师的笔记所记述的故事,同时也是这篇小说最重要的内容,也就是说,“次故事层”在重要性上足超过了“超故事层”的。

异故事叙述:两个叙述者带来的歧义可能根据上而的分析,我们知道亨利詹姆斯通过多层结构的形式拉开了两个故事之间的距离,但这只是形式方面的努力。

在内容上,亨利詹姆斯是通过“异故事叙述者”的于法拉开两层故事之问的距离的。

那么,什么是“异故事叙述”呢?根据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的定义,根据叙述者是否出现于其所讲述的故事中,而分为两种叙事类型:“一类是叙述者不在他讲的故事中出现,……另一类是叙述者作为人物在他讲的故事中出现。

……出于明显的理由,我把第一类称作异故事,把第二类称为同故事。

《螺丝在拧紧》主人公悲剧命运产生原因新论

《螺丝在拧紧》主人公悲剧命运产生原因新论

作者: 王占九
作者机构: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出版物刊名: 学术交流
页码: 169-172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1期
主题词: 亨利·詹姆斯;《螺丝在拧紧》;家庭女教师
摘要:亨利·詹姆斯小说《螺丝在拧紧》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家庭女教师,她受雇来到布莱庄园照看两个可爱的孩子。

在照看这两个孩子的过程中,她惨遭失败,最终心理崩溃而变疯。

造成家庭女教师的悲剧命运的原因,首先是她在向往天真浪漫爱情的过程中,其本能的欲望受到压抑;其次是她的纯真理想在残酷现实中惨遭失败;其三是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和她的人格发展矛盾;最后是她所处时代的社会等级制度。

所有这些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合力是造成家庭女教师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

因此,家庭女教师是时代的受害者。

詹姆斯小说叙事艺术评析——以《螺丝在拧紧》的悬念设置为基点

詹姆斯小说叙事艺术评析——以《螺丝在拧紧》的悬念设置为基点

詹姆斯小说叙事艺术评析——以《螺丝在拧紧》的悬念设置为基点任瑞芳【摘要】亨利·詹姆斯被称作心理分析小说的鼻祖,他的代表作之一《螺丝在拧紧》是一部描写人物心理的哥特式中篇小说。

整部小说风格奇特,充满神秘感,呈现了叙事艺术的全新格局。

詹姆斯通过层层悬念的设置,逐步展现人物性格的发展轨迹,实现对人物心理的独创性描写,并通过揭示人物深奥隐晦的心理活动,呈现人性的堕落以及善恶冲突,反映人物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相碰撞而产生的微妙感受。

本文以小说悬念设置为基点,深入分析詹姆斯独特的叙事手法以及其写作技巧背后所隐藏的复杂的人物心理,从而更深入地阐述这部小说的艺术价值与魅力。

【期刊名称】《景德镇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1)004【总页数】5页(P52-56)【关键词】《螺丝在拧紧》;悬念设置方式;心理效应【作者】任瑞芳【作者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40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曾这样评价亨利·詹姆斯,“他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就和莎士比亚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一样稳固。

”詹姆斯被誉为西方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开拓者,其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意识流写作技巧和“意识中心论”观点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意识流文学的创作高峰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心理分析小说的代表作家,詹姆斯擅长发掘人物内心最幽微的思想和感觉,并且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以及人物内心世界的塑造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

在他细腻的笔触下,迷宫般的普通人的内心世界似乎以具体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带来一种感同身受的心灵体验。

作为心理描写大师亨利·詹姆斯创作后期的一部作品,《螺丝在拧紧》以独特的叙事艺术,如悬念设置方式,成为其心理分析小说中的优秀一篇。

这部小说内容艰深晦涩,充满了神秘感和恐怖感。

不同于詹姆斯以往的作品,《螺丝在拧紧》在展示人物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的同时,还运用了悬念设置等叙事艺术营造了一种莫可名状的恐怖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现代人对超人的需求--超人形象演变综述2 中美商务谈判的风格差异3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化的影响4 《推销员之死》中的家庭问题研究5 《蝇王》中火的象征意义的转变6 简•爱性格魅力分析7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175 567 12 488 认知语境在语言交际理解中的作用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0 英汉恭维语语用对比研究11 消除不良商标翻译的策略12 中小学辅导机构英语教学模式——一对一教学与小班课堂教学教案的比较分析13 论《弗兰肯斯坦》中怪物悲剧的必然性14 从影片《刮痧》分析中美文化差异和冲突15 从词汇对等角度看《红楼梦》中“笑”一词的英译16 从隐喻视角解析《黄墙纸》的疯癫意象17 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18 从《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19 性格和命运--《小妇人》中四姐妹分析20 论《爱玛》中的新女性形象21 清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婚俗的影响22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23 《麦琪的礼物》主题与写作手法分析24 On Ambiguity of Human Conversations25 Cultural Issues in Interpreting26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27 反译法在英译汉中的应用28 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征29 沃尔特•惠特曼《草叶集》与郭沫若《女神》对比研究30 美国宪法形成的历史和原因之研究31 习语的文化现象及翻译策略研究32 语码转换———从正式场合到非正式场合33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Numerical Idioms and English Numerical Idioms34 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看爱伦坡写作的哥特式风格35 小说《面纱》中的中国形象分析36 课后练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37 分析《嘉莉妹妹》中女主角嘉莉妹妹命运转变的原因38 口译者心理环境的适应研究39 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40 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董贝父子》中伊迪丝的堕落女性形象41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的女性意识解读42 《乱世佳人》主人公斯嘉丽形象浅析43 从文化角度对比中美两国谈判风格44 以《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为例试析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语”现象45 从文化角度分析英汉数字习语的不同46 从功能理论视角研究公示语的中译英翻译47 不伦,还是不朽?--从柏拉图的哲学理论视角解读《洛丽塔》(开题报告+论)48 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49 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50 The Dilemma of Career Woman in The Millstone51 分析《玫瑰色茶杯》中的女性主义52 英汉拒绝言语对比研究53 目的论视角下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54 论电影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以《肖申克的救赎》为例55 Cause of Tragedy in Desire Under the Elms56 The Impact of Loan Words on English V ocabulary57 浅析美国俚语的起源58 相似的母爱,不同的表达——对比研究《黑孩子》和《宠儿》中的母亲形象59 对比不同思维方式下事物的中英文描述差异60 汉语语速性别对比研究61 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字幕翻译策略62 中美婚礼文化的差异63 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ed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64 论《荆棘鸟》中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冲突65 英国议会制辩论--探究与实践66 论跨文化人才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67 Where Should Gone With the Wind Go?——Study on The Disputes Among Critics of Gone With the Wind68 鲁滨逊荒岛生存技能的分析69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70 初中生英语学习内在动机的激发71 The Tragic Destiny of Brett Ashley in The Sun Also Rises72 谭恩美《喜福会》中母女关系的文化解读73 论亨利•詹姆斯《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的婚姻悲剧74 “白+动词”的语义及其英译75 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福柯式解读76 从《所罗门之歌》中主人公的心路历程看美国黑人成长77 新经济原则在商品买卖会话中的运用78 归化与异化策略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79 浅析电影《风雨哈佛路》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80 论广告与文化81 透过《马丁•伊登》看杰克伦敦对超人哲学的矛盾心态82 A Research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Ghost”in Anil’s Ghost83 An Analysis of Barack Hussein Obama’s Ethical Appeal and it Impact on Audiences8485 《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之哥特风格86 英汉动物词汇隐喻的跨文化研究87 记忆的主观性与自我的重新发现——朱利安•巴恩斯《终结感》所揭露的道德成长88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omen in Fortress Besieged and Pride and Prejudice89 中美家庭价值观差异浅析90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91 古诗词英译关于夸张的翻译策略研究92 从《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爱情观93 文类、历史与受众心态——论小说《红字》的电影改编94 An Analysis of Symbols in Young Goodman Brown95 浅谈奥巴马演讲中的语用策略96 An Analysis of David Copperfield’s Dual Character9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efusal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98 Strategies of Advertising Slogans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 spective of “Three Beauty” Principle99 中英酒俗对比100 《呼啸山庄》中爱与恨的冲突与交融101 挣脱枷锁,走向自由——从《人性的枷锁》看毛姆的人生观102 叶芝:无望的爱情,多变的风格103 观音与圣母之比较104 浅析中文商标英文翻译的使用策略105 时事政治汉译英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06 论苔丝悲剧的成因107 艾丽斯•沃克《紫色》中的书信体叙事研究108 不可撤销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109 论商标名称汉英翻译中的合作原则110 概念隐喻在英语专业词汇学习中的应用111 浅析网络语言翻译中的功能对等112 合作原则在《红楼梦》习语英译中的应用113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伊万杰琳形象分析114 目的论视点下的广告翻译原则115 朋克摇滚的反叛与灵魂乐的激情116 场独立和场依存对不同主题阅读材料的影响研究117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分析118 英语中的汉语词汇119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120 “逍遥骑士”——浅析年代美国嬉皮士文化121 《鲁宾逊漂流记》与《桃花源记》中乌托邦思想之比较122 从圣诞节和春节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23 论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124 《嘉莉妹妹》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125 浅析《瓦尔登湖》中的生态思想126 英汉化妆品说明书对比及汉译策略127 交际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28 论《白鲸》的象征主义129 商务英语信函中礼貌策略初探130 论象征主义在《喜福会》中的体现131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英文电影片名汉译132 从主角与配角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老人与海》中的生存主题133 目的论视角下的公司简介汉英翻译134 浅谈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公主》和《秘密花园》之比较135 英汉关于“愤怒”隐喻的分析136 反思《夜访吸血鬼》中的同性恋现象13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38 《洛丽塔》悲剧结局因素探析139 从目的论的角度比较研究《茶馆》的两个英文译本140 海明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研究141 丽塔. 海华丝和肖申克监狱的救赎》与《肖申克的救赎》接受比较142 A Brief Study of the Causes of Emily’s Trag edy in A Rose for Emily143 合作原则在电影《暮光之城》人物心理分析中的应用144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研究145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心理学角度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146 浅析海尔的企业制度文化147 爱伦坡哥特式小说探析148 对《瑞普凡温克尔》两个汉译本的语言美的比较评论149 Terror of the Soul-Analysis of Features in Poe’s Gothic Fictions150 分析《老人与海》主人公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15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52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写作手法153 论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154155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野草在歌唱》中的女性角色156 浅析《宠儿》中人物塞丝的畸形母爱产生的根源157 论《荆棘鸟》中的女性意识158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嘉莉妹妹》中嘉莉的新女性形象159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代沟的不同影响研究160 浅析英语电影中的字幕翻译161 伍尔芙的人生经历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162 从魔幻现实主义角度解读《百年孤独》中的象征色彩163 试探吸血鬼文化的起源164 从交际翻译理论看幽默对话翻译——以《老友记》第一季为例165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人物性格成因166 从经济学角度看梭罗《瓦尔登湖》中独特的生活理念167 On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mprehension and Expression in Translation168 浅析《鲁宾逊漂流记》中的宗教意识169 《儿子与情人》恋母情结分析170 浅析苔丝之死171 文化视角下的直译和意译172 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解析海明威的冰山理论173 浅析造成盖茨比悲剧的因素174 A Study of Cultural Influence upon Internet Language175 A Reflection upon American Heroism Based on Reviews of Hollywood Movies176 Analyzing Translation of Word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s177 英汉语篇中的省略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以《雪》译文为例178 狄金森、席慕蓉爱情诗中隐喻现象对比研究179 浅谈英语科技文献汉译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80 哈金小说《等待》中的女性悲剧分析181 英文电影题目翻译的异化与归化研究182 英汉思维方式差异对英译汉结构处理的影响183 论尤金•奥尼尔《毛猿》中的悲剧根源184 《德伯家的苔丝》中亚雷形象分析185 A Diachronic Study on Sexism in English Lexicon186 从文化差异角度研究商标翻译187 浅析亨利詹姆斯小说《螺丝在拧紧》中的哥特成分188 广告翻译中的功能对等189 从《胎记》看霍桑对科学的态度190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对比191 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现代性意识192 现实主义在伊迪丝•华顿的小说《伊坦•弗洛美》中的体现193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and Western Nam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194 《麦琪的礼物》的叙事技巧分析195 Positive Transfer of Chinese Reading Strategies in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196 浅析奥利奥品牌在国际营销中的跨文化策略197 从《红楼梦》和《简爱》看中西方女性主义198 菲尔丁小说《汤姆琼斯》中的戏剧因素分析199 英汉语言性别歧视对比研究200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