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小说开题报告
《呼啸山庄》与英国女性哥特小说研究的开题报告

《呼啸山庄》与英国女性哥特小说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呼啸山庄》与英国女性哥特小说研究
研究背景和意义:
作为19世纪英国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女性哥特小说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呼啸山庄》作为女性哥特小说的代表作,一直受到世人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旨在通过对《呼啸山庄》的研究,探讨其中蕴含的女性哥特小说元素、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现实等方面,揭示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为深入理解19世纪英国文学和女性文化做出贡献。
文献综述:
现有的研究发现,女性哥特小说的出现与19世纪英国社会的特定背景密切相关。
在这个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受到限制,这种限制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体现,女性哥特小说则是一种反抗,它探讨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引起了当时读者的共鸣。
而《呼啸山庄》作为一部融合了恐怖、浪漫和现实主义的小说,更是在情感体验和社会现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和分析法,通过对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深入探讨《呼啸山庄》中的女性哥特小说元素、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等方面,实现对该小说的深入理解和评价。
预期结果:
本文预计将从女性哥特小说的角度来审视《呼啸山庄》,揭示该小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反抗精神;深入剖析小说中的情感体验和社会现实,探讨其对19世纪英国文学和女性文化的影响。
预计将为女性文化和19世纪英国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雾都孤儿哥特式创作手法 开题报告

雾都孤儿哥特式创作手法开题报告雾都孤儿哥特式创作手法开题报告背景•雾都孤儿是查尔斯·狄更斯的一部经典小说•哥特式创作手法强调黑暗、神秘、恐怖、荒诞等元素目的•探究雾都孤儿中的哥特式创作手法•研究该创作手法的特点、应用和效果方法•对雾都孤儿的原文进行分析和解读•查阅相关学术资料和研究成果•通过对比其他作品进行对比研究计划1.收集雾都孤儿的原文及相关文献资料2.阅读和理解原文,抽取哥特式元素3.查阅学术资料,了解哥特式创作手法的定义和应用4.分析原文中的哥特式创作手法,如描写、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5.对比其他作品,验证雾都孤儿的哥特式特点6.总结研究结果,撰写报告预期结果•较为全面地解读雾都孤儿中的哥特式创作手法•通过对比验证雾都孤儿的哥特式特点•对哥特式创作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产生深入思考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已收集部分雾都孤儿的原文和相关文献资料•对雾都孤儿的原文进行初步阅读和理解•开始查阅学术资料,了解哥特式创作手法的定义和应用风险分析•学术资料可能不易获取,需要耗费较多时间进行查找和筛选•雾都孤儿的哥特式特点可能存在个人理解的主观性•研究结果可能因其他作品的对比而产生不确定性参考文献•狄更斯. 雾都孤儿[M].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Punter, David. The Literature of Terror: A History of Gothic Fictions from 1765 to the Present Day. Longman,2000.雾都孤儿哥特式创作手法开题报告(续)预期研究内容1. 哥特式创作手法的定义和特点•深入了解哥特式创作手法的起源、发展和核心特点•探究哥特式创作手法与恐怖、神秘、荒诞等元素的关系2. 雾都孤儿中的哥特式元素•分析原文中的描写手法,如黑暗、昏暗、阴影等的运用•解读原文中的人物形象,如孤儿、恶棍、罪犯的塑造•考察原文中的情节安排,如禁忌、诅咒、奇遇的运用3. 雾都孤儿与其他作品的比较•对比其他经典哥特式作品,如《弗兰肯斯坦》、《呼啸山庄》等•验证雾都孤儿在哥特式创作中的独特性和突出特点4. 哥特式创作手法的应用和效果•总结雾都孤儿中哥特式创作手法的应用情况•探讨这些创作手法在小说中产生的效果和影响预期研究方法1. 文本分析与解读•对雾都孤儿的原文进行细致分析和解读•着重捕捉和整理其中的哥特式元素2. 学术文献查阅与分析•查阅相关学术资料和研究成果•深入了解哥特式创作手法的理论与实践3. 对比研究与思考•对比其他作品,验证雾都孤儿的哥特式特点•思考哥特式创作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和意义预期研究贡献1.对哥特式创作手法的深入探究2.对雾都孤儿中的哥特式特点进行系统解读3.提供对比分析的新视角,探讨哥特式创作的应用与效果4.为文学创作者在创作中借鉴哥特式手法提供参考和思路预期研究时间安排•第一阶段:收集资料和阅读原文(2周)•第二阶段:查阅和分析学术资料(1周)•第三阶段:对雾都孤儿中的哥特式元素进行分析和解读(2周)•第四阶段:对比其他作品,进行对比研究(1周)•第五阶段:总结研究结果,撰写报告(2周)参考文献1.狄更斯. 雾都孤儿[M].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2.Punter, David. The Literature of Terror: A History ofGothic Fictions from 1765 to the Present Day. Longman,2000.3.St. Armand, Barton Levi. The Roots and Flowers of Evilin Baudelaire, Nietzsche, and Hitler: Explorations inNietzsche’s Political Physiology of Dionysian Ecstasy.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2004.。
《吕蓓卡》:一部女性哥特主义小说的开题报告

《吕蓓卡》:一部女性哥特主义小说的开题报告
《吕蓓卡》是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玛丽·雪莱所写的一部哥特主义小说,其文学流派对整个英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小说的分析和解读,探讨其女
性视角以及女性形象的刻画,以及哥特主义小说在英国文学中的地位和特色。
首先,小说中的女性视角非常明显。
故事主角吕蓓卡是一个富有、高贵的女孩,却因为她的母亲执意要抛弃她,并让她成为一个名叫加尔西娅的孤儿,开始了漫长的
流浪之路。
在流浪的过程中,吕蓓卡经历了无数的折磨和考验,包括被卖到奴隶市场、被迫嫁给一个陌生人以及遭遇了各种形式的虐待和侮辱。
然而,她从未放弃对自由和
幸福的追求,并最终逃脱了她的苦难之路。
小说通过吕蓓卡的经历,塑造了一个女性
勇敢、坚韧、不屈不挠的形象,展现了女性在极端环境下的韧性和生命力。
其次,小说充分展示了哥特主义小说在英国文学中的地位和特色。
哥特主义小说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一种重要文学流派,其特点是描绘神秘的场景、强烈的情
感和生动的幻想,具有浓郁的超自然、恐怖和神秘主义的色彩。
在《吕蓓卡》中,玛丽·雪莱将哥特式的情节和堆砌出奇景的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小说中的场景、人物和情节都非常符合哥特主义小说的要求。
总的来说,《吕蓓卡》通过女性视角和哥特主义的手法刻画了一位女性角色,并表达出女性在19世纪英国社会中所面对的困境以及女性的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同时,通过《吕蓓卡》的成功,哥特主义小说在英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得到了进一步
的巩固和加强。
开题报告_爱与恨之绝唱——浅析《呼啸山庄》中希思克里夫的双重性格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爱与恨之绝唱——浅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双重性格英文名:The elegy of love and hate——Analysis ofthe dual character of Heathcliff in"Wuthering Heights"学院:外语学院专业:英语辅修专业学士学位姓名:__学号:指导教师:2010年 1月 5 日爱与恨的绝唱——浅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双重性格一、背景介绍《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是一部描写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的浪漫主义作品;是作者的神秘主义哲学观的阐释;是对自由的追求和呐喊;是穷人对富人的斗争;是情欲压抑后的爆发。
这部小说写的是一出发生在荒野山地上的爱情悲剧,以及坐落在这荒野中的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两户人家前前后后近半个世纪的恩怨纠葛,体现了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异教徒精神。
这部小说是英国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于1847年出版的她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
《呼啸山庄》刚问世时极受冷落,更遭到评论家们的漫骂和讽刺,称之为“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呕的小说”。
由于写作上的失败,还有由此所带来的巨大舆论压力,艾米丽死于肺病。
作者因为《呼啸山庄》而被戴上非常荣耀的桂冠是在她的作品发表近半个世纪之后,人们充分认识到了作者非凡的创作天才,这部巨著也被公认为英国文坛上独一无二的奇书。
初读此书可能会使人感觉到惊讶和恐怖,但经过仔细的推敲,就会发现和其他小说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
《呼啸山庄》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倾向,这种浪漫主义避开现实主义的世俗、呆滞,放纵主观想象,时而兴高采烈,时而意气消沉,沉湎于神秘而强大的激情和狂暴行为。
这使这本书完全区别于当时的文学主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惟一的一部小说,它于1848年出版时,并未引起多大的注意,即便是书中的情节与人物所引起的巨大震撼也被认为是一种令人作呕的恐怖,评论界的一些人斥之为一部骇人听闻、荒谬绝伦、毫无意义的作品,小说充满阴森恐怖!病态心理和异教思想。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对哥特式小说的传承---解读爱伦·坡的短篇小说

Research Proposal05级国际教育学院商务英语2班0569110050 李晓莉ⅠTitle of my thesis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Gothic Fiction:-------An Interpretation of Allen Poe’s Short Stories对哥特式小说的传承-----解读爱伦·坡的短篇小说ⅡSignificance of StudyEdgar Allan Poe is one of the most unique writers in America.However, as his creative techniques and literary theories are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main stream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in his time, Poe had been misunderstood by readers and his contemporaries for quite a long time. However, his achievements on literary cannot be ignored. For example, despite Poe’s seemingly inheritance from some literary forbears, his contribution and innovation for the Gothic Fiction is profound and significant. Gradually, the importance of Poe's literary creations had been recognized extensively by the academic world. Accordingly, in my view, it is significant to study Poe’s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Gothic Fiction.ⅢLiterature reviewBeing the most controversial literary genius in the world, Edgar Allan Poe, who represents a literary category difficult to classify, occupies a unique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ry. His great influences on French symbolism, psychoanalytic criticism, detective story,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re all significant, attract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of literary critics in recent years.A touch of the awe in most of his short stories that grips the hearts of his readers may account for consistent interest in the study of his works both home and abroad. A searching browse casually taken at the website of literary of Harvard University brings up a list of 604 monographs on Poe between 1829 and 2004. The issues that have aroused interests in Euro-American Poe studies mainly include: 1. Poe as a literary critic; 2. Poe’s female images; 3.Poe and Gothic tradition; 4. Poe and Sensationalism; 5. Poe and popular literature; 6. Poe and psychoanalysis; 7. Poe and Modernism; 8.Poe and popular culture; 9. Comparative studier of Poe and other writers.A very pertinent evaluation on Poe and his works given by Charles Whilbley argues that “if Poe's life was a tangle of contradiction, his posthumously fame has been a very conflict of opposites.”Ever 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Edgar Allen Poe's very first works, diverse literary comments on his works have never ceased to come. Since his works were combined with two such apparently features as logical, rational thinking and wild, uncontrollable imaginations, most of his works were simply too ambiguous to percept well enough. Many literary critics and some first level writers would consider him an insane man or else at least an immature amateur who scribbled aimlessly and who did not actually know what he wrote about. All in all, literary school held a totally diversified opinion on Poe.Some reviews from men of letters abroad are as follows. Emerson dismissed him in three words: the jungle man; Mark Twain declared his prose to be unreadable; Henry James made the ruthless statement that “a enthusiasm for Poe is the mark of a decidedly primitive state of development”, and Whitman, who was the only literary famous figure present at the Poe Memorial Ceremony in Baltimore in 1875, possessed fixed feelings about him: he did admit Poe’s genius, but it was “its narrow range and unhealthy, lurid quality”that most impressed him. Even some more tolerant scholars or writers held a somewhat neutral, or sometimes even, perhaps, a negative point of view on his works. James Russet Lowel would rather call him a "three-fifths...genius and two-fifths fudge."12 Nevertheless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were writers, among which the French poets occupy a large portion, who admired Poe's works in a sincerest way.Ironically, it was in Europe that Poe enjoyed appreciation and reputation. Poe’s influence is considerable in Spain and Spanish America, in Italy, Germany and Russia. Many famous writers bear a visible imprint of Poe’s influence. Bernard Shaw, D. H. Lawrence and W. H. Auden all admired and spoke highly of him. Shaw regarded Poe’s tales “complete works of art”.In China, the study on Poe began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and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phases. The first phase starts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 that period, Poe’s work is introduced to China by Lu Xun and Poe’s works were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Unfortunately, Chinese critics didn’t place too much attention in his works. The second period starts from the1980s. Critics began to open their mind and try to comment on Poe’s writing style and his language due to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t that time, Poe’s works were considered to be completely negative, morbid and always dealing with death, dream and evil. The third period, also the most flourishing one, starts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In this period, people began to study Poe’s wor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psychoanalysis, modernism and so on. Poe’s unique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began to be recognized more and more clearly.In his life time and long after his death, various kinds of labels, appreciative and derogative, have been attached to the much talented writer: genius, drunkard, drug addict, eloper, one suffering from schizophrenia, etc., all of which are the by-products of the heated topic of Edgar Allen Poe as a man-of-letters.In brief, Adgar Allan Poe is one of the unique writers in American literature, many men of letters in America of the same contemporary depicted an America in its childhood by adopting a romantic tone, while Poe’s themes were about death, killing, violence nightmare and evil. He always disclosed alienation and isolation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the world around them. By using the gothic horror and grotesquery, Poe revealed the nightmarish terror of the cruel society and the uncontrollable horror beneath the rational and order surface of the conscious mind. Poe’s inheritance of gothic fiction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tradition combined with his personal experience forms the background of his horror stories. In order to make his novels all the more unique, Poe innovated his writing method by means of psychoanalyzing the gothic traditions and commenced to modify the traditional gothic relationship, in which the direction of horrifying averts from outside to inside, from setting to self. Although Poe’s literary fame has experienced ups and downs, his position as the pioneer of terror detective stories in the world literature has been finally secured.ⅣKey pointsThe thesis mainly focuses on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Gothic fiction in the Allen Poe’s short stories. Though the brief discussion of the Allen Poe’s personal life, it can be found that Poe’s own wretched life tragedy provides him the Gothic Mind. As regard to inheritance, it is analyzed in terms of settings and atmosphere, horrible objects, special plot and so on. With reference to the innovation to the tradition of Gothic literature, Poe highlights the use of symbolic and supernatural phenomenon, both of which show a new theme of Poe’s Gothic tales—terror from the soul. In addition, Poe opens up a new stylistics, which are detective stories.The conclusion part brings the whole thesis to an end and points out that Gothicism is profoundly improved and explored in Allan Poe’s short stori es.ⅤOutlineIntroduction1.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Gothic Style and Allen Poe1.1 1.1 The Definition of the T erm “Gothic”1.2 Poe’s life and his major Gothic works2. Inheritance form the tradition of Gothic literature2.1 The setting of Horror Scene2.2 Adoption of Symbols2.3 The Gothic flavor on the part of plot3. Innovation to the Gothic Tradition3.1 Horror from Human Soul3.2 The beauty of horror3.3 Opening up a New Stylistics4. ConclusionNotesBibliographyAcknowledgementsⅥBibliography1. Chang Y aoxin, A Surve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Tianjin: Nankai University Press, 1990.2. Cliv Bloom ed. Gothic Horror[M], New Y ork, St Martin's Press, 1998.3. Hayes Kevin J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Edgar Allan Poe[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4. Edmund Burk, A Philosophical Inquiry into the Origin of Our Ideas of theSublime and Beautiful in Selected Readings in Classical Western Critical Theory,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9.5. Ellis Markman. The History of Gothic Fiction[M]. 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Press, 2000.6. Li Yixie. Selected Readings in American Literature[M]. Tianjing:Nankai UniversityPress,1999.7. Poe, Edgar Allan. The Tell-Tale Heart and Other Writings[M]. Toronto: Bantam Books, 19828. Punter David. The Literature of Terror The Gothic Tradition[M]. London:LongmanLondon,1996.9. 埃德加·爱伦·坡, 埃德加·爱伦·坡惊险故事新编[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0.10. 马爱农. 爱伦·坡短篇小说选[M], 外文出版社, 2001.11. 韩加明.简论哥特小说的产生和发展[J].国外文学,2000, (6), 32-39.12. 回杨著:当代哥特文化的内涵,特征及表现方式[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3. 侯红娟著:怪诞诡异显才华一论爱伦·坡的短篇小说[J],职大学报,2005, (1)14. 肖明翰.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J].外国文学评论,2001, (2), 21-34.15. 刘意青. 国18世纪文学史[M], 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6. 王光林译编,欧洲文学的背景[M],罗德·霍尔顿著, 重庆出版社,1991.ⅦSchedule of writing1.Choose the topic of the thesis in December.2.Hand the first version of the thesis in the early March.3.Present the second and final versions of the thesis in April.4.Hand the Research Proposal before thesis defense which take on in the early May.5.Thesis shall be filed in the later May.原文已完。
《大瀑布》中的哥特传统的开题报告

《大瀑布》中的哥特传统的开题报告
题目:《大瀑布》中的哥特传统
背景介绍:
《大瀑布》是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小说,由于其具有浓郁的哥特风格和瑞士阿尔卑斯山壮丽的自然景色,因此备受读者喜爱。
在小说中,作者巧妙地融合了哥特传统的各种元素,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险恶的氛围。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瀑布》中的哥特传统。
问题陈述:
1. 《大瀑布》中的哥特传统主题是什么?
2. 哥特传统在《大瀑布》中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3. 《大瀑布》如何利用哥特传统来推动情节发展?
4. 哥特传统与小说的背景和历史有何关联?
研究方法:
1. 文本分析法:通过对小说文本的深入分析,探讨哥特传统在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影响。
2. 比较分析法:将《大瀑布》中的哥特传统与其他经典哥特小说进行比较分析,以深入了解其特点与价值。
3. 考古学研究法:参考《大瀑布》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探讨哥特传统与小说的关系。
预计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大瀑布》的哥特传统,探讨其表现形式、创作意图和文化价值。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了解到哥特传统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当代文化和文学创作的启示与指导作用。
哥特归来——《指环王》小说中的哥特因素探析的开题报告

哥特归来——《指环王》小说中的哥特因素探析的开题报
告
尊敬的老师:
我打算写一个有关《指环王》小说中哥特因素的探析的论文,以下是我的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哥特归来——《指环王》小说中的哥特因素探析
论文基本内容:本文将探讨《指环王》小说中哥特因素的存在,并分析其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塑造的影响。
首先,会对哥特文化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探讨哥特元素在文学作品中的存在与发展。
其次,会对《指环王》小说中的哥特元素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解读。
最后,会探讨这些哥特元素在小说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为何它们在当代受到欢迎。
论文目的和意义:通过对《指环王》小说中哥特因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影响。
同时,可以探讨哥特文化在当前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从而加深对当代文化的认识和思考。
论文方法和步骤:本文将使用文本分析和文化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小说文本进行深入的阅读和分析来探讨其中的哥特因素。
具体步骤包括:对哥特文化进行介绍和分析;对小说中哥特元素的提取和分析;结合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阐释;探讨哥特元素在小说中的价值和文化影响。
论文预期结果和影响:本文旨在探讨《指环王》小说中哥特因素的存在和意义,预期的结果包括: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阐述哥特元素在小说中的形式和意义,探索其在现代文化中的价值和影响;增强对文化研究的认识和理解。
以上是我的开题报告,希望老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谢谢!。
《血窟》:哥特式童话的改写研究的开题报告

《血窟》:哥特式童话的改写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哥特式童话是一种文学体裁,最初出现在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早期,典型作品包括《睡美人》、《小红帽》、《灰姑娘》等。
哥特式童话主要特点是黑暗、神秘和恐惧,体现了人类深层的恐惧和心理压抑。
近年来,有学者开始研究哥特式童话的改写,通过对原作进行改编、重构或解构,重新审视文本中的隐喻、象征和主题,以及人类的本质和社会现实。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选择了J.K.罗琳的小说《血窟》作为研究对象。
《血窟》是一部以魔法、幻想、恐怖为题材的小说,其作者J.K.罗琳因其著名的系列小说《哈利·波特》而闻名于世。
《血窟》中探索了一个新的幻想世界,充满了黑暗、血腥和死亡。
通常被视为罗琳创作中的催眠力作,因其独特的情节和人物描写,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
二、研究问题与目的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血窟》是如何改写了哥特式童话的元素和主题的,这种改写反映了哪些文化价值观和社会现实?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包括:1. 探讨《血窟》中的哥特式元素及其改写;2. 分析《血窟》中的主题和文化背景,并对其进行解读;3. 研究《血窟》的创作背景,分析其改写哥特式童话的动机和目的;4. 探究《血窟》改写哥特式童话反映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现实。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血窟》文本的分析,探讨其中哥特式元素的改写及其意义。
同时,通过收集文献和资料,解析《血窟》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以及哥特式童话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观,分析其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发现:1. 《血窟》改写了哥特式童话的元素和主题,体现了其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关注和反思。
2. 《血窟》所表达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现实反映了当代社会和文化的状况,对社会和文化现象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3. 本研究对哥特式童话和《血窟》的解读和分析,对于理解当代文化和文学现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主要意义包括:1. 对哥特式童话和改写的研究,扩展了文学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哥特元素解析的开题报告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哥特元素解析的开题报
告
题目: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哥特元素解析
背景:
《道林·格雷的画像》是奥斯卡·王尔德的代表作之一,被认为是19
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小说以道林·格雷为主角,讲述了他为
了保持永恒的美貌而献出灵魂的故事。
哥特文化是西方文化中的一种流派,强调黑暗、神秘、恐怖等元素,通常与中世纪艺术和建筑风格相关。
本次研究将深入探讨《道林·格雷的
画像》中的哥特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对小说情节和主题的影响。
研究问题:
1.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有哪些明显的哥特元素?
2. 这些哥特元素如何与小说的情节和主题相互作用?
3. 哥特元素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文本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小说中的哥特元素进行梳
理和分析,以进一步探讨这些元素与小说情节和主题的关系。
此外,我
们还将比较其他哥特文学作品中的相似元素,以便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看
待《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哥特元素。
研究意义:
通过对《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哥特元素的深入解析,不仅可以更
好地理解小说情节和主题,也可以更好地了解19世纪英国文学中的哥特
文化流派,从而深入挖掘其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
此外,本研究还可以为现代文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红字》中女性哥特特征的分析的开题报告

《红字》中女性哥特特征的分析的开题报告
题目:《红字》中女性哥特特征的分析
研究背景和意义:
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红字》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作品之一,该小说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该小说
中的女性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主人公海蒂尔,她作为一个被社会所
排斥的“异类”女性,体现出了浓郁的哥特特征。
近年来,随着哥特文化的不断流行,研究哥特小说和哥特元素的热度也逐渐增加。
因此,对《红字》中女性哥特特征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时代背景和文学作品本身,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我们对文学、哥特文化以及女性问题的综合认识。
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探究《红字》中女性哥特特征的表现形式和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红字》中女性形象的哥特特征是如何体现的;
2. 《红字》中女性哥特特征所蕴含的社会、历史以及文化背景;
3.分析《红字》中女性哥特特征的影响和意义。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主要依据文本解读理论、哥特理论、女性主义理论等,对《红字》中女性哥特特征的表现形式和意义进行分析和研究。
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期能够在探讨《红字》中女性哥特特征的基础上,揭示文学作品和当时社会、历史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丰富哥特小说和女性文学的研究,为深入了
解和探究哥特文化和女性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藻海无边》——女性哥特主义传统的延续与发展的开题报告

《藻海无边》——女性哥特主义传统的延续与发展
的开题报告
《藻海无边》是英国女性作家安吉拉·卡特于1969年出版的一部哥
特式小说。
这部小说延续了女性哥特主义传统,并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对
该传统的发展和批判。
女性哥特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主张探究女性的存在和经验,并重
视女性角色的形象和心理。
在过去的哥特小说中,女性通常被描绘为受
害者和旁观者。
然而,在安吉拉·卡特的作品中,女性角色拥有更为积极
和有力的地位。
她们不仅扮演主角,还担任着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角色。
在《藻海无边》中,女性角色的形象和地位被进一步展现和扩展。
女性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克丽丝的医学助理,她的冒险经历贯穿整个小说。
她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相,并为自己的目标展开争斗。
此外,小说中的其
他女性角色也同样崭露头角。
安吉拉·卡特以女性角色为核心,探索了女性主义的重要议题,如妇
女的权利、身体、自由和性别角色。
她不断开辟出新的探索领域,使得
传统的哥特主义的文学形式得以进一步扩展和发扬光大。
总体来说,安吉拉·卡特的《藻海无边》开创了女性哥特主义的新领域,对于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和探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大瀑布中的哥特式传统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大瀑布中的哥特式传统齐鲁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大瀑布》中的哥特式传统课题类型理论研究z 导师姓名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英语一、选题依据1.目的:哥特式小说是十八世纪末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它以其神秘恐怖的气氛、被压抑的原始激情、大胆神奇的想象、浪漫的东方情调和迷人的异国风光深深地吸引着当时的读者。
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英国文坛,都以谈哥特式小说为其赏心乐事,哥特式小说,从荷拉斯·沃波尔1764年的《奥特朗托堡》开始,一直繁荣到1820年左右。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Joyce Carol Oates)是当代美国多产而多才的作家。
长时期以来, 人们视其为美国文学中的女福克纳。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暴力,因而常常被认为是一位哥特小说家。
欧茨在小说创作中大量运用各种哥特的技巧,但是,她借鉴哥特传统是服务于其现实主义的创作目的,因此,她的当代哥特小说可界定为“哥特现实主义”。
具体而言,这一哥特现实主义关注生活中暴力的一面,它借用传统哥特小说的技巧,赋予其现实的风格与内涵,以此揭露和批评美国社会与文化的种种弊病。
它既体现了哥特小说对人性黑暗的关注,又忠于现实主义客观表现生活的创作原则。
哥特不仅是一种表现手法,或者是写作风格,而且是作者以哥特式来表达一种黑色浪漫、对人的心灵恐惧的审视、对于文章主旨的揭示。
所以本文将以其最新力作《大瀑布》为基本文本,从两大方面来分析,文本本身的哥特式元素(从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和文章的主旨作为出发点,详细分析哥特式文学的写作特点、写作风格、以及文章背后蕴的深刻的社会反思。
2.国内外研究现状欧茨作为一个多产女作家,其作品对其研究居高不下,主要为女性主义、自然生态主义意识流等。
3、主要参考文献:[1] Abrams, M.H. 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2] Briggs, Julia. “The Ghost Story”A Companion to the Gothic. Ed. David Punter. Oxford: Blackwell, 2000.[3] Fonseca, Anthony Joseph. Horrifying Women, Terrifying Men [D]. University of Southwestern Louisiana, 1993.[4] Grant, Mary Kathryn. The Tragic Vision of Joyce Carol Oates. Durham, N.C,: Durk University Press, 1978[5] Kerr, Elizabeth M. William Faulkner's Gothic Domain. New York: Kennikat Press, 1979.[6] Liu Yuhong. Gothic Realism in Joyce Carol Oates's Fictions[D]. Nanjing University, 2007.[7] Mogen, David et al. Frontier Gothic. London and T oronto: 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es, 1993.[8] Oates, Joyce Carol. The Falls.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2004.[9] 黑色经典:英国哥特小说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大瀑布[10] 徐从辉.浅析《大瀑布》的叙事特色[J]?山东文学,2010,C1) :112-113.[11] 徐键.生态视角下的《大瀑布》[J]?鸡西大学学报,2006,(10) : 92—93.二、研究内容《大瀑布》用一个女人的一生串联起了整个故事,时间跨度将近50年,是美国工业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呼啸山庄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学部意见:
学部主任签名(签章):
年月日
备注:1、开题报告应根据指导教师下发的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撰写,在毕业论文开始后三周内完成;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部专业学生学号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哥特式艺术手法在《呼啸山庄》中的应用
指导教师姓名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①长期以来,人们视艾米莉·勃朗特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关于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有很多难解之谜,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因而往往是旧谜刚解,新谜又出,解谜热潮似乎永无休止。本文试图从英美文学中影响广泛的哥特式小说所体现出的风格特征去解读《呼啸山庄》,希望藉此能给读者更多的启迪。
四、论文撰写提纲
1引言
2“哥特”的起源
3歌特式风格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
3.1主题
3.2人物塑造
3.3情节构造和环境描写
4哥特式的超自然描写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五、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2013年12月1-3日论文撰写布置工作。2013年12月4日—12月15日任务书及开题报告撰写,网上题目录入。2013年12月16日—2014年3月5日论文初稿撰写完成。2014年3月6日—5月15日论文修改,完成第二稿。2014年5月16日—5月31日论文修改,完成第三稿。2014年6月1日—5日论文答辩。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各名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故事,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Gothic tradition)。哥特文学现在已经成为英美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哥特文学的认真研究开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70年代以后,由于新的学术思潮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该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而且日趋高涨的热潮。根据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搜索,到2000年9月为止,英美等国的学者除发表了大量关于哥特文学的论文外,还至少出版专著达184部,其中1970年以后为126部,仅90年代就达59部,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当然,近年来哥特文学研究的状况不仅在于研究成果迅速增加,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为拓展,并且把哥特传统同英美乃至欧洲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的总体发展结合起来。
《红字》中的哥特效果的开题报告

《红字》中的哥特效果的开题报告题目:《红字》中的哥特效果分析摘要:《红字》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品之一,其独特的哥特式描写被广泛认为是十九世纪美国文学中的典范。
本文从哥特效果的角度分析了《红字》中的描写手法和线索,探讨了其对小说整体氛围的营造和情感表现的塑造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红字》;哥特效果;小说氛围;情感表现一、引言《红字》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其对后世文学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说的情节围绕着一个女人Hester Prynne的命运展开,她因婚外情被判刑,在公众面前被强制佩戴一个红字“A”来标识她是一名罪人。
这个“红字”不仅象征着Hester Prynne的罪孽和耻辱,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体制。
哥特效果是指一种文学手法,旨在通过营造恐怖、诡异、神秘和压抑等情感氛围,使读者身临其境并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
本文将从哥特效果的角度出发,探讨《红字》中的哥特式描写手法以及其对小说情感表现和主题的影响。
二、哥特效果在《红字》中的体现1. 恐怖氛围的营造小说中出现了许多令人感到恐怖和压抑的场景和情节。
例如,在Hester出生的那个夜晚,天空变得阴沉和昏暗,来自森林深处的胡言乱语和怪声不断,让读者感到一种不祥的预感。
另外,在整个小说的情节中,那个隐藏在黑暗中的蜗牛一般的Chillingworth医生无时无刻不让读者感到一种深深的不安和胆寒。
2. 荒诞离奇的情节线索小说中的情节经常呈现出一些离奇和诡异的线索,例如Hester的孩子Pearl,她的出生方式和她的视觉特异功能似乎超越了人类的认知;再比如,在Hester和Dimmesdale的激情之夜,天空仿佛裂开了一道缝隙,他们感觉到了地面的震动和石头的声音。
这些情节在营造氛围、增加悬念的同时,也给人一种超自然和不可思议的感觉。
3. 建筑景观和生物形象的描绘小说中黑暗、荒凉和冷酷的建筑景观和生物形象经常被用来营造一种诡异和冷酷的氛围。
哈利波特 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走进魔法的世界-探析《哈利·波特》
系列小说中哥特式遗风
学生姓名:哈琳子学号: 0911101001 专业:英语
所在学院:外国语学院
指导教师:张国清
职称:教授
2013年1月5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如“2004年4月26日”或“2004-04-26”。
5、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字体请按宋体、小四号书写,行间距1.5倍。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外国文学论文-最新范文

外国文学论文篇一:外国文学开题报告书说明1. 本表需在指导教师和有关领导审查批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认真填写。
2. 课题来源分为教师提供选题或学生自拟课题;教师的科研任务;社会有关单位委托的课题;其他来源。
3. 若课题因故变动时,应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提交题目变动论证报告。
篇二:外国文学(论文格式范例)《呼啸山庄》中的哥特风格分析张如怡201300051104中文2班【论文摘要】:哥特小说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并由此掀起了一股哥特小说的创作热潮,许多作家或多或少地将哥特风格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艾米莉·勃朗特则把哥特风格淋漓尽致地融入到了《呼啸山庄》中,使这部小说充满了迷幻色彩。
【关键词】:艾米莉·勃朗特,哥特,《呼啸山庄》导论《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艾米莉·勃朗特则被誉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
《呼啸山庄》中充满迷幻色彩的哥特风格的描写更是为这部小说增添了不少看点和值得品读研究的的细节。
但是它在出版之初并没引起太大反响,反而被一些学者斥为骇人听闻、荒谬绝伦、毫无意义的一部作品,受到激烈攻击。
直到半个世纪以后,它的价值才逐渐被人们发掘,特别是其中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哥特式风格的描写更是给读者带来一种神秘、紧张、刺激的阅读快感。
本文将从故事发生的环境、故事情节、人物类型以及主题意识方面分析哥特风格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及其影响。
有不少研究人员已经从上述几个个方面分析了哥特风格在《呼啸山庄》的运用:邓颖玲《论艾米莉?勃朗特对哥特传统的发展》(《外语教学》,2005年第4期)认为,艾米莉在借鉴哥特传统的同时,在小说故事的场景构筑、主题、人物情感和心理等方面对哥特小说进行了改造和发展,拓宽了哥特小说的广度与深度;蒲若茜的《与哥特传统》(《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第2期)认为小说打破了维多利亚时代社会小说的范式,触及了人性深处的非理性层面,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英国文学哥特式小说

英国文学哥特式小说Gothic is a term originally refers to aGermanic tribe living in northern Europe in third CenturyAfter the West Rome empire was perished,the Italian used the term to refer to the medieval Gothic style of architecture.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it became a name of new novel.This kind of novel often use medieval castles or temples as backgrounds to describe murder or persecution. The atmosphere of the Novel is often gloomy and strained, filled with madness,violence, superstition and the spirit of vengeance.The Gothic novel had a wide influence in British literature and provided reference for many writers. In "Jane Eyre", Charlotte Bronte decorated the Gothic form with a realistic content and dramatic emotion.And with its breaktaking power,the novel demostrated female’s rebellion against patriarchy and finally realized the equaility between man and women. The novel had surpassed the mainstream literature tradition of Victorian age and achieved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realism and romanticism. Extensive use of the Gothic style to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rror, mystery and supernatural.From the very beginning,Jane Eyre demostrated a typical gothic atmosphere. Jane was clapped in a ghastly red house where her uncle died by her cruel aunt .Putting in a room like this, of course she would be frightened and restless. Then, Jane was sent to Lowood school.Not only was this school harsh but also the living conditions extremely bad so that many orphans were infected with typhoid and malaria and died.Jane's friend Helen Burns died in her very arms. This environment often gave Jane a feeling of the terror of death. After her graduation from Lowoodschool, Jane became a governess and came toThornfield .It was an old castle and its typical Gothic environment fashioned an atmosphere of terror and mysterious. Firstly the strange laughter in the attic ,then Rochester’s room caught fire in the middle of a night, and Mason’s brother was badly b itten in the midnight , all of which makes Jane feels the gloomy and horror of Thornfield. In addition to that, the main character Rochester in the novel also has a Gothic style. Rochester is not handsome: he was of medium height, broad chest,black face , thick eyebrows with a broad forehead.In the first place,Jane thought Rochester is a mysterious, cold, harsh man, too profound to be understood. Charlotte’s description of Rochester accord with Gothic style.。
坡与哥特传统的开题报告

坡与哥特传统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坡与哥特传统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在西方文化史上,坡和哥特传统是两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风格。
坡式文学源于美国,重视恐怖、神秘的氛围和人性的黑暗面,创造了众多经典的怪诞小说。
哥特风格则源于欧洲,主张恐怖、神秘,强调个性的放任和超自然的幻象,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坡与哥特文化传统的典型特征及其历史背景,分析两种文化风格的联系与区别,深入研究其对后世文学与艺术的影响。
对于坡和哥特传统在当代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重要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学批评、艺术史和社会历史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
通过文本阅读和社会历史考察,深入理解坡和哥特传统的典型特征和历史渊源。
同时,结合艺术史的角度,探究两种文化风格对于建筑、绘画、音乐等方面的影响,并对其现象及其影响进行多视角的解读和评价。
三、研究内容与结构本文将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坡文学传统的典型特征与历史渊源。
主要介绍坡的文学风格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重点分析其典型特征,如人性的黑暗面、神秘的氛围、恐怖的情境等,以及其与哥特风格的异同之处。
第二部分:哥特风格的典型特征与历史演变。
主要介绍哥特文化传统的历史渊源和典型特征,如多情痴魂、超自然幻象、古典艺术的复兴等方面,同时对其对后世文学、建筑、绘画、音乐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坡与哥特传统的联系与区别。
主要对两种文化传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它们对于当代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启示及其对当代文学和艺术的影响。
第四部分:坡与哥特传统的意义与展望。
本部分主要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论述坡与哥特传统在当代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四、预期完成时间本研究预计于4个月内完成,具体时间为20XX年X月至20XX年X 月。
五、研究难点本研究的难点在于如何对坡与哥特传统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如何将历史背景、文化渊源与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承联系起来,使研究不留空泛,有实质性的贡献。
怪诞不羁背后的感时忧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三部长篇怪异小说研究的开题报告

怪诞不羁背后的感时忧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三部长篇怪
异小说研究的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文学也不断发展变化,虽然随着社会的变迁,小说的风格和主题也不断地发生改变。
在诸多小说类型中,怪异小说被认为是最具有时代感的小说类型之一。
怪异小说有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深层次的内涵,其所承载的时代精神和现代文明批判不容忽视。
因此,本研究旨在从怪异小说的角度,以三部长篇怪异小说为研究对象,探讨怪诞不羁背后的感时忧国,对现代小说史的发展和文学价值观的影响。
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三部长篇怪异小说的发展历程、文学特色以及社会背景,阐释怪诞不羁背后的感时忧国,解析怪异小说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深刻认识怪异小说在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学批评和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文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归纳,来深入剖析三部长篇怪异小说的文学特色、创作背景以及社会影响。
同时,本研究还将运用现代文学理论对怪异小说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进行阐释。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以三部长篇怪异小说为研究对象,分别是《百年孤独》、《麦田里的守望者》和《1984》。
研究内容包括三部长篇怪异小说的文学特色和风格、创作背景和社会意义、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的阐释,旨在揭示三部长篇怪异小说怪诞不羁背后的感时忧国,对现代小说史的发展和文学价值观的影响。
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深入认识怪异小说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探究怪诞不羁背后的感时忧国,对于推动现代小说批评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此研究也有助于拓宽怪异小说研究的视野,促进人们对于小说文学的审美理解和文化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ffect of Gothic architecture on British Gothic fiction
1.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Study
Gothic was a typical style that became popular in European from 12th to 15th century. Gothic fiction started in 18 century in Britain. It often used the architecture of Middle Ages as the background. It also used supernatural elements and suspense to create terrifying atmosphere. The Gothic architecture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Gothic fiction and they influence each other. Investigate the affinity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literature. Analyse the aesthetic feature of Gothic architecture and literary character of Gothic fiction. We can know the cultural values and time spirit according to the architecture and fiction.
2. Situation of Study
The Gothic fiction is at the edge for a long time. The critics criticize the fiction is flashy and the hyperbole of plot. They slam into Gothic fiction for creating to low tastes and it neglects the morals. Gothic fiction is excluded from mainstream literature by critics. From 1930s to 1950s, critics applied themselves to change the position of Gothic fiction in literary history. They dig out its potential value. In 1970s, Gothic fiction started to receive attention as a unique form that express the edge of psychological. Psycho-analysis rescued it from the edge of popular fiction and gave it the profundity on thought and literature. The study of Gothic fiction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a famous academic in the study of Western literature. But in China, Gothic novel has been neglected as it is regarded as a tributa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novel. Many readers have little understanding to Gothic fiction. The article of Gothic mostly analyse a few works.
3. Detailed Outline
○1Gothic art and Gothic culture
○2Gothic of Britain
○3The relation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literature
4. References
高万隆. 论英国哥特式小说.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9(3)
黄禄善. 哥特式小说与社会历史——解析霍勒斯沃波尔《奥特兰托城堡》.上海大学学报,2005 (6)
黄禄善. 哥特身份和哥特式复兴——英国哥特式小说的“哥特式”探源. 外国文学研究,2008(1)
刘怡. 哥特建筑与哥特文学中的浪漫主义. 新疆大学学报,2011(3)
刘怡. 哥特建筑与英国哥特小说互文性研究:1764-1820.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1
肖明翰.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 外国文学评论,2001(2).
徐晋. 论欧洲的哥特式建筑艺术及其影响. 山东大学硕士论文. 2010
Botting, Fred. Gothic.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6. Fairclough, Peter. Three Gothic Novel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6.。